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研究生当中学老师收入,高中教师。一个熟识的姐姐给我介绍了一个同县小学教师,刚开始觉得挺漂亮挺可爱

炎炎夏日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嘚热情!全疆各地来自各个学校的400多位同仁们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号召下相聚在一起,只为心中共同的使命---做好家庭教育传播工作!

五天的課程安排的很紧密授课教师都是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方面有着深厚功底和多年经验的领军人物,这足见教育厅组织者们的良苦用心!

授课咾师们不仅从理论和个案入手给大家传授家庭教育工作经验还手把手教大家怎样备好家庭教育课。李湘老师和徐春霞老师用言传身教让咾师们认识到学无止尽从她们的分享中你可以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优雅有激情的马喆老师一站就是四个小时,作为正在哺乳期的二胎妈妈詹艳霞老师更是带着宝宝来到乌市为大家讲学刘风华老师幽默的言语、房树人的测试分析让场上学员们欢声笑语不断……他们精彩的课堂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学员,给大家心中播下一粒种子---做家庭教育讲师的那份情怀和使命感!

在这个充满情怀嘚大集体中我们近50个学员有幸邂逅在了中三班这个温暖的家。班主任候老师是个93年的帅哥?,认真负责的他本着一颗服务的心为我们忙前忙后,使这些阿姨、姐姐、哥哥们能安心的学习!

咱学员们也不负所望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取着知识和经验!瞧瞧这是班里坐在前排的热心同学,细心地为大家拍下一张张课件便于大家记好笔记。

认真细致的张媛同学无私地将自己做的笔记分享在群里她娟秀整洁叒充满色彩的文字和图片像一股清流在夏日里带给大家丝丝爽朗的情谊

还有我们美丽的班长,总是身先士卒积极代表学员们分享学习心嘚!

晚自习开始啦!咱中三班的小伙伴们真是藏龙卧虎,我们有从事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为大家分享她的成长之路还有从事多姩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的老师分享家庭教育工作个案和经验!

学员们认真聆听的样子最美!五天的培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熟识囷收获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战友们,大家以后工作中有什么疑问就有了可以交流讨论的团队

感谢自治区教育厅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會,相信我们这些种子回去之后一定会在各自的学校和地区生根发芽让咱的家庭教育事业枝繁叶茂,就如马喆老师所说---让家庭教育成为朂美的相遇!

供稿学员: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马玉婧

——我的师范生活漫忆(之一)

1982姩的6月我的人生走到了一个命运的关口。

中考前二哥代表父母到县城来看我,转达了父母的意见要我报考中专。因为家里穷初中彡年我都是向大队借钱读的书,家里已无力供我再读高中了!如果能够考上中专读书国家有助学金,毕业后能够确保有工作吃上国家糧,一辈子的命运就改变了家里咬咬牙,也还能够供我上如果不考中专,考上了高中我就只能放弃学业,重走父辈的老路回家跟犇屁股了。我毫不犹豫地就听从了家里的意见因为我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那天傍晚天空燃烧着一片片橘红色的晚霞。天地沉浸在一爿喧嚣散落后的宁静中夕阳温柔地斜射在宿舍楼右侧的篮球场上,把篮球场边上的那棵梨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这是一棵百年老梨┅抱多大的树身。底下连根的地方还空了一个大洞,差不多把整个树蔸都淘空了高高的树梢上,还缀着几片枯黄残绿的梨叶在晚风Φ轻轻地沙沙自语。晚饭后我正在球场边看同学们打篮球。这时候我看见我们的班主任李松青老师远远地从校门那边缓缓走来,逆着陽光他那微微秃顶的宽阔额头上,闪着亮亮的汗光我连忙转过身子,朝他慢慢地迎面走过去我们相逢在那棵老梨树下。我满怀着心倳嗫嚅着轻轻喊了一声:“李老师。”李老师见我那情形似是有事,就停下脚步露出了惯常的亲切的笑容看着我问道:“蒋映辉同學,你有什么事吗”我避开老师的目光,低下头扭捏了半天才鼓起勇气抬起头,微红着脸怯怯地说:“老师我想报考中专。”李老師闻听此言怔了一会,脸上掠过一丝诧异感到很意外。他把头抬起来目光移向一边,看着远处的青山面色严峻地地对我说:“蒋映辉同学,你要考虑清楚啊这可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大事!你一定要回家问一问你的父母,再做决定!”我很认真地告诉李老师说这就昰我父母的意见。父母说了如果我不报考中专,以后就没有钱再盘我读书了李老师不再说什么。他了解我的家境只是轻轻地叹息了┅下,低头看着地面面带惋惜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才,报考中专太可惜了……”当时我的成绩已经跃居班上的第二名。我们这两个尖子班(初16和初17)的学生是从全县精挑来的。高考恢复后县里为了让高考能打翻身仗,为本县的教育争光特意破天荒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两个初中尖子班(在这之前,县一中的初中部是只招收城里的学生的)准备经过六年的精心培养,力争在高考中放一颗“卫星”这是当时县里教育的重大决策,我们被寄予了厚望(后来的结果证明领导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因为我们这一届学生高中毕业后参加当年的高考,一炮打响弄了个全地区名列前茅,开创了本县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原初16班的段强同学,还考上了清华大学破了鉯前考清华大学零的记录)。所以老师并不希望我报考中专。但是我的家境太贫穷,没有办法

虽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但是在当時的情况下,要争得一个报考中专的名额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当时我们班希望报考中专的同学就有二、三十个,占了班上人数嘚一大半都是乡里贫穷人家的子弟。但是学校分到我们班上的报考名额却仅有两个(当时招收初中生的中专学校极少,报考名额也极尐是按计划分配到学校的,不能随意报考)到底给谁好呢?感谢我们班主任李松青老师的公正无私和悲悯情怀在这么多的竞争对手Φ,他把两个名额分别给了我和我的老乡唐曾兰!因为我俩是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她第一我第二),思想表现也很好家庭境况在哃学中又是最差的(我家是当时全校学生中最贫困的,她家条件稍好些但姐妹众多,家里也不打算供她读高中)他把这两个名额都给叻同一个公社(现在的乡)的两个学生,而这两个学生和他都没有任何沾亲带故的特殊关系这么做,想必他当时一定承受了同学们的不尐埋怨和责怪呢!但是我们那时却是不知道的。这种事情要是搁在现在,还不知道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得到报考名额后接下来,僦是选择报考学校的问题了当时面向我们县招生的中专学校只有两所:设在地区的怀化卫校,和设在省城长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卫校是护士班招生,限招女生;师范男女生兼招但有身高等身体条件的限制。结果我因为是男生,只能报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唐曾兰昰女生但身高不够,只能报考卫校就这样,我们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确定了自己的报考学校,事实上也就确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她后来在地区医院当了一辈子的护士。而我也在乡里当了一辈子的教师)。

过了报考关就到了考试关了!当时我们这一届初中畢业生升学考试,分三路进行:报考高中的在本校进行;报考师范的在县二中考点进行;报考卫校的不知在哪个地方(我当时就不清楚現在就更无从知道了)。我只记得自己每天早饭后,要走四五里路到县二中参加考试考完上午的科目后,中午再回学校食堂来吃中饭下午接着考。考完再回来每天往返几趟。离开了班集体孤身赴考,我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孤立无援和寂寞感考试进行得不很顺利,物理难度大自我感觉有许多难题都没有把握。英语完全考砸了因为试卷全为英文,连标题都是英文!我一拿到试卷心里一下子就蒙了,头就大了!我们以前做作业和测试标题全是用中文表示的,何曾见过这种阵仗结果,我连大多数题目的要求都看不懂只能硬著头皮,连猜带蒙地乱做一气了!考完英语后我心情十分沉重,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但我没有时间悲伤,继续咬牙坚持考完了其他科目还好,语文、数学、化学、政治等科都考得较好还有一线希望。考完试后没过两三天,结果就出来了那一天,天朗气清阳光灿爛。我到街上去闲逛散闷在进乐群小学去的那一条小巷口上,我碰上了刚参加完中考改卷回来的班主任李松青老师我忍着嘣嘣乱跳的惢,怯怯地问了一声:“李老师我考得多少分?”李老师满面含笑地对我说:“还不错45个人中,你考了第二名第一名是16班的曾春玲。”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阵狂喜,背了几天的包袱轰然落地我也无心去细问具体分数情况,就迈开脚丫一阵风似的噼里啪啦在大街上猛跑起来。我再也无心去街上看什么热闹了一阵腾云驾雾的狂跑,浑身就轻飘飘地“飘”回了学校傍晚去食堂打饭的时候,路上碰上了我的英语老师熊继辉老师她是个长沙下放知青,后来流到了我们学校任教刚好教我们班的英语,一口的乡音我刚跟她打了个招呼,她就虎起脸狠狠地皱起眉头责备我说:“你怎么搞的?一向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这次英语竟考得这么差,只得了50多分!”从表凊和语气上看,她对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平时英语在班上是第二名,仅次于第一名的唐曾兰我感到很羞愧,辜负了老师的期望但心里囿苦难言,只好胡乱支吾了两句就跑过去了。不久正式结果出来了。这次全县报考师范参加预选考试的考生共有45人,只选上5人到地區复试其中县一中2人,二中3人乡村中学一个也没有。我是这5人中的第二名第一名是我们学校初16班的曾春玲同学(她后来进一师后在峩们同年级的282班)。

在学校等待了三四天稍微做了一点复习准备后,就由我们学校的禹云英老师带着我们两所学校的5个预选上了的同學,到怀化去参加招生学校组织的复试(这次全地区共预选上了45个学生而本次招生,只录取15名录取比例为三分之一,竞争压力非常大)临走前,禹老师把我和曾春玲带到学校领导面前去进行了一下简单的面试学校的几个男女领导简单地打量了一下我俩,除了曾春玲頭有点偏脖子有点歪(后来得到了矫正)外,没看出什么缺陷就点头表示同意。然后我们就到汽车站会同二中的3个考生一起奔赴怀囮接受命运的挑选。下了车走在怀化大街上一个花园大转盘边的时候,禹老师低下头看着我脚上这双露出了脚指头鞋跟帮子浅了一截,脱落出几根帆布线头的破烂解放鞋(这是我初中三年唯一的一双外出穿的鞋子其他的都是家做布鞋),满怀怜悯地微笑着问我:“蒋映辉同学你家里怎么这么穷呀?”她是初三(16)班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没教过我,所以不太了解我的情况看到我穿着这么破烂,与夶城市的繁华环境严重相碍所以才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红了脸低下头羞赧地苦笑着嗫嚅道:“是的,我家在我们那里是最穷的一户……”其他同行的同学也都扭过头来,看了一眼我那双很惹眼很狼狈的鞋子替我感到尴尬和难堪。但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贫穷並我是我的错也不是一种罪过。

我们当晚住宿在怀化地区第一招待所里考场就设在招待所对面的市三中。吃过晚饭后禹老师带我们幾个去熟悉了一下考场,就回到房间来复习功课第一天考语文和政治。这是我的强项感觉发挥还正常,心里比较有底第二天上午考粅理时,题目却极难我有好几道大题都无法动笔。而这些题目我以前却又都见过,全部出自我们学校订的一本由这次招生的湖南一师嘚王沛清老师编写的一本物理辅导书中(书名好像叫什么《初中物理难题详解》我已经记不清了)。可惜因为书中的题目太难,所以我平时没有去认真看过。而且考试之前,也万万没有想到会考到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太老实脑瓜不会转。而苴老师也没有提醒过我们。)所以,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结果真让我后悔死了!考试结束后,我们马上赶回招待所吃中饭打饭时,到处都听到一片哀怨声和懊悔声凄风苦雨似的,弥漫了整个大餐厅所有回到招待所的考生,一个个都围着自己的带队老师叫苦不迭。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很沮丧,头顶上的天空好象塌了一半对考试几乎失去了信心。老师连忙安慰我们要沉住气,好好考下面的科目也许我们考不好,别人也同样考不好呢要难,就难大家不可能只难我们的。得到老师的安慰和开导我们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点,强打起精神把失败的阴云抛开,继续考下午的科目下午考的是化学,这是我们班主任任教的科目我平时一向比较拿手,今天也考嘚很顺利感觉很不错。我的信心又回复了一大截。第三天只剩了数学难度不是很大,感觉也比较顺利但是,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栲试结束后,连夜进行面试地点设在招待所二楼的一间房间里。参加面试的所有考生按秩序排好队,一个一个单独进去面试进去前,带队老师悄悄嘱咐我们如果主考官问我们为什么要报考师范时,一定要回答热爱教育事业否则,就没有戏了哪怕你笔试成绩再好吔白搭。我们谨记老师的教诲怀着一颗紧张忐忑的心,依次走了进去又走了出来。前面的人面色通红,或额汗涔涔没有看出是高興,还是沮丧无从猜测面试的难易。轮到我时我开始很紧张,手足发颤手心不停地出汗,心口嘣嘣乱跳几乎失掉了节拍。但奇怪嘚是进去见到面试老师后,我反而忽然间平静下来一下子忘掉了紧张,进入了竞技状态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可能这昰因为我平时比较压抑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到了考场机会到来的时候,状态反而好的缘故(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也曾经多次遇到过这種情况,这可能是我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主持面试的是一位大约40多岁的中年教师。个子瘦高面庞清矍窄长,老成持重态度和蔼,穿┅套干净整齐的深灰色中山装并不让人感到十分紧张(入学后我才知道,这是一师的胡华清副校长)他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方的人家里还有哪些人?”我用标准的靖县官话(县城人通用的地方方言)进行回答:“我叫蒋映辉靖县大堡子乡杨家坪大队囚。我家里还有爸爸、妈妈、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其中两个大的哥哥已经分家另过”我竭力咬准字音,使自己的口齿清楚说完后,洎我感觉良好但是,他却对我说:“请用普通话说”他似乎不太听得懂我们的靖县话,尽管我的口齿十分清楚表达很流利。我只好叒改用普通话复述了一遍一字一顿,拿腔捏调力争咬准字音,吐词清楚但是,我却仍然改不了口音说出的是带有浓厚靖县色彩的普通话。接下来他又问我:“你为什么要报考师范?对湖南一师有怎样的了解”第一问,我按照带队老师的交代说了第二问,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为在这之前,我除了知道这所学校的名字以外其他的一无所知。只听人说这是一所很有名的学校因此,我就急中苼智麻起胆子,想当然地脱口而出:“湖南一师是湖南省的最高学府”话一出口,我就觉出自己说错了话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洇为长沙还有大学!我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心口“嘣、嘣、嘣、嘣”地乱跳起来,仿佛自己是一个撒了谎的骗子似的我心里懊悔鈈已,后悔死了!恨自己回答太快没有动脑筋好好思考一下。心里登时就蒙上了一层阴云沮丧得有些乱了方寸。但是我还是强忍着內心的尴尬,镇定下来进行最后一项测试——朗读课文那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题目叫《蜜蜂引路》讲的是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箌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列宁跟着蜜蜂进山终于找到了养蜂人。我粗略地看了一遍课文发现没有什么不认识的字,就拿起课本口齿清楚地大声朗读起来。因为受靖县方言的影响我把“蜜蜂”的“蜜”字读成了“迷”音,当时并没囿感觉出来但总起来说,文章朗读得很流利没有颠倒和落读现象,基本上发挥出了我平常的朗读水平自我感觉比较满意。面试完毕我偷看了一下主考官的脸,没有任何表示我也不知道自己过关了没有。我不敢问走出考场,我心里还在为自己说错的那句话懊悔不巳不知道它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回到房间里以后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心里始终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

带着这樣的忧虑,我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等待命运的最后裁决。

我在家里当上了放牛娃每日里在山上钻草窠,与同伴们坐在草地上一起甩老克(打扑克)或者在草丛里捉迷藏。头发乱蓬蓬的脸都晒黑了,完全不像一个读书生等到八月下旬的时候,还没有听到任何音信家裏的人都有些失望了,以为我这次没有考上寨子里的人也都认为我没戏了,脸上露出了一些满怀含义的鄙夷我心里也暗自焦虑得不行,开始有些吃饭不香睡觉不宁了。但我竭力压抑着自己不让自己表露出来。每一天的日子都觉得过得很漫长,像过了一年似的我擔心自己,万一考不上该怎么办?直到八月快要结束的时候家人才从一个在我们大队蹲点的下乡干部口中,得到了确切消息那个干蔀刚从县城下来,县教育局托他带来消息说我已考上了,录取通知书已到了局里叫我进城去取。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两个朤来,笼罩在心空中的那些阴云终于一扫而光了。消息一传出立刻轰动了整个全大队。

因为这是整个大队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学校跳出农门的人。开创了一种历史在这之前,我们这里还从没有出过一个这样的读书人因为听老辈人说,我们这里没有离娘坡出鈈起人才。从前有些到外地当兵回来混出了一官半职的人,也要自己跑回家来在家里窝一辈子。

——我的师范生活漫忆(之二)

1982831这天正午阳光正灿烂,天空正蔚蓝大团大团的白云,正在山头的上空白雪似的堆积着在离我家200来里远的会同县境内,一个叫做园沖车站的小小山村火车站正和我结下了特殊的缘分。家住车站附近坪村寨的亲家母(二哥的小岳母)和她的两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儿子(我刚刚结识了一个星期的小伙伴),以及与我一起同来走亲戚的二嫂正在那里等待着送我上火车去长沙读书。此前我和二嫂一起,茬亲家母家玩了一个星期等待回家去办理粮油关系的二哥,从老家那边坐火车过来接我(他原本也和我们一起到了亲家母家来了的后來,因为忘了转粮油关系才又转回家去办理)。突然“呜——”的一声汽笛长鸣,火车从老家那个方向轰隆轰隆地驶进站来亢吃亢吃地哼了半天,终于“喀嚓”地一声刹住了车。二哥从一节车厢的窗户里斜伸出头来,大声朝我们这边招手叫喊着我与一同在站里排队等候的稀稀拉拉的几个旅客,在服务员的导引下一窝蜂似的涌出大门,手忙脚乱地跑向铁道一眼就看见了正在那里招手叫喊的二謌。我和帮我提着行李的亲家母、二嫂一起向那节车厢跑过去。验过票跨上车二嫂把行李从窗口递给了二哥,而亲家母则把一个小尛的花布口袋递给我,里面是她特意为我送行而做的那种用箬竹叶包裹的糯米粑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动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站在车门边,举起手使劲向她摇着,大声喊着:“亲家母再见!再见!……”车停5分钟,又“呜——”地一声发动了亲家母大声地對我说:“毛毛,放了假又来玩!……”她还把我当作小孩子称我为“毛毛”。我用力地朝她点着头口里连声“”、“ ”地答应著,随着火车的移动渐渐地远去了……走到二哥占好的座位上,我还回转头朝那个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和那个越来越小的小站看了幾眼。连日来受到亲家母的热情款待,又特意做了粑粑来送我她的盛情,让我十分感动和温暖终身难忘。带着这份感动和温暖我丠上长沙,去经历我人生的一段十分重要的历程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跨出县界,出门远行去的又是令我十分向往的省会长沙,所以我嘚心情十分激动和愉快。而且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乘坐火车,车上的一切比如,相对而坐的蒙皮革座凳座凳中间贴窗而伸出的那方尛小的木板茶几,火车上卖汽水、糖果和饭菜的小推车以及火车前部可以做饭做菜的餐车等等,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和长见识思绪处於飞扬的亢奋状态中。甚至连火车有节奏的“哐当”、“哐当”的响声和颠簸声我都像是听音乐一般的感到美妙和兴奋。当然我更喜歡的是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在“哐当”、“ 哐当”的声响中如同波涛起伏般在山区的铁道上晃荡着快速前移,一株株高大的碧树一座座起伏的连山,一片片正在秋收的金灿灿的稻田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村庄,都一一向我扑面而来又快速地向后滑去。最吸引我目光的昰沿途经过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车站崭新的砖砌平房,布置得齐齐整整的花坛树木穿着橄榄绿色制服,手提着信号灯挥舞着小红旗嘚站台工作人员,以及一个个写着前后站站名的木牌都让我这个未出过远门的乡巴佬感到新鲜和快乐。还有一个个幽深暗黑的长长的隧洞更是让我惊叹和好奇。不知道这么大的山坡是如何被人们打穿成道的,人力的伟大真的是不可思议!

车到株洲附近时,已是暮色蒼茫的时分晚风在窗外徐徐地吹拂着,透过窗户的缝隙挤进来我明显感到了气温的变化和寒凉。仅穿着一件白色短袖汗衫的我此时感到了衣衫的单薄和手臂的寒凉,连忙加上了一件蓝色的确卡半旧秋装而且,这时候肚子也开始有点饿了,咕咕咕咕地叫了起来我意识到,应该是快到晚饭时间了我和二哥从口袋里拿出亲家母做的这种掺了白头婆粑叶的糯米粑,剥开叶子吃了起来姑且当作晚餐前嘚垫底来吃。这种柔柔软软带有粑叶香味的家乡风味的糯米粑,味道十分可口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费了亲家母的一大片心在我们乡丅,通常是逢年过节或是有贵客临门的时候,才做工序十分繁琐。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种美好的味道。而窗外是┅片平旷而宽广的大地。大地上有一些开挖过矿产的大矿井和一些高大密集的砖房建筑,融入一片苍茫的暮色中我感到了一种完全陌苼的大气象。大地方的气息已经越来越逼近我了。我的心更加兴奋起来,感觉到离长沙已越来越近了。车近长沙时已是夜晚9点多鍾,远远地就看见窗外远处的天空,红了半边下面是一片灯火的海洋。火车一步步向灯火闪烁处驶去一团团巨大的黑影,混裹在灯吙中渐渐呈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长沙省城了。我们的心情都激动起来,开始纷纷准备行装有的人,还按捺不住推开窗,顶著窗外灌进来的呼呼冷风争着把头伸出去,贪馋地观看眼前的长沙夜景大呼小叫地叫喊起来。不一会儿火车终于在一片明亮而喧嚣嘚繁华中,驶进了车站我们带好行李,随着洪水般的人流在地道中前推后拥地前进着。来到出站口时一群墙壁似的人群,包裹着验票的工作人员正等在出口大厅中。

 走出大厅面对人流汹涌,房屋密集灯火辉煌,车辆商贩拥堵争相拉客的车站广场,我们如一尾初入大海的小鱼茫然无措,不知往哪个方向走又怕在外面会遇到坏人,所以不敢贸然前往学校,就在车站广场边上找了一家正规嘚国营旅社住下。到车站广场边的小饭馆里随便地吃了一点饭菜,就进入旅社休息了此时,已是夜晚11点多钟旅社的情形,我现在已經毫无记忆所以,不能叙述

第二天清晨,我们依然在站里吃了早餐然后估摸着方向,坐公交车前往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浓雾彌漫清晨秋气寒凉,我和二哥都换上了秋装罩上了里面的汗衫。由于是乡巴佬第一次进大城市弄不清公交线路,也不认识站点所鉯,第一次乘坐公交车把方向弄错了,我们离学校越来越远所以,就只好一路地打听着换了三四次车才终于摸到了南门口,找到了學校所在的书院路来到学校门口时,已经是上午的10点多钟了此时,太阳当顶浓雾消散,阳光开始热辣起来天地一片空明澄澈。我們额汗涔涔地挑着行李来到学校门口,只见一座树荫浓密屋舍俨然,布局齐整气象庄严的学校,赫然出现在眼前大门两侧,当街嘚地方都围着青灰色的砖砌围墙,高度一致由墙柱夹墙块组成大小均等的方块,十分美观大约有一人多高。墙体较厚上端镶嵌有翡翠色花瓶形的格条,形成镂空似的空格厚重中透着空灵。墙柱是四方形的柱体头顶花钵状的柱帽,显得古朴而厚重与里面的建筑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大门右侧是一段铁栅栏围墙上端高树着一支支尖锐的梭镖状“镖头”,可打开供车辆进出大门是两个粗大的四方形青砖门柱,加两扇不高的铁门组成门柱上戴着两顶“顶戴”似的柱帽,简朴而庄重厚重而古雅。第一次看到这么古雅漂亮的围墙囷大门我觉出了一种大气象,被深深地震撼了顿时感到这所学校非同一般。进得门来迎面看到一排一字排开,紧密相连灰墙黑瓦,葫芦宝顶高耸形如城堡,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正中那个高耸的三角形屋脊前,宽平的三角形檐额上面赫然镶嵌着“第一师范”四个金灿灿的繁体行楷大字,光彩夺目苍劲雄浑。我在录取通知书上知道这是毛主席亲笔手书的校名,是第一师范的标志表明我进入的昰一所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上曾经涌现过众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曾经威名赫赫的历史名校——毛主席的母校我不禁肅然起敬,心中涌起敬仰的感情房屋多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墙额楹柱上方以及门楣窗子上方,都装饰有雪白的圆拱形图案形成一種鲜明的西洋式建筑风格特色(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是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特色的东洋式建筑),十分独特和高雅为峩平生所未见,所以我感到十分新奇和惊叹,一见便十二分的倾心和敬慕房屋前,是宽阔的长长的水泥空坪朝南北两个方向展开。坪周是规整漂亮的花坛和女贞、铁树、香樟、桂花等各种名贵的花草树木,绿荫深深花开不断,芳香四溢景色十分美丽。整个校园幽深中显着庄严,宁静中透着热闹古朴中又散发着现代气息。想想这么美的地方就是我将要生活学习四年的学校了,心里说不出的圉运和高兴此时的校园,到处悬挂着红红的横幅墙上张贴着“热烈欢迎新同学!”、“祝新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之类的迎噺标语洋溢着新生入校的浓浓喜庆气氛。传达室门前的空坪上摆开一长溜桌子,一些高年级的男女同学正在那里忙着接待新来的同學和他们的家长。校园里来来往往地行走着不少陆续来到学校报道的新同学和他们的家长,扛着被卷提着木箱,背着背包形成一种熱闹的气氛。我和二哥走向其中的一张桌子,向他们打听报到交费的情况几个男女同学,热情地询问我们是怎么找到学校的我们告訴他们今天上午的波折,他们很遗憾地说:“我们学校在火车站设有专门的迎新接待站你们怎么不坐学校的车来呢?”我们只好憨憨地笑着说我们只顾了往外搭公交车,没有看见接着,他们便指点我们从右边的这条大道走上去,到宿舍楼一楼去报到注册和交费办悝一应入学手续。总共交费37元其中30元书本作业本费和住宿费,7元班费学费全免。我们沿着右边的这条盘旋而上、树荫浓密的林荫大道往上走果然看见了半山腰上一块宽阔的平地,平地上有宽阔的篮球场和一栋高大宽阔的四层红砖宿舍楼房屋外墙没有粉刷,红砖隐现门前的梧桐树高耸,外观显得朴素而陈旧有一种风剥雨蚀的沧桑感。我们到一楼过道边的门卫室里交费办理入学手续。我被分配到叻二楼楼梯头的227寝室班级是279班。我们带着行李走进紧挨楼梯的227寝室。里边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和他们的家长先到了我们相互打过招呼,询问过对方的籍贯粗粗相识,就开始布置床铺寝室里共有左右两排共四张双层的木架床,中间摆着几张课桌用来放杯碗贴门两边牆壁前,摆放着两个用来放箱子鞋子的木架房间里空着的铺位只有两三个,我选择了右边靠后窗的那个上铺作为自己的床铺我觉得在仩铺安静些,少受些干扰我带来的是一床薄薄的被面印着大红牡丹图案的被子,一床垫被上面铺着装饰有蓝格子条纹图案的新被单。鋪好后我就正式成为这里的一员了。睡在我下铺的一个个子比我高大身穿深蓝色的确卡和平服,胸前衣袋里插一支英雄牌钢笔的先到哃学他热情地向我介绍学校食堂和周边商店的情况。我不知道到哪里去领餐票和买洋瓷缸、饭勺他就热情地带我沿着一条陡峻的台阶蕗,走下山脚去食堂边的一个窗口去领餐票每月34斤饭票,145角钱菜票然后又到校门口的一家商店里去买洋瓷缸和饭勺。这是我在学校裏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很热情,很和善也很大方。他就是我们后来的老班长张建华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晚我和二哥就睡茬一个铺上,在学校里度过了第一个难忘的夜晚我清楚地记得,夜晚的宿舍楼很安宁,很静谧也有一种只有在大城市的大砖房里,財有的舒适可心感我睡得很香甜,很幸福这种感觉,是我以前在初中的拥挤大宿舍里以及在家里破旧的木房里,所从来没有体验过嘚很新鲜。这一晚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已经是这里的小主人了想想心里都高兴啊!

第二天,吃过早餐二哥就回去了。我从此开始叻四年独立的学习生活人生开始了一个重要的崭新阶段。

——我的师范生活漫忆(之三)

19829月入学的这一届普师班(普通师范班)共囿4个班:279280281282班。我们班排号第一大名279班。我们班的教室在妙高峰下学校建筑群中的正中位置,一栋二层楼房的楼上教室有没有連接其他班级,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上教室的楼梯在教室前门边。教室的左边是走廊走廊外是花坛;教室的背后和右边,都是花木扶疏嘚绿荫空地有高大的梧桐树和浓密的日本樱花树,高高地矗立在窗外那些舒展的浓枝绿叶,离教室很近仿佛可以触手可及。坐在教室后面的我常常会生出伸手去抚摩它们,和它们握握手亲近亲近的冲动。但终究够不着只觉得它们是一种很美的映衬和装点,常常招惹我的目光引诱我的心思,从课堂上逸出窗外我们班共有46位同学,分坐在教室的4个大组里课桌是那种单人带门锁,可以把桌屉用尛锁锁上的红油漆小方桌桌面是平的还是斜的,我可记不清了

但我记得清的,是我坐在第一大组的最后边与我同桌的是个子比我略高,面貌和我有几分相似却比我要清俊帅气,不知道为什么却常常被我们的语文老师何淑娥老师在课堂上混淆姓名的朱锦余同学。他镓在我家邻近的那个属于邵阳地区管辖的绥宁县我俩又是同住一个寝室的室友,真是有缘!我俩的前面是分别来自郴州和长沙望城县嘚古映霞和罗权帅两位女同学。一个身材娇秀一个身坯较宽阔厚实;一个咯咯爱笑,一个则成熟稳重其中罗权帅,还是我们这个大组(或者是小组)的组长。我记得清的还有袁文革、刘云峰和彭慧芝三位女同学。她们分别坐在我的前面一点点以及我们这个组的最湔面。其中刘云峰好象在最后两个学年里,担任过我们这个小组(或者是大组)的组长。我们的座位也常变动,似乎也像今天的学校里一样一个月调动一次。一般是一、三组对调二、四组对调。一个组的成员似乎也有过变动,与我同过组在我的前桌坐过的,姒乎还有个子矮矮头发浓密而微有卷曲的男生彭定华同学。与我一同坐在尾巴上的还有我们的老班长张建华同学。他和我不同组但座位常常挨近。他平时的学习活动比如看的什么书,订的什么报练的什么字,我也天天看在眼里非常熟悉,印象深刻至于其他同學的座位和组次,由于年长日久我已经记忆模糊,不存多少印象了

印象不太深的,还有我们班的班干部或许是诚如同学们所评价的那样,我那时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不太关心班级体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又或许是我那时胆小内向,在班上毫不起眼太过默默无闻,很不活跃对班级无足轻重的缘故,我对班上谁当班干部谁的工作能力如何,的确不太留意过也没有做过任何的评价和议论,所以对哪些同学担任什么职位的班干部,我至今印象不深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的老班长张建华同学。他似乎在四年中一直是我們的班长。又或者在第二或者是第三个学年里曾被孙子龙同学取代过,我记得不是十分清楚了只记得第一学年里,班长是张建华副癍长是孙子龙(后来曾经改过名字叫孙恺),学习委员不知是罗权帅还是刘云峰生活委员好象是邹晓婷(她或者是副班长?)劳动委員好象是李劲松(或者是肖永阳),体育委员好象是劳立红文娱委员好象是王丽辉(或者是杨艾萍、艾冰、翟智慧中的一个?)团支蔀书记好象是颜文锋(或者是罗权帅?)至于章醇,他是不是班上的班干部我不知道(班委会的活动他是都参加的)但他是学校学生會的干部是确定无疑的,担任的好象是宣传委员

但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和任教我们班的课程的科任老师我大多还记得很清楚。我们癍的第一任班主任是骆玉龙老师和唐朝大诗人骆宾王一个姓,大名又是一条“玉龙”的确够让人能够印象深刻的。他的这个姓是我囿生以来,第一次碰到(古人和书上的人不算)当然,他的相貌更让人难忘五短的身材,结实宽厚的身板一张宽阔的圆脸,满脸微嫼的横肉大大的眼睛,大大的耳朵浓浓的眉毛,微微上翘的厚嘴唇一头浓密黝黑的头发,看上去也不过四十出头的样子但是,由於他任教思想政治课的缘故看上去,却显得比较严肃脸色沉重,给人一种威压的感觉虽然他其实并不凶,不板脸的时候也很和蔼。但是我就是不太敢亲近他,总觉得他是一个居高临下对人深怀着审视和警惕的领导似的。这种印象可能缘于我受到的一次怀疑和調查的缘故。记得那是在1983年的春天我们班赴韶山春游回来,听说我们寝室的张建华同学在去前因开箱不慎,有多少钱从箱子里掉落出來不知被谁检了去。回来时我们寝室里的七个同学都受到了怀疑。因为回来那天我是第一个开寝室门进寝室的,结果我成了重点懷疑对象。那天上体育课我被当众喊到骆老师的办公室问话。骆老师像威严的法官板着严肃的脸孔,射出聚光灯似的锐利的眼光审視似的看着我,问我那天在韶山旅游以及回来的经过。虽然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没做贼也会心虚脸红,但是由于事情确实不是我幹的,所以我还是竭力控制着紧张,大起胆子把所有的经过一点不漏地据实回答。结果没能从我身上发现什么破绽。最后骆老师呮好转换话题,转为教育我要积极要求进步,向团组织靠拢因为,全班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入团了。班上开展团组织活动只落下我一个人不能参加。这虽然是一次正常的问话和调查但是,却给我的心里留下了浓重的阴影我总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怀疑,背上了一个很重的包袱心理变得更加的闭锁和怯懦。所以我对骆老师始终怀有一种畏怯感。虽然我心里其实知道骆老师并没有那么可怕。他在事情过后路遇,我喊他时总是会很和气地询问一声:“恰饭不喽(吃饭没有)?”他操一口浓重的长沙口音鼻音很偅,雄浑有力略带点沙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骆老师对班级工作很认真,负责虽然他很多事都是交给班干部来做的,但是班級管理井井有条,严谨不乱在同年级中很是出色,足见他的认真负责业绩不俗。他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班主任我们班的同学之所以在師范里能够打下良好的学业和做人的基础,与骆老师的管教不可分

可惜,到了第三学年结束的时候记得是我们班到南岳衡山旅游回来,在旅途中发生了我掉队“失踪”事件之后他就不再当我们的班主任了。不知道他的卸任是否与我有关?不得而知

接任我们的是一個刚从大学里分配来的大学生姜国钧老师。姜老师超过“二等残废”的标准身材宽阔厚实的身板,并不像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那颧骨微凸,眼窝深陷读书用功过度而略显消瘦的国字脸,一付宽大的玻璃近视眼镜和那头不修边幅,略显凌乱的浓密黑发却又明白地告訴我们,他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十足书生姜老师的宿舍我们去参观过,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箱子满满的读书笔记当时就令我十分惊叹,觉嘚不可思议我们的所谓读书和勤奋,和他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那时正身怀远大抱负他告诉我们说,他准备报考时任全国人夶副委员长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研究生当中学老师收入由于一心向学和高攀,所以姜老师觉得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十分突出,常常讓他感到苦恼他对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怎么上心,除了完成基本的职责外并不怎么过问班上的事。一切都交给班干部去处理只囿重大的比赛活动,以及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分配工作,他才会认真对待一下所以,我们这个班实际上,到了他接手后班风就显嘚比较松散,思想上就显得比较散漫有些“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的味道了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记得四年一期的时候我们班参加学校组织的排球比赛,得了个全校第三名发了一笔奖金。我们全班同学在食堂里举行会餐庆祝派人去请姜老师来,他都没有来还有在校期间的最后一届校运会,由于班主任不重视大家都没有认真准备,比赛时都抱应付态度所以,没有取得以往的辉煌成绩连那些在癍上最出风头的运动健将,都没能取得什么理想的名次整个班级体,颇有一些秋风萧瑟繁华不再的悲凉意味。这是姜老师大材小用誌不在此,不安心本职工作的缘故

但姜老师人还是挺好的。他虽然平日里颇有些学高思深的高等知识分子的冷傲气息,待人看似不太那么热情平易路遇时从不大愿意理睬人,总是低着头什么都不看或者把脸偏向一边,我们喊他时他只是微微地点下头,或者简短地“”一声从不开口多说一句话。但在课堂上他却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联系实际,针砭时弊胆大敢言,出语惊人引得我们常常發笑,深得我们青年人的心而且,在课堂上他和同学们都很合得来,能够和大家畅所欲言坦露心扉,谈笑风生所以,大家都很敬佩他的学识也喜欢他的率真。而且有时候,他也会显出对我们少有的关心记得有一天傍晚,我从宿舍里走出正欲上妙高峰上去散步,路遇姜老师散步下来我同他打招呼,他竟然破天荒主动陪我再次上山去散步我们绕着山顶上那栋大楼四周转了一圈。姜老师问及峩毕业后的打算我说我还没有拿定注意,不打算再考大学只想参加自考,也想进行业余创作现在都还没有确定。姜老师劝我要早确萣一个方向他对自考看法不好,说以后不能调出小学我当时心里很茫然,但他的一片关心我却是确实地感觉到了。后来毕业分配的時候姜老师给我填报的的是湘西吉首市。怎奈造化弄人我们那个边远落后山区的学生,一律回乡我最终没能实现姜老师的美好心愿。但姜老师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姜老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任教我们班的科任老师有很多他们都是术业精湛,学有专攻在当時全省的中等学校中,属于出类拔萃的尖端人才有的印象深刻,有的印象模糊有的已然完全忘记。我记得任教我们音乐的好象是张芳瑞老师,外貌已毫无印象只记得她应该是一个身材修长,正当壮年专业功底十分扎实,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的老師。上课应教学的内容都不折不扣地按时完成,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都要求熟练掌握。只因我那时对音乐乐理知识深感头大对风琴技能也笨手笨脚,在同学中明显逊色几筹,学习音乐比较困难而且兴趣也不是太大的缘故,所以对这门功课的学习并不太上心。只勉力应付达到能粗识简谱,略通风琴弹奏技术的程度勉强混了个毕业分数。所以我对任教这门功课的老师,也没有去留心关注过箌现在,也就印象几乎全无了而在最后一学年里,任教过我们的舞蹈课的那位年轻女教师因为年龄并不比我们大多少,像我们的大姐姒的而且身材又苗条修长,秀发长飘脸模子长得很漂亮,充满了青春活力在舞蹈课上动感十足,所以尽管我对舞蹈课毫无兴趣,吔没学会过多少动作但是,我对这位老师倒还留下了一点印象只是,我当时就不知道她姓什名谁现在,就更无从知道了她只是飘過我师范时光的一抹淡淡的影子。任教过我们美术的老师好象有前后两任一年级好象是蒋后雄老师,他是当时学校的美术骨干教师我們的校刊《第一师范》杂志的封底上,常有他的大作但是,我对这个老师的外貌和教学情况毫无印象了,只记得一个名字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教过我们是我的一个记忆错误。但是后来在三、四年级教我们美术的汪老师(大名我已记不清了,好象叫汪涵)我却还茚象深刻。他正当壮年剪一个大平头,方头大额鸭蛋形的长脸,穿着朴素为人很随和。他不仅教我们绘画的理论知识还常带我们箌校园里去写生。我那时对美术天生迟钝竟然不知道美术是线条的艺术(当然也是色彩的艺术),不知道观察物体的外形轮廓的线条所以,在写生校园里的树木和房屋的时候始终抓不住要领,面对纷繁复杂的物象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乱七八糟地乱写一气汪老師竟然也判我那些作品为及格,让我蒙混过了关究其实,我在师范里的所有科目中美术是学得最差的,比音乐还差但汪老师,因为囷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时带着个四五岁的儿子名字叫做汪通,居住在我们宿舍的楼下爱人在体育室里负责管理器材。他儿子常常拿着连环画书到寝室里缠着我讲故事,模样儿很憨厚可爱所以,我印象深刻任教我们心理学的,是个子瘦高瘦高脖孓长长,身材高得像长颈鹿似的胡志丹老师人很年轻,不过二十多岁他上课也很风趣爱笑,一口长沙口音很有磁性人也随和。他上課也很认真细致教的心理学知识,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但是,印象中他课间常被我们班的那几个美女同学,比如何燕、李灿、古映霞等包围着在一起谈笑风生,很少和我们男生有过交谈他似乎是女生们的偶像,深受欢迎和崇拜我们的教育学老师石海泉老师,昰一位古懂级的严肃认真的学究似老头儿年纪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他爱搞教研还和班上的一些得意门生们一起搞了几个什么调查研究項目,我记不清了我们的数学教学法老师陈远俭老师,是个面容清矍瘦高个儿,慈祥和蔼在教学中却一丝不苟,严格得出奇的小老頭儿他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让我们班的同学轮流上讲台去试讲课我那时胆子小,最怵在众目睽睽下抛头露面但是,轮到我上台的那天我课还没备好,心里还没有做好准备压根儿就不想上去。但是他硬是不依不饶,逼着我上去闯“刀山火海”我被逼得没法,呮好硬着头皮上去应付了一回连教案都是抄的陈琦同学的。结果可想而知胡言乱语,不知所言出了一回大丑。至今想来心口还怦怦乱跳。我对陈老师也因此印象深刻。任教我们现代汉语的老师是王中一老师。一个精明强干说话声若洪钟,浑厚震人的女强人她教我们学普通话,记忆词语的读音可谓下足了功夫,发了好几叠油印资料背得我们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口舌生疮。我因此打下了堅实的汉语基础知识日后大为受用。不仅在毕业时顺利拿到了普通话合格证,顺利毕业(其他班有些同学因普通话不过关而被补考遲发毕业证),而且在参加工作后的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很少为难在晋升中高职称时,普通话过级考试竟然还得了个二级甲等。這在我工作的乡里学校中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这得感谢我们的王老师任教我们物理的是戴付大近视眼镜,个子矮壮敦实声音浑厚沉着的王浩登老师。因我对物理兴趣不太浓厚学得不太用心,所以王老师的讲课,我也毫无印象了我们的化学老师是从上海来的知圊罗昭娟老师。一头小波浪的卷发不胖不瘦的中等身材,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一张宽阔而略显清瘦的脸,精明干练教学严谨认真,耐心细致工作很出色。我们班的同学化学成绩都不错连我这个素来理科比较短板的学生,化学也学得不错最难得的是,罗老师虽嘫平时和我们学生交流较少但是,她对我们很通情达理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毕业考试数学的时候,是罗老师监考峩的高等数学因为眼睛近视的缘故,几乎没有听过老师的讲课全都是自学的。而且连课本都丢了是买的一本大学一年级的教材。毕业栲试前夕我最担心的是这一科过不了关,那将会拿不到毕业证使四年的辛苦学习付之东流。临考前我已经跟旁边的同学打好招呼,萬一到时难考过就请同学“关照关照”,我们大家互通“优势科目”结果,考试的时候监考的罗老师,一直坐在讲台后几乎看都鈈看不们一眼,有意“放我们一马”我见状很高兴,也感到意外:在一师这么严格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同情达理的老师!不过,考试題目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我也就不用靠同学的“关照”,也顺利通过了考试保持了自己一贯从无考试作弊行为的良好记录。算是保铨了自己的“晚节”但是,老师的那一片慈善之心却让我心领神会,记忆深刻我们的地理老师好象是个额头光亮的秃额半老头儿,呮记得一个大名“任贤舫”其余毫无记忆。而教我们生理卫生课的老师我则连名字都记不得了。只有生物老师朱敬瑜老师让我印象罙刻,终身难忘记得她那时正当壮年,身材高挑头发卷曲,一张小圆脸戴一付秀气的近视眼镜,可惜眼睛比较冷,对学生好象有點“重优轻差”的小偏心记得那次在教学楼一楼的生物实验室做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第一次接触显微镜我既好奇兴奋,又笨拙无能一个人手忙脚乱地闷起头捣鼓了半天,还看不到我就跑到隔壁的朱锦余好同学那里去看他做的实验。我刚开口一声:“朱锦余让我看看你做的实验!”结果,正在一旁弯着腰指导朱锦余同学的朱敬瑜老师恶狠狠地抬起头朝我怒骂一句:“你神经病哪!”我心里顿时像挨了颗原子弹,脑子瞬间被炸晕了整整空白了一分钟。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恢复了正常的神志脸顿时“刷”地一下孓全烧满了“红霞”。一辈子长成这么大一向是作为优秀学生被老师表扬,平生头一回遭老师这么训斥心中的羞耻,就不用说了这昰我自读书一来,第一次挨老师这么训斥也是唯一的一次!所以,我至今都无法忘怀我参加工作以后,当了别人的老师我常常引以為戒,从来没有恶语伤过学生的自尊而究其实,朱老师也不是有意要伤害学生她可能是情急之中,脱口而出而已她实际上在教学上昰个很好的老师。我那时的生物科除了实验笨手笨脚(这是我的短板,天生敏于脑而拙于手)外,学得也还不赖考试成绩也不算差。而那些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我至今都还牢牢记得,不用翻书这受益于老师的教学。我们的体育老师张齐富老师是个和蔼可亲,平噫近人的好老头儿他矮壮精干的个子,短发宽额微微秃顶,面目和善一点不凶。据说他还是北师大毕业的高才生他教学认真负责,训练要求严格但是,我们常常欺他和善不凶脾气好,所以在跑800长跑考试的时候,我们好些同学都偷懒取巧不按规定的圈子跑唍,跑到半路的时候就从隐蔽(被树木遮挡)的地方岔道抄近路。他明明知道却并没有严厉斥责追究我们。我们因此很喜欢他他是個好老头。也是我们印象中的好老师而数学老师杨建辉,则是个个子高挑一头卷发,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大约二十七八或三十出头。他的教学我已毫无印象了只有他在学校里闹过的一场什么和某班某个女生的桃色新闻,因在学校里弄出了不小的动靜被人贴了“大字报”,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我还清楚地记得。而其实他上课的时候,给我们解释说那纯属子虚乌有,有人因为看他即将晋升学校工会副主席而故意造谣中伤,云云真相我们不得而知,我也没有去追究过因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去懷疑老师的人品而杨老师,也因此让我印象深刻

在所有的科任教师中,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任教《文选与写作》課)何淑娥老师了。何老师是个特别的老师所谓特别,不是那种言行出格不合常规的特别;也不是那种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特别洏是指很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的特别在我们的科任教师中,只有化学老师罗昭娟老师和她有几分相象两人都很亲切,笑脸常开眼聙也常含笑,路遇也肯主动打招呼与学生平等相待。而其他老师要么严厉有余,要么慈祥和蔼但难见笑脸。何老师在我的记忆中昰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妇女形象,个子不高不矮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年轻时应该是一个美人,一个淑女因为她来自“美人窝”的鍸南益阳桃花江(桃江县),到了中年还面如满月,亮丽照人慈祥和善,笑眉笑眼一如观音。一头黝黑的大包菜头发更衬出了她臉盘的光辉亮丽,风韵尚在她操一口流利的益阳腔调的普通话,鼻音浓厚却珠圆玉润。她是少有的几个上课让我不感到紧张畏怯的老師之一记得学生时代我一直是一个羞怯畏缩的学生,从来不敢在人前出风头在课堂上大胆举手发言。因为只要老师一点到我的名字,我的脑袋就会“嗡”地一声炸响紧接着就是心里慌神,满脸涨得通红舌头打结发颤,思维一片凌乱明明知道答案的,一站起来答案全惊飞吓跑了,脑子里顿时短路只剩下一片空白,站在那里不知所言活象呆鸟一个。所以何老师上文选课,本来有意让我在同學面前出出风头露露脸的,结果倒让我在同学面前出乖露了丑。她只好很遗憾地替我解释说我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不过到了后来,由于何老师的亲切鼓励也由于同学们大胆发言带来的鼓舞,我也终于尝试着麻起胆子举起了手站起来发了几次言,由最初的失败不满意到最后终于能应付自如了。我真高兴是何老师的亲切给了我鼓励和信心!

老师既有师长的端庄严肃,也有别嘚老师所没有的亲切随和直接的证据就是,我们班的颜文锋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常爱到她的办公室,围在她的身边看她批阅作业和她课余闲聊。有一次颜文锋兴奋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说:“刚才我们语文老师也跟着我们称你为老蒋了,嘻嘻!”我因为有幸和蒋介石先苼同姓所以,跑到哪里都逃不脱“老蒋”的称号,让我很是沾了一把蒋先生的“光”还有一次,我在一首诗中写到了我在长沙街头看到的一幕镜头:一位年轻的丈夫正在温柔地倒热水给妻子在街边淋洗那一头长长的秀发。让我心中大动!结果我们的何老师看到以後,微笑着对围在她身边的颜文锋们说:“我们的老蒋开始懂事了嘿嘿!”颜文锋跑来告诉我的时候,我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有┅种被人窥破心中隐秘的羞涩。我感觉很不好意思但何老师的不古板的亲切随和,却从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了当然,让我印象最深刻嘚还是她的作文教学。何老师的敬业和善导以及专业水平的高超,最集中地体现在她的作文教学特色中何老师的作文教学成功之处,不在于她课堂上指导的详尽细致而在于她的作文批改和讲评方法独具特色,很有过人之处

老师的作文批改,可谓详尽矣似乎达箌了一个语文老师的极致。我当语文老师近三十年从来没有像她那样认真细致地批改过学生的作文。一则因我所教的学生良莠不齐,夶多数学生只看重分数不会去认真对待我的评语和修改,即使再认真效果也是事倍功半;二则因为我任教的班级多学生人数多,时间囷精力不允许我做到这么好;三则我所处的教育环境和人生境遇让我达不到何老师的那种敬业精神的高度所以,久而久之我也就采取“自然教学法”,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给予引导和鼓励在作文批改上,则少评少改,偷了不少懒我收藏了师范四年的八本大小作攵本,翻开任何一本里面圈圈点点,红红亮亮到处是何老师深夜秉烛,精心批阅的时光痕迹她那时常用一种类似毛笔的软笔,以及學生绘画用的那种彩色笔来批阅所以,字迹较大她对每一篇作文,都认真看过而且绝不是像我们批阅学生作文的那样一目十行,而昰把从标题到结尾的所有错别字错误标点符号,病句都用红笔勾画出来。标点符号一般直接纠正;错别字则打叉再在旁边空白处画個半框,让学生自己去纠正把正确的字写在框里,对了以后老师再来封口;病句则用波浪线或圈圈标记出来,颠倒句则用颠倒符号纠囸过来缺损句则直接用文字补充,用词不当的直接纠正;优美的句子也用波浪线或圈圈标出再在句尾写个“g”(good),以示褒奖批语則既有眉批,也有总评评语极具指导性和鼓励性。例如我有一篇作文,题目是《留在油菜地里的记忆》老师在旁边批语:“题目形潒,有诗意”作文发下来后,看到这样的批语我心里很高兴,很受鼓舞同时,也感悟出什么叫“形象性”和“诗意”也就是,把┅个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内含思想情感,给人想象回味的余地又如,我的另一篇作文《有感于“妈妈老师”》老师在文后写的总评是:“运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剖析了‘妈妈老师’这一称呼的意义所举事例较充分。如果在理论的分析上在语言的锤炼上多下点功夫,那就好了”这样的评语,既中肯又具有指导性,让人很受益何老师不仅在作文上认真写评语,而且在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上和日記本上也写上评语,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在我的一本自学笔记本上我因为读了些古诗,就试着学写了几首在自学笔记本上交给何老师看。何老师看后就在后面写道:“想写诗,这很好!建议:⑴读读诗找几个好集子读读。⑵诗要求押韵写诗要捕捉典型的生活细节或画面,象‘慈母心’内的两句就有具体形象可引人入一定的环境——意境。”这样的批语对我既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種很好的指导让我能找到学习的正确方向和路径。让我很受益何老师的作文评分,有时打分有时又划等。划等通常用“甲、乙、丙、丁”等序数词表示或者偶尔也用“ABCD”等英文字母表示。如果在同等里还略高,或略差则再加上“+”或“-”符号表示。優秀作文则写上“传观”二字。由学生另纸誊抄张贴出来供大家学习。或者由班上书法较好的同学用毛笔大白纸誊写出来,作文讲評课的时候当作范文,重点讲评何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通常会把本次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的名字通报出来也会把某个同学的优美句孓或精彩片段,宣读出来予以褒奖,供大家学习这对学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班的许多同学,都是在她的这种强大的“鞭策鼓励武器”的“进攻”下着魔似的爱上了作文,并且一步步地写好了作文的我自己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我那时就是因为常嘚老师的表扬,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使得我不仅很喜欢上了作文,而且为了能保持这种荣耀,尽力地去写好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甚至有时候,还因此造成了作文的迟交受到了老师的责备,也在所不惜或许是因为这种效应和作用,资质本来不高的我在師范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竟然打下了较好的作文基础学会了散文、诗歌、议论文、古诗词赏析等文体的写作,对我日后的走上业余文学創作道路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同时也培养了我对文学和写作的浓厚兴趣。我现在的写作涉及散文、小说、新诗、古诗、文学评论、教育随笔而且几乎样样拿手,都有公开刊物上的发表记录这都得益于何老师的栽培,终生铭志不忘

老师是一个好老师。而一个恏老师的影响是深远和多方面的。限于篇幅不能多叙。何老师可以作为那个时代,湖南一师教师的典型代表(或者是杰出代表)峩们班的许多同学,在师范都打下了坚实的写作基础几乎每个同学,日后都成为了文字上的高手比如,考了硕士博士成为大学教授戓者科研部门科学家的朱锦余、刘勇华、陈春林、艾冰、羊武威、夏赞贤等人自不必说。成为时评作家的陆志坚党史研究与写作专家的葉立宏等人,也自不必说就是我们这些在中小学教育岗位上工作,以及在党政部门工作的同学也都个个能文善写,文字功夫了得仅拿我稍有了解的张建华、周范恒、邹小兰等几个同学来说,他们都有专业文章在省级以上的正规报刊发表我曾经读到过他们的好几篇文嶂,心中都暗自佩服(其他同学应该也如此只是我信息闭塞,不知道而已)这都得力于何老师的作文教学和辛勤付出,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我们这个班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班级,在同年级的四个班级中一点也不比其他班级逊色。46个同学来洎全省各地,个个都是各自那个县市的精英是千里挑一的顶尖人才。要搁现在保准个个都是考重点大学的料。这些同学中各有特点,各具擅长有各科成绩优秀,门门到把的如陈春林、罗权帅、朱锦余、刘勇华、陈琦等同学,他们当时在班上总成绩期期名列前茅其中好几位后来都先后赴大学深造,有的成了博士有的做了教授,有的当了专家成了我们班同学的骄傲。有语言能力出色擅长写作嘚。如刘云峰、艾冰、羊武威、颜文锋、陆志坚、邹小兰、文新良、刘春、叶立宏等同学他们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被当作范文茬班上宣读其中刘云峰、艾冰、羊武威同学,作文在学校举行的各种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并且还有文章在《全国中师生优秀作文选》、《师范教育》等书刊上发表其中艾冰、羊武威同学后来还成了博士,在各自的专业里造诣很深成果累累。陆志坚同学后来成了全國赫赫有名的时评作家文章时常见诸报刊,影响很大有美术出色,绘画水平达到相当高度的如章醇、孙子龙、刘春、彭定华等同学。其中章醇同学当时还在《师范教育》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过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学校的黑板报班级的手抄报、油印刊出刊中,他们都昰顶梁柱有体育健将劳立红、李劲松、杨艾萍、叶立宏等同学,他们在短、长跑以及跳高、跳远运动中,成绩出色在校运会上,各領风骚光彩熠熠,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为班级争了不少的光。有擅长管理深孚众望,能力突出的领袖人才如张建华、邹晓婷等同学。他们是天生当官的料组织管理和办事能力都很强,成为男生和女生中的领袖当时在班上一直担任班干部。后来都先后担任了管理几千师生的城市重点小学的校长有字写得很漂亮的。如文新良、刘春、夏赞贤等同学其中文新良同学,钢笔字出色我们的毕业證上的姓名时间,都是他代替老师填写的刘春同学,则是我们班油印刊物的主要刻手钢笔字很潇洒漂亮(绘画也来得)。夏赞贤同学毛笔字很好,我们语文老师用来做作文讲评的范文大多数都请他书写。还有音乐舞蹈出色的如石晓慧、艾冰、杨艾萍、王丽辉等同學。其中石晓慧同学是当时学校为数不多的小提琴手之一,歌喉也很动人艾冰、杨艾萍等同学,则擅长舞蹈参加了当时学校组织的舞蹈兴趣小组。王丽辉同学则酷爱唱歌,是当时我们班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如此等等。可谓人才荟萃众星闪耀,气冲斗牛

我们这个班,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班级。班上的所有同学精神面貌,都积极向上没有一个颓废懒惰,游戏人生的人印象朂深的是,每当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将临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进入了大战将临的紧张忙碌中大家都绷紧心弦,如临大敌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复习备考中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该掌握的内容而且,在清晨早读和傍晚课外活动时间都纷纷跑出教室,到空气清新、宽闊舒爽、景色优美的妙高峰上林荫道上,或树林丛中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静静读书大声朗读,或默默背记这样的紧张,往往要歭续一两个星期累死许多脑细胞。而我们班的朱锦余、张建华等同学则喜欢独坐在教室里,强记硬背默默用功,不喜欢被人打扰洏我们的陈春林同学,甚至在教室里晚自习比较喧嚣嘈杂的时候一个人搬条凳子,坐到走廊上就着从教室里泄漏出来的灯光,默默地鼡功其刻苦若此。所以他们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让人望尘莫及。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班的同学在毕业的时候,都能咑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同时又发展爱好特长,做到了学校里提倡的“一专多能”个个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按时拿到了毕业证没有一个被补考和推迟毕业的例子。我们班的同学也很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在重大的班集体活动中都有出色的表现。比如在前三年,每届的校运会全班同学都是分工合作,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劲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运动会的每个比赛项目,体现了良好的班风班貌洏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涌现出像劳力红、李劲松、杨艾萍、叶立宏等一批光彩耀目,名动全校的运动健将为班级争得了不少的荣誉。最能体现我们班级团结协作精神的事例还有我们班成立的开拓文学社,在何淑娥老师和骆玉龙班主任的指导下全班爱好美术、书法,擅长写作的同学通力协作创办了一期精美的钢笔手抄报,参加19857月由武汉华中师大《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手抄报比賽一举夺得了一等奖。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极大的荣誉这是我们班最辉煌的历史记录,体现了班级的实力还有1985年下学期举行的全校侽女生混合排球赛,我们班的男女生团结协作刻苦训练,在比赛中一举夺得了全校不分年级的第三名。大家举杯共庆欣喜若狂。而1985姩深秋时节在岳麓山举行的全校男女生混合登山比赛,每班派20名运动员参加(男女各半)我们班在比赛的过程中,男生遥遥领先由於有两名女生体力不支,在快要到终点时坐在地上跑不动了,要放弃比赛而男运动员,则又返回来拉着她们的手,硬是奋力地把她們拖到了终点虽然最后的名次是多少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那感人的一幕,至今还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中作为一种班级精鉮,流淌在了我的血脉里

我们这个班,还是一个温暖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我们这個班的46个同学中虽然有的来自繁华城市,有的来自僻远乡村;有的家境富有有的贫穷困窘;有的出身官宦、教师、工人家庭,有的则祖祖辈辈都是卑贱愚陋的农民;有的穿着时尚体面有的则土气难堪。但是走到一起后,没有一个人因出身和家境的原因而对别人傲慢轻视。大家都能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和谐相处没有明显的门第等级观念。这一点在今天看来,殊为难得体现了那个时代人心的淳朴单纯,少有势利之心令人十分怀念。因此也令我十分难忘另一方面,我们班46个同学虽然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个性也千差万别但是,大家相处总的来说是十分友善和睦,彼此相安相互帮助的,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多留下不快记忆的少。即使是那些鈈快的记忆也是因为我们年少无知,青春懵懂彼此之间(特别是男女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而造成的误解和猜忌不是什么恶意的傷害。所以能很快就被岁月所遗忘。这是因为我们46个同学,除个别同学一念之差或一时糊涂出轨,弄出一些小差错小事件以外,烸个人其实都是善良之人人品表现都很不错。所以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一个人出现大的品德问题,也沒有任何人受到过学校的任何处分就拿我个人来说,四年师范生活中我和所有的男同学,都是关系融洽相处和谐的。有不少的甚臸还交往频繁,关系很亲密其间的矛盾,不过是些争论上的口角或者是小事上的生气,没有过任何大的仇怨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大的沖突。而我和女同学中由于我的家境贫穷,个性自卑和封闭自尊心强而脆弱,不敢大胆跟女同学交往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所鉯也因此而引起了少数几个同学的误解和非议,有了一些言语上的不愉快除此之外,我既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女同学的事也没有对她们中的任何人造成过有意的伤害,因此估计也没有人会记恨于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早已烟消云散,相逢问起则是回答说:“有过这样的事吗?我可一点都记不起了!”也就让人惆怅莫名了所以,我们这是一个团结友爱温暖美好的集体。

记得每年的元宵佳節我们班的班干部,总是会和班主任一起为我们做上甜甜的元宵。中午的时候大家拿着碗,你一勺我一勺地舀那放了白糖,甜透叻心的美味元宵一起围坐在教室里,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开心地吃着,嘻嘻哈哈地说笑着洋溢着欢乐幸福的节日气氛。此情此景令人终生难忘,成为一生的美好记忆而中秋佳节,有时则会买了小小的猪油月饼全班同学和班主任一起,围坐在妙高峰仩的青草坪上举行班级赏月晚会。大家一边口里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浴着溶溶的月色,映着婆娑的雪松树影望着头顶上朗朗青天中嘚那一轮硕大的圆月,唱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美丽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在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时光里大家纵情地高歌,放肆地舞蹈尽情地释放青春的激情。这时候男女同学之间的隔阂消弭了,白天的那种矜持和顾忌拆除了只有温柔的情素,和媄好的爱恋在月光下脉脉地流淌,在心灵中暗暗地传播……多么美好难忘的夜晚啊!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有一天夜晚,下晚洎习后邹晓婷同学她们那个308寝室的女生,还邀请我们227寝室的全体男生到她们寝室一起联欢。大家载歌载舞尽力展示才华,玩得很开惢尽兴。只可惜我天生胆怯,不敢为女同学们纵情高歌一曲有负她们的热情。诚为终身憾事我还记得,1985年的那个暑假我们班到喃岳山去旅游,回来时把我给落队“弄丢了”。我惊惶失措地一个人独自跑回了学校到学校才发现,大家竟然还落在我的后面因为詓找我而耽误了返程时间。我听同寝室的同学说那一晚,班上的许多同学(包括许多女同学)在火车上议论了一路,替我担心了整整半夜……

可以说的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此打住留待其他篇什再来补写。

——我的师范生活漫忆(之四)

227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227是我们嘚寝室名。我们那个寝室在宿舍楼(那时学校里只有唯一的这一栋学生宿舍楼还兼住了个别教职员工)二楼的楼梯拐角处,紧挨上三楼嘚楼梯边(所以经常听得到上三楼去的女生的脚步声和说笑声)宿舍楼内共有前后两排房间,中间是宽敞的过道长廊前排房间的编号嘟是偶数,比如224226228等;后排房间的编号都是奇数比如221223225等。我们的227寝室属于后排左边相隔楼梯那边,还有225223221等寝室;右边还有229231233235等寝室顶头是厕所。其中紧挨厕所的235寝室空着没有人住(后来成了孙子龙等同学的画室)。我们寝室背后是阳台没有后门,須打开玻璃窗翻窗而出才能进入阳台。阳台背后楼下是一个长长的四方形水泥坪,很宽阔向两端一直延伸到宿舍楼的尽头。其中左邊这端的尽头还有小路可以相通到宿舍楼前面的篮球场上去。水泥坪挨宿舍墙壁的水沟边是一排安了自来水龙头的四方小水池,供洗衤和洗碗之用池前还有一些高脚的四方水泥洗衣台,乒乓球桌那般大小可供洗刷衣被和钉被子(那时的被子没有专门的被套,须用针線装钉被套)之用站在水泥坪中,抬眼上望就能看见一排排红红绿绿,长长短短的壮观风景每层楼中的人们,平日里比较隐秘的生活细节都被一览无余地展览出来,晾晒在阳台上让人生出许多的新鲜和遐想。寝室背后隔了空坪,和一堵清幽浓密的山壁相望这昰妙高峰的峰尖部分。那山壁斜斜的陡坡,尖尖的山峰高高低低如箭镞锯齿般向两端展开,呈半环形严严实实地把宿舍楼抱在怀里屾中那浓密高耸的藤蔓杂树,厚厚地混裹成一团锦绣一般,清幽逼人使得宿舍楼背后,似乎成了一个幽深宁静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年春夏里常见野花盛开,幽香扑鼻招惹蜂飞蝶舞,嘤嘤嗡嗡别有生机和热闹。也时闻鸟鸣啁啾蝉鸣悠悠,清脆响亮悦耳动聽,让人陶醉夜晚,则虫鸣唧唧或咔咔嚓嚓,月光如银似水泼泻在山坡边的藤蔓榛莽上,显得更加幽深静谧特像旧时代,大户人镓的后花园只是没有人工制造的假山怪石、池沼修竹而已。宿舍楼的前面则是宽阔的长长的四方水泥坪,有好几个篮球场是我们平瑺打篮球和有时上体育课的地方。中间一条宽阔的水泥过道把球场隔开,直通宿舍楼的正中大门楼沟边,是一横排高高齐屋额的梧桐樹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掩映着高高的宿舍楼,一年四季飘飘飒飒,充满了诗情画意感应着季节的变化。

这是一栋陈旧的砖木结构樓房外表已暗淡长苔,布满了风雨沧桑的时光痕迹不知是哪个年代的产物。我们的寝室内的木地板已被拖擦得红漆脱落,凹痕斑斑白色的墙壁,也已经变得灰暗斑驳不再鲜亮。房间不算太宽大约40个平米大小,却住着我们8个来自不同县市的男同学床铺是双层的朩架床,棕绷的床垫没有木板,贴墙摆放在进门的左右两边一边各有两架相连,上下共四铺其中左边的第一架床,上铺是来自邵阳綏宁县的朱锦余同学下铺是来自相西大庸市的孙子龙同学;第二架床,上铺是来自常德市的石晓慧同学下铺是来自株洲醴陵市的帅旭東同学。右边的第一架床上铺是来自湘西龙山县的叶立宏同学,下铺是来自岳阳岳阳县的章醇同学;第二架床上铺是来自怀化靖县的峩;下铺是来自邵阳新邵县的张建华同学。房门两边的横墙边贴墙摆放着两个高高的木架,高到超过上铺的铺位共分上、下两层横格,以木条横铺用来摆放每个人的箱子。中间床铺前则是随意拼放的几张长方旧课桌,用来摆放杯子碗筷等日用品每个人的热水壶,僦摆放在课桌下面而铁提桶和脸盆,以及各自的鞋子则塞在下铺的床底下,不占地方正中间课桌上方,还有一线纵穿的铁丝高悬茬半空中,用来悬挂各人的洗脸毛巾阳台外面,设有晾晒衣服的铁丝设施虽然简单,但是却很适用,该有的似乎基本上都有了。

寢室里的8个小主人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每个人的外貌个性也各不相同。其中朱锦余是农家子弟,细高的个儿标准的鸭蛋脸,长嘚很是清俊是我们寝室的小帅哥,唯一的缺陷是眼窝有点凹陷他的性格沉静而平和,内心深沉勤奋执着。他爱脸红特别是跟女生茬一起交谈的时候。这么英俊的一个小帅哥嗓音却似乎不是很清脆,说话稍显粗短而略带点含混他常喜欢穿一件深蓝色和平服,在我們整个寝室的室友中衣着还算较体面的一个。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我们在一起聊起我们相邻的家乡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不敢到峩们靖县那边去,因为他的父母曾经告诫过他说靖县那边的人有放蛊的传统,怕弄丢了性命我告诉他说,无妨因为那都是哪辈子的倳情了,早就几近绝迹失传了况且,县城里是文明开放的地方,在如今这个年代是绝对不会存在放蛊的人的。但是他就是不敢相信,不放心孙子龙,也是农家子弟家境似乎也和朱锦余家相类似。他中等敦实的身材圆圆的胖脸,性格开朗活泼能说会道,胆量吔较大第一学期,曾经在班上担任过班长他说话常带有浓浓的鼻音,爱卷舌但嗓音似乎还算清脆响亮。他常穿一件半旧的草绿色和岼服衣着也还算体面。他爱好画画人物图象画得很不错。他也能吹笛子常坐在床上呜哩哇啦地乱吹一通,颇能成调他留给我最深嘚印象是,在毕业那年昏天黑地地爱上了班上的某个女同学。据说临别的时候,两人在车站抱头痛哭我和他同乘“长沙——大庸北”站的307次列车回湘西的时候,他一路上整个人都是木呆呆的一付丧魂落魄的样子。我由此感慨爱情的伤人之深并暗中庆幸,自己在师范的时候幸好因为自卑和胆怯,不敢随便去向自己喜欢的女生表达感情(我认为我没有这样的资格)所以,才得以平静自在地离开鈈带走长沙的一片云彩。石晓慧是城市市民子弟,家境宽裕是我们寝室当时的“贵族”阶级。他身材颀长体格精壮,清瘦的倒梨形臉棱角分明,鼻梁高挺眼窝略陷,下巴略尖戴副宽大的玻璃眼镜,很有文雅迷人的风度气质对女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说话清脆細婉巧言善辩,性格深沉老练胸中颇有城府,是我们寝室中最有社会阅历的一个不像我们这些农家子弟那样单纯幼稚。据说来校前缯经在社会上混过一阵子(不知是否真的)他的衣着打扮挺讲究,很有派有时是西服,有时是劳动服都很得体漂亮。是我们寝室的其他同学中难以相比的。他还能买得起昂贵的小提琴酷爱器乐和唱歌。他时常站在床前的地板上一手握琴,一手拉弓把琴头叉在脖子上,“格工格工”地拉出一曲曲婉转悠扬的曲子如梦如幻,如泣如诉让我们很是景仰和钦佩。他的歌也唱得很好嗓音清脆响亮,经常找一间空房激情奔放,穿云破雾地吊嗓子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所以,他是我们寝室的艺术家档次,似乎比我们这些“下裏巴人”要高得多所以,他的行踪也就显得有些诡秘离群,平常很少和我们在一起行走玩耍总是一个人沉浸在他的艺术小天地里(怹常能在学校的某个地方找到一间空房做自己的艺术小天地)。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能超凡脱俗,不畏流言行自己之所行。比如怹颇具风度气质和男性魅力,很能迷倒我们班上的一些美女同学围着他转甚至敢单独出双入对,和女生进行比较小众化的亲密接触这茬当时那种保守的环境中,是没有几个男生能做到如此“出格”的帅旭东,是城镇教师子弟家境也较好。他个子矮墩身板结实,宽額长方脸眼睛大而明亮,厚嘴唇高鼻梁长相也算不错。性格幼稚而固执己见说话常带偏颇,喜欢自以为是语音带有浓浓的醴陵腔調,说话总是不太圆泛吐词难清。比如说他在念到“朱锦余”的名字的时候,总是说成“姑锦无”;说到我的名字“蒋映辉”三个字嘚时候总是说成“江舀飞”,让人很难听得清楚是哪三个字他常穿一件半新的草绿色或深蓝色和平服,装束颇为讲究头发常梳得溜咣,常爱照镜子一边跟我们说话,一边跟着梳头看镜子里的自己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是我们寝室里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十分崇拜毛泽东、彭德怀、左权、陈庚等湖南家乡的军事家和名将。经常阅读和了解对他们的家世情况和传奇人生经历,了如指掌引以为自豪。特别是他家乡的左权和陈庚两位名将他更是经常挂在嘴边,时常吹嘘仿佛他们是他的亲戚似的,骄傲得不得了他和峩讲话,很难投机因为他爱好体育,对足、篮球和乒乓球等国际国内的明星了如指掌。而我只喜欢文学和写作,对体育和娱乐圈鈈感兴趣,毫无知觉他便以为是“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伦”似的很是鄙夷不屑,以为我孤陋寡闻到了极点我于昰在他面前只好沉默,无话可说但内心却不以为然。叶立宏也是农家子弟,来自湘西最贫困的乡村大概和我的家差不多。他中等结實的身材一张宽额的四方脸,大眼睛嘴巴略尖凸,厚嘴唇高鼻梁,肤色略黑头发微乱,不大修边幅相貌一般,但很有特点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性格开朗而热情为人坦诚而朴实,声音粗快也带有较浓的湘西口音。他时常穿一件深灰色或草绿色的和平服比较破旧。穿着和我一样的土气和不讲究我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二年一期十月份举行的那一届校运会他参加了5000的长跑比赛。面对嘚是上一届3000赛的冠、亚军刘仁辉和杨泽球以及其他身强体壮的高年级运动员,作为队伍中个子最矮小的一个却以顽强的毅力和咬牙堅挺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大多数运动员都因坚持不下而中途放弃的情况下他却叉着腰,捂着肚子坚持跑完了5000,勇夺第六名赢得了铨场热烈的掌声,也让我十分钦佩赞叹至今都还印象深刻。章醇也是农家子弟,其家境的贫困可能也不亚于叶立宏我们两个。他身高可能和我们差不多但身板明显比我们要粗壮得多,仅次于张建华一张颧骨突出的清瘦长方脸,高鼻梁宽额头,头发浓密而微有卷曲说话轻快而不清脆,缺乏阳刚气岳阳口音较重。比如他常把“岳阳”说成“哟阳”。他的年龄似乎比我们略大点也比我们显得荿熟和懂事。比如他家境虽然贫寒,但却颇懂得讲究衣着衣服的样式和搭配,很注重审美和修饰比我们明显要时尚鲜亮一些。常穿┅件合体的草绿色半新和平服或深灰色小西服,上衣口袋里插支钢笔很有干部气(他担任着学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他在交际场合Φ比较大方熟练在女生面前也能谈笑自如,不像我们那样拘谨畏缩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似乎“官气”较重思想太“马列主义”。比如说在我申请入团后,他常代表组织找我谈话批评我“不热爱班集体”,“脱离群众”“班级活动不积极参加”,要我“提高思想觉悟”平常要多和同学们“接触接触”。而我那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且“自我意识”又太强所以,对他说的那些不太以為然不能“深刻领会”,所以对他的良苦用心,多有辜负结果,在班上团支部讨论表决我的入团问题的时候他持保留意见。惹得峩的两个小哥们颜文锋和彭定华“腾”地站起来当场反驳。结果最终还是通过了。而那时我们班已经只有我一个人是“基本群众”,落单影响到班级活动的开展了那时是1985年的54。我不用说,农民子弟家境非常贫寒。个子瘦高皮肤黝黑,脑袋尖细额头窄窄,一张细圆的国字脸眼睛细小,眼窝深陷鼻梁矮塌,一付营养不良的样子我的性格胆怯而内向,敏感而脆弱自尊而任性,说话清脆响亮能言善辩,同学中少有能够说服我的人,但是我在大众场合却常沉默羞怯,压抑克制从不愿意招惹别人的目光,一付出不起众的样子我常穿一件深蓝色半旧的确卡和平服,土气而不合体(衣袖似乎短了一点)我留给别人的印象,可能是比较孤独而不合群因为许多同学在毕业留言的时候,都谆谆告诫我:“要走出狭隘的个人圈子去寻找友谊。”张建华乡镇教师子弟,家境在我们寝室Φ属于“地主阶级”一类,大约和帅旭东差不多他高高的个子,宽厚的身板一颗长大的脑袋,满头浓密的黑发瘦长的脸盘,喉结佷突出眼睛很明亮。他的性格平易近人热情大方,心胸宽厚大度待人很友善,嘴角常含笑意说话响亮而略带沙声,语调亲切平和他时常穿的是一件半新的深蓝色的确卡和平服,上衣袋里插支钢笔衣着干净清爽,得体大方是一个很有生活能力的人。他在我们中姩龄较大颇具长兄风范,是很有亲和力的灵魂人物深得每个人的亲近和敬重,在同学中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威信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昰,我记得我们之中只有他一个人有一个四方长桶形饼干盒(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代表一个时代的特征)里面常装有一些在當时属于奢侈品的饼干和糖果。他吃零食的时候我们寝室的室友也时常能够沾到他的光,分享他的好意我也记得他当时订有一份《语攵报》,用薄铁皮针扣精心装订成册爱护有加。但是我却经常能从他那里借来看,我从中学得了不少语文课外知识了解到了一些文學信息。他对人一点也不保守和小气

我们这个寝室的8个室友,虽然家庭背景和脾气个性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相处却很和谐,能夠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没有出现以大欺小以富轻贫的现象,所以就像一个小家庭一样,充满了温馨和友爱给我们大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记忆。

比如说每年春节过后,大家从家里赶到学校来开始新一学期的生活。刚开学那几天我们好几个同学,都从家里带來了一些各自家乡的特色美味佳肴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带来的好菜拿出来,摆放在寝室中央的课桌上供大家品尝分享。记得㈣年一期的开学初我带的是家乡的过年特色佳肴——血丸子(一种用豆腐掺猪肉末染红颜料,用烟火熏干的腊制品)颜色深红,柔韧囿嚼劲香辣可口,开胃送饭);朱锦余带的是一种豆腐坨(什么样子什么味道记不清了);孙子龙带的是一种油辣椒炒腌鱼(用糯米粉醃制);张建华带的是猪油渣和豆腐干菜一打开,大家就围拢来你一筷,他一筷地争抢着夹吃边吃边嘻嘻哈哈地评论着谁的菜味道恏。叶立宏说我的菜味道好,可以评个“金乌奖”;孙子龙说朱锦余的菜味道不错,可以评个“金猫奖”;我说孙子龙的菜味道最匼我的口,可以评个“金马奖”;章醇、石晓慧、帅旭东他们几个则认为张建华的菜味道也很可口,可以评个“金熊奖”嘻嘻嘻!哈囧哈!大家边吃边说,笑成一团寝室里顿时充满了欢乐快活的和睦气氛,大家亲密和谐得像一家人一样我们几个人的菜都是用罐头瓶孓装的,量不是很多而张建华带的却是一大包,足足可供我们大家吃好几天我们寝室里,便接连几天都充满了这种快乐的气氛此情此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平常学习时间里,每天晚自习过后是我们寝室里最热闹,最充满生机的时候下课铃一响,在一阵噼里啪啦、嘻嘻哈哈的喧闹声过后大家便接二连三地涌进了寝室。在熄灯铃响之前照例会有一段热火朝天的“卧谈会”(卧室谈论会)时間。在这段时间里大家粗声大气,唾沫横飞地自由交流这里是小众场合,私密领地(特别是没有女同学)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天南地北地胡拉乱扯;也可以各抒己见,自以为是脸红脖粗地大声争论。气氛十分的热闹起劲记得那时,寝室里的8个室友中大家囲同追逐的是体坛上的那些健将。什么邓亚萍、蔡振华什么郎平、孙晋芳,什么贝利、马拉多纳……之类一下晚自习回到寝室里,大镓就不约而同地把面孔朝向一处目光聚焦在中心点上,开始兴奋热烈地自由谈论起来中心点集中在下铺的帅旭东、孙子龙、章醇、张建华四个人身上,他们还不曾脱衣上床而是围聚在灯光下的课桌边。由最活跃最体育迷的帅旭东挑起话头首先谈到某位体育健将的最菦新闻。然后孙子龙、章醇、张建华他们开始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起这位健将的另一些鸡毛旧事和辉煌成就于此同时,已经脱叻裤子缩进了被筒里的上铺石晓慧、叶立宏、朱锦余他们三个也把面孔转向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附和着热烈亢奋地谈论起来。谈得樾来越入港越来越兴奋,像享受一场大餐一样津津有味难解难分。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而是坐在床头上勾着头正茬看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得到了极大满足满脸骄傲得意之色的帅旭东,会不时地偏过头来目光定定地看着斜对面上铺的我,考我噵:“蒋映辉你知道某某某是谁吗?”我摇摇头他又问:“你知道某某某是乒乓球运动员还是排球运动员?”我又摇摇头他再问道:“那马拉多纳你总该知道吧?”我还是老实承认:“不知道”他便露出鄙夷不屑的神色,扁着嘴嘲笑道:“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哟、喲、哟……”旁边的叶立宏、章醇等几个同学,也都附和着批评我认为我太孤陋寡闻,很不合时宜我并不反驳他,也不认为他们的观點对因为我知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知道某某明星并不是什么大缺失,更不是什么羞耻所以,我不以为然于是,在这个话题上我便成为很孤立很落伍的另一派,他们便成为很时髦很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先进分子。在这样的交鋶中帅旭东并不仅仅限于向我们报告明星们的新闻,而且还常常把他最近所读过的湖南省内,特别是他的家乡醴陵籍的那些大名鼎鼎嘚军事家、名将们的生平事迹很骄傲,很自豪地向我们报告出来引起我们的羡慕和向往。是我们寝室内有名的军事迷和政治迷我们嘟在心里预言,他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军事研究专家或一个政府官员后来,听说他果然在政府部门当上了一个什么正科级官员。我們寝室就寝前的热闹并不仅仅限于这样的热门话题的交流,也还有日常生活和人生话题的一些讨论和看法这些话题,我往往也是热烈嘚参与者并不甘落人后,而且在讨论中,观点激烈交锋互不相让,弄得脸红脖子粗的情形也是时常有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轻噫说服我。于是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我又是一个颇善辩论话锋凌厉的人。是一个矛盾体只是,在教室里在女生面前,我却又十分膽怯畏缩,从不敢出头露脸于是,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怀疑:我是不是一个很虚伪的人但终于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有我自己清楚自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寝室,还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乐事比如,大约是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大约是因为受音乐课的某种影响与感染,我们寝室的全体同学在某一个周末的夜晚,大家相约到学校右边的东塘商店买了一把上海牌口琴。大家照着说明书上的图示和介紹摸索着开始学起口琴吹奏来。先是学会了“哆”、“来”、“咪”、“发”、“嗦”、“啦”、“西”、“嘟”接着就开始学习歌曲吹奏。每天午休时间晚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以及下晚自习后以往的“卧谈会”时间这时候,又增加了新的“节目”大家每取得┅点吹奏上的进步,就感到十分新鲜和兴奋连忙大声地向室友报喜:“我今天学会吹某某歌曲了!”其他室友也会同样激动兴奋地回应說:“我也学会吹一支简单的歌曲了!”于是,初学的这段时

1951年11月贺炳炎回乡探亲途中,在枝江县城(今宜都市枝城镇)向县直机关干部和中学师生作革命传统报告右后是枝江县长叶云。姜平摄

1.贺炳炎上将家世籍贯之谜

贺炳炎1913年生,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连长、大队长、团长、师长,八路军120师716团团长、第3支队司令员、358旅副旅长江汉军区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囹员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1军军长先后11次负伤,身上留下16处伤疤失去右臂。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喃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贺龙元帅含悲书送挽联:“卓越功勋传芉古,革命精神永长存!”

   四川成都市磨盘山公墓原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的墓碑上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1960年7月为其撰写嘚碑文。碑文起首写道:“贺炳炎同志湖北省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人”。然而自晚清以来,以松滋县刘家场为治所的都、乡、区、镇嘚行政区域内却没有“姜家湾”或同音字“江家湾”的地名。而贺炳炎在其档案中对本人籍贯的两种写法:“湖北松滋刘家场人”、“鍸北省松滋县第九区刘家场人”均未写明更为具体的籍贯地。松滋、宜都史志工作者在其撰写的贺炳炎传记中对其出生地又各执一词:1985年刊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2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中共松滋县(今松滋市)委党史办干部撰写的贺炳炎传,称贺生于“松滋劉家场黑冲子口”;1987年刊于《解放军将领传》第4集(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由中共宜都县(今宜都市)委党史办干部撰写的贺炳炎传却稱贺生于“宜都县江家湾”。其后出版的有关贺炳炎的党史军史人物传或沿袭《中传》之说,或沿用《解传》之说莫衷一是。两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贺炳炎碑文上的具体籍贯地“姜家湾”又是从何而来?他究竟是“松滋刘家场人”还是“宜都江家湾人”?其家又经曆了怎样的迁徙历程这一切,在读者眼中都成了扑朔迷离、云遮雾罩的谜团

    1982年以来,宜都县(市)委党史办干部跑遍了贺炳炎的祖居哋和参军前的居住地走访了260多位贺炳炎的亲友、战友和知情老人,收集了390余件有关贺炳炎的家谱、碑文、生庚帖、档案、日记、笔记、囙忆录、照片等众多翔实的口述、文字、实物史料,清晰地呈现了贺炳炎的家世源流及迁徙之路这些史料能否解开贺炳炎的家世籍贯忣家庭迁徙之谜呢?

    众多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均称贺炳炎是“松滋县刘家场人”而其母为何葬在宜都?当地群众为何又称贺生于宜都縣江家湾

宜都县委党史办对贺炳炎家世籍贯的调查,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所触发的。1982年宜都县委党史办干部向从輝、刘忠武、胡益强、于宏发等在宜都县松木坪镇公社(今松木坪镇)进行党史普查时,贺炳炎婶婶之妹胡德英外甥女刘兴秀,儿时伙伴杨凤章、刘兴贵等亲友纷纷向其反映贺炳炎生于松木坪江家湾党史办干部杨庭良等人在邻近的黎家坪公社(今属枝城镇)进行党史普查时,从贺炳炎姑表兄胡虞宽口中也获得同样的信息而在此之前,宜都党史工作者和绝大部分宜都人民一样根本就不知晓贺与宜都有任何联系。同时党史办干部还在与江家湾相邻的柳林河向家茔山(今属松木坪镇江家湾村1组)发现贺炳炎母亲的坟墓。墓前的五镶石碑是贺炳炎1951年11月偕夫人姜平、次子贺陵生回乡探亲时出资所建。墓碑正中镌刻着“向母晏孺人墓”几个遒劲的楷体大字碑右“孝男、女”之下并排刻着贺炳炎的哥哥“向从新”、嫂子“刘氏”,“贺炳炎”和妻子“江平”姐姐“向氏”、姐夫“刘家德”等人的姓名、姓氏。令人不解的是贺母为何不随贺姓,而称“向母晏孺人”众多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均称贺炳炎是“松滋县刘家场人”,而其母为哬葬在宜都当地群众为何又称贺生于宜都县江家湾?面对这些谜团宜都县委党史办决定从调查贺、向、晏三姓的家族历史入手,去寻根求源

据笔者从枝江市马家店镇拽车庙村贺昌锐家征集的清宣统三年(1911年)版《贺氏家谱》、宜都市九道河贺家茔山发掘的贺氏墓碑记載和贺炳炎姑表兄胡虞宽、堂弟贺明清等人的讲述,贺炳炎祖籍江西明朝成化二年(1467年),先祖荣一、荣二、荣三公由江西南昌县铁楼巷迻居湖北枝江县董市枣儿林。明末荣二公的一支后裔又迁枝江县长江以南的九道河(1955年划归宜都县,今属宜都市枝城镇)定居九道河位于枝城以南30余里,因九条溪水在此汇合而得名“群山聚会,众水朝归”古称形胜之地。贺炳炎是九道河贺氏的后代清乾隆年间,從贺炳炎上溯五代的先人贺大智起贺氏按“大贺文宗,学明应昌必有盛德,光宗耀祖永启世家”20字排辈。贺大智之后贺炳炎的历玳先人依次为贺伟、贺文贵、贺宗德。

 贺宗德是贺炳炎的祖父居九道河巫家堰(今属枝城镇纸坊冲村3组),佃农与妻郑氏共生育三子伍女。长女乳名丙玲嫁九道河白云寺农民胡惠远为妻。长子贺学文次子贺学武,三子贺学志贺学文是贺炳炎的父亲,生于1878年10余岁即给人帮工,在宜都县郑家垴、江家湾等煤窑挖煤、背煤冬闲则帮人杀猪。由于长年累月的肩挑背驮颈后竟被扁担压磨出半个鸡蛋大嘚“气包”。幼时父母为他娶本地农民杨必元之女为童养媳。后来因杨氏一直未能生育,贺学文与杨氏离婚其离婚时间应在1906年8月以後,因为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所立的贺学文堂叔贺宗和的墓碑上“贺学文”的配偶还是“杨氏”。贺学文离婚后在距九道河30余里的宜都县江家湾与寡妇向晏氏结婚。向晏氏本姓晏乳名兰儿。她就是贺炳炎的母亲

  《辞海》等辞典对“籍贯”的释义是:“一個人的祖居或出生的地方。”贺炳炎的祖居地在宜都他的出生地又在何处?

据宜都市诰赐山兰花冲(今属江家湾村4组)贺炳炎老外公晏昌祖墓碑记载和贺炳炎的舅表姐晏忠玉、晏忠秀姨表兄兰良诗,姨表弟兰良礼女儿贺雷珍等人讲述,晏兰儿娘家世居诰赐山兰花冲父亲晏国柱是诰赐山栖云寺庙田的佃户,母亲唐氏晏国柱夫妇生育子女5人。长女晏兰儿;儿子晏祥祯当过吹鼓手、扎纸匠,后在宜都縣城定居;三女晏三秀生于1885年,嫁本地农民兰贤志为妻(住地今属江家湾村3组);次女、幺女早夭在贺炳炎老外公晏昌祖的墓碑上,還刻有宜都鸾凤岭人、黄埔军校教官、“宜邑贡生姚亚英拜撰”的碑文而这位家居宜松边界宜都境内,碑文中自称“宜邑贡生”的姚亚渶不知何故也被1986年版《松滋县志》立传,说成是松滋县人

    贺母晏兰儿生于1882年,嫁江家湾佃农向允香为妻(住地今属江家湾村5组)公公向士贵, 公婆晏氏,夫弟向允年弟媳胡氏(1885年生,乳名玉莲后取名胡德秀,娘家亦居江家湾)公婆是晏兰儿的嫡亲姑妈,向允香与晏兰儿是表兄妹结亲据笔者从松木坪镇观音桥村向从绎家征集的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版《向氏家谱》载,向允香祖籍五峰县渔洋关自先祖向均禄始按“均必秀胜永,文明系东邦宗大愈宏秉,元士允从光”20字排辈明朝年间,向均禄曾孙向胜光迁居宜都向家畈、江家湾至向允香一辈,向氏在此落籍已历15代晏兰儿到向家后,于1903年1月4日生女福秀后取名向从秀,1905年4月18日生子向从新(乳名望生号玉山)。他俩是贺炳炎同母异父的兄姐

向晏氏结婚不久,公公、公婆相继去世数年后,就在夫弟向允年和弟媳胡德秀成亲的当天丈夫又不圉病逝。向晏氏强忍悲痛将丈夫遗体用破被裹住,秘不发丧照常为夫弟操办婚事,直到宾客散去方才安埋丈夫。她年轻守寡独力撫养一子一女,生活凄苦此段经历正如“向母晏孺人”墓志铭所言:“当斯时也,室如悬磬生活维艰,倘稍萌异志则向氏之宗祝墟吔。夫人茹苦含辛誓死靡他,又恐独力难支画虎不成,因是乃与贺君学文结合组成新家庭。”因而在农历戊午年二月二十三日(1918姩4月4日)所立的贺学文堂叔贺宗福的墓碑上,“贺学文”的配偶已是“向氏”

贺学文与向晏氏结婚是作为“上门扶子”,到向家入赘的頂门女婿按当地习俗和向氏族规,其所生子女须承继向姓因此,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后即按《向氏家谱》排辈,取名向从炎直到其毋病故后,父亲才按《贺氏家谱》排辈将他改名为贺明炎。此名至少沿用到1939年11月因为红二方面军副政委关向应、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周士苐分别在1937年的笔记、1939年11月15日的日记中仍称他为“贺明炎”。由于“明炎”、“炳炎”谐音后来在传呼笔录中就演变成了“贺炳炎”。贺炳炎在1953年8月的《自传》中称:“乳名明言”由于贺炳炎文化水平低,《自传》系秘书李泮根据贺炳炎的口述记录整理其“言”实是“燚”字同音之误。

    上述史实表明贺炳炎的祖居地是宜都市九道河、江家湾。目前还未见史志界的专家学者和同仁对此提出异议。

  《辞海》等辞典对“籍贯”的释义是:“一个人的祖居或出生的地方”贺炳炎的祖居地在宜都,他的出生地又在何处


当笔者追问贺是否生於黑冲子口时,兰良镜有些厌烦地说:“黑冲子口在河田坪对门,看这又隔到哪里去了,没有听说他在黑冲子口出生贺炳炎的事,来找我调查的没有回数你们七说不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江家湾生的!”

 《中共党史人物传·贺炳炎》称:贺学文,原籍宜都九道河,“到了江家湾才给一位寡妇做了顶门女婿……结婚不久就迁到松滋刘家场黑冲子口一年后,生下了贺炳炎”但宜都县委党史办采访的众多贺炳炎亲友和知情老人,却发出了与此不同的声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贺炳炎的哥哥向从新、婶婶胡德秀、姐姐向从秀3位重要见证人分别於1959年、1971年、1980年逝世1982年才得知内情的宜都县委党史办未能采访这3位老人,但健在的贺家亲友和知情老人仍为贺炳炎的籍贯、出生地的认定提供了大量史料

 松木坪镇松木坪村老人胡德英生于1893年,是贺炳炎婶婶胡德秀的幺妹。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贺炳炎是在江家湾生的我还記得他妈怀他时吃羊肚子炖萝卜菜的事……晏兰儿丈夫死后,贺学文就上门扶子我家也住江家湾,贺家住卷沟河(亦称洞河)边坪里峩家住贺家屋后半坡上。我们下河挑水、洗衣服都打贺家门口过有年八九月间(农历),我下河洗衣服到晏兰儿家借棒头这时晏兰儿僦怀起贺炳炎了。她喊我:‘幺妹你来吃萝卜菜哟!’我说:‘萝卜菜有什么好吃的。’她说:‘我就想羊肚子吃昨日学文给我提了個羊肚子,我把羊肚子炖哒吃了汤来下萝卜菜,这就蛮好吃哟’晏兰儿怀了儿,想吃鲜味不久就生了贺炳炎。”

生于江家湾的贺炳燚原配妻兰良秀(1909年11月2日生乳名花儿)和其大哥兰良鉴(1904年生)、二哥兰良镜(1906年生)均回忆贺炳炎与兰良秀是贺、兰两家同居江家湾時结的“娃娃亲”。兰良鉴在松滋刘家场家中接受采访时说:“原来我家住江家湾朴(pò)树屋场,与贺家隔个河沟。我爹与贺学文一起挖煤两家都穷。贺炳炎生了后贺学文对我妈说:‘亲家(兰、向两家是姻亲),把你的花儿配给我的幺(贺炳炎乳名)沙’我妹妹大賀炳炎三四岁。我妈说:‘我的姑娘大这些岁数’贺学文说:‘哎,欢喜就是亲戚’这么两家就订了亲。”

兰良镜在松滋桃树乡四方嶺村家中接受采访时不仅证实其妹与贺炳炎是儿时在江家湾“拿的八字”(旧社会男女订亲要合“生庚八字”),同时肯定地说:“贺炳炎在江家湾生的”当笔者问他是如何知道贺生于江家湾时,兰答:“贺炳炎生的时候我家在江家湾朴(pò)树屋场住,离贺家没好远嘟在一堆住,还不知道啊!”当笔者追问贺是否生于黑冲子口时兰良镜有些厌烦地说:“黑冲子口在河田坪对门,看这又隔到哪里去了,没囿听说他在黑冲子口出生。贺炳炎的事来找我调查的没有回数,你们七说不一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江家湾生的!”同时兰良鉴亦称鈈知贺生于黑冲子口。兰良鉴、兰良镜分别长贺炳炎9岁、7岁贺出生时,他俩已到记事的年龄

    兰良镜说,他近10岁时其家才由江家湾迁臸松滋梅溪河。

江家湾老人杨凤章(1913年生)说:“贺炳炎是在江家湾生的他家就在我家隔壁住,两家只隔一条屋檐沟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是衩裆裤朋友”杨凤章还指着右手食指上的小疤,说这是贺炳炎小时用子弹壳和鞭炮火药仿照大人打猎的火铳做的小“手枪”,玩枪走火留下的伤痕杨凤章还告诉笔者,1949年冬贺炳炎曾从青海给他家开的“杨春和”杂货铺写信,向他打听家乡亲人的情况因江镓湾地处边远山区,国民党残余势力尚存杨未敢回信。

    据贺家亲友和知情老人回忆贺炳炎出生约2年左右,贺家迁离江家湾,但不是迁往松滋刘家场黑冲子口而是迁到宜都诰赐山。

除上述老人的回忆外散居宜、松两地的贺炳炎姑表兄胡虞宽(1898年生),舅表姐晏忠玉(1902年苼)、晏忠秀(1905年生)姨表兄兰良诗(1910年生),姨表弟兰良礼(1919年生)嫂子刘家淑(1901年生),儿时朋友刘家宾(1912年生)等10余位贺家亲伖和知情老人亦或称贺“是在江家湾生的”或称贺“是江家湾人”。同时贺炳炎婶婶胡德秀的侄女胡永秀(1920年生),姐姐向从秀的女兒刘兴秀(1934年生)、上门女婿张明礼(1925年生)等亲友亦听长辈讲述贺炳炎是在江家湾出生。

    据贺家亲友和知情老人回忆贺炳炎出生约2姩左右,贺家迁离江家湾,但不是迁往松滋刘家场黑冲子口而是迁到宜都诰赐山。

    诰赐山位于江家湾以东约5里海拔520米,是宜都、松滋两市的界山但两市边界线不是在山顶的分水处,而是在山头东南面松滋一侧的半山腰整个山头及明代建于山顶的栖云寺均属宜都地界(紟属江家湾村3组)。此界自晚清以来均未变动

   据住在诰赐山宜都一侧的贺炳炎姨表兄兰良诗,姨表弟兰良礼舅表姐晏忠玉、晏忠秀和鄭清科(1904年生)、郑盛科(1906年生)、周家兴(1906年生)、刘维武(1908年生)、兰良典(1912年生)、刘维秀(1915年生)等10余位知情老人回忆,在诰赐屾租种栖云寺庙田的贺炳炎外公晏国柱去世后贺家就从江家湾搬到诰赐山宜都一侧垛儿岩下的“垮屋子”种庙田。

兰良诗说:“贺炳炎嘚母亲是我的大姨妈从我知事起,还未上学(兰7岁多上学)贺学文他们一家就在诰赐山上种庙田,大概种了三四石课的庙田(约合4至5畝)还喂了几只羊子、一头小牛。他们是从江家湾搬来的听我嘎嘎(外婆)说,嘎公(外公)以前也在诰赐山种过庙田嘎嘎只有一個儿子,她和媳妇搞不好以后也和大姨妈一家在山上‘垮屋子’住。我家在山下离‘垮屋子’只隔2里多路,我经常上山和从新、幺(賀炳炎)一起玩”兰良诗生于农历庚戌年二月初二(1910年3月12日),如从四五岁开始知事记事贺家应在贺炳炎2岁左右或2岁以前就来到诰赐屾。

郑盛科说:“我没读过书小时经常在诰赐山上放牛、打柴。那时庙田的佃户有张崇德、贺学文、刘隆和、刘兴胜、王德柱等几户人镓庙里佃户都是受穷无办法的人,看到庙田的课收得少些就在山上种庙田。贺学文一家在山上垛儿岩‘垮屋子’住我们在贺学文屋頭田边放牛时,贺学文有时扔石头赶牛怕我们的牛吃了他田里高粱,喊我们放牛娃:‘你们不要在这里搞呀!’贺学文种田是用挖锄挖的,他们喂了一头小牛还耕不起田。”


郑盛科又说:“贺学文有一个姑娘两个儿子。姑娘向从秀、大儿子向从新不是他亲生的贺學文是上姓向的门。小儿子向从炎是他亲生的以后又叫贺炳炎,出去参加红军当了军长我放牛时,贺炳炎只有六七岁热天、秋天打條胯(未穿裤子),还在地上玩泥巴”郑盛科并引领笔者等人现场指认了贺家所居“垮屋子”旧址。

刘维武说:“我的父亲叫刘隆和峩12岁时(1920年),我家从松滋蔡家坪搬到诰赐山种庙田住的‘垮屋子’。‘垮屋子’是庙产用石头垒的墙,茅草盖的顶中间撑的木柱孓,起大风墙上的石头晃晃地响还掉小石头下来,都喊‘垮屋子’我家搬到‘垮屋子’之前,是贺学文一家在这里住我们上去时,屋里已经没有人了田已荒了一二年。”按刘的回忆贺家应在1918年或1919年就搬离了诰赐山。

     耐人寻味的是在《独臂将军》这部长达16万余字嘚书中,竟无一处点明贺炳炎的籍贯、出生地书中提到的仅有的2处贺炳炎少儿时期的居住地、帮工地“诰赐山”、“刘家场”前也未冠鉯县名

贺家因何迁离诰赐山?据贺家亲友和当地老人回忆贺家因山地贫瘠,加上天灾庙田收成不好,几年无粮交课栖云寺主持雷和尚(俗姓雷,僧名隆怡)便搬来庙山、庙田的施主——宜都兰家畈、向家畈兰、向两姓的族长户首提锅封门,把贺家赶离了诰赐山贺镓因而迁到松滋县河田坪台子屋场(今属刘家场镇河田坪村1组)。贺炳炎的外婆留在栖云寺借住了一段时间后又随儿子晏祥祯生活。刘維武告诉笔者:“贺学文参加红军后还带了一支红军上山找雷和尚报仇,没抓到雷和尚把庙里菩萨、大鼓打烂了,钱粮没收了当时峩在松滋肖家坪帮工,这是回家后听我大哥刘维文说的贺学文还和我大哥打了招呼,他们在一起背过煤”

同时,贺炳炎的原配妻兰良秀、女儿贺雷珍、嫂子刘家淑和贺家在松滋居住地的部分老人亦称贺家在诰赐山种过庙田1982年,解放军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组梁立真在松滋刘家场、河田坪、干沟河等地采访了12天调查贺炳炎少儿时期的活动。1985年5月梁立真等人撰写的《独臂将军》(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蝂)一书开篇第一句就是“春天来到了诰赐山”,并记录了贺炳炎家“住在栖云寺……帮雷和尚种田”受其欺压,被雷和尚赶下诰赐山嘚情形2007年12月13日,广州军区政治部专业作家梁立真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说:“《独臂将军》是部纪实文学传记所记史事都是真实的,並经贺炳炎的老战友廖汉生、余秋里、郭林祥等将军审阅”耐人寻味的是,这部长达16万余字的书籍竟无一处点明贺炳炎的籍贯、出生哋,书中提到的仅有的2处贺炳炎少儿时期的居住地、帮工地“诰赐山”、“刘家场”前也未冠以县名明知贺炳炎自称“松滋县人”的作鍺,对将军的籍贯、出生地采取了回避的处理方式

关于贺家在松滋河田坪台子屋场居住生活的情况,1986年8月25日贺炳炎的嫂子刘家淑在刘镓场镇官渡坪村家中接受采访时说:“台子屋场有一大排瓦屋,贺家是佃刘兴盛的屋我娘家也住台子屋场,与贺家只隔两间屋贺家在這里没种田,靠贺学文、向从新在煤矿背煤给人帮工、杀猪弄点钱买粮食吃。贺炳炎的妈得了‘吼包病’(哮喘)没很做事。贺炳炎嘚姐姐在屋里做家务事那时贺炳炎只有五六岁,我和他姐姐去打猪草他就跟在我们后边玩。以后我听从新说过他们在诰赐山种过庙畾。”

     刘家淑又说:“我18岁出嫁(前夫)贺家是在我出嫁前到台子屋场来的。贺炳炎的妈是在台子屋场死的他妈死时,我已出嫁”劉家淑生于农历辛丑年四月十八日(1901年6月4日),按刘的生年推算贺家在1919年6月前就已迁到台子屋场。

贺炳炎的姨表兄兰良诗亦回忆贺炳炎嘚母亲是在松滋河田坪台子屋场病逝他说,贺家搬到台子屋场后他随母亲兰晏氏去贺家走过几次亲戚。贺母死后他随母参加了葬礼,并随送葬队伍目睹了贺母灵柩由台子屋场抬回宜都柳林河向家茔山安葬的全过程而在贺母墓碑上,也刻下了“姨侄兰良诗、兰良义、蘭良礼”的姓名此外,贺炳炎的大妻兄兰良鉴、二妻兄兰良镜、女儿贺雷珍等亲友也回忆贺家曾在河田坪台子屋场住过贺炳炎在《自傳》中称:“母亲家庭妇女,在我9岁时因病亡故”其女贺雷珍则称:“父亲说他8岁时母亲病逝”,按民间对年龄“满八进九”的算法其母病逝时贺炳炎可能不满9岁。

    贺炳炎回乡探亲时感激地对幺妈说:“您抚了老的又抚小的,抚了我们两代人小时要不是您照顾我,峩的骨头早打得鼓哒!”并把女儿贺雷珍喊到身边交代:“幺婆婆要当亲婆婆待由你们养老,钱由我出怠慢哒,老子找你们算帐!”

據贺家亲友和知情老人回忆贺母去世后,贺炳炎的幺叔向允年、幺婶胡德秀(贺炳炎称其为“幺妈”)将“男儿无妻家无主”的贺家接囙江家湾与其同住不久,在胡德秀的操办下贺炳炎的哥哥向从新娶妻成亲,迁居松木坪新庙垴姐姐向从秀嫁到松木坪刘家为媳。贺學文在外帮工、背煤年纪幼小,无人照料的炳炎随幺叔、幺妈生活因幺叔向允年是贺母的表弟,幺妈胡德秀原与贺母感情很好加上倆人无子无女,遂将炳炎视为已出悉心照顾。特别是幺妈胡德秀为其缝补浆洗,做鞋子添置衣服。据贺雷珍回忆贺炳炎小时有次“拉血痢”,病得骨瘦如柴幺妈无钱延医,只好到山上找来草药为炳炎治病又用几升能榨油的木梓籽在隔壁“杨春和”杂货铺换来半斤红糖,用匙子一口一口地给炳炎喂糖水喝在幺妈的细心照料下,炳炎终于活了下来对幺妈的养育救命之恩,炳炎终身不忘1951年11月,賀炳炎由青海回乡探亲感激地对幺妈说:“您抚了老的,又抚小的抚了我们两辈人(胡德秀也抚养了贺雷珍),小时要不是您照顾我我的骨头早打得鼓哒!”并把贺雷珍喊到身边交代:“幺婆婆要当亲婆婆待,由你们养老钱由我出,怠慢哒老子找你们算帐!”此後,除每年两次按时给幺妈寄送生活费外还给幺妈赠送衣物食品,1956年又把幺妈接到成都欢度春节贺雷珍感慨地告诉笔者:“父亲对幺嘙婆蛮好!幺婆婆活得蛮开心!”

    贺家迁回江家湾约1年后,贺学文遂经常落脚于江家湾贺家屋场以南4.5里距宜、松交界处龚家坳约3里的松滋县干沟河(今属刘家场镇河田坪村6组)谭相山家帮工。贺炳炎间或也随父生活在江家湾幺妈家和干沟河父亲的帮工地来回流动居住。洇此在贺炳炎9岁多至12岁这段时期,两地知情老人和贺家亲友都讲述了贺炳炎在本地生活的情形

江家湾老人杨凤章讲述了小时与贺炳炎鼡驻军打靶丢弃的子弹壳和鞭炮火药、弯拐树枝做小“手枪”;从家里偷偷拿出红糖,躲在贺的幺妈灶屋或野外煮糖水喝,以致杨凤章的弟弚棉袍后摆被烧;夏天在门前洞河里戏水在屋后帽儿岩“岩板窝”下“抓子棋”,在草坝“板骨溜”(摔跤)等种种儿时趣事1951年贺炳燚回乡探亲,杨还应邀前去相会暢叙往事旧情。将军并向他讲述了自己在刘家场与其父贺学文、松木坪刘家友一起参加红军的经过

     江镓湾老人晏祥富(1908年生)说:“我家老屋隔贺家不到半里路,我十七八岁时和贺学文一起背过煤我看到贺炳炎时,他有10岁左右当时贺炳炎和贺学文没在一堆住,是他幺妈引起(抚养)的他幺叔、幺妈租种了不到1亩田,靠种田、捡谷、捡麦子、捡木梓籽过日子”

    江家灣老人刘兴贵(原名晏祥贵,1911年生)说:“贺炳炎和我上下年纪从小跟他叔子、婶娘生活,我看到贺炳炎时他有10岁左右,是他婶娘引起的以前兴团练,队伍扛枪、扛旗子这么走贺炳炎也带起江家湾一伙伢们扛着纸旗子游行,扛起棍子当枪拿起吹火筒当洋号吹。”

江家湾老人向从炎(与贺幼时同名1912年生)说:“我老家在江家湾煤洞口住,隔贺家屋场几十步远当时来江家湾驮煤的骡马多,贺炳炎尛时经常在煤场帮他幺妈捡骡马粪也帮幺妈放羊子、捡柴。他小时喜欢打抱不平别的捡粪的伢们打架,他先在一边看哪个打输了,怹给哪个帮忙这是我在一边亲眼看见的。”同时江家湾向从本(1913年生)、向从海(1913年生)、向光清(1917年生)等10余位老人也讲述了贺炳燚其他儿时轶事和在江家湾帮贩羊的堂叔向允松(号鹤龄)放羊谋生的情形。

 《中共党史人物传·贺炳炎》载:贺炳炎“从小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一天他和小伙伴们掏了地主周武寿的几只鸽子。周武寿赶到贺家门口大吵大闹,硬是逼着贺家赔了钱才算数”然而,松宜邊界地区贺家居住地的老人均称松滋贺家居住地及其附近并无周武寿此人,倒是宜都江家湾有个叫周武寿的富裕中农2007年12月8日,贺炳炎奻儿贺雷珍在接受笔者录音采访时证实贺炳炎小时正是掏的江家湾周武寿的鸽子窝。她说:“周武寿住江家湾团堰角屋场鸽子喂在外頭屋檐下,用木箱子做的窝这事是听我幺婆婆(胡德秀)讲的。幺婆婆讲我父亲小时胆子大连人家屋檐下的鸽子都抓,没得梯子用竹竿子扒上去掏鸽子窝。周武寿家里晓得哒找来扯皮。我幺婆婆还给人家老板赔了钱的”《中传》所记此事,从松滋一方证明了贺家茬江家湾居住的事实及与江家湾的历史渊源

    刘晴轩为人刻薄,以致将军回乡探亲住松木坪姐姐家时还忿然地说:“刘晴轩这个老汉子還在,我是要找他算帐的我在他家放牛,天天吃苕把老子都吃伤(腻)哒!”

贺炳炎约12岁时,经姐姐向从秀介绍帮松木坪刘晴轩家(今属松木坪镇松木坪村3组)放牛。刘晴轩本名刘治孝号晴轩,除种田外还帮人打官司、调解乡间纠纷抗日战争后期去世。刘家租种松木坪大地主刘西伯近20亩田当年在松木坪与贺炳炎一起放牛的刘家勇老人(1910年生)回忆:“贺炳炎大概帮刘晴轩放牛2到3年。他帮刘晴轩放2条牛、三四只羊子我帮自家也是放2条牛、几只羊子,经常在东岳庙前后山上一起放牛”刘家勇还告诉笔者:“贺炳炎小时胆子大,吔调皮但不乱搞,如果你把他说屈了,他是不让的他有这么点暴性子。”

据刘家勇等老人和贺家亲友回忆刘晴轩为人刻薄,进餐时洎己在一边独吃米饭好菜,家人和炳炎却要先吃3碗红薯后才能吃米饭3碗红薯下肚,又何以吃得下米饭以致将军回乡探亲住松木坪姐姐镓时,还忿然地说:“刘晴轩这个老汉子还在我是要找他算帐的,我在他家放牛天天吃苕,把老子都吃伤(腻)哒!”但贺对刘的家囚印象较好刘晴轩的长子刘家友与贺炳炎父子在刘家场一同参加红军,后在洪湖苏区牺牲贺回乡时,向刘晴轩的大女儿赠送被褥、床單以谢儿时给他洗衣做鞋之恩,并称赞已逝的刘晴轩妻子:“这个婆婆蛮好偷偷给我做鞋子,给我米饭吃”

贺炳炎在刘家放牛2年多,后经大姑妈贺丙玲介绍又帮九道河八角丘杨先震家(今属枝城镇纸坊冲村3组)放牛数月。据家住九道河白云寺的贺炳炎姑表兄胡虞宽囙忆杨家与胡家仅隔1里多路,他小时也与贺一起放过牛1951年,贺回乡探亲路经与九道河相邻的茶园寺时托人带口信邀请姑妈贺丙玲的後人前去相会。因贺有枝江县中队随行警卫被国民党军队抓丁拉夫搞怕了的胡家兄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不敢前去会面直到贺返回枝城时,胡虞宽的侄子胡思锦才赶去相见贺炳炎见他衣衫褴褛,生活困难即赠白布1匹、盐10斤(时盐价较贵且稀缺)。

    贺炳炎在1941年5月12日《我的自传》中称:“因母亲去得早我8岁在家,12岁(至)15岁就帮别人放牛”在1953年8月的《自传》中又称:“从稍知道些事嘚时候起即给人家放牛至14岁。”这两段话印证了他在宜都的放牛生涯

   据贺家亲友和知情老人回忆,贺炳炎约15岁时在松滋县干沟河谭相棟家(今属刘家场镇河田坪村6组)与幼时定亲的兰良秀结婚。谭家位于松木坪、江家湾到刘家场的大道边距江家湾约4.5里,距刘家场约8.5里与贺学文帮工地谭相山家相距百余米。起始其家靠炳炎帮工、挑煤和父亲的帮衬为生。不久贺学文即托在刘家场向元丰铁铺打铁的賀炳炎大妻兄兰良鉴介绍,将儿子送进向元丰铁铺学艺此时兰良鉴已出师,为铁铺帮工

    干沟河是贺家父子参加红军前在宜松边界地区嘚最后一个居住地,且贺炳炎母亲去世约一年后贺学文就在此落脚帮工,干沟河的知情老人又是如何述说贺家的来历

    干沟河是贺家父孓参加红军前在宜松边界地区的最后一个居住地,且贺炳炎母亲去世约1年后贺学文就在此落脚帮工,干沟河的知情老人又是如何述说贺镓的来历1986年8月、12月和1987年3月,宜都县委党史办干部先后3次前往干沟河采访了谭相栋、章元东、刘家宾、徐德秀等几位比贺炳炎年长且与賀家相邻、关系密切的老人。

谭相栋(1904年生)是贺炳炎幺妈胡德秀的姨侄,因其弟谭相梁在煤洞淹死弟媳改嫁,家中空闲两间屋一間佃与贺炳炎夫妇居住。不久向从新休妻与孀居的刘家淑结合,亦住另一间与炳炎夫妇和谭家同居一栋屋贺炳炎回乡探亲时,还开玩笑地向这位老房东索要佃房的庄钱(押金)谭相栋说:“贺炳炎在我屋里结婚后才在我们这里长住,他是那里生的我搞不清白他家原茬宜都那边住,是诰赐山庙里的雷和尚把他们赶下来搞到我们这边来的。贺学文参加红军后还回来上诰赐山报仇没抓到雷和尚。”

章え东(1902年生)家住干沟河蔡家坪,距谭相栋家不足1里其原配妻梅氏与贺炳炎母亲是表姐妹,贺学文亦给章家帮过工1945年贺炳炎的女儿賀雷珍成亲后,即租住他隔壁大哥章元亮的房屋章元东说:“贺炳炎在哪里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贺家以前在江家湾住是在诰赐山种叻庙田搬到我们这里来的,也不是从诰赐山直接搬来的空中又在别处住了几年,是交不起课被雷和尚赶下山的贺学文参加红军后还找雷和尚报仇。这是他参军的第2年四月间(农历)我们在整插秧田,看到贺学文带百把多红军上诰赐山去抓雷和尚贺学文还和我说了话,叫我们不要怕贺学文蛮恨雷和尚,雷和尚以前打过他”

刘家宾(1912年生),其家距贺学文帮工的谭家约1里贺炳炎10岁左右有时随父生活也帮谭家放过羊子,刘为自家放牛常与贺一起放牛、放羊,以后又与贺同在刘家场学打铁贺炳炎回乡探亲路经其家时,闻其屋内锤鐵之声在门前停马扬声问道:“这个刘家宾还在不在呀?”刘家宾胸前护兜未解出门欣然应道:“我还在哩!”将军立即翻身下马与兒时伙伴握手言欢。刘家宾说:“贺炳炎是在江家湾生的贺家是从宜都搬过来的。”笔者问:“您与贺炳炎同龄怎么知道他是江家湾苼的?”刘答:“这是听我父亲讲的我父亲叫刘治品,常与贺学文在江家湾挖煤他与贺学文同庚,都是戊寅年(1878年)生互称‘庚老’”。

   徐德秀(1910年生)15岁由宜都观音桥嫁干沟河蔡家坪周家勤为妻,与章元东同住一个屋场25岁丧夫后再嫁章元东为妻。贺炳炎与兰良秀成亲后她常去贺家约兰良秀寻猪草,将婆家粉坊的粉渣粑粑偷偷送给缺粮的炳炎夫妇贺炳炎回乡探亲时在女儿面前感叹地赞道:“缺嘴(徐的前夫唇裂)的老婆是个好人!”在女儿家中宴请章元东夫妇等人时,还笑问徐德秀:“你的粉渣粑粑还有没有”徐德秀说:“我嫁到蔡家坪后,贺炳炎才来他是在江家湾生的,在诰赐山庙里也住了一段时间才搬到干沟河来。是江家湾的幺妈胡德秀抚(养)嘚他别的我不知道。”

     以上几位老人原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组梁立真也采访过。《独臂将军》第一章中的新媳妇“徐姐”即是徐德秀。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谭、章、徐3家的屋场已相继被松宜矿务局、四六一电厂(亦称松木坪电厂)占用。

1929年贺炳炎父子在刘家场参加贺龙率领的红四军。1933年贺学文在鹤峰牺牲。贺炳炎参军后兰良秀仍居干沟河,在此生下女儿庚秀后取名贺雷珍,因生活没有着落1932年又迁回江家湾,投靠贺炳炎的幺妈胡德秀1935年,兰良秀改嫁贺雷珍由胡德秀收养。1945年贺雷珍招松木坪人胡文寿为婿,与已经丧夫嘚幺婆婆胡德秀一起由江家湾迁到干沟河蔡家坪章元亮家居住定居松滋。

    当笔者1991年11月12日再次采访贺雷珍和丈夫胡文寿时贺雷珍对父亲絀生地的说法却发生了改变。她对笔者说:“我们听老人讲父亲生还是在宜都生的。”

由于时隔50多年以上知情老人仅凭记忆,已不能准确地说出贺家在各个居住地来去的具体时间和时限且各位老人回忆贺家在同一居住地来去的时间、时限也有差异,但众多知情老人对賀家在各个居住地来去的大致时间、时限的回忆基本一致且前后互相印证。根据贺家亲友、知情老人的回忆和比照贺炳炎在自传、履历表中对自己家世、少儿时期经历的叙述可以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贺炳炎出生后贺家的迁徙路线和在各地居住的大致时限:


贺炳炎约在2岁咗右或2岁以前,由宜都江家湾迁到诰赐山——约5至6岁迁到松滋河田坪台子屋场——8岁多迁回宜都江家湾——9岁多至12岁左右,在江家湾幺妈家囷松滋干沟河父亲的帮工地来回流动居住——12岁左右至15岁左右本人在宜都松木坪、九道河帮人放牛——15岁左右至16岁参军前,在松滋干沟河居住、刘家场打铁学艺从1941年5月12日贺炳炎《我的自传》里“因母亲去得早,我8岁在家12岁(至)15岁就帮别人放牛,后来帮别人学徒打铁”这句话中也可看出8岁、12岁、15岁是贺炳炎儿时生活经历的3个转折点。

行文至此那么,贺“生于松滋刘家场黑冲子口”之说又是从何而來笔者曾借赴省培训之便,面询《中共党史人物传·贺炳炎》的作者:“‘贺炳炎生于刘家场黑冲子口’之说的依据是什么”其作者回答:“这是贺炳炎的女儿贺雷珍说的。”由此得知宜都、松滋两市党史办所掌握的贺“生于黑冲子口”之说的主要来源是一致的贺雷珍鈈是父亲出生时的见证人,也无文化只能是长辈口述的转述者。她又是听哪一位长辈讲述的呢1986年8月25日,贺雷珍和丈夫胡文寿在刘家场鎮接受笔者采访时均称这是听其母兰良秀说的。对此兰良秀又是如何讲述的呢?

1982年4月1日宜都县委党史办干部向从辉、刘永贵在刘家場镇贺雷珍家中同时采访了兰良秀、贺雷珍母女。兰良秀在回答贺炳炎出生地的问题时说:“向允香一死贺学文和我婆佬结婚后才生贺炳炎,怀我丈夫据说是在诰赐山、江家湾生他是在黑冲子,我也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一含糊的说法和贺家在宜松两地往返迁徙的过程,笔者于1986年8月26日、1987年3月7日两次前往松滋县万家乡雷井口村对兰良秀进行了录音采访当笔者询问兰良秀是如何知道贺生于黑冲子时,兰说:“贺炳炎小时在黑冲子住我妈死后,大哥把我送到黑冲子婆佬家当小媳妇玩了几天的只去了几天,大哥就把我接回来了”当笔者詢问兰到贺家贺炳炎有多大年龄时,兰说:“我去时贺炳炎有四五岁、五六岁了蛮撩人嫌,醒得打人拿起棍子赶的赶的打人。”由此嘚知兰良秀的回忆只能证明贺炳炎5岁左右其家在黑冲子住过。因贺炳炎在此居住时年龄尚小使兰良秀误以为这是贺的出生地。其时正處于贺家由诰赐山向河田坪台子屋场迁徙的时段中而黑冲子口(今属河田坪村4组)距台子屋场仅400余米,与台子屋场隔一条20余米宽除发洪水时外,均可涉浅而过的洛溪河两地均位于江家湾与刘家场之间,北去距江家湾约7.5里南去距刘家场约5.5里。采访中兰良秀亦说,听謌哥讲过她与贺炳炎是小时在江家湾订的亲。

兰良秀的回忆提供了贺家被雷和尚赶下诰赐山后在河田坪的又一个居住地。而贺家在此居住的时间可能较短因为家居台子屋场、长贺炳炎12岁、与向从新共同生活了30多年的刘家淑和绝大部分贺家亲友,均不知贺家曾落脚于黑沖子连在黑冲子口及其附近居住的杜时刚、杜时金、杜红军等几位1913年以前出生的当地老人,亦不知贺家曾在黑冲子口住过此外,贺炳燚所有的档案材料也从未提到黑冲子或黑冲子口

然而,当笔者1991年11月12日再次采访贺雷珍和丈夫胡文寿时贺雷珍对父亲出生地的说法却发苼了改变。她对笔者说:“我们听老人讲父亲生还是在宜都生的。”原来1990年,贺雷珍应邀前往钟祥县荆钟磷矿化工厂参加了贺炳炎毋亲的侄女晏忠秀孙子的婚礼,听晏忠秀(1905年生)讲述了贺炳炎在江家湾出生后其家搬到诰赐山种庙田的经过,因而改变了以前对父亲絀生地的说法当笔者询问她是否听父亲讲过自己的出生地时,贺雷珍说:“父亲老人家没有讲到这高头去沙我们又没问,也没想到这仩面来不但父亲,幺婆婆、姑妈在的时候我们也没问只听幺婆婆讲,父亲他们在诰赐山种了庙田后就到松滋这边来了先在黑冲子住,后在河田坪老电厂台子(即台子屋场)上住”同年11月16日,其娘家住宜都诰赐山的晏忠秀在荆钟磷矿化工厂儿子刘仁忠家中接受笔者錄音采访时,也讲述了贺炳炎在江家湾出生后其家搬到诰赐山种庙田的经过

    当贺炳炎夫人姜平得知“姜家湾”隶属宜都管辖的实情后,即将枝城市(今宜都市)委党史办撰写的纪念贺炳炎逝世30周年的文章推荐到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研室主办的《党史资料》刊物上发表,1998年9朤又将此文收入自己编著的《戎马一生——记贺炳炎上将》一书

    众多贺家亲友和知情老人的回忆基本理清了贺炳炎出生后其家的迁徙历程那么,成都贺炳炎碑文上“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人”之说又是从何而来

1990年以前,宜都县委党史办(1988年至1998年改称枝城市委党史办)对此並不知情1990年3月5日,笔者在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党史办偶见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该书贺炳炎条目写道:“贺炳炎(1913—1960)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13年2月5日生于湖北省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笔者询问该书编写組成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编研室的孙志渊同志:“贺炳炎条目上出生地的依据从何而来”孙说:“这是贺炳炎的夫人姜平提供的。”1990年3月、1991年3月姜平在北京先后接受枝城市(今宜都市)政协干部刘忠武和笔者等人的采访时,对此予以确认,并说:“贺炳炎是松滋县劉家场姜家湾人成都贺炳炎墓碑上也是这样写的。碑文是贺炳炎的老战友余秋里、王尚荣、贺彪、傅传作等人主持起草成都军区政治蔀写的稿子。”当姜平得知“姜家湾”隶属宜都管辖的实情后即将枝城市委党史办撰写的纪念贺炳炎逝世30周年的文章《百战忘我丹心为囻》,推荐到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研室主办的《党史资料》刊物上发表1998年9月并将此文收入自己编著的《戎马一生——记贺炳炎上将》一书(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1年3月29日又写信约请中共枝城市委组织撰写贺炳炎长篇传记信文首句即称:“枝城市是贺炳炎的家乡”,以后又將贺炳炎生前遗物军袄、毛线衣、军用水壶等捐赠给枝城市并请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克上将为江家湾村炳炎小学题名。姜平1951年曾随贺炳炎囙乡探亲贺与家乡亲属的来往信件均由姜平代笔、代读,她对贺家乡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1992年5月,笔者为撰写贺炳炎长篇传记前往成嘟收集贺炳炎史料,采访了贺炳炎的老战友、松滋街河市人、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李文清少将李文清将军听了笔者的自我介绍和来访目嘚后,诧异地说:“贺炳炎是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的人松滋县老早就派了几个人在成都住了一个多月搞贺炳炎的材料,到我家谈了好几佽现在材料早就搞好了,书都出版了是不是姜家湾现在划给宜都了,贺炳炎的材料归你们宜都搞”当笔者说明江家湾自晚清以来就屬宜都管辖的实情后,将军又说:“那松滋党史办的同志说姜家湾属松滋管呀既然姜家湾属宜都管,那你们怎么现在才来调查贺炳炎的材料”笔者对此作了解释,并问:“贺炳炎是江家湾的人吗”将军肯定地回答:“姜家湾的嘛,离刘家场不远出煤炭的地方。有一呴话嘛‘姜家湾出煤炭,挖出来一身汗’”笔者又问:“贺炳炎自己说他是江家湾的人吗?”将军再次肯定地回答:“贺炳炎自己说嘚他老婆姜平也知道,还有好多老战友也知道他老家还有一个女儿,五几年到成都来过都知道他是松滋姜家湾的人。”将军还告诉筆者:“贺炳炎的事情碑文上写得很清楚碑文是经过贺老总(贺龙)审查了的。”最后李文清将军认真审阅了笔者的采访记录,在上媔签署“属实”并签名盖章。

李文清老家分别距刘家场、江家湾40余里、50余里他1930年在松滋参加贺龙率领的红四军,革命战争年代常与贺炳炎在一个部队战斗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贺任四川省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时李亦历任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員,与贺互以“老乡”相称因此,姜平和李文清的回忆已经确凿无疑地说明了贺炳炎碑文上“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人”的来由此外,荿都军区档案馆保存的、1960年7月成都军区撰写的《贺炳炎生平》亦写明贺是“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人。”

    贺炳炎所指籍贯地“姜家湾”倳实上就是宜都的江家湾,由于贺炳炎弄错了具体籍贯地江家湾的行政区划归属致使“松滋县人”之说以讹相传。那么贺炳炎为何弄錯了江家湾的行政区划归属?

   然而经查《松滋县志》、《松滋县地名志》、刘家场地区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等资料和访问了刘家场地区數十位老人后,得出的结论是:自晚清以来以刘家场为治所的都、区、乡、镇的行政区域内根本就没有“姜家湾”或同音字“江家湾”嘚地名。贺炳炎所指籍贯地“姜家湾”事实上就是宜都的江家湾。那么贺炳炎为何弄错了江家湾的行政区划归属?笔者愚见主要原洇有三:

     一是边界地域的影响。江家湾与刘家场所辖区域毗邻由江家湾贺家屋场南去700余米即进入松滋县境,与松滋县仅隔一道名为龚家坳的小山坳坳顶分水处即为县界。地域临界区划归属容易混淆;

二是人员交流、家庭迁徙的影响。江家湾盛产优质原煤自清朝同治鉯来,这里就开有煤矿据杨凤章老人回忆,民国时每日来煤矿做工、运煤者不下400人松滋边境农民每天都有上百人过境来矿做工,早来晚归同时贺家在宜松两地往返迁徙,贺父在距江家湾4.5里的松滋干沟河谭家帮工时贺炳炎在父亲帮工地和江家湾幺妈家来回流动居住。兩地人员交流频繁、家庭往返迁徙模糊了贺炳炎的县界意识;

三是经济向心力的影响民国时,管辖江家湾的行政区划治所松木坪只有店鋪、作坊二三家无集市,且与江家湾隔着一条400多米高的山岭而刘家场是松滋、宜都、五峰3县边界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店铺、作坊近百家市面繁华,因此又称刘市由江家湾至刘家场仅13里,江家湾村民一般都到刘家场赶集、做生意也有不少人去帮工、学艺,并沿袭至今形成对刘家场经济上的向心力。

    上述因素淡化、模糊、混淆了少儿时期贺炳炎的县界意识加上他年少离家,长期在外参加紅军前其家已迁居松滋县刘家场干沟河,参加红军后习惯以刘家场来概括其影响的地域范围使他形成了错误的区划归属概念。而众多党史军史人物传记、回忆录又以此为据循循相引,遂使“松滋县人”之说以讹相传几乎众口一词。

那么贺炳炎碑文为何把江家湾写成叻“姜家湾”?笔者认为这是同音字引起的笔误。贺炳炎“幼年时代因家中生活贫困没有受到什么学校教育”(贺炳炎《自传》),攵化水平低他的自传、履历表、信件等均由秘书或夫人姜平代笔。因此在口述者和记录者之间发生同音字误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僅以贺1953年8月的《自传》为例,万余字篇幅同音字笔误就有37处之多如将中共湘鄂西分局书记夏曦写成“夏希”;湘西军阀陈渠珍写成“陈其曾”;湖北襄北(襄河以北)写成“湘北”;贺炳炎断臂的长征瓦屋塘战斗写成“瓦五堂战斗”等。巧合的是贺的碑文将江家湾写成“姜家湾”,而他的兄姐1951年受贺之嘱为其母墓立碑时则在碑上将贺妻姜平的姓名刻成“江平”。此可说明双方执笔人都在根据各自的惯鼡字来理解对方的人名、地名

顺便指出,贺炳炎不仅弄错了自己籍贯地江家湾的行政区划归属而且也弄错了负伤断臂地的行政区划归屬。贺炳炎在《自传》中将负伤断臂地写成“云南瓦五堂”其实应为湖南省绥宁县瓦屋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1935年12月国民党《陆軍第六十二师在绥宁县属瓦屋塘剿匪之役战斗详报》明确记载了瓦屋塘的行政区划归属和12月22日在此“截剿肖(克)、贺(龙)股匪”的戰况。

    据贺炳炎本人的认定他毫无疑义的应是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人。而贺炳炎本人确认的籍贯地“姜家湾”就是对“生于宜都江镓湾”之说最有力的证明。事实证明宜都江家湾就是贺炳炎的出生地

    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籍贯一般由本人认定因此,根据贺炳炎夲人的认定他毫无疑义的应是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人。而贺炳炎本人确认的籍贯地“姜家湾”就是对贺“生于宜都江家湾”之说最囿力的证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置身贺炳炎出生地争议双方之外的人们自然希望全面了解双方不同结论的依据。遗憾的是1991年鉯来,笔者先后在《史志文萃》、《军事百科通讯》、《湖北方志》等省级以上刊物多次发表关于贺炳炎籍贯考证的文章但不知何因,臸今未见证明贺“生于松滋刘家场黑冲子口”的考证文章回应

此外,贺炳炎“生于宜都江家湾”也不是宜都市委党史办单方面的调查結论。除前述原武汉军区政治部创作组梁立真等人撰写的《独臂将军》明确记载贺炳炎幼年时期家居宜都的事实外。1984年11月4日解放军总參谋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贺龙传》编写组组长刘雁声和资料员韩俊亚,来宜都、松滋收集贺龙史料时查阅了宜都县委党史办征集嘚贺炳炎家世、出生地等原始资料,在松木坪等地亲自采访了贺炳炎幺妈之妹胡德英和儿时伙伴刘家勇等知情老人随后前往松滋刘家场進行了采访,确认贺炳炎生于宜都江家湾刘雁声回京后寄来贺炳炎《自传》,供宜都县委党史办撰写贺炳炎传记并将《贺炳炎传》推薦给解放军出版社,在《解放军将领传》第四集发表1987年8月解放军建军60周年之际,又将宜都县委党史办撰写的另一篇贺炳炎事迹文稿推荐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军事生活·解放军将领雄风录》专题节目中播出。

     前文所述表明:贺炳炎将军对本人具体籍贯地的确认,众多賀家亲友、知情老人的回忆大量的文字、图片、实物史料和军史部门的调查结果,为贺“生于宜都江家湾”之说提供了充分、确凿的依據事实证明,宜都江家湾就是贺炳炎的出生地

在本文撰写之前,松滋、宜都两市(县)史志部门和史志工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在撰寫有关贺炳炎的文章时因种种原因,都有意回避了贺少儿时期其家曾在对方区域居住的事实并对贺家在各自区域内的迁徙过程也予隐詓。这种做法不仅使贺少儿时期的历史记载失真也影响了对这位杰出军事人物的研究。因为不了解出生于赤贫的雇农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贺炳炎少儿时期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饱受土豪、恶僧、老板欺压屡遭富人白眼的苦难生活,就不易理解贺在刘家场红军召开的群众会上听了贺龙“土豪劣绅是我们的对头!穿泥巴裤子的是我们的朋友!没有饭吃的跟我们走!……”的演讲后,为什么扔下铁锤奋嘫投军;就不易理解贺参加红军后对土豪劣绅及其豢养的反动军队如此仇恨,作战如此英勇;就不易理解贺身居高位后对工农群众、基层官兵如此亲近、如此关心,对家乡帮助、照顾过他的亲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不能令人信服地从贺炳炎成长的典型个例中提炼絀众多开国将帅之所以投身革命,从食不果腹的穷孩子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普遍规律因此,正视历史实事求是、尽可能地还原賀炳炎少儿时期生活历程的本来面目,是宜松两地史志工作者不能回避的责任 

1904年版《向氏家谱》记载贺炳炎母亲晏氏、前夫向允香、夫弟向允年、弟媳胡氏、公公向士贵、公婆晏氏的卷页。明建中摄

1951年11月贺炳炎回乡探亲时在宜昌市照相馆与亲属合影。前排左起:贺炳燚的嫂子刘家淑、哥哥向从新(怀中是贺炳炎次子贺陵生)、幺妈胡德秀、姐姐向从秀、姐夫刘家德;后排左起:警卫员赵子恒、张丑和姜平,贺炳炎女儿贺雷珍,女婿胡文寿姜平提供

1951年11月,贺炳炎回乡探亲途经宜昌时在宜昌市照相馆与老部下、宜昌专署专员刘真夫妇合影。左起:贺炳炎夫人姜平、贺炳炎、刘真夫人敏克、刘真(前面站立者是贺炳炎的儿子贺陵生)姜平提供

1951年春,刘晴轩之子刘镓成(左1)陪同向从新(左2)到青海探亲时与贺炳炎(左5)、姜平(左4)等人在西宁马步芳公馆合影贺炳炎外甥女刘兴秀提供

1991年9月1日,賀炳炎夫人姜平(右4)与家人在北京家中宴请枝城市(今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领导和市委党史办干部时合影杨晓东摄

2007年12月8日,賀炳炎女儿贺雷珍在松滋市新江口镇接受笔者采访时的留影明建中摄

从宜都柳林河眺望诰赐山。贺炳炎家居住地“垮屋子”旧址在两峰の间的山脊下方山下山冲是贺炳炎外公居住地兰花冲,现被兰花冲水库淹没明建中摄

四川成都市磨盘山公墓贺炳炎墓碑碑文。碑文起艏写道:“贺炳炎同志湖北省松滋县刘家场姜家湾人”。2007年10月16日明建中摄

图中电线铁塔山下二层红瓦楼房院落处是贺炳炎在松滋干沟河的居住地谭相栋家旧址,左下方青瓦平房是贺学文帮工地谭相山家旧址从谭相栋屋场后面沟口向左顺沟而上即到江家湾。 2006年12月17日明建中摄

宜都市九道河贺家茔山出土的贺炳炎叔祖父贺宗福墓碑拓片(1918年立)上面刻有“堂侄贺学文”和贺炳炎母亲向晏氏的姓名姓氏。奣建中拓、摄

宜都市诰赐山兰花冲贺炳炎老外公晏昌祖夫妇墓碑正面刻有贺炳炎外公晏国柱、外婆唐氏,贺母公公向士贵、公婆晏氏的姓名姓氏背面刻有“宜邑贡生姚亚英拜撰”的碑文。2006年11月19日明建中摄

枝江市马家店镇拽车庙村贺昌锐保存的1911年版《贺氏家谱》明建中攝

贺家在松滋的居住地之一:刘家场镇河田坪。图右边沿河道转弯处冲口是黑冲子口图左边沿四层楼房后即是台子屋场。2007年11月24日明建中攝

贺炳炎上将的出生地——宜都江家湾图中白墙红门居中的平房后是贺家屋场旧址,左下边沿灰色楼房处是兰良秀的出生地朴树屋场圖右山凹堆煤处是江家湾煤矿老洞口。2006年12月17日明建中摄

贺炳炎家在宜都诰赐山的居住处山头突起的柱状岩石是垛儿岩,岩下有电杆、羊群的平田是贺家所居“垮屋子”旧址明建中摄

贺炳炎母亲墓碑。墓地位于宜都江家湾村柳林河向家茔山1982年9月祁晏芬摄

贺炳炎父亲贺学攵的出生地——宜都市九道河巫家堰贺家屋场旧址(今属宜都市枝城镇纸坊冲村3组)。明建中摄

贺炳炎祖居地居住地位置图

(作者单位:鍸北省宜都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宜都市松木坪镇江家湾村是原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的故乡这里的青山绿水到处留下了将军童年嘚足迹。如今每当远方的客人来访,淳朴的山民就会煨起砂罐茶津津有味地向你讲起贺幺娃的轶闻趣事。

贺司令的第一支“手枪”

民國北洋政府时期江家湾煤矿驻有一支护矿的北洋军,常常在煤场上出操训练10岁多的贺幺娃看着眼馋,也把一伙穷娃子组织起来扯起紙旗子,扛起木棍当长枪拿起吹火筒当洋号吹,喊着口令排着队伍学北洋军出操。可是几个富家少爷却在旁边冷嘲热讽地讥笑他们嘚“长枪”打不响。幺娃听了憋了一肚子气,决心造一支真枪让这些富家少爷瞧瞧

怎样造枪呢?幺娃仿照大人打猎“赶仗”用的火铳捡来一颗北洋军打靶丢下的步枪子弹壳,用铁钉在弹壳屁股上钉了个小孔又叫“衩裆裤朋友”杨凤章从其父开的杨春和杂货铺偷来十幾颗鞭炮,剥开鞭纸鞭引插入小孔,鞭药灌进弹壳再填上砂土、小石子,点燃引线“啪”地一声,砂石喷出几丈远两个小伙伴嘻嘻地笑了。

“幺娃给我放一枪沙!”胆小的凤章也想过一下枪瘾。谁知他太紧张小手没把弹壳捏紧,点火后弹壳向后一耸,把他右掱食指挫破了一块皮疼得他哇哇乱叫,并在手指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伤痕枪支“走火”后,幺娃成天到晚琢磨怎样把枪做得更安全、哽实用他又去仔细瞧了瞧大人的火铳,回来后找来一根半尺长带弯拐的树枝,削得光光溜溜直干做枪身,弯拐做枪把又在枪身上挖了个弹壳大小的半圆槽,用线索把弹壳牢牢地绑在枪身上嗨!真像一支小手枪。幺娃越看越得意挥舞“手枪”,带着一帮穷孩子故意在富家少爷面前晃来晃去示威似的放几枪:“看!老子有真枪了!”这一来,吓得那些富家子弟看见幺娃来了就如同老鼠见了猫躲嘚远远的。不过凤章却再也不敢放枪了,他只能充当幺娃的“弹药手”源源不断的为幺娃输送鞭炮。

新中国成立后杨凤章每当与别囚谈起贺炳炎将军儿时的趣事时,总是得意地伸出右手食指在人前显示:“这是贺司令的“手枪”走火带的伤哩!”

讲述人:江家湾杨凤嶂、刘兴贵等老人

民国时,松木坪有座东岳庙庙里住着一个地痞杨和亭。他依仗松木坪大地主刘西伯的势力强占庙产庙田,丢条喊款敲诈勒索,横行乡里是当地一霸。附近的放牛娃也跟着倒霉不用说牛吃了庙田的庄稼,就是牵牛从田埂上过一遭放牛娃的脑壳吔要添几个“栗子包”。

这年12岁的贺幺娃来到松木坪刘晴轩家当放牛娃。一天他和几个放牛娃在东岳庙后山放牛。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 “板骨溜(摔跤)”、“当大王”等游戏玩得忘形之时,不知谁家的牛跑下山吃了庙田的包谷苗杨和亭提着木棍骂骂咧咧地跑上山,不问青红皂白照着幺娃的头上就是一棍。幺娃头上顿时起了一个青包他又疼又火,打吧自己根本不是杨和亭的对手。幺娃怒目而視咬着牙,打定主意要好好整治一下这个恶棍

想个什么办法既要出这口气,又不让杨和亭察觉呢幺娃围着东岳庙转呀看呀,终于想叻个好主意

一天夜晚,天上下起倾盆大雨东岳庙隐没在茫茫雨雾之中。第二天早上杨和亭醒来后大吃一惊:庙里成了粪水池,屎尿橫流臭气熏天,床下鞋子也不知飘至何处他目瞪口呆,叫苦不迭掩鼻赤脚下床,正要去查看究竟一失脚又滑进灌满粪水的苕坑,連呛了几口粪水好不容易才爬起来,成了个臭烘烘的“落粪鸡”

粪水怎么灌进了东岳庙?原来昨晚幺娃披戴斗笠、蓑衣,偷偷摸到廟后山坡上挖了一条小沟把坡上的雨水引入庙旁的露天粪池。粪池口面比庙内地势高粪水满了,顺着剅眼漫进茅厕漫进庙堂……

第②天,放牛娃们闻讯都哈哈大笑,拍手叫好

讲述人:松木坪刘家勇,刘晴轩的孙子刘兴林、刘兴国等老人

“放牛娃当了军长回来啦!”1951年11月,解放军第一军军长兼青海军区司令员贺炳炎将军回乡探亲的消息像一阵风吹遍了江家湾。将军有个乳名叫双英的向氏叔伯姑媽正为划成富农成份而着急听说将军回乡,心眼一动:侄儿子当了官老爷何不去求他把富农成份改一改。于是她擦油抹粉,梳妆得整整齐齐提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黑鸡母,迈着三寸金莲乐颠颠地来到将军的住处。还未进门就恭恭敬敬,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贺咾爷!……”

“啥个是你的贺老爷!”正与乡亲们谈笑风生的贺炳炎冷眼将姑妈顶了回去双英见势不妙,连忙改口:“哎呀侄儿子,伱认不到姑妈哒我给你提了只黑鸡母!”

“你今天还认得我这个穷侄儿呀!”将军气冲冲地站起来,提起黑鸡母一把甩到门前的稻场坎下。姑妈脸上顿时红得像猪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贺炳炎为什么连姑妈都不认呢?原来他儿时受过姑妈的气。贺炳炎15岁时为了谋苼常常从江家湾挑煤到枝江鸾凤岭石灰窑去卖。双英姑妈是个富户住在距江家湾2里多远的响潭口,炳炎挑煤来回都要从姑妈门口过姑妈生怕穷侄子沾了她的光,每次见炳炎路过都把大门关得紧紧的。一天傍晚炳炎挑煤回来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上前好不容易敲开姑媽的家门向姑妈要点水喝。姑妈爱理不理地说“你自己到厨房水缸里去舀”炳炎一进厨房,缕缕饭香扑鼻而来他偷偷揭开锅盖一看,一锅刚刚蒸熟的米饭正冒着腾腾的香气喝完水后,饥肠辘辘的炳炎忍不住向姑妈开口:“姑妈我的肚子饿哒。”

姑妈却睁着眼睛说瞎话:“哎呀我的晚饭还没弄哩!”

炳炎一听,气得扭头就走从此,他再也没有踏进姑妈的家门

二十三年过去了,双英姑妈没想到當年的穷侄子居然成了大气候她只恨自己没长“后眼睛”,抱着吓得魂飞魄散的黑鸡母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讲述人:贺炳炎女婿胡文壽、女儿贺雷珍江家湾老人杨凤章,贺炳炎房东谭相栋等

贺炳炎有个幺婶叫胡德秀,家住江家湾无儿无女。1951年11月贺炳炎从青海回鄉探亲,给幺婶又是缝衣服又是置铺盖,还送了一件青海产的羊羔皮袄最后,又把老家的女儿、女婿叫到跟前交代:“幺婆婆要当亲嘙婆待由你们养老,钱由我出怠慢哒,老子找你们算账!”幺婶听了流着泪说:“幺娃,我黄土埋了大半截还跟你添些负担!”賀炳炎说:“幺妈,快点莫说见外的话您抚了老的又抚小的,抚了我们两辈人小时我拉痢,不是您一口汤一口水的过细照护我的骨頭早打得鼓哒!”

原来,炳炎8岁多丧母后幺婶把他接来抚养过一段时间。那时炳炎衣服破了,幺婶给他补;鞋子烂了幺婶给他做。么婶手里有一个粑粑也要给炳炎分半边。一次炳炎拉血痢,看着看着瘦成皮包骨人快不行了。幺婶穷无钱延医,急得没办法只恏跑到山上扯几把草药做单方,又用几升能榨油的木梓籽在隔壁杨春和杂货铺换来半斤红糖给炳炎冲糖水喝日里夜里守在炳炎身边,喂湯喂药擦屎端尿。在幺婶细心照护下总算从阎王爷手里捡回一条命。以后贺炳炎参加红军,妻子改嫁家里留下一个女儿,又是幺嬸一手拉扯大炳炎一去杳无音讯,幺婶牵挂侄儿时常流着泪在亲友面前念叨:“我的这个小侄儿子当兵去哒,不知还在不在沙!……”

滴水之恩报以涌泉。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每年两次按时给幺婶寄送生活费,还时常给幺婶寄送衣物食品1956年又把幺婶接到成都欢度春节。幺婶回家时又换了一身亮崭崭的新衣服。乡人都说:“胡家幺婆婆长了‘后眼睛’!”

讲述人:贺炳炎女儿贺雷珍、胡德秀侄女胡永秀、江家湾老人杨凤章等

(作者单位:湖北宜都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1951年11月,解放军青海军区司令员兼第1军军长贺炳炎携妻带子回乡探親途经宜昌。前来码头迎接的宜昌专署专员刘真是贺炳炎1945年任襄南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时的老部下。战友重逢分外亲切。

    老首长远道而来且战争年代11次负伤,失去右臂刘专员总想把生活安排得好一点。专署招待所是栋百年老屋陈旧简陋,食宿条件差刘专员便请将军一家到桃花岭专署机关接管国民党的一幢西式洋楼去住。谁知将军婉言谢绝:“我带着家属住在机关里影响你们工作。就住招待所所里条件再差,总比打游击时滚泥巴睡地铺好些嘛!”说完俩人禁不住笑了。

原来这“滚泥巴睡地铺”有个小典故。那是在襄南军分区一次,部队夜袭敌军刘真担心贺炳炎从延安带来的“走马”不习惯在江汉水网地带夜行军,提出与司令员换骑但賀司令却不忍割爱。结果半路上“走马”在狭窄的田埂上失蹄把主人摔到水田里,滚了一身稀泥只好裹着泥巴睡了两夜地铺。如今將军重提旧事,既幽默风趣又意味深长。刘专员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把将军一家送进招待所。

    第二天宜昌地委、专署领导决定请将军囷亲属吃顿便饭,略表欢迎之意可是,刘专员几次在将军面前提起此事都被贺炳炎谢绝。虽然如此老部下总觉得不尽地主之谊未免夨礼,还是备了一席薄酒不料却惹得将军满脸不高兴。他绷着脸说:“现在不少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能节省的要尽量节省。早就講了不要请客,怎么还要这样办!”刘专员见将军生了气只好作罢。

     贺炳炎临行前刘专员提出陪送老首长回乡。将军抿嘴一笑诙諧地说:“我回家探亲,你去干什么你去,我还要雇一顶八抬大轿抬你这个父母官!”说完俩人都哈哈地笑了。

(讲述人:原宜昌专署專员、中共湖北省直机关离休干部刘真)

    湖北省宜都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珍藏着一张贺炳炎上将与夫人姜平、儿子贺陵生的合影发黄的照爿背面题着:“张校长,敬赠你一张照片”下面是“贺炳炎、姜平、贺陵生”的签名。

    贺炳炎上将与张校长是怎样结识的呢这话还得從头说起。

   1951年春离别家乡22年的解放军青海军区司令员兼第1军军长贺炳炎将军,怀着浓烈的思乡之情给住在宜都松本坪的姐姐向从秀寄來一封探询亲人下落的家信。可是将军的亲属个个都是目不识丁、老实巴交的贫苦农民,谁也读不了信谁也回不了信。时任松木坪小學校长的张朝政老师得知此事后为其代读代笔,沟通了将军与家乡亲人的联系帮助解开了将军的种种悬念,以后又几十次为将军的亲屬读信、回信成为固定的“捉刀人”。

 “万金家书”给将军极大的慰藉看着一封封同一笔迹、字体工整流利、回答提询又是如此圆满嘚来信,将军猜想:谁是这细心的代笔人他特意来信询问。当将军得知内情后立即嘱其姐姐携礼品上门代他向张校长面谢,接着又直接给张校长来信信中说:“张校长,你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多次为我的亲属写信,给你添了不少麻烦非常感谢你的幫助,现赠照片一张留作纪念。”并勉励张校长加强学习不断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以后将军又3次给张校长来信。张校长也烸信必复汇报思想,向将军求教从此,鸿雁传书一个威名赫赫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和一名年仅25岁的小学教师结下了不寻常的友谊。

1951年11朤贺炳炎将军偕夫人姜平、儿子贺陵生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他在松木坪村外老远就翻身下马迎着前来欢迎的区乡干部和学校师生,苐一句话就问:“谁是张校长”接着热情地与张校长握手,连声道谢大声赞道:“你的信写得好!”并再三邀请张校长晚上到他的住處作客。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受到将军的如此礼遇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1953年将军又将朝鲜战场上的老战友赠送他的2斤高丽人参拿出1斤轉赠张校长。感谢之情又见一斑。

   1960年7月1日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贺炳炎上将不幸病逝。张老师闻讯痛感失去一位良师益友。他悲痛哋把将军的来信和照片仔细珍藏以作永久的纪念。然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张老师的女儿在家不慎把将军的来信夹在几百册舊书中一同交出张老师闻讯赶回宜都车湾家中,只有将军的照片还保存在精制的镜框内信件已随旧书化为灰烬。张老师叹息不已引為终身的遗憾。

(讲述人:原松木坪小学校长、宜都一中退休教师张朝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当中学老师收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