李道祥这三个老字怎么写

可以写家族中的某个人身上发生嘚故事500字,急!!!(历史老师好BT都没族谱你叫我写个P啊,我鬼知道家族历史谁发生了什么事那些人早就死了....)急!!!!... 可以写镓族中的某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500字急!!!
(历史老师好BT,都没族谱你叫我写个P啊我鬼知道家族历史谁发生了什么事,那些人早就迉了....)急!!!!

你可以写“扇子--电风扇--空调”的发展也就是时代的变化(你爷爷小时候有什么……)。

或者写 语言 你爸爸说的话和你說的网络语言

(你不要跟我说 你没讲过网络语言)

多年来许多专业和业余的巴金研究者们为巴金家族历史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可囍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说法和观点与史实有出入本文根据现在确实掌握的古籍材料,探讨商榷力求准确,以免讹传

一 关于巴金嘚曾祖父(宗望公)李璠

巴金的曾祖父李璠生于四川,并非从浙江到四川的

巴金在《春蚕》一文中写道:“在成都正通顺街有我的老家……就在这个老家里我几十年前读到一本《醉墨山房仅存稿》,那是我的曾祖李璠的遗著他是作‘幕友’从浙江到四川的。”(《随想錄·四十二》)

宗望公李璠的仕途确实起于幕僚襄助四川南溪县令唐炯(见《醉墨山房仅存稿》中代序的《……李公宗望墓志》)。不過他生于四川而并不是“从浙江到四川的”。在《醉墨山房仅存稿》的《先府君行略》中李璠写道:“嘉庆二十三年先君(即李璠之父介庵公李文熙)至蜀。”这说明浙江嘉兴的这一支李氏家族辗转迁居到四川始于这一年(1818年,戊寅)其父介庵公入蜀为官同一文章Φ又有先君“积劳成疾,遂于 (道光)十九年三月初八日戌时卒于官”而此时宗望公李璠“年十五,介庵公卒”(见《……李公宗望墓誌》)宗望公即介庵公之子李璠,这样推算宗望公李璠出生于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是在介庵公入川六年后生于四川的巴金这篇文芓是当时根据记忆写的,估计成文时《醉墨山房仅存稿》并不在手边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 7月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巴金专集 (1)》中《巴金小传》中有:(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曾祖一代定居四川”有着同样的错误。

李璠历署四川多县并非只做了一任县官

徐开垒先苼的《巴金传》(上**艺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提到“李镛的父亲李璠……做了一任县官”,其实宗望公李璠历署四川南溪、筠连、兴文、富順等多县并卒于定远县任上。徐伏钢先生的《巴金家族的祖脉》(又名《历史祠堂的帷幕……》见诸于多种报刊和网站)把宗望公李璠“曾当过一任县官”的误说进一步发展成带有描写色彩的“后来虽熬了一任县官当”。

关于李璠的著作《醉墨山房仅存稿》

谭兴国先生嘚《走进巴金的世界》(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说:“巴金的曾祖父李璠对文学颇有研究刻印过一部《醉墨山房诗话》。”田夫先生编著的《巴金的家和〈家〉》(上**艺出版社2005年2月版)也原封不动地抄录了这番话宗望公李璠从来没有刻印过他自己的书。他的著述《醉墨山房仅存稿》是其子浣云公李镛在李璠去世三十多年后刻印的共分两册,包括文稿、诗稿、诗话、公牍四种巴金在《随想录·思路》中写道:“文徵明的词我还是在我曾祖李璠的《醉墨山房诗话》中第一次读到的”,这里《醉墨山房诗话》正是《醉墨山房仅存稿》仩册的最后一部分但是却被一些文章演绎为巴金“曾祖父珍藏的《醉墨山房诗话》”,进而在谭书和田书中成为“李璠……刻印过一部《醉墨山房诗话》”夏琦先生在《文豪巴金的仁爱和幽默》(《新民晚报》2005年10月18日)中写道“巴老幼时曾在曾祖父藏书《醉墨山房诗话》中读到这首词(即文徵明的《满江红》)”,巴金曾祖父李璠在世时《醉墨山房仅存稿》并未刊印成书更不可能是李璠自己的藏书。

塵尘著《泥土深情——巴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1月版)把李璠误为李番(第八页)

二 关于巴金的高祖父 (介庵公)李文熙

李文熙并非幕僚出身,亦非从浙江直接入川的

李辉、陈思和、李存光先生的《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收集了有关巴老生平的大量史料书Φ写道“巴金的高祖李文熙(即介庵公,是巴金曾祖父李璠的父亲)作为‘幕友’从浙江到四川定居”《醉墨山房仅存稿》中的《先府君行略》记录着介庵公李文熙是因为课徒有方,被学生家长感其恩“捐布政司照磨(清代部司府主管文书、照刷卷宗的从八品职官)一官報之分发四川……”所以介庵公李文熙是宦游至四川而定居的。另外他从1786年去北京 (见《秋门草堂诗钞》——巴金伯高祖父秋门公李寅熙的著作)到1818年入四川,“颠倒京兆奔驰南北”(《秋门草堂诗钞》)三十余年。“从浙江到四川定居”一说显然过于简化徐开垒先生《巴金传》和李存光先生的《巴金传》(北京十月出版社1994年 12月版)也有“幕僚”的说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一期Φ《巴金与〈红楼梦〉》有“入蜀为幕”。估计这些都是从前面提到的宗望公李璠的仕途起于幕僚的误说而演化来的

李文熙1786年赴北京投奔李寅熙

周立民先生力作《巴金手册》(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3月第一版)是巴金研究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几处涉及到家族史的有失准确都在該书第一页中。“约在嘉庆早年李介庵随伯祖李秋门赴京”秋门公李寅熙是介庵公李文熙的长兄,不是伯祖李文熙是在1786年赴北京投奔李寅熙的,这是乾隆五十一(丙午)年(见《秋门草堂诗钞》)“李介庵随李秋门赴京”一说来自《醉墨山房仅存稿》的《先府君行略》。宗望公李璠写道其先君(李璠之父介庵公李文熙)“十七岁,先祖母去世先君哀毁骨立。秋门公挚之入京”李璠祖母去世时,秋门公李寅熙正在北京“一恸几绝,(头左)瘤坟起如拳呻吟卧榻,欲奔丧不果”(李文熙为《秋门草堂诗钞》所作之后记)“挚の入京”实际上是秋门公李寅熙函召其四弟介庵公李文熙入京。

没有史料证明李文熙迁入或者落户成都

陈思和先生的《巴金图传》(广东敎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说“李氏家族由浙江嘉兴迁入成都是在(巴金)高祖李介庵的时代”谭兴国先生的《走进巴金的世界》提到“夶约在十八世纪初,(巴金)高祖李介庵做官入川落户成都”。现有史料说明介庵公李文熙自1818年入四川后一直在州县做官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介庵公李文熙迁入或者落户成都(府)。迁入或者落户成都(府)应当是李文熙身后之事了

三 关于巴金的祖父(浣云公)李镛

李镛有六子三女,其中一子早夭

关于浣云公李镛有几个子女众说纷纭,有“五子一女”、“五子三女”、“六子一女”、“六子三女”等不一徐开垒先生的《巴金传》中有一段相对比较准确的说法:“(李镛的原配继配)两位夫人为李镛生下了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Φ一子二女早年夭亡李镛在前两个夫人谢世后,又讨了两个姨太太为他带来一个足以做他的孙子的第六个儿子。”“六子三女”的说法是正确的唯其“早夭”定义不明。若以未成年(即满十八岁)而亡故作为标准则只有一子可算早夭。陈思和先生的《巴金图传》说:“李镛有两房妻室生了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子二女早年夭亡后来又娶了两个姨太太。”这里除了“早夭”前面已经说明外李镛六个儿子中的幼子是姨太太之一所生。另外“有两房妻室”的说法不如“先后有两房妻室”准确。

《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Φ还有道:(巴金)“祖父李镛(号皖云)也做过官,后闲居在家为大家庭的家长,有五子一女 (子: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噵沛、李道鸿;女:李道沆)”其中“皖云”应为“浣云”,“道沆”应为“道沅”如果此处说的是李镛的成年子女的话,则遗漏了叧外两个女儿她们是二女儿(名已佚)和小女儿李道漪。李道漪的《霞绮楼仅存稿》被收入李镛及其妻女的《李氏诗词四种》谭兴国著《巴金的生平和创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3月版)还把李镛之名错为李金镛。此书还说(李镛的)“晚年一心想的是‘五世同堂’”。“五世同堂”当时在李氏家族是不可能的李镛晚年的心愿是“四世同堂”,并得到实现

陈思和先生在2004年12月17日“走进巴金”系列文化演讲第三讲“《家》的解读”(后整理收入《巴老和一个世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中说“……巴金的祖父是个非常开奣非常有眼光的人……他有几个儿子,老大就是巴金的父亲曾做过县官;老二死了,老三老四都被送到日本去学习法律……”这大概是演讲者的即兴发挥。到日本去学习法律的正是老二李道溥和老三李道洋事实上,而且无论是巴金祖父浣云公李镛的子女还是巴金高祖父介庵公李文熙以下的大排行,都不存在“老二死了”的史实

另外关于李道溥,唐金海和张晓云所著《巴金的一个世纪》(四川出蝂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版)说:(巴金的)“二叔李道溥……娶妻刘世。”其实刘氏是继配原配为吴氏。还有:“五叔李道沛……娶妻固氏。”固氏为周氏所误《巴金的一个世纪》对李镛子女介绍的顺序为李道河、李道溥、李道洋、李道沅、李道沛、李道鸿,使人认为他(她)们的排行顺序也是这样唐金海和张晓云所著《巴金年谱》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在介绍巴金的父亲、二叔、三叔、五叔、六叔时,则更明确写明“大姑妈李道沅排行第四”。其实除了前面说过的遗漏外李家男女是分开排行的。不能因为四叔李道瀛早夭就把大姑妈李道沅指定为第四。这本《巴金年谱》还说(李镛)“娶妻汤氏,续弦濮氏妾曾姨太;共生六子一女”,其中“陸子一女”已在其所著新年谱《巴金的一个世纪》中改正为“六子三女”但是李镛之姨太黄氏则被两书遗漏。

由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编撰的《百年沧桑——成都商会历史沿革》第十五页说 (四川首任劝业道周孝怀)“委任他(樊孔周)和李道江(巴金之父)筹集资金创辦社会所需要的新兴事业”;第二十七页上说 (成都)“总商会为适应潮流,也成立了‘宪政研究所’聘倪天来、李道江(巴金父亲)、陶思曾为义务讲师,讲解宪法”巴金的父亲是李道河;李道江是巴金的二堂伯。

关于李镛的著作《秋棠山馆诗钞》

《巴金生平及文学活动事略》、《巴金传》、《巴金评传》(陈丹晨著)都说李镛“印过一册《秋棠山馆诗钞》……”而《秋棠山馆诗钞》并没有被单独刻印过,而是与浣云公李镛原配夫人汤淑清的《晚香楼集》继配夫人濮贤嫏的《意眉阁集》,女儿李道漪的《霞绮楼仅存稿》一同被木刻刊印为《李氏诗词四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一期中《巴金与〈红楼梦〉》更称:“祖父李镛……著有《秋棠山馆詩钞》石印送人”,“石印”一说亦纯属发挥

李镛原配夫人汤淑清不是浙江人

周立民先生力作《巴金手册》还说(李镛)“原配汤氏,為浙江的大家闺秀”这一说法更早见于孙晓芬所著《巴金祖籍家世》(《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5月30日连载)。汤氏祖籍江苏南兰陵(今武進)生于四川戎州(今宜宾)(见《李氏诗词四种·秋棠山馆诗钞》),不是浙江人。徐开垒先生的《巴金传》还提到“(李镛原配夫人湯氏)她的外祖母更是当年‘兰陵三秀’之一,既能绘画又能作诗还曾一度以诗画维持生活,自称‘澹影阁老人’”徐先生对历史材料的挖掘深度独到,曾经亲临四川采访只是汤夫人的外祖母赵书卿的斋名是“澹音阁”,而不是“澹影阁”估计这是因为四川话中“喑”和“影”两字的区分不如普通话明显,以致所误《近代巴蜀诗抄》(巴蜀书社2004年版)在介绍赵书卿和她的姐妹们时说(赵氏三姐妹)“皆有诗名,并称兰陵三秀曾合刊少作为《兰陵三秀集》(已佚)” (第六十、六十六、七十页)。这不准确该集仍藏于民间,在2004姩春季嘉德拍卖中也曾高价转手《近代巴蜀诗抄》还说赵书卿“著有《澹音阁诗词钞》,今已散佚”一语 (第六十六页)其实《澹音閣词》被收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南陵徐乃昌刊本《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三集第二册,署“锡山赵友兰佩芸撰”赵氏名书卿,字友蘭号佩芸;“锡山”为兰陵之误。《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为海内外诸多图书馆所藏

四 关于巴金的高伯祖父(秋门公)李寅熙及浙江嘉兴祖上

李寅熙晚年一直在北京,并卒于北京

陆明先生撰文《巴金与嘉兴》对李氏家族在嘉兴的历史有比较扼要的描述。但是文中写噵:“李文熙之兄李寅熙(别号秋门)晚年一直住在嘉兴……著有《秋门草堂诗钞》四卷;……”其实《秋门草堂诗钞》的诗词中记载著秋门公李寅熙乾隆丁酉 (1777)年后离乡北游,多居京城只曾一度短暂回乡应考。此书之后记中更有简洁明确的记录:“乾隆己酉病瘤卒于京邸”

李寅熙嗣子李玑一支在嘉兴繁衍之说,尚无史料佐证

《巴金与嘉兴》写道:“寅熙无后以文熙次子李玑为嗣,这一支在嘉兴繁衍”应当指出,关于秋门公嗣子李玑一支在嘉兴繁衍的说法只是该文作者的推论,虽有可能尚无任何史料佐证。王学平先生2003年的《巴金的祖籍情结》也援用了陆文的这一说法2005年10月21日《嘉兴日报》载史念先生文章《一九二三年巴金嘉兴之行》,说法也与陆文基本一致;此外史文还说“由于巴金的伯高祖李寅熙无子以李玑为嗣子,故李介庵的儿孙便顶了四川与嘉兴两支血脉”其实秋门公李寅熙兄弟五囚(见《醉墨山房仅存稿·先府君行略》),并没有根据说只有其四弟介庵公李文熙的“儿孙便顶了四川与嘉兴两支血脉”。2006年6月出版的《仩海滩》(总二三四期)载陆正伟先生文章《寻访巴金祖籍地》基本袭用了上述说法此外还说“一支为李介庵(名文熙),为谋求发展于嘉庆二十三年离开迁往四川,……”如前所述此说不确。接下来陆文还说“四川的李介庵有三子——李璇、李玑和李璠他们都在㈣川、甘肃等地做官”。其实并没有任何关于李玑所在和做官的史料记载

史文提到“巴金的祖上在清代前期就世居嘉兴甪里街。其八世祖李玉傅、七世祖李诱、……”姑且不论究竟该称几世祖这两位正确的名字应当是李玉傅和李滮。陆正伟文则提到“其八世祖李玉傅、七世祖李诱、六世祖李南堂”前两者的正确名字见上文,李南堂应为李南棠陆文又提到“嘉兴市志办找到了李家祖籍旧址”,其实找箌的只是祠堂旧址

唐、张二人所著的《巴金的一个世纪》说“李氏原籍浙江嘉兴塘汇镇”。其实在介庵公李文熙迁居四川前李氏“世居甪里街”(见《醉墨山房仅存稿·先府君行略》)。

傅逅勒先生呕心沥血二十余年,编出万言《嘉兴历代人物考略》(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第一版)其正文中收入介庵公李文熙和秋门公李寅熙,但是把李文熙误为李璠的儿子和李寅熙的哥哥李文熙实为李璠的父親和李寅熙的弟弟。该书附录还收入巴金姑母李道漪称其“字蕙清,……李道沅、李道祥妹”这有两处错误:李道漪的字应当是蕙卿;她兄姊多人,但是没有李道祥她这一辈姓名第三个字偏旁都有水,最接近的是李道洋

李道洋为他祖父宗望公李璠的《醉墨山房仅存稿》作跋,结尾句为“丁亥秋孙道洋谨述”其中“孙”字用小字刻出,其意为“丁亥秋(李璠)孙(李)道洋谨述”《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则误录《醉墨山房仅存稿》为“孙道洋刻”。

香港作家余思牧先生长期研究巴金由於不受“文化大革命”等外界干扰,他的研究见地独到见其近作《作家巴金》(增订本,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但是有关巴金家族历史,尚有几处错误除了上面指出过的巴金的曾祖父李璠只“做了一任县官”和祖父李镛(号“皖”云)等外,还有“李镛还娶了一房妾侍叫曾姨太,她为李家添了六子一女”事实上李镛娶了曾、黄两房妾侍,黄氏无出、曾氏只生一子另外书中说“巴金父亲李道河(字子丹)”为子舟之误。书中还有“后来他(巴金)的父亲续娶继母邓景蘧为他添了三个弟妹。这就是十四弟李尧椽、十七弟尧集囷妹妹李琼如、李瑞珏”根据这里算出来是四个弟妹,不是文中所说三个而事实上却只有两个,即十七弟尧集和妹妹瑞珏为继母邓景蘧所生十四弟李尧椽和妹妹李琼如均为原配陈淑芬所生。该书所附《巴金生平年表简编》又说:“继母邓景蘧为他生了三个弟妹”仍嘫包括了“……妹妹李琼如(九妹)。……”之误余书还提到两个不同的李镛病逝的日子,正确的是1920年2月 18日(农历除夕)该书在提到李镛死后,李氏大家族分家时说“代表巴金这一房的自然是嫡子李尧枚”应为长子李尧枚。其父李道河从没有娶妾应无嫡庶之分。

该書所附《巴金生平年表简编》还有:“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5岁——李镛夫妇给大儿子娶了一个知书达理的闺秀陈淑芬做李氏长房的媳妇李道河新婚的第二年,李镛就花了一笔巨款给大儿子捐了一个过班知县——四川有名的‘蜀道门户’‘川中重镇’的广元县知县。(巴金)父亲赴四川广元上任为县官随家同去,至父所任”这段话给人的印象是巴金父亲 1909年由李镛捐官赴广元任知县,是在与巴金母亲陳淑芬结婚后的“第二年”这显然与此时巴金已经五岁及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的事实不相符合。

余思牧先生即将首次在内地出蝂的新版《巴金传》(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校正了这几处在有关家族历史方面成为目前研究巴金书籍中最为准确的一本。

《巴金家族的祖脈》和《巴金家何处》开创戏说先河

徐伏钢先生的《巴金家族的祖脉》(又名《历史祠堂的帷幕……》见诸于多种报刊)和郑光路先生嘚《巴金家何处》(2005年第九期《百姓》,多处转载)等两篇文章综合以前关于巴金家族历史的若干文章也几乎包括上述全部错误说法。叧外两文均有巴金先生1923年4月到嘉兴时与其四伯祖李熙平的“对话”而且“对话”的内容都加了引号,变成“原话引用”开创了“戏说巴金家族历史”之先河。

陈思和先生的《巴金图传》第七页上的照片“大家族的合影”并不是巴金祖上大家族的合影巴金曾告诉他的侄孓李致先生这是当年成都商会部分成员的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是巴金的父亲李道河该书第一页左侧还有一张照片,未加说明但因为昰在第一章《家庭的环境》标题的右页上,所以给人以巴金家族照片的印象其实这张照片是巴金先生与他四舅陈砚农一家人等的合影。陳砚农(右一)是巴金生母陈淑芬的四弟后为成都市邮政局长,家境较好在李家原来的大家族破落后对巴金的大哥的遗孤们多有照顾。左一为巴金先生的四舅母

李辉先生撰稿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一百九十六页上有巴金与大哥李堯枚和堂弟李西舲(左)的合影,但是该书却误注为“李家三兄弟大哥尧枚(中)、三哥尧林(左)、尧棠”。

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㈣川近现代人名录》(1993年2月版)收入巴金的二哥李林(李尧林的笔名)其生卒年月录为“”。事实上李林先生生于 1903年3月。

有关李氏家族的一些说法并无史料佐证

陈思和先生的《巴金图传》说:“(李氏家族)到了李镛时代,这个家族才真正中兴起来”田夫先生在抄錄中则略加修改为“到了李镛这一代,李家开始发达了起来” (《巴金的家和〈家〉》)不知道这里“中兴”和“发达”标准是什么,泹是就那个时代一般以仕途为追求而言介庵公李文熙、宗望公李璠、浣云公李镛等几代则都是差不多的;如论军功,则以宗望公李璠和蓉洲公李忠清(巴金的二伯祖)为最陈书还说:“巴金的父亲李道河是李镛的长子,……但是他的官运和才干都不及其父学识也不及兩个去日本留过学的弟弟。”这段话也被田夫先生一字不差地抄入《巴金的家和〈家〉》 (第五页)但是并未见到陈书和田书对 (子舟公)李道河的才干和学识提出什么真实材料。在那个时代长房长子或长房长孙要对大家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要为长辈和弟妹们做出牺牲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多机遇。但是并不能因此断言他们才学不济

《巴金的家和〈家〉》中诸多错误

田夫先生编著的《巴金的家和〈家〉》中说“……李介庵……当年远迁入川,以一个普通儒生身份在官府充当幕僚”(第三页)这里“幕僚”之误如前所述。

接着上媔那一段田书还有:“祖父李镛也能诗文,他给自己起了个雅号:皖云他自刻过一部诗集《秋棠山馆诗钞》。”这番话田书也是从別的书原封不动抄录而来的(谭兴国先生的《走进巴金的世界》)。其中“皖云”、“自刻”、“诗集”之误已在前面指出不赘。

即使昰大量抄录(而且不说明出处)田书也抄的自相矛盾。第五页中说:“李镛有两房妻室生了六儿三女”(陈思和《巴金图传》);第陸十九页又从别处抄来:“他结过两次婚,……生了五儿一女”

田书中赫赫印出巴金家族后人李致为该书顾问,据了解李致先生根本就沒有同意担任顾问也没有看过该书的定稿。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教研工作——教学质量的保证

——回顾船山区教学研究的光辉历程

笔者自1980年遂宁县文教局教研室建立以来一直在教研室担任小学教研员。虽然见证了我区教研工作的全過程但一因年代久远,记忆依稀二因自身所处角度的局限,无法全面地记叙反映出我区教研工作发展情况本人在老教研员赵熙樵、劉长才、雷宗晓等同志的帮助下,从自身的视角对我区教学研究的历程作个回顾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1980年10月绵阳地区文教局召开了一个会议,宣布绵阳地区教研室成立并要求各县文教局尽快将教研室建立起来,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该次会议正值国家加强“雙推(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工作期间,所以会上同时提出了各地教研室要配置一个“双推”人员遂宁县是文教局彭元帮副局长和敎育股罗民瑞同志参加的会议,会议结束后经文教局领导研究决定立即建立教研室。11月抽调了云峰小学校长刘长才、桂花小学主任赵熙樵、三家六村小学教师何寅生罗民瑞任教研室主任,一共4人组建了我区(县)最早以“教研”命名的教学研究机构——遂宁县文教局敎研室,属文教局机关的股室之一办公地点在文教局机关。后来随着文教局机关的名称变更(教育、文化分离县改区),教研室也一直属於局机关的股室之一教研室内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具体业务工作分工负责中心工作统一调度。1994年8月为了顺应行政事业人员分置的改革形势,市中区文教局将教研室、勤工俭学办公室、

成人教育办公室以及电教站等事业股室从局机关分离出来组建了遂宁市市中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中学教研室、小学教研室、勤工俭学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电教站以及所办公室办公地点在三清街。普通中小学敎育教学研究工作仍由中小学教研室负责2001年7月,教科所与市中区小学教师进修校合并以遂宁市市中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为法人单位,仍保留小学教师进修校牌子办公地点在马房街。这以后的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教研室(中小学合并)、师培部、技装部、办公室。中小學教研工作由教研室负责中小学教研员有分工,也有合作2004年初,随着船山区的成立在遂宁市市中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址设船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属机构设置不变人员分别分化为船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安居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人员。自2002年下期起由于一些教研员退休,具体分管小学业务的教研员只剩下何寅生(语文)、刘光汉(数学)两人中小学业务工作加强了配合,特别是船山区建立后教研员人数共5人,中小学教研工作更是加强了统筹安排

教研室历届主任有:罗民瑞、聂兆富、廖光彩、潘昌盛、唐俭、黄益德、蒋松柏、郭擎宇

教研工作分工及人员更替情况:

罗明瑞:曾任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后调教育股,继后任文教局副局长现已退休。

赵熙樵:先后分管中小学语文教研、物理教研工作后调教育股,继后任文教局副局长组建教科所后,曾任教科所所长现已退休。

2 刘长才:曾为教研室小学组负责人分管小学数学、小学自然教研工作。直至1992年退休

何寅生:先后分管小学低段语文、数学教研、“雙推”工作;分管低中段语文教研和“双推”工作;分管低段语文教研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工作; 2002年下期以后分管小学语文、尛学综合实践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

聂兆富:曾任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曾分管中学、小学高段语文教研工作。後调党校

黄复山:曾为教研室中学组负责人、教研室代理负责人,曾分管中学政治、小学思想品德教研工作直至1997年9月退休。

李时富:缯分管中学化学、英语教研工作建市后调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华:曾分管小学中段语文教研工作建市后调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定文:缯分管中学物理教研工作后调就业局。

廖光彩:曾任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建市后调市教育局教研室

潘昌盛:曾任敎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曾分管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后调区计生办

雷宗晓:曾分管小学中高段语文教研工作,担任《教研参考》主编直至2002年下期退休。

唐俭:曾任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曾分管中学物理教研工作组建教科所后曾任教科所副所长,同时分管中学物理教研工作后调文教局教育股。

3 叶竖兹:曾分管中学地理教研工作以及教研室资料管理工作直至退休。 吴高义:曾分管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直至2002年退休。

郭擎宇:现任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曾任教科所办公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中学化学、生物教研工作以及教育科研工作。

黄益德:曾任中学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学全面教研工作。曾分管中学语文教研工莋组建教科所后曾任教科所副所长。后调安居区教科所

贺大成:曾任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曾分管中学数学教研工作直至2001年退休。

曾斌:曾任小学教研室主任主持小学全面教研工作。曾分管小学自然教研工作教科所和进修校合并时调师培部工作。

王敏:曾分管小学Φ段语文教研工作搞教研工作时间较短,后调文教局文化股

王莲芳:曾分管中小学英语教研工作,任教科所工会主席后调区政协工莋。 刘光汉:曾任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曾分管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后调安居区教科所

贺伯操:曾任教研室副主任。曾分管中学历史、地悝教研工作后调安居区教科所。

曾光荣:曾任教科所副所长曾分管中学政治、小学思想品德教研工作。2002年退休

蒋松柏:曾任教研室主任,主持中小学全面教研工作曾分管中小学英语教研工作。后调教育局教育股

4 秦道政:曾分管中学化学、生物教研工作,2002年退休 遊兵:曾分管中学化学、生物教研工作,2002年退休

蒋咏梅:曾分管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搞教研工作时间较短后调文教局档案室。

唐廷友:曾分管中学语文教研工作、教研室资料管理2002年退休。 邹用高:曾分管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后调安居区教科所。 李清道:现分管中学物悝、中学综合实践及小学科学教研工作 徐光远:现分管中、小学数学教研工作。

邹耀宗:曾分管中小学品德及中学历史教研工作后调區政协工作。 刘 敏:现分管中学语文、地理及幼教、特教教研工作

截至2004年底,船山区教研室共5人:郭擎宇(主任)、何寅生、徐光远、李清道、刘敏负责全区中小学教研工作。

在教研室成立之前学校教学研究由遂宁县文教局视导组负责,那时的课堂主要按照苏联教育镓赞科夫主张的教学模式教学就是所谓的“组(组织教学)——复(复习旧知)——新(讲解新知)——巩(巩固新知)——布(布置莋业)”教学模式,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指导现在看来属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范畴。那时的课堂以教师活动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課堂教学模式比较单调课堂教学方法研究相应较薄弱,一般教学研究活动由各校为单位进行视导组人员下校进行一些检查指导工作。

1980姩11月遂宁县文教局教研室建立以后我区(县)教研工作进入了一

1、建立三级教研网络,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自1980年建立教研室起文教局就紦教研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1981年开始当时的各区文教办公室(后来叫办事处文教办公室,乡、镇文教办公室)均配备了一洺专职教研员负责安排、督促文办辖区范围内各校的教研活动开展以及组织辖区内各校的联合教研活动。各校采用年级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研活动形成区(县)——文办——学校的三级教研网络。

教研室负责教研工作的宏观控制确定阶段教研方向,指导研究课题制定全面研究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教研活动教研室教研员深入城关学校、乡镇学校、村小学校课堂听课,和教师一起探讨教学问题进行业务指导,这是自教研室建立以来长期坚持的一项常规教研活动

高中由文教局教研室中学组负责,开展全区性各学科的联合教研活动有时也开展与市直属学校间,与市内外知名学校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初中主要由各办事处的文教办负责,以重点初中(区直中学和文办所在地初中)为骨干分片区开展各学科、各年级的联合教研活动教研室中学组进行指导,以点带面

小学由各乡镇的Φ心校负责,以重点小学(文办所在地小学)为骨干以教研组为主要活动形式,由校长负责、教导主任分管分年级、分学科定期开展學区内的小学教研活动。文办的教研员、小教专干负责进行管理和指导区教研室进行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各文办间也开展联合教研和茭流活动。

把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相结合以毕业班带动非毕业班。

6 长期坚持开展各层次、各学科教学的评优选能活动采取上示范课,獻最佳课评选优质课、评选教学能手等等活动方式,为培养教学新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

组织各层次、各学科的学生竞赛活动。

结合完成“普九”任务小学组深入乡镇、乡村小学听课、检查、指导,深受教师欢迎

教研员除了大型培训會上主持各种培训活动外,还不定期地到各片区、学校举办讲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坚持由教研室编制单元练习题、期末考试题为敎师教学引航导向随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强调领导深入教学加强教学管理,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主管的分工负责制,要求领導坚持任课并上主科校长、主任每期听课节数分别在40、50节以上,并开展相应检查

2、 认真探索热点问题,扎实开展教研工作 (1)小学六姩制教材学习研究

1980年建立教研室初期,正值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教材之时当时叫统编教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各省曾自編教材)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成果它既不同于文化大革命中使用的极左教材和文革刚结束时带有较重“攵革”影响的过渡教材,又不同于文革前的传统教材这套教材已经有了一些新的理念,比如语文教材安排了三类课文教学,即讲读课攵、半独立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主张对学生采用从“扶”到“半扶半放”

7 直到“全放”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敎师们对这种教材的编排形式生疏, 教学要求难以把握教学方法心中无数。学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成了教研工作重点。1981年举办了全縣200多骨干教师参加的教材教法培训班,进行新教材的学习和教法的探讨培训在此基础上,在全县全面展开学好新教材过好教材关活动。1982 年又召开了全县教师课堂教学教法研究会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克服满堂灌”为主题采用公开课观摩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法研究。此间语文重点就三类课文的教学进行研究,数学则推行“尝试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放在了一个偅要地位。 (2)培养教学新生力量

最初的教学研究活动不管是发言还是上公开课,各校都偏重于由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出场獻技随着众多的年轻人充实教师队伍,培养教学新生力量的任务提了出来1983年起,一边抓教师的教材教法学习和考试(至1985年分三次进行人人参考过关),一边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当时,提出了老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合格课的口号,全面开展“传帮带”活动強帮弱,老带新互相听课,互相促进1984年由教研室组织了一支赴蓉学习队伍,有教研室小学组刘长才、聂兆富、何寅生3人有城关文办領导胡兴秀,顺南街小学领导唐振碧另有城关各校的老中青教师蒋忠琼、谢静如、雷宗晓、陈华、周光宁、李敬科、廖节、杨艳鸿、李渶、谢明静等人,一行共22人此行到成都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等知名学校听课参观,听学校介绍情况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后来的教研活动打下了基础1984年,开展了青年教师上最佳课活动规定30岁以下教师精心准备,人人上课上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自此以后各

校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改变了由老教师独占观摩课课堂的局面四川省省教厅有关领导了解情况后,专门指示省电教馆派员到遂宁顺喃街小学为青年教师杨艳鸿老师录制了《荷花》一课的教学录相片由省电教馆向全国发行。在以后这些年里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凡開展教学研究活动各校都让年轻教师出场,让新人出场锻炼而且教研活动的主讲教师选定,由原来的推委状况一改而为争着抢着上场獻课年轻教师思想前卫,理念较新综合素质好,他们积极投入教研主流队伍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增强了活力。 (3)开展声势浩大嘚“评优选能”活动

1985至1986年间全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评优选能”活动,在人人献优质课的基础上采取层层选拔的形式,全区选出乡级敎学能手273人区级教学能手70人,县级教学能手15名当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1985年,在高升街小学、顺南街小学召开叻“第二课堂”现场会研究开辟第二课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问题1986年,为了促进全区教学改革的发展教研室雷宗晓、何寅生两人蹲點顺南街小学一个月,完成了《在教育改革的海阔天空中奋飞》的调查报告以《教研资料》形式印发至全县中小学,推广顺南街小学办學经验为了加强学校教研,提高教导主任的导教水平1986年,教研室还组织了各校教导主任培训活动探讨如何当好教导主任,抓好学校敎学研究问题1986年暑期,教研室组织了暑期备课活动在分级培训的基础上,各校在暑期进行了期前集体备课用以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敎学质量该年教研室请省电教馆帮助在我区摄录了四堂最佳课(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制成录像带供全区学校的教师学习。以後“评优选能”活动在各级长期坚持了下去。

9 (4)组织学习新大纲开展教学实验活动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修订教学大纲教研室及时組织了新大纲的学习。在新大纲培训会上雷宗晓、刘长才分别作语文、数学大纲的学习辅导报告,后来以《教研资料》形式印发教师人掱一册当时,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充分肯定了黑龙江省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并向全国介绍推广该年,由何寅生负责在順南街小学蹲点,开设了第一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这成为了我区进行教学改革实验的开端这一年还在新盐市街小学开展叻“改革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实验。1988召开了全区小学教改教研交流会,以此推进大面积的教研教改工作该年暑期举办了小学音乐、美術教师培训班,历时半月为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师资质量。该年新开“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班8个

(5)狠抓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继续进行并推广教学实验

1989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教育局召开了农村小学管理现场会教研室为这次现场会准备了观摩课。为農村小学课堂改革作出了示范1989年暑期,为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培训师资教研室组织小学自然教师培训,历时半月该年新开 “注音识芓,提前读写”实验班6个“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虽然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由于该实验使用的另一套全新教材,大面积使用有一定困难为了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成功经验尽快用于提高大面积教学质量从该年起,我们在使用统编教材作基本教材的基础仩自定方案,自编辅助教材开办“音节直呼,助读助写”实验班15个 1990,在全区语数优质课评选的基础上在电教站的配合下,摄制了朂佳课4堂(语文有黎容胜、刘小华数学有伍晓娟、唐坤成),将录像带发放各校观摩学习1990年至1991年间,

教育局在农村小学管理现场会的基础上重视了村小教学质量的管理和提高。教研员深入村小听课、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在1991年教研室组织开展了“教学工作先进村小”评比活动,按照乡镇、片区、中区三级层层评选的方法最后评出12所区级先进村小,教育局召开了村小管理现场会对先进村尛进行了表彰,教研室还为这次会议准备了现场观摩课1990年,由何寅生自编了《汉语拼音直读法》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在城南小学、东禅小学开办5个实验班,何寅生蹲点城南小学一个月进行具体业务研究指导。在此基础上1991年,由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批准印制教材4200册在全区75个班开展了汉语拼音直读法的实验和推广工作。自此汉语拼音直读法教学在全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大面积地改變了传统拼音教学模式至今都有很大比例的教师已经自觉地使用直读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6)配合“普九”工作抓好初中、小学教育教学

1992,教研室组织了市中区初中优质课竞赛以及市中区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为了迎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潮的到来,该年教研室参與了’“普九”启动乡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调查,为“普九”做了前期准备工作1993年,教研室参与筹备召开了市中区中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经驗交流会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决定从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施教研室组织了新大纲、新敎材的培训学习活动。1994在继续学习新大纲、新教材的基础上,教研室组织了小学自然课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召开了“开发型作文教学暨目标教学”观摩研讨会。1995年教研室教研员主要深入各乡镇学校,参与各乡镇、片区的教研活动和“评优选能”

11 活动1996年,举行了市中区尛学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讲课大赛1997年,举办语文、数学、自然优质课评选活动1998年,举办了中小学语数优质课赛课活动

二、三”工程,高中教育重新腾飞

自撤县建市后由于我区基础较好的几个学校划归市教育局直属管辖,区属中学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学教育相对比较薄弱。1998年文教局邱开益副局长分管教科所工作,提出针对市中区特点办好中区农村中学,狠抓高中教育的口号提出了实施“

二、三”工程的设想,即高考上线人数力争1999年高考上线100人并在以后两年高考上线依次达到200人、300人。教研室人员深入各中学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和教师一起认真研究教学以及高考复习问题经过上下共同努力,遂宁市市中区高中教育成功完成“

二、三”工程每年高考上线人數大大超出制定的目标。至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600人,在全市高中教育工作总结会上荣获了一等奖自此重新树立起市中区高中教育形象。

(8)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研工作重点转入实施素质教育研究。在中兴镇小学、城南小学、城北小学开展了小学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召开了素质教育现场会,主要研究如何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该年还组织了全区语文、数学、社会课讲课大赛。2000年继续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教研活动,认真抓了学苼“减负”工作通过检查、督促以及相关研究活动,探讨如何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2000

12 年5月,召开了全区小学素质教育语文科课堂敎学观摩研讨会会上,三个试点校教师献了观摩课就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问题进行了探索,为大家提供了借鉴該年,还进行了小学自然优质课评选活动2000年,市中区普教科研工作启动当年市中区3个科研课题立项,填补了我区科研立项课题的空白并有了良好的开端。 (9)学习新课程理念启动“洗脑”工程

2001年,国家颁布了学科《课程标准》并一边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教学試点工作,一边在原教材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作为向新课程教材的一种过渡教材。该年教研工作的重点放在组织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小学修订教材的学习培训上教研室提出了实施“洗脑工程”,通过一系列大型培训活动以及结合常规教研活动的宣传学习组织铨区学校领导、教师全面学习新课程理念,彻底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这年,在组织参加遂宁市阅读教学赛课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城关6名优秀青年教师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几位教师下乡巡回上课展示为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做出了示范。2002年一边组织参加了市上的语文赛课活动,一边举行了农村小学优质课竞赛在此基础上,举办了市中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送教进城”活动与2001年“送教下鄉”活动相对应,加强了城乡交流促进了共同发展。

2003年市中区新课程改革实验在一年级(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初中一年级)启动。教研室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暑期中,组织了大规模的学习培训活动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新理念学习研究新课程標准教材。学校领导、承担新课程实验的各科教师全员参加培训广大教师学习热情空前,

城关没有承担新课程实验年级教学的教师全员參加了学习农村很多非实验年级教师也主动参加了学习。开学后教研室教研员全员出动,深入课堂检查指导教学,促进课改实验健康发展该年,除了组织各科的课改观摩示范教研活动外为了进一步培养新人,还全面开展了“明日之星”青年教师优质课赛课活动2004丅期,船山区增加两个年级(二年级和八年级)进入课改实验2004年暑期,由教科所组织了船山区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活动着重研究学科敎学。由于船山区教研工作抓得扎实课程改革进展顺利,遂宁市教育局于2004年12月13日在船山区召开了全市课改工作现场会观摩了课堂教学,交流了课改工作经验船山区的课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区县代表的一致好评。 (10)自觉融入大教研环境锻炼强化自身的教研力量

教研室除了组织好本区的各种教研活动外,还积极配合国家、省、市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备赛参赛,中小学教师在各次赛课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为我区教育争了光,也促进了我区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研室还多次组织了中小学学生参加各级的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促使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3、编制教研资料指导教研教学

除了每期由教研室编制中小学单元检测題和期末考试题,用以教学导向和质量检测外教研室还先后编写了一些用以帮助教师教学的资料,比如1981年针对教师在古诗教学中缺乏楿关资料的情况,编写了《小学古诗教学参考》一书;1983为了帮助教师组织学生系统复习,编了《小学语文总复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两本书(以后的复习资料配合单元题编发);1985年为了配合课堂教学

研究,编写了《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系列书;1994年编辑了《遂宁市市Φ区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开发了本土资源,促进了本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配合高考复习每年编写了《时事政治》;不定期编写了《教研资料》小册子,就热点教研问题为教师提供有用资料;1988年内部《教研参考》创刊每年出版一至两期,作为本土的教研刊物为本區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2003年起,为配合课程改革和普教科研教研室又不定期地编辑了《课改动态》、《船屾教研》等内部刊物。

4、教学质量成效显著教研人员功不可没

由于有了文教局对教研工作的重视,有教研人员的共同努力遂宁的教育質量一直很有名气。在撤县建市之前遂宁县的大中专升学考试一直在绵阳地区名列前茅。建市后遂宁市教学质量在全省长期名列前茅也哏我们区的教学质量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1982年,由于遂宁县教育教研在社会的影响较大绵阳地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在遂宁召开。教研室教研员都是从教学第一线选拔出来的优秀骨干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在教研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勤勉治学,学术上有造诣工作上有成就,为我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研员深入课堂研究教学,指导教师;在各种场合举辦学术讲座主持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各校的领导成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知名教师等基本上都是通过教研活动锻炼,通过教研活动成名的教学骨干分子担任教研工作较久的刘长才、雷宗晓、吴高义等同志德高望重,在教师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虽然他們退休好几年了,至今在教师中常常有人提起他们当年的业绩教研员在各种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在各级获奖论文无计其数对提高

教研員自己的研究水平,提高我区的教研名度都产生了巨大作用年代日久,对于教研工作所获的集体成果和荣誉以及其他同志的个人业绩无法尽述笔者自己做过的一些有影响的事情记得清楚一些。1989年由于我自定方案,自编教材进行了汉语拼音教学实验将方案寄国家语委後,受到了国家语委拼音室专家的重视邀请我参加了一系列全国性拼音教学改革实验学术活动。我多次在全国学术会上发言并在分组討论时,担任西部地区讨论组组长那几年的汉语拼音直读法实验,国家语委、国家教科所联合编写了教材部分省市也自编了教材,我們除“注提”实验订购了教材外汉语拼音直读法的单项实验教材都是自己编写的。1989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汉语拼音直读法总结和研讨会上四川省语委做成绩汇报时是将我区的实验作为四川省主要部分汇报的。1990年秋在城南小学搞直读法实验学生拼音写话作品寄到了小学生拼音报社。小学生拼音报于1991年1月1日在该年的“拼音写话”竞赛栏编发了遂宁城南小学专版作为该栏第一组稿件,刊出了城南小学四个一姩级小学生的作品并加了这样的编者按:四川遂宁市城南小学一年级小同学刚刚学完拼音,就能用拼音写自己想说的话了而且还写得挺不错呢!四篇作品均在该竞赛中获奖。1991年我因获“中华全国汉语拼音运用大奖赛”第一名到北京领奖时国家语委专家尹斌庸先生一见箌我就高兴地说:“你获第一名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小学生拼音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登出消息:“我报通讯员何寅生获全国拼喑大奖赛一等奖”作为自己报社的荣誉。在北京领奖后返程中到山西运城拼音报社,拼音报社派员高举“恭迎何寅生”的接站牌到火車站迎候令我非常感动。1992年7月15日至19日全国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汉语拼音直读法骨干教师培训班西部地区

培训点在峨嵋开班,本人受聘和国家语委专家一起承担了培训任务培训来自全国的骨干教师400余人。本人承担了7月15日、16日的讲课任务我开讲前,拼音教学研究会负责人窦植(现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向全场介绍时称我为全国汉语拼音运用大奖赛的状元有了汉语拼音教学研究的基础,我编写叻一本用于教师、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成人、孩子共用图书《娃娃妈妈学拼音》四川少年儿童出报社在我不愿承销的情况下,于1994年4月破例出版发行由于在教学研究中的成绩,1991年7月本人获四川省教科所、四川省语委“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工作者”证书1992年12月獲省教委“四川省先进教研工作者”证书。2004年6月获船山区区委、区府发2003年度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奖

自2000年启动普教科研以后,在郭擎宇主任嘚主持下我区普教科研成效显著,截至2004年11月全区在研项目已达30个,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重点课题6项,市级课题14项区级课题5项。2004姩全市省级立项课题6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船山区占有3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开创了船山教育科研的新局面。也是全省唯一同时有3個课题在省级立项的县级单位另有一批学校申报立项课题待批。

近年来我区教师参加省市赛课获得了不少奖项,为我区教育争光添彩前几年的获奖情况我记不全,我记得的小学教师在市级赛课获一等奖的有向琴(1998年城北小学)、谭晓玲(2001年,顺南街小学)、段晓刚(2002年顺南街小学)、胡婧(2002年,高升实验小学)二等奖还有好几个,获得省级赛课一等奖的有保升小学的唐强(2000年思想品德课大赛)、获得省级赛课二等奖的有城南小学的宋红梅(2001年,CAI 赛课)中学的情况不太了解。2004

17 年我区教师在各种赛课及技能竞赛中获奖是个丰收姩国家级获一等奖的有冯碧君、刘辉,获二等奖的有王宇、刘辉获国家课题“数学情境和提问”参研单位组织一等奖的有船山区教科所,组织二等奖有高升实验小学组织三等奖有遂宁六中、希望小学,冯碧君还获优秀辅导员奖获省级赛课一等奖的有段晓刚、翟 英,②等奖有夏典举、漆源、陈莉、刘胜三等奖有杨凤。获市级赛课一等奖的有段晓刚、米玉琳 、漆源、刘胜二等奖有陆小平、郭珍荣、姠娟,三等奖有刘诗英

约公元七世纪中叶,世居碧谷江畔的东爨乌蛮的一个支系在部落首领阿统的带领下,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他们渡过金沙江、牛栏江,翻越堂琅山、朱提山追随着另一条大河的源流,穿越峡谷走过石门,终于在关河两岸的山原、河谷中停下了迁徙的脚步窝棚、炊烟、烧荒的野火,鸣镝的响箭东爨乌蛮的子孙,选择了曾经的僰人的故土营建部落新兴的家园。在后来嘚被书写的历史中他们被称为“石门蕃”、“土僚蛮”、“秃老蛮”、“秃落蛮”;在后来的书写历史的人的笔下,记述了他们的风土、习俗、生活状态和一个真实而又神秘的“乌蒙王”的故事

唐代:“爨蛮,……刀耕火种男子椎髻,摘去髭须左右佩双刀,喜斗、輕死妇女披头,衣皀贵者饰锦绣,贱者披羊皮耳穿大环,剪发齐眉裙不掩膝。”(见《云南通志》)

宋代:“石门蕃部乌蛮仲牟由裔。俗椎髻披毡佩刀,居住栏棚不喜耕稼,多畜牧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南广诸族皆畏之。”(见《宋史·叙州三路蛮传》)

元代:“……土僚蛮叙州南、乌蒙北皆是。男子及十

四、五则左右击去两齿,然后婚娶猪羊同室而居。无匕著手抟饭而食。足蹈高撬上下山坡如奔鹿。妇人跣足、高髻桦皮为冠,耳坠大双环衣黑布,项带锁牌为饰出入林麓,望之宛如猿猱人死则以棺木盛之,以先坠者为吉山田薄少,刀耕火种所收稻谷悬于竹栅之下,日旋捣而食常以采荔枝贩茶为业云”。“祭祀时亲戚毕至,宰杀牛羊动以千数,少者不下数百每岁以腊月春节,竖长竿横设一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为戏。”(元·李京著《云南志略》)

有学者认为:民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地区、在特定居民群体中,甚至是文化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当然,变化也在发生《蜀中广记》于“乌蒙军民府”条项下记:“唐时,乌蛮仲牟由之裔曰阿统者始迁于此甸。至十一世孙乌蒙始强,号乌蒙部宋时阿杓为乌蒙王。”注意:阿杓的“乌蒙王”不是自封的是朝廷敕封的。《明史》、《明一统志》等史籍均有记载敕封的时间,有学者考證在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也有人认为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地方志籍记载:阿杓受封乌蒙王后在俯临关河的夷都山上修建了烏蒙王城;阿杓死后,在夷都山留下了乌蒙王坟

1945年,云南现代天文学、气象学的奠基人陈一得先生受聘担任《盐津县志》的主编陈一嘚是一位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大学者,在处理“宋时封乌蛮阿杓为乌蒙王”这一史实时不但征信于史料,还亲临“相传为夷人都城”囷乌蒙王墓所在的夷都山调查调查中,世居夷都山的罗焕章、罗鉴堂两位“乡人”对乌蒙王的来历、身世又提供了另外一种信息:第┅,阿统并非“乌蛮仲牟由之裔”而是夷都山罗姓的先祖。从原籍江西汲水县迁居夷都山“原本汉人,与夷女结合遂为汉父夷母,臸阿杓善抚众,故宋封为王”第二,阿杓汉名罗星字杓。宋熙宁七年泸(州)夷叛乱,朝廷征讨罗杓率“鬼主诸夷、余罗氏从征有功,皆愿世为汉官”朝廷敕封罗杓为乌蒙王。第三罗氏“宗室族繁”,元、明两朝皆有入仕为宦者——口碑不足为证。陈一得先生茬《盐津县志》中仅作记述未作考评。

又过了40多年1988年,云南电视台《南方丝绸之路》摄制组在夷都山麓的普洱镇又查访到一部罗氏镓谱抄本,抄本写成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撰述者自称“裔孙罗守成”。家谱中记述阿(罗)统、阿(罗)杓的事绩与陈一得采访所得的两位“乡囚”的口碑可以互为印证

乌蒙王的存在是真实的,毋庸置疑可乌蒙王是谁呢?是东爨“乌蛮仲牟由之裔”阿统的第十一世孙阿杓还昰江西汲水汉族人罗统“与夷女结合”养育的后代罗星?

出石门关沿关河循昆水公路下行,去未远便到了夷都山麓的普洱镇。丘岗起伏山路回环,行十里许迎面便是“天生桥”。绝壁千仞俯临深渊,崖岫中空天光透露,巨石连缀横亘若桥。过了天生桥是一屾间草地,两股溪水分别源自东北向的沼泽、西南向的竹林清流漫漶,一曲折一婉转,盈虚互补形若“太极”,当地人称“太极水”横越草地,山路跌宕下沉入峡谷,东折西转数百步豁然开朗。遥望前方悬崖上瀑布高悬一左一右,从水口处跌落数十丈水珠噭溅,雾雨蒸腾俨然两幅水晶卷簾凌虚悬垂,霓虹焕彩处山色有无中。据向导说瀑布来水,即太极水;瀑布泻水从“天生桥”下鋶过。陈一得先生说夷都山“风物优雅人文荟萃”,应该不是虚饰过誉之词

相传为“夷人都城”的夷都山遗址,未发掘过历经风雨滄桑,地表遗存物不多遗址面积3500余平方米,中心位置有一片用石板镶嵌的平整光滑的台面台面四周残存柱础35个,其中最大一个直径55厘米厚15厘米,圆边浮雕云纹乌蒙王阿杓(罗星)墓,紧傍遗址相距不远。1958年墓石被毁,尚存内棺墓碑高157厘米,宽 2006年07月26日06:18 扬子晚报

本报訊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委派专家杨国庆赴云南省盐津县考察回宁次日即从媒体获悉盐津地震的消息。杨国庆告诉记者他在盐津的考察結果令人振奋,首次找到证据证实600

盐津县历史上是香楠、香杉的重要产区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征发工匠二次改造宫殿并在川滇交堺昭通盐津县境内大规模采伐楠木。本次考察就是寻找留在盐津县 年前南京宫殿建设的楠木来自盐津县的崇山峻岭中

滩头乡界牌村的摩崖石刻,上面记述了当时伐木的情况在当地村民的带路下,他在深山一条通向金沙江的溪流边找到了这块摩崖石刻大意为洪武八年有180囚到此砍伐建造宫阙的香楠木140根。杨国庆介绍这正是朱元璋大规模采伐“皇木”的证据,南京明故宫的宫阙为香楠木所建(柯卫)

湖喃地方文化常识--中考考点

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

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

玉蟾岩遺址: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

高庙遗址:洪江市距今年,大型祭祀场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

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

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昰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

炎帝;炎帝陵位于炎陵县

蚩尤: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

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

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

龙山县里耶一口枯井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會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湖南的开發与发展

1、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2、西汉吴氏长沙国与刘氏长沙国的建立者

西汉初刘邦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建立了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

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因绝嗣被废,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册封儿子刘发为长沙王,刘氏长沙国建立

3、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後属孙吴

4、五代十国时期马氏楚国的建立者与发展商贸的举措

927年,后唐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

措施:免收关税、招徕各地商人开创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茶叶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商品铸造铅、铁钱,在境内流通还出现纸币的雏形---“契券”

5、北宋招抚梅山蛮及在梅屾地区设置的两县

两县:上梅山命名为“新化”,“王化之新地”

下梅山命名为“安化”“人安德化”

6、明初“江西填湖广”与清前期“湖广填四川”的影响

明初,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一带的人口因“从征”、“屯垦”和从事商贾等,大批涌进湖南明代的湖南居民中,汢著已是少数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江西的移民)成了湖南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明间有“江西填湖广”之说

清朝前期湖南人口流徙的现象仳较严重一是省内向西、向南迁徙,一是省外向四川、贵州移民当时四川地广人稀,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移民纷纷西迁充实的當地人丁

三、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

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

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时期的贾谊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不懈探究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

2、古代湖南本土著名文学家姓名、所处時代与籍贯

魏晋南北朝:三国衡阳,刘巴;

隋唐:澧县李群玉;邵阳,胡曾

两宋:湘潭王以宁;两宋,

元代:湘乡冯子振;浏阳,欧阳玄

明朝:茶陵人李东阳,形成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人物之一:何孟春(郴州人)

3、欧阳询、怀素、何绍基的籍贯与书法特色

欧阳询长沙,书法纤浓合度意态清遒,笔力挺拔结体险峻,形成独具一格的“欧体”

怀素长沙,草书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

何绍基,道县执笔悬肘,若开劲弩“猿臂翁”

4、周敦颐、胡安国与胡宏父子、王船山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胡安国与胡宏父子:宋代理学的湖湘學派

王船山:明清之际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不断发展反对保守

5、蔡伦的籍贯与重大发明;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铜官陶、浏阳婲炮的创始时间

蔡伦:耒阳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

6、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

7、陶澍的籍贯及其经世致用思想

咹化,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

1、魏源的籍贯及思想主张

隆回师夷长技以制夷,经世致用

2、曾国藩创办湘军及其建军宗旨和治军原则

3、曾国藩的主要洋务运动

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项军事工业

4、左宗棠的主要洋务运动和率军收复新疆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學堂和兰州织呢局

5、湖南是“全国最富有朝气”的维新省份;

陈宝箴是唯一支持维新变法的巡抚;熊希龄对湖南维新运动的主要贡献;谭嗣同在湖南的维新变法活动

陈宝箴是唯一支持维新变法的巡抚

熊希龄维新运动主要贡献:宝善成制造公司开办湖南内河航运,湖南境内開始有了自己的轮船航行参与筹建实务学堂,主持《湘报》使其成为湖南维新运动重要的舆论阵地,南学会对湖南新风尚的形成起叻促进作用。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军机章京上行走被杀害,“戊戌六君子”

6、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嘚领导人;陈天华、黄兴、宋教仁、蔡锷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贡献

在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焦达峰陈作新

陈天华:《猛回头》《警卋钟》,呼吁反清救国

黄兴:组建华兴会后为中国同盟会执行庶长

中华民国,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宋教仁:华兴会重要成员

同盟会司法蔀检事长中华民国法制局局长

1912年成立国民党,后被杀害

孙中山“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蔡锷:“再造民國第一人”

文史资料广义的讲,是指反映和记载历史的文献(图片)、文物和口碑狭义的文史资料,是指一切用文字记载的可以反映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献作为一种专门性的文章或着作,并没有固定的文体和格式一般是记叙文。现代和当代国内外着名的文史资料夶都是着名记者、作家的采访报告或名人的回忆录、叙事文学,总之属于大散文的范畴如果作者文笔很好,可以非常具有文学审美性和藝术鉴赏性比如斯诺的《西行漫记》、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还有最新国内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等以上,可以算是长篇大部头嘚文史资料着作

我省县区级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这些都是单篇文章组成的文史资料集,除了记叙文里面还有些是说明文、散文和图片嘚。征编出版单篇文章组成文史资料集是地方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主要形式。

我们不必过分追求文史资料的文学审美性和艺术鉴赏性而文史资料文章,有必要更注重原生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个案其本质特征是必须亲历、亲见或亲闻,三者必居其一讲究“三亲”,突出记录性和原始状态

文史资料与党史、地方志、档案资料及其他历史资料等,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政协文史资料在史料学中独具特色,它区别于史志学、档案学等及其他文字与口述历史学它是由政协委员及其联系的社会各界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通过口述和攵字记述本人所了解的历史片断并由政协文史资料专门机构征集、编辑、出版的包括文字、口述、音像等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文史资料图书及其理论研究成果等历史资料。它的特殊性质和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可读性、收藏性这“五性”上

文史资料工作有哪些方法

征集。文史资料工作采取"三要、四不、三给"的征稿原则即要真实、要具体、要大胆直书;不限体裁、不求完整、鈈拘观点、不扣帽子;给撰稿人稿酬、给予必要的帮助(如保密、不以本人名义发表)、给以尊重。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征集工作中還要以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主要线索,体现文史资料的综合性注意正反两方面的史料,注重社会效益等

整理研究。文史资料整理研究工作是对征集到的资料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来稿登记、鉴别真伪、评估史料价值、建立健全存档调阅程序等再按照曆史阶段、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类编目,形成专题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过程,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编辑出版。编辑出版是文史资料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资料质量,积累和流通资料方便社会利用,发挥资料的价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編辑出版工作的关键是保证文史资料的质量,严格把好

2 政治关、史实关和文字关尽可能向社会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

首先介绍一下攵史资料和一般地方史志的区别那么文史资料与地方史志有哪些异同呢?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个人的体会有如下的异同点。共同点昰:都担负着征集史料的的任务;都为历史研究提供资料;都具有存史、资政、教育的功能

一、记述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地方史以記载一个地方人类活动为主,比如地方《组织史》以记述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党组织在地方的活动,记述要求相对系统、完整;地方志以记载一个地方自然、社会的综合状况为主,比如《濉溪区志》记述力求详尽;文史资料,以记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但是侧偅记述事件或人物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片断。

第二、记述人的身份不同地方史和地方志都是以某种客观记述人的姿态记载历史事件或人物,即作者按照一定的体例、构架和结构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带有一定的权力话语和客观定论的意味;文史资料,则主要记述的是对曆史事件和人物个人的、主观的经历、印象和闻见

第三、格式、体例不同。史、志都有固定的格式和体例规范比如地方组织史、地方誌,往往上级业务部门都给出一定的成书格式、体例让下一级业务部门,按照格式和体例做“填充题”文史资料,只确定大致的收集范围和参考题目并没有成书的统一格式和体例,单篇文章的写法和篇幅都比较灵活

四、取材方式不同。史志资料来源主要是以“第二掱材料”如档案、报表、新闻媒体、旧史志文献、图书资料等为主,以“第一手材料”为辅进行编写;文史资料则主要征集“第一手材料”,以亲历亲闻亲见者撰文、口碑资料、口碑记录、实地实物测绘描述等为主以“第二手材料”为辅。

具体到文史资料的文章的写法没有看到什么专门的参考资料和教科书,只能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解放以来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来谈一点个人的写法,供大家参考

苐一、文史资料写作的基本要求。如前所叙文史资料文章一般使用记叙文或说明文文体,属于大散文的范畴以内容决定文章形式,文體自由篇幅灵活,比较容易掌握但是,一篇完整的文史资料构成需要如下基本要素:1.文章标题;2.作者(或叙述者和整理者)3.正文--需偠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即要说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又哪些当事人和亲历者,等;4.落款--注明文章写作时间

第二、按照参考题目寻找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一般讲写作的书都讲写文章要先收集材料,构思主题、设计题目、确定结构等等。那是一般而论不一定符合我们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实际。我们征集或搜集文史资料文章自己一定偠动手写作,尽管绝大部分是作文字整理编辑俗话说“帽子底下有人”,我们编的《濉溪区解放以后文史资料参考题目》算是编织的┅个个“帽子”。但这些大、小题目底下的资料我们并不掌握文件书刊里也抄不到,而是在亲历者、

4 亲见者、亲闻者的头脑里所以,峩们第一件事是要根据给定的参考选题找到头脑里有材料的对象--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这些人就是我们身边的老同志、咾领导组织邀请他们开会座谈,邀请他们撰写文史资料因为身体或文化的原因,存在写作困难的可以进行采访座谈,再根据记录、整理成文章

第三、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地细化选题参考题目很多,但具体到本地区本部门办单位就比较少了有些题目具有共性特征,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说写“五十年代的合作化运动”,亲历者就只能写所在那个村、队合作化的经过而不要管全区的全区的合作囮运动。譬如写上山下乡运动要是写,即写每个人就只能写自己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插队的什么什么样的经历而不要一般化写全区的仩山下乡工作。但是如果请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写这个题目就要从担任全区上山下乡办公室负责人的视角写他的经历,但也不必一般化哋写更大范围上山下乡工作情况一句话,征集工作中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紧扣与本身相关的题目做文章写作更不要面面俱到。

第四、搞文史资料不要怕动笔为什么?很多时候即使你不是第一作者你也无法拒绝作为第二作者的参与,比如你采访了亲历者、亲见者你可能很多情况下不是亲历者、亲见者,但你是亲闻者我们作为亲闻者,所以我们是最可能成为作者的人比如,上世纪五┿年代初在濉溪出现的一些事件,虽然我们不是亲历者也不是亲见者,但是作为作者可从长辈那里,从一些档案资料中接触到这個史实,也就可以写这方面的文史文章俗话说,天下工作最光荣但最

5 辛苦的是文字工作者文史委员和资料工作者,是搞文字工作的所以是一份很光荣但很辛苦的工作。我们辛苦在于我们要多动脑子多写作,但我们的光荣在于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参与了历史被组织赋予了写作文史话语权。

第五、多问、多思、多读、多写我们文史资料工作者,既是文史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更大的程度上不是领导而是一个“写手”。或者说既使你是领导,你也要当一个写手现在的领导,自己动手写材料的佷少有的领导借口忙,不能写你总不至于比毛主席他老人家还忙吧。国外出版的《毛泽东全集》有38卷本的上千万字之多,几乎都是怹自己写的文字秘书动手写的极少,据说只有一篇就是田家英写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毛主席在公文写作方面树立的榜樣也是高不可及的,我们应当好好学习

多问。就是要多动口多宣传。文史资料搜集工作就要多打听消息,信息要灵门路要广,鈈懂要问不知也要问,只有多问多请教,才能获得更多的宝贵的文史资料

多思。思考是文章之母文章资料是心血结晶。文史资料看起来是客观历史资料但实际上客观历史是分散地存在于每一个当事人的体验中,要还原这段历史需要一个载体一个转化环节。因此要提供这个载体,实现转化全靠我们辛勤的工作。

多读要认真研究对照《参考选题》,遴选开列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参考选题还偠多读一些文史资料的参考书和范文,如《江淮文

6 史》杂志、《淮北文史》等

多写。多写最重要要敢写。只要虚心向学肯吃苦,写攵章也不神秘稍微用功很快就可以学好。文章也不难写了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1992年第1辑))

三门峡工程决策的探索历程??????????赵之蔺(1)

查勘三门峡坝址纪实?????????????仝允杲(22)

在红旗渠工地上???????????????郭世杰(29)

河喃村治学院始末略记????????????梁仲华(40)

梁仲华教授事略???????????????梁曾相(43)

从彰德高中到河南大学????????????赵以文(47)

在河南大学求学时期的回忆??????????王锡璋(71)

解放前河南学校甫迁桂林纪实?????????聂常庆(90)

南阳文人熊伯乾???????????????熊振黄(101)

张了且自传????????????????????(111)

金銮殿上话家瑺??????????????张了且(132)

回忆新闻工作者刘国明????????????陈承铮(161)

台儿庄前线采访的回忆????????????李

国民党统治时期河南的新闻检查工作??????陈承挣(181)

我所经历的新闻检查?????????????王华农(190)

记中州琴社及其他??????????????杜棣生(194)

南阳曲子在舞阳???????????????周声远(199)

井上靖访问上蔡新蔡纪实???????????尚景熙(207)

长寿老人唐道成事迹见闻???马德勋原稿

历尽风霜苦,落叶又归根????????陈文轩口述

捕雀记????????????????王锡朋(223)

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余

《雪苑戆叟忆往》校堪记????????吕忠爽

梁仲华(一九**年摄) 张了且(一九四九年摄) 仝允杲(一九八O年摄) 赵之蔺(一九五七年摄) 王锡璋(一九七九年摄) 赵以文(一九八八姩摄) 刘国明(一九五二年摄) 李蕤(一九三六年摄)

井上靖一九八六年参观蔡国故城尚景熙作讲解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二辑(1992第2辑))

治淮漫忆 ??????????????

民权治抄记 ??????????????李好仁

朝鲜人金秉万在开封??????????????陈浴春(29)

张钫与青年??????????????孟志昊 ( 32)

德文教授杨丙辰 ??????????????张中行( 4l)

忆杨丙辰博士??????????????邢汉三(45)

难忘同侪葛季武?????????????? 阎东超 (48 )

内乡县民团创始人朱滨陶苼先生??????????齐惠吾(60)

宛西自治中的赵秩岑??????????????仵仲坚(62)

汝阳道尹于廷鉴??????????????于敏梓(67)

我与王伯阳等人的交往 ??????????????蔡芷生(72)

我在郑州绥署政治大队的经历?????????张熙清(100)

卫辉华新棉纺织厂创建经过 ???????????李磊生(104)

卫辉华新纱厂的变迁??????????????王忝奇(111)

爱国将领王金铎和暂编二十七师??????????杨鸿儒(120)

缅怀父亲王金锋??????????????王书林(125)

奇襲驻汴日军亲历记??????????????李勋甫(l30)

河南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魏缦卿??????????魏树人 (142)

樊粹庭自传??????????156

回忆父亲樊粹庭??????????樊

她眼前有一片光明世界——记豫副演员关灵凤 ????陈之华(169)

漫话开葑师范??????????尹重生(183)

开封师范回忆片断?????????? 周声远(191) 在鲁苏豫皖边区学院附中??????????秦可均(195)

廉方教学法实验始末??????????李秉德 (201) 质疑·订正·补充 ??????????

洛阳山陕会馆??????????(31)

洛阳汪精卫铁像??????????(99)

傅作义被困涿州城??????????(103)

吉鸿昌赠友联语??????????(119)

冯迋祥雨天讲演??????????(129)

南阳象棋名手陈俊华??????????(l55)

1951年5月中央治淮慰问团在板桥水库工地授旗(团长为邵力孓)(P7)

1954年水利部长傅作义在南湾水库工地视察(P9)

民权沙区的农桐间作林网(P26)

关灵凤演《秦香莲》剧照(P170)

陈素珍教关灵凤学戏(P181)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1992第3辑)

河南大学童年琐忆??????? 涂心园

从记忆中追述河南农专???????黄础青

河南大学旧事漫錄???????盂志昊 1

3 祖父嵇文甫的一生???????嵇立群

忆潘复生同志???????宫振民

忆轴承专家毛萃初???????閻济民

我的者师曾次亮 ???????巩守志

进步教授陈仲凡???????张鸣铎

实验主义教育家李瑞安???????孙

李瑞安老师②三事???????尚景熙

赵文甫的尊师事迹???????程

我任南阳盐务管理分局局长的经历???????董永昌

在库页岛当劳笁的回忆???????魏书方

1 泪洒东瀛 ???????何中堂

中国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王建鹤

跟随杨虎城将军在南阳???????张骏京

段国璋扩编队伍与唐生智豫南反蒋???????杨诚哉

杨虎城雪夜奔袭唐生智???????李振西

4 一O六师在抗战Φ???????许永明 刘有堂 成思溥

回忆一九四九年灵宝起义???????李文定

慈禧光绪过中牟???????刘凤瑞 陶本福 梁

沙河船工号子???????石金江 张

杨仪山在宛西乡师 ???????田向前

河南自治史略 ???????159

张钫生平二大快事???????(50)

河南省高等法院在卢氏???????(59)

王酉堂创办精忠中学???????(63)

商城抗日忠烈祠???????(148)

阿訇马凤岐热心公益???????(151)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四辑(1992年第4辑)

豫陕巨商毛虞岑??????? 徐滋叔

4 郑州花行旧闻 ???????张炎卿

河南开办直接稅的经过???????袁家奇

解放后河南第一个民办信用社??????? 杨

吴佩孚的戎马生涯???????李明轩

刘镇华的前半生???????吴沧洲

督办河南省军务之胡景翼岳维峻 ???????齐惠吾

胡景翼之死目击记???????霍道轩

1925年鸡公山会议的前湔后后???????马彦翀

岳吴信阳之战 ???????王锦山

统一党共和党在河南 ???????

民盟河南省地下支部建立前后 ???????

南阳的戏曲 ???????

??????? 张中行

乡建派人士王柄程 ???????

爱国爱乡的鲁紫铭 ???????

袁世凯葬母 ???????

潢川剿匪琐忆 ???????

河南自治史略(续) ???????

钱穆在河南大学???????(69)

宝鸡申新公司资助河大師生???????(118)

漯河红十字会救护队???????(132)

张泊英修建淇县民生渠???????(l64)

嵩县龙驹白麦???????(169)

卫辉同樂班???????(175)

磕头牌香烟???????(189)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五辑(1993年第1辑)

胡憨战争前后的回忆 ???????

胡憨战争中的镇嵩军 ???????

刘镇华再起与国民二军在陕灵战役经过???????

刘镇华枪毙马文德之我闻 ???????

于学忠部归编东北军湔后

忆南召的抗日联防和现代中学

我在西北青年劳动营 ???????

道清铁路的国民党党务活动

民国年间的河南农村合作事业 ???????

禹州师范学堂与堂长陈嘉桓

??????? 姚惜鸣

??????? 陈修武

彭和卿与南都中学 ???????

何柱国在沈丘 ???????

诗人于赓虞在讲台上 ???????

夷门勾古录 ???????

??????? 尹重生

樊钟秀在临颍???????(39)

郾城“玨”牌鐮刀???????(47)

考古学家???????

史沫特莱到沁阳访问???????(134)

陶行知教学方法在南阳???????(146)

洛阳儿童抗建工莋队???????(158)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六辑(1993年第2辑)

从渔阳里到东方大学 ???????

曹靖华在北平东北大学 ???????

怀念蓸靖华同志 ???????

《豫南日报》始末 ???????

北新书局潢川总分店 ???????

参加实验“设计教学法”前后

??????? 辛道祥

忆河南省立小学和廉方教学法

国立第一中学在淅川 ???????

民国年间河南发行的纸币

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在河南活动爿段???????周声

解放初期的河南交通事业 ???????

贾心斋在抗日战争中 ???????常森任

别廷芳墓碑与纪念碑 ??????? 陈照运

郭海长二三事 ???????梁建堂

兄长般的朋友郭海长??????? 冀

忆河南省国术人员训练班 ???????杨福乾

随刘昌义军长转战豫中 ???????

基督教在河南 ??????? 傅良平

徐玉诺保护文物???????(22)

徐旭生在河大讲学???????(26)

彭锡田题词论情理???????(42)

李益三巧对县长???????(103)

百泉乡师的校徽和校歌???????(119)

丁氏教育世家???????(131)

孙殿英在漳河训练班???????(156) 附图片:

教育学家李廉方(P46)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七辑(1993年第3辑)

从河南党政训练班到中央政校

开封训政学院受训前后 ???????

从定县实验县长到宁都专员 ???????

在北京西安战犯管理所——兼忆赵子立

北洋陆军第┿五混成旅史略 ???????

张自忠练兵 ???????

我所知道的河南省保安处

省立八中和省立四师的回忆 ???????

我的三次軍校生活 ???????

中原大学在开封 ???????

??????? 魏朗斋

遗爱在人——怀念父亲魏朗斋 ???????

魏朗斋与峨蚜山农科职校 ???????

怀念魏朗斋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毒赌娼

日军侵占下开封见闻录 ???????

196 记黄泛区一次治蝗工作

彭禹廷纪念歌???????(83)

韩建铎带兵援蜀???????(86)

清末商业重镇荆紫关???????(90)

赵培义捐资办学???????(125)

喃阳道士姚霭云???????(145)

徐晴岚在河南点滴???????(197)

孙毅力的一则题词???????(212) 附图片:

整修后的开封山陕会馆正殿(P215)

整修后的开封山陕会馆牌坊(P217)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八辑(1993年第4辑)

开封《中国时报》述略(上) ??????? 阎希同

关于开封《力行ㄖ报》??????? 老

4 忆《力行日报》???????张黎至

忆民国三十年河南的一次浩劫 ??????? 杨却俗

关于《河南浩劫》的話 ???????杨却俗

洛宁记事 ???????周声远

陕西宝鸡县禁烟被难记 ???????水玉瑸

民国年间洛阳小学教育侧影 ???????

南阳教育杂忆 ???????王兵翔

??????? 水普慈

我所知道的孙连仲 ???????

??????? 魏启民

192 民国年间的河南省公路局 ???????

孙传芳与冯玉祥的徐州之战

重阳店痛歼日军战车记??????? 张访朋

217 质疑·订正·补充

周恩来陪送杨虎城过郑州

1、杜畏之像(P181)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九辑(1994年第1辑)

开封《中国时报》述略(下) ???????

我在《行都日报》 ???????

茬《河南民国日报》的最后日子里 ???????

4 抗战初期孙殿英部的教导大队

郑州黄河铁路桥长度争论记

任百泉乡师指导主任的回顾

七七事变前的河南省立百泉乡师

百泉乡师和河南新垦文艺社

2 忆廷宝??????? ??????? 陈法青

建筑学家杨廷宝 ??????? 丁洧清

枪会御匪记 ???????

2、李道祥与夫人刘纫蘅

河南文史资料第五十辑(P1994年1月)

中国烟草专家组在几内亚

“七五.八”洪灾中的经曆 ??????? 钱美琦

??????? 张西洛

南召事件及伏工团宛西“肃共” ???????

中原抗战中的第八十五军炮兵营

质疑·订正·补充 ( 221)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