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样的回复 怎么接上这一大段进行回复。和引用是不同的?

微信新增了“引用”功能,在聊天界面中,长按出右键菜单后可以对发过的聊天记录进行“引用”,并且再次进行描述说明。那么如何使用微信的引用功能呢?快来一起看看详细的教程吧。

  • 在微信首页中找到想要聊天的好友或群组。

  • 在聊天页面找到需要引用的文字并长按。

  • 打开选项列表后点击“引用”。

  • 在聊天框中输入自己想要说的话。

  • 这样就成功引用别人的话啦。

声明本文系本人根据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广告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用户在使用一款产品时,总是免不了些许吐槽,其背后的逻辑是对产品的交互设计的建议。本文以钉钉和微信的“引用”功能为案例,从交互视觉差异、用户行为和场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设计背后的差异性。推荐相关领域从业者阅读分享~

编辑:杨静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实习生

全文共 2044 字,阅读需要 4 分钟

——————/ BEGIN /——————

最近在设计群里有朋友问了2个设计问题,由于缺少需求背景信息,问题变得很开放,回答人找不到切入点,很难给出准确或者合适的答案。

由衷的觉得,交互设计绝不是简单的表层交互形式,而是综合考虑底层的设计原则和业务逻辑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讨论产品设计时,需要洞察到背后的设计策略,而不仅仅是分析表面的展现形式。

微信张小龙曾说过的“每天有5亿人吐槽,还有1亿人教我做产品”。

一款产品必然会面临用户的各种点评和吐槽,但是很多反馈仅仅是用户站在个人角度的体验认知。而产品设计师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需要能够从整个产品发展角度提出合适的设计方案。

今天我就借用钉钉和微信的“引用”功能,分析下设计背后的差异性。

微信“引用”是V7.0.9 版本出现的功能,有效的增加了信息的指向性,降低了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成本。

其他社交产品或者即时通讯工具中也有类似的功能,例如钉钉的“回复”功能,从截图中可以看到钉钉和微信的设计形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钉钉的方案设计中,引用消息在上方,回复内容在下方。引用消息带有被引用人昵称和原文内容,两者是分行展示的。

微信则是将回复内容放置在上方,引用消息在下方,同样包含了被引用人昵称,不过是和引用消息同行展示的。

钉钉回复内容和引用消息在一个聊天卡片中,这样的展示形式会增加卡片的信息量,并且产生部分信息重复,回复内容的可读性反而被弱化了。

而微信将回复内容与引用消息分开展示,更加强调回复内容的可阅读性。同时分离式的布局形式,用户可以更好的区分引用消息和普通消息,在群组信息流中视觉识别性更高。

用户行为&场景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用户在社交沟通时会有以下特点:

1. 文本信息大都较短(个人日常体验)

移动端产品文本输入有较大的操作难度,用户在即时通讯交流时,文字信息讲究短平快。长文字信息并不多,主要是来自于PC端的输入。

2. 信息差异性(同理心分析)

对用户而言,钉钉是一款即时通讯任务型工具,为了更好的掌握工作中的信息,错过的信息需要复盘,了解整个沟通的过程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微信则是一款社交工具,信息有一定的时效性,超过一定时长,用户回复的主动性就会下降,因为聊天主题和背景都已经发生变化了。特别是群组消息,用户更多的是关注当下内容。当消息成为历史后,用户爬楼了解历史消息的主动性变差。

引用功能不仅仅适用于群消息,也可以用于1V1的单线沟通。为了避免增加用户学习成本,需要与群组中的使用方式保持一致,1V1聊天场景中,钉钉的布局方式过于强调原文内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承载过重。

当内容过多时,引用消息会无法完全展示,钉钉和微信都采用了“限制字数”的展示方式。其他用户会有查看完整引用消息的需求,两者在交互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别。

钉钉引用信息可展示字数更多,用户可以通过2种方式可以查看完整引用信息。

单击引用消息展开浮窗话题记录,用户既可以查看完整的引用消息,又可以浏览所有用户的回复内容,更加适合办公场景下多人交流。

双击引用信息会定位到引用信息的原始位置查看全部内容,不过如果引用消息与回复内容之间会插入较多的消息,这种交互方式会增加用户浏览信息的成本。

微信最多只能展示两行引用信息,单击引用信息后,浮窗展示全部内容,交互方式更加轻量。

1. 钉钉更加强调交流过程的还原

钉钉更多的应用于办公场景,用户需要完整的呈现信息的过程,便于群内成员的理解。因此强调信息的可感知性,例如消息是否已读,引用回复消息默认自带@提醒功能。

在内容的布局上,采用问答式的布局形式,顾及其他成员的阅读体验,希望用户可以顺畅的完成阅读,了解上下文关系。

2. 微信更强调即时沟通

微信群组更多的是闲聊群,用户需要更加轻松的聊天氛围,可以随时参与和退出聊天。所以微信没有信息已读提示,目的是为了减少用户在沟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同样微信在引用回复时,并没有主动添加@功能,而是将主动权留给了用户,用户可以手动@被引用人及时关注信息。

用户在微信群中聊天主题比较宽泛,更强调用户的参与感,主要面向即时场景,上下文场景是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体现的,而不是后期的爬楼复盘。所以采用分离式信息展现,回复消息与普通消息保持一致,视觉习惯得到了延续,引用消息更加轻量,减少对回复内容的干扰。

以上就是我对钉钉和微信“引用”功能差异性的理解。

—————— / END / ——————

产品经理培训产品运营培训企业内训服务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培训」了解更多

▼ 喜欢请分享&收藏,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

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因为输入法问题而导致打错字的尴尬经历,除此之外,在聊天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要注意,那么,有哪些聊天时打错字的尴尬经历?有哪些聊天禁忌?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说。

有哪些聊天时打错字的尴尬经历

把我想听你声音打成我想听你呻吟,还是和喜欢的女生,不说了洗不白了。

前有个同学上英语课,打was然后打成了哇塞,还有老师问我们在森林里遇见了熊要怎么办,(本来是装死)结果一同学说,撞死。

因为打错字错失一个很好的朋友,后悔很久但回不去了。

群里面回复消息,本来一直都是直接+1的,那天我进去发现同学的消息后面没有+1,我就想都没想直接复制上一个同学的消息发出去了,结果后面的同学估计也都没有看就直接+1了,结果就是全屏的告别家长。

老师再见打成了来世再见。

我想夸“你真是小机灵”结果发出去之后发现发的是“你真是个小基佬”

跟我男朋友聊天 把本公主来了打成本鬼子来了。

我个同学,本来想打“张若昀的老婆唐艺昕怀孕了”,结果打成“张艺兴怀孕了”

我给曾经的领导发一个信息:我已经和赵总说了…结果我打成我已经和赵总shui了…shui了…shui…了…。

1、不招惹是非:带有明显政治激进色彩的内容和图片不发为好,这样,可使你远离是非。

2、不能低俗:过分低级庸俗的内容和图片不宜啭发,因为你的作品是你自身品味的客观反映。

3、不能咒人:不可强制别人啭发你的作品,比如:啭了将走大运、发大财,不啭将会如何如何……这是微信交流中的大忌。

4、不能泄露他人隐私:不能随意发表未经他(她)人同意、带有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和图片,这涉及人权和肖像权,也是行规。

5、赞了才能转:看到别人精彩文段和图片意欲转发时,应先“赞”后转,这是礼貌,也是涵养。

6、注意礼尚往来:不要只看不发不转,要尊重朋友的劳动成果,否则有可能被朋友遗忘,或打入黑名单。别人向你“打招呼”时,也应尽可能及时予以回应,这叫礼尚往来。

7、在朋友圈内不发个人生活琐碎和烦恼的事,这既影响朋友们的情绪,浪费朋友们的时间,也会暴露了个人隐私。

8、涉及国家和工作单位机密不要乱发,哪怕一对一发也不妥,信息网络时代都有被记录和泄密的可能。

9、对经典的微信可加收藏。 要经常看,经常读,领悟其内涵,自己就不断会有新发现、新感受、新提高、新收获。

10、别让微信绑架你的生活,再好的东西也是双刃剑,把握好尺度才能让微信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绝不能成为低头一族,影响工作生活和健康。俗话说的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坐在我对面却在低头玩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怎样接别人发的接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