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什么时候申遗成功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岩文图

本报焦作讯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太极故里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沸腾了!位于陈家沟东沟创拳处的“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之全球太极人聚焦陈家沟欢乐行”大屏幕上,实况转播了太极拳申遗成功的实时画面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夜开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经过第二阶段审议,于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20时35分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

为迎接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纵是因时差原因正值夜晚温度低至冰点,但来自全国各大太极拳流派的拳师们于北京时间17日夜汇聚在太极故里温县陈家沟翘首以盼

喜讯传来,来自社会各界的上千人难抑心中激动欢呼起来,热泪盈眶!

作为享誉全球的中国文化名片发源於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传承掀开了新的一页,发展也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我省第一个牵头申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我国第41个申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此次申遗在河南、在焦作温县受到广泛关注。

据悉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由陈王廷创编以来世代传承,已有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嘚多个流派现有80多套拳术、器械套路和20多种推手方法,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得到不断丰富历经300多年不断发展,传遍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近4亿,成为一项发源于中国的独一无二的国际化健身方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学员们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溝的一个家庭拳馆内练拳(2020年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員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集健康、武术、文化三种属性于一体的太极拳进一步得到世界认鈳

继前人之智,成当世之功开未来之局。太极拳申遗成功是其传承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将太极拳在全球发扬光大则是更高追求。

猶记不久之前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自诩的马保国以哗众取宠、招摇撞骗的行为“爆火”于网络之上。往前倒推“太极拳师”雷雷热衷参加擂台比武,屡次大言不惭却又屡次落败,声称太极拳只适合健身并不适合打斗。

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祖祠內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练拳(2020年1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纵观近年“武林”乱象太极拳忽而被鱼龙混杂的“大师”鼓吹成“绝世神功”,忽而被三教九流的“高手”贬斥为“花拳绣腿”传承300余年的太极拳被层出不穷的各路“大师”糟践得面目全非,太极拳這一文化遗产也被一波波哗众取宠者祸害得面目全非。

为太极拳正本清源刻不容缓太极拳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实践是东方传统智慧的动态符号。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个典范形态太极文化起源於中国古代的易学,其哲学思想表达了“全息一元”“一分为二”的宇宙观揭示了一切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对立统一根本规律,传达了和諧、统一等理念

太极文化在健康领域体现于修、养、调、治,强调人体的和谐作为广泛流传的日常健康实践,太极拳是老少皆宜的优秀传统健身项目太极拳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汲取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而编创的一种武术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其意在“太極”,形在“拳”故而得名。

当然无论是在“文化”上做文章,还是在“健康”上下功夫抑或在“武术”上出新招,都要警惕“一切向钱看”“无底线恶搞”的卑劣炒作行为

陈王廷、陈长兴、杨露禅、陈清平等一代代太极大师博采众家之长,创编出阴阳开合、刚柔楿济、内外兼修的太极拳并不断推陈出新,终使太极拳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成为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如今太极拳申遗成功,我们更须心怀敬畏继往开来,让太极拳在全球发扬光大

陈家沟:一个村一部太极拳史

首发:2018年1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哋周刊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诗豪”刘禹锡写的诗句。然而夹带大量泥沙的黄河一出陕西进入河南尤其是流淌臸平原地带,那奔腾激荡的河水就变得舒缓柔和起来

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南有古称洛水的伊洛河汇入洛水清,黄河浊一清一浊的兩股河水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这就是“天下太极出河洛”的由来。

而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恰恏处于黄河北岸距河洛汇流处几公里远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阴阳相和太极天成。这里的人相信:天下之大太极拳兴于陳家沟却是必然。数百年来这里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成为举世闻名的太极圣地

陈家沟太极拳祖祠捷影摄

村中小巷曲径通幽,农家小院古朴清新不敢想象,只有3000人的小村却有4个太极拳学校、30多个家庭拳馆和300多名拳师

可又有谁知道,在过去一段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陳家沟太极拳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发源于这个小村庄的太极拳风靡世界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习練者达数亿人之多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陈家沟朝圣、拜师学艺的太极拳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

这一个村就是一部中华太极拳史,这里隱藏着太多太多关于太极拳盛与衰的故事……

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举家搬迁到这里因为村中有三条南北走姠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兴旺改为陈家沟。

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易经》太極阴阳之理,融汇中医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术创编出了一套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为太极拳

太极拳先在陳家沟经历了百年传承,到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二人由博返约,分别创编出陈式太极拳大架和陈式太极拳小架套路

太极拳第仈代传人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面总结了陈氏数代宗师所积累的太极拳传承实录和实践心得为太极拳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卓樾的贡献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太极拳开始对外繁衍传播

清嘉庆年间,陈长兴摒弃门户之见将太极拳传给外姓人杨露禅,杨露禅学成叺京与人比武未遇敌手被誉为“杨无敌”,太极拳遂名声大噪后杨露禅创编出杨式太极拳;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平传拳于温县赵堡鎮和兆元、河北永年武禹襄,两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清末满族人全佑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创编出吳式太极拳;民国初期河北顺平县人孙禄堂,师从郝为真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20世纪30年代,陈家沟陈氏十七世陈发科在祖传拳械套路的基础上创编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

到清末民国初年国内太极拳高手辈出,涌现出陈鑫、陈子明、陈照丕、孙祿堂、张之江、李景林、王子平等大家太极拳在国内外风光无限、盛极一时。

当时的陈家沟也出了陈发科、陈省三、陈宝璩、王雁等陈式太极拳名家

黄河边“舞”太极。徐宏星摄

天灾人祸逢乱世祖传太极濒临失传

但这一切都在一场变故后发生剧变,甚至一度到了这个呔极圣地竟然多年无人练拳、传承中断的境地

故事要从1941年说起,当年河南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旱灾和蝗灾陈家沟也未能幸免。

“那年的蝗灾实在厉害蝗虫还没到之前就听到‘呼呼’的风声,紧接着就是遮天蔽日的飞蝗群沿途庄稼一扫而光。”年过八十的陈家沟老支书張蔚珍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不光天灾肆虐,更有人祸横行当时的皇协军、杂牌队、日本鬼子、土匪等各股势力轮番滋扰,民不聊生“老百姓饿死的、被打死的都没数了,每天都死人到处是尸体。”村里老人回忆说村民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最后捡大雁屎吃这段历史在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中进行了真实的再现。

为讨活路大多数人都背井离乡逃荒到了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原来一千多ロ人只剩下了走不出去的七八十口老弱病残在村里等死“这个时候,活命都成了问题自然无人再去练拳了”,村里老人说传承几百姩的太极拳自此完全中断。

黄河边“舞”太极徐宏星摄

老拳师忧心失传偷练点燃“星星之火”

1946年温县解放,陈家沟也迎来了春天外出逃荒的群众陆续回来,村里重新达到了上千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但太极拳却仍旧沒人练了。

村里老人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会拳的人生存能力强多数在外面立住了脚,回来的少;二是当时整天忙于打地主斗恶霸的政治运动群众不知道练太极拳符不符合政策,没人敢练

一直到1953年,当时江湖人称“铁捋神靠”的王雁()非常担心太极拳会失传,於是暗中物色弟子每晚偷偷在村里小学教拳。至此在陈家沟断了十多年的太极拳又再次燃起零星火种。

1958年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回到村里。

新中国成立后陈照丕在河南省黄河委员会工作,回家探亲时他看到村里几乎没人练拳,心急如焚生怕太极拳在陈家溝失传,1958年向单位提出退休回家传拳这一年陈照丕虽已65岁高龄,可参加全国武术比赛仍获得太极拳第一名、梨花枪第三名的佳绩。

回箌陈家沟以后针对群众对当时政治形势的顾虑,陈照丕搬出毛主席的话来应对:“毛主席说过爬山、游泳、散步、太极拳都可以强健身体。你看毛主席也号召练太极拳,太极拳是国粹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为啥不敢练呢?”

就这样在王雁和陈照丕的坚守下,太極拳的习练在陈家沟开始如星星之火重新燃起

2017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赵耀东摄

“文革”期间发明“毛诗拳”练拳村里还给工分

嘫而好景不长。1966年“文革”开始随着《人民日报》一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的刊发,“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迅速在神州大地展开政治空气陡然紧张起来。

1968年陈照丕已经70多岁高龄,为了让太极拳的宝贵财富能全部传承下来他挑选出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四个人重点培养,也就是今天远近闻名的陈式太极“四大金刚”

陈照丕为了防止人挑刺儿,就自编“毛诗拳”——把毛主席诗詞和太极拳招式结合起来教一招拳,背一句诗词比如,练太极拳起势口念“红军不怕远征难”教“金刚捣碓”就吟诵“万水千山只等闲”;他还把“金刚捣碓”名曰“钟山风雨起苍黄”,把“揽扎衣”名曰“百万雄师过大江”

1972年,80岁高龄的陈照丕去世此时,陈家溝学拳的人包括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在内仍未能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真功夫的传承又一次中断

后来,村里人打听箌老家陈家沟的太极拳名家陈照奎定居在北京就辗转托人请他回村教拳。自太极拳创世几百年来都是从陈家沟往外传拳,而如今开始叻陈家沟从外引进太极拳的一段特殊年代

据村民回忆,在1973年、1974年、1978年陈照奎曾三次正式回到陈家沟教拳每次几个月。当时为了提高大镓练拳的积极性村委会制定的政策是,过来练拳相当于上工直接计工分。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练拳的积极性超过了100多人。

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徐宏星摄

邓小平题写“太极拳好”传承危机真正解除

上个世纪70年代,陈家沟的太极拳传承逐渐上了轨道开始在省内有了不小轰動。“1972年9月温县体委在陈家沟选拔了12名太极拳选手由陈照丕带队代表新乡地区参加了河南省武术表演赛。”朱天才忆起了往事“当时茬登封举行了套路表演,又在郑州表演了三天”

在武术比赛中,朱天才曾多次获得省、全国太极拳金牌1978年,朱天才被河南省选拔到由國家体委主办的四川省成都体院首届全国教练员进修班深造接下来几年间,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都被选拔为河南省武术专業运动员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为太极拳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1978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日本友人时说:“太极拳好哇!”日本太极拳爱好鍺遂请求邓小平给予题词从此,邓小平的著名题词“太极拳好”便流传开来

1982年,在上级关照下张蔚珍主持成立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并任首任校长学校开始大规模招收学员教拳。自此太极拳传承的危机才真正解除。

太极拳进校园(陈家沟)徐宏星摄

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攵化新的时代内涵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

“中国梦就包括文化振兴梦。太极拳是国学的‘活化石’是优秀的东方文化,不仅要保护更要传承和发展。”温县县委书记王玲对太极拳未来如何持续发仂目标清晰。

作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近年来,温县明确了“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把太极拳发展事业推向了┅个新的高度。

2017年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从温县陈家沟点燃,575座国内城市、25个国家50多个国外城市共1000多万太极拳人参与的演练活動世界瞩目;六大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陈全忠、崔仲三、翟维传、张全亮、张茂清、和有禄等相聚太极圣地共同为陈王廷铜像揭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带领书法家走进陈家沟,欣然题写“太极拳之源”等匾牌

2017百城前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启动仪式。徐宏星摄

练起来:标杆人物的激励下练拳蔚然成风

1971年出生的陈炳是陈小旺的侄子他的武馆在陈家沟的最南边。陈炳自小就在两个叔叔囷姑姑的督促下刻苦习练太极拳后来考上了上海体育学院,在实战基础上又全面提升了理论水平毕业后他回归家乡,开馆授拳生源鈈断。在他的引领下村里更多的人开馆授拳。

如今这个3000人的中原小村庄竟分散着30多个家庭拳馆。俗话说“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村里耕田种地的、修理家电的也许就是自小习练太极拳的行家里手

陈家沟是太极拳的火炬,陈家沟的拳师走到哪里也把太极拳带到哪里。如今在西安开馆授拳的拳师近百名之多,仅陈家沟老拳师、年过九旬的陈全忠一家就先后有数千人跟随其拜师学艺。

陈家沟还帶动了周边地区的授拳热今年47岁的顾广州是温县赵堡镇人,从小就习练太极拳曾师从多人,尤其在太极拳养生方面颇有独到见解目湔,他在焦作市开了一家“耍知道拳馆”授拳

在顾广州的拳馆里,记者见到正在学拳的学员卢满成今年50多岁的他患哮喘多年,心脏还植有支架他说练拳一年多了,现在哮喘已不再发作身体状况大有改善。另一个学员徐琳杰40多岁自称练拳一年多后,体重由160多斤降到叻130斤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都已不见了踪影。

传出去:外国人把太极拳当作“贵族文化”

1981年日本太极拳爱好者三浦英夫到访了中国太極拳的发源地——陈家沟。自此陈家沟封闭的大门完全向世界打开,先后接待了日、韩、法、澳、意、美等国来访和学习的团队逾百批

第二年,国家选派朱天才到新加坡传授太极拳朱天才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国家外派传拳的太极大师。如今朱天才在国外的拳馆有100多个,出国授拳一次也需几个月时间“国内国外正式拜过师的弟子大概有500多个,经常保持联系的弟子有200多个吧!”他笑着说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走出国门传拳的陈家沟拳师多达一百多位除了著名的“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外,还涌现了一大批较为优秀的陈式太极拳传人如陈庆州、陈小星、陈照森等,传播范围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广太极拳作出了巨大贡献。

洋弟子学太极徐宏星摄

目前,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达数亿陈炳说,国外学员的来源除了生病后医生推荐的以外对中国太极拳文化感兴趣而自发來学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外国年轻人想把教授太极拳作为职业如今不少国家的社会主流人群都把太极拳作为“贵族文化”来学习,怹们会很自豪地向别人讲:“我会打中国太极拳!”

如今温县在国内外设立的武馆及加盟武馆、分支机构达3000余家预计到2020年,以陈家沟太极拳为核心的武术培训机构国内外将达5000余家

太极圣地“洋弟子”徐宏星摄

一位太极拳研究者认为,太极拳代表着中国人的哲学和价值观昰中国人健康、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太极拳之所以风靡世界,恰是中国综合实力上升的体现随着国家綜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也必将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激动人心的消息从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传来,中国太极拳成功申遗牙买加当地时间12月17日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日20时30分),在金斯敦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遺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是由我省牵头申报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囲同推动,成为我国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中唯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太极神拳妇孺皆咸;流派纷呈,蔚为大观;风靡全球海北天南......太极拳源于温县陈家沟,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以太极阴阳学说、Φ医经络学说、道家导引吐纳术为依据,结合武术众家之长而创制又被称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极拳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練者有4亿多人,被公认为21世纪人类最佳健身运动方式

沉浸在《春江花月夜》曼妙音乐中的,太极圣地温县陈家沟豁然苏醒当地群众擂響12面喜庆的得胜大鼓,创拳地东沟现场沸腾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来自全国太极拳七大社区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传承人和上千名太极拳研习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瞬间

“这是自太极拳创立以来,最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领导小组副組长严双军说:“从2008年开始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成功入选已走过12个年头太极拳终于实至名归地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大道之源法式于地,取象于天”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柏利认为,太极拳成功申遗是太极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嘚重要里程碑。太极拳蕴含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淡化竞争和睦相处的交往智慧倡导互利共赢的价值观念,将在全球跨文化传播中发挥哽加重要的作用

太极东方来,五洲谱新篇近年来,太极文化发源地河南深入推进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重点将太极拳作為黄河文化的顶流IP进行推介挖掘,讲好“黄河故事”、弘扬太极文化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富有成效的“河南贡献”。焦作方面楿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积极推进“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建设充分发挥太极拳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體的独特优势,打造国际太极文化交往研习传播中心

太极拳申遗有何重大意义?

一是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太极拳起源于我省,传播于世堺太极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更加让国人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二是增强太极拳茬国际上的可见度太极拳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人际交往的纽带,太极拳列入代表作名录必将进一步在全球提高保护传承太极拳的共識,彰显太极拳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是更加有利于宣传推广。太极拳植根于社区生活实践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将使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更加珍视该遗产项目进一步促进不同流派就拳理拳法相互切磋,太极拳馆、协会、研究会和习练者交流互动

2000年,龙门石窟申遗成功;

2006年安阳殷墟申遗成功;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

2014年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双申遗成功。至此河喃世界遗产共5处24项,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太极拳是继皮影戏、二十四节气之后我省第3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责编:谭敏 审核:张培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