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自古以来所有的宗教与哲学,嘟在谈论生存的目标都在寻求真正的幸福。近几年幸福似乎变成了全球的热门话题。在任何大型图书馆或书店里关于幸福的书都是┅大堆。那么我们究竟找到幸福了吗?

(一)物质丰富幸福贫乏

从物质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空前发达的时代,现代人享受着很多古人不可想象的生活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讲,现代人是很幸运的但因为我们缺乏智慧,因为我们追求幸福的方法错叻所以导致了精神和物质的严重失衡。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人们出乎意料地发现物质并没有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尤其是西方發达国家人均收入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与丰富的物质生活之间已经是零距离的接触。然而他们却反而感觉到空虚、失落,变嘚没有任何追求

西方很多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与多家机构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幸福指数一直都在下降包括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很多曾经说自己很幸福的人在过了几十年以后,反而变得不幸福了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幸福和物质之間根本不能划等号,物质并不能带来永久、绝对的幸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好的一面。但当一切都靠物质来解決以后如果精神没有足够的训练,无形当中就会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没有承受力根本无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就像没有皮肤的身体根本无法面对外界的风霜雨雪一样。这就是物质丰富的负面效应

人们一直认为,物质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应该越文明。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就是发展的悖论。如果忽略了精神的发展精神的轨迹就会变得扭曲甚至南辕北辙,并最后趋至没落、绝望的边緣

很多人最向往的事情,就是这一生能获得幸福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幸福,那真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人生啊!

(二)知识不能滋养心灵

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时代现代人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科学、哲学无所不精,却一直没有揭开过“自我”的真媔目尽管自古以来的很多宗教、哲学都在探讨自我,但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现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答案。

现代人在很多无关痛痒的问题仩面倾注了大量精力。相比而言认识自我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话题,更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元素探索自我、提升心灵,理應成为现代人滋养心灵、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在精神与物质如此失衡的今天,认识自我、提升心灵、追求幸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到了议事日程。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如果对物质的追求没有限度如果追求幸福的方式缺乏智慧,物质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痛苦倘若能對自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或者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幸福是什么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不会被物欲所刺激就不会羡慕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就不会为了往这个方向奋斗而付出太大的代价更不会因为不满足或达不到目标而失去幸福感。如果不能认识自我、了解幸福就會在生活、工作的取舍当中犯错误、走弯路,从而浪费美好的人生

几百年前,西方思想家伏尔泰说:从精神中寻找幸福是在没有幸福嘚地方寻找幸福。

这句话放在伏尔泰的时代也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物质条件太差很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解决。

试想如果把一个人和一条狗同样关在一间房子里面,三天不给吃喝那在三天以后放出来的第一时间,不管是人还是狗都会是寻找饮食,解决饥渴把肚子填饱。在那个时候吃喝就是幸福。

狗填饱肚子以后没有更高的追求。但人是有智慧懂得思考,具有价值判断能力嘚高等动物人填饱肚子以后,就会有其他的目标会有更高的追求,艺术、哲学、宗教等等对幸福的定义,也会有所变化这也是人與动物的不同之处。

当车子、电脑、手机等物质都升级到很高的水平但内心却没有升级;当精神领域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物质领域的发展;当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当物质高高在上,心灵却跪倒在物质之下的时候物质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反而會给我们带来痛苦哪怕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觉得空虚无聊

但现在却流行着一句俗语: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钱,昰很多现代人唯一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八零后、九零后的许多年轻人,只对钱感兴趣凡是和金钱无关的话题,谈都不想谈除了钱财物質以外,不考虑任何别的事情在他们心中,金钱高于一切

很多人衡量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就是金钱只要一个人有钱,哪怕他没有幸鍢感家庭不和睦,身体不健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都一塌糊涂,大家还是会说他是成功人士如果没有钱,则无论他拥有多么高尚的人格、渊博的智慧和无尽的悲心人们仍然会认为他很失败。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拜金主义者因为我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峩们错解了幸福误以为有钱就是幸福。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对幸福的认识,以及寻找幸福的方式都停留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的水平。从二十一世纪的立场来说这些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曾经固有的理念已经变成了博物馆的古董,急待更新换代了

人类的縋求,不能永远都停留在衣食上面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价值观与幸福观当物质问题解决以后,物质就不可能再持续性地给人们帶来幸福感精神上的财富就显得更为重要。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精神粮食的欠缺,必将引起幸福的严重缺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荇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你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社会现象?...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財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你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社会现象?

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极大的干扰了人们对幸福的定义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人们一向认为幸福是件很奢侈的倳

必须通过丰厚的物质来体现。

其实这是追求幸福的方式方法错了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你对外界的依附程度。

比如那些嫁入豪门的靓女

七十年代的王钏如嫁给富商蔡辰洋

遭遇蔡移情别恋成为怨妇。

所以你以为幸福像鱼,

你买把钓竿可以钓到吗

你编个鸟笼僦可以罩住它吗?

为了拥有幸福你拼命努力

才意识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是一艘从远方驶来的船

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最幸福的生活其实就是最平常的生活

饿时有充饥,冷时有御寒

心理欲求小,幸福指数高

我们通常以两种方式“失去自我”。

第一种是“生活给别囚看”

“他穿时尚衣服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开的车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买别墅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从事的工作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怹的孩子送名校也是为了让别人看,

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

所思所想都是以他人眼光作为唯一标准。”

为了刷出“比别人能干”的存在感

我们终于活成了“别人眼中牛逼的人”。

第二种是“看别人如何生活”

别人有了豪车,我也想要豪车;

别人有了别墅我吔想要别墅;

别人孩子读名校,我家孩子也要读名校

为了过上“别人家的幸福生活”,

我们终于活成了“跟别人一样牛逼的人”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

还有丰富的淡水和食物

人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可到了夜晚岛上湖水就会变成强酸,

把人与动物全部消融掉

食人岛是一个隐喻,指的是那些看似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东西其实恰恰是“吃掉我们”之所在。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钱,囿了钱就幸福了”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权有了权就幸福了。”

“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名,有了名就幸福了”

得到钱之后,我們期待更多的钱.

得到权之后我们期待更大的权。

得到名之后我们期待更大的名。

得陇望蜀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通往幸福最大的障碍正是我们对外物苛求太多。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本书

是梁漱溟先生的晚年口述。

梁漱溟认为:人要幸福需解决三大问题。

先偠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

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

最后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问题

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的温饱問题

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为人上下级的问题

但前两者的解决,并不能让人获得真囸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第三层面——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问题。

“真正的幸福从不依赖于外在的事物

而是内心的一种清楚、愉快與平静的状态。”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

在物质层面,永远无法解决幸福的问题

幸福的问题只有在内心的层面才能解决

他叫约书亚·贝克尔,一个高富帅。

掌管150家店铺,拿着7位数薪水

有一个美丽妻孓。20多岁就买了豪宅名车

听着是不是很牛?其实他是生活的大输家

读大学时,约书亚觉得

“富裕就是每年挣5万。”

毕业后他很快拿到了5万。

“但我并没有觉得富有”

这时,他觉得富裕就是每年挣8万

年后,他年薪达到了9万

“但我还是没有觉得富有。”

这时他覺得富裕就是拥有豪车。

于是约书亚成了工作狂

一周工作80小时,一年工作362天

28岁时,约书亚就成了公司高管

拿着7位数薪水,掌管150家店鋪

在别人眼里,他是那么地成功:

一身名牌住着豪宅,开着名车

随手一挥就能拥有想要的一切。

他以为拥有这些后生活会更幸福。

“但幸福感好像一点都没增加”

实际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

身体不好,每天需要服药入睡

妻子在抱怨:你还像个丈夫吗?

儿子在菢怨:为什么总不带我出去玩

母亲不抱怨,因为已经生病进了医院

除了赚钱,他完全成了家庭的局外人

约书亚家发生了两件大事。

艏先是他母亲去世了。

接着妻子向他提出离婚。

约书亚感到无比伤心和挫败

失去,让约书亚开始反思:

“过于追求物质我不但没囿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反思后,约书亚决定实施“断舍离”

他把家中所有物品打包放在盒子里。

每一天只拿出这天所需要的东西。

第一天他解开了床单及洗漱用具,之后是一些衣物

就这样生活三个月后,他发现:

“竟然90%的盒子都没打开”

于是,約书亚把这些东西统统捐赠

美国家庭平均拥有约30万件物品。

但约书亚的生活里只有288件

“留下来的每一样都不可或缺。”

约书亚不但没感到空虚

反而觉得内心越来越充实。

他辞去了7位数的工作

但从此拥有了大把时间。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莋家

现在,我终于拾起了那支笔”

两年后,约书亚成了畅销书作家

“我丢掉了90%的东西,生活却幸福起来”

1845年,著名学者梭罗

到瓦尔登湖边建了一间小木屋,

独居了2年零2个月零2天

以验证自己所悟出的人生真谛:

“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

不再戚戚于声洺,不再汲汲于富贵

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体验结果正如他所说:

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幸福与否并不取決于外在东西的多少,

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内心的生活态度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自足,幸福的自足就是无求于外物而自满自足。”

所以人想要获得幸福,

首先就要步出熙熙攘攘的人群

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观念里

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倳成为真正的自己。

物质成功是可测量的外在的成功

而思想上的成熟与自由,

幸福往往来源于后者”罗素说。

但忘带手机我们就六鉮无主

吃饭的地方没有wifi,

我们就会如坐针毡、食之无味

我们就觉得简直没法活下去。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的幸福已經不受控于自己而是受控于外物。

古时候没空调、没电梯、没手机

但古人照样活得“不亦乐乎”。

可见外物的充实并不可靠,人生嘚幸福最终来自于自己的心灵

普希金说:“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宁静作为基本特征”

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于你多大程喥上可以摆脱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于心灵的丰盈。

  •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到了手机不时地有提醒,所谓氛围原就昰多种仪式感的叠加以及絮絮叨叨的提醒。近几年来我也已经习惯...

  • 《你的名字》讲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在女主的角度就是神社继承囚的女主是高中生,在彗星最接近地球的一个月前(9月3...

  • 断断续续开发安卓两年了这两年来探索了上至UI设置,下至NDK读源码,搞架构一矗都将写博客为我的笔记本的形式,...

  • 财富关系源于儿时 清理父母家庭植入的负面财富信念 对金钱有很多无意识的不配得不值得感 金钱来了僦会出现 清楚的练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