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应急体系的不足京东物流的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

每经记者:王宇标、赵文琪,每经编辑:刘雪梅

希望有多大?“在璀璨的群星空中,半人马座静止不动的恒星‘比邻星’是人类的全部希望和支撑。”在刘构筑的流浪地球上,人类命运的重生点是无比明亮的比邻星。

“地球上还没有开始流浪旅程的希望是什么?”或许是疫情下压力重重的中国市场,每一个参与运营的主体都在默默奉献。

面对今年的尚超郑州暴雨灾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商和快递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投入救灾工作。尚超为受灾民众和救援人员提供临时住所,电商则专注于保障灾区民众的物质需求,快递公司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救助受灾地区。

回顾2021年整个电商物流行业,“快递业务进入千亿时代”,中国正在加速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迈进;中国物流集团的正式成立和各物流细分领域的上市趋势,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快递黑马动作频频,继续搅动着躁动不安的大海;当然,快递价格战依然令人担忧...

在辞旧迎新之际,国家商报未来商业智库特别做了年终策划,盘点出“2021年十大物流新闻事件”。

一、【货代人身安全事件引发的同城货运行业安全整治】

【/s2/】事件:【/S2/】2021年2月6日,一名23岁的女孩被曝在一辆货车上拉货时跳下车身亡,将涉事站台的拉货人推到了风口浪尖。2月24日,货拉拉就女子跳车身亡事件道歉,透露已于2月23日下午取得家属谅解,将与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公布平台安全整改措施。9月10日下午,备受关注的货拉拉女乘客坠楼死亡一案庭审结束。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认定货车司机被告人周阳春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未来业务短评:一起人身安全事件不仅暴露了同城货运平台的安全和管理漏洞,也让一路狂奔的同城货运公司在2020年集体踩下刹车。在此之前,同城货运领域融资不断,同时也欢迎滴滴、满帮等巨头来分蛋糕。之后,同城货运全行业平台掀起了一场管理规范和安全的集体整顿,这也是同城货运公司从野蛮抢市场走向精细化发展的分水岭。百团大战以来,同城货运市场见证了数百家企业的兴衰。现在,利用社区团购带来的新机遇和机会,同城货运市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多维度竞争。今年8月,快狗打车在港股市场提交招股书。经过行业安全事件的洗礼,2022年同城货运上市潮能否如期而至?

二。【从低价倾销到强监管2021快递价格战“过山车”】

事件:2021年3月底,义乌率先嗅到了快递价格战的硝烟,尤其是在兔子的“搅局”下,义乌皮卡最低价格再次被击穿1元以下。4月9日,义乌市邮政局对吉图、百世两家快递公司低价倾销进行了处罚,这两家快递公司在义乌的部分分拨中心也停工整顿。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快递行业价格战引发的市场乱象也在此规范。8月底,针对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做好维护快递群体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中通、童渊、申通、百世、大云、吉图等6家快递公司相继发布通知,宣布从9月1日起,全网末端配送费每票提高集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系统。14年来,京东物流在数千个县镇推出了211小时服务和24小时服务。此次赴港上市,标志着京东物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京东物流发布的前三季度财报,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占比超50%,服务安踏、波司登、斯凯奇、沃尔沃汽车、无印良品、小米、芝华士等约20万家企业客户。

未来业务短评:虽然京东物流在自建物流初期普遍不被看好,但其模式过重,一度被外界质疑。如今成功上市,京东物流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上市后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占外部客户收入的一半以上。此事对于京东物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甚至超过了“港股敲钟”,不仅让外界逐渐摆脱了“业务严重依赖物流、安能物流的成功上市,快狗打车、路哥港股提交招股书,以及富友货车、货运拉拉等货运平台的计划上市,都意味着公路货运市场成为快递之外的又一个激烈战场。但从目前头部企业的发展来看,大部分公司近两年才刚刚盈利,数字货运模式的盈利前景仍需进一步考量。另外,上市后,满邦因数据安全问题被调查,目前尚无定论。富友卡车也因数据安全问题撤回了在美股的IPO,计划转到港股上市。从今年各货运平台的动向和政策法规可以看出,政府监管日益严格,平台资本化需求逐渐增加,数字货运平台赛道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考验和竞争。

六。[王兴、刘、王维、加码即时送《三国杀》再升级]

事件:2021年9月8日,美团闪购宣布正式启动面向品牌商的第一期“十亿品牌成长计划”和面向连锁超市的“百城万店行动”,宣布未来五年帮助美团闪购100个品牌突破10亿元。无独有偶,10月12日,由时购业务正式发布。小时购是时购业务的上线不难看出,即用型赛道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当地零售和本地化供应链建设上。从近年来整个电商和零售玩家的共同发展趋势来看,本地零售和本地化供应链模式是当前战略竞争的高地,头部玩家加码。达达正式与JD.COM时购业务的承办者一起拓宽了零售业务的边界。独立三年后,美团闪购继续进攻实时零售。刚刚上市完的顺丰,在同城上补弹药,把阿里拉进来当盟友。在商业流中进一步加码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三国杀》在实时分发中的格局逐渐清晰,火药味也越来越浓。

七。[极兔收购百世中国快递业务,成为2021年中国快递最大“黑马]

T极兔快递(简称“极兔”)与百世集团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极兔快递将以约68亿元人民币(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百世集团的中国快递业务。百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韶宁在内部信中表示,百世集团将把国内快递公司的股权、资产、网点、转运中心、人员、技术、系统等全部转让给极兔快递。12月17日晚间,百世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快递的交易已经交割。该协议已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未来业务短评:互联网上线一年后,2021年,极兔以低价“底线”在全国各地倾销,让老牌“通达系”感受到了压力和危机。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资本手段搅动不平静的快递市场。2021年4月获得新一轮融资时,极兔估值达到78亿美元,超过YTO快递、申通快递、大云等老牌快递公司,仅次于顺丰控股、京东物流、中通。对于极兔来说,收购百世中国快递业务比规模提升更有意义。极兔将通过百世接入阿里的电商市场,市场份额天花板将被打开。但随着监管的收紧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快递市场竞争很难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兔子此举能否打破快递行业整合的历史魔咒?

八。【兴趣电商横空出身Tik Tok透露物流“野心”]

Tok电商近日推出“宅急送”服务。商家在后台开通该功能后,可以直接为对快递服务要求较高的消费者订单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降低消费者物流的投诉率和产品退货率。送货上门是商家在平台上订购的物流增值服务,快递公司对服务采购订单承诺送货上门。首批快递公司接入中通、童渊、大云,其余快递公司陆续接入,收费均为0.8元/单,以首个物流轨道为扣款节点;当快递公司不履行承诺服务,产生客户投诉时,快递公司会对商家进行赔偿,5元/单。

未来商业短评:这个消息发布没几天,Tik Tok电商独立App Tik Tok盒子就上架了各大应用商店。官方称,Tik Tok盒子是一个时尚的电子商务平台。既然明确了要做商流,自然就不会少了配套的物流服务。尽管Tik Tok官方声称他们不能做物流,但外界很难不联想到拼多多的经历。物流江湖从来不缺后来者,黑马往往突围而出。在Tik Tok增加更多的物流是合理的,但值得期待的是,届时的物流格局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九。【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定位全球供应链组织者】

事件:2021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中国物流集团是在整合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板块原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华贸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同步引入中国东方航空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形成紧密的战略协同。集团注册资本300亿元。

未来业务短评:近两年,顺丰、中通、童渊等快递物流企业都将目标定为打造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改革成为物流行业发展最关键词。在国家层面,由几家巨头企业直接整合成立中国物流集团,是国家对物流产业链的整合,对整个国内物流环境和提升中国物流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成本高、时效长、问题多、人力成本高等问题。由之前供应链中众多不同物流企业的组合服务差异化造成的。中国物流集团未来给物流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引起了业界的期待。

十、【中国快递业务进入“千亿时代”】

事件:2021年12月8日上午9点03分,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这是我国年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件。从2018年首次突破500亿件,到第100件诞生,仅用了3年时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翻了一番。

未来商业短评:过去十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快递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特别是随着我国邮政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在实现从“快递大国”向“快递强国”的跨越。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快递业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个最早借助电商平台驶入“快车道”的行业,如今正成为农产品流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农产品的上涨也给快递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空。

[魏继刚(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今年的十大物流新闻事件可以看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中,物流业的基础作用非常明显。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结构以及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循环效率,这也将支撑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我国物流业需要在以下十点上做出努力:一是高度重视大变革下新的发展格局中物流业的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进行战略部署,推进物流强国建设;第二,努力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成为主要努力方向;三是着力加强应急物流建设,应对和防范疫情影响;第四,关注物流短板,航空空物流,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第五,继续加快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第六,进一步深化物流与资本的融合;7.关注双碳目标下物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8.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和物流市场主体行为;9.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整体物流绩效;十、跨境物流一体化需要进一步深化。

[王锴(中远资本董事总经理兼研发部总经理)]

坦白说,2021年的中国物流行业会很艰难。

今年疫情不断反复,经济逐渐下滑。中国物流业——需求增长不足,价格乱象加剧,企业雷打不动。“生存欲望”和“现金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了资本大潮退去,中小企业苟延残喘。

客观来说,2021年的中国物流行业,变化会随之而来。

今年政策密集出台,资本运作频繁。中国物流行业——政策整顿无序,企业能力竞争,玩家优胜劣汰。“输家”和“赢家”的处境完全不同,促使行业格局加速分化,并购屡见不鲜。

积极的说,2021年的中国物流业会有亮点。

这一年,技术引领进步,模式创新。中国物流业——科技提升效率,线上线下融合,供应链创新。“新商流”和“新物流”的逐渐融合,促使物流技术成为新宠,近场物流悄然出现。

要在2021年恢复中国物流业的实力,几个因素可能是其成功的关键:

第一,先发优势。随着低效企业的市场出清,物流行业将进入“强者恒强”阶段,细分市场的寡头垄断趋势将逐渐显现。先发优势尤为重要,这往往体现在规模上。

第二,修炼内功。物流行业“以价取量”的商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未来,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管理、成本控制和资源有效利用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会更胜一筹。

第三,要素,系统服务。未来的商流将是线上线下多渠道的融合,能够提供销售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一条龙”和“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的企业将更具核心竞争力。

四要素,即时物流。物流订单的碎片化趋势将对“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实现实时物流服务将是商家依赖客户获取有效商品的重要手段。

中国物流企业,强者恒强;中国物流业期待涅槃。

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推动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促进全降本增效。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

成本。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 五、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 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

。随着国内的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平稳阶段,购车需求相对较强,经销商的卖车数据的月初较强。疫情形势下的购车需求较强,但供给不足,形成一定的供需矛盾。(财新一线) 1-7月全国总额179.2万亿元 同

持续亏损,作为最大成本项的京东物流于2017年4月剥离出表,成为上市公司之子集团公司;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入局服务。有接近京东高层的人士曾向财新指出,京东物流分拆的逻辑主要是成本项外移,因为物流

的京东物流于2017年4月剥离出表,成为上市公司之子集团公司;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入局服务。有接近京东高层的人士曾向财新指出,京东物流分拆的逻辑主要是成本项外移,因为物流是京东最大的成本项,独立

。 依仗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京东未来十年战略目标之一,要推动成本占比降至10%以内。 “实在”的京东,成为巨大就业池 京东多年高速发展还在于始终服务实体经经济。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

输挑战。 王帆认同上述判断。他认为,中国正在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当前中国总费用占GDP比例还是偏高,中长期看,公路货运周转量将出现下降态势,卡车销量不会持续高速增长。他预计,2021年中国商用车

临铁路和水路运输挑战。 王帆认同上述判断。他认为,中国正在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当前中国总费用占GDP比例还是偏高,中长期看,公路货运周转量将出现下降态势,卡车销量不会持续高速增长。他预计

作为商品经济流通核心的物流行业经历了一次 “突击大考”。由于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叠加疫情防控,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复工。从业务端看,春节期间本就是物流业的传统淡季,物流业务量的实际受影响周期短于社会平均水平,特别是国际船运等运输周期较长的板块相对影响较小;从运营端来看,严格的个人防疫措施以及交通管制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企业的交付时效和成本。

受此影响,物流行业2020年的整体盈利水平将受到一定挑战,但预计仍将有50%的企业保持在盈亏线以上。随着全国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行将回到正常增长轨道。

与此同时,疫情也在无形中带来了物流行业新的增长机遇。首先,疫情进一步催化了线上消费行为,特别提升了对老年人以及低线城乡消费者的渗透率,从而拉动电商包裹市场发展;其次,末端场景进一步丰富和多元化,即时配送行业将迎来新的春天;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加大配套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推动时效及网络覆盖方面的基础能力提升。

可以预见,物流行业仍将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当然迎接春天前,物流企业仍需正面应对此次疫情中所暴露出的短板,查漏补缺,创新转型。

短板:劳动密集,能力有限

疫情期间,邮政、顺丰和京东等物流企业的亮眼表现,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物流行业韧性”的思考。实际上,上述企业的强势表现核心在于其“春节不打烊”的惯例,并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竞争的核心差异。

埃森哲认为,此次疫情集中暴露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三类问题:人工依赖程度过高、资源管控力度有限、紧急响应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物流企业早已开始尝试AI、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但总体处于探索和小规模应用阶段,大量工作仍依赖人工完成。疫情期间,物流这个千万级的用工市场因春节返乡叠加隔离防控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物流行业各流程环节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

为了抢占市场红利、实现快速规模扩张,物流行业涌现出大量轻资产的加盟制和平台型企业,且凭借投入少、增速快,有逐步成为行业主流的趋势,但两者对于实际末端网点和平台运力等资源的控制力仍相对有限。当需要统一步调协同作战时(如集中支援重点区域、有限路权的最大化应用等),既难以协调各方利益,又难以实时监控指挥,无法保障执行力。

加盟制、平台型物流公司对末端网络控制力度弱

当交通运输部针对疫情启动II级应急响应并印发紧急通知,除顺丰于2日后完成应急响应方案,并迅速通过全球供应链资源和货运航班调整为防疫物资运输提供应急支持外,其他物流企业基本都在5日后才纷纷做出正式响应,且大多依靠菜鸟联盟平台组织建立框架和基础条件,自身缺乏系统性的主动响应能力。

机遇:科技赋能,生态共赢

冲击和短板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物流行业提高发展质量、提升行业韧性的迫切需求。在未来行业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下,物流企业更应采取有效举措,改变目前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不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不强、物流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整体风险应对能力有限的现状,从人员、运营和模式三个方面为未来的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物流企业需加强内功修炼

提升人员效率、优化人员成本一直是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点,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技术和模式的不断创新,新的柔性员工(Liquid Workforce)模式应运而生:

提升整个供应链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借助自动化设备(如AGV、自动分拣线、AI识别等)完成相对固定和重复、附加价值低、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环节,重点可关注分拣和库内操作等环节。

提升人员组织的弹性和灵活度,对于非固定且具波动性的用工需求,通过合作、共建、众包、平台共享等方式搭建流动伙伴生态系统(Fluid Partner Ecosystem),形成“本企业固定员工-分支机构员工-外部合作伙伴-社会自由职业者”这样一套由内至外的多层劳动力跨界共享层级体系,支持企业对临时性或突发性需求做出快速响应。

面对疫情期间餐饮和物流领域的员工缺口,盒马于2月3日宣布联合云海肴、青年餐厅等知名餐饮品牌实现员工共享,短短两天就招募了近1,500名员工,有效缓解了人手紧缺问题。

与此类似,京东、苏宁等也纷纷开展跨界人才共享。京东联合达达,共同面向全社会招募超过35,000人,包括仓储员、分拣员、快递员、驾驶员,以及京东7FRESH门店员工等。苏宁“人才共享”计划发出后短短三天,也收到近3,000人报名。

可以预见类似的灵活用工模式将越来越多应用于餐饮、外卖、快递、出行等行业,相关企业应顺应趋势,提升人员计划安排的精准性和统筹管理能力,最大化发挥灵活用工模式的效用。

运营管理是物流企业的核心,也是决胜关键。随着企业资产和物流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智慧运营管理有望成为帮助企业“管得住、管得好”的不二法门:

强化全链条各环节的运营管控,一方面应以精细化运营管理规范代替“以罚代管”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系统输出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采集运营数据,强化对运营各环节的监控(尤其是对加盟商和合作伙伴),真正实现“管得住”。

应用智能控制塔统筹规划和决策,通过搭建集中、共享的智能控制塔,提供实时可视、预警、分析和决策,真正实现整个运营管理“看得到-想得到-做得到”。同时基于平台化的端到端运营管理和数据集中共享,生成更为系统性的统筹优化解决方案,赋能运营和响应从孤岛式向集成式优化。

此次疫情中各类企业的差异性表现证明,物流服务模式越多样、与商流绑定越紧密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而物流环节单一(仅运输、配送等)、商流资源越稀缺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物流企业唯有打造更为丰富的物流服务、构建更稳定的物流生态圈,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傲立群雄。

拓展物流服务,针对企业端到端供应链服务需求的增长,物流企业一方面应逐步拓展搭建“仓-干-运-配”全环节的物流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快对整体供应链管理能力等软性服务能力的打造,为客户提供针对不同场景且包含预测、采购、生产、存储和交付的全链条分析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构建物流生态,首先要抓住末端场景爆发式增长契机以及未来城市物流的需求,与零售、商超、生鲜等商业伙伴开展立足于“最后一公里”的多元化生活服务圈打造;其次通过合资、参股、共建、战略合作等方式强化与商流的绑定;最后要加强与设备供应商、金融服务机构等的合作,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不断降低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成本。最终形成完善、紧密的物流生态圈联结,增强企业的系统性抗风险能力。

免疫力是人体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对物流行业同理。物流企业唯有加强内功修炼,在人员、运营和模式维度积极转型,未雨绸缪,方能在寒冬来袭时沉着应对,在机遇到来时应势有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