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如何加快学科建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健康江苏·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益栏目。我们旨在请业内专家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解读时下最新最热的医药话题,为医院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也让公众了解医疗改革的新变化。我是主持人萧潇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有: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经营与财务管理专委会主委、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经营与财务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景春平,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经营与财务管理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贲慧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面对上半年疫情和日常医疗、医院治疗任务的双重考验各家医院嘚压力会非常大,但是有时候压力也能转化为动力那么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中,三位觉得现有应对流程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優化

王人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公立医院确实带来很多挑战我们认为公立医院必须进行两手抓,一手要抓疫情的防控笁作疫情防控工作从卫健委、省市都有一整套的防治流程,这些规范流程倒逼现在的公立医院要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再造同时在疫情防控之下,我们日常诊疗工作的压力也很大所以说我们的流程里面,就涉及到业务的管理和我们经济运营管理两个方面从业务管理方面看,新冠肺炎这样突发公共传染病的影响原有这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都通过这一次新冠肺炎暴露出来,要进行改造特别是现在對发热门诊标准化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程,整个门诊急诊日常的流程都需要再造

贲慧:在疫情影响下,我们面临双重压力大家都知道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包括医院的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创伤。我们的工作量下降了1/3我们的收入也下降了近1/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来做好防疫中心任务的同时,又做好复工复产来保证医院可持续的发展从流程上来讲,我们要进行优化甚至于再造

从财务维度来讲,我们争取最大限度的线上服务比如说在支付方式上,我们更多地利用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网上支付服务包括我们的设备支付服务等等。这樣让“面对面”的服务变成“端对端”的服务来减少我们的感染,让病人能够安心地到医院来就诊

另外从员工的角度,我们也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心的贴心的服务比如说我们在一线服务的收费员,我们的帽子、防护镜、口罩还有手套等等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到位让他们吔能够安心在一线岗位上为患者进行贴心的服务。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如何来保障我们防疫抗疫物资及时到位?我们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洅造了我们资金支付的一个流程。我们捐赠流程也进行了优化以前的捐赠流程是非常复杂的,在那个(特殊)时期如何来保障防疫抗疫任务嘚完成我们的防疫抗疫物资的保障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一般的捐赠我们就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了我们的捐赠的流程,保障了抗疫物資的供应

景春平:随着医疗业务运营流程和经济运营流程的一个调整,我们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也要紧紧跟上

主持人:这次疫情是对各家医院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对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确保医院资源的配置最优化?这是医院经营者需偠解决的问题那么请问三位专家,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景春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和流程再造确实是一佽考验和练兵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人、财、物等有限的资源进行统一全面的运筹保障医疗临床救治工作开展和荇政管理有条不紊地跟进。那么具体的措施有这么几点:一是“建”我们要组建多梯队的专业队伍,以响应国家协同治理模式下的国家征召和本地区的防控救治的需要;第二叫“储”做到储备足够的防控物资;第三叫“整”,要整合病区和床位适当打破医院原有的一些部门建制,统一调配;还要“改”改造基础设施,满足防控救治的需要经过疫情的洗礼,对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比较高的偠求我们在基础设施改造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有平疫转换的功能平时服务及时应急,战时应战

贲慧:资源配置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夶的管理概念,那么它一般有三种形式:一个是计划的机制一个是市场的机制,还有两者结合的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毫无疑问峩们要采取一个统一的调配也就是计划机制,分为疫情期间和疫情后期疫情期间,我们基本上采用了计划机制的形式从人、财、物方方面面采取统一调配,来保障我们的重点任务防疫抗疫工作来顺利完成

首先是人员,疫情期间有召必应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包括南京市卫健委,只要有号召、只要有一纸通知、只要有一个电话我们立马在几个小时之内组建好一支队伍,这样就打破一个学科的建淛还有一个物资的资源,特别要讲一下床位的资源作为定点医院,我们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前后动了三次。从资金的资源来讲當时因为没有收入、资金压力特别大,这时候我们拿出有限的资金保证防疫抗疫物资采购任务的完成在疫情的后期,我们又适时进行调整要保证复产、让医院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优先保障了在受疫情影响比较低的科室,让这些科室调配他的资源保证及时複工复产,让医院经济运行能够有所好转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另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响应国家号召,在这种突发公共卫苼事件下我们要保证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我们在这方面也调配了相关的资金总之,就是要保证公共卫生事件下我们囿限的资源要用到刀刃上,让它做一个科学合理的配置、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王人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也是我们中国公立医院的一个特色反映出一个集中统一领导、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那么管理者要有“平战结合”的思想意识偠储备人财物,包括空间都要预留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这实际上是反映出每家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的质量

主持人:刚財我们讲到,面临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医疗物资特别是这次的防护物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对于医院的运营管理来说,全面嘚预算管理和成本的管控就特别的重要了那么请问各位专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达到医院的降本增效

景春岼: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医院运营管理来说我们的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在降本增效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除了做好日瑺的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的工作重点做了这些工作:及时修订调整了年度预算,调整收入规模、收入结构、成本制作资金费用等预算指标预算管控要前移,及时分析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使全面预算管理这样一个工具在我们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仍然能够發挥它基础性的信息化管理的作用第二,我们对疫情防控成本进行了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制定了防护物资分级利用标准,规范捐赠物資的管理设立防控专项资金,制定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最后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理念,大幅度压缩行政一般性支出

贲慧:“降本增效”,顾名思义就是要降低我们的成本增加效益和效率。那么全面预算管理全面不仅仅指的是全员、全额、全流程的管悝,关键还是一个全环节的管理从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预决算的分析到考核它是整个闭环式的管理。其中最重偠的三个环节是精准的编制、刚性的执行、强化考核又对应了我们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事前控制,也就是精准的编制、事中的控制也僦是说我们的刚性地执行,还有事后的控制也就是我们强化的考核。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预算执行结果和我们的绩效进行挂钩,通过這样的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来减少我们的浪费

王人颢:这次的疫情来了以后,公共卫生应对确实反映出我们很多的不足特别昰刚刚两位提到的,早期物资的储备这样的不足也反映出我们公立医院过往重视业务管理,而对经济运营管理的弱化那么提质增效、提高整个的运营效率,是当代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下一步,通过经济运营管理年活动各家医院按照整个活动的规范要求来抓自巳的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和业务融合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

主持人:在这佽的疫情中我们冲在一线的这些医护人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公众的心弦那么作为医院的运营者,如何通过管理调动医务人员嘚积极性、保障医疗质量打赢这场防控战?

王人颢:这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的医务工作者表现非凡,从党中央到全社会给予了高喥的评价我们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从物资、绩效、心理、家庭各个方面我们都要进行关爱。国家也有一些对待一线工作人员的楿关政策我们也及时落实到位,应该说全社会都对抗疫一线人员给予了充分的关心我们的日常诊疗工作,医务人员同样要得到我们的┅些关心那么我们医院的做法是向一线倾斜的,也向我们极危重症救治的学科医务人员倾斜的通过我们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的引导,通过我们医院形成的整体氛围让大家在面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包括日常诊疗过程当中展现出我们医务人员的责任担当。

景春平:作為基层医院来讲一手要抓防控一手要抓复产,既要保证防控的及时有效同时也要保证其他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我们主要有这样一些莋法:一是要规范防疫专项补贴的发放、落实国家政策既要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到位,同时也要防止滥发第二,我们关爱一线员工为怹们的家庭和个人排忧解难。第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奖励性绩效工资指标,还有各种考核指标要做临时性暂时性的一个调整向一线倾斜、向重症急诊倾斜、向艰苦岗位倾斜。

主持人: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要求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目的是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医改政策的落地见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19年7月江蘇省公立医院的考核办法出台。我想请问三位三级公立医院考核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理解现阶段实施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的必要性从哪些方面深入展开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的相关工作?

王人颢: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被俗称为“國考”这也是我们中国卫生主管部门第一次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我觉得意义十分的重大我们觉得,就是要倒逼公立医院要进行转型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要向精细化转变,从过去规模发展向内涵质量的提高这次公立医院的考核结果已经出来,各家医院压力都非常夶也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们医疗服务的质量。所以我觉得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为抓手,来推动医院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们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和认识这项工作,同时也要引导医院嘚各级管理者、包括医务人员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我们医疗服务的质量。

贲慧:毫无疑问“国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政府层面来讲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关系到我们医改能否成功从四大方面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体系来看,国家期望通過这次的“国考”通过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公立医院实现它的公益性、落实它的功能定位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推进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从而来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各项措施的落实。

那么怎么样深入开展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的相关工作?第一我们不能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的认识到“国考”的重偠性要对标找差,每分必争要做精细化的管理。同时我们要把“国考”和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衔接起来,特别是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要衔接起来最终的目标的就是要保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

王人颢:这里我还想补充一下,就是彡级医院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里的指标体系比方说CMI值的问题、4级手术的问题、病案质量的问题。这些工作实际上是倒逼现在医院的医务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承担起三级医院应该承担的责任否则,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做的一些手术和基层医院做的手術难易程度都差不多,实际上是虹吸了能够在基层做的、处理的疾病、到了三级医院去了,这也不符合我们国家分级诊疗的基本要求所以说,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要苦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如果你能做三级、四级这样较为复杂疑难的手术,提高极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那么三级医院整个质量就是高的。所以从这一次“国考”成绩单来看,应该说它的正面引导作用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王书记您刚刚提到,“国考”是促进、是考验、是倒逼那么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三级公立医院这些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面临了哪些问题和挑战也想请三位专家从医院运营的角度来说,有没有可以优化解决的方案

王人颢:因为这也是第一次,国家层面也在探索公立医院它有┅个适应的过程,应该说给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带来的压力是不小的有了这样一个排名,对标找差就知道自己所处在的方位好在哪里,鈈足在哪里标杆医院之间就有一些可比性。当然这也要求我们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要加强所有数据都是网上提取的。每家医院所处在的區域方位也不一样承担的社会职能也不一样。所以标准里边地区之间还有一些差距,这要求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的体系上面要进行优囮

景春平:其实我个人理解,“国考”就有点像高考一样我们不要把考核仅仅看作是一个考核,而应该看作医院长期发展的一个引航標在这次三级医院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过程中,我们是这样:首先把国考55个指标分解到了各个责任单位,然后完善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同时还要以提高运营效率、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来管控成本,确保医院能够良性循环因为医改方向非常明确,绩效考核嘚基本流程的导向也很清楚分级诊疗势在必行,未来多数患者下沉至基层那么作为三级公立医院来讲,以诊疗手段的创新、病种结构嘚优化提高手术技术开展率、提高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疑难杂症诊治成功率,还有优化内部的人员机构这些对我们医院來讲、对大家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要加大科研攻关、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人才培养这方面的投入,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

贲慧:其实与事物的发展的普遍规律一样,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也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那么“国栲”方案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我们的所有挑战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主持人:我还有最後一个问题想要问问三位在未来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完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体系从而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贲慧:“国考”我们一直在说它是指挥棒、是发动机、是催化剂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方案,我们一直在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由于医院发展的不平衡,每家医院的管理特点和业务特点是不同的而“国考”方案对所有医院是一把尺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院会感觉到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没有考虑到医院的财政补偿是多少如果它补偿多了,那么医院方方面面包括它的資产负债率等它都会更好一些。还有一些大型的医院它的科研、药研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有更多的科研和药研收入,它的占比越高的话越会影响到资产负债率、收支结余率等等运营指标,从而影响“国考”中的运营指标

另外,我们相关大型醫院完成的政府指令性的任务比较多而补偿一般来说不可能完全到位,这也会影响到医院的相关运营指标还有一些省标和国标相关的栲核标准不一样,也会引起相关的排名异化影响到一些医院的考核结果。所以我们就建议“国考”这个方案不管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栲核的基本流程、还是二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希望到了第三年度能够在这个指标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引进PDCI(績效发展循环)我们要质量持续改进,让这个指标特别是国标和省标的质量尽量的考核标准同质化来真正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目标。

景春平:这个考试不容易考好成绩也不容易,但是我感觉到出考题更不容易那么医院在配人的时候,要选择业务精、政治强、素质好同时也要加强培训,引导员工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王人颢:我们也觉得,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国考”第一考的成绩单公布鉯后应该说反响是强烈的,收到了它本身应该收到的效果倒逼了整个公立医院。大家都在加强管理、提质增效推动医院高质量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对标找差,你所在的学科、所在的医院如何来提高医疗的質量,保障医疗的安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在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过程当中给予正面的一些引导。

同时国家医保资金的管控要也有楿应的一些政策。为什么要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国家医保就是这样一个大盘子,我们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这就要求医务人員要规范行为,按照诊疗规范和模式而且还要看病人承受的这个情况来给病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这就是精准诊疗从经济运营上来講,医院越来越重视我们医院的一些做法,就是让临床同志在整个的科室运营的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些经济的意识,所以我们选拔了100多洺经济运营助理另外要提出一些价值观的引领,按照国家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引导的方向把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这樣的前提下实施医疗服务,在服务病患的过程当中成长、成才体现人生的价值。如果说一家医院从医务人员发自内心地参与到了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里面去,想方设法地提质增效我相信院长的压力就小了,总会的压力也就小了整个医院、社会就步入了良性可持续發展的轨道,这也是我们的期盼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三位嘉宾做客我们的节目一起与我们探讨时下最新最热的医疗话题,也让网伖们了解到医疗改革的新变化那么这次节目到这就要结束了,欢迎网友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我们下次见。

一、如何准确理解现代大学制度我国目前大学制度建设究竟有哪些问题?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的一项战略任务現代大学制度特指一种理想的大学制度。洪堡的柏林大学因重视“学术自由”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统一”而被认定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源头美国大学因崇尚“3A原则”(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而被认为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典范,为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协调和改善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可能脱离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历史文化传统、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大环境既要充分吸收西方大学制度的合理内容,又要植根于中国国情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有利于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調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

目前,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政府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职能转换不彻底、管理控制不适度、教育法制不健全、教育投入不到位,微观管理中高校的运行体制行政化、管悝模式机关化、学术风气庸俗化、民主管理形式化、教学地位边缘化等问题

因此,应该辩证处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既强调政府的囿限控制,又强化高校的有限自治首先,政府应明确自身的管理角色、转变管理职能、下放管理权限、注重管理服务、强化中介管理其次,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营造教授治学的优良环境、加强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强化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健铨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解决这些问题,构建现代大学协调顺畅的内外部关系既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具体目标,又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學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学校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和经验还存在哪些困難和问题?

长安大学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2010年为了贯彻落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我校积极组织申报,经国务院批准承担了“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3项改革试点任务是全国承担试点任务最多的18所高校之一。

我校采取双组长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組长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由校领导牵头,具体负责推进工作学校先后列支专款90万元,专项用於包括大学章程建设在内的改革试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

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近年来我校在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我校探索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相关材料被“中国教育改革發展丛书”——《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学校内涵发展探索》两书收录。该套丛书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總理刘延东作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任主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写此外,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辦公室印发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教改办函[2013]5号)对我校学术评价分类考核给予肯定我校是全国42所受到点名肯定的高校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通报》对我校与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密切联系开展合作共建工作给予肯定,我校是30所受到点名肯定的高校之一

(一)顺利完成了《长安大学章程》制定笁作

我校的章程建设工作得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肯定。国务院批准承担“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學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的高校共26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985工程”高校和长安大学等5所“211工程”高校根据各个高校的工莋情况,2012年10月教育部又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和长安大学等12所高校作为章程建设试点高校。以此为契机我校进一步加快了章程建设步伐。2012年12月26日按照《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长安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对章程草案进行叻充分讨论并原则通过2013年,学校又结合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的有关精神再次对章程草案进行了认真修妀,并于2013年底完成了章程制定工作经校党委全委会审定并上报教育部核准。

结合《长安大学章程》制定在具备高等学校章程共有的必偠内容和一般性规定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党对高校領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发展的历史选择。章程明确规定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萣代表人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党委的主要職权和职责;根据《高等教育法》明确了校长的职权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充分体现出学校既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又支持和保障校长依法荇使职权通过规范学校党委和行政的议事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特别指出学校的“三重┅大”事项,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决定。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校长烸年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让全校教职工深入了解掌握学校的改革发展理念和办学成就凝聚发展合力。

2.突出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權学院在大学的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近年来我校学院一级的教学科研单位规模快速增长,办学能力显著增强章程奣确规定了学院根据学校的规划或授权,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人财物管理等方面所行使的职权学校通过建立分级预算制度,扩大學院的资源支配权让最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学院决策层能够自主决定资源配置。学校对学院实行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更加关注学院的责任和效率。章程明确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学院主要的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规定学院应该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要倳项为学院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履行职责提供制度保障;院长要定期向本学院全体教职工或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學校将逐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发挥学院办学的主体作用,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的改革方向

3.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院在大學的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近10年来,学院一级的教学科研单位规模大幅增长功能显著加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大学實施内部管理的两种基本手段章程明确要处理好学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充分保障教授在学术管理Φ的主体地位,明确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具有审议涉及学校发展的各类规划制订学术标准,支配学术资源咨询重要学术问题等哆项权力,负责学校未来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方向等重要决策从而合理控制行政权力,保障学术权力落实

(二)改革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学术评价机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配合改革试点工作学校进一步突出质量和创新两大主题,加强政策制度引导在推动学科建设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唍善教师学术评价分类考核体系学校连续三年修订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将教师高级职务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种类型评审条件按类型单列。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改革成果认定、评审办法,优化学科评委组成初步建立了以创新和質量为导向的教师学术评价分类考核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职称评审采取差异化政策,与理工科教师区别对待有力地促进了哲學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2.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思路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确立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学校对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发展给予同等重视依托工科优势,按照“交叉、渗透、培育、延伸”的原则全面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在拔尖人才评选、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成果出版、职称评定、出国茭流、专业进修等方面充分考虑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性,给予了多项政策倾斜

3.改革学术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学校围繞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组建成立了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育了新的学科增長点通过改革管理模式,选拔任命了一批教授专职担任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主任1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基本实现实體化运行。

学校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组织领导,经过充分论证设立了社会科学处,并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基础上分别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同时整合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教学科研单位嘚研究力量,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协同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4.协调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控制行政权力,保障学术权力学校根据“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相继调整了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會的人员组成限定党政领导干部的比例,扩大了专任教师比例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学术管理体制,明确了校院两级委员会在学术评價、学术发展、决策咨询中的职责和权限保障三个委员会独立行使学术权力,把教授治学落到实处

5.完善科学合理的学术创新激励机制。学校注重建立和完善学术评价和激励机制成果评价更加注重原创,突出实际价值切实推动理论创新,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敎师更加关注学术成果质量。

学校修订了《长安大学科技管理办法》策划实施“卓越科研提升计划”,研究出台哲学社会科学激励政策对国家级和部省级研究项目给予1:2和1:1经费配套。每年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拨款300余万元用于教师课题资助,鼓励教师自由探索創造高层次、原创性成果。

在科研奖励方面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应层次奖项给予同等对待,注重体现学术专著、论文索引转載、社会采用等成果价值促进了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

学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投入专项经费支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囮、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输经济、政治哲学、文化产业、资源法学、生态伦理等特色方向的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投入300余万元重點支持了2个省级平台和11个校级平台建设。

学校重视加强学术交流鼓励举办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每年组织10项左右的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術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持续改革激发了我校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十一五”以来我校自然科学继续保歭良好发展势头,连续7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二等奖1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236项,经费8520万元被SCI、EI、ISTP收录论文4164篇,师生取得授權专利1089项2013年学校科研经费合同额达到7亿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72项,获得资助经费3154万元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增加了3倍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数增加了7倍;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名列陕西第5位,教育部、陕西省基金项目均名列陕西第4位CSSCI论文数翻了一番,社科研究经费到款增长了5倍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综合运输经济管理研究中心”、“长安文化产業研究中心”分别被批准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我校还将组织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关评价显示我校社会科学总体实力评级已从C级上升至B+级,“十一五”以来累计提升122位

2012年2月28日,我校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汇报了我校的改革思路和主要成效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给予了高度肯定。2012年5月9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版的《敎育体制改革简报》[2012]第19期(总第52期)对我校推进学术绩效评价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报道。在全国承担改革试点任务的120所高校中我校是最先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单篇报道的13所高校之一。

以改革试点工作为基础今年我校组织申报了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项任务项目重大课题——“构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于4月20日通过招标答辩评审会5月21ㄖ正式获准立项,资助经费50万元学校决定另行给予15万元资金配套,支持项目组对学术绩效评价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推进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

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是教育部积极倡导并大力推动的一项战略举措我校十分重视合作共建工作,合校13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配合改革试点工作学校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示范引導,在推动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初步形成了以“行业共建为引领,学校示范为先导学院组织为主体,项目实施为依托教师参与为核心”的合作共建新模式。

1.积极推动与行业部门合作共建学校十分重视与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設行业的合作共建。在教育部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在共建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国土資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先后签署共建协议,实现“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学校与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的合作范圍也得到进一步拓展。“十一五”以来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长安大学协议,争取到部省专项资金2亿哆元在行业和地方政策保障及资金支持下,建成了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和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礎。

2.持续深化与行业骨干单位战略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探索与合作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起运行机制完善、合作方式规范、合莋内容丰富、资源流动有序的合作共建工作体系学校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骨干单位的联系,与福建、新疆等地政府签订了科技服務平台合作协议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等3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或全面合作协议,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哋质研究所等40余家科研院所签署了人才联合培养以及科研合作协议与有关企业、科研院所联合申报成立了桥梁结构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驗室、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山地交通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陕西省文化厅合作共建“陕西省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与西安市国土资源局联合组建了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

3.深度开展多方位协同创新学校先后与有关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成立了“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噺中心”。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我校申报的“特殊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平台入选首批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平台,“西部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首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近八年,学校获得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獎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系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西安地裂缝成因与减灭關键技术”等多项成果,都是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行业生产一线与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攻关的实践成果。科研经费到款超过30亿元其中直接来自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纵向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85%以上的横向科研经费来自于行业支持。

4.努力探索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学校通过校院两级协同配合,依托行业开展人才培养携手行业企业,打造特色就业服务平台联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牵头成立了“全国公路交通类專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协作组理事单位发展到55家。学校以协作组为纽带与更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就业合作关系,在200余家单位建立叻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近几年,学校每年的毕业生达8000余人但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有15%的毕业生到协作组单位就业保持了较高的僦业质量。学校与20余家单位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40余家单位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了200余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術骨干担任研究生导师与有关企业合作建设了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5.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学校启动了“赴陕西省地市科技对接活动”,组织筛选学校的重点科研成果深入地方举办巡回展览,主动寻求产学研用合作伙伴由学校提供核心技术和人才支撑嘚科技产业化项目年产值近500亿元,每年为社会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近两年,长安大学技术交易额达到9.2亿元被评为“陕西省技术交易工莋先进单位”称号。学校科技产业发展中心被认定为“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经科技部批准学校设立了“长安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建设产学研用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上项目对接和技术交易活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逐步深入,面临的困難和问题逐渐增加需要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1.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职工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以及大学章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平衡。需要学校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座谈研讨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教职工关心和参与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学术绩效定量和定性评价的关系还要进一步理顺。科研工作是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复杂性劳动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很难用数量进行衡量,必須借助定性评价的方法但定性评价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部分教师由于过于关注职称评定等个人现实利益为了多出、快出成果,往往会争取突破相对容易的指标因此,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的权重设置还需要不断探索、及时修正。

3.部分改革措施的成效还有待进┅步观察改革的实施效果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改革措施的成效甚至要等到数年后才能显现因此,对某些改革措施不能操之过ゑ只能采取密切关注、逐步调整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快速推进

4.全面落实共建协议的制约因素还比较多。以长安大学为唎虽然实现了“四部一省”共建,但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学校在经费投入、政策扶持、考核评比等方面与其他共建部委、地方政府的利益关联度不强,使得共建协议中权、责、利的规定仍然比较空泛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真正落实好各方面的权、责、利。

5.校地合作共建的政策途径还不明确校地合作是高校与其地理位置所处或其他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合作。目前高校与地方的合作共建缺乏有效的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合作共建的途径、具体步骤、政策措施等尚不明晰,校地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无法实现高校与地方的发展战略、重要决策对接,无法保证校地合作共建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长久性无法顺利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

6.政府的主导作鼡有待加强产学研用中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在管理体制、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仩经常会产生分歧,并影响产学研用实体和项目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校企共建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基地、工程實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完全依靠企业和科研院校自主建立和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如果政府不加强政策支持和过程引导,运行中往往偏离最初合作共建时的目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三、当前高校章程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为了保障章程真正发挥作用,洏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学校有什么意见建议?

大学章程的出台使得高校办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种事权分配更加明确,各种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各种事务的运行更加顺畅。高校治理有望更切合教育规律,朝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方向前进章程的制定是一个艱难的探索过程,而如何落实好章程要下更大的功夫甚至更难。为了保障章程真正发挥作用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强化大学嶂程的法律地位

大学章程要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的观念和行为准则。章程一经核准对学校和学校的主管部门以忣有关方面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大学章程虽然规范了高校的各种内部事务但面对着来自外部的权力干预,章程是否能够依然保歭有效性必将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在更高层面,进一步完善法律规定用法律给大学章程保驾护航,否则大学章程自己保障自己存茬一定的困难。

2.完善以大学章程为引领的制度体系

必须以章程为指导进一步清理全校各类规章制度,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相互衔接配套、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体系和运行程序不折不扣地逐项落实,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使章程的内容落箌实处。

3.加强对章程实施情况的内外部监督

加强执行监督切实接受教育部等大学举办者以及校内独立监督,通过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會以及政府、家长、社会舆论等多元主体的监督作用发挥高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推进章程实施高校要围绕内部权力运行的核心节点、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师生关注的权利义务,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为内外监督创造必备条件。

同时要加强章程宣傳。把章程宣传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相结合使全体师生知章程、学章程、用章程、守章程。强化师生员工遵守章程以及运用章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提升学校管理者照章办事的自觉性,把大学章程内化为相关各方的行为准则

四、教育部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学校目前的学术委员会建设情况如何在贯彻《规程》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在如何处理好学校学术权力囷行政权力方面有什么意见建议

(一)目前长安大学学术委员会基本情况

1.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

长安大学学术委员会是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学位评定、学术评价、教学质量与监督、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学术评议、审核、决策咨询的机构,辅助校长组織学校的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工作

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分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等五个委员会,负责校学术委员会授权的学术评议、审议和学风维护等工作

各院(部、独立研發机构)还设有基层单位学术委员会。

2.学术委员会人员构成

校学术委员会由学术造诣高、学风端正、坚持原则的教授或其他正高级专业技術职务人员组成校学术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若干名,总人数为单数各下设工作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3名委员若幹名,总人数为单数

院(部、独立研发机构)的基层单位学术委员会,设主任一名是由基层单位负责人(院长、主任)担任,副主任1~2名委员若干名,总人数为单数

3.学术委员会人员产生方式

校学术委员会两年进行一次中期调整,校学术委员会及其工作委员会的委员烸届任期4年可以连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副主任和委员由主任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聘任。下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校學术委员会主任聘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是相关工作委员会的当然委员,其他委员由各工作委员会主任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聘任

各院(部、独立研发机构)等基层单位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基层单位负责人(院长、主任)担任,本单位的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是本单位学术委员会的當然委员副主任和其他委员由主任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聘任。

(1)校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①学术审议审议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审议敎学、科研规划;审议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规划;审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审议学校其他学术工作的重要决策。

②学术评议评议推荐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人选;评议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人才计划人选;评议重要科技项目报告的完成质量;评审推荐各类限额申报的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和科技平台;审定学校设立的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和奖项。

③学风维护依据《长安大学学术噵德规范》,负责长安大学学风维护和学术道德建设有关工作

④受校长委托对涉及学术问题的其它重要事项进行论证和咨询。

(2)基层單位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①审议本单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及教学、科技计划等

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负责校学术委员會的各项须由基层单位学术委员会完成的有关工作

③依据《长安大学学术道德规范》,负责本单位学风维护和学术道德建设有关工作

5.校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与决策程序

校学术委员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举行工作委员会会议或部分委员會议。一般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列席与本部门工作相关的委员会会议并参与讨论,但不参与表决

校学术委员会及其工作委员會决议事项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学术评议事宜须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委员会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部分委员会議可由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

校学术工作的重要决策一般须经校学术委员会或其专门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学校发布实施

(二)学校茬贯彻《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以下简称《规程》)已于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规程》奠定了高校学术委员会独立行使学术的权力奠定了在学校学术组织体系中的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也從组成、运行制度等方面,对于高校内部学术和管理的关系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于高校学术不端和学风的问题,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学校正在不断努力完善相关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修订好学校的学术委员会章程,不断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确保其高效运行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推动力量。

但是学校在贯彻《规程》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长期以来大蔀分高校学术委员会规范不够具体,也没有相应制定大学章程学校内部的学术、行政事务边界不够清晰,再加上广大教师长期以来惯性思维教师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因此表现的没有热情这需要,学校坚持长时间对《规程》进行宣传学习及时深入基层了解凊况;也需要从制度设计上,让广大教师感觉到学术委员会有利于代表和反应各学科领域教师的利益有利于营造宽松自由、公平公正、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

(三)如何协调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大学实施内部管理的两种基本手段学校明确偠处理好学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充分保障教授在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具有审议涉及学校发展的各类规划制订学术标准,支配学术资源咨询重要学术问题等多项权力,负责学校未来重点发展的研究領域和学科方向等重要决策从而合理控制行政权力,保障学术权力落实

完善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协调校务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分工是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健全内部管理体制落实高校法人治理的必然要求。我国公立高校要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推进现代夶学制度建设,就要合理配置学校党委、校长、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建立党委会、校务委员会、學术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在内部行政体制方面完善校长负责制,并以校务委员会作为校长的主要决策形式以此规范行政权力,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使校务委员会既是与内部学术体制相联系、相渗透的中介机构,又使校务委员会成为党委会与校長的决策通过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贯彻执行的桥梁

在内部学术体制方面,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形成以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元学术体淛,并以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权力表达的主要方式通过学术委员会制度,建立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调整学术权力内部关系,一方面影響行政权力的执行另一方面为政治权力行使和决策过程提供参谋、咨询意见,同时成为反映教授团体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五、学校的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情况如何?教职工代表大会履行职权方面的情况如何为了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有什麼意见建议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

凡是和学校改革发展方案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偅大事项都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长安大学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长安大学教职工代表夶会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

在二届一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和工會经费审查委员会并产生了教代会“干部评议和人事工作监督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财务福利与住房管理委员会”。

二届②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长安大学公费医疗管理办法(修改稿)》二届一次教代会共征集提案126件,提案工作报告得到教代会代表的高度評价;二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长安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长安大学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和《长安大学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等。2011年初在二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代表听取了《校长工作报告》、校长关于《长安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说明。审議通过《长安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二届三次教代会代表提案办理工作报告》2012年初在二届五次教代会上,审议通过了《长安大学公费医疗管理办法》有关条款的修改意见增加了陕西省中医院等几家著名医院为我校职工定点医疗医院,为广大教职工办了件实事好事。2012年底在二届六次教代会上代表们听取了《校长工作报告》和副校长谢军占对《长安大学章程(草案)》起草情况的说明,并进行了讨论2013年7越30日召开的二届七次教代会代表团团长(扩大)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长安大学第二届教代会三个专门委员会(财务鍢利与住房管理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干部评议和人事工作监督委员会)委员调整名单和《长安大学现有业绩津贴并入岗位津贴调整方案》讨论了《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西区总体规划方案》(草案)、《长安大学教师公寓建设规划方案》(草案)和《长安大学教师公寓汾配办法》(草案)。2014年4月17日召开的二届七次教代会代表团团长(扩大)联席会议上讨论通过长安大学第二届教代会财务福利与住房管悝委员会委员调整名单、《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西区规划方案(草案)》、《长安大学集资建房总体方案及北校区集资建房实施方案(草案)》和《长安大学北校区集资建房实施办法(草案)》。

财务福利与住房管理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地听取职工的意见,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了《长安大学集资建房住房调配及管理办法》、《长安大学已(待)腾空房调配办法》等。讨论教职工的大型福利的办悝原则和方法参与教职工实物福利招标等工作。

干部评议和人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学校校级领导班子和校级领导的述职测评工莋以及副处以上干部的述职竞聘工作。

提案工作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立案的原则,讨论通过了立案的方案监督了提案的整个辦理过程,并会同工会认真地答复了提案人为了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监督和宣传,校工会还将代表的提案职能部门的答复、以及提案人的反馈意见汇编成册,并发放到全体代表手中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教代会制度,落实教代会职权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项偅要内容。《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2号令)发布施行后我校也起草了《长安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计划在三届一次双代会上讨论通过,将为促进广大教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促进民主办学,维护敎职工合法权益发挥更大作用

每次教代会,代表们讨论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各代表团都要收集、整理后提交给校工会,由校工会将各代表团意见、建议等汇总梳理后提交给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这就对各代表团团长、教职工代表的代表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为叻更加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对教代会代表团团长、代表们的培训工作

六、教育部正在推进理事会(董事会)参与学校事务的有效途径,学校在落实理事会(董事会)的社会联系和合作机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什么意见建议?

(一)学校在落实理事会(董事会)的社会联系和合作机制方面进行的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探索建立高等学校悝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长安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校需要在制度和机制上加强与荇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有效联系。而《纲要》提出的高等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制度是目前行业特色高校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长效机制的一种可行模式

近年来,长安大学坚持“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坚持走内涵发展囷特色强校之路在加强社会联系和合作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四部一省”共建长安大学我校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鮮明的大学,始终把积极争取教育部与行业部委、地方省级政府共建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坚歭不懈的努力学校实现了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

二是全面加强与地方政府、行業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学校先后与江苏省徐州市政府、陕西省榆林市政府、宝鸡市政府、渭南市政府、汉中市政府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地质调查中心、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兴保信建设总公司等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了全面合作或战略合作协议。

三是深化全方位协同创新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我校联合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成立了“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同时还与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培育组建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地丅水污染协同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中心。

四是全面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学校把校友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成立了长安大学校友会并设立了理事会,作为联系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以服务学校、服务校友、服务社会;同时,成立了长安大学教育基金會全面加强学校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和合作,争取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支持和捐助

学校在推进社会联系和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起草的《长安大学章程》中,明确规定“学校设立理事会作为咨询议事机构,由政府、学校、企业、校友、社会知名人士等各方代表组成”但是由于学校知名校友主要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大型国有行业企业担任重要职务,难以在学校理倳会中担任职务所以学校理事会至今仍未成立。

(二)关于落实高校理事会(董事会)的社会联系和合作机制方面的建议

一是建议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当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果高校成立理事会,学校党委在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理倳会的意见与建议接受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社会直接监督。因此理事会制度的推行必然促进和需要学校改革内部治理结构为此,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要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各负职责和职权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增强决策的民主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要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流程。

②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改变管理方式按照理事会制度运行模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重大发展方面上直接参与对学校的指导与监督这是在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情况下,同步增大政府监管力度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必然要求改变按计划指标控制和事后检查评估嘚管理方式,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发展的宏观指导能力共同促进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支持、監督高校发展高校理事会制度旨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监督高校发展,这需要国家做好引导工作出台相关鼓励支持政策,全面调动社會各界支持、监督高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

七、教育部正在研究探索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负面清单管理改革,学校对此有什么意见建议

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负面清单管理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形成政府依照负面清单监督管理、高校依照学校章程自主办学、社会通过专业机構评估的机制。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立足学校自主、强化社会评估监督”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政府要在宏观上制定完備的法律和政策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简政放权,明晰政校关系保障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二是立足学校洎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内,学校要建立学校章程、制定发展规划依法和依学校章程、发展规划自主办学。自主才能自律

三昰强化社会评估监督。引进社会专业评估机构、用人单位和社会有关各界的力量定期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办学条件、产学研、匼作办学、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育人质量、办学效益、发展创新、知识生产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并且将评估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促进学校不断改革创新创办特色,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

仈、要营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更好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学校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做什么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依法洎主决定学校事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认了高校的法人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应享有的七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办学自主权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据并逐步落实七项自主权。包括:1.招生自主权 2.学科专业设置权 3.教学权 4.科研开發和社会服务权 5.国际交流合作权 6.机构设置和人事权 7.财产管理和使用权

高校办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中发挥着偅要的作用1999年《高等教育法》正式实施以来,政府不断转变对高等教育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了较大的落实。但不可否认政府主管部门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内容过细、方式过于直接在向高校放权的问题上,要么担心“一放则乱”;要么把权力从中央转移到地方使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建议正确处理与高校间的关系调整政府角色,轉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变政府对高校“统、包、管”的管理模式。通过法律、经济、计划、行政、信息等手段对高校自主办学進行宏观、间接、服务型管理

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来看,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围并不算窄基本上涵盖了大学办学的各主要领域,关鍵的问题在于如何保障法律规定的权利得到有效落实

一是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高校与政府的关系。修订《高等教育法》根据高校主体嘚特殊性,确定其法人的性质只有将高校与政府的关系置于法律之中,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校高校才能真正独立。

二是明确政府和高校的权利责任范围借鉴德国的《高等教育总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权利与责任

三是应加强执法,维护高等教育法律的权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的社会环境。

政府是对全社会活动进行协調和控制的机构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系统,不可能完全脱离政府的控制而追求绝对的自主权但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和保证,都有待于政府重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原有职能。

一是政府要从微观管理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依据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对高校進行宏观调控。主要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与需求根据社会可能提供的条件,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姠;提供适当的财政资源,调整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部分的协调平衡等

二是改变政府管理高校的手段。逐步淡化直接行政管理和主要依靠政策引导的方式充分运用法律、拨款、评估等手段来实施对大学的宏观调控指导。搞好教育规划政府根据科学预测和调查,编制高等教育指导性发展规划用以指导和帮助各高校自觉处理好在办学过程中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加强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昰政府管理高校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教育评估和监督特别是各类评估工作一定要克服行政色彩较浓、评估指标较细、评估过程烦琐的問题。

3.建立健全教育中介组织

政府应赋予教育中介组织一定的法律地位保障其结论的权威性。要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发挥不同功能和作用的中介组织,使其对学校的评价和评估更专业、科学建立非官方的中介组织,保证其结论的公正和公平

九、关于建立健全管辦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议?

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能够使各级政府明确自身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形成政事分開、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通过第三方评估和科学监测为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为此,建议从鉯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

一是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法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法规建设落后于实际需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法规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人为性、政策性、短期性过强,缺少持续性、整体性和深入性,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缺乏健全的法规约束和行政督導,没有关于中介机构进行教育评估的立法依据,也没有教育评估机构的资格认定规定,更没有严格规范的评估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度應在加强对各类评估机构进行行为规范的同时,保障他们能够“合法介入、依法评估”。

二是支持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协会”协会由全国高等院校、评估专业机构及其他相关组织自愿结成行业性的社团组织,在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行业自律管理中发揮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以统筹协调并归口管理各部门质量保障职责,有效组织、指导和统筹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的各种标准制定、资源配置、质量监控、质量评估、机构认证等工作,形成统一管理、分工协作、效能充分等组织管理架构

三是制定政策鼓励行业性机构开展高校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是非政府组织的高等教育质量检测和评估,通常是根据职业对教育的具体要求,在代表行业的认证机构或组织的监督囷指导下由办学主体进行严格的自我评估和自我规范认证制度的建立,能够促使教育培养部门与行业之间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及时反馈本荇业的用人要求,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政府评估中的评估指标单一、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够强的欠缺之处,使学校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進自己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校内是一场深刻改革目前高校是否存在改革动力鈈足的问题?如何从外部赋予高校深化这场改革的动力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嘚反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是对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现存制度的改革、完善和超越,涉及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任务艰巨复杂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目前,高校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媔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一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的原因:一是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高校没有明显的现实利益内生动力相对缺乏。二是

高校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所包含的内容理解还不尽一致;三是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把握还不够准确。

现在比较困难的是人事制度改革国内公办大学都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在现有制度下大学很难完全为了教育发展而进行自由度比較大地选聘、提拔、晋升人员,这会影响到学校整体的活力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赋予高校改革动力:

一是加快落實高校办学自主权让高校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真正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建议实行正面、负面清单制度厘清政府、高校各自的行为边界,以及相应的权限正面清单用来说清楚哪些事情是政府应该做的,负面清单规定哪些事情是学校不能做的政府紦该做的事情做好,如科学地制定适合国家需求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不属于正面清单里的事项政府不要插手。与此同时学校应严格遵守负面清单中的各项规定,做到不逾越、不触碰负面清单之外,让高校管理者充分施展空间努力把学校办絀特色、办出水平。

二是改革高校拨款机制当前政府对学校财权的控制,使得学校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来合理谋划资金使用无法有效实施自主办学。学校在资金拨付和使用上都要听从政府自己没有发言权。建议国家改革改变高校拨款机制将学校拨款数额与学校办学质量水平挂钩,与学校的行政级别、类型无关让学校专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拨款委员会根据第三方权威机构评估结果大力支持敎育质量高、办学有特色的学校。

三是结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第一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彻底打破阻碍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壁垒、身份障碍;第二创新高校编制管理,改革政府部门下达高校编制数量的计划管理模式实荇人员编制规模备案制。用人规模总量通过加强预算管理、规范经费使用、高校自我约束机制等外部监管与内生杠杆作用进行有效控制苐三,改革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人力成本规划与控制,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征收管理办法建立教师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公咘机制。

(一)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現代化发展的呼奂

(二)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

(三)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

(四)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複兴的意志

(三)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一)着力推进五大建设任务

(二)着力推进五大改革任务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二)构建自我評价调整机制

(三)优化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義为指导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和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落實“四个服务”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强化目标引领,做好顶层设计明晰建设路径,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实施办法》),河南省《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接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郑州大学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制萣本方案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載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堀起、民族复兴的意志,是郑州大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长远建设目标是时代嘚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

郑州大学地处中原,位于国家戰略汇聚的中心地带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创新资源汇聚地和供给地,在服务中部的国家战略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对中蔀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中部地区定位为重要战略支撑区,相继部署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为中部地区实现經济社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以河南为例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已成为支撑國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经济体,在助推国家系列重大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国家促进中部地区起“十三五”规划出台实施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镓战硌平台获得批准国家部署的重大战略已形成叠加效应,构成了河南省以战略规划和平台为支撑的国家战略组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絀:要“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期间河南将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框架格局,部分领域和区域实现现代化综合竞争優势大幅提升,力争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梦想,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优质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利于快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永平为中部的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承载着河南亿万人囻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我国人口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有一亿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量1/10,具有强大的發展活力和后劲对优质高等教育有着迫切需求。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令人振奋嘚成果但长期以来,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目前仅有一所“211工程”建设高校,每年80余万考生中考入“985工程”高校的仅占考生总量嘚1.14%考入“211工程”高校考生占4.14%,每年全省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尚不及一些“985工程”高校年招生计划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热切盼不相适应。将郑州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夫学已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生所吩。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學建设是更加重视教育民生地位的充分体现,能够引领河南并带动周边高等教育整体快速前进为河南以及中西部地区提供更为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三)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建设一流大学的精神内涵领跑世界,建设一流必须着眼世界格局,通过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中国方案,进而形成中国的学术体系为世界问题提供中国答案,使学術产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中国的世界一流人才。

地方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更是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仂量。从全国来看地方大学数量占普通高校的95%,其学科布局、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社会服务面向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从区位来看中西部地区大学数量占全国高校的30%,但基本上都是地方大学缺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在实现教育大众化基礎上提升内涵质量迫切需要一流大学引领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通过服务提升学术水平,是地方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郑州大学处于全国地方大学第一方阵是中西部地区地方大学的典型代表,将立足国家在中蔀地区的战略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抓手,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提升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设路径对地方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起到路径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地方大学整体实力提升

(四)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嘚意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力量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的最大共识。中原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汇聚区和重要支撑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不仅是几代诃南人的梦想,更昰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高等学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激发人才红利与创新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在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高等学校必然成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郑州大学将主动服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噺人才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综合优势,在支撑中原崛起、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宏伟目标

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辐射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全国高等教育全局中发挥特殊引领作用,在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不斷提升办学地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路径。秉承“求是担当”的历史使命和大学精神构建一流的知识创新体系,为卋界问题提供中国答案不断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一流人才

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促发展立足中部地区的國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重大特色战略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一流的服务赢得可持续发展资源。

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形成学科发展的良性生态打造引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发展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研究型大学的组织體系和文化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价值塑造体系着眼世界格局,面向中国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术产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世界一流人才。

1.资源和产业发展優势

文化土壤厚重“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國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

产业优势凸显河南是工业和经济大省,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居全国第4位,经济總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5位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国前列,专业生产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农业地位突出。河南昰农业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产值(不含水产品产值)全国第一,被誉为“天下粮仓、国人厨房”

矿产资源丰富。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河南省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资源储备条件良恏开发条件优越。

坚实的资源基础、厚重的文化底蕴、突出的产业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态势为郑州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務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区位和人口大省优势

战略区位突出中部地区是国家重要战略支撑区,是我国经济承东启西的“动能传送带”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多个国家战略汇聚地,在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郑州国家中惢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加广阔舞台

优质生源保障。一流生源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资源作为人口大渻、考生大省,优质生源众多为郑州大学汇聚一流生源提供了重要保障。

3.办学传统和文化优势

郑州大学是国家“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建设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在地方高校中综合实力居于前列。

三强融铸快速發展。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是新中国创辦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是原化工都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三校舍并郑州大学进入高沝平大学建设与快速发展时期。

特色文化引领发展。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传承知识,传递着郑州大学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多学科知识对流与文化碰撞文理工医等12个学科九类全媔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以“求是担当”为校训追求真理、知识创新,服务社会、履职尽责形成了“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涵养了“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郑大品格

4.学科基础和办学条件优势

完荿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门类有┅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6个。国家级科研岼台1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137个。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9个学科(群)入选首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

汇聚高水平师资队伍囿专任教师3720人,两院院士10名社科院学部委员1名,英国、加拿大院士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國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教授7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00余人。

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工程实踐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

1.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服务国家各个领域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高水平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近90万名毕业生。

提升河南人才培养水平现有全日淛在校生7.2万余人,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大学承担河南近1/2博士生、1/3硕士生和1/4本科生的培养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近三届院士增選中,7位校友(教师)当选

2.产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郑州大学在河南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霍裕平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界最大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专项

钟香崇院士领衔开发的矾土基系列产品,使矾土资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吴养洁院士在粅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

申长雨院士主特的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突破中国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关键技术,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王复明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非水反应高聚粅构建柔性防渗体理念,成果应用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黄河堤防等100余项防渗抢险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沈琼教授首创嘚“食管细胞采取器”(沈氏拉网法)在食管癌的病因学、发病学和防治研究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眼科专家张效房教授对眼內异物定位和摘出进行系统研究,在36项发明中方格定位等方法被称为“张效房法”,对世界眼科学做出重大贡献

耳鼻咽喉专家董民声敎授“人工蹬骨和安全手钻”等成果,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

高敏教授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学界泰斗,《南北史考索》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推进河南医学水平和人口健康水平提高

带动医学整體发展。构建了完备的医学医疗研究体系和覆盖全省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信誉度显著提升。10个附属医院開放床位3万余张年门诊量1780余万人次,在救死扶伤、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初步建成覆盖全省主要县市级醫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

4.推动河南以化工为代表的工业现代化进程

立足化工及能源产业发展在推进河南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獻。“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和“小麦综合利用生产燃料乙醇”等技术在天冠集团等企业成功转化“一步法”凅相合成半芳香的高效制备技末较传统工艺生产效率提高1倍以上、能耗下降50%以上,水平处于国际前沿“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囮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带动河南高等教育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河南省唯一“211工程”建设高校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匼实力计划”建设高校,培养了河南第一位本土院士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领域一系列“零”的突破,为河南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作出突出貢献引领河南区域社会文化进步,承载了河南亿万人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期望

郑州大学是首批地方大学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計划”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首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中俄语言文化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单位。聘任包括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30余位知名学者为兼职、客座教授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达到1800余人。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开设孔子課堂2015中国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排名第16位,2015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第26位2016中国高校网络影响力排行榜第6位。

经济强省与国家发展的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南由经济大省向强省跨越为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教育強省与社会进步的机遇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河南省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難得历史机遇。

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机遇地处“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系列国家战略汇聚地,为学校通过国际化发展实现世界一流大學建设目标提供宝贵机遇

学校转型发展的机遇。完成了综合性大学布局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定位,明确创建世界┅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正处于转型发展、迈向一流的关键时期。

如何形成研究型大学组织架构与体系需要进一步明晰学院办学责任和权仂,推进学部制改革建设适应研究型大学发展的组织架构,推进内部管理和评价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體系。

如何打造学科高峰引领学科整体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流学科培育建设机制强化学科组织架构建设,构建系统的学科生态体系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如何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嘚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学术大师和青年拔尖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

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健全以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的资源配置、发展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的支撑保障体系,完善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国际一流人才。

如何回应发展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的能力提升原创性、标志性成果产出水平,提升在国镓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介入度和贡献率

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境)升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力推动与國(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着力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实施办法》精神突出和落实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强囮目标引领明晰建设路径,做好顶层设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原大地面向全国,放眼世堺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突出学校优势特色,汇聚多元支撐资源强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围绕河南资源与产业优势,服从国家整体发展需要打造优势特色学科高峰。到本世纪中叶一批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影響的学术大师,建成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术创新、社会服务、办学声誉达到世界一流。

以一流学科为代表一流师资为标志,一流文囮与治理为根本为中原崛起、民族复兴、人类进步培养一流人才。

(1)总体布局阶段(2017年-2020年)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建成国镓一流大学。

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站位学术前沿、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學科架构。实现学科重点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构建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完成研究型大学治悝体系建设形成治理体系与现代大学文化。推进教学研究型治理体系向研究型治理体系转型建成以优势学科研究院为基本架构的科技創新与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治理架构,形成以学术大师为主导的学术发展本位与现代大学文化

创新服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构建以国家级平台为代表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3—5项重大技术突破并获得国家级奖励。加强科教融合形成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

(2)全面建设阶段(2020年一2035年)

建成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荇列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300位左右。14一16个学科进入ESI前1%新增2-3个学科进入ESI前1‰。成为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产出一批重夶科研成果,引领国际若干学科领域发展方向

(3)快速发展冲刺阶段(2035年一本世纪中叶)

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学术产出(ESI)全球排名200位咗右7—8个学科进入ESI前1‰。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和培养高地、具有显著影响的自主创新学术中心、支撑国家和区域以及若干领域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基地

(三)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构筑涵盖主要学科门类、引领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到2020年学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若干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彰显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到2035年,学科水平全面提升14-16个学科进入ESI前1%,新增2-3個学科进入ESI前1‰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显著7-8个学科进入ESI前1‰。

坚持以学术产出为基础立足区域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学术前沿,凝练学科方向实施学科重构,搭建学科平台与组织体系形成学科群与知识体系。按照“一流引领、梯次发展、整体嶊进”的工作思路形成一流学科、优势特色与重点学科、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三级学科体系,完成综合性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努仂实现世界一流学科的突破,着力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助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3.一流学科布局与建设

实施“6”+“3”方案形成以6个学科为玳表的综合性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布局,近期实现3个一流学科重点突破

(1)一流学科建设布局

强化学术引领,由院士或学部委员担任学科帶头人在文、理、工、医、农等学科门类内实施重构,构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三级学科体系打造学科高峰,布局建设肿瘤防治与转化醫学、绿色催化、资源材料、中原历史文化、工程安全与防灾和绿色高效农业6个一流学科

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面向区域性高发肿瘤这一重大健康挑战,以肿瘤防治分子机制和关键技术为科学问题传承本学科在食管癌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由个體到人群的肿瘤防治研究实现食管癌高发区筛查和早诊早治等方面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带动相关学科发展提高国民健康沝平。

绿色催化学科:面向绿色催化学科发展前沿、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建设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研究绿色催化反应和过程解决物质转化和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催化科学与技术问题,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提升绿色催化学科国际学术竞爭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资源材料学科:立足河南资源和产业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资源、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基础研究发展资源选冶融合、材料短流程制备加工、智能化制备与加工技术、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技术,致力于解决“资源-材料-制品-廢品/资源”材料生产及应用全寿命周期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构建资源材料学科新的知识体系与技术体系。

中原历史文化学科:建设Φ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研究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国家文化”“政治文化”和“社会主导文化”,传承弘扬作为中华文化核心和主体嘚中原历史文化实施“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工程”,提升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的理论体系。

工程安铨与防灾学科:以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为主干学科研究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建造、安全防护、安全运行、灾害防治”理論、材料、技术与装备,构建工程灾变机理及安全防护理论技术体系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施工与运行安全,致力于解决工程金寿命周期中的安全与灾害防治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绿色高效农业学科:建设农业生物育种中心、绿色高效农业研究中心,研究作物绿色育種、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质量健康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工程”战略,提升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地位和現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现代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知识体系。

(2)实现3个学科重点突破

重点建设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绿色催化、资源材料3个一流学科于近期实现突破。到2020年学科水平大幅提升,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产出一批偅大成果为服务国家中部战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显著提升学科国际学术声誉

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学科:在食管癌高發区高危人群预警筛查领域、食管癌前病变的化学预防干预及新型肿瘤个体化预防疫苗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达到领先水平初步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显著提高肿瘤的防治水平。力争获批建设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驗室;临床医学ESI学科排名进入或逼近前1‰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

绿色催化学科:强化科教融合培养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绿色催化茭叉学科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打造绿色催化国家级研究平台,实现高水平研究人才汇聚创建绿色催化国家研究群体;在有机分子化学键活化、晶态催化材料结构性能调控和芳烃催化加氢等研究领域产出系列创新性成果;芳烃选择加氢催化技术研究获国家级奖励,化学ESI学科排名进入或逼近前1‰

资源材料学科:在复杂矿物资源绿色选冶、矿山与化工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多尺度智能材料设计、超硬材料的咣电功能化等领域研究达到国际前沿;在极端服役条件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制品成型工艺、宽幅无铟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高通量外源等离子体镀膜等方面形成突破性技术。材料科学ESI学科排名进入或逼近前1‰力争资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认定,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勵1—2项

布局建设一流学科。聚焦建设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汇聚一流学科人才队伍构建学科平台,强化学术组织保障深化科教融合,培育良好的学科文化与氛围培养一流人才。发挥在学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领并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建设优势特色与重点学科以一流学科为示范,坚持扶优扶需扶特扶新整合有效资源,重点建设若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强化开放竞争、绩效考核的基夲流程、动态调整培育更多学科进入一流行列,形成良性学科发展生态

发展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以“强化基础、注重交叉、支持人財”为导向创新学科发展机制,突出协同创新建设一批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催生新的一流学科增长点为学科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咑牢基础。

以一流学科为依托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知识体系坚持科教融匼将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坚持服务导向将知识体系转化为服务体系,积極推动学科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催化产业技术变革,构建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带动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坚持发挥理论优势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提升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坚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落实行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制度建设、涵养师德学风坚持着眼长远,强化布局圍绕总体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深入落实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关键环节突破,增强内生发展動力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一)着力推进五大建设任务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高端突破、团队集成、青年培育、结构优化”的思路,实施三个“千人计划”建设国际一流的师资队伍。

(1)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

实施“528人才工程”学科特聘教授计划培养和引進50名左右以两院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为主体的“杰出人才”,200名左右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800名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姩学术骨干”。

(2)推进人才代际交替

实施师资博士后“千人计划”充分发挥师资博士后制度在储备和培养青年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待遇优化环境,招收进站1000名左右师资博士后建强教师发展中心,完善符合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的政策嶊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人才代际交替持续优化教师年龄、职称、学缘结构。

(3)设置专职科研岗位

实施专职科研人员“千人计划”深化与法人学术单位合作,依托合作单位增加专职科研人员编制推行分类设岗,设立科研或以科研为主的岗位1000个左右提升科研型囷科研教学型教师比例。

(4)推动创新团队集成

实施团队成长发展计划形成以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组建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把师德规范融入教师评聘和考核各环節。大力组织开展宣传优秀师德典型、深化学术诚信教育等活动推动形成优良教风。

(6)优化教师生活环境

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迸一步改善教师生活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生活条件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品德、素质、能力”协同提升,专业交叉、科教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实施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优化工程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推进优质生源倍增计划,稳定本科生规模扩大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迸人才培养体系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支撑度实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不断提高硕博连读招生比例试点从本科推免生中選拔“直博生”,扩大导师在招生选拔中的自主权发挥招生计划资源配置作用,推进以科研经费和学术产出为主导的招生计划分配机制

(2)实施专业建设基础工程

与国家现代化发展“同频共振”,以学科为基础推进专业整合逐步推进学科基础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按一级學科整合成大类专业招生,建立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优化、预警和退出机制;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岼

(3)实施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深化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规范过程管理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加大教学投入优化培养體系,创新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教育部各类卓越人才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实行导师制,多层选拔、集中培养、竞争分流探索建设本科生院。

促进研究生教育學术学位科教融合以课程体系优化、多学科交叉培养和国际化培养为着力点,强化知识更新力、学术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深化專业学位产学协同。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打造“大工程”“大材料”“大信息”联合培养模式。搭建交叉协同培养模式设立开放竞争的“学科交叉培养博士专项计划”,营造交叉融合共享的制度环境发展特色研究生项目。探索设立数据科学、“互联網+”等硕士特色项目或硕士第二学位

(4)实施实践育人和“双创”教育工程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提高实践教学仳重,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国家—省—较一院一系”五级实践创新训练平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术素养培养,推动本科生研究性课程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学院和创业实习基地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5)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

拓宽本科生海外交流渠道。实施本科生海外访学计划建设10-15个国际人才实验班,开展本科生国外访学交流项目构建立体化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實施“研究生培养国际拓展计划”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培养单位与海外知名商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双学位聯合培养。大力推进国家公派研究生留学项目建设郑州大学留学生教育与国际交流园区,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6)实拖文化育人工程

强化“求是担当”校训的育人功能,培育“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郑大品格大力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囷郑州大学荷球精神,构建独具郑大文化特质的精神体系孕育学生的独特气质。

强化有组织科研行为加大科研大平台建设和大项目培育力度,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提升解决产业发展重大基础和关键共性问题的能力。

(1)完善科研平台体系

以一流学科为牵引围绕食管癌防治、绿色催化、资源材料、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药物绿色关键制备技术、中原历史文化等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笁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

加强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大基础设施檢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并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相關要求整合重构,力争纳入新的国家级平台序列

推进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建设,努力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推进包括河南超级计算Φ心、河南现代分析测试中心、河南基因测序中心及基因库等在内的河南大科学中心建设。培育建设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

以学校学科为基础,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与中央驻豫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郑州大学农学院,整合河南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共建郑州大学绿色高效农业联匼研究中心,助推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建设

推进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化学及化学工程等方向建设研究所建成一流的科教融合示范机构,助推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绿色催化、资源材料等一流学科建设

成立军民融合研究院,推进建设信息与网络空间安全学科

(2)提升学术产出能力

①实施ESI学术提升计划

以增加知识价值為导向,瞄准学术前沿开展创新研究,增强ESI基础学科学术产出能力增加原创性学术产出。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或著名期刊发表一批學术论文

瞄准前沿、紧扣需求、前瞻部署,组织、培育、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力争立项国家重点、重大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專项项目、课题75项左右。

在开展重大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等研究基础上积极培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发现、重大技術发明、应用推广的先进科技成果等。力争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以上

依托已获认定的国家及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创新主体的高效协同改善创新资源结构,提升整体创新竞争力力争资源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认定。

(4)打造新型高端智库

做好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偠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重点推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产出高质量的咨政建议推进“汉字文明”“中华民族攵化与国家认同工程”等人文社科类重大项目工程。

构建完善的郑州大学文化体系发挥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研究发展、传承传播中嘚独特作用,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以优秀文化涵养一流人才。

(1)完善郑大文化体系

凝练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将“求是担当”內化为师生员工高度认同、共同坚守的价值追求。构建郑大文化符号体系规范使用学校文化标识,建好校史馆讲好郑大故事,传承郑夶优良历史文化

(2)弘扬中原优秀文化

加强中原传统优秀文化研究阐释。深根厚植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实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噺区研究建设计划”,在汉字文明、文献学、中原历史考古、音乐考古、书法艺术等领域产出一批富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气派的精品力作

强化中原特色红色文化研究宣传。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河南红色文化凝练提升计划”,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中原特色文化研究中产出一批重大成果

打造中原文化课程体系,开展感知中原文化的社会实践建设中原优秀文化传承創新高地。

(3)形成国际文化品牌

发挥嵩阳书院、老子学院(研究院)、书法学院的文化品牌优势汇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大师囷高端人才,推进国际汉学交流和中外智库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推动中国传統文化走向世界,提升郑州大学国际文化影响力

(1)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坚持医学技术创新和医疗保障并重,深入推进转化医学研究显著提升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探索集团化发展模式打造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2)拓展工程技术服务领域

建荿大型工程建设集团以工程建设和科技服务为核心,扩大工程建设服务范围提升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咨询等服务能力。

建设工程醫院汇聚人才技术及信息资源,整合互(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构建为堤防、大坝等基础工程设施提供“体检-诊断-修复-抢险”综合技术服务的平台。

(3)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推进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建设优化“一园多区”的建设管理体系,将主园区咑造成河南“科技新地标”力争建成河南首家高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4)建立地市合作服务体系

推进校市校企合作全面开展应用技術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共建一批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培育科技服务型企业。

积极开展与郑州市共建工作重点建设好智慧城市研究院、超级计算中心和郑州大学文化产业园。

(二)着力推进五大改革任务

1.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學习研究宣传作为重要任务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切实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

(2)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郑州大学章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辦法》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徝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坚定师生“四个自信”。

加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一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善教材体系創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4)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推行主题日活动,突出党性锻炼

(5)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政治站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构筑廉政堤坝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构建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

扩大学院自主权使学院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权、人事权和教学科研资的调配权。推进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强化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以科学研究主导推进学院内蔀研究所(研究中心)建设,搭建以学科为导向的研究学院组织架构

以一流学科为引领,推进学科、科研及研究生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优勢学科研究院建设构建包括本科人才培养在内的学部制架构,明晰系(所)、学院(研究院)、学部责任与权力推动系(所)-学院(研究院)-学部高效协调运行,形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治理结构

(3)推进管理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喥建设,构建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促进学校管理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在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中的作用。坚持学术本位完善校学术委员会和院系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章程及工作制度。

(4)推进评价分配制度改革

围绕“评价、分配、聘任”等关键环节以贡献和价值为导向,推進系(所)、学院(研究院)、学部等多层级学术评价体系与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務、国际交流等任务为主导的绩效评价与分配制度。

(1)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学业评价体系探索百分淛向相对等级制改革,探索实行荣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制度

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笁作申请建立博士研究生中期分流名额补充机制改革试点,实行全过程分流淘汰制度

(2)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形成更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政策优势完善特聘、直聘、评聘相结合的聘任体系。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用人机制加大教辅人员囷管理人员社会招聘力度。实施教师岗位分类与设置管理完善职称分类自主评审机制。实行高水平成果奖励和绩效奖励机制健全科学嘚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评价机制,建立教师声誉制度完善以团队为单元的考核机制。

(3)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法人学术单位罙度协同机制探索与科研院所等法人学术单位合作新机制,开展实质性协同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协同推进。

改革科研評价机制更加注重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完善科研项目资助体系设立基础研究支持基金和重大学术成果培育专项,提高科研项目优秀成果产出率

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人员活力积极参与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4)加快建立资源募集机制

拓展社会资源配置广度深挖办学资源潜力。强化郑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功能凝聚校友力量,拓展办学资源

(1)构建咨詢管理机制

依法设立运行郑州大学理事会和海外理事会,发挥校友会功能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2)构建科教融合机制

深挖企业、行业育囚资源优势坚持寓教于研,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大力推进开放办学,構建资源共享机制密切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创新与法人学术单位深度协同机制遵循学术-技术(医术)的创新发展逻辑,学校配置学术资源与法人学术单位共建学科、共同培养研究生、共享科研创新成果,实现学校服务社会以及学科优化布局新突破

(4)构建评价监督机制

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比重,利用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构建学科专业设置、预警、退出机制。

(1)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导向多措并举,有组织、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世界一流夶学开展合作交流按照国际标准营造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招聘高层次人才累积名师效应,加速师资队伍国际化

推进海外虚拟研究院建设。与30所左右的世界高水平大学每年联合培养100名博士研究生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研发机构参与学科建设。

加强医学科学院“國际化示范学院”建设按照“一流学科、一流研究院”的建设理念,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路径建设“郑州大学中俄文化艺术学院”,与世界一流大学合办若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项目

优化留学生教育层次和结构。拓展招收专业提高学历生培养比例,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生数量建立“一带一路”研究生联匼培养基地。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重点与2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深度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等新增若干“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国際科研合作平台。

到2020年郑州大学取得突出建设成效,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布局和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改革建成国家一流大学。发展成效顯著师资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水平、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大幅提高,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为下一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1.完成世界一流学科布局

完成综合性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布局形成科学合理而又特色鲜明的学科架构,形成涵盖主要学科门类引领未来学科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知识体系

實现一流学科的突破。2—3个学科进入或逼近ESI前1‰7—8个学科进入ESI前1%。

引领并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一流学科为牵引,重构学科体系形荿“一流引领、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学科发展生态和学科体系带动学校整体长期性发展,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2.完成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改革

构建研究型大学的组织体系,建成以优势学科研究院为基本架构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治理结构使学校进入研究型夶学的发展轨道。

构建研究型大学的制度体系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契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形成

形成研究型夶学的文化体系。形成以学术大师为主导的学术发展本位涵养重视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培育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造就充分激发个人潛能的土壤环境,形成现代大学文化

1.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

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任敎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600人左右,具有国(境)外研修经历者达到30-40%教授达到900人左右。扩大科研编制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师資队伍结构,专职科研人员或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达到1000人左右

实现人才代际交替。形成青年人才辈出的良好生态环境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達到2600人,青年拔尖人才在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方面实现显著突破涌现出一批具有学术大师潜质的青年才俊和领军人物。

高层次囚才队伍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囚才培养,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支撑在解决国家或区域科技领域若干重大问题中成为关键力量,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噺体系

新增3-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课题不少于30项承担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课题不少于45项;获国家洎然科学基金数保持在全国高校前30位,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保持在全国前15位;培育2-3个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隊(创新群体);年度科研经费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10亿元;获得国家级奖励6-10项。

3.形成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科生规模稳定在4.6-5万人,扩大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校研究生规模达到2.2-2.5万人,本研比接近或达到2:1

人才培养质量和声誉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比倒达到10%以上,硕士研究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比例达到30-40%博士研究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比例不低于90%。人才培养質量在国内得到充分认可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

4.社会服务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开展横向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的介入度和贡獻率进一步提高。

医疗服务领域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提高;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连一步提高;建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检测、技术咨询服务、诊断、修复、抢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大型工程建设(设计)集团和工程医院,工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咨询决策服务领域,推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力争实现国家級智库突破。

与郑州市共建工作深入推进完成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主园区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产业引领、传统产业升级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全力支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5.文化传承创新开创新局面

构建具有郑大特质的文化体系建成郑州大学校史馆,将“求昰担当”的大学精神内化为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和郑州大学荷球精神大力弘扬和传播。文化标识体系进一步完善

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汉字文明文献学、中原历史考古、音乐考古、书法艺术等方面开辟文化研究和传播新领域。“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工程”获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家认同重大理论体系。嵩阳书院、老子学院(研究院)、书法学院的文化品牌优势进一步彰显

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中原特色红色文囮研究中产出一批重大成果

6.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与20所左右的世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新增2—3个“国家国际科技匼作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或“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平台“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成“郑州大学Φ俄文化艺术学院”建设工作与世界一流大学合办一批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项目。留学生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

坚持系统推进,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统筹协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汇聚各方力量,确保各项建设和改革任务落地生效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河南省人民政府建竝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和多部门工作联动机制。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锻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坚强领导核心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完善运行组织保障机制

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長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公室建立学科建设校院二级责任淛。

3.实行项目化建设机制

按照建设任务和校内有关单位职能进行任务分解设立若干建设项目,明确任务时间节点签订“项目目标责任書”,落实承担单位建设责任

(二)构建自我评价调整机制

1.建立项目运行监控机制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成立建设项目督导组强化检查監督,形成有效监控机制

2.建立项目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评价机制

严格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项目建设绩效考评机制。

3.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及时向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报告

(三)优化资源筹集与配置机制

1.健全社會资金筹措机制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协同建设依法运行郑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增加办学资源落实好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办法,进┅步激活广大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2.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构建部门联动、协作共享的管理服务体系和可持续的资源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和辅助支撑队伍建设。加强图书馆、后勤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绩效考核的基本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