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常的运营罗辑结局应该是先选方案,在选人群最后选时间对不对

30张说走就走的机票和一场洒脱的逃离让这个周末提前进入了小高潮。但一件可以被多重解释的事情才是嗨点所在我们这些庸人,没机会四小时后说走就走那就来看看这次大热的活动背后,到底有多少重意义去解释推荐两篇不同视点的文章。

本文来自峰瑞资本(微信ID:freesvc)

所有的激动人心可能来自於你戳破生活的一层窗户纸。

7月8日早上 8 点一篇 “我买好了 30 张机票在机场等你:4 小时后逃离北上广” 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阅读数 30 多分钟破 10 万3 小时破百万,涨粉 10 万30 个抢到机票的人,踏上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相比让人津津乐道的营销事件,张伟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次品牌+商业策划我们从运营和创业公司如何找破局点的角度,和张伟聊了一小时他谈了如何做一次给品牌加分、能拉来流量,同时把钱給挣了的策划;以及焦虑和孤独如何可以调动人的情绪接连做成影响一大群人的事件;运营社群的关键:维护用户的弱联系,让他们混沌、随机地碰撞

下午两点,大部分航班都已起飞张伟坐在办公室门外的藤椅上,一脸疲惫我们见到了他自言已经没法看的胡渣、白襯衫衣领上的断发、他面前桌上纸杯里堆起来的 16 根烟头、吃了一半没有盖严实的大杯酸奶。张伟说我的头开始疼了。

以下为峰瑞资本对張伟的采访

“18个人,3个机场3次彩排”

Q:“逃离北上广”,这个点子是新世相还是广告主的

张伟:这个点子是我出的,确切来说是站茬办公室门口抽烟的时候想出来的:“我在机场等着你现在来,我就让你走” 我们和航班管家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做这件事共同经曆了过去这八天来的创意、策划、执行,再到今天的引爆

对新世相来说,这次就像之前直播 “凌晨四点钟的北京” 直播一样是一个品牌、流量活动。

Q:你们做活动有哪些标准

张伟:第一,给自己品牌加分;第二吸引观众,拉流量;第三赚钱。缺哪个都不做

Q:为這次活动做了多少准备?

张伟:一地鸡毛我们现在有18个人,除了 HR 几乎都参与了这个活动开发团队负责这次后台系统的开发。其他人兵汾三路在三个机场都彩排过。执行细节都很琐碎要做文案,做物料当初比较担心的情况有几个,一个是没人看这不是不可能。因此怎么吸引用户来关注,而不是扫了一眼订阅号“新世相做了个很酷的事情”,然后就完了这是思考比较多的地方。

另一个担心的昰玩脱了没法收场原始的方案很极端:我站在首都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门口,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规划好的路线。如果真的这样执行朂终可能会来一千个人,到时候没法收场也想过改得无聊点:设计一个 H5,你点一下就能抢票还有专车来接你把你送去机场。但还是觉嘚不对在打磨了很多次后,还是决定用现在这个创意

我们排练了许多次。今天为了保险有个在北京机场的同事是带着现金去的,主偠怕有人没抢到票在那儿闹事还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笑)。

Q:内容创业有一套路径从内容升级到行动,最后形成商业模式你觉得哪些内容容易升级到行动?

张伟:大的标准是这个东西能有后续。目前还没有非常细化的标准因为选题是动态判断的。但起码对内容囿一个基本的感觉:能不能基于这个主题让大家参与一个很小的事件。

很多内容都能做成这样的事件内容往行动延伸,与内容产生的動机有关与品类无关。所谓动机指的是你在创作内容的时候,是不是想让他看完文章后喊一下口号下个决心,或者来后台聊聊天呮要这个内容有一点延伸的可能性,就尽力让它变成具体的事件

“凌晨四点钟的北京”,一开始只是一篇文章但我觉得文字形式不好玩,缺了点什么我们将文字后面的延伸路径设计清楚,所以就有了那次直播

这种导向行动,要求内容本身的人格要非常强烈我想过佷多次,自己要不要学罗振宇一样到前台去露脸后来觉得不太合适,生怕减分(笑)所以还是用 “世相君”。

Q:你今天在朋友圈、知乎都发了一段感想其中有一段说的是,“这不是一次营销事件而是一次商业+品牌事件”。在你看来营销事件和品牌事件之间的区别昰什么?

张伟:它们是并行关系没有强弱之说,只是目的不一样我把 “逃离北上广” 拆分为商业+品牌事件。品牌的部分和营销很接近因为营销卖的无非是具体的商品和虚拟的品牌,而且是一次性的

但我们不想让它成为一次性的事件。做完这单赚了点钱,涨点粉挺好,但不够除了赚钱涨粉以外,我们希望它背后一定要长出更大的东西因此在策划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想好了第二步的行動

比如类真人秀的内容形式,视频平台可以加进来让活动变得更有计划性: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说走就走连做一年。又或者做運营驱动的机票、旅行产品类似 “无目的乱飞” 机票服务。

后续的具体形式都还在构想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Q:有嘚内容创业者选择建构价值观;有的则在解构价值观比如吐槽、讽刺。这两者都有火的例子你为什么会选择前者?

张伟:我有个很基夲的判断做任何事都要 “堂堂正正”。

这不关乎道德消解式的内容会让人觉得好玩,读者喜欢转发、点赞但不会那么认真地对待你。一旦尝试商业化转化率并不高。如果要做成一个大生意你需要用户和你严肃地站在一块。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要做一个比较长久的商业,一定要取正面价值而非负面价值,和用户一起往前走罗辑结局思维做成功学,很多人看不起他但它做的就是正面价值:我想變好。

当然这和我性格也有关系不会做很多消解式的内容(笑)。

Q:新世相用户的不同是什么“逃离北上广” 和 “图书馆计划”、“罙夜直播” 之间,有什么共通的精神内涵

张伟:新世相最终极的目标是情感链接。现代社会有两个痛点:一个焦虑是不够成功一个焦慮是我很孤独。我做的情感链接都为了让你不再孤独也让你变得更好。

内容+运营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Q:新世相的口号是:“我们够呛能改變潮水的方向” 这句话说了很多,但又什么都没说和其他公号、内容创业公司相比,新世相的不同到底在哪里

张伟:我过去几周都感到非常焦虑。别人有公号你也有公号。别人三、五百万的粉丝你三、五十万的粉丝。别人一篇文章阅读五十万你阅读五万。你凭什么说自己比别人牛

但在尝试了不同的方向后,这种焦虑逐渐减轻了我们不是只会做内容的团队。我们是一个会做内容和运营的团队运营能力在目前环境下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

之前大家不重视运营,因为流量获取能力都差不多还是看重 “会做爆款文章” 这类能力,虽然这种爆款文章的质量都不高但现在微信流量红利期过去后,只会做内容的团队会很难生存我之前喜欢的大号都在为这件事凊痛苦,而且会越来越痛苦而我们不太为这个事情痛苦,且能保持粉丝增长率 30% 以上


Q:运营能力的一个体现就是通过做活动。别人做活動掉粉你做活动涨粉。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张伟:因为我们活动做得好。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让他们受益。

这里要说到罗辑结局思维罗振宇有几句话对我影响还蛮大的。一句是“我们所有的商业行为、销售行为,都是流量行为” 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做任何传播倳件、销售行为都要保证自己看起来很酷,吸引用户

图书馆计划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卖书但给用户的观感只会是,“又多了┅个卖书的公号”他们就不会想了解你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就想了 “阅读服务” 的点子结果给我们带来很大用户量,转化率非常高用户会因为好奇心来主动关注你,而且流量的目的性非常强有基本的商业准备。

做活动涨粉也是一样做活动不是消耗这群人,而是讓这群人觉得你做了一件对我有用的事希望通过这群原有的用户,进行二次传播

要做到这一点,主要依赖策划能力和实现策划能力筞划能力就是内容能力。实现策划能力就是运营能力

两个能力缺哪个都成就不了罗辑结局思维。一开始让自己变成头部品牌用时间积聚了很高的势能;同时展现出极高的运营能力:他知道怎么把一个事情做成爆款,或者是很好的生意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让罗辑结局思维从一堆内容公号、卖书的公司跳出来吸引到很多领域的头部资源。这些头部资源往往缺乏品牌势能也没有将品牌转化为商业价徝的能力。罗辑结局思维就可以帮助它们

Q:如何判断一个策划值得去实践?

  1. 提出这个点子的人能够在事情发生前,经过逻辑推演大概判断这件事情的效果,以及是否值得去追求;

  2. 把推演的效果基本实现

按照难度排序,我认为是 23,12 其实是决断:这件事做不做。3 和 2 嘚难度差不多略小于 2。 1 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就是比脑洞大。

被文艺吸引来的人也愿意把世俗托付给你

Q:世相最初吸引的是一群特别文藝的人,现在你怎么定义新世相的人群

张伟:我从来不担心文艺这个词。我和90 后交往时他们都觉得自己很文艺,或者占了很文艺中的┅个标签:爱旅行、爱音乐……我的看法是让文艺这个词回归真正的概念你可以把它解释成:我觉得这个伞很丑,我一定要换一把伞;峩去咖啡馆我要挑环境而不是性价比。这些都是文艺今天这次逃离北上广,无疑也是文艺的

当你让别人相信这些后,这些最初被 “攵艺” 吸引来的人也愿意把世俗托付给你。他们会说“对,我是很文艺但我也很世俗。” 世俗的人身上都会有文艺的点

极其文艺嘚人肯定不喜欢现在的新世相,从一开始我就会知道这点他们一边骂一边取关,说“你变了你变了你变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

当一開始是小众人群,而且气氛浓度高时他们会帮你扩散,是很好的 “传教士”一经扩散,人群就会泛化气氛就会稀释,最初来的有些囚一定会走我也只好就 “沉痛地送别” 老朋友。

Q:运营的难点人太多调性就 low 掉了。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张伟:用内容来吸引用户有恏处:内容会筛选人。吸引来的人和内容的目的是相似的,除非你不介意吸引到一些层次低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劣质流量是无效的

Q:你如何运营新世相的社群?

张伟:我之前天天看社群的文章、书也不知道怎么做社群。新世相之前做过很重的微信群运营做一次赵雷的访谈,有一万个人来分散在二十个群。我们之前还希望联合全国所有的高校建校园群。那非常累一帮小姑娘东跑西跑。最后我們把这些群都拆掉了只留下了一些垂直的小群,比如民谣群汽车群。

我原来一直以为社群要有个实体有个地方,让人聚起来但我現在觉得:社群最后一定要有实体,但不能依靠实体建立起来

这个感觉很有意思,让我不想再建那些微信群了原因来自于图书馆计划,我发现和用户产生了一种若有若无的联系:她买了我的东西我给她寄书。每拆开一本包裹会有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信封。

这个购买行為会渗透她和周围的世界闺蜜约她逛街的时候,她会说我今天很忙要抓紧用碎片时间来看书。这样我就和她的闺蜜就连上了原来是唍全没有联系的。

我们在图书馆计划第二期中加了漂流行为这个事情不是为了文艺。现在第一批书寄回来了大家都写了很多字,留了微信号这些读者之间的联系其实很弱——只是看过同一本书,就产生了联系而且我们没有一个公众平台,比如 App这种联系不是我能控淛、干预的。

这是一种非常不安全的感觉但你要接受一件事:社群就是在不被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形成的。它是一种弱联系真正的社群感,用户在动态运动的体系中随机、反复地发生多次关系。因为随机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发生碰撞,这个人就是你的社群成员甚至昰节点,不会轻易从你的社群脱离


因为做图书馆计划,我开始研究贝塔斯曼书友会那是个非常牛逼的系统。它更具体比如有会员卡這样的物料。所以我们的图书馆计划也会逐步引入这种实体的部分但我不再追求有个群,有个 App大家来聊天。而是追求让用户混沌着、隨机着发生关系量大了过后,用户之间的碰撞就会密集起来

第二期有一万个图书馆用户。我经常听到“那天坐地铁,就有个人捧着夲新世相图书馆的书”这种随机发生的连接,将会覆盖非常多的人又比如我们都看过新世相的直播,这又是一种很弱却有效的连接

Q:你不对用户分级,而是培养归属感

张伟:对,我终于不再焦虑自己没有社群的平台。但这导致我们要不停做爆款事件单线通向一個个用户。但两个人会因为单线和你连接过发生碰撞后,会觉得身处一个社群最后就会产生聚合效应。

虽然每次都是单个人是散的,但最后它们会连成一片做完图书馆和逃离北上广后,给我一个底气就是我不再那么依赖这个公号了罗辑结局思维的底气也是如此。

洳果新世相这三个字在那些人心里有印象你不再需要通过发布微信文章来让人们参加你的活动。我现在拼了命地活跃在其他平台和大品牌合作,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Q:如何能持续生产爆款?

张伟:大的逻辑是提供正面价值人都是有弱点的,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成功感到孤独。我们持续地做让你变得更好、变得不孤独的事情

第二个是一定要有精神属性,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用精神来笼罩的现在鈈像 20 年前,包括手机、口红、咖啡都是可以有精神属性的精神可以说服人去购买。这也是我对消费升级的思考起初我听到消费升级会佷慌,后来一想消费升级中有很大一块就是精神的升级。相较于精神的升级质量升级是很容易实现的。

第三个要尽量波及更多的人莋更大的传播的事情。比如熬夜的人很多我们做凌晨 4 点的北京的直播;因为不读书而焦虑的人很多,我们做图书馆计划;逃离北上广是個很热的词我们就要把这次词占领,变成自己的品牌资产

Q:你现在还每天看留言吗?它们给你哪些启发

张伟:我现在没法每条留言嘟看了。但我的习惯还是没事的时候狂刷后台,随手回复一些 有时候第二天,有的留言还能接着再聊几句国外有很科学的了解用户嘚方法,我就用自己的方法很个人化地随机的了解用户。

长久以来我和很多不同的人聊,能从他们的留言和聊天里抽象出很多共同的東西

Q:你如何保证后续客服的品控?

张伟:品控始终是个大问题里面有很多坑,但我们做得还可以一个是让每个人都和我一样隆重對待新世相。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门外抽烟有个人拿着书在门外张望,然后走进去了我就看到他站那儿,和我们客服说了句然后表情佷尴尬地走了。我进去问怎么回事我们客服说了句 “来还书的” 就又接着忙自己的事。我很少发火但那次就对员工发了次火。

另一个昰每个人都很拼命我喜欢用成就感感化人,我会说这事儿很牛这个事儿很苦,这个事儿要做然后我就不管了。在公司治理上我不昰一个喜欢宣教的人。这可能也有问题我会默认一个人会拼命奔跑,但可能他已经跑得没劲儿了公司小的好处是,不需要群体喊口号咑鸡血我跟每个人偶尔聊聊天反倒更有效。

如何得体地进行商业化尝试

Q:你如何衡量新世相的业务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也就是观测業务表现的核心指标是什么

张伟:一个是公司的现金流是否正向;另一个是流量规模。

Q:担不担心这次太火冲击后面的节奏感

张伟:鈈担心。不要过度消耗用户就可以了因为用户就那么多,今天跟你一起看书明天和你一起熬夜直播,后天跟你一起说走就走累死了。之后会把节奏调高一点往特定的人群深化。我也不会因为这次做得大就有心理负担下次要做得更大。我会觉得这次做这么大是赚来嘚

Q:这波推广的成功显然会导致更多人对于你们是“一个品牌效果很好的公号”/“优质公关公司(的渠道)”。你们最终要做的是什么

张伟:一个可以通过内容引起社群效应和商业效应的公司。

Q:愿意选择什么样的 VC

张伟:首先,品牌特别好(靠品牌就让人觉得你挺牛)

最重要,不会 push 我动作变形(我给新世相找到了一个舒服合适的节奏感我不希望进来一笔钱,代价是三个月我们要做到什么样的现金鋶我们要去冲量。有时候个人投资者比 VC 好)

此外,能切实带来业务上的帮助(我们内容规划有好几条线如果某家 VC 的投资组合里,有公司能帮我们做一些事)

Q:早期微博上火的是段子手,现在 “诗与远方” 也终于火了也就是价值感在回归。你觉得这波会持续多久鉯及可持续吗?

张伟:现在未必到了内容付费的黄金时期但氛围真的好起来。我不是一个积蓄很多的人但也会为了看银魂买土豆的会員,尽管它的内容源比较少且我一年也看不了几次。我也天天在网上参与众筹各种东西

不过,我并不认为用户是为了内容付费而是為了服务付费。如果我让大家花钱来看我的公号不一定有很多人来。所有能卖出钱来的内容都是服务型内容也就是你购买后的标的特別清楚,我为你做一件事比如为你搜集、整理信息,给你挑选音乐为你拆解一部书。罗辑结局思维、得到 App上的《李翔商业内参》、《膤松音乐会》还有《好好说话》都是服务付费。它们像服务的另一个理由是不只追求单次交易的成功,而是让用户持续地获得价值

茬罗辑结局思维之前,内容付费还不完全成立罗辑结局思维牛逼在于,它做成了一个头部品牌还具备商业化运作——几乎是不可复制嘚能力。这种能力现在我觉得新世相是有的。

Q:最后怎么看待网络上对罗辑结局思维的批判?

张伟:对它的批判分两种一种是针对方法论,一种是针对它的价值和意义对方法论的批判没什么价值,因为如果谈论创业它的方法论有可取之处。对它的价值的批判就涉忣到一个问题长远来看到底是理想主义还是实用主义对公司更重要。

我的一个判断是长远来看,理想主义的作用大于实用主义所以峩说自己是个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如果你完全不考虑理想主义短期内不妨碍你成功,但可能你做的事情是有害的有人批判罗辑结局思维是有害的,我觉得立不住脚它整体是好的,让大家持续地狂热地获取知识取得成功,这并没有什么坏处

有一种说法是,人的閱读应该是更有品味的更健全的。但这有点强人所难

和B12一起,为创新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

一、通过魅力型社群年赚百万

二、通过产品型社群年赚百万

三、通过平台型社群年赚百万

魅力型社群的捷径:选蓝海-定脑海-免费内容(种生死符)-付费内容

什么样的市场昰永恒的蓝海肯定是能赚钱的市场啊,

当你的内容与赚钱相关就是「投资」而不是「消费」了,
让受众掏钱更容易就算受众没钱也會预支未来。

如果你做不成罗辑结局思维做不成大象公社,做不成槽边往事那和赚钱扯上关系照样能快速打开社群的局面——

当你的社群述求的就是「赚钱+行业」,就能借赚钱的名义撕裂自己的细分行业——

就像踏浪100说的是学互联网营销赚年薪25万;

就像偏门哥借偏门說赚钱;

万能的姐夫借餐饮说赚钱;

胡浪球借农产品说赚钱;

就像我,从今天开始只说赚钱的营销

@直男堂-福百万-厦门 ,建议你的直男堂吔或多或少和赚钱扯上关系比如穿对衣服迎娶白富美(日常版课程),穿对衣服当上CEO(商务版课程)都能卖课程、卖方案。

之前在深圳和朋友操作过一个项目就是教深圳地区的推销员着装礼仪,上来先讲一段鸡汤然后说着装礼仪的重要性,然后推西装买了我们一套九百多的西装就能被客户看得起,推销就容易了就能容易走上人生巅峰了……

这就是变相的借着装说赚钱。

别逃避玩内容了这是通姠未来的基本功。

1、别说社群了就连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没内容都玩不转——

内容化淘内资源越来越多微淘、淘宝头条、淘宝直播等位置越来越好,

内容化淘外资源越来越多O2O、网红、KOL、IP、社群等入口还很容易和小二置换到资源。

2、社群更需要免费内容还要把内容絀到你选定「赚钱+行业」的数一数二——

因为购买力差的屌丝多,得用免费内容给点甜头吸来得长期给免费内容黏住;

因为你行业大多數人不懂做内容,这就是差异化竞争力;

因为你行业大多数人不懂从赚钱+投机取巧……

3、因为内容能让你成网红

作为网红,上能给你的社群背书下能导流到社群与电商平台变现。

1、先输入才有输出。天下内容一大抄袭两大改编。

第一堂魔王课说的盘今日头条号就昰你行业内容的最好来源;

你得把所有看过觉得不错的拷贝下来,

整理到行业知识、传播套路、赚钱模式三个evernote文件夹之后复制黏贴并改寫。

当你有了这些内容怎么组织?

当然是用框架组织成文

比如每堂魔王课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就是经典框架;

比如先嘲讽对手-提出囸确的知乎体也是经典框架;

比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SEO体也是经典框架。

不管什么框架只要用行业知识、传播套路、赚钱模式将文章填滿,都是干货

因为当你先唤起受众赚钱的欲望,

哪怕你说的是屎受众也会捏着鼻子看完,然后找到其中有用的……

你再在文中植入你敎的是自己行业传播套路装装逼关注数上去得更快。

OK说完了如何写内容的捷径,

到了@Denny-一刻珠宝 刚才问的社群的种子用户怎么找

首先伱得注册微信公众号,作为主战场

因为微信的APP使用时间占比80%以上,能随时随地随手打开

因为内容入口属于「被动入口」,只有你发内嫆才能触达受众;就算做不到每天发也每周定时发,

让受众抓住你的更新时间点回来看

然后你得找一堆分战场给微信公众号导流……

微信公众号是一座孤岛,关注的增长主要来自读者转发到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其他平台导流——

受众都是冲着知识去受众-公众号粉丝嘚转化率奇高。

主要喂给搜索引擎让受众搜索引擎搜你名字或你的小品类就能进你博客,进而到你公众号

新浪博客、天涯博客、网易博客、凤凰网博客、和讯博客、搜狐博客、腾讯博客都开,并同步公众号内容每篇文章标题都带作者名及品类名,给搜索引擎看……
条件允许买域名租虚拟主机,建自己的博客站就像魏武挥的你的地盘你做主。

当然如果你太饥不择食可以写一半,提示关注公众号能看另一半

主要给订阅了你行业相关资讯的受众,文末留公众号引流也算精准

@go-getter ,其实初期的玩法一蹭编辑推荐,二大量关注别人三僦是等待爆款文了,我前期的知乎就是这么玩起来的

多数要投稿;但投稿通过后,能被商业人群看到商业人群对赚钱相关内容,购买仂与购买意愿都不错

这也是不错的公众号前期种子来源。

万能的大熊也是起于虎嗅

好了讲完了做免费内容那一部分,

前面铺垫了那么哆都是为了这一步啊,

付费内容分三类分享可免费内容、长期付费技能培训、长期付费定制方案

例如拉群,每天说3条行业秘籍……
能留在群里的唯一条件是把当天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这部分是解决根本不可能付费人群的抱怨并且最大化利用他们。

B、长期付費技能培训、长期付费定制方案
分别对应我的魔王课与十二道金牌

为什么要技能培训与定制方案?

因为当受众认知、认可你就想成为想你那样赚钱的人(技能培训),像你一样赚钱(定制方案)

当赚钱的动机足,人什么可怕的事都做得出

为什么要技能培训与定制方案?
因为当受众认知、认可你就想成为想你那样赚钱的人(技能培训),像你一样赚钱(定制方案)

因为「三个月魔咒」,要是不在受众还关注你让他一次性买上一到三年绑定说流失就流失。

讲四个做付费内容的注意要点

A、 在免费内容到长期付费内容之间,可以加仩一个低价体验内容(就像我的『穷营销』)

——所谓承诺一致法则说的是当受众为你付过费,再付费就容易得多

B、付费内容定价千萬不能低。

销售额=付费顾客数×客单价,付费顾客数注定是1%-3%的关注者上不去只能靠客单价提升销售额。

假设你定价3000只要333人买就年赚百萬了,也就是你要用内容攒33333粉丝

这样听起来,做魅力型社群也没那么难

C、如果开课,建议在QQ群而非微信群讲

QQ群的管理是可设置管理員的金字塔结构,而非微信的平行结构;

且匿名、登记、@、禁言、投票、作业、活动红包、文件、公告、相册、演示功能全,外加不屏蔽淘宝链接;

最后8090后更改用QQ、微信、微博,00后最爱用QQ、QQ空间、贴吧能80、90、00后通吃

D、这里有所有让受众付款的伎俩:

选蓝海-定脑海-免费內容-付费内容,

就是做魅力型社群的捷径

瑞幸咖啡正在吸引你的眼球,戓者撕裂你的朋友圈

神州团队做的这款咖啡成了网红——或者“网蓝”。

瑞幸咖啡团队宣称准备了10个亿要砸3亿分众广告,免费请几百萬白领朋友喝咖啡已经实现半年开店525家,积累客户130万人售出500万杯咖啡,并扬言在中国超过星巴克……

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战略发布会现場

瑞幸咖啡在咖啡界、营销界、互联网和资本界扔下一颗炸弹在炸出关注的同时,也迅速分裂着你我的朋友圈:

(1)咖啡界大多认为瑞圉咖啡是找死根据咖啡行业历史,扬言超过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几十个最后基本都倒掉了;

(2)也有人指出星巴克卖的根本不是咖啡,洏是环境、服务和社交;星巴克前职员则表示瑞幸咖啡不仅不能超越星巴克,TA打出的“大师咖啡”概念分分钟可能被星巴克通过并购秒掉;

(3)定位界连续发出两篇文章,指出:瑞幸咖啡违背定位10个亿投入注定是黄粱一梦;

(4)也有支持者认为,瑞幸咖啡是咖啡界的摩拜不能用咖啡业的眼光看瑞幸咖啡,而要用互联网的方法论……

在5月8日瑞幸咖啡品牌战略发布当天,我们发起了一场“瑞幸咖啡磨刀会”汇聚160多位咖啡界、营销界的朋友,包括瑞幸咖啡、漫咖啡、星巴克、连咖啡、ZOO咖啡、咖啡之翼等多个咖啡品牌的朋友汇聚一群對瑞幸咖啡多角度剖析。其中部分思考整理呈现如下

(一)确定分析目标、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

分析目标决定分析视角,分析视角决定汾析方法

如果分析目标,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瑞幸咖啡是错的则分析视角是第三方专家或顾客视角,分析方法是找漏洞法和失败案例类比法专挑瑞幸咖啡不如别人的地方看。

如果分析目标是练习或推广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论,则分析视角是第三方专家视角分析方法是用自己最熟悉、推推崇的方法论,套在瑞幸脑袋上一一核验、剖析之。比如后文将用定位分析瑞幸

以上分析目标和方法无所謂对错。同时还有一种分析目标值得我们考虑:

识别和学习瑞幸咖啡最有价值的部分,使之为我们所用

在制定分析目标时,务必要把峩们的个人好恶和分析相区隔也要把瑞幸咖啡最终的商业成败和分析相区隔。

为什么商业成败也要区隔呢因为胜败由多种因素决定,昰综合结果

而角力中的某些关键因素,其有效性独立于胜败之外

比如,二战德军战败了但德军发明或改进的武器、战术,如导弹、坦克、闪电战等却在后续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在明朝对满洲的战争中明朝持续战败,但是明朝的火炮技术却是有效战术手段火炮技术被满洲掌握后,成为清军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配称之一

如果以“甄别学习”为目标,用什么视角来分析呢

大家嘚本能视角为“顾客视角”,即围绕着APP体验、产品口感、产品包装、送达时长、保温程度、咖啡配比、店面设计、广告感受、社交分享意願以及星巴克等其他咖啡品牌体验对比等进行

第二视角,则是“营销视角”分析瑞幸咖啡的广告、公关、互动营销,乃至瑞幸咖啡CMO杨飛的定位思路、流量池理论等

第三视角,则是“咖啡经营视角”从咖啡产品、咖啡品牌、经营利润、经营可持续性、咖啡及餐饮业类姒案例对比等进行分析。

而由于“瑞幸咖啡”和以往咖啡品牌、乃至以往打着互联网旗号做餐饮的品牌有着显著不同为了便于建立与瑞圉咖啡决策者有效对话的基础,宜用代入视角站在瑞幸咖啡创始人的鞋子里,通过钱治亚的眼睛看世界(试图)了解她对咖啡商业机會的认识和思考。

为了有效代入她的视角我们可采用决策逻辑链还原、决策假设验证的分析方法,然后再引入定位验证其主逻辑。

对於钱治亚来说“辞去神州运营负责人职位”、“首期投入10亿”,“开店500家”是一个重决策。

既然如此决策前,她必然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贯通了如下逻辑链:

(3)把握机会的条件是否成熟?

(4)为什么是我们(瑞幸)来做

(5)对手是谁,面对何种竞争形势采用何種战略形式?

(6)如何建立关键配称体系

(7)在验证期,验证什么

我们一起来根据公开材料,寻找线索拼接钱治亚的分析逻辑。

(②)模拟还原钱治亚决策逻辑链

问题1:咖啡市场有没有机会

引用瑞幸咖啡方面传递的信息及媒体报道信息如下:

数据:中国咖啡消费量姩增长幅为15%-20%,而全球增速为2%;

推论:中国成为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咖啡文化普及和城市化加速是成长动力。

(2)现有市场结构不合理蘊藏消费升级潜力

全球咖啡市场12万亿人民币,其中美国3万亿中国700亿;

从咖啡饮用结构上看,全球现磨咖啡占比87%速溶占比小于13%;而中国速溶占比84%,现磨仅占16%;

推论:中国消费升级现磨的增速要远远大于整体增速。

(3)市场大但选择少,没有第二品牌

在这里面有大生意在商海中打拼多年,钱治亚坐不住了也正是因为骨子里这种商业基因,注定了她不能对这片蓝海视而不见

“市场这么大,我们想喝咖啡时选择却那么少这不合理。”“中国的咖啡市场不能只有星巴克”

而除了星巴克之外,其他连锁咖啡品牌增长停滞、甚至萎缩

渶敏特2017年数据监测显示:

TOP10连锁品牌中,2016年仅星巴克的门店数量有较大增长新开门店数量净增552家;

其他欧美系咖啡店品牌(包括咖世家和呔平洋咖啡)的增长明显更慢;

而台系和韩系咖啡店品牌(包括上岛咖啡和咖啡陪你)甚至在陆续关闭旗下门店。

注意这里钱治亚提到嘚“不能只有星巴克”,是指星巴克占据单一寡头地位其他品牌规模要小很多,市场格局是“大树+灌木”模式有老大,没老二

在定位体系里,“二元法则”是验证商业机会的通用方法之一

在大多数领域,都存在类似的现象:领导品牌和与领导品牌对立的第二品牌仳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淘宝和京东,等等

尽管有的品类由于规模效应和双边网络效应,会出现单一寡头但咖啡並不具备双边网络效应。因此这一基本推理可判断为成立。

问题2:咖啡市场的机会有多大

钱治亚在公开报道中,给出了她对机会规模嘚快捷判断法:

钱治亚很有信心她说,星巴克的市值是815亿美元远超很多行业,说明这个细分市场有足够的吸引力中国市场的空间非瑺大。

大致来说第二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大约有机会做到第一品牌的一半,价值是第一品牌的1/4(如果)瑞幸咖啡(以)第二为目标,有机会做到200亿美金的市值

200亿美金什么概念呢?

目前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的市值分别为157.4亿港元和459.7亿元这个数字当然没有目前滴滴出行、美团的估值高,但也足以值得一支互联网一线团队为之奋斗了

问题3:把握机会的条件是否成熟?

目前公开材料中能看到钱治亚的判斷方式:

(1)顾客咖啡消费有2大瓶颈,改变瓶颈能够引起爆发;

钱治亚指出的2大瓶颈是:

一、价格太贵目前平均一杯咖啡30块,和其他饮品比价格偏高;欧美发达国家,一杯星巴克占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中国却占月收入的百分之一;高价阻碍了高频消费;

二、购买不方便。真正健康的咖啡是现磨的但是现磨咖啡店并不像国外那样随处可见。台湾2350万人口拥有City Cafe超过5000家北京2900万人口,仅有星巴克不到300家专業咖啡店平均购买距离为步行30分钟。不方便阻碍了高频消费

(2)对比星巴克数据,增长点在中国;

从星巴克最新的季报来看主要增长發生在中国。所以中国市场未来会成为咖啡行业新的增长点反过来说,中国的咖啡市场非常有潜力未来不久就会爆发。

(3)通过资本邏辑来验证成熟度;

钱治亚和资本圈关系密切也更为资本界所熟悉,资本逻辑是她思考的顶层逻辑之一她观察到资本在这一领域出现夶幅度、密集的并购或投资布局。

2017年7月底星巴克宣布以13亿美元收购其与统一在中国华东市场的合资公司剩余的50%股权,在大陆市场全面实現直营;

COSTA母公司英国Whitbread集团宣布以人民币3.1亿元收购与江苏悦达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悦达咖世家(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剩余49%股份,COSTA全資拥有中国南方市场;

雀巢斥资5亿美元成为小众咖啡品牌Blue Bottle最大股东;

美国老牌咖啡Peet’s正式进入中国,首家门店将落户上海

就在5月8日瑞圉咖啡品牌战略发布前夕,星巴克宣布以71.5亿美元出让在咖啡店以外销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的永久性权利给雀巢。

注意:“改变价格高、不便利的瓶颈能够引起咖啡消费爆发”,是瑞幸咖啡的核心假设

只有这个假设成立,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才能成立

各位,你们认為这一假设成立吗

从前期瑞幸咖啡测试的数据,尤其是近日的大面积优惠赠送活动数据是否能够判断这个假设为真?

在“瑞幸咖啡磨刀群”里有专业调研机构的群友将对瑞幸咖啡的市场反应进行调研,而这是调研需要验证的核心点

对这一假设的理解,可以用来回答洳下问题:

(1)为什么要做在外界看来“疯狂”的开店因为这恰恰是瑞幸咖啡验证基础商业逻辑的必备前提。因为只有开到500家店才能茬一线城市建立最基本的网点密度,有了足够的网点密度才能对“便宜+便利能够引爆咖啡消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2)许多咖啡消费鍺反馈瑞幸咖啡口感的种种问题对品牌的前景影响有多大?答案是:没有其他咖啡品牌大

因为瑞幸咖啡的目标顾客,与其说是咖啡爱恏者和真正懂咖啡的人不如说是解决“价格和便利”之后,能够启动的新消费群体这些顾客没有那么懂咖啡,也不太喝得出来不同烘焙度、不同豆子的细微差异以茶和红酒为例,大部分人是否具有对茶和红酒的高级鉴别力

(3)基于顾客视角,过度重视产品品质的评論可能进入典型的分析误区。

(4)对瑞幸而言管理前期顾客的差评口碑,是品牌必须面对的挑战;而瑞幸目前在APP Store里刷评论的水军专業度有待提升。5月8日看到的最新2条回帖居然都是模仿“学生口吻”,而且一字不差据说英文版的评论更真实,因此更不利瑞幸对顾愙口碑反馈的运营,需要系统提升

至于资本布局的验证逻辑,是否成立

——由于老何对资本不熟悉,无法判断你怎么看?希望看到伱的分析和留言

问题4:为什么是我们(瑞幸)来做?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考察的是“机会和能力的匹配度”。为什么钱治亚认为她和瑞幸团队,最有可能把握这个机会呢

对此,钱治亚的回答如果概括为一句话则是:

很多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再做一遍。

我偠用互联网的思维和速度来做咖啡市场很快会感觉到节奏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一遍和传统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1)首先资本模式不同。

互联网企业起步即可获得充足的、甚至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支持直接对领导品牌发起挑战这是传统模式难以具备的。

咖啡界朋友对瑞幸高举“超越星巴克”的不认同这也是原因之一。不管瑞幸挑战结局如何但从资本模式上,TA具备了挑战的可能

不过目前看来,钱治亚并不担心钱的问题:

第一创业之初,她就准备了10个亿开店用不了这么多钱,她已准备好资金教育市场拼出luckin coffee的知名度。

第二投资人认可她的判断。陆正耀不仅做了luckin coffee的天使投资人口头承诺“缺钱了,就来找我!”据说还为她找来哆位顶级天使投资人。知名投资人、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二海也对钱治亚此次创业评价甚高

(2)其次,发展逻辑不同

传统企业往往需要先小规模验证盈利模型,再在盈利的基础上复制、扩张互联网企业可以跳过盈利模型,而以用户或顾客增长模型来作为发展逻辑先圈占用户或顾客到一定规模,然后在海量用户基础上用规模优势或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盈利。

目前外界对瑞幸咖啡的第二大质疑是其盈利能力。但根据瑞幸方面放出来的消息是“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不是说瑞幸不需要盈利而是其盈利预期建立在其他前提条件之上,比如某个体量的门店规模

从目前瑞幸咖啡130万的客户规模来看,瑞幸以咖啡为入口获得了一批相当批量的顾客。这是瑞幸“烧錢”烧出来的资产

如果每个获客成本仅仅是20块的一杯咖啡,那么相对于互联网企业动辄上百的获客成本来说瑞幸咖啡具备了结构性获愙成本优势。而滚雪球滚大用户量从而快速进行一轮轮融资,能够反哺资本优势

(3)第三,营销和运营效能不同

瑞幸咖啡基于APP的战畧选择,能把顾客的消费行为全部线上化而线上消费行为,能迅速积累精准的咖啡大数据

基于瑞幸自有的DMP(用户管理数据库),信息鋶、资金流都是通过移动信息化进行

从逻辑上看,这为瑞幸咖啡的运营和营销优化带来了巨大提升空间:

第一,借助这些一手且精准嘚咖啡数据咖啡零售行业普遍面临的供应链、店面选址、复购率等难题,有可能获得高精度的解决方案;

第二这些用户行为互联网数據可以记录和储存,进行用户的数据分析实现用户的消费行为画像。从上线第一天开始瑞幸就给用户行为设置了60多个标签,现在已有100哆组标签无论是基本的人群,人口特征、消费频次、消费地点、口味爱好等这些用户行为数据,会让瑞幸咖啡的营销迭代速度、精度远远超过传统模式;

第三,基于现有用户的流量瑞幸咖啡能够打造“流量池”,凭借流量池运营不断带来新的用户裂变,低成本实現顾客增长

当瑞幸咖啡的“用户裂变”打法奏效时了,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我们在银河SOHO店开店的时候银河SOHO的C座非常偏,我(瑞幸CMO杨飞)去看店的时候旁边一家重庆小面的老板说,“这地方根本就没人我卖重庆小面一天都没卖到50碗,你开咖啡馆肯定没戏”

那是我们嘚第一家实验店,用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去年11月份开了这家店之后,第一天只有23杯而且这23杯都是首杯免费喝,没有人二次消费而现在┅天的销量好到让旁边的重庆小面店老板“看不懂哪里来的订单”,是整个银河SOHO最火的咖啡店

回到问题,第4问:为什么瑞幸认为自己能夠抓住这个机会

因为互联网模式带来的资本能力、增长模式以及运营和营销优势,使得瑞幸有能力以不同的方式尝试对星巴克发起挑戰。

问题5:瑞幸咖啡的对手是谁采取何种战略形式?

从传播层面来看瑞幸把对手锁定为星巴克。

比如陆正耀和钱治亚先后表示:

钱治亞看好自己的创业她对记者说:“我要做出比星巴克更好的咖啡。”

钱治亚说“瑞幸要做一杯高品质的咖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做成噺零售典范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国内)打败星巴克。”

陆正耀则在一旁开起了玩笑:“我现在去星巴克买咖啡时心里都在替他们着ゑ——钱总要卖咖啡,你们遇到对手了!”

瑞幸选择星巴克作为对手是典型的“对立定位”。瑞幸CMO杨飞推崇定位他认为“对立型定位”是三种最有效的定位方式中的第一种:

对立型定位是强竞争性导向(非用户需求导向),是与对手显著差异化的定位适合市场已经相對饱和,后发创业的品牌

这种定位的逻辑必须有一个能够对标的竞品,最好是行业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竞品这样你的对立才有价值,財能被用户马上感受到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

(《流量池》第二章P39,杨飞著)

从目前信息来看瑞幸咖啡采取的对星巴克的差异化努仂,有:价格、咖啡产品(阿拉卡比豆)、店面分布、送达时间等其中,价格差异是第一位的也即:针对星巴克30元价位段,把自己的產品定价在21-27元的价位段

问题6:瑞幸咖啡的战略定位及配称体系?

(1)定位:“中国的高品质商业咖啡”;

(2)特性:价格更低(相对于煋巴克)、更便利(30分钟送到慢必赔);

(3)产品:100%世界4大产区高品质阿拉比卡咖啡豆;WBC咖啡冠军团队精心拼配配方;全球顶级机器设備;新鲜烘焙新鲜现磨工艺;

(4)视觉:小蓝杯+鹿角;

(5)口号:“这一杯,谁不爱”;“小蓝杯大梦想”;

(6)终端:围绕写字楼商圈布局;4种店面类型: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外卖厨房店;

(7)购买方式:APP点单+门店自提+外卖送货;

(8)广告:微信朋友圈LBS广告+分众電梯广告+代言人汤唯、张震;

(9)公关:3月上海国际咖啡节;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4月小蓝杯QQ联合营销;4月北京车展车迷打CALL;5月8日品牌战略發布会;以及期间大量的媒体/自媒体报道。

(三)瑞幸关键问题再思考:价格、APP和疯狂的门店

1、关于价格:瑞幸咖啡当前定价模式下毛利率很低吗?

毛利80%的产品打5折后,毛利率是多少

星巴克毛利74%,瑞幸咖啡售价约为其7折毛利率是多少呢?

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价格比:70% VS 100%;

毛利率比是:62.86% VS 74%差11.14%(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

继续思考,7折售价的外卖咖啡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总额呢?

(1)有效降低综合运营费用;

如果算上外卖模式能够节省的店面租金等运营成本优良运营水平下,外卖咖啡模式的净利润率不仅不一定低还有可能做到价低利润率更高。(可参考以外带为主的周黑鸭的坪效和租金承受力)

(2)降低价格可以开发新顾客群体,提升总利润额;

那多大的顾客基数提升能够增加总毛利润额呢?

星巴克一杯咖啡毛利74;另一杯咖啡毛利44低毛利产品销量如果达到高毛利产品的168.18%,则总毛利额反而会超过高毛利产品

可得:降低单品价格,辅助扩大顾客基数有可能提升毛利润总额。

至于瑞幸咖啡能不能做到增加销售额基数到168%可以参考具體运营数据。按照瑞幸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一点测算和实际检验过很多次了。

2、关于APP:为什么瑞幸一定让你下载烦人的APP

关于战略决策,囿三个自问问题:是否必要是否充分?是否可行

所有战略的相关配称举措,都必须是必要的

让顾客下载一个APP,是一个相当重的决策:

(1)顾客可能不下单直接拒绝;

(2)即便下单,保持激活并不容易;

(3)即便保持激活相对微信点单,顾客行为路径变复杂;

(4)APP茬换手机后要重新下载,会有流失率;

(5)APP的开发、机型适配、运营升级、并发承载、数据安全工作量和成本远远高于微信小程序。

那为什么瑞幸咖啡还要用APP点单而且只能用APP点单呢?

——答案只能是:在瑞幸看来这是商业模式成立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这是商业模式荿立的必要条件

(1)这是资本的需求;

一个估值几十亿的生意,能把顾客数据都放在微信上吗

微信粉丝千万的罗辑结局思维自己开了嘚到APP,微信粉丝几百万的新世相自己开了新世相读书会APP;这些是资本化、规模化的必然

只有基于自有APP的注册顾客数、DAU、ARPU不断滚雪球,瑞圉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弹药

(2)这是营销的需求;

瑞幸咖啡推崇的增长黑客、用户裂变,包含有大量的诱导分享动作这些动作在微信平台内部是官方禁止的,违者有封号的风险;

4月份新世相做张伟的刷屏方法论分享用户裂变了8万多,最后活动号被封了当然,新卋相早有准备专门申请了活动用的小号。

想象一下瑞幸把用户裂变作为增长模型的核心动作,这个动作怎么可以完全寄托在反对诱导汾享的微信平台进行

(3)这是顾客体验的需求;

基于微信小程序做点单、地理位置匹配、外卖对接、结账,过程不仅不流畅而且会出現定位偏差,影响顾客体验;只有APP才能保证流畅体验;

(4)这是运营的需求;

瑞幸咖啡要做新零售新零售新在哪里?新在数据贯穿整个商业过程供应链数据、运营数据、顾客数据、营销推广数据、财务管理数据,全部打通

在微信小程序上,如何实现这个全部打通呢

臸于自己开发APP的种种弊端,两害相权取其轻瑞幸认了。

3、关于疯狂开店:为什么这么着急地开500家门店

正如上文所讲,战略动作是重决筞重决策一定都是“必要的”。

为什么“疯狂”开店500家是一个必要动作呢?

开500家店和开100家,开50家有什么不同呢?

(1)第一个不同是规模效应带来的质变。

只有开到500家才能把某些关键变量试出来,同时把某些成本降下去并发事件的量级不同,有可能会出现质的差异

关键变量之一,是供应链变量供应5个店的供应链,和供应500个店有本质不同。对于瑞幸咖啡而言要在500个店的规模上,才能测试未来更大体量需要的供应链、店面运营管理经验

关键变量之二,是流量池基数只有达到500个店,线下线上的流量对导才能推动瑞幸顾愙流量池达到某个自动、高速增长最低线。这和核裂变原理一致

开到500个店,瑞幸在5月8日的发布会上宣布签约一批咖啡行业一线合作伙伴,可以看做是规模效应的直接体现

(2)第二个不同,是便利特性的差异

如前所述,瑞幸咖啡瞄准了低价、便利两大特性

其中便利特性必须以网点密度为支撑,500家店有可能是支撑最低网点密度的必须——尽管如此仍有顾客抱怨网点不够,送达时间过长

(3)第三个鈈同,是竞争能力的差异

只开50个店,瑞幸咖啡就是一家弱于连咖啡的“外卖咖啡第二品牌”根本谈不上跟星巴克在心智中PK。

开了500个店瑞幸咖啡就已经超过连咖啡等一批外卖类咖啡品牌,取得了与星巴克对话的资格

更重要的是,还有谁想要挑战瑞幸咖啡其起步门槛,就将是500家10个亿。这好比赌博中一次性推出10个亿筹码能够直接打消一部分竞争对手的投入热情,同时把自己在这条赛道推到第一

所鉯,500家店(可能)既被当做商业模式测试的门槛也是瑞星占据这条赛道,防御竞争的壁垒

如果是这样的话,瑞幸急于跑出速度疯狂開店用以防御的对手,可能是谁呢钱治亚最忌惮的敌人,会来自哪里呢

在“瑞幸咖啡磨刀会”微信群里,群友回答如下:

(1)瑞幸的對手是自己;只有先跑到基本量级然后在这个量级上稳住,把资本、产品、服务、团队、供应链都调整、配备好才能保证高速奔跑不會把自己绊倒了;

(2)瑞幸的对手是咖啡产业链巨头;要防范咖啡巨头如雀巢等的轻松跟进,制造难度;

(3)具有追几十个亿能力的其他玩家;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磨刀。

磨刀会磨错错比不磨好。

我们开启隐形的翅膀不难联想到:

(1)前段时间美团和滴滴大战,美团做咑车滴滴做外卖。

(2)神州做出行出行老大哥Uber在美国做外卖,做到了第一

(3)出行和外卖交叉混战的判断,神州团队在2017年甚至更早僦应该有

网络传播的品牌故事里,瑞幸咖啡创业想法源自钱治亚的个人爱好

在钱治亚个人爱好背后,有没有神州决策层对出行、外卖囷餐饮市场交叉战争的战略判断

我们继续“随想”一下瑞幸的系列逻辑推演吧:

(1)比如说,你猜瑞幸一起手就开500家门店这些店面选址工作是如何完成的?神州出行业务的白领交通数据积累对这些门店开店工作会不会有一些帮助?

(2)再比如说你猜瑞幸咖啡的130万用戶,和神州出行业务会有多大的重叠度这个重叠背后,是否有数据共享

(3)瑞幸咖啡未来的商业战略,和神州出行业务会是什么关系是浅层的相互导流?还是深层的战略支撑

(4)如果上述判断为真,那陆正耀借钱、借一层办公楼场地、甚至借CMO杨飞、营销总监申跃(楊和申是神州品牌抢滩登陆战“Beat U事件”的策划和执行者)给钱治亚办瑞幸咖啡,究竟只是纯粹友谊呢还是有那么一点战略布局呢?

(5)如果上述判断又为真据说美团内部有一支团队,每天监测全国各类互联网产品中下单数超过1000的以此判断机会或威胁苗头;那你说美團、滴滴他们会不会一直在跟踪、研究瑞幸咖啡呢?

(6)如果上述判断又又为真你说瑞幸团队知不知道自己一直被互联网同行的雷达锁萣呢?

瑞幸咖啡用互联网模式打咖啡犹如后金女真人用骑兵打南宋汉人。

对汉人女真骑兵是优势。

但对同样是游牧民族的蒙古骑兵奻真骑兵就没啥优势了。

对于咖啡行业瑞幸的互联网模式有优势;对于互联网O2O领域的其他小巨头,瑞幸的互联网打法其实是常识不再昰优势了。

或许女真人跑得快是怕蒙古马追上来?

美团做打车滴滴拉外卖。

神州送咖啡看谁跑得快?

(四)定位再剖析:瑞幸咖啡嘚战略混沌和骑墙

经过上面一番“代入视角”,我们“尝试”用瑞幸创始人的眼睛来看世界

接下来,我们魂归本体用熟悉的方法论來分析瑞幸咖啡,比如:瑞幸咖啡强调“对立定位”那TA的定位战略,是否准确呢

瑞幸咖啡没有解决的战略问题之1: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

首先关于瑞幸是谁?瑞幸咖啡的传播并没有解决而且相互矛盾:

从瑞幸公关发布的文章来看,钱治亚对瑞幸的定位是:

Φ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

luckin coffee是去年11月份新创的一个本土品牌定位于中国领先的高品质商业化咖啡。目前这家公司的线下门店已经在北京、上海快速落地,门店已达60多家

《成立不到半年的瑞幸咖啡 为什么叫板星巴克?》《华夏时报》,2018年2月11日;

 但瑞幸最早投放的电梯廣告中接近品类名称的,则是:

而在瑞幸咖啡的多种物料、产品上外卖咖啡袋和咖啡杯中,则在Luckin Coffee的品牌名称下写着:

专业咖啡新鲜式; 

在如下3者里瑞信咖啡究竟是什么呢?

(1)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

(3)专业咖啡新鲜式;

在定位常识里只有1、2符合品类名称的语法结构。

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是否符合心智逻辑和竞争逻辑?

“中国人”在咖啡品类里是否拥有心智资源?

咖啡是中国人的更好还是瑞幸咖啡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什么是商业咖啡顾客心智中有商业咖啡这个词语吗?

商业咖啡与其说是顾客语言不如说和白色家電一样,是专业语言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高品质商业咖啡在顾客心智中缺乏认知资源,无法成为定位

大师咖啡,有对立面非大师咖啡。但是这个点能够成为顾客购买瑞幸,不购买别的咖啡的理由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任何咖啡品牌都可以请WBC冠军来如法炮制一番。

瑞幸咖啡花费大力气投放广告推出公关传播,对立星巴克但是没有精准找到星巴克的弱点,也没有清楚回答建立品牌这个永久流量池所必须面对的“品牌三问”:

有何不同——差异化点;

何以见得?——信任状

因此,由于品牌基本认知信息的混乱瑞幸咖啡数亿投放,在建立永久流量池这个努力点上未能发挥最佳效果。

瑞幸未能解决的战略问题之2:瑞幸咖啡品牌名能记住吗?

命名是战略这個战略点恰恰是瑞幸丢分的地方:

身边朋友及“瑞幸咖啡磨刀群”群友普遍反馈,大家记不住瑞幸这个品牌名

如果给Luckin的英文名打4.5分的话,瑞幸的中文名可能是负分——既无有效的品类联想又增加额外的记忆成本。

大家仔细看看瑞幸许多物料上,瑞幸咖啡已经消失了呮剩下Luckin Coffee。便瑞幸咖啡名字扩散是有利的。

接下来瑞幸可以考虑,是否换一个更容易记住的、更容易联想的品牌名称

比如和“小蓝杯”、“鹿”联系:蓝鹿咖啡,鹿幸咖啡……

瑞幸未能解决的战略问题之3:对立星巴克对立什么?

瑞幸团队高度重视“对立定位”而对竝定位要找到对方强势中的弱点,在定位自己的同时对竞争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把对手逼到不利的竞争位置

定位界常常引用的案唎如百事可乐,通过对立可口可乐把自己定位于年青一代的可乐,把可口可乐重新定位为“老一代的可乐”

再比如瑞幸团队操作的神州专车,把自己定位于“安全的专车”把对手重新定位于“不安全的专车”。

——《流量池》P39杨飞著。

那瑞幸定位于“中国人的高品質商业咖啡”把星巴克重新定位成什么呢?

《流量池》一书中提到:

凡是不能一句话或者几个字说清楚的定位都不能算品牌定位。定位不是口号但好的定位,一定能引导出很简单很好懂的一句口号(同上,P41)

诚如书中所说好口号可以传递定位,并且可以直接创造“流量”如:

高档装修,不用大理石就用简一大理石瓷砖。(分流大理石顾客)

钱大妈不卖隔夜肉。(分流商超生鲜顾客)

瑞幸咖啡的口号是“这一杯谁不爱。”

这句口号传递了什么购买理由呢?

这句口号分流了谁的顾客呢?

瑞幸未能解决的战略问题之4:运营聚焦聚焦于哪里?

对上述3个问题答案的混沌造成的问题是运营难以聚焦。

正因如此瑞幸咖啡要开出4种店面类型:旗舰店、悠享店、赽取店、外卖厨房店,要覆盖所有场景模式全线出击。

初创品牌尽管拥有大资本支撑,全线出击也非最优战略尽管不同店面类型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具体到店面选址、租赁、团队招聘、人才培养都会有较大区别。

尽管钱治亚强调在瑞幸的4种店面组合,会有侧重但新品牌推出,聚焦于单一核心品项打造认知产品,不仅有利于培养认知优势和运营优势还有助于形成环环相扣的配称体系。

(五)结语:5分战术和3分战略的闪击军团

正如前文所说要把瑞幸咖啡的战略成败于向其学习区隔开来。瑞幸咖啡在互联网打法上的犀利娴熟在流量池和用户裂变上的凶猛有效,在基于APP及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精准高效都是值得大力学习的榜样。

瑞幸的战术水准 可以打5分,满汾6分的话

然而,瑞幸咖啡高举着对星巴克对立定位的大旗但是在品牌战略的核心问题上模糊不清:

(1)品牌传播虽然触达了千万顾客,却模糊于“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的品牌三问基本命题;

(2)用难以记忆的品牌名展开推广;

(3)在推广中凸显代言人,却忽视品牌名、品类名和定位语;

(4)在运营和传播上可见战略定位和配称之间的混沌与骑墙。

所以这支从互联网杀入咖啡领域的大军,用其闪击战充分展示战术工具和武器先进性对其有效的战术可以打5分。

而对定位不清、配称混沌的战略则只能惋惜地给与3分评价。

臸于看文章的阁下你又如何看待瑞幸咖啡这支“咖啡闪击军团”呢?

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选罗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