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文改编电视剧大多都不懂得尊重原著?

在这届观众眼中,一部新剧好不好的标准,在于 看完了它更新的集数后有没有意犹未尽,如果觉得完全不够看……

那恭喜 ,挖到宝了。

最近正在热播的《庆余年》就是如此 ,一边享受着“男频IP剧成功翻身”的扬眉吐气,一边承受着各路网友的 花式催更

何为男频IP? 顾名思义,讲述玄幻、悬疑、武侠等题材 、主打男性受众的热门网文,男频IP剧则是改编自这些网文的影视剧。

要知道,在被“大女主”霸屏的前几年,男频IP剧可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期。

一方面是恰逢流量效应最“灵验”的阶段,制作方为了确保收视和收入,更倾向于“顶级流量”的光环,而不是演员本身;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IP授权早,作品的“娘家”,例如平台方和作者本人,对制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非常少,很多制作方拿到IP却不怎么了解,在影视化的过程中难免会背离作品的原意。

于是,不光出来的作品在市场遇冷、口碑受挫,“小鲜肉+大IP”的组合也被证明是“流量时代的牺牲品”。

每一条负分影评背后,都是对出品方没做好改编准备的抨击。

而回到IP改编本身,从“万能”到“失灵”其实只花了3年。

2015年前后,《花千骨》《何以笙箫默》《欢乐颂》……女频IP剧集中发力,“得IP者得天下”的观点甚嚣尘上。

一些片方开始大肆购买粉丝基础更大、转化率更高的男频IP,但 盲目跟风、或者说初期试水的结果只能是惨败。

更惨的,是以为有好戏看的无辜观众。

男生们怀着当初美好的回忆而来,带着吐槽而去;女生们被杰克苏升级打怪的剧情雷得外焦里嫩,再帅的脸也不能阻止她们弃剧。

哪怕到了去年,整个大环境都在唱衰男频IP, 热度榜还是女频剧的天下。

万万没想到,这届观众突然就迎来了男频IP的崛起之年。

2019年,《全职高手》《从前有座灵剑山》《庆余年》等男频剧引来巨大流量,证明认真做更多元的内容,就不怕留不住观众。

相比前两年扎堆的玄幻题材,今年《灵剑山》主打的沙雕仙侠、《全职高手》呈现的CG特效和电竞故事都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以前的 评分条都是“直角梯形”

这些剧收获的口碑和热度标志着男频IP并不是突然“失灵”,而是没有被充分挖掘、好好利用。

只要能解决好之前暴露的问题,改编男频IP就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但从以往的教训看,想要妥善解决它们并不简单,因为要考虑太多因素。

以目前走势良好的《庆余年》为例。

电视剧出品方@新丽传媒 曾发布过一篇关于《庆余年》的编剧阐述,王倦提到也曾想过 选某个朝代把故事套进去,但这样做会丢掉《庆余年》最根本的特色。

主角身怀现代思想,面对古代时空,而产生的火花碰撞,更是本剧极重要部分”,于是决定以“大学生张庆写小说”的方式来展开这个故事。

有的矛盾需要动脑子调和,但有的更需要编剧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修改,比如男主“不够专一”的感情戏。

相比之下,女性视角的小说情感描写更细腻,感情发展更自然,不用太多改动就能出好戏,让观众共情。

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女频IP可以在前几年赚得盆满钵盈,男频IP却内外皆输。 毕竟市场还是女性观众在主导。

要让女生为“种马”的爱情掉眼泪,可太难了。

所以目前来看,王倦好像砍掉了范闲除林婉儿外的所有感情支线,让“饭碗CP”在一见钟情后越来越稳、小虐大甜。

物极必反,以往的一些失败选手错误地认为,男频IP剧要想成功,需要刻意讨好女性观众,要请最帅的男明星、布最漂亮的景。

殊不知好内容才是“男女通吃”的杀手锏。

《庆余年》无疑是幸运的。

不仅让原著粉表示“豆瓣8分,但12年的感情可以多加2分”,也给路人们留下了正向的观感:“男频IP如果都这么有趣,女人也爱看”。

追根溯源,或许是因为主创团队都是“原著粉”,知晓其成为热文的魅力、有能力将其影视化——而这也是新丽选择王倦的原因。

把400万字的小说原封不动地拍出来,不难,难的是让人记住。

有网友吐槽,打开每部男频 IP剧,都在说“ 此少年不寻常”。除了男主,所有人都是NPC、 工具人,都围着他转。

而男主明明没有站在一个真正平等的位置上跟其他角色建立联系,却还是对剧中的其他角色“假慈悲”:快起来别跪了,人不该分高低贵贱

但在《庆余年》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主角”,他们能让观众欢喜乐呵,也能让观众嚎啕大哭。

王倦在《 编剧阐述》中详述了他 微调范闲、重写滕梓荆和扩充王启年的原因。

先说王启年,小说里 是范闲身边的逗哏,王倦用更多细节把他往人间烟火气靠了靠,作为严肃故事中的缓冲。

他有很多毛病,贪财、惧内、撒谎,可以说是故事里最世俗的一个,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从没让人失望过。

书里的滕梓荆一直默默无闻地活到了故事最后,可王倦觉得,这样他就只是个记不清面目的配角,对主线无关紧要。

于是让他在成为范闲的第一个至交后为其而死,将他的死刻画成范闲选择勇敢面对这世界的最强动力。

滕梓荆的下线虽然让原著粉措手不及,但前期的人物刻画太精彩,所以并不突兀,反而升华了这个角色,合理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也让其他观众联想到之前的一些编剧作品, 痛诉“王倦没有心”,还对“可爱死了”作出新解↓↓

或者是你本以为的“替天行道”变成了“错杀良人”,就像 林珙

本来林珙是凶手,杀便杀了。 但是镜头一转,发现林珙原来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是个疼爱妹妹的好哥哥,他的父亲无从得知真凶,说希望没了,他的傻哥哥还在一直追问二宝什么时候回来。

网友们会觉得突然难过,“五竹杀的是林珙的人,王倦诛的是我的心。”

当然,对于大家要“寄刀片”的想法,王倦有自己的解释:“他们只是在通往结局的路上一不小心走散了。”

最后是范闲,他在原著里有着黑暗的一面,自带杀伐果断特性,甚至有些场面可以看出他对人命的漠视,一切以自我利益为主。

但这毕竟是拍电视剧,不得不考虑主角立意,同时也是考虑到主线故事比较沉重,所以王倦把范闲写得更善良可爱了些。

是希望观众能在范闲的身上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像他理想主义的母亲叶轻眉,也像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现代人。

《庆余年》全篇格局宏大,人物众多,并不好改编,尽管改编权在2009年就被卖出,但经手于正、唐人,辗转十年才被王倦搬上屏幕。

把整整6部小说榨干水分,没有缩小其世界观,反而让每个人物更饱满真实,足见他的编剧才能。

一个编剧大受追捧的背后,是这届观众对好剧本的渴望。

之前的经验已经验证,光靠大导演、大制作或者所谓的“顶流”是行不通的,IP改编要借力整个产业链对好内容的支持。

而想要 充分挖掘IP的影视价值,需要打破此前盲目的开发模式,转为 尊重IP并进行行业协同发展

依旧以《庆余年》为例,尊重IP代表着制作方新丽传媒对男频IP改编的理解——大体上遵循原著故事和人物气质,细节上做影视化修订。

在此之前,新丽已经交过一份IP改编的优秀答卷。

近三年的“新丽改编”均登上年度高分榜

这源于新丽对“内容为王”原则的长久坚持。

从项目开发到编剧约稿到创作执行,新丽为合作编剧配备了专业的剧本策划和编辑团队,以集团的方式作战,“将剧本作为制作的第一道保障和吸引明星加盟的筹码

在这种严格而专业的生产模式下,都市剧《北京爱情故事》、谍战剧《风筝》、年代剧《父母爱情》等一系列原创爆款应运而生。

此次操刀《庆余年》改编的王倦就是新丽的签约编剧,而凭借优秀的剧本和新丽强大的组卡司能力,又邀请到了陈道明、吴刚等一众最优秀的演员加盟。

从重演员到重剧本,从魔改角色到尊重原著,从依赖IP原价值到花心思改编,屡屡被市场质疑的男频IP剧终于打赢了这场翻身仗。

而要想《庆余年》这样的爆款变成接下来的常态,离不开整个 行业的协同发展也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新丽与阅文的战略合作就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庆余年》播放期间,QQ阅读、起点读书等阅文集团的产品,与腾讯视频在APP内互相导流,让书粉去看剧、让剧粉来看书,推动IP热度的再提升,实现IP影响力的再扩大。

QQ阅读里《庆余年》的读者书评

这背后是阅文的“破圈”之旅,也是其联合新丽打出的“组合拳”。

前者从最初单纯的IP授权,发展为“授权+联合投资/制作+自制”,加强了自己在内容生产上的话语权和对IP的掌控力,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作品挑选及改编操作体系,有望充分释放其海量内容库的变现潜力;

后者为这些IP提供行业领先的影视制作能力, 协助阅文以更快的速度进入IP运营的下游市场。

此外,双方也与《庆余年》的出品及联合承制方腾讯影业,携手规划IP的联动开发,旨在以小说为基础进行影视改编,同时辅以游戏开发,用多种形式为整个IP的粉丝情感及商业价值增值。

据介绍,剧集跟游戏之间的形象、人物、设计互相打通,在电视剧改编的同时,游戏的开发也已经同步开始。

此次阅文、新丽、腾讯的联动,对于整个网文和影视的内容生态来说大有裨益,不止保证头部IP的高质量转化,还将进一步深化IP价值链。

但对于我们普通观众而言,这种“尊重IP”的协同开发带来的、肉眼可见的变化,可能就是好看的IP剧越来越多,捧出来的演员也越来越有戏;

原著粉不再排斥 自己心爱的小说被改成电视剧、担忧好故事被资本糟蹋,反而更期待书里的人物跟自己见面了。

作为一个正向的转折点,《庆余年》的成功给市场重新注入了男频IP大有可为的信心,也让大众看到男频IP剧的无限潜力。

仅从这个意义上讲,阅文收购新丽都足以称为一项非常正确、且目光长远的布局。

超级IP总是逃不过被翻拍的命运,比如2001年古天乐主演的《寻秦记》,比如2004年胡歌主演的《仙剑奇侠传》,当然,不是所有超级IP都能被成功翻拍,其中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比如2015年李易峰杨洋主演的《盗墓笔记》,比如今年8月7日首播的《武动乾坤》,再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斗破苍穹》。

三石弟弟吴磊主演的这部新剧昨日首播,该剧改编自网络作家天蚕土豆成名作《斗破苍穹》,也是“天蚕土豆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后面两部名为《武动乾坤》和《大主宰》,同为“小白文”的他们收获了大量读者,最终也全部被翻拍成了电视剧,除了已经开播的《斗破苍穹》和《武动乾坤》,TFBOYS队员王源主演的《大主宰》也已经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

在三部曲尚未开播之前,杨洋张天爱主演的这部《武动乾坤》最被看好,该剧由名导张黎亲自操刀,奈何编剧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剧组的后期制作也算不上精良,杨洋出演的林动更是没有原作主角的味道,最终《武动乾坤》网播量收视率双双扑街,豆瓣评分更是低至5.0分,那么《斗破苍穹》能否吸取教训,赢得原作读者的认可呢?答案是否定的。

和《武动乾坤》一样,电视剧《斗破苍穹》也因为不尊重原作惹怒了原著粉丝,遭大幅度修改的剧情数不胜数,比如药老竟然是萧炎母亲的师父,比如斗宗强者竟然还要骑马,再比如加玛帝国小破家族都能挑战魂殿了,似乎成了剧中角色名字与小说《斗破苍穹》一致,我们几乎品不出原作的味道。

对于这部对原作大肆改编的电视剧,有网友无奈道:原作被改得面目全非,你不说我都不知道这是《斗破苍穹》,我还以为是《倚天屠龙记》呢,真为三石弟弟感到惋惜,虽然他有胡歌的影子。有网友怒斥道:这不是我要的《斗破苍穹》,还我风情万种的雅妃!还我清纯脱俗的萧薰儿!还我霸气侧漏的萧炎哥哥!还有网友感慨道:可惜世间只有一个刘亦菲,林允确实把我的萧薰儿毁了。

截止小编发文时间,这部由于荣光老师操刀的《斗破苍穹》尚未更新出豆瓣评分,不过按照评分占比,小编预测该剧的豆瓣评分几乎与《武动乾坤》一致,如今《斗破苍穹》和《武动乾坤》口碑相继扑街,三部曲仅剩的只有王源和欧阳娜娜主演的《大主宰》了,如果让你矮子里拔将军,你觉得三部曲中的哪一部口碑会最好呢?

本文来源:【凡人历史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今很多影视剧都改编于小说。这是因为,小说选择余地较大,且已经经过了市场认可。尤其是已经大热的小说,会自带大量粉丝,这就等于稳定了影视剧的部分观众。


不过,往往这类作品改编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因为读者对小说有很深的印象,一旦改动,经常是费力不讨好。但即使如此,尊重原作的影视作品也并不多。


这是因为小说到影视剧之前先要被改编成剧本,才能投入拍摄。换句话说要把文字转换成镜头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画面好看,势必要进行一些删减和加工。


更主要的是小说可以以故事为导线娓娓道来。而影视剧是靠人物来引领剧情发展,人物性格是否有特点,直接决定了能否吸引观众跟随他走进故事。所以影视作品改编经常在有处于人物塑造的关键环节动刀。添加一些转折来深刻人物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二次创作欲望。编剧或者导演在看小说的时候,对其中某个桥段或某个人物就不满意,耿耿于怀。这次大权在握就会还他们一个夙愿。制造一个他们认为更好的更合理安排。


其实,无论影视剧是否尊重原作,原作粉丝想要质疑,永远有空间的。就比如在演员选择上,大家对人物的想象力不一样,审美也不一样。乙之蜜糖,甲之砒霜。

所以,针对改编作品,大家不妨宽容一点,不自带审视和挑剔,而全当作一个新作品来看,这样又似曾相识、又有惊喜,那心情也就好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网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