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公司自己开发的内部协同系统如何对接抖音后台?

首先,什么是一份出色的竞品分析?很多同学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就开始做了,结果很可能并不是“出色”。

为了让自己的竞品分析显得专业,查阅了很多数据、报告,结果导致分析报告十分冗长,如果你是老板 or 面试官,你觉得你能看完吗?

不知道怎么做竞品分析,照着网上的框架公式机械地往里套,结果分析报告不知所云;

一份出色的竞品分析是需要能产生价值、作用的,因此在这之前,你必须明确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一、明确竞品分析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明确具体的分析目的:

1.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产品在市场上的竞品中所处的位置。

3.可以借鉴或吸收的经验有哪些。

4.需要规避的设计问题有哪些。

对于初学者而言,竞品分析的切入点越小、越具体越好,可以试着将较大较为宏观的问题分解成容易解决的小问题。这样报告的落脚点不会过于空洞,并且也容易得到积极反馈,这对新人、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切勿眼高手低。

明确了具体的设计目的,我们就比较合适开始着手做竞品分析的工作。选择合适的竞品分析产品在明确了具体的竞品分析目的以后,我们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寻找合适的竞品

首先,要明确自己产品的定位。一般来说,并不需要我们把市场上所有的产品都拿过来做具体的对标分析,而是要选择值得去对比的产品。可以通过查询下载的数据,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或者亮点比较突出的产品,作为分析对象。以及通过用户研究,了解到自己产品的目标用户所常用的产品,以及在市场中公认评价最优的产品,都可以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

其次,要明确我们的竞品分析,不是要去抄袭,而是需要找到其他产品的优点,规避他们的缺点,借此来分析具体的情况。

最后,选择的竞品,需要深入对比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去思考为什么这款产品是这样的设计,以及隐藏在背后的用户痛点是什么。

选定了竞品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做具体的竞品分析。

从整体到细节进行分析做竞品分析的工作,我们要保证整体的情况以及具体的细节都考虑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做一张表格,然后把我们设计好的维度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开始竞品分析以后,我们要从整体至细节的去进行分析。

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按照主要功能、次要功能、附加功能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分析规划。

主要功能对于一个产品来说,直接定义了这个产品「是什么」,以及用户「为什么使用这个产品」,它的目标用户是谁。我们也可以能够得到结论,它解决用户的痛点是什么。

次要功能一般情况下,是在市场竞争的境况下,能够给用户提供的能够解决更多需求的功能,以及会体现出来产品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附加功能,有可能是一些亮点功能,可以让用户提升对于产品的满意程度,或者跟随某些运营活动等同步提供的功能。还有可能的情况下是针对于某一新技术的使用,来引领或教育用户能够有更多的使用可能性。

我们需要单独把功能进行罗列,然后对比出竞品的亮点所在。

界面的导航设计整体产品的导航逻辑是竞品分析的重要一个步骤,在产品呈现给用户的重要信息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方面,导航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从大范围到细节方面进行导航方面的分析。比如一般的手机 APP 界面,它的导航整体的逻辑有可能是通过五个固定的菜单 icon 把应用分成具体的几个模块,然后在每个界面中,还可能有哪些界面导航的形式,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于每个细节的使用都了解,以及不同情况的呈现。

界面导航设计是交互设计方面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做竞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把具体的情况考虑全面。界面的布局界面的布局也是竞品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截图对比,来查看相同模块的界面对比。我们需要把界面的展示,区分成不同的区块,每一区块的展示内容是什么样的情况,来找到亮点以及规律,再思考如何把这些细节应用在自身的产品设计上。

情感的共鸣产品的细节,包括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动效等,我们都要把这些归结到用户的感受方面。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结果方面,会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能够唤醒哪些深层次的共鸣,让用户能够明确的定义我们的产品。

产品的亮点产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这个我们要做具体的对比。运营和品牌的融入在这方面,要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要体会到每一款具体的产品,是如何把运营思路以及品牌的呈现融入进去的。对于任何类型的产品,都要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

这里介绍一个工具:用户体验五要素

《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是经久不衰的产品经理必读经典书目,这本书揭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做产品设计要像盖楼一样,分层去搭结构,再逐一实现。这本书将产品设计分为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战略层的工作主要由产品经理来完成,要明确产品的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这是用户体验的基础。只有对产品有了明确的前期定位,我们才能有逻辑地拆解优先级,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同时,准确的产品定位也能方便用户的认知。

扇贝单词 vs 百词斩(战略层)

我们必须要了解用户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什么,还要知道他们想达到的这些目标将怎样满足他们所期待的其他目标。

首先要定义谁是我们的用户,一旦我们知道哪些人群是我们想要了解的,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调研:询问他们问题,观察他们的行为。这些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当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时,他们想要什么,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确定这些需求的优先级别。

我们需要将用户分成更小的,有共同需求的群组(或细分用户群),每一群用户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用户所组成,这就是用户细分。创造细分用户群不仅仅是因为不同的用户群有不同的需求,还因为有时候这些需求是彼此矛盾的。我们要么选择针对单一用户群设计而排除其他用户群,要么为执行相同任务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式。不论我们选择哪一种,这个决策将会影响日后与用户体验相关的每一个选择。

借助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任务分析、用户测试等方法,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群体,并创建人物角色,有时也叫做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人物角色是从用户研究中提取出的、可成为样例的能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物。通过赋予一张人物的面孔和名字,你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人物角色可以让你的用户变得更加真实,帮助你确保在整个设计过程期间把用户始终放在心里。

产品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两种意图当中的一个:替公司赚钱或替公司省钱。有时它同时满足这两个。要针对市场现有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分析对手产品的功能,定位自己产品的特色,并进行市场分析,需要确定当前产品的营销市场有多大。

产品的商业目标常常与用户需求相冲突。例如,通常的商业目标是赚的钱越多越好,而用户则想花的钱越少越好,这种最底层的冲突没法通过产品设计解决,而要靠商业上找准价值的切入点。

产品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用户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产品在不同发展阶段,触发用户不同的需求。制定战略的产品经理应该对市场和产品有敏锐的感知,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战略。产品定位的关键不是坚持一个定位,而是随时随地,都能坚持一个定位,不是抓着一把定位,强行地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功能拼凑在一起,导致每类用户都不喜欢,都在流失。

范围层需要明确“做多少”的问题,主要完成产品功能与内容的整合。

功能需求:包括根本需求和潜在需求。根本需求就是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潜在需求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会出现的需求。例如用户在使用网易云音乐的时候,根本需求就是听音乐,除了可以在网易云音乐上听本地歌曲,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歌曲搜索。潜在需求是用户有一定意识,但是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需求。例如,在用户逐渐了解吸烟的危害之后,会主动减少吸烟的次数,这个时候,企业开始有意识地研制无害香烟。

内容需求:产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并不一定是“纯粹”的内容。例如,用户在网易云音乐中听音乐的时候,歌曲界面会有歌手的配图,通过点击屏幕,用户可以切换到歌词界面。除此之外,在歌曲界面,用户还可以进行歌曲评论、收藏、分析等行为。在网易云音乐的首页,每天都会有歌曲推荐、歌单分享等,另外,网易云还设置了一个歌曲排名,其中包括新歌榜、飙升榜、原创榜等。

这时候要做好需求的采集、分析、筛选、管理、开发工作。

首先要灵活运用多种用户研究的方法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户需求,包括用户口述的想要的功能、用户实际想要的功能,以及用户潜在的需求。

接下来需要确定功能范围,哪些功能需要完成,哪些功能不需要做,不能在产品制作过程中不断地扩大原始功能的需求。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放弃功能,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只能做最有价值的,先做的“收集”不是为了“放弃”,而是防止遗漏任何“有价值的”需求。由于项目范围是建立在战略层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去评估这些需求是否能满足我们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行性有多大:技术、资源、时间限制。

在分析了用户的功能需求和内容需求之后,软件需要把这些需求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层考虑产品的各个部分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

通过交互设计,我们定义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通过信息架构设计,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这对于所有以信息为驱动力的产品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而它对一些功能驱动的产品也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在以内容为主的网站上,信息架构主要的工作是设计组织分类和导航的结构,让用户可以高效率、有效地浏览网站的内容。在许多情况下,网站的结构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找到东西,还必须教育、通知或说服用户。

一个高效结构的优点就是具备“容纳成长和适应变动”的能力。一个适应性强的信息架构系统,能把新内容作为现有结构的一部分容纳进来,也可以把新内容当成一个完整的新部分加入。

这一步常见的产出物有软件的业务逻辑图、网站的站点地图等。一般来说,技术部门在这时开始全面介入。

框架层通过将将需求与结构进行系统整合,确定用什么样的功能和形式来实现,处理更精确的细节问题。我们的关注点几乎全部在独立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框架层用于优化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的效果和效率。到了这一步,才出现用户真正能看到的东西,框架主要包括产品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及信息设计。

墨墨 vs 百词斩(框架层)

信息设计是一种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用于呈现有效的信息沟通,所涉及的事情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功能型和信息型产品两者都看到过的全部内容。信息设计变成决定如何呈现这些信息,使人们能很容易使用或理解它们,在解决界面设计的问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信息设计中,网易云依据用户的需求等级将功能进行了排序,如网易云的主界面是发现功能,在这个界面会为用户推荐歌曲和MV,同时还可通过检索功能查找歌曲。导航栏共有五个功能,“我的”居于中间,其他四个功能分居两侧。

界面设计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互动的界面元素。界面的意思是说,通过它,用户能真正接触到那些“在结构层的交互设计中”确定的“具体功能”。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如按钮、输入框等界面控件。这些界面元素要能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任务,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容易被理解和使用。成功的界面设计是那些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东西”的界面设计。

导航设计是通过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通过导航设计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告诉用户“他们在哪儿”以及“他们能去哪儿”。

这一步的输出文档为页面示意图或线框图。

对新人来说,常见的错误就是认为从这里开始才算设计,接到一个任务马上就开始想网站的页面应该长成什么样子,而忽略了上面的几层,这样在大前提没思考清楚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产品必然会成为一个悲剧。

在表现层,UI设计师将内容、功能和美学相结合,最终完成设计来满足其他层面的所有目标。最后一步的主要工作包含了视觉设计和内容的优化,比如页面的配色、字体字号等,这里的表现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气质。这一层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层级,因为用户能直观地感知到产品,所以用户体验的知识便在这一步广泛应用了。

好的设计师一定要理解商业和用户的目标才能做出正确的设计。

产品设计的这五个层次,从整体看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从概念到实现的过程,又有一点从商业到产品到技术的感觉。虽然在时间上是顺序的,但各层之间的界限模糊,彼此交叉,而且必须反复迭代。《用户体验要素》是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理论,许多解释可能过时了,但知名的五要素思维方式依然是深刻的,影响着我们认知产品设计的层次,时至今日,其自下向上设计的思路是所有产品设计中仍是最重要的。

最后,产品的竞品分析,不是抄袭,而是我们要通过竞品分析,发现其他产品的优点,思考优点背后的东西,是如何解决用户的痛点等。另外,还要考虑到的,是规避其他产品的问题,避免自身的产品会产生同样错误。

以下答案或许也能帮到你:

我是小鹿,一名拥有十五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职场人。从无艺术功底到学设计专业,从交互到产品,从 to B 到 to C,从打工到创业,一路摸爬滚打。

希望个人的经验能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内容稍长,但全是干货,还有福利。如果建议对你有帮助,可以帮我点个赞,关注我学习更多职场、互联网相关~

除了竞品分析,还有其他方法也很重要。作为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UI设计师、运营,我们都应该熟悉并使用在实战中。

这些方法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绘制了互联网各个岗位的能力体系,目前放在知群训练营里免费赠予努力学习的同学,如果你对互联网的产品方法感兴趣,也欢迎你去学习产品设计训练营,获得能力地图。

前两天有个 94 年的读者分享,说在做推荐系统,拿了某个一线大厂的 Offer,开的年薪 70 万。

虽然不是很高(也算很不错了,毕竟才 94 的),但也是一个程序员刚刚爆发的起点,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为什么推荐系统这么值钱?这其实是由“商业价值”决定的 ——  “推荐系统”从没像现在这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打开抖音,喜欢的内容已经开始播放了;打开淘宝,想购买的商品已经展示在眼前了。抖音平均日活超 6 亿,天猫双 11 的成交额超 4000 亿的背后,都是“推荐系统”的功劳。

假设,天猫通过改进商品推荐功能,使平台整体的转化率提升 1%,就能在 4000 多亿成交额的基础上,再增加 40 多亿。 这就是推荐工程师的最牛的地方,也是为啥人能拿百万年薪的原因。

而驱动这些巨头进行推荐服务的,都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模型。但在一个成熟的推荐系统上,找到提升的突破点并不容易——不能满足于协同过滤、矩阵分解这类传统方法,而要建立起完整的“深度学习推荐系统”知识体系,加深对深度学习模型的理解,以及大数据平台的熟悉程度,才能实现整体效果上的优化。

所以,想学习推荐系统,关键在于 「体系化 + 实操」 。最近,我又重温了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这个专栏,2 刷有不少新的启发。作者王喆,Roku 推荐系统架构负责人,也是圈里的大佬,一直深耕在推荐系统、计算广告领域,经验非常丰富。他之前出过同名的书,豆瓣评分  9.3 ,相当高。他还是知乎 10W+ 粉丝的大咖,分享的很多知识和观点,影响了不少人。

早年我看他的书时,感觉更偏模型原理。后来听说他开了个 实践专栏 ,第一时间就订阅了,果然惊喜,先分享一个王喆专栏里总结的 「推荐系统核心知识图谱」 ,建议收藏。

除了让我完整地把推荐系统的原理捋了一遍,更重要的是, 实操性特别强 。王喆特地为了这个专栏,开发了一个 开源项目「 SparrowRecsys」 ,带你亲手尝试, 从 0 到 1,搭建一套完整的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下面有详细介绍,贼有意思)。可以说是书的实践版本,里面加入了更多技术细节的实现和讨论。

此外,还讲解了深度学习推荐系统的经典技术架构,以及 Spark、TensorFlow、Flink 等主流工具的实践经验,毫不夸张的说,想学深度学习推荐系统,看这个专栏就够了。这个专栏即将破 2W 订阅,推荐给你,扫码免费试读?

王喆这课,为啥值得买?

先来说说这个 SparrowRecsys 推荐系统。王喆把它叫做“麻雀推荐系统”,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意,它利用了开源的 movielens 数据集,搭建起了包括:

Redis 在线特征数据库

以上这些在内的,一整套深度学习推荐系统。不说它能支撑起一个中大型公司的推荐系统,但是毫无疑问,它可以成为一个 工业级推荐系统的种子项目 。而这一切,都能在课程里,一步步尝试搭建起来。

最后你实现的推荐系统会是这个样子?

在这些前端页面的背后,是 你能实现的一个又一个深度学习模型

  • 对于召回层、排序层这些推荐逻辑,也会全盘在基于 Jetty 的推荐服务器中实现。

整个项目整体的技术架构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是不是感觉很牛。其次,专栏本计划是 30 讲,生生写到 43 讲,补充讨论了很多 热门的问题 。在这里贴 15 个专栏里讨论的问题,看专栏留言区的讨论,感觉收获更大。

最后说说,他是怎样讲解这门课程的?

整体遵循了经典推荐系统的框架,分为 6 部分,学懂了, 实现一个工业级的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不成问题,简单介绍下:

基础架构篇: 讲要从 0 开始实现的推荐系统, Sparrow RecSys 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架构,也会用到 Spark、Flink、TensorFlow 等业界最流行的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框架。

特征工程篇 :讨论推荐系统会用到的特征,以及主要的特征处理方式,并将其实践在 Spark 上。此外,还有深度学习中非常流行的 Embedding、Graph Embedding 技术,并带你实现 Sparrow Recsys 中的相似电影推荐功能。

线上服务篇: 带你搭建一个推荐服务器,包括服务器、存储、缓存、模型服务等模块和相关知识,涉及 Jetty Server, Spark、Redis 的使用。

推荐模型篇: 深度学习推荐模型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 Embedding+MLP ,Wide&Deep,PNN 等深度学习模型的架构和 TensorFlow 实现,以及注意力机制、序列模型、增强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

效果评估篇: 效果评估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建立起包括线下评估、线上 AB 测试、评估反馈闭环等整套的评估体系, 真正能够用业界的方法,而不是实验室的指标来评价一个推荐系统。

前沿拓展篇: 讲 YouTube、阿里巴巴、微软、Pinterest 等一线公司的深度学习应用,帮你追踪业界发展的最新趋势。

可以说,王喆老师的书也好,课也好,从未叫人失望过,而且他人也特别 nice,经常在专栏下面跟读者留言互动,这种耐心和责任心,真不是一般人有的。

没计划的学习,都只是作秀。与其花时间找一堆资料,还不如有计划的消化一个系统的课,更值。

?点击「 阅读原文 」,你也可以从 0 到 1 搭建深度学习推荐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协同管理系统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