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移动端如何追问?

还是百度知道推广引流,还是百度知道留链接,这个主题在博客里谈过很多次了,没办法,需求太大了,百度知道权重又高,流量也大,需求也比较精准,谁不想留链接?在百度知道上留下链接不仅可以带来大量流量,也是一条高质量的外链。

今天木木再次给大家分享一个在百度知道留链接的方法,此方法是在别人那看到的,不过放心,我已经亲验证过了。大家看到一个思维方法也需要去实践,这是我一直倡导的,自己才是最可行的。

说说这个百度知道留链接的方法,需要电脑、手机、几个百度知道账号(没有就注册养,不想养就淘宝上买)。

方法很简单,就是采用自问自答,用两台电脑或手机加电脑,一个问一个答。

不过不是常见的自问自答,这里有所不同。首先,用手机提一个问题,然后用电脑上的账号回答,注意第一次回答的时候不要带链接,接着用手机继续追问,然后在电脑回答页面刷新一下,接下来手机上采纳回答,最后在电脑上回答追问,这个时候带上链接(可以是文本链,也可以超链)。

如下,我在自己实操验证的过程中测试了3次,3次都成功,而且我没有用大号、也没有用百度知道行家认证号,号是我直接拿公司员工的小号做的。

这3个问题我都是围绕“百度网盘如何做排名?”这个话题来的,为什么?因为我懒,直接复制的。先看第一个,这个是比较正常的,留的是一个文本链接。不过注意如下回答的账号,1级,这是我专门直接注册用来测试的,也就是一注册就马上用来回答了,大家知道这样容易被删,不过成功了。

接着看第二个,这个也是一样,只不过留的是一个超级链接。

再看第三个,这个比较有意思,如下,在追问后面我回答了2次。注意追问回答时间,不是我在一段话加了2个链接,而是一个追问后我回答了2次。这是一个巧合,在第一次回答追问的时候没有直接成功,在审核,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回答了追问,结果2次的回答同时通过了,就形成这个局面。

好了,方法说到这,是不是很简单?要做的赶紧去做,趁早做,任何钻漏洞的方法都不能持久,说不定哪天就被打压了,所以要多尝试,找破解之道。百度知道留链接之所以一直到现在都火,就是因为虽然百度一直变,但一直都有人摸索出破解的方法,最受益的是在最开始,而不是在最后。

操作百度知道不易被删除的技巧:

①、回答中内容较正常,但是百度知道帐号的IP异常,以及帐号等级较低,还没取得百度的信任,会被删除。

②、同一答案回答多次,直接被系统秒删。

③、回答字数过多,需要审核,一般回复50字左右即可。另外,回答中含有敏感词汇等,如违法行业、国家领导人等。

④、答案中带有链接、微信或者QQ联系方式等,会被预审核或直接删除的可能。

⑤、自问自答绝对不能是同一ip,否则直接是封号。自问自答要保证一定的时间间隔,最好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后在回答,有几个垫底的之后,你再将自己的答案采为最佳。

⑥、一个账号,在一天内最好不要超过回答10个问题,在同一时段最好不要回答超过3个问题。

⑦、百度知道等级越高,回答的通过率越高,被采纳为最佳答案的几率也就越高。

⑧、一般一个账号一天是养不成的,需要几天或者更多的时间。

⑨、同一个IP不要注册太多帐号,会被封的,注册完了后不管你用不用都要记得每天登陆一下。

最后,再来一个百度知道营销技巧。如果你不想花钱做这个,那就去Q群搜索“百度知道互答”“百度知道互推”...然后你提问,把答案给群内的其他人,别人帮你回答(你也得帮别人回答)。这样双方的IP都不一样,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系统删帖。

搜索结果源于互联网视频网站,系计算机系统根据搜索热度自动排列

通过对比不同定位产品的设计区别,加深对问答相关设计的理解。

(数据来自百度指数,其中由于无法细致分析到网易云课堂-讨论功能的用户数据,故考虑以网易云课堂用户作为替代)

从年龄分布来看,三者的主要用户均集中在30-39岁,且差距不大,其中以百度知道领先,依次到知乎、网易云课堂。另知乎、网易云课堂用户分布更为接近,偏年轻化,百度知道则偏高龄化一些。

从性别分布来看,三者的男性用户居多,比例大约为1.86-3:1其中网易云课堂的男女比例更大些。

综上,可以推测三者的目标用户、用户特征、使用场景可能如下:

综上可以看出,知乎、百度知道、网易云课堂-讨论虽然都以问答互动为基础,但在产品定位、用户特征上各不相同:

知乎更看重于高质量的内容分享,交流;百度知道更看重于高效率的答疑解惑;网易云课堂-讨论更看重于课程下交流。


总体来看,知乎区分了基础问答、Live(个人实时问答)、圆桌(邀请1位主持人和4位以上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嘉宾共同发表见解,解构行业,分享他探索与洞察。)、付费咨询几种方式,结合了多种线下讨论交流的场景,对问答的互动模式进行了拓展。知乎鼓励用户进行提问,帮助用户获得更专业的解答,提供多种提问方式,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快、更专业的解答。

百度知道除基础问答外,同时以芝麻团(由有共同专长、共同兴趣的芝麻组成的团队)、芝麻将(由热门用户组成,官方直接领导的管理团队)、排行榜等方式激励用户、增加用户粘性,以等你来回答鼓励用户回答问题。知道更鼓励用户解答互助,体现在首页、查看问题详情等多个位置,均有去回答入口,以积分,芝麻团任务等形式激励用户进行回答。

网易云课堂讨论模块作为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不像前两者有众多丰富的问答形式和激励手段,其更注重于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交流,提供基础的问答功能,辅以章节定位、讨论区划分,以帮助用户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

但反观网易云课堂-讨论模块运营现状,免费课程下学员提问居多,而很少见到教师、学员回复,收费课程下,教师的回答率又和收费价格、教师等因素挂钩,学员回复数量仍然不高。

初步来看,其原因可能在于:

2.提问内容质量不一,消耗用户解答耐心。

3.解答收益仅在于可间接影响课程口碑,仅作为课程运营手段之一,激励性不高。

对于以上问题,借鉴竞品方案:

知乎通过Live实时问答方式将用户聚集起来,提高了问答效率。

百度知道、知乎主要通过问答悬赏、邀请回答、增加去回答引导(如提问后/查看他人问题时,展示去回答引导)三种方式立即用户参与,同时通过悬赏也把握了一定的内容质量。

对于如何提升用户参与率的建议如下:

1.考虑进行问题悬赏,如学员小A学习中发现实操效果和视频演示不同,觉得很着急想知道原因,于是发起一个的悬赏问答,很快获得了学友的解答。

2.考虑增加去回答引导,鼓励用户回答他人问题,提升问题被回答效率。

3.其中实时问答一般需要参与问答人数较多,而如问答较多时,教师可以选择增加一门直播课/统一解答等的方式进行实时解答,故不建议增加实时问答。

4.其中基于网易云课堂是对课程下学习内容进行提问,一般有具体的提问对象,即授课教师,邀请回答显得较为次要,其次邀请回答虽可与学友互动结合,但同时依赖于学友相关模块的运营,不建议增加问答邀请。


从功能来看,都有问题标题、问题详情,但从细节看,知乎、百度知道的问答标题均支持相似问题推荐,以尽量避免问题重复,网易云课堂则没有该功能,究其原因,可能是网易云课堂为针对具体章节内容进行讨论,章节下内容已有一定针对性,问题数量一般不多,且相似问题本身推荐算法在该场景下精确度有限。

知乎、网易云课堂的问题详情支持富文本编辑,百度知道仅支持图文描述。从定位来看,知乎需要获得高质量回答,同样对问题也有高要求,问题描述详实也是对回答质量的一种保障,其次百度知道更看重高效率的问题解答,通过简答的图文描述可以帮助用户更快的提问、查看问题,同样符合产品定位,而对于网易云课堂,用户可能学习一些实操性课程,课程中的疑问用图文描述可能无法表达,需要录屏,其次用户表达数学、物理等公式时也需要一定的富文本编辑功能,另外网易云课堂还提供代码语言的输入,可能与平台诸多编程课程有关,以上场景可能是网易云课堂使用富文本编辑的原因。

知乎、百度知道还共同有标签归类,网易云课堂则需要选择章节进行提问,由于知乎、百度知道为问答型社区,后者则基于课程学习进行问答,以上方式符合各自定位。

其中百度还提供了收到答案后短信通知、答题悬赏的功能,短信通知方式可帮助用户更及时获得反馈,参与问答互动,而悬赏方式可以激励用户回答,符合百度更快获得答案的定位。而网易云课堂在更高效问答上可借鉴价值在于:考虑答题悬赏,激励用户回答问题。


分享:可以帮助用户更自由的进行问题传播,帮助问题进行传播,同时可将问答分享作为平台宣传的途径之一。

邀请问答:知乎、百度知道提问覆盖范围较大,提问者一般也没有较为明确的提问对象,知乎更依赖与邀请作答的方式向回答者发出邀请,百度知道除邀请外还支持悬赏作答以吸引用户作答,而网易云课堂基于课程内容进行提问,一般的提问对象均为授课老师,故未提供邀请作答方式。


知乎不同于百度,可通过搜索是用户获得所需答案,以积分方式提升用户参与率,知乎更类似于一种信息分享平台,需要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提升留存,故首页的问答展示就十分重要,基于高质量内容分享、交流的定位,知乎在首页、发现模块的问题列表为按热度排序,并基于兴趣进行推荐,另外展示主体主要为问题标题、回答内容及配图精彩的回答加问题可帮助产品更好抓住用户,同时提供快捷的赞同、踩、查看全文等操作也可以看出知乎鼓励用户对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排序:除问题列表热门提问、神讨论外,其他问题列表基本以时间倒序排列鼓励用户查看最新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而百度知道基本依赖于搜索、分类帮助用户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和答案。

展示:百度知道的问题列表也主要展示问题标题,所属标签、回答数量和提问时间距离现在的时间间隔,其目的可能在于,通过百度搜索问题时,标题为最主要部分,为提高匹配度,鼓励用户增强对标题的重视度,故强化标题,弱化问题描述的呈现。

网易云课堂-讨论则相对简单,不提供个人中心下的讨论模块,仅通过课程下讨论查看。讨论列表根据时间倒序排列、展示发帖者、帖子主题、发帖时间、查看人数、评论数、点赞数、置顶/老师参与/精华标签。更聚焦于某个主题的沟通,鼓励用户根据主题进行讨论,同时区分老师答疑区、综合讨论区,鼓励用户区分老师答疑及学员沟通,但实际运营数据来看,用户较少对两个区域进行区分,基本都在综合讨论区进行讨论、交流。且讨论基本仅在提问者与教师之间有交流,其他学员很少参与。

可以看出,按时间倒序排列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最新问题,鼓励用户解答,提升问答互动的效率,知乎按热度排序方式可以向用户推荐更多好玩的问答,吸引用户,百度知道热门提问列表整体仍以时间倒序排列,其他影响因素可能为浏览数、话题热门度等。

知乎、百度知道使用了话题、标签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匹配用户兴趣,但对于网易云课堂,基于课程学习的特性,则采用来自课程/章节的方式进行分类,方便用户针对所学章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

知乎更重视通过优质的内容及问题吸引用户,百度和网易云课堂则选择鼓励用户通过问题进行沟通、交互,基于以上区别,知乎全部问题列表展示回答者信息、回答内容,而百度知道、网易云课堂则展示回答数、提问时间则显得比较好理解。

网易云课堂建立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鼓励用户通过问答进行互动,则提问者信息的展示也显得较为重要。

查看人数信息,可从一定程度上反应问答的热度,辅助老师等回答者判断是否是常见问题,但考虑到灌水内容等非常规内容,基于目前已有关注问题操作,则查看人数数据不如关注数来的更有说服力一些。可参考知乎,以问题的关注数作为问题热度的判定标准之一。

关于网易云课堂的置顶/精华、老师参与的标签,从实际运营数据来看来看,课程中,一般老师可以会几个代表性的问题/重要通知进行置顶,而精华则较为少见,且未提供筛选条件,精华标签使用度不高。而从用户使用场景来看学员查看问题时,对有老师参与的问题,一般觉得回答更为可靠,更有查看欲望。


知乎提供默认排序、按时间倒序两种方式。

知乎排序算法的影响因素包括:赞同数、用户权重、是否匿名、是否被折叠。用户权重:当用户在某个领域好回答越多时,用户在该领域下的投票权重就越大,回答的排序也越高。基于这种算法的有点是:可抑制争议性较强的回答、鼓励普通用户答题、专业领域下的大V作用更加明显、答案更符合知乎调性,满足了知乎大众用户的口味,但反过来又伤害了小众专业内容的用户。

根据用户访谈,用户选择按时间倒序的场景可能是:看到关注的问题后,查看了所有答案后并没有看到有效答案或希望看到更多有趣的答案,于是关注问题,并常上线查看问题最新的答案。

采纳的答案置顶,其他答案根据权重进行排序,影响权重因素可能有:文字长度、点赞数、踩数、内容重复度等。采纳的答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一定是最优答案。但符合百度知道快速满足提问者需求的定位。

除置顶帖外,其他内容根据时间倒序排列。基于网易云课堂-讨论模块交流、讨论的定位,以时间倒序的方式可以帮助用户更好了解问题讨论的过程,也符合其定位。


可对回答进行评论(二次回复),对评论进行回复对话(多级回复)。

在评论部分,知乎仍然重视评论内容的质量,抽取了部分评论为精选评论,对评论的排序也不仅仅是根据推荐数排序,可能的影响因素有:推荐数、用户权重、是否被推荐等。同时提供对话功能,与评论内容展示在同一层级,同时提供专门的查看对话界面,支持用户根据时间顺序查看对话全过程。

分为对回答评论(二次回复),对评论进行回复(多级回复)。

评论根据点赞数排序,点赞多的在前。同时提供回复功能,按时间倒序排列展示回复内容。

支持评论(二次回复),同时支持对评论进行评论(多级回复)。

均根据时间倒序排列,方便用户了解讨论全过程。

前三者均支持对答案内容进行评论(二级回复),同时支持对答案进行评论(多级回复),用户可在二级回复中表达疑问、感受等,同时支持对多级回复,方便用户间讨论。

其排序方式与展示层级有关,合并到产品交互分析模块进行。


展示层级:问题列表-问答详情-查看二级回复/多级回复-查看对话列表

知乎的二级回复/多级回复,展示在同一层级,且根据热度进行排序,不便于用户理解对话内容,而提供独立的对话弹窗,支持根据时间顺序了解多级回复,则弥补了以上的不足点。

展示层级:问题列表-问答详情-查看二级评论/多级评论

百度知道同样需要点击评论展开评论列表,评论列表中可以直接看到二级、多级回复,通过缩进方式进行区分,同时多级回复内容根据时间倒序排列,便于用户查看对话全内容。

展示层级:讨论列表-讨论详情/回答详情/二级回复/多级回复

网易云课堂在问题详情页则默认展示二级回复、多级回复,可点击评论收起。这种展示方式便于用户快速查看讨论内容,适合于课程下的问答讨论这样回答内容不会太多,需要针对问题展开讨论的场景。

知乎评论内容基本为对回答的个人感受,讨论,内容较少,回答作者可能与评论用户展开闲聊。评论内容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并不是查看重点,优质回答才是知乎的运营重心,故评论列表层级较深也可以理解。

百度知道主要通过问答连接提问者与回答者,为帮助提问者更快解决问题,则查看更多回答,且提问者如有疑问可以对问题进行追问则显得较为重要,而第三者对回答的评论,则显得较为次要,默认折叠,也可以理解。

网易云课堂中,从现有运营情况看,学员常对课程中学习的疑问进行提问,回复数量不多,且有老师参与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全部展开可帮助用户快速查看到讨论的全内容,并抓住老师回复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百度如何提问让网友回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