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武松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武松什么?

武松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凡是读过这部小说的人,无不对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评述《水浒传》思想内容的文章,几乎无不举武松作为立论的依据。但是,像大多数被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形象往往会引起读者不同的看法一样,人们对《水浒传》中武松的评论,也是见仁见智,大相径庭的。认可的人说,武松“集中了英雄的美”,是一个高大完美的形象;不认可的人说,武松个人意识强,私人恩仇观念重,他的一连串故事全是他性格中的缺陷。作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形象,我们对武松应该有一个大体公允的评价。过高的赞誉和过低的贬抑,都是读者所不能接受的。


《水浒传》一共写了三起打虎故事,除解珍、解宝用伏弩射虎外,李逵在沂岭杀虎跟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情况有些近似。但具体分析这两个打虎故事,即可看出它们所表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同的:李逵杀虎表现的是李逵的鲁莽和单纯,而武松打虎表现出的却是武松的勇猛和自持。所以,尽管李逵一连杀了四只虎,但当人们想为“英勇无畏”找例证时,首先想到的仍然是武松而不是李逵。现在从《水浒传》所描写的实际出发,对武松形象的实质和特点进行一点探讨。

水浒传中武松的文学形象

早在《水浒传》成书以前的南宋时代,有关武松的故事就在社会中流传。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里所列的当时说话家数中已有《武行者》的名目。从它和《花和尚》并列在“杆棒”类里,从它的内容肯定是和《水浒传》中所表现的以打斗为主的武松故事相类似。随着《水浒传》的流行,武松故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武松成了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武松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却受到几乎所有读者和听众的同情、喜爱和赞美,成为人们向困难作英勇斗争时的学习榜样。

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必定是真实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人们的心理、观念、思想和向往的艺术典型。《水浒传》流传几百年来,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就是因为读者从武松的命运遭际中了解了以宋元时代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生活在那种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想过种安分守己的清贫生活也不可得,只有奋起斗争,走反抗的道路,才能生存。武松是古代社会普通平民中的一个强者。他英勇无畏,敢作敢为,在任何邪恶势力面前也不低头,只凭自己的力量去报仇雪恨,不惜一切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伸张了正义。这是种英雄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古代社会中平民百姓特别景仰并且宝贵的。武松形象寄托了古代受压迫人民争求自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

武松性格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打虎以前、阳谷孟州时期和上二龙山以后。武松故事主要集中在中间一段。上二龙山和归梁山以后,他已没有更多的个人作为。


打虎以前正是他的困顿时期。

武松在小说中出场的时候,是一个“病大汉”。这不仅指他身体有病,在精神上他也是不健康的。这表现为他情绪特别暴躁,酗酒打架,

“时常吃官司……不曾有一个月净办”。

原来,武松身材壮大,却只能依靠“身不满五尺”的哥哥卖炊饼养活。生活无出路,心绪自然恶劣。他为了躲避人命官司来到柴进庄,又不被柴大官人看重。这时的武松,是一个空怀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因而处于极端苦闷中的好汉。所以,当他遇见宋江以后当宋江携住他的手,请他入宴席,而且推让他坐首席;又拿出自己的银两给他做衣裳,又且

“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发了”,

当这时候,武松对宋江的感激和知遇之情,我们便可想而知了。他们分别以后,武松的一段独白:

“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正说的是武松心情的转变和对自身价值的再认识。如果说在此之前的武松还仅只是一个落魄和萎靡的好汉,那么从这时开始,武松就要施展他全部“英雄”的抱负,用自己无畏的勇气和无比的力量,开创自己壮烈的生活道路。景阳冈打虎就是这种新生活的开始。

景阳冈打虎是武松性格发展的开始。

以前他走投无路,寄人篱下,是生活的被动者,性格是压抑的。遇见宋江以后,从景阳冈酒店开始,武松一扫过去的病萎,谈笑风生,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别人喝酒,不超过三碗;武松却执意要喝足,连喝了十八碗才罢休,说:

“要你扶的,不算好汉!”

景阳冈上有老虎吃人,别人要凑三二十人结伴在白天过冈;武松却独自一人在傍晚过冈,说:“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及至在山神庙前看到“印信榜文”,知道真的有虎,他本想转身回那酒店去,但想到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

就没有回去,宁可冒被虎吃掉的危险也不愿在别人面前认输。武松这时已经具备了好汉们最为推崇的刚强性格。

好汉这个词,在《水浒传》中是作为对一种特殊社会角色的专用称呼来使用的。好汉争强好胜,见义勇为,爱惜名誉,实际上是宋代普通百姓所羡慕和喜爱的一种理想人格。武松以好汉自居,而且处处以好汉的行事标准要求自己,说明他不再是以前依靠其兄或仰赖柴大官人的被人瞧不起的无名小辈。从这时开始,他的性格已经成熟,生活已经独立,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了。小说的这些描写,就为武松后来的一系列壮举做好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杀嫂祭兄,在武松故事中最为曲折和复杂,对武松性格的展示也最为充分,历来为人们所乐道。

武松之兄武大郎是一个平庸而懦弱的卖炊饼的小商贩,只能算作宋代坊郭中的下户。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不仅对官府逆来顺受,即使对一般奸诈的浮浪子弟的欺负,也不敢抗争;受老婆的辱骂,也只是忍气吞声。他处处躲让,但灾祸却时时紧逼,最后终于被害身死。武大是古代社会中被压在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读者对武大的深切同情赋予了武松后来报仇行为的正义性质。

武松报仇行为的复杂性来自于对手们的庞大和他们计谋的周密。西门庆是一个破落户财主,

“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

他先用钱物买通王婆,勾引上潘金莲。毒死武大以后,又买嘱团头何九叔,“一床锦被遮盖则个”。武松告状以后,西门庆又送银两给县官行贿赂。这样,西门庆就在武松面前布置了一个内外串连、上下勾结的严密的网,使武松搜寻人证物证,企图用合法手段报仇的努力归于失败。

潘金莲是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

她因为勾引武松遭到严辞拒绝而对武松怀恨在心。害死武大以后,她对西门庆说:

“我的武大今日已死,我只靠着你做主。”

死心塌地和西门庆结成一伙对付武松。她对付武松的主要策略是可以否认武松的“直系亲属权利”。她说:

“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得说有什么阿叔,那里走得来!”

武松想要通过到官府告状的形式达到报仇的目的,潘金莲的作伪和狡辩将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阻碍。

在武松的对手中,王婆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王婆开着茶坊,和社会上各种各类的人都有接触,养成她善于揣摩别人心理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的性格。她富有社会经验,老奸巨猾,很会出谋划策。不用说潘金莲中了她的计策,就是西门庆也完全落入她的圈套之中。她设计的对付武松的策略,可以说周密得无懈可击。她搞的是“斩草除根、萌芽不发”之计,相当狠毒。她要把武大毒死,焚尸扬灰,毁灭罪证,

“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为了应付武松可能的追究,她引证古代礼法来保护罪犯:

“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

使非法的行为合法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该说,王婆的这套办法是有可能行得通的。在王婆的设想下,离家两个多月以后回来的武松将处在一个家破人亡、灰飞烟灭,即使明知有冤,却既无证据,又无口供,无诉无告,眼睁睁看着潘金莲一伙“谐老同欢”的可怜境地。实际上,武松回家之初遇见的正是这种情形。

作者是把武松作为一个非凡的好汉来塑造的,所以也赋予他以非凡的性格。他的勇力、刚强又精细的特点,在这一事件中得到全面的展现。


潘金莲对他的勾引,不仅引起他强烈的反感,立即给予潘金莲以义正词严的驳斥和斩钉截铁的警告;而且由此使他看出懦弱的哥哥“里”不壮,“篱”不牢,处境是危险的。他临别时的嘱咐,说的就是这个担心。这时,他已经是武大的保护人。他不仅能够预见危险,而且有充分信心承担起保护的责任,有能力去解决任何麻烦。所以,当他从东京回来,听说哥哥已经死去时,他没有悲痛,而是发出一连串疑问:

“我哥哥几时死了?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

听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回答以后,他也不争辩,回到住处去拿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就开始了他的报仇行动。

如果武松的报仇行动像普通人一样要通过“合法”的打官司途径去进行的话,那么,他的勇猛将打不破西门庆的关系网,他的威武将胜不了王婆的奸计,他的刚强将抵不住潘金莲的狡辩。他得到的只能是失败的结局。

小说表现武松特出的地方是,当第一次告状失败后,他立即丢掉对古代官府的幻想,不哀告任何人,只是说:

“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马上开始他独立自主的报仇行动——他要自己调查案情,审判罪犯,并且执行判决。这是一个多么果敢大胆的行动!他不惧怕任何敌人,他准备排除一切障碍。正是他这种不顾一切为兄报仇的正义行为,才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衷心赞佩。

口舌争辩不是武松的特长。当堂对质要看官府是否公正武松已经发现官府不公正。武松所有的只是他那神奇的勇力。于是,他就充分施展他那有震慑威力的本领,快刀斩乱麻,出其不意地使王婆的奸计、潘金莲的狡辩都一败涂地,西门庆的关系网也无能为力,三名罪犯全部偿命,胜利地为兄报了仇。

武松高超的武艺和他刚强的性格是紧密糅合在一起的。

在大闹快活林”和“血溅鸳鸯楼”两大事件中,武松高超的武艺得到充分的展示,他刚强的性格也发展到高峰。

武松醉打蒋门神,和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情景有些类似。他们都是路见不平,挺身出来向恶霸挑衅争斗。但鲁达是出于对金氏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激起他对郑屠的满腔怒火,这是真正“路见不平”,不掺杂丝毫个人因素。所以鲁达满身正义,气势汹汹。武松打蒋门神是为了替施恩夺回酒店。但是,他和施恩既无深恩,同蒋门神也无深怨,所以他显得从容和胸有成竹。为了充分表示英雄风度;他一路上不停地喝酒,满不在乎。

“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着十分醉。”

挑衅的方式也很闲适,打蒋门神时特地选择一个宽敞的去处:

“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施用的招数也极为利落,只两脚就把夸称“普天之下,没我一般的”扑手蒋门神打得倒地求饶,表现出武松的本领确实超绝。

武松对蒋门神的“约法三章”,主要是不许他逞霸道,并不要置他于死地。这时候他们的矛盾还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蒋门神口头虽然依顺,内心里却图谋报复,而且报复的方式也极为阴险,这就把他们的矛盾推向了极端。


武松和张都监的矛盾极端

武松和张都监素不相识,本无冲突可言。只是张都监是一个人所痛恨的赃官,他贪图蒋门神的钱财贿赂,不仅降低身份亲自充当蒋门神计谋的执行者,而且把武、蒋原来一般性质的斗殴升级为你死我活的陷害。这样,张都监就把自已放在了蒋门神和武松矛盾的最前面。当武松发觉了他们的奸计时,想道:

“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够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

造成了武松和他的更严重冲突。摆在武松面前的危险是非常明显的:枷锁束缚住了他的手,身边是两个拿水火棍准备结果他性命的防送公人,半路上还有两个提刀的蒋门神的徒弟在等着。这情势比林冲发配时还要险恶得多。但武松却没有像林冲那样无所作为,束手待毙;他更不会对公人求可怜,说软话。当施恩要他提防两个公人不怀好意时,武松说:

“不须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我自有措置。”

他对自己的勇力充满自信,对眼前的危险不放在眼里。在貌似强大的敌人面前,他要用自己的力量解脱自己,消灭仇人。

武松以前的作为,主要是为别人——包括他的哥哥,抱打不平,所以在做法上显得沉稳精细。他杀了潘金莲、西门庆,却把同样可恨的王婆送给官府处理,很有分寸。现在不同了。他同张都监的矛盾是直接的冲突,是他自己遭到了张都监的诬陷,要被置于死地。他准备忠心耿耿报答的张都监的赏识,原来却是骗局这使他产生绝大的“恨气”。所以在对待张都监时,他的个人情绪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心头那把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

在张都监家里,见人就杀,连一般无辜的丫环佣人也毫不留情,显得特别凶狠,却是杀了许多不该杀的人。之后,还“大义凛然”地用仇人血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勇士气概。


总结:纵观武松一生的主要行事,他出身平民家庭,他的亲属、邻里都是老百姓,他整个生活在普通的平民环境里。虽然由于偶然的机会使他一度当上了阳谷县“都头”,但这不过是一个只管防盗捉贼的“捕快”头目,活动范围仍然没有超出平民的圈子。武松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也使一般的平民群众喜爱。他敬重兄嫂,对邻里谦恭有让,这是平民很重视的美德。他明礼守法,知恩报恩,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是“义气”的表现。他勇猛刚强,在恶势力面前决不屈服,有仇必报,这更是英雄的做为。武松的这些特点,不仅使他的思想感情以及所做所为易于被普通的平民读者所理解,而且使他们感到亲切和爱慕。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通用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松打虎》改写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 篇1

  武松行了几日,来到阳谷限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他又累又渴,突然他看见不远有一家酒店,酒店的旁边有一行榜文叫“三碗不过冈”武松提着哨棒到里面坐下,叫道:店家,拿酒和肉来,店家拿着一盘牛肉和三个碗一瓶酒走到武松面前,给武松倒上酒,把牛肉端到武松面前来。

  武松吃了一碗酒,说这酒真有力,店家又前来筛了一碗酒,武松端起酒就往嘴里灌,武松吃完了叫道:店家快来筛酒,店家提起酒往碗里倒,武松吃了点牛肉,然后再吃酒,吃完叫:店家快来筛酒,店家过来说:“客官,你要肉可以再给你点肉,酒却不给了,武松不满地说:为何不给我酒吃,店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说:为什莫叫做“三碗不过冈”酒家说:这虽然是村里的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在我这吃三碗就醉了上不去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凡是来我这吃酒的吃了三碗,就不再问了,武松笑道:我已经吃了三碗,为什莫不醉,店家道:呵呵,这酒叫“透瓶香”还叫“出门倒”吃食很好吃,当过一会儿的时候便会醉倒,武松道:你别胡说了吧,再给我去筛三碗,店家无奈,只好再给武松筛酒,武松高兴的说:哈哈这才对嘛!说着他一口吃了半碗,但他吃完了这三碗说:再筛三碗酒,店家又给他倒了三碗,武松一共吃了十八碗。武松吃完酒了,拿起哨棒就走,店家连忙拦住武松道:天色已经晚了,不如客观就将计就计,在我这先住一宿,武松说:我不是已经给你酒钱了吗,你还要干什么,你让我在这住下,半夜不是偷我的钱财,就是害我的命。店家说:不是的我是一片好心的客官,听说山上出没过大虫,害了多名好汉的生命,武松笑道:这种话你也信啊,好笨,就算有大虫我也不怕,酒家说:你不怕,有本你把大虫的尸体背下来让我看,武松坚定的说:好。

  武松上了冈,看见一块树皮上写着,此处曾有大虫出没,武松说:哈哈这种恶作据还有人信,除非是那些小胆得人,武松没管继续上路,他走到一座庙前,上面有一个榜文上面有:景阳冈曾经有大虫伤人,武松读了这一句才知道有虎,武松吓得汗都出来了,武松靠在一块大石头上,忽然,黄沙漫天,一只大虫从石后,跳了出来,武松说:啊呀,那只大虫又累又渴,他把爪子抓在地下,猛一扑,武松一闪,然侯,又一倒扑,武松又一闪,第三次老虎直接跳到武松那里,武松又一闪,接着武松拿起哨棒,用尽全身气力,一砍没看到虎,看到了一枝树枝,哨棒断了,武松用双手按住虎,哪敢放半点松,武松,提起脚来,狂踢,踢了不知多少脚,然后,用尽所有的力气,用手,只顾乱打,打了五十六拳,把大虫打死,武松没了力气,趴在地下睡着了,醒来之时,已经到了另一日,武松扛着虎,下了冈,把虎给店家看,店家吃惊,说:这位英雄好汉,昨天我不该无礼,你为死亡的好汉们报了仇,请留下名,武松豪爽的回答:我姓武名松,店家说:祝英雄在上冈的路一路平安。

  武松拿起店家给他的棒上了冈,这时武松已经成了村民们心目中的英雄。

  《水浒传》又经过了一件事还想知道水浒传里有多少件事,就去看《水浒传》这本书吧。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 篇2

  从前有一个人叫武松,一天,他来到举世闻名的三岗山酒店去喝酒。

  武松坐在椅子上就喊:“小二,上酒来!”小二来了,微笑着说:“客官,告诉您,我们这大名鼎鼎的'三岗山酒店,每人喝不过三碗就不能上三岗山,也没有人能喝三碗”。武松说:“我一定能喝到三碗以上!”于是,武松喝了800碗。小二看了看一下酒的价格,算出了衰武松要付多少钱,说:“客官,一共8万7千6百元,客官,请付钱。”武松吓得不知所措,摸遍全身的口袋,才找到了五个铜板。说:“小二,我只带了五个铜板,以后再来付,可以吗?”小二大叫:“不行,除非,你给我们做xx年苦力再走。”武松只好答应了,每次做苦力都做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十年终于过去了,武松终于能上三岗山了。

  武松一爬到山上,就睡着了。这时,有一只凶猛的老虎跑了过来,想吃武松。武松被吵醒了,一看到老虎就吓得瑟瑟发抖,跳起来就给老虎一脚。老虎勃然大怒,向武松扑去,他往右边一闪,老虎就摔了一个“狗啃泥”。武松趁机抓住了老虎的尾巴,甩啊甩,手一松,老虎就摔了一个四脚朝天。老虎真的生气了,再次向武松扑去,武松被打昏了,老虎想,今天是我11岁生日,就吃这个人吧,让我大饱口福,想完就放了许多奶油,加了苹果片、草莓、火龙果片、弥猴桃片,还撒了一些胡椒粉,又放11根蜡烛,许起愿来。许还愿后,就把武松的衣服拿下来,拿起叉子,张大嘴,准备吃武松背上的肉,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武松醒了,一个转身,放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臭屁,老虎就被臭死了。然后,武松就拖着老虎下山了。

  从此,武松成了远近闻名的打虎英雄,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 篇3

  武松躺在青石上,正要闭眼,只见一阵风吹草动,一个黄黑毛色相间的大虫窜出,直扑武松。

  武松一惊,翻身一闪,险而又险地闪了过去,定身站好。只见那老虎两只巨爪上的匕首一般的爪子寒光连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来。武松身子一侧,虎爪擦过,带起一阵劲风,击中青石竟蹦出火星来。武松一阵后怕,酒也醒了。

  那老虎见一击未中,眼中凶光大放,一声虎吼直震得武松双耳一阵嗡鸣,好一个兽中之王!

  老虎昂起高傲的头,俯视着武松。武松抄起哨棒,紧盯着老虎,紧握哨棒,呈防备状。

  又一声虎啸,那老虎张着巨口,朝武松扑来。武松将哨棒挡在胸前,可那有人手腕粗的哨棒就像没有一点硬度似的被咬成两段。武松大怒,那可是他花了十文钱才买到的哨棒啊!

  武松一闪身,闪到老虎背后,又纵身一跃,跃到了虎背上。那猛虎一甩身,想将武松从背上甩下去。它认为,它的力量不是武松能想象的。

  武松用脚顶着老虎的腿,硬是让那猛虎发不出一点力来。老虎只觉腿上一股大力压在上面,令它动弹不得。

  武松又用手按住老虎的头,另一只铁拳头已高高举起,猛然落下,拳头甚至带出一串残影。

  “欧拉欧拉欧拉欧拉!”少顷,那猛虎已被打得没了声息。

  “你的死亡,就是因为激怒了我!”武松整了整衣服,转身下岗。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 篇4

  话说武松喝了酒后开始撒酒疯,谁知走着走者,山动地晃,一只即饿又恶的老虎从一块大石后面蹿了出来。武松一拍腿,晕晕忽忽地叫到:“呆!哪里来的小……小……小猫!不乖乖拿……拿耗子去,在这里干……干吗?”老虎一听,不干了:“我堂堂老虎,竟让他说成是一只小猫,耻辱啊!我一定要把他吃了!”说完就想武松扑去。“小……小……小猫,想吃我,我K了……了你!”说完抡起哨棒照着老虎当头就是一棒,只听“当!”的一声,老虎没事,可哨棒居然起了个大包!原来这老虎偷偷去过少林寺,学会了金钟罩、铁布衫、铁头功,武松顿时酒醒了,定睛一看:“饿的神啊,俺从来没见过这么厉害的老虎!36计走为上,俺走也!”话音刚落,只听“嗖”的一声,尘土漫天卷,武松一眨眼跑得没影了。老虎眼睛瞪得直径有8米,嘴巴张得有10米。虽说武松跑得快,可这老虎也不是吃素的,把右脚在空中抡了几圈,然后使劲往地上一跺,飞出了百米之远,就这样顺着脚印向武松追去。

  再说说武松,由于跑得太快,此时以到了悬崖边上。“吱――”武松一个漂亮的180度甩尾0,停在了悬崖边上,险些坠落。眼看老虎就要追上了,怎么办呢?武松是条汉子,他想:拼了!不是虎死就是我活!过了2分钟,老虎追上了。武松什么都不管,抡起哨棒照着老虎猛打一通,谁知老虎还是没事,哨棒上又多了好几个包。没想到哨棒开口说话了:“我可不想在跟着你了,倍受折磨,俺不干咧!”说完,从武松手中跳出来,跳下了悬崖。武松的怒火顿时提到了嗓子眼里。“死老虎,居然让我的宝贝哨棒离我而去,我要你不得好死!”说完,功力大增,一个箭步冲到老虎面前,硕大的拳头一下把老虎的头打到了地里,武松用这带着怒火的拳头往老虎身上猛砸了五六十拳,老虎当场死亡。武松打完老虎,剥了虎皮,下了景阳冈。

  数日后,老虎的亲属把武松高上了法庭,因为有确凿的证据,可怜的武松因打死国家保护动物的罪名,被判无期徒刑。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 篇5

  今年是2022年,在山东柳城县有个叫景阳冈的地方。在这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常年在这里出没。

  一天,在通往景阳冈的途中,走来一个大汉,身躯魁梧,威风凛凛,那人越走越近,只见他一双眼睛亮似寒星,两道剑眉横卧,那人正是大家所熟知的行者武松,武二郎。

  走着走着,觉得口渴难耐。这时,只见路边有一饭店,招牌上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冷笑一声,好大的口气!三碗不过冈?我倒是要好好品尝一番。走进小店,一股浓浓的酒气扑面而来,武松心里不禁一喜,果然有好酒,看来今天我要大饱口福了。他边想边往里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大喝一声:“喂!小二!你们这有什么好酒好菜啊?”“这位爷,我们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样样都有。酒嘛,更是应有尽有。”只听武二郎应声喝道:“给我来一盘上好的红烧肉,再来几坛好酒。三碗不过冈,我倒是要看看,这酒到底有何厉害!”

  几坛酒喝完,武松不听店家劝告,非要上路。被风一吹,酒劲就上来了,走路开始左摇右摆,站不稳当。情急之下,眼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可以暂做歇脚之处。他来到石头旁坐下,将手伸进百宝袋中,只见他掏出一粒黑褐色药丸,原来是早就备下的解酒药。他一口将药吞下,没曾想这药还有安眠的作用,吃完之后,眼皮越来越沉,越来越沉,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只听一阵风吹过,树丛中刷刷作响,感觉大地都在跟着摇晃。武松,何许人也,这动静早就在他的掌握之中。酒虽未完全醒,但也备着防戒之心。稍有响动,酒也醒了几分。他忙回头定睛一看,只见一只东北虎张着血盆大口,向他这边猛扑了过来。武松连忙将身一闪,那只老虎扑空了。到手的美食,被逃脱了,那老虎哪肯做罢,立刻调转身躯,反扑过来。武二郎抄起自己的哨棍,往上一架,谁知那老虎力道了得,棍子直接断成两截。这可怎么办?武二郎心里盘算着,不能硬碰,只能智取。这老虎哪里会给他喘息的机会,尾巴又是一个横扫,幸亏他机灵,一跃而起,躲过一劫。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武二郎趁机使了一个千斤坠,将那虎按倒在地,抡起拳头就是一通捶打。不知打了多少拳,他实在没有力气了,这才作罢。只见那虎脑浆迸裂,早已一命呜呼。

  这时,突然有人从此处路过,不来询问武二郎是否被虎伤到,反而听到此人大喊:“快来人啊,有人偷猎!快来人啊!”不一会儿,这里聚集了一群人,其中有一人,拿起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来了,把武二郎以偷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罪,将他送进了大牢。武二郎深感不解,以前打虎为民除害,被大家奉为英雄,哪知如今打虎,反倒成了阶下之囚。唉,这时代变化太快,真让人无所适从啊!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 篇6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这一天,来到阳谷县境内。他刚下车,远远就看见一面酒旗上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武松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是卖酒的,于是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奔向酒店。

  武松走进酒店坐下,拍了一下桌子,大嚷:“店家,拿一扎中山陵啤酒来!再简单弄几个菜,就那什么烧猪蹄、炖排骨、什香牛肉、清蒸扁鱼、爆羊杂碎,另外再来一份巧克力花生牛奶甜甜圈,哎,就这些算了!”

  “客官,您要的菜来喽!”一会儿,店家端着几个碟子出来了。武松赶忙拿起一次性筷子,口水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似的滴下来。武松抱着啤酒瓶喝起来,眨眼间灌了三瓶,大手一抹嘴巴,不住地称赞:“好酒!好酒!”他一边大嚼牛肉,一边赞不绝口,一缕牛肉丝喷在店家脑门上,店家还没发现。武松消灭了一扎啤酒,边啃着猪蹄边吩咐:“再弄点酒来!”店家好心劝道:“听说景阳冈那儿有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伤了不少人,您最好别喝多了,还要过冈呢。”武松急了,大叫:“什么大虫不大虫的,你只管拿酒!”店家无奈,又拎来五瓶啤酒。酒醉饭饱之后,武松用舌头舔了舔碟子,恨不得把碟子也嚼碎吞肚子里。武松抽了一张餐巾纸擦擦嘴,从腰间取了一锭银子给店家。

【《武松打虎》改写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01、王生著文说因缘(代前言)
   王生准备说说武松的事儿,给他做个传。
   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当然也得说说他的绝对隐私什么的。但是我有些犯难,为什么呢?因为武松是名人,虽不敢说妇孺皆知(如果让小孩子都熟知武二那几档子事儿的话,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极恶劣的影响,涉嫌摧残祖国花朵的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但是武二又确曾大名鼎鼎。
   在大约八百年前中国的花花大舞台上,曾有一伙人聚在风光秀丽、宜于修身养性的疗养胜地——水泊梁山。无聊之余,他们搞了个绿林明星排行榜,上榜一百单八人,武二列十四。这个排行榜虽屡次遭人诟病,但因为搞这个榜的人都是绿林圈内的专家和权威,所以在随后这几百年里,这个榜一直很有市场,影响不容小觑。
   后来,在宋江率一众绿林明星南征方腊后,一伙人死伤累累。一看情况不妙,断了臂的武二半路溜号,没回东京,在浙江找了个庙,当了和尚就地成佛,后来老死在钱塘六和寺。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把这些事儿抖了出来,言武二“后至八十善终”。
   武二死后百数十年,老施才被他娘生下来,后来和弟子小罗,弄了本畅销书,名《水浒传》,百二十回(其实还有有盗版、抄本什么的,拢共据说有四个本子),流毒甚广。
   “武十回”是书中最有名的章节,施老头的确是块老姜,很辣,专拣打虎、杀嫂、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这样的场面来写,有暴力,有情色,武二还和嫂子潘金莲传出过绯闻。个个都刺激,个个都血淋淋,个个都有软语温香的香艳场面。老施手中妖刀乱舞,笔下神魔复生,硬生生将我们这个武二兄弟写活了,险些儿从纸上蹦起来。
   老施的搞法很对广大群众的味儿,一不留神,《水浒传》就被弄成了个超级畅销书,后人把它奉为经典,老施也赖此书博得大名。在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榜上,《水浒传》位列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出尽风头。
   老施在世时说,他一定要让后人记得他,不能流芳千古,就要遗臭万年。结果,就这样一本专抖梁山明星隐私的书,居然让他名留千古,可谓世事难料。这就好比走在路上,天上掉元宝,砸中了老施的头,运气是挡也挡不住滴。
    武二也因书而名,做了名人。
既然是名人,写他的事就不能乱来。写太好了,拍了他马屁,非我所愿;但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又不行,因为有人会不爽。我当然知道,历史真相涉及武二的隐私,如果说出来,就麻烦大了。这就好比我一个人曾经不小心看到过武二的小弟弟,这并不要紧,不会造成多大影响,老武家的人用不着杀我灭口。但如果我把真相公诸于世,那就像全天下人都看到了武二的小弟弟,他就糗大了。比如,武大郎泉下有知,他就会跳起来,愤怒地质问我,你怎么能把我弟弟的小弟弟让天下人都看见呢?!
   这时候就有武七武八,甚至武M武N跳出来,把我告上法庭,因为我诽谤他们第X代祖宗武老英雄,侵害其名誉,严重伤害了武家后人的感情,必须赔偿。连同精神损失费,怎么也得赔个百八十万。那王生就没得混了,不但要把内裤都赔上去,还得做新时期的芦柴棒,当一辈子包身工来还这个债。
    后果如此严重,王生只要想一想,都浑身直冒冷汗。要写武二,看来必须得慎重啊。
   但是武二是必须写的。
   施耐庵在自己的书中当上帝,执掌生杀大权,随意篡改梁山众明星的成长史和心路历程,武二的情况尤其严重,属于重灾区里的重症患者。武二光辉灿烂的少年时光,武二在梁山上的种种,老施避而不谈。
   老施不敢写武大郎他老二的阴暗面,现在想来,一是怕得老武家,二怕出书的时候通不过审查。老施在这些事情上耍滑头,王生要批评,他还要自我批评。因为老施不但损害了事情的真面目,也损害了《水浒传》的艺术真实,尽管是本畅销书,我们的要求也不能不能放松啊。
    《水浒传》王生看了N遍,越看越着急,越看越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本着对天下人负责的态度,必须重写武二的历史。一句话,王生做《武松正传》,乃因人生俯仰天地间,必求无愧于心。
   本来想把这本书起个好名字,比如《武二的绝对隐私》或者《武二——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者再劲爆一点儿,叫《石破天惊!武二的N宗罪》,但是没搞成。
   为什么没搞成呢?说来郁闷,老婆知道我的想法后,威胁我说,如果你敢用这样的书名,我就和你离婚。
   我不明白,老婆怎么就和书名杠上了呢?简直莫名其妙。如果我是小人,我就会想,我老婆是不是和老武家的哪个小子有点什么关系?但是掘地三尺,也找不到老婆认识老武家人的蛛丝马迹,只能作罢。又比如,我现在有婚外恋,或者想甩掉老婆换个细皮嫩肉的,那我会打死也不回头地在这几个名字中选一个。但是我老婆本来就不错,简直呱呱叫,我不想和她分开,还是算啦,为了老婆,只能牺牲艺术。
   最后,我就找了这么个极端没有个性的书名,叫《武松正传》。
   耶稣诞生后第1893年,武汉有了一个新式学堂,后来搬到曾经满是死人坟冢的罗家山上,取个新名儿叫武汉大学,闻一多先生把山名也改了,叫珞珈山。
   西元第二个千年刚过,王生负笈珞珈山,遇到一件小小的烦心事: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就喜欢给事物弄个简称,例如计划生育委员会,就叫计生委。这也无可厚非,但是人们不知道节制,啥都给弄个简称,所以大学里的计算机学院有个很香艳的简称,叫计院。大学生们互相介绍时说,她是经管院的,他是生科院的,但一般不说他(她)是计院的。
    这似乎扯远了,与王生何干?
   问题在于,大家把武汉大学简称武大。这似乎没错。问题又在于,王生是男的。读者看到此处,往往疑惑:难道你不想做男的,想做女的吗?
   那问题在哪儿呢?问题在于,王生是武汉大学的小伙子,外面人给你一简称,就叫武大郎。
    各位英雄,现在你们知道我的痛苦了吧。
   武二那个哥哥武大郎,《水浒传》中那个“三寸丁谷树皮”,就是那个老婆和西门庆瞎搞,被戴一顶大大的绿帽子,还被人一脚踹得起不来、最后让一碗毒水儿送上西天的超级倒霉蛋,比窦娥还冤的丑男。
   尽管有人经过详细的“考证”发现,这武大郎可能是扶桑国人的先祖,但本人并不想沾这个光。别的还好,光武大郎头上那一顶大大的绿帽子,是打死也不能要的,所以一定要重新为老武家的人做传。
    道是平地一声惊雷。西元两千零一年,王生出三峡,坐镇江夏镇,饮长江水,食武昌鱼,做武松传,人生也乐。
    王生手执毫管,重绘武二面容,画其形状,发其心思,还他真实,不敢有私有误有懈怠。呜呼,武二幸甚。
    是为《武松正传》之缘起。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这个小说,很早就想发到这里来,向各位请教,曾以“王青崖”网名,发过前面这个前言部分,当时叫“缘起”
  今日重新发过,把第一章也发出来,并逐渐发出全文,请方家指点

  赘言一句,这个小说我原本自拟的题目是《武松正传》

  02、太尉衔私放魔君
   大宋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天下连续享受了三个九年的好日子,这三个九年里,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一连二十七年,被后世称为“三登之世”。
   世事难料,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大宋不久就遭到了瘟疫的侵袭,仁宗皇帝与手下商量了很久,都没有找出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经过再三考虑和商议,皇帝决定,让殿前太尉洪信到江西龙虎山走一趟,去请一个道人回来做法,以驱除瘟疫。
   这是一个苦差事,洪太尉觉得皇帝一点儿都不照顾自己作为一个老臣的情绪,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他只能服从,便带着皇帝的诏书气乎乎走了。
   这太尉去给皇帝办事,除了觉得皇帝不照顾自己,还有什么事不爽呢?居然还搞得气乎乎的?!个中原因,值得为您一说。
   原来,仁宗皇帝上朝时,身边总是带个小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被称为道君皇帝。这个小家伙,当时聪明又调皮,仁宗皇帝极为喜爱。
   这天早朝时,文武百官正走上殿来,殿前太尉洪信在跨入大殿的时候,突然一跤摔倒,整个人摔了个四脚朝天,百官轰然大笑,那个乐,就像看到猪八戒他老娘坐花轿一般。
   太尉坐起来一看,地上竟有一泡大便,就是百官走上来之前,那小小的皇孙赵佶拉的,皇家的大便和老百姓拉的没什么区别,一样臭死人。
   顷刻间,朝堂上一片乱哄哄。
   正在这时,仁宗皇帝走上殿来,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怒上心头。原来,仁宗皇帝挖地道出皇宫寻欢作乐,不小心被皇后知道了,皇后拿着剪刀要跟他拼命。皇后是皇太后的侄女,根本不皇帝。
   稀里糊涂一阵大闹,皇帝只得落荒而逃,现在正不爽,一肚子闷气出不去呢,看到这场面,心里顿时毛了。皇帝怪笑一声,显出狰狞面目,大家顿时不再作声。
   “你们闹什么闹什么?啊?大宋的文武官员要讲究什么?你们的素质到哪里去啦?”
   “你的素到哪里去啦?”不知道谁在下面跟着嘟囔一声,引起一片低低的贼笑。
   皇帝心里一激灵,难道我在外面打野食回来和皇后打架的事情被他们知道了?要是这样,那就糗大啦。再一想,老子怎么着也是个皇帝,要是你们这些混帐都敢笑话我,那我这个皇帝还做不做啊?于是大喝一声:
   “刚才是谁在起哄?”
   大家一看皇帝发火,当即安静下来,这些大爷们个个噤若寒蝉。
   皇帝最讨厌看到他们这熊样儿。平时一个二个生龙活虎不可一世,一到有事儿,就全在那儿装孙子。加上刚才皇后的行为实在让自己恼火,心中暗暗决定,今天一定要把这气撒出去。
   “说,刚才是谁起哄?”
   大伙儿一看躲不过,又不好意思得罪人,特别是不敢得罪皇帝,只好都拿目光盯着洪太尉。
   洪信一看眼下这个形势,心里当时就明白了,不免气愤不已:哼,你们这些小人,一有事就要找我来当替死鬼,太卑鄙了!
   皇帝一看当然也明白了。
   “洪信,你说。”
   “陛下,不知何人大胆,竟敢在殿前出恭,微臣踩上,滑倒了。”
   答皇帝话的时候,洪太尉还侧身站着,看来刚才确实把屁股摔伤了。皇帝马上命殿前侍卫,去看看殿前是否真有大便,侍卫回禀,说没有大便。
   洪太尉一听,心里当时咯噔一声,心道糟糕,这回要吃亏。原来,殿前当值的差官已经趁着刚才混乱把大便扫除,这样就不会被追究责任。
   结果,洪太尉因蔑视朝堂礼仪,吃了一顿板子,屁股差点儿开花。
   这板子吃得冤枉,洪太尉心中委屈,但皇帝一发火,百官中谁人敢出头说明真相呢?
   挨了板子之后,洪太尉一走一瘸回了家。本来屁股就摔坏了,再挨了打,伤上加伤。回家路上,老洪满肚子里都是怨气,他想,哼,姓赵的小子,老子替你赵家天下当差,踩你姓赵的大便,你还把我往死里打,等到有机会,看老子不整整你姓赵的。
   正是有这段前因,洪太尉拿着诏书去请张道人来朝作法时,才那样气乎乎的。
   启程那天,老红懊恼地发现,屁股上的伤还在隐隐作痛。这个事实让老洪心中暗暗生恨,牙齿都痒痒的。
   不几日,洪太尉来到江西信州,当地官员把他送到龙虎山下。
   洪太尉带着侍卫,背着诏书上了山,准备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办事。
   结果,到了上清宫,要找的张天师却不在,而在那高高的龙虎山里结茅屋修行。道人们要洪太尉斋戒沐浴三日,然后只身背着诏书上山,去找天师。
   山高林密,洪老头吃足了苦头,路上几次想打退堂鼓,还是坚持下来了。
   但是那张天师竟然装神弄鬼来吓他,先后弄了个老虎,一条大蛇来挡道,最后还是不见他,自个儿却跑到东京去作法,把个老洪晾在一边。
   后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得明明白白说,当时生生把老洪吓坏了,时分魂魄只剩下两三分,还“争些儿送了性命”。
   天师已去东京作法,洪太尉倒是有了闲暇,上清宫的道士们多事,安排他游览山间胜景。
   这倒和后来千百年的习惯一样,上级官员下来做事,无论事情做没做好,总要把他们伺候得舒服一点:白天到处训话、游览、出席饭局,晚上夜总会、卡拉OK,还要洗个脚按个摩啥的,左手送美酒入口,右爪搂美女在怀……
   这样的投资是必要的,无论怎样,这些来做事的总是上级,伺候好了以后才好办事,升迁才有希望,待遇才有保障。
   这洪太尉游山,还真游出了新意,游出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龙虎山上有个伏魔殿,殿中有大石碑,石碑下面镇压着一百单八魔君。如果放出这些魔君来,必然要祸害赵宋家的江山。
   这说法我是不相信的,不过读书嘛,就只是个消遣的事儿,用不着太较真。偶尔让自己脑子短短路,相信一把,这其中也自有乐趣。
   说到底,这老洪倒也是个俗人。俗人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好奇心太强,就像从来没见过世面一般。老洪在伏魔殿前就犯了强烈的好奇心,他这股好奇心的力量,就跟那些不良的娱记们一样,那些人总想知道,王菲第二个女儿的兔唇究竟是什么样的生理缺陷。
   一般人犯好奇心,若犯得无聊,别人可以不理你,但洪太尉是朝廷来的大官,他犯了无聊的好奇心,谁也不敢逆了他的意思。
   于是,道士们叫人打开了伏魔殿。
   伏魔殿里阴森恐怖,大殿中间树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遇洪而开”。洪太尉越来越好奇,尽管现场的环境十分诡异,但他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
   一个道士跟洪太尉悄悄咬了耳朵,说这下面锁着魔君,放出来会害得宋家江山不稳当。
   老洪听了,先是不信。他是个真正读圣贤书的,同时也是个真正的无神论者。这老头儿觉得,这是这些道士们为了招摇撞骗,为了显示自己的“法力”而耍弄的手段。
   又一想,赵皇帝一家子把我当牛作马,让我踩他们拉的大便,还要把我往死里打,若真是乱了赵家江山,也正解我心头之恨。
   就这样,在洪太尉的要挟下,道人们放倒石碑,挖开了下面的大石板。此时哗啦啦一声响,老洪当时就被吓了个半死。响声过后,洞中黑气直冲云霄,化作百十道金光,四面八方而去。
   一百单八魔君就这样被放进了尘世。
   这些金光中,有一道就是武松。数十年后,这个被人唤作武二的小子,居然会让天下闻之色变。
   老洪回京城后,战战兢兢许久,并未听说什么妖魔来祸乱大宋朝,慢慢就忘记了这档子事。偶尔想起,也以为这真的是那些臭道士糊弄自己的。
   但在《水浒传》里面,这些妖魔真的是被放了出来,而且把大宋江山闹得一塌糊涂。
   现在,我们并不知道,洪太尉为何执意要打开镇魔塔?到底是源于好奇心太强,还是为了那泡屎挨打后的报复?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水泊梁山诸事,原来竟然是源于这样一个滑稽事件。大概谁也不知道,赵宋王朝的江山差点断送在一个赵家小孩儿拉的一泡大便上,这样看来,赵宋王朝的江山和小孩儿的一泡大便相比,其意义不相上下。
   武松真是希望王生这样,把隐藏在历史面具后面的真实面目公诸于众,以正视听,让历史的真实大白于天下。

  03、杨寡妇摆平二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边说到山东清河县,有个地方叫狗屎梁,狗屎梁有个村子叫武家村。村里有个寡妇,夫家姓武,她姓杨,人们叫她杨寡妇。
  丈夫死掉后的第99天,杨寡妇生下来一对双胞胎。杨寡妇大字不认得一箩筐,不知道给儿子取什么名字,再说武家村里多是文盲,杨寡妇求人不如求己,便决定亲自上阵。
  两个儿子满月那天,杨寡妇终于想到了他们的小名,哥哥叫猪娃,弟弟叫狗娃。
  杨寡妇觉得,这两个名字琅琅上口,好听易记。她也认为,小孩儿取个贱名好养。杨寡妇头脑里的每根神经纤维都是笔直的,想问题时永远不转弯,如果一个问题找到最直接答案后,再要问个为什么,她就会想得头痛欲裂,最后甚至像杀猪似的号哭。
  杨寡妇对两个儿子特别亲,经常很亲昵地叫他们:猪娃儿!狗娃儿!
  取小名的时候,杨寡妇当然没想过要征求猪娃狗娃的同意,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后来的很多年里,猪狗两兄弟对自己的小名耿耿于怀。
  小名取完,杨寡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取名的任务对它来说是在太过于艰巨。
  她神清气爽,但旋即又犯难了,眉头上整天像打着结。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儿子将来一定要走江湖闯社会,猪娃狗娃两个名字虽然很不错,但男人在外,总是要有个大名的嘛。
  刚坐完月子,杨寡妇就开始考虑给儿子们起大名。
  猪娃狗娃三岁的时候,一个姓潘的老汉流落到武家村。这个年近七旬的老汉,胡子拉碴,蓬头垢面,手上抱着一个熟睡的女婴。潘老汉到处找刚刚生孩子的妇女,希望能喂女婴吃点儿母乳。
  潘老汉走到杨寡妇门前,杨寡妇对潘老汉说:
  “我生了两个儿子。”
  潘老汉昏黄的眼睛里燃起了希望,以为杨寡妇会帮忙,不料她却懒洋洋地说:
  “我的两个儿子都三岁了。”
  潘老汉差点儿没气晕过去,胡子都竖起来了:这个婆娘,没事这么多废话。然后气乎乎地抱着孩子走了,杨寡妇在后面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从此以后,迟暮的潘老汉每次见到杨寡妇,都一定要绕着走。
  潘老汉终于找到奶水充足的孕妇,想尽办法,终于让人家喂养他抱着的女婴。后来,这个小女孩越长越水灵,逐渐长成了个小家碧玉,也绝对配得上美女的称号。
  很多年以后,这位美女有个名字叫金莲——潘金莲。

  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坏女人都姓潘?
  比如潘金莲、潘巧云?
  这个问题是巧合吗?
  有人说“作者曾经被女人伤害过,而且此女子姓“潘”
  大家看看水浒中作者对女人的描述,都是反面教材啊”
  有的说“因为作者讨厌吃番茄喝水!”
  有的说“一个姓潘的女人曾经伤害过作者,作者在有意的报复和发泄”
  答案很多,不知道是否真是如此,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我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看来我读水浒读得不够深入啊
  大家讨论讨论啊……

  也就是猪娃狗娃两个小崽子长到八岁的时候,杨寡妇终于想出了他们俩的大名,就叫武大和武二吧,这两个名字的优势是那样明显。这个名字上得厅堂,更是持了猪娃狗娃这两个小名的优点:琅琅上口,好听易记。
  两兄弟现在也有点儿鉴别能力了,但是听到武大武二两个名字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或者不好,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随他们老妈去了。
  杨寡妇为自己想到这名好的名字而兴奋不已。这天晚上,杨寡妇一口气吃了三碗饭、四片肉和两个红薯。
  猪娃和狗娃很紧张:老妈太能吃啦,会不会吃出什么问题来。
  武大对武二使了个眼色,两兄弟挤眉弄眼一阵后说,妈,您少吃点儿,别吃出问题来。
  难道儿子们嫌做娘的饭量太大?难道他们不想当妈的吃饱饭?想着想着,杨寡妇突然悲从中来,放下碗筷,两行浊泪簌簌奔下。良久之后,杨寡妇的号哭变成了抽泣,肩头一颤一颤。
  兄弟俩看着亲娘那流泪的脸,傻了。
  有必要交代两个事实:第一,虽然说儿不嫌母丑,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说,杨寡妇的长相绝对对不起各位观众,而且跑出来会吓着大家;其二,武大武二俩小子出世八年来,还从没见老娘哭过,这次算是领教了。
  杨寡妇放下饭碗,二话不说,搬出家里唯一的躺椅,似乎很舒服、很解脱,又很郁闷地躺下了。她一言不发,只顾闭目养神。这个女人,也不觉得自己为长不尊,反正她铆足了劲,决心要把这口气撒出来。
  武大和武二看着母亲在夜幕中躺下,兄弟俩觉得很无趣。坐在杨寡妇面前,好说歹说,希望杨寡妇能上床睡觉,杨寡妇根本不理他们。兄弟俩只能把被窝搬过来,把杨寡妇盖好,她就这样睡着。
  兄弟俩坐了半天,实在无聊得紧。终于,兄弟俩太困了,眼皮开始打架,就爬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兄弟俩看见杨寡妇还在躺椅上睡着,不由得面面相觑。便看着老妈睡觉,过了好久,杨寡妇突然掀开被窝起来了。武大和武二心头一喜:看来老妈这下回心转意啦。
  不料,杨寡妇蹬上拖鞋,直接走进了茅厕。一回到屋里,她又躺下了。
  武二上去喊了声:“妈。”
  武大上去喊了声:“妈。”
  杨寡妇爱理不理地说:“你们两个小王八蛋,不要和老娘说话,烦你们。”
  日上三竿的时候,兄弟俩肚子里呱呱叫,但杨寡妇依旧躺着。
  要说这武大和武二,兄弟俩虽说是双胞胎,但武大天生就比弟弟武二发育得好,弟弟武二又矮又瘦又黑。倒是哥哥武大,不但能说会道,而且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一表人才。虽说还只有八岁,但只要一看,就知道将来是个精壮漂亮的小伙子。
  武大说:“狗娃。”
  武二说:“诶,猪娃。”
  武大问:“狗娃你饿不饿?”
  武二说:“我饿。猪娃你饿不饿?”
  武大说:“我也饿。”
  武二问:“那怎么搞?”
  武大说:“做饭吧。”
  武二想想,又看看躺在被窝里的杨寡妇,便说:“好。”
  兄弟俩于是动起来。
  不过两个八岁的小蛋蛋,根本啥也不懂,一生火,便把灶窟窿里堵得黑洞洞的,根本无法让火燃起来。
  武大走到杨寡妇跟前,问:“妈,火燃不起来,您能不能帮我们一把?”
  杨寡妇懒洋洋地说:“我正睡得舒服,动了会不舒服。”
  武大走到外面,问了邻居,回来把火燃起来了。
  烧水的时候,武二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灶台那么高,于是走到杨寡妇跟前,问:“妈,我够不到灶台,你能不能帮我一把?”
  杨寡妇懒洋洋地说:“我正睡得舒服,动了会不舒服。”
  兄弟俩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把凳子放在灶台前,站上去就够得着了。
  发现这个秘密后,兄弟俩激动了半天。因为这个办法是武大想出来的,武二不由得钦佩之至。
  武二说:“猪娃。”
  武大说:“狗娃。”
  武二说:“猪娃你好聪明,知道在灶台前面放张凳子。”
  武二说:“以后猪娃你要教我,因为你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
  武大说:“嗯,狗娃,只要你有这个理想,再努力一下,就能实现目标,你就能变成武家村第二聪明的小孩。”
  武二问:“为什么是第二聪明?”
  武大说:“因为我是第一聪明。”
  武二想了半天,说:“嗯。”
  炒菜的时候,武大上前问:“妈,我不知道加多少油,你能不能帮我一下?”
  杨寡妇懒洋洋地说:“我正睡舒服了,动了就会不舒服。”
  武大想:“油是个好东西,加多一点菜会好吃。”
  于是浇了三大勺子油到锅里,生火一炸,香气四溢,武大心里一乐,觉得加这么多油真好。武二闻到香气,不由得更加深了对武大的钦佩,他心想:“猪娃确实第一聪明,我就不知道加这么多油能这么香。”

  武大在清滟滟的油里面,放进了一棵切好的大白菜,炸下去,大白菜油光澄亮,特别漂亮。他学着杨寡妇的样子,在灶头瓦罐里捻了一丁点盐巴放在菜里。屋里顿时弥漫在油淋大白菜的香气里。
  杨寡妇躺在被窝里心疼得不行:那么多油啊,炒菜要吃好几天呢,两个小王八蛋,竟然拿来炸了几片大白菜,真是造孽。
  武大和武二终于把白菜和白饭都摆开在桌子上了,他们拉动板凳,盛了三碗饭放在桌上,两人随后坐在桌子边准备吃饭。
  武大说:“狗娃。”
  武二说:“诶,猪娃。”
  武大说:“狗娃,你去叫妈吃饭。”
  武二说:“猪娃,妈正睡舒服了,动了会不舒服。”
  武大说:“好,那我们吃。”
  兄弟俩正端饭开吃的时候,杨寡妇突然坐起来,蹬上拖鞋就往饭桌走来。
  杨寡妇说:“你们两个小王八蛋。”
  杨寡妇说:“你们不孝顺。”
  杨寡妇说:“你们放那么多油。”
  武二问:“妈,你正睡舒服了,动了会不舒服的。”
  杨寡妇说:“我饿了,也不舒服,吃饱了就会舒服。”
  杨寡妇于是和武大武二开始吃饭,风卷残云一般,清油淋白菜完了,每人几大碗饭也没了。
  后来的情况不得而知。但在事后,母子三人一致选择了沉默,人们不知道此事,他们也缄口不言。唯一确知的结果,是俩小王八蛋后来对杨寡妇孝敬无比。

  04、武二送粮潘老汉
   某年大旱,岁月似乎格外漫长。树木都干蔫了,叶子像麻花一样挂在枝上,扭曲枯萎。河塘,小溪,水田,已经全部干枯见底。村里的黄狗、水牛和马,都干渴难耐,张着嘴,在树荫下躲太阳,却感觉不到有一丝凉风来袭。
   中华上下五千年,几乎都是靠天吃饭的时代,这罕见的干旱害苦了所有人。不光是武家村,在整个狗屎梁,人民群众的生活都陷入了灾难,面临饥荒的侵袭。
   金莲这年三岁,养她的潘老汉,虽然看似邋遢,但还是尽了全力,想把这个小姑娘养活,而且想养好。
   整个武家村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都可以作证,潘老汉真是拼了命在养着金莲。金莲的脸上绝对干干净净,衣服虽破,却是尽心尽力浆洗过的,没有普通人家孩子身上的污泥鼻涕痕迹。
   三岁的金莲,是一朵沉睡未醒的小花。
   许多年以后,当金莲陪着丈夫住在紫石街上,其美色被西门庆之流垂涎不已的时候,人们将会想起,潘老汉带着她在武家村讨生活的那些遥远的日子。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将来有一天,这个女子的名字,会和一个梁山上的草莽英雄联系在一起,而且,她会名传千古。
   那时,潘老汉带着金莲,坐在武家村中心的大磨盘上,等着哪户好心的人家来给点吃的。但是,大家都没有吃的。
   人们必须承认,杨寡妇这个女人,虽然性格不好,一点也不知书达理,但她能把孩子和自己像野草一样养活,她也是一等一的能吃苦耐劳。武家村的男女老幼都吃苦耐劳,但杨寡妇更厉害,没谁敢跟她比这个。
   杨寡妇上山砍柴烧粪,化作肥料种田。杨寡妇出坡打草喂猪,不但每年有年猪肉吃,还能攒下一些油和肉来,对付来年的生活。杨寡妇套着牛,独自去耕田,村里的男人都没她利索。
   这一年,在那些青黄不接的日子,村里人渐渐开始绝望,但杨寡妇家还有些米面,她和两个儿子都还有得活路。
   不过,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杨寡妇病倒在床上。
   老妈病倒了,武大和武二就一起来做饭给她吃。
   每天早上,杨寡妇躺在床上喊声:“猪娃,我饿了。”
   武大应声而来,答声:“娘,我马上做饭。”
   兄弟俩马上烧火煮饭,端到床前,武大来喂杨寡妇吃。
   每天后晌,杨寡妇躺在床上喊声:“狗娃,我饿了。”
   武二应声出现在床前,答:“娘,我马上做饭。”
   马上,武大烧火,武二切菜;武大煮米,武二炒菜。不一会儿,饭做好了,送到杨寡妇床前,武二来喂她吃。
   整个武家村里的人都觉得,杨寡妇是真享福,虽然苦点儿,但苦得值啊。看看,两个儿子这么孝顺,人生更复何求啊!
   这天,武大和武二做好了面饼,正放到碗里,搁在灶台上,准备给杨寡妇端到床前,杨寡妇突然发出一声惊叫。
   她说:“啊呀!”
   武大和武二吓了一跳,都丢下面饼,过去问她怎么了。
   杨寡妇说:“我额头两边有些混疼。”
   武大说:“猪娃。”
   武二应声:“诶,狗娃。”
   武大说:“猪娃你给娘揉揉,我去拿热毛巾来给她敷敷,谁叫现在没有阿司匹林呢!”
   武二不解:“猪娃,什么是阿司匹林?”
   武大:“不知道。”
   武二:“那你怎么说阿司匹林呢?”
   武大:“我也不知道,只是随便说说,假设世间会有这样一种灵丹妙药罢了,不要那么认真。”
   武二:“那好,你快去。”
   武大转身去拿热毛巾,武二马上来揉杨寡妇的额头,杨寡妇嫌他手重,便叫:“你轻点儿。”
   武二正在揉杨寡妇的头,灶屋里突然传来噼啪一声。杨寡妇看着他,叫:“狗娃。”
   武二:“诶,娘。”
   杨寡妇:“看看去。”
   杨寡妇重新躺倒在床上,武二来到了灶屋,看见三岁的金莲呆呆地站在灶屋门上,手上拿着两个面饼。武大怔怔地站在金莲身边,正在发呆。

   原来,潘老汉和金莲饿得实在不行了,这个三岁的姑娘便想起,刚才杨寡妇家里正在煎面饼呢,于是绕过潘老汉,跑来杨寡妇门前,一看,灶屋里居然没人,而整整一碗面饼都放在灶头。
   金莲站在门口,口水吞了几次,脚步前移了几次,又放回了。
   犹豫了好几次,终于下定决心,要去给潘老汉和自己每人拿回一块面饼来。
   刚拿到手上,武大就进了灶屋。武大看见这个场景,心中什么也没有想,一个简单的结论在脑海中形成:偷东西,那一定是窃贼,是小偷,就算是个只有三岁的小姑娘,那也是小偷,还客气什么呢。
   武大看见金莲手上拿着面饼的时候,断定她是小偷的心理过程只是一闪而过,瞬间就做出下一个动作,啪,一甩手,巴掌落在金莲脸上。
   虽然很轻,但毕竟是个耳光。
   这个耳光吓呆了金莲和武大自己,也惊动了杨寡妇,和武二。
   武二来到灶屋,一看灶间的形势,虽然生性驽钝,也立马明白发生了什么。
   正在这时,一阵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全家人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听见一阵清晰的、沉稳的、不紧不慢的笃笃声,自西向东而来,尽显从容。少顷,一个容貌古朴、须发如雪、面如童稚的赤脚老头,佝偻着身躯,倚着长寿龙头杖,出现在门口,对着三人微笑。
   武大和武二面面相觑。金莲太小,什么都不明白。
   赤脚老者看着武大,目光广博无垠,慈祥如海。他说:“孩儿,你生在人世,就一定要记住,无论你做了什么,都是要还的。”
   老人说完,在武大和武二还陷在惊诧中,在金莲尚处于懵懂中时,他已经翩然而去,只闻笃笃杖声不觉,虽不紧不慢,却霎时不见了踪影。
   武大和武二不知道还如何,这时却听杨寡妇喊:“猪娃,狗娃。”
   两兄弟齐声应答,然后转身去看杨寡妇。杨寡妇:“什么事?”
   兄弟俩对视,答道:“没事。”
   杨寡妇:“那我饿了。”
   武大和武二转身准备拿面饼的时候,金莲已经不见了,她带走了那两块面饼,这能成她和潘老汉一顿口粮。
   奇异的老者,和那句无头无脑的话,在武大和武二的脑海中只打了一个转儿,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心中没有留下这句话的任何痕迹,但是,他们的生命终将应了这句谶语。当然,直到生命的最终,这兄弟俩也没体会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杨寡妇吃着吃着东西,突然对武大说:“狗娃,你去找潘老汉,把家里的粮食分一股给他。”
   武二问:“那我们吃什么?”
   杨寡妇看着他,眼睛里流露出某种意味,武二没有明白,因为他娘似乎从来不会有这种眼神。
   直到杨寡妇死去很久以后,武二才明白,母亲的那种眼神,含着悲悯的意味。这种悲悯,是对潘老汉和金莲的怜惜,也是对他的失望,从内心深处隐隐约约生发出来。
   武大服从了杨寡妇的决定,带着一袋面粉,在村头找到了潘老汉,把面粉给了他。当时,潘老汉和金莲刚吃了从杨寡妇家偷来的面饼,稍微恢复了些精神。当潘老汉看见武大扛着一袋面粉走过来的时候,他没搞明白武大是什么意思。他是不是来找麻烦的?潘老汉当时这样想。
   费了好半天口舌,潘老汉终于明白,武大是一番好心来帮他的,这才感激涕零地接受了面粉。
   武大长舒一口气。没想到当好人比当坏人还累,当好人还要解释半天,当坏人别人一看就明白。回去的路上,武大这样忿忿不平地思索着。
   说实话,金莲带着两块面饼和脸上的疼痛离开时,本来对武大恨得牙痒痒的,也没想做个好人。但此时,武大在金莲的心目中,形象突然变得无比高大伟岸。
   回家的路上,武大心情愉悦无比,阳光似是点点碎金,在草柯间跌宕跳跃,而他觉得简直是脚下生风,飘飘欲仙。
   原来,助人为乐的感觉如此销魂。武大第一次明白了这个道理。
  后来,潘老汉、金莲和武家成了很好的朋友,只不过时间不长而已……

  05、狂犬进村伤寡妇
   某日,一只疯狗,不知自何处来,闯进了不设防的武家村。最先发现它的,是德高望重的族长武老太爷。
   武老太爷这年89岁,早已行动不便,眼神也不好使了。作为村里的领导,老太爷以自己的年龄、家财、人丁和辈分为后盾,享有对村中事物无可争辩的决定权。
   武大和武二一生都认为,白胡须是让人尊重的东西。这种看法最开始也都来自武老太爷,因为俩小子虽然从小调皮得很,但对武老太爷向来言听计从。武老太爷一个凌厉的眼神,就能让他们双腿打颤如筛糠,尽管太爷的眼睛几乎已经看不见东西。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武老太爷的威严还来自他的行事方式。一个人是否镇得住场,是否有那个范儿,有时候也与他们的排场有关。
   村东头有块高地,三尺见方,只是一块垒得比较平整的土堆,但这是个很有意味的地方,它比村里的平均海拔高三尺左右。从村民们的角度看去,每天早上,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总是从这个土堆上方爬起来。
   武老太爷有个习惯,他喜欢清早起来,让家人将大躺椅搬到土堆上。然后,他独自躺坐椅内,静静地看着天空。当太阳升起来时,所有武家村的人都惊奇地发现,耀眼的光芒将武老太爷的身影裹挟其中,这个干瘪的老头,浑身竟散发出神圣的光辉。
   自然界的景象,被莫名地利用到了这个老头身上,大家更加敬重他的威严。
   这天清晨,当一只黄色的疯狗走近武老太爷的时候,他正在仰望天空。听到疯狗跳跃的脚步声,他眯缝着一双死鱼眼往前看去。
   他已经看不清了,不能分辨出过来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只看见黄乎乎的一团。待凑近了一看,只见这只疯狗尖牙利齿,眼睛通红,样子十分吓人。老太爷见多识广,当然知道这样的狗有多厉害,普通人给疯狗咬上一口,非死即伤,当然,不光身上被咬伤,主要是脑袋也会受伤,伤者完全可能变成白痴。
   这一转念间,疯狗已经窜到了眼前。
   武老太爷心头大惊,发出一生干枯的尖利叫声:“啊呀!”
   那疯狗从未听过这样奇怪的声音,这声音超出它的接受范围,于是骤然间被吓得倒退几步,怔怔地站在原地,脑神经短路足足10秒钟。
   待那疯狗终于明白,这老家伙年老力衰,刚才的尖叫只不过是吓唬吓唬它而已,便亮起白森森的牙齿,绕着老人转圈,准备随时给他留给纪念。这边武老太爷也已经缓过气来,拿起躺椅边的手杖,将前端的钢尖对准疯狗,准备随时赏还它一下。
   二人……不……一人一狗,便这样僵持下来。
   疯狗的优势转瞬即逝,因为村子里的人都听见了武老太爷刚才那声尖叫,也听见了疯狗的狂吠,都出来看个究竟。这一看,大家都吓了一跳,赶紧抄家伙去解救武老太爷。
   疯狗一看架势不对,武老太爷的三个孙子抄着粗壮的棍子,冲在最前面,眼看就要够着自己了。

  09、吊睛虫捉奸被赶
  山东沂州沂水县有一座高山,叫沂岭。这沂岭极为雄壮,远看去,只见暮烟横远山,晚雾锁奇峰。行行雁阵,坠长空飞入芦花;点点萤光,明野径偏依衰草。卷起金风飘落叶,吹来霜气布深山。
  好一座大山。然而山深必有虎,有虎必伤人。
  这沂岭山里正好有5只老虎,分作两堆,其中一堆是4只老虎,乃一家子。一只吊睛白额雄虎和一只环纹雌虎结为夫妻,生下两只虎崽,在沂岭后峰几株古松旁的洞穴内生活。
  雌虎只须照顾两个崽儿,而雄虎则要整天出门觅食,这个年代,无论是人还是老虎,要找口吃的都很困难,以至于雄虎每天都要在外奔波,回家的时间少。
  雌虎正值青春,需求旺盛,但夫君长期不能相伴,一旦回家又累得不行,所以雌虎总是感到不能满足,感到寂寞难耐。那雄虎不明白,这样长此以往,总要出问题的。
  另外一只吊睛白额虫与这家的雄虎样子相仿,但年轻力壮,精力旺盛,独来独往,在沂岭山里捉拿动物、害人性命,倒也过得悠闲自在。
  久而久之,这年轻的吊睛白额虫便遇上了老吊睛白额虎的老婆,也就是那环纹雌虎,两虎四目相对,很快就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这年轻的吊睛白额虫不但年轻力壮,而且胆大心细,它很明白雌虎的心思,挺着胆子就上去亲吻那环纹雌虎,那老虎中的寂寞青春少妇。环纹雌虎一声低啸,便飞爪来打这吊睛白额虫。吊颈白额虫看来是情场老手,根本就不躲闪,更不还手,雌虎的右爪一下就打在它脸上,但它根本就不为所动。
  这雌虎吃了一惊,不知道如何是好。
  吊睛白额虫心中冷笑,哼哼,这小娘们儿,马上就能被我拿下。
  就在环纹雌虎发呆的一刹那,吊睛白额虫快速把脸庞贴到了她脸上,雌虎在那一瞬间脑海里出现了眩晕。吊睛白额虫不断在她脸上亲吻,她感到浑身的骨头都有些发软……
  在彻底沦陷前的一刹那,环纹雌虎拔腿跑掉了。
  这天,老吊睛白额虎好不容易从外面找到了两只兔子,还打来一头小野猪。当它带着这些食物和满身疲惫出现在自家洞口时,看到两只小虎崽正围着环纹雌虎撒欢儿,而它的老婆正在望着洞口的天光发呆。
  吊睛白额虎把食物丢在地上,两个小家伙马上冲过去开始撕咬,吊睛白额虎自己则坐到了环纹雌虎身边,用脖子摩梭环纹雌虎的身子,而雌虎依然在发呆。很明显,夫妻俩的感情已经遭遇了危机。
  数日后一个早晨,老吊睛白额虎照常出去猎食。
  它出去后不久,那只年轻的吊睛白额虫出现在老虎一家子的洞口……

  老吊睛白额大虫这天出去之后,眼皮就一直在跳。跳了好一阵,大虫它自己才发现眼皮跳动这事儿,它一留心,发现一直是右眼皮在跳动。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老吊睛白额虫心想,是我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还是我会发生什么事情?
  想着想着,这老吊睛白额大虫就信步往回走。
  越接近自家洞口,这老吊睛白额虫的心里就越是打鼓,越没有底。等到真正接近洞口的时候,老吊睛白额大虫看见两个崽子都在洞口外嬉戏,它上前问:
  “你们怎么都在外面?”
  两只小虎崽愉快地回答:“妈妈和一个叔叔正在家里说话,让我们先出来玩会儿。”
  老吊睛白额大虫一听,脑袋里嗡的一声,感觉脑袋在瞬间胀大得快要爆炸了,双眼前面金星乱飞,差点儿昏去。
  事情发生后不久,老吊睛白额大虫就再也不记得当初是怎么走到洞口的,但它到死也不能忘记,出现在它面前的是怎样一幅场景,那年轻的吊睛白额虎正在和环纹雌虎极尽缠绵,温存至极。老吊睛白额虎第一次发现,自己像一包炸药,突然被引爆了。爆炸之后,脑海里出现的是死亡般的沉寂。
  老吊睛白额虎定定地一步一步走向这对奸夫淫妇。突然嗵的一声,一块石头被它踩松,掉到了下面。那对正在忘情行乐的奸夫淫妇听见这声音,马上就停下来,一起回头,看着老吊睛白额虎。
  冲过去揍扁它们?上去怒斥它们?还是装深沉,默默地走开?
  就在老吊睛白额虎犹豫的时候,那年轻的奸夫突然就冲了过来,两虎随即在洞内打成一团。环纹雌虎在一旁作壁上观,不知道到底该不该上去劝架,还是上去帮谁好。两只打架的雄虎很快就分出了胜负,那老吊睛白额大虫到底敌不过对方年轻力壮,很快就落了下风。
  就在快要掌握决胜先机的时候,那年轻的吊睛白额老虎却突然跳开了,老吊睛白额虎也不再跟它纠缠,随即也就跳开了。

  老吊睛白额虎出了山洞,看见两个崽子还在一旁戏耍,便走上前去,用爪子轻轻把它们都掀翻在地,看它们依依呀呀叫着爬起来,再把它们掀翻。玩了几下之后,老大虫低着头就慢慢往前走开了。两个小虎崽欢快地从地上爬起来,见老大虫慢慢走开了,就喊叫:
  “什么时候回来?”
  “别问!好好玩儿。”
  两只虎崽儿年少不知愁滋味,不知道老爹面临什么样的痛苦境地,马上又欢快地开始玩儿了,两个虎崽儿扭成一团。老大虫看着这一切,郁闷地往前走。老大虫心里一直在想,自己再也不会回来了,不知道环纹雌虎会不会出来目送自己一眼。
  但直到老吊睛白额虫的身影消失在沂岭的晨雾中,环纹雌虎也没有出来看它一眼。两只小虎崽儿一直没有发现,老爹的身影是那么落寞。
  且说这老吊睛白额大虫走着走着,看见太阳过了头顶,后来太阳又落了下去。它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后来就走出了沂岭。它没有方向,也没有饥饿的感觉,心中也失去了喜怒哀乐,它只是这样往前走。
  一日,这老大虫来到了阳谷县地界上的一个好地方,但见山高真蔽日,林深可卧虎。不但山高林密,而且人迹罕至,真是一个栖身的好地方。大虫四处巡视一番,但见一座破败的山神庙前,立了一块石柱,上书三个大字:景阳冈。
  大虫心想,好,这景阳冈自此以后就是我的了,尽管老子独来独往,但也还能占山为王。
  几个月后,这老吊睛白额大虫在景阳冈干下了几票,害了几条人命,慢慢地就在阳谷县里混出了些名气。以至于山下县衙里的老爷都在山下张贴告示,警告大家不要单独过冈,还聘请好猎户来抓这大虫。
  且说这日,老吊睛白额大虫突然想起了沂岭老家,虽然对那对奸夫淫妇恨之入骨,但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它还是想回去看看那环纹雌虎和两个小崽儿。
  一旦决定下来,它倒是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马上就出发。
  这老大虫归心似箭,跑步如飞,半日后就到了沂岭。上得老住处,发现那年轻的吊颈白额大虫倒是不在。看见它,那环纹雌虎显得有点儿惊讶,但还是把它迎进去,找了些吃的给它。两只小虎崽儿看见它,倒是很亲热地上来跟老爹厮磨,打听它去了哪儿。
  刚吃完东西,突然听见外面山里一声长长的虎啸。这是那年轻的吊睛白额虎的声音,它马上就要回来了。
  在前期环纹雌虎的催促下,老大虫跑了出来,路上远远看见那年轻力壮的大虫回来,便躲在一块巨石背后,等它过去,才出来继续往回走。
  路上,老大虫越想越气,想想自己当年也是百兽之王,谁赶惹自己,那简直就是找死啊。而后被这大虫夺取妻儿,路上遇见还敢怒不敢言,只能躲着走。这哪是老虎的生活?简直就是老鼠的生活!还有,自己竟然亲眼看见那可恶的年轻吊睛白额大虫和环纹雌虎勾搭在一起,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着想着,这老大虫的鼻血就淌了出来。

  下一回是不是老大虫被武松给打了啊?

  多谢关注,下一回,武松先跟宋江拜个把子,然后才会揍那老虎啊
  老大虫气呼呼地从沂岭又跑回到景阳冈,已经是傍晚时分。
  走到一块平整的大石头旁边时,老大虫突然感到肚子里一阵剧痛,它心里一惊,暗叫不好,是不是被老婆(一想到那母大虫,它就心如刀绞)在自己吃的山羊肉里加了泻药?
  这样想时,老大虫肚里咕噜噜几声响,然后扑通一声响,一泡巨大的虎便落地,热气腾腾。这老大虫发现肚子里一阵轻松,感觉特爽。
  第二天,这老大虫出来溜达的时候看见了这泡大虫便,它觉得不雅,但又不愿意亡羊补牢,去把那泡大便除掉,而是什么也没看见似地走掉了。这大虫不但完全不明白不能随地大小便的规矩,更不明白,作为一只成年大虫,它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有可能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大虫丧命时才明白,自己居然会因为随地大小便,而付出丢失生命的代价。

  在这个作品加个“情色水浒 之 ”字样
  每天点击的人就多了起来

  10、沧州府偶遇宋江
  这日,那吊睛白额大虫在景阳冈上瞎转悠,不想糊里糊涂就迷了路。这老虎心里犯了嘀咕: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怎么会迷路呢?看来我真是老了,不中用了。这样一想,这吊睛白额大虫不免有些伤感,想我堂堂百兽之王,今日竟落到如此地步。
  转着转着,这吊睛白额大虫就回到了冈上那块平整的巨石旁边,又看见了那泡虎便。这老虎觉得晦气,怎么老看见它呢!这吊睛白额大虫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时命运在冥冥中给它的指示,但它居然没想到要把这泡虎便清除掉。
  命运给了它机会,但它没有抓住,所以注定了要付出代价。
  这吊睛白额大虫老眼昏花,没看见什么活物。正准备走掉,却突然听见身后鼾声如雷。它偷眼看去,啊呀,这一看把它气了个半死。只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醉,袒胸露乳,倒在这巨石上呼呼大睡。
  大虫想:这小子真是太不知死活了,尽管老子今日虎落平阳,但也容不上你这个醉汉来挑衅我……
  想到这儿,这大虫不由得一声巨啸,便飞身扑出。就在此时,那石上酣睡的男子却突然翻身而起,手执哨棒,准备和它拼死一搏。这翻身而起的男子,到底是谁?待他露出脸面来,居然是武松。
  怎么会是武松呢?这话还得从头慢慢说起。
  且说这武松,自离了少室山中岳寺,却禀性难改,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在路上东游西逛。某日到了山下一市镇,在街上看美女,喝花酒,好不快活。这天喝得醉醺醺地,就准备上街出行,迎面看见一阔少和两个伙计走过来。
  武松本不想招惹他们,但世间事真是无巧不成书,那醉武松一趔趄,踩了那阔少一脚。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那阔少是一财主的儿子,是县太爷的外甥,本是当地一霸,从来没人敢惹,不想今日竟然有人敢在太岁爷爷头上动土,真是反了天了,两个伙计一左一右,上前就揪住武松衣领。那阔少飞身上前,对武松面庞就是一拳,这一拳打得武松兴起,反手一拳砸过去,正中那阔少面门,阔少当即鼻血肆流,倒地不起。
  两个伙计当即对着路人狂喊:
  “快来抓人啊,这汉打死了我家少爷!”
  武松一听,酒劲儿先吓掉了一半。一看,哎哟,我这难道真是打死人了,不就才出了一拳嘛!看来这小子命里活该死在我手上,真是不经打。

  武松心里突然冷静下来,站起来,笑嘻嘻地对众人说:
  “你们不要相信,这小子装死呢。我怎么可能一拳就把他给打死了呢?”然后他又对着倒在地上的阔少说:“你不要开玩笑了,我不打你了,你也不用再装蒜了。”
  众人被他这一惊一乍弄糊涂了,看武松镇定的样子,都觉得这阔少肯定不会死了,就去叫他:“快起来吧你,地上很凉快么?”
  趁着众人乱哄哄的当口,武松一溜烟就走开了。
  出了市镇,武松见后面无人追赶,就放慢了脚步。但他心里还是不停当:看来家是不好直接就回去了,还得在哪儿找个地方先安身再说呢。
  路上,武松听说沧州府柴进柴大官人仗义疏财,好结交四海朋友,是极为厚道之人,便折路往沧州地界走,不几日来到了柴进庄上。传说这柴进是大周皇帝子孙,武松和他一会面,果见柴进人才不凡,两人极为相投。自此,武松便在柴进庄上住下,受到好招待,住得倒也十分舒心。
  不料,一耽搁便是三月有余,天气已寒冷。武松患了疟疾,挡不住寒冷,终日在廊下抱着个火盆度日。
  这日午夜,武松依然坐在廊下守着火盆,突然,一中等身材的面黑之人转过来,一脚踩在火钳上,把那些滚烫的炭火都掀了起来,哗啦啦连声响,全都掀在武松脸上。这骤然来到的惊吓,把正在发呆的武松给吓了个灵魂出窍,惊出一身冷汗来。
  这黑面鬼却完全不像个懂事之人,见炭火掀在武松脸上,把武松吓了个手忙脚乱,他不但没有马上向武松赔不是,更没有过来帮他查看有否烫伤,而是扯着个公鸭嗓,咯咯咯咯地就笑起来了。武松一听,发现这黑面鬼在把自己当猴子一般戏耍。他武松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哪受得这般耍弄,一股怒火,当下直冲脑门儿。唰地站起来,一把揪住那黑面鬼衣领,发现他还没有止住笑,便大喝一声问道:
  “你是什么鸟人?难道是来消遣你爷爷的么?”
  那黑面鬼吃了一惊,咯咯咯咯的尖利笑声戛然而止,但他立刻就镇定下来,双手扶住武松的手,慢条斯理地说:
  “对不起,壮士,在下的确是个人,但可以保证,绝不是鸟人。”

      猫因夜生活所迫在狐狸开的夜来香发廊坐台,一日老鼠来到发廊点名要将猫包夜,猫誓死不从,老鼠大怒道:当初追老子追得死去活来,现在送上门还假正经!

  呵呵,那再贴一段儿
  武松一听,气了,他心想:娘的,你到现在还敢来消遣老子,看来是不想活了。想罢,武松提起酒坛大小的拳头,就准备揍这黑面鬼。只听“武松住手,武松住手”之声自廊前传来,武松听得是柴进的声音,便迟疑下来。定睛望去,但见两三碗火红温暖的灯笼飞也似窜了过来,于是停了手。
  柴大官人上来就把武松和那黑面鬼拉开了,正待说话,却被一个下人抢了先:“壮士休得无理,这位客官是大官人很相待的客人!”
  柴进一听,知道这话不中听,正准备解释,武松已经接过了话头:“哼哼,客官客官,我当初到这儿来的时候,那也是‘客官’啦,那还不是很相待?!如今有了这庄客,便相待他,倒来疏慢我。真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呢。”说到最后,武松的口气中简直有些哀怨了。
  柴进说:“二郎,你认得这位押司么?”
  武松道:“押司?难道他还能比那山东郓城的及时雨宋公明宋押司更有来头?”
  柴进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二郎,你也知道宋押司,那你认得宋押司么?”
  武松耿直地答道:“我虽然不曾识得宋押司,但久已听说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个天下闻名的好汉。若有机会,一定要结识这样的英雄!”
  柴进笑道:“你真想见他?”
  武松急道:“那是自然,难道我武二郎还能哄骗你柴大官人不成?“
  柴进说:“哎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啦,二郎你也算是有眼不识泰山。”柴进再往前走一步,指着宋江说:“二郎,你要找的及时雨宋公明就是他!”
  武松一怔,定眼往宋江望去,宋江刚才冒犯武松,确实因为见到柴进一时高兴贪杯,这时酒已醒了七分,便拱手对武松说:“小可便是宋江。”

  每次都重开咯。直接在舞文弄墨里头,按作者王功尚找,很快的,而且三篇一起出来。

  吊颈大虫的悲惨生活
  又名,戴绿帽走江湖--昔日兽王,今朝草莽

  其实武松当时不过随便说说,他确在江湖上听过宋江的名头,满以为这样说可以拿来唬人,哪知真神便在眼前,只得把戏做足,而且既然宋江这样有大名头的人能在自己眼前出现,现在若结交一下,说不定将来也是自己的一个去处,一条生路。
  于是武松纳头便拜,说道:“我不是在梦里吗?真得在此处与兄长相见!”宋江因一直还没有请教眼前这大汉的姓名,这时见武松拜倒在地上,便上前去扶他,问道:“足下是哪位?宋江还不知英雄高姓大名?”柴进便指着武松说:“他姓武名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传说武二郎情事的,便是他啦。”
  宋江其实没听说过武松的名头,见柴进这样介绍,也便说了一番客套话:“江湖上多有听说武二郎的名头,没想到今天居然能在柴大官人府上见到兄弟,真是幸会,幸会!”
  武松一听,心想:你真是虚伪,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就算了嘛,何必这样假惺惺地敷衍我呢。
  柴进说:“英雄豪杰能这样在我庄上偶遇,实在是难得的幸事,今晚我请客,清两位同席说话,不知两位可否赏脸?”
  宋江显出一副高兴不过的神情,拉住武松,一同来到后堂席上,把兄弟宋清叫出来与武松相见。不一会儿,柴进前来请宋江与武松同席吃宴。三个人为座次的问题让来让去,谦虚了半天,最后才坐定,这柴进叫下人整了杯盘,三人痛饮。
  宋江在灯下看武松,见对方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目似寒星,胸如岩壁,如同天上魔主,仿佛人间太岁,便觉得这武松将来肯定不是个寻常主儿,便有了结交他的打算。
  宋江便问武松:“不知道二郎你为何逃在此处?”
  武松说:“二郎自出了少室山中岳寺,本来准备直接回家,但是在路上贪玩醉酒,与一阔少起了争执,只一拳就把他打昏了,我本来以为他死了,因此直接奔着柴大官人的名声前来投靠。说句丑话,就是为了躲灾避难,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后来听到消息,那阔少并没有死,救活了。现在正想回家去见兄长,不料临行前却患了疟疾,只能在这儿烤火。想来是天意让我遇见大哥你。刚才正在发冷,被兄长踏了炭火,受了惊吓,出了一身冷汗,突然觉得这病竟然就这样好了,想来这也是天意吧!”
  宋江听了,觉得武松这人不但能打有力,说话也让人听了舒服,看来是个胆大心细之人,于是多有赞赏之意。
  当夜三人一直喝到深夜才散去。此后连续几日,柴进都安排宴席,杀猪宰羊,款待宋江与武松,不在话下。
  相伴武松住了半个月后,武松也开始思乡,想念哥哥武大郎。柴进、宋江都想留他多住一段时间,但武松说:“小弟别了兄长以后,在外漂泊多时,不知他现在是何情状,现在是回去看望兄长的时候了。”
  宋江说:“如果你一定要走,那也不能苦留,如果你以后有闲暇,将来一定要来相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去的已经死了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