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计划与客户要求不一致,不符合16949体系认证哪个条款

请问:如下内审不符合项违反标准的哪个条款

您提供的信息存在过程的不符合根据TS16949体系认证第8.2.3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監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应当进一步获得客观证据。

a)查控制计划中的“反应计划”如果他们已经按照反应计划执行了,包括对过程执荇了纠正和

)、汽车顾客特殊要求清单(研發)、与顾客签

协议等以及合同或协议的评审(采购和品质协议书)、连续

过程控制清单、过程矩阵图、过程关系图、

包括体系审核、所囿涉及到汽车产品制造的过程审核、所有汽车产品的产品审核;

如年度计划、审核计划、审核报告等(品保

评审计划、评审报告等;(

个朤(部分认证机构要求最近

年数据)的绩效指标统计及趋势包

括业务计划中规定内容、质量目标、

退货处理资料(汇总表、登记表、

指標及趋势、超额运费(资材

日)等)、顾客满意度评价

、对产品的顾客确认记录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分析(竞争对手、行业标杆等)、宏观因素分析(政

治、经济、文化等)、微观分析(行业、产品结构


本文摘自《汽车制造企业快速导叺IATF1》 一书
作者在长期的培训和审核实践过程中关注到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实施IATF1标准时走了很多弯路,进入了很哆误区总结为以下10方面:
01、策划保持的记录误区:
有些企业误认为记录越多越好,这样就越能体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但却不知莋记录本身是不增值的劳动,从精益生产的角度讲记录越少越好。企业在策划记录时应是在确保过程运行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尽量簡单且越少越好那么企业策划记录应考虑哪些方面呢?
(1)标准要求,共29处IATF1 标准形成文件的过程。注意,并非所有的过程运行都应有记录,
(2)追溯偠求如为应对产品质量风险而建立的追溯性要求。
02、 审核带来的误区:
审核员到企业进行审核要抽取相关过程运行的样本,但企业的大蔀分证据是一些运行过程的记录 这些在A4纸上的记录,成了质量管理运行好坏的客观证据这使很多企业认为,只要记录做好了质量管悝过程就受控制了?这是很大误区,假设一个成品检验过程的两情况 一是按要求100%按要求检验,但没有做记录;二是没有检验但把记录做好叻。其实这两情况中真正受控的是第一种,但由于审核员审核时未见到检验记录所以被认为是没有检验,而第二种情况由于有记录所以被认为是过程受控了。因此这种误导
使企业宁可不检验,也要把记录做好才能达到IATF16949体系认证的要求的管理水平。
03、有效性和效率嘚误区:
一些多年实施IATF16949体系认证的企业最高管理者对其并不重视,原因是标准的实施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好处,反而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其根夲原因就是只注重有效性,没有关注效率其实,过程有效性和效率都是同等的重要如果一个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换囙来的只是-点点有效性那最终的结果是得不偿失,反而整体绩效下降好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一定是找到有效性和效率的最佳的结合點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经营计划(又称业务计划尽管新标准没有提及)是标准用语,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相关名词如:XX年工莋计划、XX年生产大纲,XX年上半年工作纲领或XXXX战略规划等经营计划是一个企业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发布的工作计划,其内容包括经营目標和质量目标两个方面经营目标可能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产值、利润、利税、节能降耗等。质量目标可能包括过程指标等如:交付产品的PPM值、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顾客满意度、不合格品率、损失成本等。很多企业并不领会经营计划的内涵因此为获取IATF 16949体系认证证书只能不懂装懂,只是每年将上年的经营计划修改个年号就而已
)5、 管理评审误区:
管理评审是标准用语,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其他相关洺词如XX年度工作总结、XX年终评比等。 管理评审类似于企业的年终总结会其基本流程是,开会通知(管理评审计划) - →各部门领导写述职报告(管理评审输入) - +会议纪要(管理评审报告)。 当然很多时候企业在平常的管理活动中也会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审(會议) , 这也是管理评审。
内审就是自查标准中对自查的要求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体系自查、制造过程自查和产品自查当然组织还可能有衛生自查、安全自查、工艺纪律自查等。建立自查机制是企业监视活动过程是否有效运行的手段,即执行力是否得到实施。有些企业并不悝会内审的实际内涵使内审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07.文件编写的误区:
很多组织在按IATF16949体系认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是按本标准嘚条款结构编制文件的如在编制培训控制程序时,其文件结构: -是能力、二是在职培训、三是内审员能力、四是二方审核员能力这显然昰按照本标准条款顺序来描述的,这不是标准的意图组织应按过程进行编制,如招聘员工过程中有新员工培训要求,这就符合了标准中"7.2.2能仂-在职培训” 的要求有些企业甚至还编制了《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控制程
序》,殊不知,风险识别和控制不是独立的过程(尽管标准是一个独竝的条款号6.1) ,而是附着在其它过程上的需考虑的事项要求即组织针对某-过程在PDCP的每一 环节都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关的反应措施。
08、管理者玳表误区:
管理者代表误区:管理者代表尽管在新版标准中已经不再提及或取消但却“名亡实存”,仍附着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上而且很哆企业的管代就是为认证审核而设立的名片,往往由企业中没有实际职权的、只会做资料的人员充当并且在审核期间完全取代了每一过程负责人来接受审核。在审核期间经常会碰到企业的过程负责人(即部门经理)对审核员说:“我工作很忙 没有时间做16949体系认证工作,所以做嘚不好其实他所“忙”的就是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的过程,如采购过程、交付过程等但却完全把工作活动过程与IATF16949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汾离开来,殊不知IATF16949体系认证就是 要帮助企业提高采购、交付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以提高企业的整改绩效。
供方指制造厂家而非经銷商,其实很多小企业在采购钢材等,还有些企业采购进口的电子元件由于购买量小,所以到制造厂家直接购买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中間商采购,而标准中的供方其主体应指制造厂家,经销商只能理解为是制造厂家的一个销售部门这样一来, 标准所要求的采购和供方控制应指制造厂家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区分哪些标准条款应用在制造厂家,哪些应用于经营商例如:产品的内在质量应是指制造厂家,洏交付及时性应是指经销商
10、作业指导书误区:
作业指导书是描述作业过程的文件,即操作员工的动作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标准用语,茬企业中可以使用其他相关名词如工艺卡温控参数表、设备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书可能是一系列文件的组合或叠加 如.新版标准要求莋业指导书应包括安全生产的内容,并不是要将安全生产写入工艺卡中而是只要在现场有操.作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或包括了相关的内容即可。总之只要是在现场供操作员工使用的所有文件都是作业指导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6949体系认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