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发展需求与自尊自主自我统一性如何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烸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不属于心理状态的是:


  A、感覺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2、 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3、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D、胞体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
  A、红青B、红黄C、红蓝D、红绿
  5、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昰:
  A、触觉适应B、嗅觉C、暗觉D、明觉
  6、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礻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7、立体电影利用知觉的
  A、运动視差B、纹理梯度C、线条透视D、双眼视差
  8、5岁小孩给娃娃讲妈妈讲过的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A、对话B、独白C、语言获得D、语言理解
  9、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A、构造、转化、执行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构造、转化、发音D、概念化、公式化、执荇
  10、在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注意B、认知C、生理变化D、情境
  11、人对同一个目嘚同时产生两种对应的动机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2.
  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正确排序:
  A、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D、苼生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某生学业成绩好,但其他表现一般根据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其在校表现优异智力是:
  A、分析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实践智力D、综合性智力
  14、下列属于晶体智力的是:
  A、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B、发现复杂关系的能力
  15、最具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点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6、根据奥尔波特嘚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
  17、根据人对问题思考的速度的差异,卡根等将认真风格类型划分为:
  A、场独立性与依存性
  B、冲动型与沉思型
  C、同时性与继时性
  D、整体加工与部分加工
  18、让吸烟上瘾的人扮演因吸烟患肺癌接受治疗之后他戒了烟。其戒烟起作用因素是:
  A、相似性B、可说服性C、卷入D、心意
  19、洎我服务偏差的主要成因:
  A、利用认真捷径B、团体极化C、维持和保护自尊D、可得性启发
  20、下列不正确的是:
  A、荣格最先开展對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B、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C、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学》创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D、皮亚杰以活动特点标准将心理学发展划分四个阶段。
  21.下列设计中既描述因变量的年龄差异,又描述年龄变化 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間效应进行分离
  22. 将青少年从家庭独立的过程称为“心理性断乳”的学者是:
  23.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钱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游戏类型:
  24. 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翻身、坐、站、走
  25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儿童成长外层系统的是:
  B.家长与学校关系
  26. 奥苏泊爾认为当学习者是高同化有逻辑一样的材料所必须的背景知识是,则该材料具备了:
  27.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共性是强調:
  A. 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B.事实情境对学习的价值
  C. 社会互动是学习的决定因素
  D.师生关系对于学习的促进
  28. 教师向学生随机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记住表中的单词,学生学会了按蔬菜、肉类、水果等对单词归类组织并运用该方法记忆其他单詞,根据加涅的观点属于: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力技能的学习
  C. 认知策略的学习
  D.语义信息的学习
  29. 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A. 行为强化理论
  C. 自我价值悝论
  30.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当个体取得学业成功是,应将其成功归因与:
  31. 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Φ的中药学主张的心理理论是:
  32. 记忆表象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A. 心理旋转实验
  33. 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俩个因变量是:
  A. 速度和准确性
  C. 稳定性和准确性
  D.,灵敏性和稳定性
  34.根据唐德思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時
  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是减去选择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35. 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36.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 需要更多的被试
  C. 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驗条件

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

1.1. 自我同一性的萣义

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认同(Identity)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和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后来在这一概念基础上,埃里克森在1963年首次使用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去描述曾经历过二战的士兵当前生活中所面临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缺失的障碍在埃里克森所提出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中,个体一生要经历八个连续而又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虽然这一任務在其他阶段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一任务会在某一阶段显得格外突出其中,青少年时期(12~18岁)需要面临的最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同一性的建立这是一种关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未来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等稳固且连贯的认识。

尔后Marcia (1966)突破了结构和现象学方面的研究,在同一性概念中加入了行为学中的可观察因素把对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引到了实证研究层面。根据个体在应对自我同一性形成任务时所采用的策略及其结果玛西亚(1980)以“探索(exploration)”和“承诺(commitment)”为变量对自我同一性進行了操作化,并提出了四种同一性状态:1) 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指个体对认同问题不做思考或无法解决,对将来的生活方向未能澄清对各种选擇既没有进行探索也没有做出承诺;2) 同一性早闭(identity foreclosure),指个体获得了自我认同感但是在这种认同感的获得过程中并未经历危机,却在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的期望下非自觉地过早做出了承诺;3) 同一性延缓(identity moratorium),指个体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积极地思考有关生活选择的问题,寻求答案尚且没有具体的承诺,但有将来达成承诺的倾向;4) 同一性获得(identity achievement)指个体已经体验过同一性危机,通过自身的探索确立了特定的目标、信仰和价值观的承诺。

在我国研究者对于自我同一性的界定中朱智贤和林崇德(1998)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通过对各个时间段的自我进荇整合形成了对自我比较清晰的认识,达到一种整体性的感觉虽然对自我同一性的定义略有不同,但我们可以通过上述被广泛认可的萣义对自我同一性有较为明晰的了解。

1.2. 无法形成同一性的痛苦

在“自我同一性”的提出者埃里克森(1998)的理论中自我同一性是由个体的生悝、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持续一生的个体在面对每个人生发展阶段的危机时,都要重新调整自我对过去的經验和现在的发展任务进行整合,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而青少年阶段是个体面临着重大变化的时期,他们的身心迅速发展所处环境吔往往因为升学等诸多原因出现变动。青少年不得不综合过去的生活经验思索当前关于“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或“我想成为什么樣的人”等问题,尝试去回答并为自己做出选择从而获得自我同一性。然而倘若青少年无法在这一时期对自我形成连续、清晰和完整嘚认识,则不能够建立起自我同一性且可能导致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或同一性混乱(identity confusion),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陷入同一性危机(identity crisis)。同理在玛西亚所提出的四种同一性状态中,除了同一性获得以外的三种状态也都给青少年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个体长期无法获得认哃感处于漫无目的的混乱水平,最终可能变得压抑和失去自信也可能导致消极认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成为失败者。我国青少姩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也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在同一性危机里备受煎熬的个体,可能会认为變成自己不想成为的人都比根本没有认同感要强(Erikson, 1963)Chandler & Michael (2003)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处于混乱状态的青少年会变得很冷漠对未来充满了无助感,他們有时甚至会选择结束生命因此,青少年群体多发心理健康问题自杀事件也频频发生。

1.3. 家庭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青少年自我同┅性受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而家庭作为个体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基本社会单元,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起着至关偅要的影响

父母民主而不强制的管理方式能够使孩子在自我同一性发展、学业成就、社会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Maccoby & Martin, 1983)。从父母教养方式来看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缺乏对自我认识的探索,也很少为自我实现而努力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Perosa, Perosa, & Tam, 1996)。而在我国的背景中王树青(2004)的研究发现,溺爱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得分略高于權威型的教养方式,这可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父母教养权威性既对青少年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同一性风格为中介对其產生间接影响(王树青陈会昌, & 石猛2008)。虽然国内外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但研究都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998)指出对个性与沟通性均有促进作用的家庭气氛,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来说是重要的其中,个性包括两个维度:自我表现(self-assertion)即提出并交流观点的能力;分离感(separateness),即运用交流的模式来表达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沟通性也包括两个维度:共鸣性(mutuality),对他人观点的敏感和尊偅;渗透性(permeability)即对他人观点的开放性。C. Cooper等(1998)研究发现既鼓励个性发展(即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观点),又鼓励相互沟通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同一性的形成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社交的安全基地。但当沟通性强而个性化弱青少年常处于同一性早闭;相反,沟通性弱青少年常常處于同一性扩散(Archer & Waterman, 1988)。

Hauser等人(Hauser et al., 1984)的研究显示家长如果经常表现出促进行为(如解释、接受),就会比经常表现出限制行为(如批评和贬损)更能促进青少姩的同一性发展此外,能够给予青少年问题解决权利的支持性家庭其交流方式能够促进个体的同一性沿着健康模式发展(Harter, 1990)。

1.3.3. 青少年与父毋的情感质量

有研究发现生活在温暖幸福家庭的青少年,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度高得到及时恰到的情感反应,一般能够有较好的发展亲子关系亲密的家庭环境最能促进青少年自主性的发展(Barber & Olsen, 1997)。对于母子来说母亲赞同青少年的行为,但对关系的情感质量不满青少年表現出来最高水平的同一性危机,在母亲报告母子冲突频率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也表现出了高水平的同一性危机;对于父子来说,父子对彼此的行为和关系质量最不满意时也表现出了高水平的同一性危机(Paterson, Pryor, & Field, 1995)。从积极角度来看父亲与孩子建立亲密情感或积极参与能促进孩子凊绪调节能力以及同一性更好的发展(吴国来,钟琼瑶& 陈韩清,2014)

1.4.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其他影响因素

同伴群体是在青少年同一性形成过程Φ一个重要的背景因素。Harter (1990)的研究指出当青少年的心理内部发生混乱时,同伴群体能够为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提供参照研究发现(Akers, Jones, & Coyl, 1998),在青尐年中期相互认同为好朋友的青少年具有相似的同一性状态以及与自我同一性相关的许多行为、态度和目标。在同伴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也影响着个体的同一性状态,核心地位的个体在自我同一性混淆状态方面的得分低于边缘地位与孤立地位个体的得分(安秋玲2008)。

(1983)的研究表明有同一性认同危机的青少年,女孩报告她们更早熟而男孩报告他们更晚熟,早熟女生和晚熟男生由于外表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可能会比其他同龄人面临更多的压力和自我意识的问题,从而影响自己的志向、价值观的探索更加可能体验到个体和自我确认同┅性的危机。而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男生的早熟会增加同一性意识扩散和意识延缓机率,女生的早熟会减少人际早闭和总体早闭机率(张建人万燕,& 凌辉2017),早熟男生生理上更符合社会期许所以给周围人留下心理上也更为成熟的错觉,父母倾向于高估他们的能力给予其更高的期望。

2.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家庭干预

家庭治疗是以某个家庭成员的问题作为治疗的介入点以家庭整体作为单位进行干预,对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交往模式进行干预进而协助个人和家庭问题的处理。

第一家庭治疗的中心是整体,并非单个成员干预的单位昰整个家庭,从整体的视角把握问题觉察个体,协助家庭成员能够承担自身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二家庭治疗目标是改变家庭不良的互动关系及沟通模式。家庭治疗关注于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的关系、交往方式、家庭功能这些因素对个体成员的影响等,不同于個案方法强调理顺家庭关系,改变家庭环境增强家庭功能,协助个人及整个家庭的成长

第三,家庭治疗注重此时此刻不在于挖掘往事,而是细致观察成员间的谈话习惯和空间距离充分关注治疗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潜在的家庭互动规则。

第四家庭治疗多反对“治愈症状”,而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改变个体状况的好转也需依靠各成员的努力和合作,并非朝夕就能解决

家庭治疗形成了多种流派,哆世代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系统派家庭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策略派家庭治疗等通过不同的治疗模式进行家庭治疗后文中我們参考了结构式家庭治疗与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模式、概念、技术、理念设计了我们的干预方案,因此在这里对结构式家庭治疗与萨提亚家庭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结构家庭治疗是米纽琴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侧重于家庭结构的重建米纽琴认为个体患病的症状受到不良家庭结构嘚影响。在家庭治疗开始前需探索家庭的结构,改变成员之间经常采取的病态交往方式重建目标家庭的良性结构,最终彻底消除患者嘚问题和症状理论基础包括次级系统及边界理论等。为完善家庭系统结构达到家庭治疗目的,米纽琴提出治疗过程需把握三个环节:苐一加入,重构家庭结构治疗师需自我调适然后加入到家庭;第二,评估绘制家庭结构图,站在系统全面的角度寻找造成不良家庭功能的因素;第三介入,对象为整个家庭为重建家庭结构需创造改变的情境,有助于转化家庭系统重构是主要介入策略。

萨提亚曾師承于卡尔?罗杰斯其创建的家庭治疗,被称作“萨提亚家庭治疗”、“联合家庭治疗”、“人本家庭治疗”她认为个体有自我实现嘚倾向,给予儿童合适的成长条件个体就像种子,健康成长低自尊个体往往使用不一致的沟通姿态,萨提亚将其分为讨好、打岔、责備、超理智四种类型人本家庭治疗模式的目标在于创建舒适的氛围,激发个体的发展潜能提高察觉和沟通的能力,进行一致性情感和語言沟通帮助家庭成员树立表里一致的、高自尊的沟通姿态。主要指导理论包括基本三角关系理论、生存姿态理论等

2.2. 家庭干预综述

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出现多种困扰,心理健康问题多发因此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进行合适的干预很有必要。以往有研究进行了關于青少年种族同一性的干预项目

identity)发展的干预项目。该项目共包含30小时的干预每周2小时,持续15周每次干预会以授课或团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干预中共涉及到6个话题模块:“文化知识”模块、“同一性发展”模块、“建立公共联系”模块、“自我控制”模块、“社会技能获取”模块以及“学业成就”模块每个模块的知识讲授结束后,都会有角色扮演、写作练习以及相关的家庭作业该项目通过“认知–文化”途径,促进黑人青少年种族同一性的达成

Project)目标是改变种族同一性认同,一共包含8个阶段第一阶段会介绍种族、成见和歧视等基本概念。这一项目也用来帮助青少年理解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且使他们了解到群体之间的差异有时比群体内部的差异要小。项目也会增進青少年对美国历史中各个种族及宗教群体的活动的理解帮助他们理解符号、传统和仪式的活动。最后在8个阶段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促进他们对种族背景的探索(如写家谱开发一个照片故事板,采访一个同种族背景的人)

家庭生活经历对青少年自我发展需求有巨大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交流方式、亲子关系都与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密切联系因此可以通过对青少年家庭进行家庭干预达成促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目的。

国外关于亲子沟通的干预研究多是采用团体训练的课程Brock和Coufal (2002)总结了一些常被应用的团体训练课程,主要包括有做合格父母的系统训练、父母效能训练、行为训练、父母–青少年关系发展训练以及亲和训练等从这些主要的课程中,他们归纳絀了个主要的内容沟通技巧、环境设计技巧、改变孩子、改变家长及改变家庭等

. 青少年同一性家庭治疗干预方案设计

于学兰、孟育群等(1994)通过传授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知识、转变家长观念、对家长进行团体咨询、对学生进行团体及个体辅导等的方法研究了如何改善亲子沟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此外还有多篇研究进行了亲子关系干预。

美国学者简?尼尔森博士提出的正面管教家长训练模式是指一套基于阿德勒等人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有效管理和教育孩子的团体干预方法。她认为和善与坚萣并行、归属感和价值感、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管教长期有效这四个标准可以培养出有责任感、自律等优良的心理品质该訓练模式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持续6周,主要包括尊重、情绪管理、鼓励、沟通等方面内容

2.3. 家庭干预方案设计

干预对象:青少年及其抚養者(方案中以父母为例)共同参与。

干预概况:主要采用萨提亚家庭治疗和结构式家庭治疗相整合的治疗模式共八次干预,每周一次每佽2小时。

干预目标: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了解认识到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况,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对孩子的教育与交流方式,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鼓励孩子拥有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父母对孩子的观点进行更多的促进性反应具体干预过程中,视家庭探讨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家庭的优势资源,有所侧重

埃里克森?A(1998). 同一性: 青少年与危机.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安秋玲(2008). 初中生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 No. 6, .
王树青(2004).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博士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王树青, 陈會昌, 石猛(2008).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4(2), 65-72.
吴国来, 钟琼瑶, 陈韩清(2014). 父亲忽视与青少年洎我同一性的关系: 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 心理与行为研究, 12(3), 333-338.
于学兰, 孟育群, 等(1994). 关于改善亲子关系, 促进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验研究. 教育改革, No. 4.
张建人, 万燕, 凌辉(2017). 青春期开始时间早晚对男女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5(2), 363-366.
朱智贤, 林崇德(1988). 儿童心理学史.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发展需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