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许昌跑美团外卖一天能挣多少钱,有知道的朋友吗?

  被人关爱是一种享受,而关爱他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希望在无数个“你我相帮”的故事里,每个人都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有那么一群人,我们每天都会见到,但很多时候都不会注意到,他们像一颗颗萤火,点亮了自己的人生,同时照亮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就是美团一线员工。

  今天,我们将视线聚焦到他们身上,高原上的优选团长、帮助小微商家的业务员、疫情中的城市“摆渡人”、见义勇为的外卖员、反诈中心的客服……

  希望他们在过去一年留下的那些关于“帮”的动人故事,能为2021年画下一个温暖的句点,为2022年书写一段美好的开篇。

  手机里的“梦想成真”

  红岩村位于高原上的青海省贵德县,藏在青海腹地中。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张志芳经营的小店,来自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货物在店里都能买到,被称为“村里的商业中心”。

  每天上午10点,白色小货车准时将订购的新货送到。常见的啤酒可乐、生鲜时蔬持续供应,来自福建的龙眼、海南的芒果等各地水果也在这个西北小村里流行起来。待货品稍作整理后,张志芳便会拍下一段小视频放到微信群里:友友们,昨天的货到了,记得来取一下。

  在许多人看来稀疏平常的购物体验,对于红岩村的村民来说,也不过是近一年才拥有的新体验。过去的20多年里,即使是韭菜,村民也需要跑到十公里外的贵德县超市购买,张志芳小店里的货架上,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时常只有六元一瓶的青稞酒、三元一包的金许昌香烟能够作为村民的安慰调剂品。

  现在,村民们想要的食品用品,可直接通过手机下单,第二天下班顺路到店取即可。身为美团优选的“团长”,张志芳每天都会接到100多单的货物。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于张志芳来说,这也是她渴望已久的触摸外面世界的机会。

  2022年元旦刚过,张志芳成为美团优选的“团长”正好一年。她说,像有条无形的路,修通了。她和村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来自辽宁省阜新市的李华旭同大多同龄人一样,不甘平凡、渴望出头,大学毕业后便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大城市闯荡。在外漂泊三年后,为了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生活,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乡这座四线城市。然而,地域并没有限制这个年轻人对梦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渴望。

  回到阜新后,李华旭选择了更能够施展拳脚的美团平台,成为一名业务发展部成员。他的工作便是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分析问题并予以扶持工作。

  疫情期间,一个专门做炸物类小吃的品牌,受到严重的冲击,李华旭在后台分析到这一现象后边主动联系上老板帮助对方。老板却是一位65岁左右的阿姨,不熟悉互联网上的操作。李华旭不厌其烦地充当起24小时客服的角色,不仅耐心解答疑问,还帮助阿姨做线上店铺“装修”、外卖平台展示、定制化营销活动等,在不断地努力下,阿姨的小吃店实现了单量从100单到1000单的增长。

  在比想象中平凡的生活里,所有偶尔遭逢的惊喜,都是用心换来的。在帮扶商家的过程中,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也让李华旭真正体会到了个人价值实现的快乐。

  城市中的“摆渡人”

  2020年1月,国内疫情爆发,全国各地陆续开启居家模式。为保障医护人员和市民的顺畅安全出行,美团打车建立起一只防疫保障车队,司机陈铭第一时间自愿加入,成为一名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城市摆渡人”,为乘客路途中的安全保驾护航。

  2020年1月至3月,陈铭平均每天运送人员25车次,接送最多的乘客便是防疫志愿者与医务工作者。这位城市“摆渡人”行驶在各大医院间,温暖了一位位抗疫“逆行者”。

  2021年7月20日,郑州遭遇特大暴雨持续侵袭,道路交通陷入瘫痪、城市几乎停摆,郑州市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此时的外卖配送服务也被迫中止,作为美团外卖配送小队长的李永健并没有因休息而松口气,反而更加焦急了:“我能为这座城市的自救,做点什么?”

  3天后,当美团外卖恢复郑州部分区域的外卖配送服务后,作为配送小队长的李永健便组织了几名骑手,一起为郑州市福利院被困的孩子们送去爱心餐。一天内,他们与数十家美团外卖爱心商家一起,将600余份“救援专供餐”送给困难中的孩子们手中。李永健说,“我被别人帮助过,所以我也想帮助别人。守望相助,郑州一定行。”

  在城市发生危难之际,总有像陈铭、李永健这样的“逆行者”挺身而出,散落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里坚守自己的坚持,为需要帮助的人保驾护航。他们或许并未出现在聚光灯下备受关注,但他们本身就像是一簇火苗,点亮了他人的路。

  工作中的“多此一举”

  2021年9月28日傍晚,抚顺市新抚区西一路附近因交通事故出现拥堵,奔赴火场的消防车一时间无法通行。送餐途中的卢旭东见状立马挺身而出,对堵塞消防车辆通行的路段进行疏导、指挥,为火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为消防车疏通“生命通道”。

  2020年4月15日下午,卢旭东正在抚顺南站附近送餐,三辆消防车警笛大作,却因前方有等候红灯的私家车而被迫停车。紧急时刻,卢旭东冲到路口,指挥多辆私家车有序地让出了车道。卢旭东直言:“我知道有时候消防车早到哪怕一秒,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挺身而出抢救病危市民、两度为消防车救援开道……尽管已退伍多年,但45岁的卢旭东当兵时的那股干练利落仍丝毫未减。他不仅是一名退伍消防战士,也是一名美团外卖骑手。在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抚顺,大家亲切地称呼卢旭东为“外卖侠”。

  在线上,刘宇飞的工作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未来,然而他却只能通过“恶劣的态度”来伪装自己。作为美团反欺诈中心电信诈骗劝阻团队的一员,刘宇飞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从人脸识别图片、登录IP等蛛丝马迹中辨别用户是否遇到诈骗,然后用各种方式劝说用户放弃借款。

  每天打100多个电话、和无数用户自证身份、和骗子周旋在电信网络之间。为了唤醒更多被诈骗的用户,每次留给刘宇飞等团队成员的时间往往只有三分钟,而他们要对抗的是骗子动辄三个小时的洗脑。在美团内部,反欺诈中心电信诈骗劝阻团队也被称为“用户的最后一道防线”。

  无论是卢旭东送餐途中的举手之劳,还是刘宇飞等人在互联网中斗智斗勇的努力游说,看似“多此一举”的行为,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未来。平凡却不简单的举动所折射出的,正是人性的美好与人道主义的浪漫。

  如今的生活中,美团的身影无处不在,外卖、到餐、酒店、休闲娱乐、买药、买菜、机票火车票、门票、打车……不仅如此,更应该看到的是无数平凡的美团工作者,正是这些千千万万个小帮手,才使得美团的品牌口号“美好生活小帮手”能够真正落地生根。

  亦如2022年美团在央视播出的品牌片所讲述的那样,“美好之邦,你我相帮”,生活中“小帮手”所散发出的熠熠生辉的人性之光,共同编织出了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

  被人关爱是一种享受,而关爱他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希望在无数个“你我相帮”的故事里,每个人都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那里有感动、有惊喜、有生活气

它还有承包日常笑点的功能

点开这些画风清奇的朋友圈














你以为捏着鼻子就听不出来是你了吗







仿佛找到了破传销组织的大招









不懂南北半球气候,装13失败


到底是男还是女......


看你孤身一人的份上,我就原谅你了



哥们,忘了有个功能叫复制黏贴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赵典(右一)在无人机前听讲。

新年,孕育新的希望、新的梦想。这样的希望和梦想,将生发在每个人的心中。

拥有希望和梦想,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对希望和梦想的坚守,将让美好变得更加让人期待,更加触手可及。

在坚守中,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在最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成为城市的风景,成为温暖每一颗心灵的焦点。一如今天我们呈现的这些面孔,无论是实验室里年轻的科研人员、回乡创业人士,还是奔波在路上的外卖骑手……

他们坚守岗位、追逐梦想的身影,厚实而高大。一个个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北邮许昌基地工作团队:

创新发展,“大家庭”里充满创造力

2月12日,尽管已经立春了,但是天气格外冷。在美丽的芙蓉湖畔,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邮许昌基地里温暖如春,因为这里有一群有技术、有梦想的年轻人。他们运用5G技术研发应用的新成果,为众多企业搭建了创新发展的新平台,助力我市把5G产业加快打造成千亿元量级的产业集群。

又是忙碌的一天。北邮许昌基地里,年轻的科研人员各司其职,不是在电脑前整理数据,就是下企业对合作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走进北邮许昌基地,记者立刻被这里严谨治学的科研氛围吸引。

在操作无人机的大屏幕前,记者见到了赵典。他正在听讲师讲解无人机与5G技术,并不时提出问题。

3年前,赵典从郑州大学毕业后,曾经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2018年,北邮许昌基地揭牌后,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许昌,来到北邮许昌基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从事行政工作。

“这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愿意在这里工作!”赵典说,北邮许昌基地目前常驻的科研人员有十几名。这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也就30多岁。

“我们是冲着许昌的好环境来的。”赵典告诉记者,他学习计算机应用专业,是许昌人,之前在北京工作。北邮许昌基地的建设和许昌招才引智的好政策,让他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

其实,在北邮许昌基地,像赵典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几个。他们都在许昌实施人才计划后,回到家乡工作。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赵典想和他的同事一起,逐渐把基地打造成许昌市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典型和焦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送货上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滴滴滴……”当市民们欢度春节时,外卖骑手李文涛的电话却一直响个不停。一单单外卖让他每天马不停蹄。

从早上9时开始,李文涛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虽然工作有些辛苦,但收获的回报让他信心满满。

2月12日,记者在市区古槐街一家饭店门口见到李文涛时,他正忙着接单。李文涛是美团外卖的骑手。不少同事在春节前回了老家,他却选择留守许昌,坚持为市民送外卖。

李文涛说:“春节,大家更需要我们。把外卖送到客人手中的时候,他们不仅给我们送上新年祝福,还拉着我们进屋喝杯热水,那时真的挺感动,感觉我的工作有价值!”

李文涛的老家在周口项城。今年春节,他为了多挣些钱,没有回老家。这也是他第一次没回家陪父母过年。

据了解,春节期间,骑手可以拥有专享的春节值班奖。不仅如此,每单外卖还增加了跑单奖和高额补贴。

李文涛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我每天的订单都在20多个,不比平时少。做骑手两年,我已经熟悉了许昌的大街小巷,加油努力干,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打拼。”现在,李文涛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虽然工作有些辛苦,但是他浑身是劲,觉得每天都有奔头儿。

帮助他人,追梦的脚步不会停歇

2月13日,记者迎着寒风,走在鄢陵县只乐镇西只乐村的田坎上。走在记者前面的,是穿着红色马甲的王广科和他的朋友。

在贫困户李贺景家,王广科送上了米、面、油、棉衣、棉被和一些慰问金,还鼓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面对爱心人士的慰问,李贺景一家人非常感动。

在鄢陵县只乐镇敬老院,王广科把准备好的棉衣和一些水果送到老人们手中,并嘱咐老人们天冷了,注意防寒保暖。老人杨西如告诉记者,他们非常感谢爱心人士,棉衣穿着很舒服、很温暖。

像这样的爱心公益活动,王广科每年不知道要组织多少次,几乎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他乐于助人,且几年如一日。”与王广科同行的唐国祥告诉记者,王广科像一个巨大的爱心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义工、献爱心。

2014年,王广科组织创立了许昌爱心协会。

这些年,这支义工队伍不断壮大。王广科带领这个爱心群体开展了“爱心柑橘义卖进行时”“帮孩子回家”“送冬被,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等志愿活动。

“2019,努力依旧。”王广科告诉记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他的梦想。追梦路上,他的脚步不会停歇。

返乡创业人员:勇于尝试,用真心服务留住顾客

市区向阳路上有一家眼镜店,店面不大,生意却很红火。2月13日一大早,店主李静擦拭柜台,迎接顾客。

提及创业的艰辛,李静感慨地说:“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连买菜的钱都没有!”开业之初,小店没名气,客人寥寥无几。有人来清洗镜片、换鼻托等,李静热情接待、免费服务,还与他们聊保护眼镜的小知识。客人觉得老板人不错,慢慢地爱到她的眼镜店里转转。

2年前,一位顾客来店里配镜,说眼镜度数小,看不清。由于之前戴的是400度的镜片,他想让李静加50度重新配镜。李静坚持为他重新验光,发现他双眼才近视200多度。

原来,那位顾客不是看不清,而是一直没配对镜片度数觉得不舒服。正是凭着诚信待人、用心服务,经口口相传,越来越多人成为这家眼镜店的忠实顾客。

李静说,她是个不爱做梦的人,所以才在外地打工多年。安于现状多年后,她脑中有一个想法一闪而过。她抓住了,就在行动上“点燃”它,通过努力,才有了眼镜店店主身份的转变。

“梦可以不大,但不能没有梦,有梦就要去追。”坐在店里,李静深有感触地说,不要禁止自己做梦,有了想法就去尝试,或许经过一些磨炼,梦就实现了。

新年新希望,李静想靠踏实的工作态度把生意做大、做强,用真心服务留住顾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昌美团一单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