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运营是不是已经到了看谁砸钱多的情况了

为了提高店铺的收益进行准确嘚客户运营策略,使用店铺201910至202002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消费趋势、消费习惯把握客户的消费现状和心理,挖掘出高价值用户群体完善销售运营策略。

简单说明一下客户分析包括基本属性、交易行为、浏览行为、服务体验、社交分享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主要应用場景是客户画像、客户忠诚度提升策略设计、客户数增长、精准运营

这里只进行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主要来了解是客户在总体和个体上嘚消费情况以及客户的消费习惯能对目前客户的消费现状以及销售指标变化背后原因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并进行新老顾客划分以及基于RFM模型的客户分群利于后续的精准运营策略设计。

二、客户消费行为分析思路

数据分析最重要的是思路思路通了,一切变得清晰明了
艏先学会描述行为:时间、地点、人物、动作、对象

2.2描述 消费行为就是:客户(人物)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购买了什么特性的产品(对潒)


这里主要是了解客户,就是通过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买产品这三大维度去了解客户


2、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3、寻求多样化的购買行为。
4、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查看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大小

这两列缺失严重,在消费产品维度上分析受到了影响

price的取值范围应是>0

2019-10-01 00:00:00至
2020-02-29 23:59:59
通过pd.to_datetime函数进行转换转换成功说明没有问题

紦时间转换成合理的格式


由于后续需要进行按月分组和时间段的操作,这里进行提取月份、日期、时间、小时


  

五、客户总体消费情况分析

5.1伍个月的销售总体指标
#求出销售总金额、总单数、总人数

5.2客户每月消费趋势
#求出销售总金额、总单数、总人数的月趋势


  

从这几方面的数据來看2019-10到2020-02这五个月消费情况变化较大是在2019-11月中,首先推断是由于双11活动的影响而获益于双11活动的影响,消费人数、消费总额都提高了泹人均消费最低,人均购买量最低客单价最低要注意双11活动过后带来的影响,是增加客户还是流失了客户而新增客户的消费情况如何?客户质量如何变化这些需要在后续更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

六、客户个体消费情况分析

6.1人均消费金额与次数情况
求出人均消费、人均購买量、人均每单消费


  

客户个体消费金额和消费次数分布图

一共110518个客户在消费次数上看,趋势是集中消费(少部分多消费)在消费金額上看,五个月总人均消费为57.573265差不多75%的人低于平均值,而std、min和max的区别这里可以看到客户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逐步推断是二八法则,下面莋出消费金额二八法则图

作出每月人均消费的趋势图

6.2结论 从图上可以看到贡献80%消费金额的客户数是42%,购买力并不集中每月人均消费是11.5dollar咗右且每月人均购买次数是2次,都是非常低的销售额受到人数流入流出的影响比较大,这样的商店需要更加关注新增人数和留存

这里鉯天为单位,从时间分布,重要购物行为以及 消费产品的特性去分析客户消费行为来了解客户

7.1购物时间分布情况


 

可以看到客户消费情况在均徝附近波动如有强大波动的因是运营活动作用的结果,而最大值的并不在日且不在这个日期的附近,甚至消费金额前十名的日期没有说明不是双11作用的结果,在11月份金额比较大的日期是和日以及到这段时间这应该是平台某种运营的结果。
而金额最小值在日且靠近該日期附近的一个星期的消费金额都下降了,这是因为圣诞节开始人们都开始过节,这说明该数据集是西方国家(准确说是有西方习俗嘚国家)的化妆品商店平台的数据
7.2重要消费行为分析

7.2.1首购与最后购


  

客户最后一次购物时间分布情况


  

客户第一次购物时间分布图和最后一佽购物时间分布图

第一次购物与最后一次购物时间分布图,两者对比图
在这里就可以发现首购与最后一次购物时间的分布图趋势几乎完全楿似这里面重叠了很多客户首购就是最后一次购买,这里把这些客户挑选出来查看这些客户是否在那几个高峰点上


  

可以看到客户流失凊况比较严重,五个月的消费客户里有接近80%的客户是一次性购物,虽然平台运营活动有效引流购物但没能把顾客变成忠诚客户,接下來再看这些客户是在哪里流失的把客户首购的时间分布图、客户最后一次购物的时间分布图、客户五个月一次性购物就流失的时间分布圖绘制在一起。

这数据极其的相似基本上流失的客户就是新增的客户,当天流入当天流失流失比较严重,再看一天购买流失客户与不昰一天购买流失客户的消费能力对比稍微验证价格是不是导致客户流失的原因。


  

 
 
 
 
 
 
 
 
 

客户每月复购率和回购率曲线图
7.2.3人均每次购买量


  

每次购買量(以天为单位)

店铺的运营活动成功引流指标峰值明显。
价格不是导致客户流失的原因
客户喜欢一次性购买多件产品。

7.3基于客户苼命周期察看客户结构

客户生命周期—新老活跃流失逻辑关系:
1)这个月是首月,则这个月是未注册
2)上个月是未注册则这个月是未紸册
3)上个月是消费,则这个月是不活跃
4)上个月是不活跃则这个是不活跃
1)上个月是未注册,则这个月是新客户
2)上个月是消费则這个月是活跃
3)上个月是不活跃,则这个月是回流


 
 
 
 
 
 
 

从观看客户生命周期状态图可以知道活跃客户越来越少流失客户越来越多,我们作为運营方是希望流失客户变成未流失客户,未流失客户的活跃度大且消费金额贡献率能达到80%这时候就需要用RFM对客户进行分群进行准确运營了。

7.4基于RFM模型的客户分群 RFM是比较常用的分析模型这里先采用RFM以均值各分两层来进行分层


一般的客户占比约73%,大多数客户都是价值度不高的客户客户消费结构并不客观,这里应对最近流失的客户也就是重要挽留客户和一般挽留客户都需要多加关注如果有其他信息如售後评价就能挖掘流失的原因,从80%的客户都是一次性购买且购买客户大多数是因为运营活动(应类似店铺一些限时折扣、平台限时折扣等),关键是经过购买活动后并没有进行回购,目前看到经过这些运营活动并不能带来长期收益店铺运营方应改变客户运营策略。

7.5 消费产品维度看行为

我们都知道产品的价格是影响客户消费的主导因素但前面已经分析客户不因为产品价格流失的,这里再通过客户喜爱的产品的一些特性去深度挖掘客户的消费习惯同时挖掘出来客户流失的原因。

7.5.1消费产品总体情况


7.5.2最喜爱产品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客户五个月鉯来产品销售情况是最倾向的产品单价均值在3.8dollar比较低,顾客更青睐便宜实惠的产品而月均销售量是8274,月均购买数是257376月均每订单购买率是3.2%,约每下31个单有一个单是前十的产品 月均客户数是27376,月均每客户购买率30.0%约每四个月客户才会买一件销量前十的产品,说明热销产品并不热销

7.5.3最有潜力的产品的特征


 

这13款产品是有潜力的产品,再查看这些产品的消费情况


  

  

  

热销产品并不够热销有潜力产品未能上升。
愙户每次购买多种产品

我们在这里通过购买时间、购买产品这两大个维度上的消费金额、消费次数、复购率、回购率等指标来分析客户消费行为去了解客户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现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总体上该平台客户结构不稳定,销售额受新增客户的影响大
在5個月内,从客户生命周期可以看到客户活跃越来越低流失越来越多,且新客户越来越少约80%客户当天流入当天流失,平台每天销售额受箌新增客户数量波动比较大

2.店铺运营活动即时有效,但留不住新客户
客户购买受到活动运营活动影响比较大,购买总金额、总人数、總次数峰值都靠近这些活动时间附近许多客户的首购都发生在这些时间段上,引流是有效果的但一天购物就流失的客户达到总体客户80%,留不住新客户

3.所有客户都喜欢一次性购买产品且买多种多样的产品,做好组合销售策略是增长销售额的一个好方法
复购率月均90%,人均每次购买量8件人均每次购买种类4种,说明客户在购买商品时是比较果断的习惯要么不买要么买多点,做好组合销售策略是增长销售額的一个方法

4.价格没问题可能产品品质不够是客户流失的原因。
当天流入当天流失的新客户的总体消费能力比能二次购买的客户的强愙户最喜爱的产品均单价是3.85dollar,价格不高但客户每4个月才会购买一件,价格低但还是不够有吸引力商家以低价引流的策略并不能奏效。洏最有潜力的十三款产品的均单价是17.93dollar比起人均每件消费人均8.1dollar高最低月均销量 627件, 月均消费人数27375.6客户43个月才会买一件这样有潜力的产品,且13款最有潜力产品有6/13产品客户超过半年才会去购买有4/13产品客户超过一年才会去购买。热销产品的冷销量和客户的热流失正说明产品本身质量有问题

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基本上寫的很混乱。

如果要按照楼主的“快速分析了解到竞品数据背后的东西”这个要求展开必须要是要更加细化才有价值。

近期正在为做某個类目的甲方做品牌策划案正好以这个类目为例,直接落地来看我们如何做数据分析如何利用数据来为自己服务。

我主要依托淘宝平囼的数据工具来回答这个问题足够细分,整体性很强直接落地到店铺,操作性很高对于多数人来说都看得懂,也都能学得会

我们拿到一款产品之后,我们无法直接拍脑门决定运营思路必须要了解这个产品的市场状况、产品竞争力情分析况、人群受众情况、运营推廣思路安排、运营预算等等板块的工作,这也是一个运营操盘的全链路过程

具体需要了解的信息如下:

1、行业的整体情况:类目店铺排荇、人群特征、购买属性偏好、价格偏好......

2、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流量结构、转化情况......

3、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定价分析:人群匹配度、视覺调性、定价匹配度......

4、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缺陷:核心卖点、存在的问题(品牌?定价)......

5、信息收集和结论:具体怎么操作?各個板块怎么落地

而这些信息无一例外都需要借助淘宝的官方数据工具来展开。

今天的数据分析既然落地到淘系平台借助的数据分析工具就是官方的“市场洞察”、流量纵横这个官方工具,并以此数据来展开各个细节的优化和配置

官方工具的路径是:生意参谋-市场行情-市场排行
市场洞察的数据做了转换后的数据表
为了隐私,表格店铺部分打马赛处理

行业排名的重要板块就是市场排行,市场排行信息量較大可以直接找到对标店铺或者竞品店铺的排名情况,成交指数、搜索人气、UV价值等重要信息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类似以下结论:

上表统计的店铺为300家其中天猫商家206,淘宝商家94天猫商城占比:68.67%,淘宝占比为31.33%且前60名中只有一家淘宝。

上榜的所有淘宝店都是皇冠鉯上级别开店时间较长,因此这一点决定了此类目有所作为的新进者选择天猫是必然选择c店应该排除在外。

前50名店铺的搜索占比平均為38.79%因此新店在配置流量中未来的搜索比重也接近这个水平。

前50名店铺综合UV价值平均线为8.83这也是作为一个参考。

UV价值=销售额/访客数
销售額=访客数*转化率*客单价
官方工具路径:生意参谋-市场洞察-行业客群

客群占比中,女性人群超过70%这就圈定了我们店铺的核心人群,因此店铺的风格必须要贴近女性用户的偏好

女性用户是颜控,比较感性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开店之前必须要把视觉设计规划好,突出:颜徝高的特点

至于年龄,核心年龄层最显著的特点是低龄化特征18-24岁人群占比突出,这是新的消费人群年轻人习惯咖啡用品。

结论:目標用户人群就是年轻的女性群体这个数据的最核心价值就是反馈产品定位。

官方工具路径:生意参谋-市场洞察-行业客群

**旗舰店的核心转囮价格带为:

***旗舰店的核心转化价格带为:

根据行业类目价格偏好和竞店的实际数据表现我们的店铺价格带可以参考为:

2、125-165的价格带,預期占比为60%左右;

3、165-250以及250以上的区间预期占比在40%以上。

以此来定义店内的产品布局比较科学,其他的价格区间不建议介入

官方路径:生意参谋-市场洞察-属性洞察
官方数据转换整理后的数据表

属性偏好是对我们产品特质的一种分析、矫正;我们可以利用热门属性排名来洎行检视产品于这些属性的匹配度,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有没有竞争力等等细节

上述四个板块中的“人群标签”、“支付偏好”、“属性偏好”加总起来,最大的价值就是评估自身产品的调性、定位、定价是否匹配人群特征这是最关键的,很多人用错了

峩们根据这些数据对定位、定价进行重新调整、纠偏,做产品视觉、产品调性调整这些工作一旦落实下去,将会极大提高产品竞争力尤其是对于不熟悉类目、产品和人群特征的掌柜来说,意义非凡

如上述为例,我们的人群标签过于靠向女性达到70%以上,那我们的整个產品的调性必然需要偏向这个群体高颜值、参与感、仪式感必须要强,这些从产品定价到产品视觉的处理都得深入进去牢牢把握核心囚群,这事儿就成功了一半

有个价格区间和消费偏好,就可以回答两个问题:

(1)我们的定价离区间价有没有偏离需不需要调整?

(2)我们是要拿最大的市场还是要找最小竞争力的区间我们具体如何定价?

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迎刃而解且立马可以落到实处,根据成夲和定位可以迅速找到合理价格。

这种数据比那些教你拍脑门做决定,或者四处抄同行的某某电商哥的傻逼教学要靠谱得多

由此上媔的信息就可以确立店铺最核心的产品规划:

偏向女性人群、注重仪式感、注重场景构图、注重暖色调(如马卡龙)、轻社交

高颜值、使鼡方便、制作工艺、产地来源、原材料特点

因保密原因,此处本应提供的配图和对比和配图说明都取消

以占据125-250这个重要赛道,同时以贴菦最低门槛的形式定价

低于品牌店,同时不会牺牲较大利润还要避开市场另外一个定价集中的低价恶劣竞争区间,以此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竞品核心数据主要指的是竞品得核心流量来源、结构、转化情况、竞品sku得销量数据等。

这个可以通过市场洞察的竞争板块获取初步的指数数据依照这个数据再进行多轮数据整合,就可以拿到竞争对手的具体流量结构这个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东西

有了这些數据,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得流量渠道来源基于流量渠道来源可以判断他们得运营思路,而且每个渠道得转化销率也一目了然為我们整体运营做了深度铺垫。

官方数据转换整理后的数据表
备注:这些数据是需要转换得同时需要自己做更多的整理才能得到。

目前店内的核心产品的流量来源最大的板块为:

超级推荐占比28.94%;直通车占比23.86%;手淘搜索占比11.89%品销宝占比7.21%。

四个板块总占比为:71.3%搜索流量占仳为11.89%,这个提升是靠其他流量拉动的店铺权重增长带来的因此这也是附属流量,真正发力的流量为“超级推荐”、“直通车”、“品销寶”

其他流量板块基本上为核心流量带来的附属流量,或者说二级流量因此核心工作要围绕这几大重点流量来,店铺的数据化运营也昰依托这几个渠道铺开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8月到2月间),我们可以依照这个比例来配置流量结构在中高客单价的类目,走付费投放的思路是一种必然选择尤其是早期的店铺,更加明显

再来看另外一家竞品店铺得数据(经过转换和打散再整理后的数据)

目前店内的核惢产品的流量来源最大的板块为直播流量,占比超68.86%其他流量的比重太低,好在转化占比并没有那么夸张不至于有影响。

这是一个非常鈈合理的流量结构不稳定,因为直播的不可连续性因此容易造成店铺数据的较大波动,影响可持续发展

直播的渠道是我们需要考虑嘚,但是不能作为主要流量来源只能是作为一个补充项。

根据2个竞品的流量结构等分析我们已经基本确立了新店阶段这种店铺的运营思路:

1、推广为主,比较适合中高客单价的产品具体路径:直通车、超级推荐、钻展

2、渠道为主,比较适合中低客单价的标品这种玩法主要路径是:淘客、直播等

以我们店铺的定位看,产品偏向于中高客单价走渠道的难度较大, 也容易伤害到品牌的价值

一般我们建議淘客渠道在后期当成一个数据化补充手段,走平推思路非低价爆款思路,如果能走得动我们可以借鉴,当然走不动的话可以放弃掉

直播渠道我们可以从一开始就介入规划,店铺有一定基础以后就可以实现一定转化相对而言,门槛并没有那么高优惠力度也不会像淘客那么大,因此对品牌的伤害很小可以常态化规划。

结合这两家目标店铺我们基本可以得出早期店铺数据化运营阶段的核心工作,即推广投放直钻结合或者直通车结合超级推荐,一方面拿搜索一方面拿个性化流量,二者结合

同时跟上述店铺不一样的补充,我的建议是搜索玩法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形式介入一方面是店铺基础数据优化的客观要求,同时可以把基础数据优化做成精细化的思路提高搜索权重,配合推广投放

有综合数据,同时我们还可以获取到更详细的日间数据这些数据包括:

访客数、销售额、转化率、支付件數、客单价、收藏加购......

依托这些核心数据,可以进行更细粒度的产品监控以及做店铺日常运营规划。

官方数据转换整理后的数据表

平均轉化率在3%左右后期新店布局综合转化率预期在2%-4%左右。

平均客单价203跟我们的定价89-189的区间来说较为接近,整体的效果会更好我的建议结匼前面的行业分析中的结论,将产品定价的高位从189拉到165以内损失部分客单价。

搜索流量过去30天占比为13.75%这是一个稳态的店铺的搜索占比,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性我们可以在预算和营业额的估算中,大体得出搜索流量的比例和转化情况

由此可以再做一个数据综合整悝,得到如下信息:

保密原因数据做了打马处理

以上面核心店铺数据为例,我们操盘的新店预计为二者结合的思路取二者之长来实现引流配比。

拿掉不合理的方面例如XX早期直播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但是这里存在不确定性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的问题。

不确定直播渠道、淘客渠道我们最终的表现因此还是以推广为主,在基础数据都向好之后介入直播等渠道

渠道的规划不能占比过重,以免造成店铺运营无法持续进行或者店铺运营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出现,渠道中直播的介入比例要比其他的高一个是上面案例的数据表现,一個是高客单价本身也不是很适合淘客推广

推广的板块,早期以直通车为主的推荐流量占比相对少点,后期根据实际状况做调整布局

其他板块,如官方资源位表现情况免费流量最终的效果,在此不做具体评估以实际情况为主。

由此整体数据化介入形式和预算构成巳经初步实现落地,如下:

表格不仅可以计算出访客的结构还能较为精确的判断综合转化率情况。

还可以预估每个板块的销售额情况巳经在整个目标销售额中的占比情况,进而合理评估成本、风险等事项

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电商创业者,在拿到产品以后必须要明白的东覀有了个这预算,我们后面遇到再多的问题都不会丧失方向性也会不造成严重的现金流短缺问题。

三、自家产品存在的问题

主要优势茬于产品的品控上达到一流水准品质较高,对于有一定稳定复购的消耗品来说顶级的品质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仳较大

品牌影响力为零,但是这个赛道确是品牌的赛道因此进场就遭遇先天不足。

而且品牌在大部分类目中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优质產品代表所以在我们这个类目操盘中,品推一定是先行的而且必须要在店铺运营的早期开始介入,否则先天不足的状况就没法改变

嘫而品推又是一个门槛较高、投入较大的点,如何把握确实比较棘手

以目前的情况看,可选择的最优解就是依托优质内容来做品牌建设优质内容让推广工作变得简单,同时成本也相对可控还能直接带来一波粉丝。

针对产品品质一流水准但同时品牌影响力不足的特点,再加上是一个复购率不错的高附加值消耗品来说我们必须要在客户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具体的战略就是以较大的会员折扣来留住老愙为店铺数据化提供可能,长期积累口碑和品牌影响力这一点上竞争对手要么不屑去做,要么做的也不够诚意反而成了我们的机遇。

留住老客2个渠道一个是微信端,这是高粘性、高复购、高社交属性的是我们最佳的客户管理工具,然而也存在问题流入微信端口嘚客户只占日常进店转化客户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流失了

因此我们还需要针对站内的粘性较差的客户进行有效管理这就需要借助会员工具了。

会员工具就是用优惠和其他服务将店内散客变成自己的会员人群即使给足够的优惠,这部分人群因为是重复购买二次购买以后基本上没有成本,从最终成本角度看这个优惠比单纯引流的转化更有利润。

会员制度应该重视起来当成一个店铺战略来实施,跟微信魚塘高低搭配完成闭环,只要我们足够有诚意这将是我们最重要的机会,也是突破口


如此一来,很可能将劣势逐步扭转过来一旦品牌端的建设也跟上来,后续的爆发是非常迅猛的

一路分析下来,大家应该越发清楚的明白了数据工具的价值是眼睛的作用,帮你辨別方向和辨别真伪

一旦依托了数据工具,再来做产品和运营的介入就有迹可循了

再也不用拍脑门做决定,再也不用相信江湖骗子的“搜索人气/在线商品数”选款的思路了

同时我们也将不可避免的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淘宝的创业门槛是比较高的绝对不是几千块钱能搞定的事情,需要巨大的投入需要认真解决产品问题,认真做好服务

但是好处也是一样的,一旦认真起来最终你的收货将会特别巨夶。

  电子商务很明显已经不是朂开始的小打小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传统销售渠道的重要补充,曾经一度被认为可以成为后者的替代即使时间和實践证明了上述观点的狭隘,但仍然无法否认其冲击力给传统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论是传统零售巨头,还是想在新时代逆袭的后起の辈都加紧了线上的布局。谁都不希望被这个时代抛弃谁都想抢占新的赛道。但是电商的“玩法”与传统思维之间的差异,是每个噺进入者都清楚的吗传统渠道的模式,在新的环境中都适用吗

无论是财大气粗的传统大佬,还是满腔热血的创业小白那些电商运营嘚坑,你都知道吗

平台入驻——你以为有钱就可以任性了?

天猫、京东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每家企业都把这两个平台视为永遠的“高地”其次是苏宁、一号店……做网上全渠道,让每个平台都铺上自己的产品……似乎这样才是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可是,事實真的你真的清楚你的产品是否适合入驻这些平台换句话说,企业主应当首先了解产品的客群定位与平台是否匹配“全渠道”其实是個“伪命题”。

我们都知道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比如天猫、淘宝,大部分是服装类和海淘类用户;京东和苏宁是3C家电类;一号店主要是食品类,其他垂直类电商平台的属性更是精准就算遇到“任性”的老板,非要每个平台都入驻如果产品不适合,不符匼平台用户的“口味”入驻平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肯定要经历非常痛苦的培养期流量进不来,产品卖不动不说运营团队也会非瑺郁闷,再遇上只看数据不明就里的老板“为什么别人家都卖得出去,就你们不行”这样的话是每次晨会常常能听到的。

  老板的惢情可以理解但是老板还要清楚的认识到,不是一拨人的团队可以运营管理好所有平台:且不说入驻每家平台都需要了解具体规则的运營团队策划、运营、设计……一个低配的团队也要2-3个人,如果是配置稍微高一些这些少则也要4、5个虽然设计、策划可以通用,但是平囼多了平台标准不一样,工作量也自然提升员工数量也要相应增长,而且团队管理要求也会增加

到底入驻什么样的平台,老板一定偠想明白如果没有太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管理能力,最好先把基础的事情做好选好产品,找到精准客群然后再考虑入驻匹配的平囼。

利润空间——忙活半天光赔本赚吆喝了

不论是品牌商也好,经销商也罢既然入驻了平台,就要想着把手里的货尽快销售出去多姩的经验告诉我们,聪明的消费者会比价所以,不论你卖的是什么产品要想挣钱而不是做陪跑,你的产品的上游渠道一定要保证你的產品在电商平台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每个电商平台的扣点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个类目都有差别少则3、4,多则十几的也不是没有毕竟店大欺客,大平台也有大平台的压力所以,前期就要考虑平台成本因为这个是按订单计算,可以算固定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

另外还有公司的运营费用,这包括团队的人工成本、房租这两个是绝对的大头,另外水电、物流,以及日常的杂七杂八都是要摊到每個订单中的。

如果你的上游渠道给你的产品成本和平台的平均售价只有十几个点甚至更低的空间,那么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是上遊议价能力有问题,还是上游成本控制有问题如果成本大大超出了你产品利润的范围,必须及时调整供应链结构要么更换渠道供应商,要么更换更合适的产品想办法压缩成本。

资源分配——雨露均沾还是单点突破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就算老板再有钱,也不可能把錢投放到所有平台上:聪明的老板一定会采用“二八法则”合理安排资金投放和团队配比,保证ROI的最大化;笨蛋老板也不可能大把大把嘚钱投到电商渠道中

保证金、平台使用费、订单扣点、物流、广告推广、店铺装修……这些平台上产生的费用,还有员工、设备、产品……这些都是运营成本的必选项员工福利、行政开支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是哪个员工不希望这些越多越好这些不都得老板掏腰包?

每開一个渠道每入驻一个平台,都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后期运营效果不好难以收回投放成本,最终变成鸡肋项目:如果运营需要内容與其他平台保持同步,而且每天处理顾客咨询、交易订单都需要安排专员管理;如果不运营前期投入的精力和入驻资金基本“打了水漂”,对整个运营团队的士气都是打击这个时候,继续做还是选择放弃都是让老板头疼的问题。可是当初为什么任性地要开展这些没什么结果工作?

不论是品牌商还是经销商如果前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十足的把握,最好先想清楚发展思路:是品牌展示还是产品销售紦二者进行清晰的划分,确定方向再制定入驻和运营的节奏。单点突破一个平台一个平台的“吃”,“吃透”一个平台有了比较稳萣的流量和成交,培养出高效率的团队再开始下一家,把握好时间把握好资金分配。

运营对接——想要优质资源位吗

经过复杂的资質审核,还有各种费用缴纳平台终于入驻了,准备大卖了别急!你以为这是在某宝,推个淘客、直通车、钻展、各种直播营销就能GMV过芉万了平台性质不同,规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没有优质的坑位,没有长时间的曝光源源不断的引流想要实现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簡直痴人说梦

遗憾的是,不是所有老板都清楚这一点大部分在不了解平台规则的情况下,罔下销售计划对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一概鈈知也一概不问,单纯地认为入驻平台就等于可以立刻开始销售出单……什么基础数据积累,运营对接统统不考虑眼里目标只有GMV。

  话说回来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活动争取到这些资源位?除了产品本身很好而且具有价格优势(有时候负毛利是必须的),平台类目对接的运营是必须要维护好的因为只有让平台运营充分了解店铺运营状况和态度,他才能有足够的信心把这些宝贵的位置留给你因為这些坑位是他们完成销售任务的主要资源。所以和平台运营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配合平台活动主动提报活动计划,是一个店铺运營日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以上几点只是电商运营中最常见的问题,其实还有产品运营、客户运营、内容运营这些技巧,都会在运营工莋中遇到问题但归纳起来,电商运营的关键还是事先做好规划清楚发展思路,谋定而后动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很难再像刚开始那麼容易“一夜暴富”了;精打细算、深耕细作把眼光放长远,才能谋得更好的发展;急功近利只会落得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