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描写了哪个季节之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①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被扣留在汴京。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太祖让从善回国,未获允许。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②砌:台阶。

  1. (1) “乱”字一语双关,请你写出它在句中的含义。

  2. (2) 李煜《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请你找出此词中与它由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18:12:10  来源:广州学而思爱智康整理 文章作者:广州学而思爱智康整理

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编

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3、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6、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脱 , 。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 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3.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4.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5. 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脱 , 。”。

《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脱 , 。(编

2、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脱 , 。

3、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脱 , 。

4、“ ,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脱 , 。(部编

2、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3、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 ?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脱 , 。(部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 )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脱 , 。(部编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脱 , 。(部编

3、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脱 , , 。(部编

1.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2.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3. 晏殊《浣溪沙》词上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4. 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脱 , 。(部编采桑子 ( 轻舟短棹西湖好 ) ( 欧阳修 )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脱 部

相见欢 ( 朱敦儒 )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编

2、回忆中原沦陷, 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脱 , , 。(部编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部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1. 本文选自《 · 》。《 》相传为 (时期) 所作,(此人是 前期郑国人, 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 。已失传,现存的一般认为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书中保留了不少 时代的 和 故事。

2.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 色彩的 故事。文中塑造了 的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也说明了 的道理。

4.本文是一篇 。 是一种文学体裁。 就是把一定的 寄托在 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文词语。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年且【 】九十,面【 】山而居。惩【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 】险【 】,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 】相许【 】。其妻献疑【 】曰:“以【 】君之力,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 】土石?”杂【 】曰:“投诸【 】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 】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 】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 】其不已【 】也,告之于帝。帝感【 】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 】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 】焉。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

C. 以残年余力/何以战 D. 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

14. 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B. 忌不自信。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 南冥者,天池也。

15.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6. 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第一层:天时【 】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第二层: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第三层:故【 】曰,域【 】民不以【 】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 】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 】至【 ,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 】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域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委而去之

(3)寡助之至 (4)亲戚畔之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 结合甲文内容,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并任举一个事例来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 试比较甲、乙两文论述的内容有何异同。(2分)

(十)《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5、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十一)《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感时花施泪,恨别乌惊心

5. 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感时花施泪,恨别乌惊心 ”。

(十二)《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3、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十三)赤壁 ( 杜牧 )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2、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3、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 ?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十四)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 )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十五)浣溪沙 ( 晏殊 )

1.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2. 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 晏殊《浣溪沙》词上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 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十六)采桑子 ( 轻舟短棹西湖好 ) ( 欧阳修 )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无风水面琉璃滑

(十七)相见欢 ( 朱敦儒 )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 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中原乱, 簪樱散, 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十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李清照 )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5. 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16. 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第一层: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第二层: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古今异义,古义:内城;今义:城市】,七里之郭【外城】,环【围,包围】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古今异义,古义:城墙;今义:城市】非不高也,池【古今异义,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非不深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古今异义,古义:武器,今义:武装力量,士兵;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放弃】而去【离开】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第三层:故【所以】曰,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以:依靠,凭借】民不以【依靠,凭借】封疆之界,固国【巩固国防】不以山溪之险,威【威慑】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施行仁政】者【……的人】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归顺,顺从】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道”就是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王道”的思想。“得道”即为民心所向,“失道”即为失去民心。

【乙】: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羽则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不足啊。

5.(1)围(2)放弃(3)极点(4)同“叛”,背叛。

6.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 民心。[示例“得道多助”:文王姬昌为西伯侯时,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最终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而立奠定了基础。“失道寡助”:商纣王虽然天资聪敏,却不行仁政,用酷刑残害臣民,最终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

8.相同点: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不同点:甲文强调施行仁政,乙文强调富民。

【考点精讲】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外文言文的对比分析能力。甲文开篇提出论点,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再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乙文开篇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据此可知,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且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甲文强调施行仁政:根据乙文中的“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可知乙文强调富民。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但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怎么知道这个道理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停顿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