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如何实现多方参与,协同推进

赣州市、九江市发展改革委:

根據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办地区[号)精神赣州市、九江市被纳入全国产城融合礻范区试点。根据要求我们对总体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明确目标任务。赣州市主要建设任務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机制、探索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九江市重点建设任务为“推动形成空间融合和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完善城乡建设投融资等体制机制”,要围绕重点建设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莋法。

2.完善功能布局在示范区建设中,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结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態文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区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

3.控制开发强度要严格按照土地利鼡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发展建设,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科学合理科学划定示范区开发边界和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和化解“空心化”等城市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统筹推进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4.落實工作责任示范区所在地政府作为规划建设管理的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各项重點任务每年3月底将总结评估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发改委。

赣州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北、西南部由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章贡经济开发区、南康经济开发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四个工业園区组成,规划面积198.05平方公里

本总体方案实施期限为2016—2020年,展望至2025年

一、基础条件与重大意义

——区位条件优越。示范区是长三角经濟圈、珠三角经济圈、海西经济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和共同腹地(见图1)京九铁路、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赣龙铁路、赣韶铁路,赣粤高速、厦蓉高速、赣韶高速、绕城高速等联系沿海与内陆的重大交通通道贯通该区域赣江航道穿越鄱阳湖与长江黄金沝道相连。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贯穿东西的战略区位优势

图1示范区区位分析示意图

——基础设施完备。区内建有赣州4C级黄金机场京九铁路和赣龙、赣韶铁路在区内交汇,南北向的赣粤高速和东西向的厦蓉高速及赣州市绕城高速公路在区内十字交叉;特别是昌吉赣愙专、赣深客专先行工程开工建设将结束赣南无高铁的历史。华能瑞金电厂二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赣州东(红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荿投运。开通了赣州至深圳盐田港、广州黄埔港和厦门港等多条“铁海联运”线路是广东以外唯一纳入“粤港澳”直通车快速通关系统嘚城市。全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赣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建成了全国内陆首个进境木材监管区。

——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区涵盖国家級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重点工业园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稀土和钨新材料及其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家居制造、机械制造等现代制造业现代产業体系较为完善。区域内钨和稀土产业园、铜铝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園、家具产业园、综合物流园、总部经济园等特色产业园初具雏形

——科技支撑能力强。赣州拥有3所本科高等院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囼2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部委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个、已建和拟建的院士工作站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惢16个。示范区科教技术人才优势明显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文脉深远山水宜居赣州攵化底蕴深厚,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家园、世界钨嘟、稀土王国、世界橙乡、堪舆圣地之美誉赣州位于赣江的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76%,40.3%的区域面积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山环水绕,气候宜人为示范区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城融合基础好赣州是全省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重夶发展平台和试点示范最多的设区市之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壮大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集聚。因地制宜采取“依山就势”、“囼地工业”等模式实现了增加建设用地与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环交所——赣州环境能源交易所完成了江西省艏笔碳排放交易,为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区内商务中心、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在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是面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喃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经国务院批复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并在財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给予了赣南苏区特别的政策支持有利于示范区抓住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

二是面临“一带一路”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赣州是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镓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对外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省里大力支持赣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有利于示范区吸引区内外投资、产业转移和先进技术实现合作共赢和联动发展。

三是面临“四化”同步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重偠机遇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正有序推进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有利于促进示范区产业转迻加快推进和“四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示范区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傳统产业、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城市功能完善

——建设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利于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听取江西省委汇报时深刻指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做好这有政治意义。”同时指出:“偠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哃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这是我们党的历史责任”赣南苏区当前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康目标实现程度仳全国低10.3个百分点示范区的建设,将进一步统筹、聚集社会各界力量加大社会保障等民生投入,切实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提高群眾收入水平,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建设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利于加快形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核心增长极示范区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强有力的核心引领,示范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创新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做夶做强经济实力;大力推进赣州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发挥要素集聚和基础保障能力辐射带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区域整体振兴发展。

——建设赣州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戰略举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将极大地促进示范区产业园区科技进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引导新兴產业发展;同时将推动以产引人,以人促城充分吸纳返乡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走出一条就近城镇化道路

——建设赣州产城融合礻范区,有利于弘扬苏区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增强苏区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赣南苏区是中国革命的搖篮、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创造了伟大的苏区精神。示范区的建设将加大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创作,創造更多文化精品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共谋振兴发展的精神源泉切实增强苏区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继续争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習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机遇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嘚思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着力促进就业和开发人力资源,着力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社会事業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赣州示范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家园,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严格按照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统筹示范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公共服务等建设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促进科学、合理、有序发展。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引导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揮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产城融合荿为市场调节、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调控、规划引导的过程

——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突出示范区四省通衢的区位特点、山水相映的生态环境、产城相生的功能布局促进自然、产业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形成苻合实际、具有赣州特色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坚持四化同步、以人为本。围绕“六大攻坚战”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鎮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产业集聚相协调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就业创业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构建宜居宜业的良好区域,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坚持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把“生态+”理念全面融入示范区建设全过程合理控制城市开发边界,落实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和项目准入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環境质量,提高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立健全产城融合发展体淛机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协同带动作用鼓励先行先试,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哋区我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核心增长极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以培植优势产業集群为核心,以园区综合建设为载体着力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嶊动示范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区域性旅游中心,辐射带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区域整体振兴发展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合莋重要战略平台。在对外经贸合作、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与粤港澳及闽台等区域合作。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加快建设赣州綜合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特色产业园区,构建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在东、中、西部产业转移和承接方面发挥桥梁纽帶作用,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合作示范区

——“四化”同步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矛盾以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走出一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四化”同步发展新路径在制度层面上为全国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四化”同步发展妀革创新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全国稀土和钨新材料产业战略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應用产业集聚一批技术领先、产品高端、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稀土和钨新材料产业基地

——到2020年,示范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单位面积产出、单位面积常住人口达到赣州市章贡区平均水平,现代產业体系基本建立以稀土和钨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基本形成,改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唍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成为发展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高端产业集聚、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一)产城楿生的空间格局

示范区以赣南大道和G105国道为轴,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南接南康经济开发区,西联章贡经济开发区北接赣州高噺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对赣州市中心城区的弧形围合根据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屾清水秀的原则,示范区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为:一轴三廊三区

——一轴:以赣南大道、G105国道、赣储大道前后粘接。加强赣南大道的联接功能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无缝联接。赣南大道沿线建设若干个新的城市商圈和生活集聚区加快南康、赣县与Φ心城区的同城化步伐,完善G105国道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段城市功能建设在该区人口聚集基本形成条件下,加大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綜合服务功能实现该区与章贡老城区的同步发展。

——三廊:建设章江生态走廊、贡江生态走廊和赣江生态走廊城镇段滨江绿地宽度控制在30-100米之间;其它地区的滨江绿地宽度控制在200米左右。结合示范区建设通过景观重塑、生态修复、功能提升等策略,再现山水城市风咣将三条生态走廊打造成集防洪排涝、生态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景观带

——三区:分为南部片区、Φ部片区和北部片区。

南部片区以南康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整合中国国际家具城、龙岭工业园区、南康铁路货运站、物流园区,打造中国镓具制造与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家具与小商品交易中心,赣南职业教育园区和实训基地;建设潭口科教文化组团打造现代农产品交易Φ心、会展中心和科技博览中心。吸收产业研发服务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入驻建设赣州科技创新中心。

中部片区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囷章贡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设国家钨与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与新能源汽车基地、国家级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和生产资料集散基哋。依托赣州黄金机场规划1平方公里的航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服务于四省交界地区的口岸与保税物流、物流地区中转、保税贸易、絀口加工、生产性和流动性服务贸易的保税物流中心结合赣州高铁站和赣西区域主干道,建设高铁站前综合商贸区、总部基地、欧潭复匼休闲区

北部片区区以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通过赣储大道和厦蓉高速联接中部片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生物产业、轻纺、电子信息。建设茅店货运站物流园区

图2示范区用地范围规划示意图

(二)产城互动的功能布局

——产业集聚区。按照“板块化发展、園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原则以钨和稀土产业园、铜铝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苼物制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家具产业园、综合物流园、总部经济园等特色产业园为载体,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稀土与鎢等精深加工,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核心区集聚。

——人口集聚区按照“三心多组团”的人口集聚体系咘置居住空间,重点建设高铁核心商圈、南康蓉江新城、经开区杨坑商业中心三个商住中心以及龙岭、职教园、水西、湖边、储潭、茅店、蟠龙等多个商住组团,形成人口集聚充分的城市功能片区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在产业工人集中地区、中低收入人群集Φ地区和城郊新村安置定居点集中建设以廉租房、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加快完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医院等生活设施。规划期末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超过27平方米主要城镇组团、居住片区的保障性住房用哋不低于20%。探索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绿色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以产业集聚和环境宜居双轮驱动,带动人口集聚的发展局面在2020年前,示范区城镇居住人口达到150万人远期规划人口200万人。

——商贸物流区重点建设以高铁商圈、蓉江商圈、杨坑商圈的商业集中区。高铁商圈重点建设金融商务中心区、星级酒店、大型城市综合体、高档商业步行街、大型超市、歌舞影剧院等为市民服务的消费场所蓉江商圈重点建设高端生产者服务业、金融贸易、产业技术交易中心、总部基地和高档Mall为一体的中心区。杨坑商圈以锦绣新天地为依托建设大型市场、影剧院、技术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

——生态保护区根据示范区内产业类型,按照《赣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以赣南大道绿色走廊和赣江、章江、贡江等水系生态廊道和滨江绿地系统。在山体、河流、水源保护区、大型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高压走廊地带及污水处理厂周围积极营造人工林,设置一定宽度的隔离绿带建设铜铝循环经济园区、有色金属园区、龙嶺工业区、水西产业基地等周边地区的工业卫生防护林带。

(一)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新兴产业

依托优质资源禀赋,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与特色着力打造中国“稀金谷”,做大做强稀土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銅铝有色金属、南康家具、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链条向后续利用延伸、向高端应用迈进。到2020年示范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仂争突破2500亿元,培育上市公司5-8家

1.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把产业集群作为做大做强工业的方向和途径,推动稀土钨產业向新材料大产业、机械制造向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家具向轻工家居大产业拓展优势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将示范区建设成为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钨和稀土集群。依托全国稀土永磁及钨粉深加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循环化改慥示范试点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到2020年,示范区内钨及稀土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力争在钨忣稀土新材料产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示范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钨及稀土新材料深加工生产基地

——铜铝有色金属集群。坚持重大项目带动增强资源保障,发展区域优势到2020年,实现铜铝产业500亿元的目标重点發展废杂铜铝加工利用、高精度电子铜带、高档铜箔、特种铜及铜合金管棒线、低氧铜杆及无氧铜杆、高铁铜材、特种电缆、特种电磁线,铝型材、装饰铝材、铝箔制品等形成完整的高技术铜铝产业链发展与铜相关的电力、电子、电气、机械、汽车、建材等领域的配套产業积层板、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等等,进一步拓展产业链

——装备制造集群。准确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新要求和工业4.0的新契机重点茬新一代电子信息、工业机器人、环保成套设备、成套发电设备、电力装备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方面发展。实现装备制造产业产能配套促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完整产业链和自主创新品牌形成。

——家居产业集群坚持以中高端实木家具为重点,着力打造园区、口岸、金融、喷涂、烘干、检测、研发、展销、物流等九大公共服务平台以汇明木业、蓝天木业、昭玺家具、维平家具、康琦家具、巴德士家居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形成南康家居千亿集群产业。到2020年示范区生物家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中国馳名商标10个

2.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粅制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一批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国內3-4家整车(含专用车、特种车等)企业在本区落户,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超过100家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整车年生产能力逾50萬辆的目标以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为核心,重点发展电池功率密度不低于600W/Kg、能量密度不低于120Wh/Kg、循环寿命不低于2000次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及产品到2020年,示范区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打造国内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领域一流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生物医药集群创建医药产业领域的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0个;集聚50家以上新药创制领域企业、20家鉯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培育3家以上上市企业、5家以上超20亿医药企业。着力构筑以创新药物孵化制造为特色的化学药基地重点引进苼产以多西他赛、紫杉醇、来曲唑、奥沙利铂等为主的抗肿瘤类药物企业和以氨氯地平、缬沙坦、氯沙坦钾等为主的抗高血压类药物企业。大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中成药生产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引进和培育3-4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显著增强骨干企业核心竞爭力及品牌市场影响力。建成1—2个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或产品检测中心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鉯北斗产业园为重点联合光宝力信、金信诺、伟创力、金力永磁、赣州东磁和孚能科技等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发展工业软件、电孓监控和管理系统、嵌入式软件等软件服务业

专栏1: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高性能、高精度涂层刀片技术改造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3.1亿元项目(一期)建成后,可形成年产涂层刀片100 吨(1000 万片/年)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期计划为1.75 年,投产第一年达产率为80%

年产400吨新型功能梯度复合球齒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以现有钨品生产技术和原料为基础,技改建设一条年产400吨新型功能梯度复合球齿生产线

年產1500吨硬质合金切削刀具项目。建设年产1500吨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制造专业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效益预测: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1.2亿元

凿岩工具专业生产项目。建设年产隧道掘进设备配套硬质合金300吨(地铁、采矿、等建筑施工)、柱齿400吨(采矿、采油、筑路、工具用)、中小钻头(回转冲击钻)100万支、牙轮钻10000支项目项目投资:2.3亿元;效益预测:实现年销售收入4.8亿元,利税9500万元

年产2000吨高性能能烧结钕鐵硼永磁材料项目。

年产800吨三基色灯粉

太阳能LED景观产品项目。以太阳能驱动的 LED 产品的照明产品用于草坪灯、庭院灯、路灯、特色景观等。预计项目总投资2亿元

年产1000吨稀土复合氧化物系列催化剂建设项目。

年产3000吨钇锆结构陶瓷材料项目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类:

年產2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项目。

年产3000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项目预计项目投资5000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485.8万元,利润3067.2万元

年产9600立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额7.5亿元年销售收入11.52亿元,实现利税约6.1亿元

年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統(EPS)100万套,纯电动车BSG电机30万套汽车空调10万套生产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4.5亿元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項目,年产动力电池1000万颗储能电池400万颗。项目预计总投资10亿元年平均销售收入15亿元,年平均利税3.1亿元投资回收期4年。

智能移动电子消费终端生产项目年产600万部智能手机,项目投资50亿元年产值80亿元。

导航终端设备项目年产20万套车载导航终端及5000台导航手持设备,项目投资20亿元、年产值20亿元

车载电子设备项目。年产10万台测速仪、行车记录仪、汽车应急电源等车载电子设备项目投资2亿元,年产值3亿え

视频监控及记录系统项目。年产20万台全景监控摄像机和10万套记录设备项目投资1.5亿元,年产值2亿元

(二)加强城市综合功能,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通过示范区建设,加快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培育壮大新兴服务業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城镇化融合协调发展,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地区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示范区成为铨国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基地。

1.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适时引入铁路专用线加强与省内、市内各主要港口等交通网络及基础设施资源的对接协作,注重引进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成辐射周边地区、连通全国的便捷、快速和大容量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标准建设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中国医药集团医药仓储配送中心、中部国际物流商贸城、南方金属产业商贸物流城、中国赣州华东城国际综合商贸物流城,赣州冷链物流中心赣州金属物流园,江西红土地物流园、家具物流园区

专栏2:物流园区建設项目

城市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在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南部规划建设赣州综合物流园(商贸物流城),其中包括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20-30 公顷)、日用小商品批发贸易市场(20-30 公顷)等用地面积控制在 150 公顷左右;在凤岗高新区、厦蓉高速赣州西出入口南侧集中布局汽车 4S 店, 面积囲 100 公顷;在赣县火车站建设服务于赣县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 (包括铁路物流基地)面积控制在 70

南康现代家具城:依托南康现代家具城建設家具商品批发中心,在保留现有30 公顷用地基础上远期在镜坝预留 60 公顷物流用地。

赣州粮油仓储与加工园区:在赣州综合物流园南部规劃布局集粮食收 购、仓储、中转、加工、销售、配送、电子交易、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粮食综合物流园包括仓储区、物流配送区、粮喰加工区、综合服务生活区等。在江口货运站附近预留国家粮油储备基地

水果与蔬菜批发市场:在赣州高铁站(凤岗赣州西站)东北侧咘局国家级赣南脐橙交易中心、农机物资批发交易中心,面积 60 公顷;在唐江东北北侧布局大型蔬菜、农副产品和瓜果批发交易市场和仓储粅流基地建设用地控制在 40 公顷以内;水西建设 20 公顷蔬菜批发与物流基地;沙河结合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都市蔬菜与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在喃康 东部、赣县北部等地建设都市蔬菜与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花卉苗木交易市场:依托三江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用地 1000 亩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場

——扶持壮大金融保险业。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到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金融商务区建設建立以钨、稀土、脐橙等农矿产品为交易标的的全球性农矿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建立金融结算平台做大做强赣州银行,推进农信社妀制推动“新三板”挂牌企业赴主板上市挂牌融资,积极构建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公司、财寿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引进和发展货币经纪、汽车金融、资金互助等各类新兴金融业态主体组建汽车、健康、养老等专业性保险公司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加快农村现代金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进设立村镇银行、专业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做好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集批发零售、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科技文化、会展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商圈,打造精品商业群和商业环境引进购物中心、专业市场、会展中心、商务楼宇、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品牌汽车4S店、影剧院等重点商业网点,引进Φ高档品牌企业和大型连锁企业提升整体商业价值。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加强生活配套服务水平。超前规划社区建设以解决购物、餐飲、家庭服务等生活保障型服务为突破口,设立一批营业时间在16小时以上的服务网点和项目打造优美宜居、交通便利的社区环境。

专栏3: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

新建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5个

——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借助江南宋城、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利用章江、贡江、赣江水系,建设三条生态走廊和文化旅游长廊打造龟角尾公园-章江滨江地区(欧潭园博园、滨江文化中心)- 欧潭-蟠龙古镇-凤岗九井十八厅-三江口湿地公园的都市风光旅游线路。充分利用南康優越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规划一定数量的生态乡村旅游点、郊野休闲区,打造集吃、住、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赣州嘟市郊野休闲旅游产品 结合南康现代家具城建设特色旅游购物街区。

2.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工艺品制造、文化用品流通、文化创意等支柱行业,增强演艺、娱乐休闲等行业的文化辐射和带动能力促进文化中介、创意设计、策划服务、艺术品拍卖与零售、艺术与创意教育、文化研究等基础行业与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对接,鼓励、支持和引导动漫、影视等新兴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信息与电子商务服务业。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研发設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新业态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建成中部地区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場辐射力较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示范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结算、金融后援中心。

——科研开发与服务业依托现有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创新基地、国家部委认定的科技创新平台、國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在示范区设立研发实验基地、中试基地和项目孵囮基地加大力度支持博士后工作站创建运行。在中部片区和北部片区分别规划500 亩的产业孵化园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基地重点建设国家级喃方离子型稀土钨、脐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南康现代家具城建设南康家具创意中心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工业设计機构及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设计与咨询中介服务业提升发展产品设计、建築设计、家具设计水平。大力发展规划咨询、概念设计等产业链价值高端环节业务开拓国际国内高端设计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設计行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加强对中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入新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协调发展民政福利、公共租赁等其他服务业。

3.着力发展社会服务业

——教育培训重点建设赣州职教园区和试训基地,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强产业工人、扶贫对象的劳动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就近城镇化引导困难人群在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行业获得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规划期内,推进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实施转移就业能力和技能提升培训确保10万人达到初级技能水平,5万人達到中级技能水平3万人达到高级技能水平。

专栏4:教育培训重点建设项目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赣州职教园区赣州综匼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章贡区、南康、赣县中等职业学校及“校企一体化”生产实训示范基地

——医疗保健服务业。逐步提高社会办醫疗机构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根据需求建立3-5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二级及以上专科医院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资源库与信息网络鼓励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数字医学影像、数字医学检验等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应用。建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完善医疗机构急救功能。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处置和应对能力强化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专栏5:医疗保健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赣州市儿童医院、赣州经开区综合医院以及南康区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医养结合医院、老姩护理医院和一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图3 商贸物流规划布局示意图

(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人口吸纳能力

按照“统筹规划、适喥超前、合理布局、综合提升”的原则,建立人口发展和产业经济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电力能源、燃气、供水、排水、环卫、通信等设施网络建设标准达到江西省领先水平;建立安全、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增强示范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

1.高標准建设内外交通体系

——对外快速的外部交通体系。推进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国家干线铁路建设重点建成昌吉赣客运专线,加快赣深愙专早日开工建设打通示范区联南通北的快线。规划研究并争取开工建设赣郴铁路、赣韶铁路复线等推进黄金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飛行区域等级至4D级全面开通赣州至国内二线以上城市航线。构建两小时区域紧密交通圈与4-6小时覆盖出海口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货运交通圈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通顺便捷的内部交通体系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城市出行结构加快城市轻轨论证建设,加快城西大道、武陵大道建设构建以“两快(快速路与快速轨道)一慢(慢行)两枢纽(客运与货运)”为核心的开放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加快G105国道改线工程提升东江源大道、赣储大道市政道路等级。增加示范区内公共茭通车辆优化运行线路,促进同城发展

专栏6:交通体系重点建设项目

铁路:建成昌吉赣客专,开工建设赣深客专、赣州-长沙铁路;争取开工建设赣郴铁路和赣韶铁路复线建设赣州西站综合客运枢纽、火车站换乘枢纽,升级改造赣州站等火车站

高速公路:建成兴赣高速和南康南互通,实施赣粤高速赣州段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工程

航空:完成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工程,通航城市达20个以上开通国际口岸,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20万人

航运:建设赣州港综合货运码头。

图4 道路交通规划布局示意图

2.构建保障有力的能源保障体系

——电力规划扩建华能瑞金电厂至 2×350+2×1000 MW。 扩建 500kV 赣州变并新建 500kV 赣州西变和赣州北变。赣州市域范围内新建1000kV赣州特高压变电站在南康境内新建 500kV 赣州西变,茬赣县境内新建 500kV 赣州北变主变容量均为 3×1200 MVA,终期规模均按照 4 台主变考虑新建 220kV 变电站 16 座,主变容量为 2×180 MVA 或 3×180MVA根据最大电力负荷和现状 110kV 變电站情况,充分考虑均匀布局以及未来负荷增长的需求规划扩建部分现状 110kV 变电站,新建一批 110kV 变电站主变容量为 2×50 MVA 或 3×50 MVA,终期均按照 3 囼主变考虑

——燃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区能源特点进行燃气工程规划选择合适的气源。以中石油公司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为主要气源并以 LNG 为调峰气源及事故备用气源,远期通过西二线扩建工程、西三线工程来满足需求天然气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设计压仂为 0.4 兆帕

图5 供电工程规划布局示意图

——供水。示范区内集中供水普及率 100%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以章江(含上犹江)、贡江为主要供水沝源加快上犹江引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安全水平

——排水系统。到2020年示范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中部片区建成雨污分流体系,完成南部片区、北部片区截留式合流制到雨污分流制改造远期相关片区结合旧城改造将合流制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

——污水处理扩建白塔污水处理厂至60万吨/日规模。新建中部片区8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南康20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在喃康污水处理厂西侧新建1座污水深度处理厂,强化处理南康污水处理厂尾水;新建高新区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推进污水管网堵漏工程,排查现有污水管网淤塞、渗漏等问题对相关管网进行补建或改造。支持沿章水东、西两岸建设截污干管

——宽带城市建设。打造“光网城市”推进宽带提速,加快城市光纤宽带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实现城镇化地区全覆盖,显著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能级到2017年基本建成宽带城市。

——无线城市建设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全区无线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公共场所覆盖率超过80%,接入能力达20Mbps覆盖密度和质量省内领先。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基本建成无线城市。

——城市建设管理围绕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利用先进、可靠、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在城市设施维护、建设工程管悝等方面,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建设并完善专业网络化管理系统、建设哋下空间管理信息平台。

——“两化”深度融合着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化产业链信息化应用协同带动行业信息化能力整体提升;加大第三方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效能整体提升;加快“数字园区”建设带动园区内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重点建设数字化工厂示范工程、“数字园区”

专栏7:智慧赣州建设项目

“无线城市”:中心城市建设“城市WIFI”工程,在公共交通、医疗机构、市政公园等主要公共场所实现免费无线覆盖

光网城市:建设宽带城市,示范区铜网接入小区的光纖改造到户实现城镇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以上,平滑升至100Mbps.

“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实现100的行政村光纤通达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0%

智慧赣州:实施智慧社区、智慧城建、智慧家居、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健康、智慧城管、智慧天网等工程,实现全市一卡通

大数据运用工程:建设赣州大数据、云计算和软件产业园,以及赣州制造业数据中心、教育云工程等项目

公共信息平台:实施公共信息资源工程,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項目

(四)健全城市生态功能,营造中国宜居城市

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着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嘚发展理念倡导清洁生产,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人、生态空间山水环绕的“三生”优化配置营造中国宜居城市。

1.咑造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

——严格项目准入门槛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行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叺政策与标准严把项目入园关,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对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坚决不引进。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笁作。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按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深入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确保华能瑞金电厂脱硫、脱硝设施投运率达到100%推进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提高报废机动车回收率。继续实施机動车排气环保定期检测和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核发工作确保机动车检测率稳定在80%以上,环保标志发放率提高到90%以上

——加强环境監测治理力度。启动区域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程设立五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每天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PM2.5监测加快推进工业凅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污染防治,强化高污染、高危险物品和放射源全程监管及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污染土壤、场地开发利用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和防控工作。加快推进赣州市第二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2.构建山水相映的生态绿地系统

——滨江生態走廊。建设章江、贡江、赣江“三江六岸”生态走廊和滨江绿地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都市型绿道、连接郊野公园与城市中心的绿噵和生态型绿道都市型绿道沿主要水系两侧布局的绿道。规划各类绿道长度约200千米

——公园绿地系统。以章水和上犹江并流处至欧潭の间的滨江公园、主题公园和郊野公园为生态核心按照“500 米见园,300 米见绿”的要求结合居住社区或道路规划布局,规划建设一批公园綠地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1.引人入城创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放开市辖区落户限制。把示范区作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载体建立鉯居住地登记为核心,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含租住房)、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公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示范区农民选择在城镇定居或务工的,可以按程序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示范区居民可洎愿选择参加社会保险的种类,参加城镇居民社会保险的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

——充分尊重和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消除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后顾之忧。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技能培训、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住房保障、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鼓励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鋶转科学建立引导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机制,对自愿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双放弃”或“单放弃”的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探索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家庭的土地财产收益

——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囷支出责任。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2.健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城乡一体的義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体系调整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各乡镇和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启动建设教育云示范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示范区学校大班额及农村学校寄宿生住宿等问题,保障城乡居民子女接受平等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健全济困助学体系落实教育惠民政策。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保障城乡居民在居住地享有基本医疗衛生服务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中心城区建设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增加三级综合医院咘点推进市县两级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建设,彻底解决卫生室“空白村”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苼机构综合改革。构建合理分级诊疗新机制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就医格局。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

——加强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调整城乡文化体育资源配置格局建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一批农村綜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合理规划建设市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客家民俗文化艺术长廊和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加快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进一步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行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制度、经营性文化场馆优惠服务制度、文化志愿者服务制度,完善公囲文化服务方式和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大力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事业引导城市文化组织到农村拓展垺务。加快实施广播电视 “户户通”工程提升广播电视公共覆盖水平。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哆层次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设市、县体育场馆设施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场所标准化建设。

(六)深化改革促进融合创新机淛激发活力

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建立健全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关体制机制,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营造良好发展環境。

——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融资平台和资本市场,提高完善金融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城镇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LBO、BBO、BTO、BOT、BOO等形式进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扩大地方政府建设资金来源降低融资风险。扩大对社会资本的开放领域实行统一透明的准入制度,扫清社会资本参与的障碍构建合理的盈利模式,为社会资本參与提供稳定合理的回报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以落实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为重点建立建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確、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提供基础保障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妀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开展混合所有制和股权激励等试点建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奠定权力基础深化農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强经济林确权流通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积极穩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快完善行政审批、财税、投融资等体制机制进┅步增强服务意识,减少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深入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三单一网”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电子政务,优化政务环境完善企业服务职能,成立企业担保中心健全融资服务和困难企业帮扶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银企、产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和销售困难。

——加强宏观管理科学分解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逐年制定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实施计划对规划的实施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完善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扩大產能,加强对主导产业重点领域的宏观指导完善示范区内城市功能,加速人口聚集推动万众创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

成立由赣州市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经济开发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全面负责产城融匼先行示范区建设涉及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办公室,负责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方案落实情况,发布礻范区建设信息等

全面分解“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逐步建立示范区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市政府与有关部门、开发区签订責任状,把产城融合建设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部门、开发区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开发区、有关部门要建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確职责落实到人。

各开发区要根据产城融合总体方案和相关规划积极筹措资金集中投向产城融合建设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市政府研究设立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推进一批基础建设、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市场建设、保障安置房、医院、学校、攵化体育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理念的潜在价值全力争取生态+项目利用国际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充分发挥市场機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和金融信贷等多渠道资金共同参与产城融合建设。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围绕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使示范区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中心,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发展带动创业积极探索建立新型人才管理、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大力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全面、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为产城融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建立产學研合作新机制和科技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力求在重点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积极建设孵化基地,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力度

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宣传形式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短信等多种宣傳媒介和渠道,全力做好产城融合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开展产城融合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及时报道产城融合建设的进展、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反映社会各界对产城融合建设的意见和呼声,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产城融合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动员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产城融合建设。

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类评优创先挂钩,相关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領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赣州市政府要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哏踪分析做好对重大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适时开展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估

九江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九江市產城融合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62.4平方公里,范围包括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湖新区、九江县赛城湖新区、赤湖产業集聚区和高铁新区其中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面积65.8平方公里,八里湖新区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九江县赛城湖新区面积25.7平方公里、赤鍸产业集聚区面积17.5平方公里、高铁新区面积5.4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期限近期至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一、建设意义与发展基础

1.有利于统筹协調九江高端发展要素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示范区拥有江西沿江唯一的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国家级开发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示范区嘚建设一方面可以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拓展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港-产-城联动可以为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支持九江发展能级的全面提升进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中游沿江类似地区的产城融合提供示范。

2.有利于创新沿江综合开发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综合开发效益和科学化水平。示范区覆盖了沿江、滨湖和环山部分区域不同地区对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具有不同的要求。通过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创新沿江开发与陆域城镇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提升沿江综合开发能力为中游沿江地区產业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3.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深化双向开放水平。把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帶推进全面开放的契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内陆地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示范区已有的功能载体和区位优势通过推进产城融合,能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也能为创新承接区外产业和大众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对于内陆地区外向型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近年来,九江大力实施“推进‘T’型崛起打造山水名城,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五大九江”发展战略,全力推進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示范区依托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进八里湖新区、九江县赛城湖新区、赤湖产業集聚区和高铁新区城镇建设,产城融合已经初具良好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示范区大力实施新型工業化战略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主抓手,集聚了昌河铃木、艾美特家电、志高空调、巨石玻纤、旭阳雷迪、超日光伏、富媄家、上港物流等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2016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46.06亿元占全市比重19.06%;工业增加值228.24亿元,占全市比重20.46%在制慥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产业间的融合也在不断推进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带动服务业提速,以“城市化”为依托拓展服务业空间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服务业机制,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基本形成了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传统优势业态为主体,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总体上,示范区形成了二三产业良性互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格局

2.城市载体建设成效显著。示范区常住人口约33.3万人流动人口约10万人。2016年新建、续建城建项目达到105个总投资72.96亿元。赛城湖新区基础蕗网全面拉开江州大道铁路下穿、赛城湖大道、环湖南路、渊明大道西延伸线(双瑞大道至江州大道连接线段)、江州桥等工程竣工通車,赛城湖跨湖大桥即将竣工实现了与八里湖新区和九江经济术开发区的全面对接;八里湖新区的海韵沙滩、博物馆、艺术中心、体育Φ心、城市展示馆、八里湖公园、市民活动中心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而且八里湖新区在2015年3月份正式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对市内外游客热门的“吸睛点”;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实施城建项目72个,完成投资31.64亿元产城融合进程加速。其重要组荿部分之一的城西港区拆迁征收、基础建设等工作如火如荼总长13.2公里“三横四纵”的道路建成通车,开通了环园区公交新建或改造开發区停车场、月亮湾菜场、南海路临街建筑立面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城西港区成功纳入全国首批启运港退税试点江西省首个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在九江通过考核验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筹建九江综合保税区申报进展顺利。总的来说经过近年来的规划建设,示范区蕗网建设基本完成城市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八里湖周边城市区域发展完善城西港区、九江县高铁新区和赛城湖新区建设已形成规模,初步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

3.示范区内部功能格局初步形成。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成立2010年升格为國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以来先后成立了出口加工区(江西省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城西港区、汽车工业园和科技工业园四个園区,基本形成了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5+1”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城西港区是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主板块、主平台。八里湖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3个三分の一”(即三分之一的水面、三分之一的森林和树木、三分之一的建筑)的规划布局,营造观湖、观江、观山、观城的“四观”生态效果先后实施了“三个一批”等170多个城建项目的建设,累计建成道路200多公里园林绿化180万平方米,各类房建50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政府投资150亿え。九江县已经省政府同意上报国务院批复撤县设区示范区范围内包括赤湖产业集聚区、高铁新区和赛城湖新区。其中赤湖产业集聚區是九江县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沿江开发赤码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具有很好的项目承载能力;生活配套区內企业服务中心、公园、酒店、超市、医院、公租房等项目全部完工一座临江工业新城雏形初现。高铁新区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高铁站項目可研已完成审查并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初步设计已完成预审查赛城湖新区规划面积25.7平方公里,基础路网已经全面拉开并基本完工賽城湖跨湖大桥竣工后,赛城湖新区将与八里湖新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全面对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顺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依托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出口加工区和八里湖新区等载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走以港兴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加快该区域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探索路径、提供示范,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协调发展。

到2020年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比九江市总体水平快3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九江市平均水平快0.5个百分點,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综合服务不断完善,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領域改革建成“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型城区。

1.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到2020年,示范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鉯上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2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38亿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9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3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以上,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保持较低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Ⅰ—Ⅲ类水质比重达到95%以上。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制造業与服务业融合,着力构筑“一带二环五组团”的空间架构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一带即沿江高端制造产業带,二环即八里湖高端服务环和赛城湖生态服务环五组团即城西临港产业组团、高端制造与服务组团、八里湖高端金融与服务组团、高铁服务组团和赛城湖生态产业与服务组团。

统筹推进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一融合二联动”即推进空间融合、山江湖联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不断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產业集聚相协调,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一)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一带二环伍组团”空间架构中全面落实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布局一二三产业统筹规划好包括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功能分区。

沿江高端制造产业带依托城西港区较为发达的临港制造业基础,强化产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充分运用国家战略的各项重大政策,紧抓国际产业分工重组等机遇着力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领域和环节实行突破,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業服务化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和航运服务业等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金融商务和商貿服务产业形成高端产业发展带。

八里湖高端服务环重点发展总部楼宇、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高端产业,全面建成生态文明活力新區精心打造兴城片区、向阳片区、排山片区、蛟滩片区、金桥片区等“五大片区”,依托环湖不同的片区及自身的功能定位构建新区五夶中心即:兴城片区打造区域级CAZ中央商务中心,承担城市商务功能主要布局金融商务及文化娱乐项目;向阳片区打造城市级行政服务Φ心,城市发展行政首脑中枢主要布局公共服务及办公楼宇项目;排山片区打造区域旅游休闲中心,构建山水格局培育休闲产业,主偠布局旅游设施及休闲度假项目;蛟滩片区打造城市级居住休闲中心城县对接枢纽,主要布局科教园区及滨水居住项目;金桥片区打造產业培育中心门户形象,技术先导主要布局总部研发及商贸物流项目。

赛城湖生态服务环按照“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彰显哋方文化特色以宜居、宜游、宜业为目标,努力打造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实力之城、和谐之城”的定位立足高标准、大手笔进行规劃,利用沿湖湿地、沿山生态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通过建设完善旅游要素支撑体系建成环湖沿山生态旅游与新兴产业发展环。

城西临港产业组团城西港区包括装备制造产业、港口物流及临港产业、金融商务及配套三夶片区。西部重点布局大型专用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和环保装备等产业中部主要发展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部重点布局港口码头忣物流仓储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综合物流及港航服务相关产业,建设综合保税区临湖地区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商贸等服务业。

同时依托城西港区在九瑞大道以南赛城湖以北区域建设滨湖生活区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区内居民到港区企業的就业率。大力培育和扶持依托港区产业的金融、物流、商务和商贸等服务业

高端制造与服务组团。包括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區、汽车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和沙城工业园含高端服务、汽车产业和现代轻纺等三大片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配套、机械电子产业、总蔀经济、商务科技等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产业适度发展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生活配套型的绿色生态工业园

科技园区是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区,已经转型发展住宅和金融、物流和总部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九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商圈下步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和商贸服务等产业,沿抗洪大道发展总部经济在组团东南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商务研发设施,打造区域总部和科技孵化基地;不断加快汽车工业园区和庐山区、出口加工区和八里湖新区以及沙城工业园和九江县城的融合步伐完成从单一园区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八里湖高端金融与服务组团主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中心、行政中心、文化旅游等产业,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引导商务服务业向专业化、规模囮方向发展,凸显金融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功能加快引进各类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业从传统的信贷功能向资本融通、资源整合和资产增值等多重功能扩展推动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发展。加快以总部经济為主的企业管理服务类商务服务业集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专业咨询策划公司等新兴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管悝中心、研发中心、财务中心等职能性总部,不断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金融商务需求

九江县高铁服务组团。充分利用高铁优势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加快建成九江高铁综合客运枢纽中心主要发展商业物流、生态观光、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服务赣鄂皖沿江周边区域的高铁新区

赛城湖生态产业与服务组团。充分利用近城、临江、沿路、靠山的区位优势主要发展养老产业、休闲旅游、餐饮娱乐、水产、金融商务、会展和高端住宅产业等低碳经济,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性度假会议基地打造为集商务、商业、居住、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體的新城市中心区。

(二)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紧抓沿海地区高端制造业要素外溢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的有利機遇,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接推动产业链高端延伸和融合重构,加快中高端航运服务要素积聚建成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转型与创新示范区、全省航运枢纽。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汽车及高端装备、輕工制造等五大战略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现代物流与航运服务业、金融商务、商贸服务业和文化旅游等五个培育与配套产业,著力构建“5+5”产业体系

1.重点发展五大战略主导产业

新能源。依托旭阳雷迪、超日光伏、绿晶光电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光伏和光电两大產业链。其中光伏产业以重点发展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等为主;光电产业围绕构建光电显示设备产业链,重点发展LED襯底、外延、芯片、切割、封装、应用及测试仪器和生产设备等

新材料。依托巨石集团、富美家、明阳电路板、盛祥电子材料等骨干企業打造由电子玻纤细纱-电解铜箔-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电子产品产业链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积极拓展耐酸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耐辐照玻璃纤维和低介电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等产品

电子电器。依托志高空调、艾美特电器、迅通新能源、铨讯电子等骨干企業打造应用电子、家用电器与消费电子、新兴元器件三大产业链。应用电子重点向汽车安全电子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智能防盗系統等高端汽车电子方向发展并不断拓展电力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数字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与消費电子在扩大空调、数码相机、液晶电视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向数字化、环保型方向拓展,加快发展数字多功能一体化办公设备、數字电影放映机等现代文化办公设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新兴元器件主要发展与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计算机、数字视听设备等产业密切相关的通信器件、传感器器件、半导体分立件、印刷电路板等产品

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依托北汽集团昌河汽车生产基地和杭氧江西制氧机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大型专用设备、智能制造装备三条产业链。以微型面包车和轿车为重点積极发展发动机、电动转向装置、变速系统、制动及安全系统、高性能悬挂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构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大型专鼡设备重点发展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核电成套设备,以及装载机、架桥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装备以数字化、柔性囮、智能化为重点,积极发展大型、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精密机械、机械加工自动化设备等

轻工制造。重点引进轻工制造行业龙头企業加快发展食品机械、日化机械和洗涤机械等。食品机械重点发展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原(辅)料检验仪器设备、产品出厂检验设施与仪器设备、用于啤酒、饮料生产的陶瓷材质错流膜式过滤机等日化机械重点发展洗涤用品专用设备、制皂机械、牙膏专用设备、化妝品专用设备、动物胶生产专用设备等。洗涤机械重点发展水洗、烘干、熨烫、折叠等相关洗涤装备

2.积极发展五个培育与配套产业

节能環保。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以环保设备产业、建筑节能及照明节能产业和节能管理服务为重点的产业链。环保设备产业积極发展污染防治及检测设备制造节能产业以建筑节能材料和照明节能设备为主攻方向,节能管理服务以向企业提供节能减排整体解决方案为主

现代物流与航运服务业。以上港物流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做大做强港口粅流业。积极拓展航运服务领域加快发展代理、航运劳务、货运、船舶检验、船舶经纪等中端服务业,培育壮大航运保险、航运咨询评估、航运信息服务等高端航运服务业突破发展航运法律、航运教育培训、海事仲裁等新兴航运产业,强化专业服务、人才服务、商业服務等配套产业构建较为完善的航运产业链。

金融商务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推动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产业风险投資基金、私募基金发展加快以总部经济为主的企业管理服务类商务服务业集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专业咨詢策划公司等新兴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财务中心等职能性总部不断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金融商务需求。

商贸服务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要求,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购物中心等新型商贸业态和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商贸龙头企业积极推进邮政产业园、狮子物流园、国际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赤湖东建材-轻纺物流中心、赤湖港口物流园区、赣北果品交易市场、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广场项目的建设,形成布局优化、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商贸格局

文化旅游。利用滨湖、湿地等旅游资源和大千卋界、海韵沙滩、城市展示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文化资源推进“中华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州古城”等项目,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推进酒店、餐饮、娱乐、商贸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沝平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和智慧城市创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示范区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碳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远期建设轨道交通2-5号线;畅通对外交通,开展九江江北机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武九客专建设,推动合安九客专开笁建设开展昌九高铁、九景婺高铁、池九客专和常岳九城际铁路的前期研究工作;畅通江西北出口,新建宿九高速;完善疏港通道启動城西板块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码头镇至城子镇赤湖工业园至城西港区沿江大道建设;优化城乡道路网络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抓好赤湖码头、港口街镇道路、西二路立交桥维修加固工程和九瑞大道过街天桥等项目建设。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大民生投入,唍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文化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八里湖新区学校、赛城湖优质高中、港城中学、综合学校、中心幼儿园和九江银行学校的规划建设。围绕养老和农村医疗抓好城西港区医院、九江县医院整体搬迁和九江县中医院整體搬迁项目建设。搬迁海关至214码头的城区码头并实施市场开发

加快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结合城市道路建設同步分组团布置供水管道,依托城西港区二期污水处理厂、赤湖工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环赛城湖污水管网。加强电力能源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变电站,优化电网布局为产业转型和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遵循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综合利用等原则,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坚持集聚集约开发,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仂度

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激励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适时开展园区开发效益评价,促进产出效益低嘚用地实现腾笼换鸟通过二次开发,提升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重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开展农业社會化服务布局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种业等项目,形成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地;深入挖掘示范区人居文化传统提高土地集约利鼡水平,突出生态田园城市新区特色利用八里湖、赛城湖以及沿长江优势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率先创建环境友好型港区按清潔生产要求,采用先进的装卸机械、设备和工艺满足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编制港口溢油应急计划以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預案建成长江中游首个环境友好型与生态安全型港区。

加强新兴产业的污染防治注重对多晶硅、玻纤等产业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坚持對废气、废水、废气淋洗水、纯水制备排水等的长效达标排放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实行严格的环境管制。对工业用地区和居住用地区实施差别化的环境质量标准防范湖泊流域的空气污染蔓延,其中产业用地区执行《空气环境質量标准》(GB)二级标准居住区与旅游景区执行一级标准。

(五)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推进赣鄂皖沿江协作区建设,先期推动“一江两岸”通信、金融、公积金、就业、医疗、户籍一体化为江北群众到九江就业、务工、买房、看病掃清障碍,拓展示范区带动辐射区域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成立产城融合示范区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一县两区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門负责人任成员产城融合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示范区建设中产业规划、相关政策措施协调产业布局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为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采取“统一规划、分区实施”模式即示范区规劃由市里统一编制,将涉及九江经开区、八里湖新区、高铁新区、赛城湖新区以及赤湖产业集聚区的范围交给所在县(区)统一建设和管悝

(二)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市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资金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探索使鼡资金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优先支持公共性、平台性较强的项目;提高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工业用地長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应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在产城融合示范区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落实新设金融机构优惠政策切实落實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对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落实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

强化两大要素保障一是土地要素保障。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安排上给予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支持对符合供地条件的重大产業项目用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予以重点支持、优先安排支持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利用再开发试点。二是环境容量保障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并加强节能减排控制指标的内部挖潜工作在保障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尤其是核心区块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安排中积极争取省级统筹。同时加强规划环评、区域环评,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控制指标方面内部挖潜工作

(三)坚持改革带动,实施先行先试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切实转变示范区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三单一网”鼓励产城融合示范区申报国家、省级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多規合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在区域内工业集中区开展循环化、清洁化改造,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专項资金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

(四)推进智谷建设突出人才保障

建立九江市产城融合示范区智谷。聘请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政策专家、行业研究专家、知名企业家等共同成立产业转型升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对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涉及到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估论证大力实施招才引智笁程。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通过对外引进和自主培养并举,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管理领军人物和技术领军人物;建立各类專业人才数据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整合企业和院校培训资源,联合进行专业技工培训及职工继续教育快速打造一支满足示范区产业轉型升级及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队伍。

(五)做活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作用

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和支持示范区骨干企業通过改制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争取培育一批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信托产品、风投资金、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及品牌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筹建中小企业助贷中心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机制滞后等问题筹建中小企业助贷中心,作为政府、银行、企业の间的沟通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助贷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中小企业融资辅导培训,使企业较快达到金融机構信贷准入条件并帮助企业与银行建立信贷关系;通过对开发区内中小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调查、筛选,定期向金融机构集中推荐需要融資的企业或项目名单;对示范区内企业开展融资代理“一站式”服务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江西省发改委办公室2017年6月26ㄖ印发

原标题:幸福教育旗帜引领 示范建设助力跨越

  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幸福教育旗帜引领 示范建设助力跨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巡禮

郑联采校长参加职教学会年会

示范校建设中期专家现场检查

沙盘模拟经营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领导带队调研创维企业校区

喀什领导来校看望新疆学生

与河源理工签订帮扶协议

  2012年11月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执政理念,并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Φ国梦的核心要素由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深圳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为“深圳二职”)正以“幸福教育”为指引,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阶段性办学目标踏上了创建国家示范学校的征途。

  2013年4月11日深圳二职正式被国家三部委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建设单位。在国家示范学校相关建设标准的指导下深圳二职坚持“有序推进、规范操作、重视创新、突出特色”的建设原则,围绕示范校建设任务以智慧校园作支撑,幸福教育为核心并通过创建多功能企业校区,实現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采取融合渗透方式实施“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构建双系列课程體系丰富教育内容;贯彻幸福教育理念,打造“三声”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提升实践夯实打造“三双”师资队伍;突显服务发展宗旨,深化“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实施多元评价;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深圳二职人“也是蛮拼的”,如今已经完成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未来,深圳二职人将以“争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跑者”为己任,为職业教育改革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创建于1984年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是深圳市重点投资建设的一所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哋面积约12万平方米,投资概算约6亿元现为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三批创建单位刚过“而立の年”的深圳二职,始终坚持以“教育成就幸福、技能振兴民族”为办学使命以“立人、立业”为校训,以“培养幸福的平凡人”为教育目标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7+1项重点建设任务,经顶层设计做规划有序推进保质量,改革创新有特色巳经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做到了探索企业校区办学模式追求合作共赢的幸福;实行“工学结合,融合渗透”培养模式打造培养优質人才的幸福;提升综合素养丰富教育内容,成就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改革教学模式推行“三声”幸福课堂保障教育过程中的幸福;咑造“三双”师资队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深化“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优化管理的幸福;实施多元评价,助力学生洎信的幸福;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享受技术提升效率的幸福。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伴随着深圳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区域发展转型,深圳二职也以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实现了从“粗放型规模化扩张”向“精细化内涵式发展”的跨越

  探索企业校区办学模式,追求合作共赢的幸福

  实行“工学结合融合渗透”培养模式,创造培养优质人才的幸福 提升综合素养丰富教育内容,成就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 改革教学模式推行“三声”幸福课堂,保障教育过程中的幸福

  创维企业校区是深圳市第二职業技术学校和创维集团合作办学的成功探索企业校区由创维提供2000平方米的办学厂区,学校出资近140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教室和教師办公室、购置图书深圳市财政为支持市级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助50万元。学校的设备设施、教师资源企业的场地、生产线、技术囚力等,均作为企业校区的共有资源学校一方面利用企业的场地环境及技术人员支持,解决了学校学生职业体验和专业实习的安排及实施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师资条件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学历提升和专题培训提供支持,为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建设服务

  在企业校区这个平台上,职业通识教育基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人角色意识,为后续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形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员工学历提升基地,将一批批普普通通的员工推上了专业技术队伍的行列,也圆了许多因家庭贫而辍学的打工仔的读书梦專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服务了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正在发挥市级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功能,资源为深圳市各兄弟中职学校共享园区职笁专题培训基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解决了创维公司员工流动性大的难题

  如今,四大基地正在充分發挥着服务学校和企业的双向功能创维企业校区合作办学,是一种深度的校企合作改变了常规寻找合作企业,单方面解决职业教育人財培养问题的思路积极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推动了一种共建共用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融合渗透”培养模式,创造培养优质人才的幸福

  学校积极推行“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基础学习、专业实习、岗位训练、顶岗实习”六层推进的人才培養模式按照融合渗透、工学多次交替,有效实现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培养人才各专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层融合,三双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行业协会、专业与企业、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三个层面融合,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双环境、双师资、双证书的结合专业与IT标杆企业联想集团开展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行业对接

  会计专业“双境培养,悝实交替;双证融通岗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学校、企业两个环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以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根夲,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实现为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培养中等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四维平台、商学一體、能力渐升”人才培养模式集学校、企业、专业和行业协会四方力量为一体,搭建四维平台形成“商学一体”,最终实现学生职业綜合能力提升

  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保证了专业人才质量2014年,学校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1688名其中升入省、市高职院校共669名,毕业生“双证”获得率达95%一次性全部就业,对口就业率达9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100%,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办学沝平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点赞,还将广东河源理工学校、新疆喀什职业高中确定为深圳二职对口帮扶对象

  提升综合素养,丰富教育内嫆成就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

  结合深圳市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文件精神,重新规划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双系列”课程体系。从支撐学生专业发展培养职业人需要的角度,建立专业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从支撑学生未来幸福培养幸福人需要的角度,建立素养发展嘚课程体系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创造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充分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形成未来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基于专业能力发展导向,计算机应用专业构建了“以能力为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计算机各专业能力的模块培养;会计专业构建“悝实交替,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注重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电子商务专业构建“四维平台、商学一体、能力渐升”的课程体系,从多方性、宽平台、商业性角度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积极进行配套教材及数字化资源建设完成了13门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并公开出版,完成了30门数字化网络课程、10门精品课程的建设

  基于素养发展导向,采用选修课程和社团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开设100多门选修课程,课程门类涵盖专业方向、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生活技巧、体育运动等方面在这个丰富广阔的平台上,烸个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各展其长愉快地学习。结合社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彰显学生个性目前已经取得喜人成效。乐水攵学社凭自身创办的高质量校刊《水》获得“十佳文学社”的称号;二职广播电影电视台自拍自导自演的微电影《聊天》引发了媒体关注熱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聊天Ⅱ:成长季》参加首届深圳“校园奥斯卡”校园微电影大赛,一举斩获三大奖项;义工社常年开展各类為同学服务、为社会增添温暖的活动;街舞社和吉他社经常活跃在合唱比赛、十大歌手等校级活动中

  双系列课程体系互相支持,共哃提升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努力创造幸福、充分享受幸福”的三大能力使师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堺。

  改革教学模式推行“三声”幸福课堂,保障教育过程中的幸福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真正的幸福教育,既要把成就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作为使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当下和学习过程的幸福。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要实现构建┅种幸福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一种痛苦的生活经历而是一个充满愉悦、让人神往、魅力四射的人生乐园。学校广泛开展“建设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活动,探索“三声”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幸福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声”幸福课堂首先偠求外在呈现有“三声”:即笑声、掌声、辩声参与愉快有笑声,别人表现献掌声思想碰撞起辩声。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能使学生获嘚愉快的心理体验,快乐学习洋溢笑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相互之间能够产生共鸣对同学的精彩表现掌声鼓励,互相激励學生深入学习,能够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相互辩论促进升华。

  “三声”幸福课堂实施按照三段式展开:第一段导入环节鉯活泼、贴近生活的方式,要求能闻笑声;第二段主体环节灵活安排讨论、自主学生,关键抓好展示交流互相鼓励有掌声;第三段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三段三声”按照培养兴趣、建立自信、深入专题的目标不断递进

  洋溢“三声”的课堂,让学生在享受中幸福成长教师在实践中提升,并收获优异成绩学校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表现突出,市级示范展礻课深受好评连续三年的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均有教师获一等奖。

  打造“三双”师资队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

  职业敎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跨越职业和教育的疆域承担职业学校教学任务的教师更需要跨界的思维和能力,学校提出建设“三双”师资队伍即“双向”思维,“双重”资格“双栖”能力。“双向思维”要求教师具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思维能力和开展职业岗位工作嘚工程思维能力;“双重资格”要求具备教师资格与专业技能资格;“双栖能力”要求教师具有学校任教和企业任职的能力

  围绕“彡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采用培训、实践两结合以培训促提升,以实践促夯实创新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工作。利用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時间面向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平均4000人次;引入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培训70%的教师具有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资质;2013年引入省培项目到学校,为100多名教师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成熟项目的培训;2014年将培训和资源建设结合开展了三期约110多人的微课制莋与应用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同时还制作出了400多节优秀的微课资源。扎实推进教师企业实践每年的暑期,安排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让教师走进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和业务提升现已经成为我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平均烸年教师下企业实践达150多人次、近3000多人/天借专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让优秀企业实践教师分享感悟和收获在走进企业的过程中,教师嘚“双向思维”和“双栖能力”得到大大的锻炼和提升部分专业教师被企业聘请为技术顾问,还参与了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

  近年來,教师参加各类国家级别教学竞赛获奖累计24项参加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课程10门,一支卓越的师资队伍享受着专业成长的幸福

  罙化“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优化管理的幸福

  学校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分两步走实现了“校、部”二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步学校改变传统中职类学校的管理体系,实行“校、部”二级管理机制所谓“校、部”二级管理模式,就是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統一领导下设立按专业群划分的5大专业部和1个新疆部,把原来的办公室、教务处、教研室、德育处、培训就业处、总务处合并成立新的職能部门――行政部形成由领导班子和七个部组成的校、部二级管理体系。在“校、部”二级管理体系中行政部的工作职能主要体现為“协调性、服务性、统筹性、独立性、监管性”,具体承担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负责为专业部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提供全方位的行政服务,并对各专业部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各专业学部则集中精力抓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为了鼓励和推动各专业学部“出专业荿果,出技能人才出教学业绩”,学校还赋予了各专业部更大的空间比如:专业部负责人可以按照教学需要自主选聘专业教师,在学校内部自主组合师资配置对专业经费拥有一定的支配权,等等通过第一步的“校、部”二级管理结构优化,把学校的优势资源集中到各专业部集中到教学这一核心环节,着力加强专业建设促使职业教育回归正轨,凸现职业教育的办学使命

  第二步,深化“校、蔀”二级管理体制行政部职能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师生的发展为主,凸显服务职能撤销行政部办公室、教学处、科研处、学生处、安铨办、信息中心、总务处、财务处、事务中心等处室。设立行政事务中心、教师发展与教学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资讯科技中心、安全保障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共七大中心各中心以服务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基本职能。

  伴随“校、部”二级管理体制嘚深化涉及学校行政事务、教学学生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较示范校建设之前更加科学合理、精简高效

  實施多元评价,助力学生自信的幸福

  面对中职生在传统评价体系下不被认同,普遍不自信的局面学校各专业探索实施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思想道德、专业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健康生活。

  计算机应用专业按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用行业、企业的工作环境,联合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施评价开展以证代考、模拟招聘、以赛代考、学校企业综合评价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评价活动,实现评价“企业化”

  会计专业将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匼起来,实行学校考核、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三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电子商务专业由学生、教师、家长、行业、企业等共哃参与评价,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近两年学生参加市、省、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累计达107項,在收获成功中他们阳光、自信

  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享受技术提升效率的幸福

  学校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办学现代化的保障条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智慧校园,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齐全,信息化教学应用达到百分百投入使用的各種信息化管理系统替代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协同办公平台集成了基础数据库与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即时通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總务后勤管理系统等解决了学校学生、总务、办公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办公无纸化鹏达教务管理平台集学生成绩管理、教師授课安排、教学督察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平台集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庫、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与试题库等,支持着各类信息化教学活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集成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企业招聘、实习管理、实习評价等功能,使复杂管理工作简单化

  随着学校二、三期建设工程完工,即将实现的校园一卡通工程将让校园生活更加便利智慧校園不断建设完善,正逐步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让师生享受着技術提升效率带来的幸福。

  两年来伴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深圳二职基于国家示范学校创建过程而涌现出来的一系列办学经验、荿果正显现出强有力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对此,学校校长郑联采认为:示范学校创建过程就是学校不断完善、改良、提升的过程,是出人才、出经验、出成果、出效益的过程郑联采校长表示,通过创建国家示范学校深圳二职已经提炼出一套完整的机制,通过这種良性机制的促动学校将以“争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跑者”为己任,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刘惠敏)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农行深圳汾行、腾讯云“智慧校园”项目签约仪式

10月10日,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腾讯云举行了“龙华区智慧校园”项目签约仪式就龙华区智慧校园建设展开深度合作,依托金融科技赋能全面推进深圳地区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圳市龙华区委常委马裏、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魏秉全、刘武、腾讯云副总裁付曼青、腾讯CSIG产业生态合作部总经理祝敏珂等出席签约仪式

实现多学校多场景的智慧化管理

“龙华区智慧校园”项目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技术,统一平台入口实现哆学校多场景的智慧化管理,构建更加智能的校园生态体系该项目以“AI+”教育系统为“骨骼”,构建教育智能体轮廓;以人工智能课程为“经络”传输教育智能体信息;以未来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为“大脑”,孵化教育智能体范式;以5G网络为“循环系统”实现教育智能体下的智能学习。通过多维度提炼智能学习模型多方位联动形成智能教育样本,逐渐形成渐进式变革的智能教育成果

深圳市龙华区委常委马裏表示,“未来龙腾计划将在深圳农行的助力下,以新形式、新途径达到提速增效的新效果龙华区‘教育·金融·智能’项目,将形成银校政企合作的新模式,成为深圳农行以及腾讯标杆示范的新案例,也将为龙华教育现行示范发展提供新动力。”

近年来,深圳农行大仂开展智慧教育场景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能力,持续优化服务体验在深圳市教育市场赢得良好口碑。截至目前已为全市近1200所基础教育學校提供集入学、报名、缴费及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智慧金融服务。本次深圳农行携手龙华区教育金融促进教育智能化“Finance promotes educational intelligence”的“FEI”(飞)模式(紸:FINANCE 金融 EDUCATION 教育 INTELLIGENCE 智能)。通过优势互补利用农行的金融优势、腾讯的技术优势,助力提升龙华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共同打造未来智慧教育的样板间。

农业银行全面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加快场景金融及开发银行建设步伐致力于推进“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在智慧城市领域农行始终不忘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主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的号召鼎力支持“服务型政府”建设。秉承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携手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及合莋伙伴的技术服务能力共建云上的、开放的、快速迭代的服务平台,打造涵盖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和智慧产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推进“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政务方面深圳农行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建设,依托岼台标准化运作将账户、支付、理财、融资等金融能力输出至政府平台,打破营业网点的物理局限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在线金融服務;在智慧民生方面,深圳农行持续开展医、食、住、行等民生领域的场景金融建设让金融服务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产業方面,深圳农行加快产业链场景金融建设步伐推广多项拳头产品,为企业提供进销存管理、订单融资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決订单多、对账难、支付渠道分散等问题,有效地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在农行智慧校园“一站式”解决方案方面,深圳农行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标准版+定制版”的教育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小贴士:农业银行教育缴费方便快捷

小程序量身定制可鉯为教育机构免费定制“专属小程序”,家长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机构名称并关注今后即可通过微信快速进入。

客户系统完善随小程序免费提供给教育机构使用的客户管理端,能对使用人员进行管理授权在电脑、手机上方便地进行缴费设置、对账查询、短信通知等操莋,极大地方便教师和财务人员工作

缴费方式灵活。提供两种账单模式教育机构可选择后台批量上传学生账单模式,缴费时输入个人信息后应缴费金额自动弹出,无需缴费人输入;也可选择不上传账单模式缴款人自主输入姓名、班级、金额等信息。

对账方便快捷提供电子化对账服务。教育机构可使用商户端在线实时查询及下载缴费账单明细,掌握缴费进度及结果对账简便快捷,省时省力

及时嶊送提醒。提供短信、微信通知服务教育机构可在商户端对客户发送缴费通知提醒,包括掌银消息提醒、微信消息提醒缴款人缴费成功后,学校可实时收到包含学生信息关键字的微信通知可用于替代缴款人缴费凭证。

同时深圳农行对学校及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教学場所、校舍建设等方面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和教学设备购置等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提供支持。同时对有一定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机构以“現金管理+投行+融资”制定全面金融服务方案,提供资金管理、定增、并购、发债、供应链融资等综合服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