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社区团购的,我用国美共享零售平台能做什么?

除此之外,为了助力合作伙伴快速成长,创维宣布将为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五位一体”全面服务,即提供用户、渠道、开发、供应链、资金共五大方面服务。用户包括了酷开系统约5000万用户、会员系统目标1000万高端客户,渠道包含“爱内购”、好商系统、创维智家及4万以上的线下常规门店,开发包含内容运营开放平台、应用分发开放平台、智慧家庭开放平台和百变触点生态开放平台,供应链资源包含各类显示屏、背光模组、AIoT通讯模组、智能语音模组、AIoT主控芯片等,帮助合作伙伴快速落地设计方案,资金方面,创维计划投资15亿元作为生态投资,此“五位一体”全面服务可谓是诚意满满,创维愿携手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为消费者构筑大屏AIoT幸福生活。

搭载升降式AI摄像头,创维G71系列推动AI娱乐应用全民普及

基于Swaiot小维智联,电视已经成为用户与家庭其它智能硬件交互的枢纽。而今年春发,创维G71系列则率先将先进的TrensAI EYE技术引入到国民G系列,加速了升降式AI摄像头设计在电视行业的普及进程。

感恩匠心”2019卡萨帝高端智慧生态战略发布暨感恩表彰大会在青岛冰山之角举行。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体验官、中国区总经理李华刚表示:“卡萨帝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高端品牌,第二个是场景品牌,第三个是生态品牌。”并分别对三个阶段做了重点诠释。

  本次表彰会在重点表彰员工的同时,现场还发布高端智慧生态战略,它具有高端化、成套化、前置化、嵌入化和智慧化优势,用户可以从中获得从产品到场景再到智慧生态的高端生活。

  据悉,这是卡萨帝的内部表彰会,重点表彰了百余位做出卓越贡献的匠心代表,包括设计团队中,以7年创新设计换来57项大奖的黄泽平;研发团队中,执着于4500毫秒细微差距的Sujit Chavan;还有来自智造团队,输出创新成果4800余项的王相军和服务团队中,6年服务9000多用户的王永祥。

  黄泽平从2012年开始就承接卡萨帝C3、C5、C7成套系列化设计,7年创新设计换来reddot、IF、IDEA等57项国际大奖,300余项外观专利和120余项实用新型发明。Sujit Chavan为了改善两扇门固定装置移动周期,最终打破固定装置移动速度记录,第二道门循环时间仅需23.5秒,比之前节省了4500毫秒。

  王相军身负创新成果4800余项,智能制造升级方面成功申请13项创新项目专利,还有73项新技术正在申请专利。王永祥时刻将2副管家手套放在身上,粗线手套搬送、细线手套演示防产品划伤,6年服务9000余用户……

  当然,还有更多匠心团队,他们像“螺丝钉”一样,在卡萨帝智慧生态战略上站好岗、值好班。比如今年发布的“指挥家”套系,就是由35个团队、7千多人、历时3年共同打磨造就。

  这虽然是卡萨帝内部的一次表彰,但这背后可以说是用户给他们颁了这个奖。此前,在卡萨帝一次内部分享会上,发布了一份用户报告,报告对3万余用户、626万字的用户口碑内容进行了收集分析。在这些用户晒单评价中,智能、科技感成为高频词,说“太贵”的人越来越少,说“值得”的人越来越多。

  现场,卡萨帝请来了用户做背书,3位分别有10年、5年和1年使用体验的卡萨帝用户体验官,来分享自己认为的“值得”。

  美籍钢琴制造大师巴纳伯斯费科特是一位有1年使用体验的用户体验官,云鼎空调软风不伤人,让他久坐谱曲也不会感到腰酸背痛;长春的二胎妈妈用双子云裳洗衣机专门洗护宝宝衣物,卡萨帝是她最信赖的“洗护管家”。

  除此之外,卡萨帝还给用户带来了全场景互联的智慧生活: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和智慧浴室、智慧阳台场景5大场景的智慧生态,全面覆盖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真实发生的场景。比如你想做饭,走进厨房,冰箱已经定制好菜谱;想要煮粥,选择合适的程序就可以,灶具自动控火,程序结束自动熄火。

  当然,还有很多生态服务。洗衣液快没有了,洗衣机会智能提醒,一键下单就能送货到家。洗衣服的时候洗衣机自己匹配程序,丝绸、羊绒都能在家机洗。刚买的进口牛排担心食品安全?卡萨帝为你追踪全流程,从产地到餐桌,所有信息都能查到。

  《体验经济》作者约瑟夫派恩说,“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九不得”出台后,社区团购市场也进入了相持阶段,或者说新变化的前夜。春节以后,就将可能有些新动态出来。

在此阶段,《商业观察家》近期也专访了食享会创始人戴山辉,我们想知道这个市场的主要玩家是怎么看待当下社区团购市场的,怎么看待风险,怎么评估未来。

戴山辉是零售业老兵,之前在本来生活有过8年线上线下生鲜操盘从业经验。其创办的食享会在2018年上线,是见证了社区团购行业完整发展的公司样本。

与其它巨头火拼下沉市场、火拼蔬菜相比,食享会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定位二三线城市居民,平价折扣社区店,对标美国的平价折扣商店美元树。主营商品为:家庭基础消费品,季节时令商品、品牌尾货。戴山辉称,食享会所运营的城市在2020年全部实现盈利。

戴山辉认为,社区团购未来的坑在于,没有流量变现渠道,因为当下的烧钱行为所聚集的流量都无法沉淀到自有流量池。流量还是微信的。

《商业观察家》:食享会目前经营情况如何?处在什么位置?

戴山辉:我们每个月的销售额在2-3亿元左右。

目前的社区团购市场,全国层面是一个5+5的结构。

5家创业公司: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同程生活、美家优选。

5家平台巨头:京东、阿里、美团、滴滴、拼多多。

《商业观察家》:2020年的社区团购市场,聊得都是巨头进入。怎么看巨头进入?

戴山辉:(巨头关注社区团购)其实由来已久,不管是京东、美团、还是阿里等。它们有战投部门,有第三方投资公司,有各个业务部门,早期都有很长的触角。

只是现在大家开始关注,媒体开始关注而已。

巨头在这个领域的了解与研究由来已久,从来没有停止过。它们对这些新方向和新的模式,早期是下面的人看,后面老板更加关注,决策和参与就更直接了。

尤其是2020年疫情之后,它们看到这个模式的爆发和魅力,加上有数据体现,美团、拼多多、滴滴火速下场。

早在这之前,其实阿里的菜鸟,还有苏宁小店等,很多“大公司”都有参与社区团购。

《商业观察家》:所以,还是因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带来的巨头进入?

戴山辉:为什么社区团购今天这么火?

零售业过去100多年沉淀出了店这个渠道,门店是一种形态。过去的20年,快递模式的电商出来了,20年从创新到走向巅峰。

现在则出现了社区团购新渠道。

社区团购是社区零售里面一个有代表性的东西,现在发展已经3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新的零售业态的成熟周期会越来越短,从门店的100年成熟期到电商的20年成熟期,社区团购从出现到巅峰有可能只需要10年时间。

基于这样一个逻辑,如果把社区团购定位成未来的一个零售渠道,那现在的小巨头的参与理所应当。

其实社区团购跟过去快递电商20年的发展脉络,近乎一样。

B2C电商刚开始,也是一批创业公司出现,用B2C的模式把所有的品类搬到线上。然后,国美、苏宁等相继参与,无一缺席。今时今日,信息传播的速度、影响的广度、发酵的深度,远远大于过去。所以,这种关注和引起各种反应更加强烈。

2003年B2C电商崛起的外部环境有一个非典,2020年社区团购崛起的外部环境则有一个新冠,外部疫情环境都刺激了赛道的高速发展。特殊时期,这些新模式都为疫情的控制和当时的保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商业观察家》:我们的理解是,社区团购是在做社区商业,它的渠道价值就体现在社区入口,但社区生意挺难做的,也面临很多竞争,食享会的定位是什么?

戴山辉:现在社区零售三个方向,一个是社区团购,一个是前置仓生鲜电商,一个是社区生鲜店。

像前置仓做的半小时达生鲜到家业务,比如盒马(做店仓合一,店即前置仓)、每日优鲜(无店纯做前置仓),只能守着一线城市的5%人群做,出了就没有足够用户了。

比如二线城市武汉人买生鲜,没有太多半小时达到家需求,到家干嘛呢,东西卖得贵,自己下楼就有得买。

武汉人对半小时达到家并不买账,那么,如果不买账,像盒马这样的就跟传统超市没什么区别了。它主要也是大店模型,大店则对社区的辐射能力一般(渗透率不高)。

我们做的则是25%人群。就是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居民,有一定改善性需求,对品质有一定要求。然后我们一直坚持围绕家庭刚需的基础品类,围绕计划性需求,做爆款,做大单品。

美团、拼多多主打的是更下沉的70%用户,所谓的10亿没坐过飞机的人群。

总体来看,由于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能放在一锅里面煮,未来肯定是多种业态共存的,店、电商、社区零售三分天下。

《商业观察家》:食享会如果定位做二三线城市居民,而不是更下沉市场,那如何走差异化路线?

戴山辉:我们是以家庭基础消费品为主。生鲜比例没有新平台那么高,类似美国的折扣会员店美元树。主营商品为:家庭基础消费品,季节时令商品、品牌尾货。

在美国,每一个大的沃尔玛边上都有一个美元树折扣店。而在经济平稳或者下行周期,美元树甚至逆势高速增长,发展亮眼。用户群体、市场选择、商品特色、运营方式,食享会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兴盛优选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大平台大规模烧钱补贴之下,食享会一直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全线盈利。

《商业观察家》:食享会之前在扩品经营方面做了很多率先尝试,比如卖手机等,社区团购渠道能卖这样的高客单价商品吗?

戴山辉:手机卖得很好,但相对其他品项的量还是不多,我们卖后,现在大家都在卖。

这主要是因为手机的消费人群有限,再一个客单价高。

消费者愿意在你这花1万元买个苹果,也说明这个渠道的可信度已经非常高了。

《商业观察家》:近段时间来,社区团购市场似乎也开始横向整合,比如京东投资了兴盛优选,怎么看?

戴山辉:微观层面,谁去收购谁,谁投资谁,会有一些偶然因素。

就像我们,为什么从江苏、浙江做起,而不是从山东做起,是偶然的,它有很多偶然因素。

还比如我们现在猜,未来谁会是第一名、第二名,这种博彩式的猜测,其实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所以,重要的是背后的逻辑。

京东投资兴盛是应该是比较好的组合,除投资之外,业务端的整合要看未来的发展。

《商业观察家》:接受京东投资后,兴盛优选未来会卖给京东吗,或者说,社区团购赛道中的创业公司未来的归宿是不是卖给巨头?

戴山辉:美团在2012年之前,是一个做团购的公司,但它后来慢慢多元化。做了猫眼、出行、外卖,以及到现在做社区团购,美团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公司。

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公司的价值判断不一样。兴盛未来是不是要走独立IPO方向发展(或者被收购),是公司发展权衡各方利弊的结果。

现在的兴盛优选还处在一个单一发展的阶段,引入京东,毫无疑问,大家肯定都认为挺好。京东的零售基因很强,社区团购本质上则还是一个零售的生意。

《商业观察家》:巨头有没有找过食享会?

戴山辉:都聊过,不止一家,不止一次。

不论从投资角度,还是了解行业,巨头对社区团购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最后,大家一起竞争,一起做推动行业发展。巨头也对行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因素,巨头的参与也是行业成熟必经的发展阶段。

《商业观察家》:现在,社区团购赛道进入并购整合阶段了吗?

戴山辉:一般并购会出现在两个阶段。一个会出现在早期,因为要迅速做大市场。第二个出现在末期。

并购不会出现在当下这样焦灼的时候。大家下场都正在兴头上,还需要冷静,需要沉淀。

《商业观察家》:什么样的企业会去收购?

戴山辉:自己能不能做,能做自己做。现在拼多多、美团、滴滴都是坚决自己下场的代表。第二,来不及做,或者做的不好的,那就投一个。

《商业观察家》:食享会现在在做融资吗?

戴山辉:下轮融资到最后阶段了。

《商业观察家》:京东投资兴盛优选,能帮兴盛优选优化业务吗?比如优化成本?京东能对兴盛优选输出供应链能力吗?

戴山辉:各方都是独立的公司,独立运营。第三方内部情况我也了解不多,从外围看,无论是优化成本还是输出供应链,目前看比较难。第一,能输出是因为有优势,无论京东的优势品类还是区域,跟社区团购有较大差异。第二,集中度决定上游的谈判能力。社区团购的头部公司,目前量足够大,也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商业观察家》:怎么看拼多多?有时我们觉得拼多多未来可能会是这个赛道的最大赢家?

戴山辉:不止是拼多多,这几家参与的公司都发展比较快,业务量上的也很快。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史无前例的补贴,不计成本的市场开拓。一个月要卖几个亿的货,几十亿的货,不难。

但是否成为赢家的标准,是能否持续,最终是要能沉淀应该有的价值。

《商业观察家》:所以,拼多多未来也很难成为社区团购赛道的买家?

戴山辉:这个无法预言,目前看拼多多是完全自营,没有收购的迹象。

《商业观察家》:对于已经入场的小巨头,它们的能力,你有评价吗?

戴山辉:小巨头可以说每一家都有很好的品牌、资金、流量、人才的支持。在业务层面,各有优势和基因,我们在竞争中每天都在跟对手学习。

如果说更具体一点,美团的系统和组织能力、滴滴的团长和用户运营能力、多多激发用户购买和参与的能力,都是非常杰出的。

它们用你做的方式做你做的事情,同时,还带来了强大的基因和特长,所以最终的胜出,不会因为你单纯有钱,一定是你比别人做的好。

《商业观察家》:但社区团购市场现在所处阶段,似乎还没有那家能做得很细?

戴山辉:早期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被掩盖掉了,因为反正大家都烧钱,比如说配送,你是7个点成本还是8个点成本,没什么区别。所以,这是有钱的好处,用时间换空间。拓完市场再精细化运营。

但不管什么生意,一定不是一场无休止的补贴和烧钱,最终还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脉冲的行为比如补贴,价格战,不改变公司的基本面。

零售的竞争不允许有短板,一般就2、3个点净利,但零售的各个环节,营采销、仓干配,随便一个环节的波动都会吃掉这几个点利润。做好业务本身是根本。

所以,现在剩下的社区团购公司,没有那一家是真的从零开始做起的。每家公司的创始人或者团购,都是市场上磨砺多年,这也成就了现在的新渠道,比如社区团购,能在短时间爆发式增长。

《商业观察家》:传统线下商超做社区团购有机会吗?

戴山辉:开店的和做电商的,来跨领域做社区团购(是有区别的)。

像拼多多、美团等电商做社区团购,由于它们以前做过互联网,转到社区团购就很快,烧过钱,而且烧过大钱。

开店的来做社区团购,就面临亏损问题。你扛不扛得住,你愿不愿意去亏这个钱。

相比较而言,传统商超确实面临各种冲击和竞争,但它的体量大,特定的消费场景也还是比较稳健的,是否愿意断臂重生,是很大的命题,看如何选择。

《商业观察家》:传统商超,如永辉在生鲜领域的运营能力是很强的,如果永辉要做社区团购,你会给什么建议?

戴山辉:永辉的超市业务还是最大的板块,我了解到,其实永辉一直在做新业务的尝试,投入也不小。

(这里面的问题是)传统业务是增长赚钱的,新业务则是投钱的。资金层面怎么规模,业务层面新老业务怎么融合,都是选择问题。

如果我建议,我觉得应该加大力度发展新业务。看得见的好模式,未来的好机会,参与就是重生。

《商业观察家》:现在的社区团购还有进入的机会吗?门槛有多高?

戴山辉:现在的门槛非常高了,基本上窗口已经关闭。

说社区团购零门槛,其实无论零售还是本地服务行业,从来不是模式取胜的。

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行业,规模是结果,品牌就是最大的门槛。

零售的基本逻辑,大到沃尔玛,小到7-11,它的核心是三个体系。一个是一套完善运营体系。保证再大的体量也能复制,能标准化的运转。第二个是先进的系统工具,围绕特定的业务背后是要有信息系统支撑的,且不断迭代。第三个是供应链。三个体系支撑一个品牌,最后的落脚点是这个品牌,最大的门槛就是品牌。

《商业观察家》:那社区团购未来有没有区域性机会?

戴山辉:生鲜也好,社区团购也好,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属性。一个是本地化,不能像以前纯线上的产品,一个工具、一个软件,就赢家通吃。做社区团购、做生鲜,都是本地运营的。

当地组织货源,了解本地需求,近距离服务本地用户。

第二个是差异性。各地需求都不一样。所以,这个城市可能是这个企业做得很好,另一个企业做得很差,但到另一个城市可能就反过来了。

这都是本地化和差异性导致的。所以过去不管是哪种业态,在全国复制的都非常慢。能拓展二到三个省的已经凤毛麟角。

《商业观察家》:社区团购这个赛道,未来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戴山辉:第一代互联网的盈利模型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比如当时的门户网站等,是补贴用户,并提供免费服务,来聚集用户。然后通过广告、游戏从另一个领域赚钱。用户、流量则是沉淀在自己的流量池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滴滴也好,其他公司也好,补贴的逻辑也是让流量沉淀在自己的APP里面。

所以,过去互联网补贴逻辑和路径是非常清楚的。

但社区团购现在的运营是,做社群的话,一个群里会有6、7个玩家。一天有7个小程序在里面甩,消费者则会买当天提供最便宜商品的那个小程序。甚至买了都不知道在哪家买的,这家买的到那家售后也不是新鲜事。

(于是)你烧钱是帮小店做了一个社区私域流量池。明天不烧的时候,会不会记得你?这会不会是一个巨大的坑?会不会成为将来烧钱后一地鸡毛的原始成因?

”羊毛出在猪身上“过去验证是可行的,但如果“羊毛要出在羊身上”,(没有自己流量池做变现转化了),要靠卖菜赚钱甚至赚大钱,能不能行的通,如何转化,是交给大家的重大命题。

《商业观察家》:我们听说一些社区团购运营商,消费者主动登录其APP,或小程序的购买行为,已经占到了50%?

戴山辉:那剩余的50%呢?

《商业观察家》:没有办法将所有用户都转化到自己的APP里吗?

戴山辉:目前,社区团购的主流用户都不登陆APP,很难。我观察到的用户,还是小程序购买最直接。

社区团购为什么这么火?

团购不是新东西,以前都有。现在火是因为所有流量都沉淀在群里面,是因为有新的营销场景出现。

《商业观察家》:消费者目前主动登录食享会小程序购买的比重有多少?

戴山辉:我们目前主动访问和群界面的访问,两个流量来源三七开。

注:文/商观,文章来源:商业观察家(公众号ID:shangyeguanchaj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在烧钱游戏中,小公司很难成为赢家。

7月6日,同程生活更名为蜜橙生活,宣布放弃整个社区团购业务,业务方向从to C调整为to B;戏剧性的是,在次日,同程生活旋即发布破产清算公告。

直到当日深夜,同程生活苏州总部还聚集着众多前来讨债的供应商。这一幕,就像是一年半之前淘集集坠落的昔日重现。

关于事件的最新进展,字母榜获悉,同程生活向供应商提供了两种还款方案,方案A为同程生活以现金方式向供应商支付欠款金额的40%,剩余60%待债务人破产清算后,由法院分配;方案B为同程生活以现金方式向供应商支付欠款金额的60%,剩余40%,供应商放弃追偿。

“7月3日,同程生活还在要求供应商送货,但几天后便宣布转型,这让人难以接受。”一位被拖欠货款的同程生活供应商说。

早在6月,内部员工就已觉察到公司的微妙变化。

一位同程生活员工告诉字母榜,5月中下旬,公司开始卡采购报销费用和供应商货款,即便员工都是按照此前的流程报销,也会被财务驳回重新走流程,“我们当时以为是公司管理趋严或财务换了团队,没想太多,供应商也没有提出异议,还在正常供货。”

到6月底,情况变得不再乐观。“能感觉到发货量明显减少,供应商的货款也一直没结。”但直到6月28日,公司还在让员工在朋友圈发布招募供应商的广告,7月3日仍在要求供应商供货。

另一位同程生活员工向字母榜表示,同程生活从半个月前就开始打折促销了,起初是七八折,最近一周是半价促销。这点也遭到供应商吐槽,“同程生活一边让我们供货,一边还在打折促销。”

“社区团购行业从拼创新、拼执行的时代转变为了拼资本、拼补贴的时代,同程生活必须做出战略上的调整,放弃整个社区团购业务。”同程生活CEO宇将公司社区团购业务的失败归结为巨头的入侵。

曾经创业公司最大的恐惧,是BAT和你做一样的生意,现在社区团购公司的恐惧升级了:这一次泰山压顶的是美团、拼多多和滴滴,它们比BAT更饥渴,渴望增长,也依旧有打仗的心气。

一年前,巨头带着大队人马向社区团购奔涌而来,它们以互联网的速度招人、开城,迅速完成主要城市的业务覆盖,而这样的布局曾耗费创业公司数年时间。

同程生活的破产并不是社区团购大逃杀的开始,所有参与者都清醒地意识到,它们需要跑得比别人快一点,再快一点,只是这门短时间难以利润转正的生意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存活下来的创业公司早已所剩无多。

同程生活的失败惹人唏嘘的原因是,它曾经是社区团购赛道的第二名,不过这个第二名前要加上个限定,只短暂地存在于美团、拼多多、滴滴这些大公司入场前。

这门本就难盈利的生意,当大公司进入后,难度继续升级,它变成了一场既追求速度,又追求精度的竞争——要有魄力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以在战争结束前抢占优势位置,又要保证资金花在刀刃上,以有足够的资金撑到战争结束。

一位参与社区团购大战的某大公司战略人士向字母榜表示,一个策略失误,可能就需要公司多耗费数千万的现金打市场。

去年三季度,同程生活开始感知到巨头压境的阴云。“补贴眼花缭乱,巨头夸张到毛利仅为5个点,甚至是零毛利、负毛利,而我们的毛利维持在20多个点,大厂们进入社区团购赛道之前,整体是盈利的。”何鹏宇去年年底接受亿邦动力专访时说,当时内部讨论过接下来的策略,结论是还是要保证毛利。

上述同程生活员工告诉字母榜,同程生活的抖音直播间,也会保证一定毛利空间,但要算上投放的抖+、各项运营成本,直播间运营也是亏损的。

按照何鹏宇的说法,当毛利维持在20多个点时,能保证公司整体盈利。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即便同程生活有意识地控制毛利,毛利空间也会被再度挤压,亏损就成为平台的长期状态了。

选择保守策略站在烧钱赛道的创业公司的无奈之举,但也相当于提前退出胜者角逐赛。努力控制毛利空间的同程生活,在价格上很难拥有显著优势,这意味着其市场规模无法继续扩大。

同程生活一度也通过融资、收购获得市场份额,2018年12月,同程生活并购广州千鲜汇,进入华南市场;2019年9月,同程生活收购湖南的考拉精选;2020年8月,同程生活与苏州本地的邻邻壹完成战略。

但当巨头闯入,同程生活的资本管道瞬时出现了断裂。去年7月,同程生活完成C+轮融资,自此之后再无融资消息,而这一节点,刚好是巨头发力社区团购的时间。

同程生活曾向外寻求过流量补足,今年4月底,同程生活和抖音开启战略合作,在江苏、广东等地的部分城市,用户抖音本地频道顶部的社区团购入口,进入同程生活,享受新人1分钱购等优惠。显然,这一战术没能挽回大势。

去年6月,领投同程生活2亿美元C轮融资,曾在公司内部分享“我为什么投资卖菜”,他表示,传统的自由市场买卖的,折损会到30%左右。同程生活的介入,使得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蔬菜损耗率只有几个。“在同程生活能够控制的环节中,损耗只有1%。”

但复盘同程生活的具体运营策略来看,它的盈利模型并非是最优解。东吴证券今年5月发布的《社区团购C轮深度研究:硝烟进行时,品牌/平台/团长都在想什么?》报告指出,生鲜的亏损率(补贴率)约10-15%,标品整体的亏损率(补贴率)约2-3%,主要原因为生鲜在运输过程中的确更容易发生损耗,且单价略低于标品(尤其是在平台通过补贴生鲜来引流的情况下)。

据东吴证券调研,2020年年底主流的社区团购平台上的生鲜占GMV比重已经下降到30%左右,SKU占比已经下降到40%左右。这个比重与传统商超中的生鲜占收入比重较为类似,运营逻辑也近似于商超:即生鲜及食品引流,高利润日百标品赚钱。

但直到去年年底,同程生活的策略依旧是坚持以生鲜为核心类目,满足家庭日常消费。在上述采访中,何鹏宇提及,平台SKU中,生鲜依旧是大头,占百分之七十。

另一点则是SKU数量。东吴证券在上述报告指出,社区团购的营业成本率与传统的商超差别不大,但商品价格却便宜约20%~25%,这意味着社区团购的进货成本较传统渠道有较大优势。我们认为社区团购获得进货价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单SKU采购规模大;账期短,不占用供应商资金。

根据东吴证券的调研,社区团购平台上每日SKU不足1000个,考虑轮换后平台经营的SKU也仅约个,而一般连锁超市的SKU在1-2万个左右,大卖场SKU可高达2万个以上。

同程生活走的则是多SKU路线。何鹏宇去年年底接受亿邦动力网采访时曾表示,同程生活的SKU应该是是所有平台里最多的,接近3000个,日常家里吃用可以一站式满足。

而在订单量、GMV较对手相差一大截,SKU又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同程生活在议价权一端自然不会具有太多优势。

同程生活已经是算是社区团购赛道里厮杀到最后的创业公司了。今年年初,食享会创始人戴山辉接受商业观察报采访时曾表示,社区团购市场,在全国层面是5+5的结构,5家平台巨头京东、阿里、美团、滴滴、拼多多,和5家创业公司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同程生活、美家优选。

严格说来,当时的创业公司只剩下4家,更名为美家买菜的美家优选在去年年底被京东收购;如今划掉同程生活,只剩3家;据36kr今年4月的报道,食享会江苏地区的业务,已并入到十荟团,江西、浙江、吉林等其他地区的业务,也陆续准备退出,戴山辉对此回应,只是个别亏损城市关站,其他所有城市在正常运营;另外的兴盛优选、十荟团都拿了大公司的融资。

何鹏宇去年年底曾这样描述社区团购的战况,“刚开始是最疯狂的,拼命烧钱;烧完以后最近开始有些收敛。不停往里面投钱,规模好像也涨不上去,这时候大家就可能会重新思考。”

“社区团购行业遇到瓶颈了。”一位关注社区团购的分析师向字母榜表示,各家开城计划早已结束,订单量已经许久无明显增长。

上述参与社区团购大战的某大公司人士也向字母榜表示,社区团购的城市覆盖基本都差不多,现阶段主要的方向是订单量和客单价。

去年年底,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出台,第一条就是要求平台布的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新规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战争的惨烈度,却没法终止战争,大公司的补贴依旧会持续,但它们也开始由以资金换时间的第一阶段,进入到关注产出的第二阶段。

去年第四季度,美团新业务营业亏损为60亿,其中一半来自美团优选。“随着美团优选业务规模的扩大,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单位经济效益的水平。”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王兴指出,美团优选已经开始产生毛利润,不存在烧钱扩毛亏损情况,营业亏损来自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不是将资金花在低价竞争方面。

显然大公司也开始提升毛利空间。美团CFO在3月曾表示,目前优选业务的商品单价,平均贡献营收和利润都比较低,但是一直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公司也会继续引进更多的价格更高,利润率更高的商品进行销售,近期有望驱动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

拼多多财务副总裁马靖在5月的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同样表示,“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多多买菜的投资方面持有非常审慎的态度,我们根据预期的ROI来评价我们的业务决定,我们对于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表示非常,也会在今后非常审慎的评估我们每一笔的投资。”

当大公司开始更关注单位经济效益的水平,在侧面印证着,它们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市场覆盖,建立了一定的市场规模,那些一度挤进决赛圈的创业公司,无疑就会被推到市场边缘,同程生活已经出局,下一个会轮到谁?

【本文作者谭宵寒,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editor@)投资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美财务共享中心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