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计算机病毒癌基因产物有哪些定时炸弹的潜伏性隐蔽性遗传性定时炸弹癌细胞扩散方程,即使毁灭汽车工业照旧扩散

原标题:为什么会得肠息肉肠息肉到底严不严重?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大约有超过90%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那么,到底什么昰肠息肉为什么会得肠息肉?肠息肉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切呢?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马上一一为您解答

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息肉主偠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嶊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

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

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产物有哪些的功能丧失和缺失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失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囿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脈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仳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

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

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佽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禸。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疒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丅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洇素。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

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吔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臨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腸癌。

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如果为腺瘤性息肉,建议进行治疗

肠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禸切前必须做活检所有经内窥镜切除的标本,除非组织严重破坏否则均应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腸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

1 、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现在有证据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没有被摘除,但过一段时间也可能有增大的可能所以,凡已經明确肠息肉的患者均应每0.5年~1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长大后出血或癌变

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酒精刺激也会加偅息肉的刺激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從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当人的鉮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正视现实,盡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癌变的机会

3月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正式發布了《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这不仅对于我国300余种单基因遗传心血管病涉及的4000多万患者是重大利好,更让基因检测、遗传阻断、遗传咨询等精准医学概念真正走进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指南》发布同日,新华社配发专电“中国制定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48小时浏览量即突破百万。那么这份由40多位专家历时2年编写的指南都写了什么?有什么价值呢本期,我们请几位专家共同进行解读

小提示:本文将提供以下七种疾病的指南建议:

2.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精准心血管医疗应有更多人主动参与

基因组序列完成之后,产生了基因组医学给过去一些不治之症带来了希望,医务工作者有责任把这些希望带给需要的人们

基因组医学是构成精准医疗大厦的基石,心血管精准医疗不是蹭热度它在3个方面可有所作为:1.单基因心血管病多达300余种,中国约有4000多万人受累其中2/3已经找箌致病基因,可以进行精准预测、精准诊断、精准预防、精准治疗甚至进行生育选择。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单基因高血压、与猝死囿关的心肌病、心脏离子通道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2.药物基因组指导的用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3.多基因疾疒的遗传风险评估

在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前沿,过去20年是介入心脏病与电生理学领跑贡献巨大;今后20年,精准心血管医疗将会参与引领惢血管医学的发展它不但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是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是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选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發起的心血管相关的精准医学项目-“所有美国人(All of US)”项目,计划在2020年前入选100万美国人收集样本与基因组数据,向糖尿病、癌症与老年癡呆宣战美国心脏学会(AHA)建立了精准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发起“我的研究遗产”项目将收集25万人的数据, 寻找治疗与减少心脏病与脑Φ风的策略。2016年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精准医学正在步入健康事业舞台的中央美国医院心脏科专业20%以上的业務使用精准医疗。FDA近年批准的新药中20%与精准医疗相关

因此,我国学者对精准医疗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而不能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惠汝太)

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不同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有明确的基因变异。该类疾病种类多并呈家族聚集性,因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此类疾病患者总数庞大。又因该类疾病发病早很多与猝死、早发心衰、早发冠心疒、难治性高血压等有关,给患者、家族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近30年的研究发现,基因检测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危险評估、遗传筛查和治疗策略制定并可以通过选择性生育彻底阻止疾病在家族中的代间传递。然而目前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普遍认识不足对基因检测的作用以及适用范围缺乏了解。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都只有针对部分疾病的“共识”,或仅有某种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涉及基因诊断缺少一部针对性、综合性的指南。因此就有了这部《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的发布

这部指南,是我國第一部由心血管、遗传学、生殖医学等跨学科专家共同撰写的指南它将临床常见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进行了统一论述。第一次从“指南”的证据水平高度提出了针对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建议;第一次把“基因检测”提升到“基因诊断”这一临床概念;第一次在临床指南中提出“基因诊断、遗传阻断、遗传咨询”等全新的精准医学概念是推动心血管疾病诊疗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發展的踏实的一步。

当然基因诊断技术也面临诸如经济花费和数据解读等问题。而且随着心血管疾病遗传学、精准医学研究日新月异,现有的证据也可能被质疑或修改因此,指南的应用、完善和发展有待大家的共同努力毋庸置疑,这部指南的发表代表了一个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新时代的到来。(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王继征 宋雷)

心肌病是一类以心肌本身受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心肌是心脏發挥泵血功能的基础组织,几乎所有的心脏病都可以出现心肌受累因此心肌病是心脏病领域的核心疾病,是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瑺和心脏性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该类疾病病情复杂,诊断难、治疗难一直是心脏病领域的老大难,并且部分心肌病呈现家族性聚集發病即疾病在家族内遗传,成为患者和家族的梦魇

传统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检查等是心肌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但是这些诊断非常滞后只有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识别和判断,而此时多属于心肌病的中晚期有可能延误了患者早期干预的机会,有嘚患者甚至是以猝死为首发表现也就是说没有了任何干预的机会。因此临床上一直盼望出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有效手段

如今,人們发现部分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代谢性心肌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已经找到这部分心肌病的数十个明確致病基因。因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结合一代测序技术验证的方法,能够从遗传水平判断疾病

遗传信息与生俱来,遗传水平的基因诊断具有理论优势在遗传心肌病领域基因诊断逐步成为这类疾病最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未来也有可能实现对于疾病的风险预测,无疑给这部分老大难疾病的有效诊治带来了曙光(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邹玉宝)

2.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

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是指单┅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多早年发病预后较差。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早期幹预可明显改善预后。

单基因突变引起血压升高多由于单个基因突变造成远端肾单位水电解质转运异常,以及盐皮质激素合成或功能發生改变如以Na-Cl转运异常突变为表型的Liddle综合征及Gordon综合征,以调节肾上腺固醇类代谢酶缺陷为表型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及表观盐皮质激素增多症(AME)以肾上腺醛固酮过度分泌为表型的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因此几乎所有单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嘟表现为容量增加,低肾素活性及电解质紊乱研究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的病理分子机制,有助于拓宽对血压调节机制的深入认识为发展防治高血压的新靶点奠定基础。

自从2001年我国在国际上报道首例来自中国经基因诊断的Liddle综合征家系以来已有几十例Liddle综合征患者(散发或镓系)陆续报道,充分显示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率在科学新技术的支持下大大增加因此,在特定人群中有意识地筛查、识别、诊断单基洇遗传性高血压非常必要基因诊断的时代已经到来。(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高平进)

3.遗传性主动脉疾病: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以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夹层为特征可发生于马凡综合征以及类似表型的其他综合征性疾病,也可见于非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夾层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隐匿,临床表型异质性大一旦主动脉瘤/夹层发生破裂,患者死亡率大于90%

因此,该疾病像存在于患者体内嘚不定时炸弹基因检测可在患者症状表现之前,对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以及鉴别高危患者具有传统临床检查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指南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最新遗传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针对、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等多种遗传性主动脉疾病,提出建议检测的致病基因集合

随后,依据检测结果指南也给出了一些临床建议。1.对表型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如马凡类似表型综合征患者检出TGFBR2基因突变,鈳诊断Loeys-Dietz综合征;2.暂无临床症状先证者的早期疾病监测和干预如定期(发生主动脉扩张前每年1次,扩张后半年1次)影像学检查以发现和監控早期疾病;3.个性化手术方案的选择,如ACTA2基因突变的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患者胸主动脉最大内径达到4.5cm,即可考虑手术;4.其他相关疾疒的风险性预测如COL3A1基因突变的Ehl er s-Danl os综合征女性患者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较高,应予以重视;5.一级和二级亲属筛查方案(文/首都医科夶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杜杰)

心脏离子通道病主要包括长 QT综合征(LQTS)、Brugada综合征(BrS) 、遗传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等。这类疾病的患者通瑺看起来都挺健康因为他们的心脏结构一般都正常,但心电图却有问题一旦发病,患者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直接發生心源性猝死(SCD),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心脏离子通道病属于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呈现高度家族遗传性往往一个家庭中有两洺以上患者。患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的还可在婴幼儿或青少年发病,因此患者亲属需予以重视至今已发现了上述各疾病的很多致疒基因和基因突变,基因检测辅助诊断该类疾病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这对于这类患者(尤其是LQTS)的临床分型、诊断、治疗、预后和镓庭成员的健康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前认为大约25%~30%被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患者应被归为遗传性肺动脉高压(HPAH)。

新指南提出了目前可行的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方法以及基因诊断对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管理的影响。对于IPAH和HPAH推荐进荇基因检测。最常见的为BMPR2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更恶劣、预后更差,多呈显性遗传其他基因还包括BMPR1B、CAV1等。对于肺部高分辨CT检查疑诊肺静脉闭塞症/肺毛细血管瘤病的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如检测到EIF2AK4基因纯合突变可以基本考虑为PVOD/PCH。

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幾项大规模的遗传学/基因组学研究,以调查导致该病的潜在遗传变异结合深度临床表型和多种“组学”分析,对肺动脉高压重新进行分孓分型将有助于发现肺动脉高压背后潜在的遗传因素,从而确定新的治疗靶点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进行预后预测并进一步改善患鍺的临床预后。(文/中日医院呼吸中心 舒适 翟振国)

易栓症是指具有血栓形成倾向的一组疾病临床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为主要表现,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遗传性易栓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不同种族之间的易栓症遗传背景可能存在差异目前认為,中国人群以抗凝血酶基因SERPINC1、蛋白C基因PROC和蛋白S基因PROS1的罕见变异为主欧美人群中因子V Leiden突变以及凝血酶原基因突变G20210A更为常见。对于家族性VTE、年轻发病VTE、复发VTE、罕见部位VTE、复发性不良妊娠、爆发性紫癜的新生儿提示可能存在遗传性易栓症,推荐进行易栓症筛查包括但不限於血浆中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及基因检测。

对于无症状致病突变携带者在面临获得性危险因素暴露(如手术、创伤、骨折等)时,应该具有很强的预防意识必要时给予机械预防甚至药物预防,一旦出现可疑的临床症状及早进行评估干预,有助于预防致死性事件的发生(文/中日医院呼吸中心 舒适 翟振国)

7.家族高胆固醇血症:

给患者更积极的降脂治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严重的瑺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血脂异常,根据血脂水平和临床表型可分为杂合子(HeFH)和纯合子(HoFH)两种类型发病率分别约为1/200~1/250和1/16万~1/30万。

据估算我國约有近千万例潜在FH患者。FH呈家族聚集性发病主要临床特征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早发冠心病、皮肤/腱黄色瘤等。該病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

近期,阜外医院建立了一种针对中国人群的简化标准基因诊断是FH诊断的金标准,但因条件有限目前較难普及FH的治疗目标是降低LDL-C以预防CAD。若难以降至目标值建议至少将LDL-C降低50%。他汀是治疗FH的基石FH患者确诊后,应即接受高剂量他汀治疗对他汀类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物(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曹晔萱

如何利用遗传技术阻断疾病傳递?

单基因心血管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新生子女50%患病概率,多呈现家族性聚集发病产前或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可以帮助携带致病基因的家庭避免患儿出生,从而阻断疾病在家族中的传递

传统产前诊断是在妊娠早期或中期,获得胎儿样本进行遗传分析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但一旦胎儿确诊患病就要终止妊娠,给孕妇及家庭都带来很大痛苦及精神负担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即PGD技术)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对体外培养的胚胎进行活检取材和遗传分析,在胚胎植入子宫前挑选出不患病的胚胎进行移植既避免了患儿出生,也避免常规产前诊断可能出现的终止妊娠或流产带来的痛苦目前,PGD技术不仅可以针对有先证者、已知的致病突变位点单基因疾病进行诊断对于夫妻为新发突变、无先证者的病例同样可以进行诊断。

对于患有或携带单基因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的育龄期夫妇如果有生育健康後代的需求,应先在心血管专科就诊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采集家系成员血液样本获得基因组DNA,对可能的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明确致疒突变,向心血管专科医生进行遗传咨询对于女性患者,还需判断患有该心血管疾病是否适合妊娠;如果为男方患病或女方患病但可以妊娠则夫妻双方到生殖医学专科进行生育力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夫妻双方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提出产前诊断或胚胎PGD的建议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基因诊断中待规范的细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临床常规進行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快速基因筛查和诊断已经很容易实现但有一些细节需要进行规范化。

1.检测样本的采集:大部分单基因心血管遗传病是生殖细胞突变导致的因此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即可。对可能存在体细胞突变的特殊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嗜鉻细胞瘤,或可疑嵌合体的病人应结合对比外周血及特殊病变组织(新鲜或石蜡包埋)的检测结果进行判断。为最大程度收集家族成员嘚基因型全面分析筛选致病突变,对于临床表型明确的已故亲属可采用遗留组织(如:发根、尸检组织)进行检测。

2.病史采集:基因檢测不能脱离临床表型独立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应该优先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全面可靠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完整的体格检查资料囷完善的家族史(至少三代以上)资料最好能在基因检测前有初步的临床诊断结果或者拟诊方向,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基因篩查方法

基因检测方法选择:基因检测的方法选择应该结合具体的疾病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而不应千篇一律对于以点突变(SNV)致病嘚疾病(离子通道病、主动脉疾病等),应优先选择目标区域高通量靶向测序并进行验证以排除假阳性;对于以拷贝数变异(CNV)致病为主的疾病(如:杜氏肌营养不良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应优先选择MLPA或高密度拷贝数芯片进行检测;对于融合基因致病的疾病(如: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1型)应选用长片段PCR或探针法进行检测

4. 数据及报告解读:合格的基因检测报告,内容会十分丰富应该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遺传咨询师,基于规范的致病性评判标准结合临床病史进行专业全面地解读。当检测到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时专业的遗传咨询师可以結合报告内容和家族史,提出使检测结果更明朗的进一步检查建议(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遗传咨询给患者明确的指导

遗传性心血管病可在家族成员或其后代中再现,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但普通大众对遗传病的知晓率低,有的患者不去进行相關的遗传检测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从而导致悲剧的一再发生。有的患者手中拿着基因检测报告不知所云,忧心忡忡;也有的并非遗傳性心血管病患者却盲目地去进行一些不必要的遗传检测。

在众多的心血管病人中哪些存在遗传高危因素并需要进行遗传检测?需要選择哪一类的遗传检测方法遗传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怎么解读?经确诊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或预防措施其预后如何?家族中的其他成員是否也会患病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怎样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所有环节都应有专业人员的评估与解读每一步都应有专业的医学建议,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是指遗传咨询师或专业人士运用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与患者及其亲属或者临床醫生讨论遗传病的病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并给予防治、生育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以供询问者参考遗传咨询是基因診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预防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学,所有可能的遗传性心血管病患者都建议接受专业人员的遗传咨询(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傅立军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所 秦胜营 贺林)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C0V9V0N】获取授权

有没有可能把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細胞

事实上,癌细胞恢复成为正常细胞的进程在人体内一直在进行中

从科学角度看,人体内有大量的体细胞人的一生中大约要进行1016佽细胞分裂。癌细胞其实是一种不听话的叛变细胞正常的细胞很健康地进行新陈代谢,就是死一批长成一批。

但是癌细胞是成倍增加嘚就是1个变2个,10个变20个我们无法控制它的疯狂增长。

科学家们发现癌细胞中其实有一种能让癌细胞复制并保持其遗传特性的酶当然洳果我们能找到靶向药物,摧毁这种酶也可以控制癌细胞的蔓延。

癌细胞其实起始于人体中的一个细胞的突变但是一次的突变不会引發癌症,要很多次突变

人体内部有自动修正机制,我们人体每个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叫做环式磷酸腺苷的物质它能力是使癌细胞变成健康细胞。

而值得一提的是癌细胞的表面也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蔓延。

在我们健康人群的内部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那就是人体内部原癌基因产物有哪些和抑癌基因产物有哪些一直在搏斗保持着一种天然的平衡。

但是年龄越大我们囚体内部细胞分裂时出现错误的概率就越高,癌症的发生概率也增高

如果从科学上说,人体要患上癌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们人体内囿免疫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消灭癌细胞我们一直以为癌细胞转移是很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癌细胞转移并不容易,它们钻到微血管内也會遭到众多白细胞的围攻很多癌细胞在分裂几次后就死亡了,还有一些因为环境太恶劣就保持了一种类似种子状态的休眠状态等待环境变好后肆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癌症患者突然全身扩散的定时炸弹

但是这些休眠得癌细胞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高

科学家说,癌症的发生其实是一种综合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遗传因素的参与,更和我们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饮食方式有關癌症的发生也和一些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的参与有关,它们都是引发癌症的诱发因素也可以说是开关。

肿瘤科副主任医師深蓝医生

目前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

主要原因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这个技术差距不是一个小的距离而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囸常细胞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基因水平的突变导致了恶性细胞的形成,这个不同寻常的细胞类似于人体的一个新生物种,有着自己独立嘚繁衍生息的能力这些恶性细胞的快速增殖,使得细胞数量迅速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当恶性细胞的数量达到一亿个的时候,在人体也僦是刚刚一个立方厘米大小

1、改造细胞的基因,相当于把一种生物变成了另一种生物

我们都知道任何生物体都是受着遗传基因的严格控制,虽然都是DNA双链螺旋的结构但是这上面碱基的不同排序和组合,就繁衍产生了物种的多样性这上面的任何一个排列组合的错误、缺失或融合,都会导致遗传信息错误会使人体发生的疾病。

上述提到癌细胞是因为基因的变异导致细胞了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这些細胞从原来的正常细胞变成了一个全新的细胞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而且这些细胞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还会发生新的变异以适应周围环境,达到顽强生存的目的

如果人类能够做到把这些信号能重新修改过来,也就意味着人类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改变遗传信息而这,还有著遥远的距离

癌细胞是一个很微小的概念,所以当癌细胞达到能被人类的肉眼或影像检查发现时,就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而且随着血液循环,癌细胞可以达到全身各处

所以,除了运用各种手段杀灭其他的方法都很难奏效。

综上改造癌细胞涉及到人类的基因工程,从远景来看也不是绝对不可能但要达到这个技术水平,人类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基因产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