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断琴码是怎么回事?

简介:关于对写作演奏演奏者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演奏演奏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近年来,大提琴因其音域接近人声人声,音色悠扬、抒情优美,受到众多音乐学习者的喜爱.同时,随着华人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王健、秦立巍等在国际乐坛声誉的不断提高,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提琴在国内的较快发展.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以及担任各类比赛和考级评委的过程中,发现大提琴演奏中普遍存在并容易忽略的一些问题,在此和大家做以交流.

1.在大提琴演奏中普遍存在左手按音不实的情况,影响了发音,在演奏时很多演奏者误认为左手手指已经把音按实,但其实并没有把琴弦完全按在指板上,导致琴弦无法通过琴码使琴箱充分的振动,造成声音不集中,音量不够,发出半实半虚的声音.部分原因是因为演奏者左手手指力量不够,但很多情况下是演奏者没有充分意识到左手按弦的虚实会影响到发音效果.特别是在演奏弱奏乐句、乐段时,容易因为右手减轻运弓重量(弓压),无意识中左手也减轻按弦力度,导致声音发虚,影响声音的传送.建议演奏者可以用全音符演奏长弓,左手从泛音开始逐渐增加左手按弦力度,仔细观察辨别发音效果的变化,直至左手手指充分按弦发出集中且有穿透力的声音.解决左手按弦的问题,在通过音阶练习曲增强左手力量及支撑度的同时,还要避免大拇指出现顶、挤、捏琴颈的情况,还要注意把左手手臂的自然重量传递到左手手指,在手臂松弛,左手指根关节有良好支撑的情况下,达到充分按弦的效果.

2.在左手技术方面另外一个经常出现问题的是揉弦.揉弦是弦乐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起到美化声音,增加音量的作用.演奏者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不能够松弛、均匀并有控制地运用揉弦.问题的原因通常是肩膀处及左手虎口比较紧张,手腕塌陷所致.建议进行以下练习:在左臂及左手松弛的前提下,把节拍器调至适中速度(四分音符等于40),以每拍揉弦一次开始,揉弦动作的方向是从琴头向琴的尾柱方向进行,注意动作要慢,可以听到音频的变化,以向下动作为主体,向上的动作为自然反弹,要注意避免单纯手腕的旋转动作,运用手指、手腕、手臂动作的有机结合,然后每拍增加到揉弦两次、四次、六次直至八次,以上练习由一指至四指依次进行,在练习时要注意其他手指放松并靠拢揉弦的手指,避免因紧张而造成力量分散.

兽的演奏者:葫芦丝演奏:《柳江遗梦》演奏者:李斌《大音丝坊》

另外一个时常遇到的问题是揉弦的连接问题,特别是在演奏旋律性乐段、乐句时,因为换指、换把和换弦,导致的揉弦不连贯.解决方法的关键是要把左手揉弦不只是看做一个独立的左手手指个体动作,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揉弦所有的手指、手腕及手臂有机结合的整体动作,在换指时,整体动作的速度、幅度不变,只不过是改变了整体手指中的一个支撑,从而保证揉弦的连贯性.在换把时保持揉弦的连接,同时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左臂、腕、指的整体动作连接、不停顿上,还要特别注意换把时的第一个揉弦主体动作方向要和换把方向一致,如向高音区换把时第一个主体揉弦动作向琴尾柱方向,利用换把动作的惯性保持揉弦,反之亦然.同时还要避免换把时左手拇指挤捏而造成的紧张,导致揉弦的不连贯和不顺畅.在涉及保持揉弦的换指换把时,除了以上的要点外,还建议进行分解动作练习,先在同一把位进行换指揉弦的练习,在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再加入换指换把揉弦连接练习.

1.大提琴演奏中,右手的运弓对音色、音质、音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到运弓问题大家常提及的是运弓的发音点(接触点)是否准确、运弓时右臂的重量是否自然落到琴上、运弓快慢或称为运弓长度是否适当以及各种教程文章中大量涉及到的问题,就不做赘述了,在此笔者希望强调的是运弓角度问题.像所有的弓弦乐器一样,运弓角度的问题是决定发音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运弓是否平直对音色音量是否统一、集中、圆润起到了极关键的作用.大提琴有四条弦,演奏者在演奏时通常会进入到一个误区,在演奏低音的C弦时,右臂运弓角度较低,演奏G、D、A时右臂逐渐抬高,特别是演奏A弦上半弓时整个右臂会抬到较高位置,导致力量提起来,造成大臂的紧张,从而无法把自然重量传到琴上,影响发音质量.运弓的基本方向应是水平横向运动尽量保持弓子与琴码呈平行,从而达到发音一致,并保持发音点稳定.演奏者可以做一下实验来判断掌握正确的运弓角度及高度,把弓子放在琴码和指板中间的位置不运弓,在保证弓子与琴码的平行状态下从C弦经G弦D弦到A弦.弓根、中弓、弓尖三个部位进行,会发现弓子的角度变化基本上是前后或者说是里外的角度变化,而不是高低或上下的角度变化.在了解运弓的正确角度与方向后,有助于演奏者自觉调整运弓的动作,特别是在D弦与A弦的上半弓部分,向前,向外打开,从而保证较直的运弓角度提高发音质量.

2.持琴的方法也会对运弓的角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演奏者在演奏时琴体向身体右侧过于倾斜,导致演奏A弦特别是弓尖部位时,弓子向右侧伸展的更多,容易造成右臂的紧张,并影响发音,建议使琴头和琴的尾柱基本在一个垂直线上,这样右臂不用过于向前向外伸展,使演奏A弦弓尖部位相对轻松自如.另外,还要注意演奏时琴的角度(琴的面板角度)不要过于平,特别是不要向外侧(演奏者的身体左侧)倾斜,琴的角度也不是始终不变的,因为演奏不同的琴弦时,琴的角度也一直在做细微的调整,然而在大提琴乐曲中,A弦、D弦演奏的比重较大,所以演奏A弦D弦时可以不用向前向外伸展的过多,应较为轻松自如地把右臂的自然重量放到琴上使之产生更好的音色.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乐句的生动所在,是判断演奏是否规范的重要标准,很多演奏者演奏时混淆了拍子和节奏的区分,仅仅注意了拍子的稳定,忽略了节奏,特别是附点、三连音、连线以及不对称节奏的准确性.演奏者在学习大提琴演奏时应尽早建立稳定准确的内心分节奏(或称内心微节奏),所谓分节奏是指感觉到每拍不仅仅只有四分音符或二分音符,而是感觉到每拍中的细微节奏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三连音,在慢板时甚至感觉到三十二分音符,这样可以确定各种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多种不同节奏之间转换时的稳定性.

在练习时不仅是内心感觉到“微节奏”,还可以把节拍器调成微节奏以此做为辅助练习方法,但最为有效的是把乐段或乐句按照微节奏进行分弓练习.这样不但能帮助演奏者感受到准确的节奏律动,还可以训练左手手指精确的按弦时间.

以下列举几首大家较为熟悉的的大提琴乐曲来说明微节奏练习的方法.

拉罗d小调的节奏较为复杂,通常十六分音符及连线音符容易演奏的太短,不准确,通过微节奏练习可以基本解决.

另外,养成良好的内心微节奏习惯还有助于规范并提高音乐表现力.在乐曲中存在大量的音乐表情记号,如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因为其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及演奏时不容易把握“度”,如若采用“微节奏”来进行分析、练习,就可以把其相对量化,较易理解渐强、渐弱、渐快、渐慢音乐表现手法是以何种速率进行,从而可以提高对音乐表情记号的把握能力.在音乐中经常使用的rubato,或者我们称为“松紧带”等艺术处理手法也是较难把握的,如果合理的运用“微节奏”概念,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

大提琴在几百年的发展史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要用大提琴来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与特质,必须加强学习大提琴的演奏技术.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不断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每一部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作曲家以及创作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学习认识,从而更好地用大提琴美妙的音色来表达音乐深层的含义.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演奏演奏者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3] 乐器演奏方向论文选题 乐器演奏论文题目哪个好

[指南]大提琴音阶主要性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核心提示: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分享大提琴的发声技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提琴的发声技巧 1,热情而有力的起奏,弓可以提前加压,并用很快的运弓速度,这样弓可以“

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分享大提琴的发声技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提琴的发声技巧  

1,热情而有力的起奏,弓可以提前加压,并用很快的运弓速度,这样弓可以“咬”弦,发出有力的声音。有时候,右手的声音质量与左手有关。例如,当一个作品需要特强音时,它需要左手颤指的帮助。否则,声音会变干,没有厚度。在运弓过程中。仅仅摆动手臂和手腕是不够的。右臂的力量应该来自背部肌肉,并从背部传递到大臂、小臂、手腕和手指。只有这样,大提琴的声音才能充满活力和穿透力。  

2,在运弓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换弓动作不好而影响了平稳均匀的换弓,破坏平滑连贯的声音。这主要表现为在换弓前突然加速和压缩,导致声音突出。尽可能平稳且不留痕迹地更换弓。更换弓前,注意减速和减压的准备。  

3,在演奏中,表现的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力量的使用是不断变化的。一个*的大提琴家为了演奏一首好音乐,对音质、音色和力量变化的追求永无止境。那么什么是好声音呢?从普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浑厚、松散和丰富的声音,而不是一个被挤压出来的僵硬和干涩的声音。我们在演奏中需要的大音量必须基于轻松、强穿透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4,右手是一个整体,力通过肩膀、肘部、手腕和手传递给弓,然后随着弓到达弦。如果其中一个关节紧张,肯定会阻碍力的运动。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放松,但是放松本身并不是目的。放松的目的是让力不受阻碍地通过,即“通”,但是过度放松也会阻止“通”。如果你的手指太松,你将无法控制你的弓的影响力的传递。  

5,肩部和肘部太松,会导致肘部太低,力也不易传递到位。因此,完全放松的状态不是一种好状态,而是一种休息状态。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条件,这本身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张力,就像自行车一样,每个螺丝都必须拧紧,这样它才能正常工作。在演奏中不可能只使用一种力量。必须张弛有度,但不论张或驰,紧或松,都应该基于“不妨碍力的运行”的原则。  

6,右臂上的力意味着“平滑自然”,而“紧张”意味着“激越昂奋”,以实现尽可能多的自由。  

一般分为普及琴,学生琴,演奏琴,大师琴 。  

*普及琴:也就是最廉价的提琴。在很多琴行不足2000元就可以买到全套装备(大提琴,琴弓,琴袋)要说的是,虽然外观看上去与贵些的提琴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但在用料,做工上却差强人意。发出的只能说是声音,而非音色。当然,如果您是想买把琴作为摆设完全可以!  

*学生琴:初学者比较合适的提琴。琴身会有一些木纹,油漆一般用合成漆(聚亚安酯)。这类平滑的漆,用喷漆枪操作很方便,而且坚固,便于清洁。另外,正因为她坚固,会降低大提琴的声音振动;另一缺点是无法进行修复!学生由于价格便宜,一般出厂时不会做调试。  

*演奏琴:大提琴爱好者的必选。面板制作为云杉。背板、琴头、琴颈、侧板为枫木,琴码为牛子木,饰缘为椴木(或牛毛粟),指板、弦枕、尾柱、弦轴为乌木或红木,拉弦板为乌木或合金的。我国一般制作大提琴的材料分四川材、云南材、加拿大进口材。在同等工艺水平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材料制作出的价格也就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价格相差很大的原因。例如,一个国产琴马跟进口的琴马相差几十倍价钱,而且进口的琴马也为有等级,琴身上的所有部件包括木材,如果全部是进口的会比国产的琴贵两倍以上。

大提琴的演奏技巧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大提琴的*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

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  

大提琴的呼吸方法  

1:充分感受和接受音乐,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仔细反复地欣赏和感受作品,从心理上接受每一个声音和句子,理解每一个声音和句子的含义。培养这种良好的音乐感觉是正确分类音乐句子的最可靠的方法。这在歌曲中更容易理解。  

特别是,结构完整的歌曲,例如与四首歌词相对应的四个乐句,句子之间有明显的呼吸。然而,器乐中的一些音乐句子类似于歌曲,它们清晰易懂,但有些句子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是“器乐化”音乐句子。然而,所有的旋律实际上都是由乐句组成的。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和分析,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到作品创作的风格特征,从作曲家的创作特征到作者的创作原因,再加上反复的听力理解,将不再难以再次理解音乐,这是正确划分乐句的*步。  

2:文章中的句子与乐句的划分不同,完全可以将一个乐句分成几类,所有这些方案都有其自身的原因,可以说是有效的。但是客观地说,只有其中一个会让观众最满意,此时,表演者有必要仔细比较这些分割方法,并欣赏它们与他内心的细微差异,从而选择听觉和感觉最满意的分割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提琴琴码安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