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外国鬼片,几个学生去墓地旁边的房子住下,有两个盗墓的拔下吸血鬼脖子上的项链,吸血鬼复活了

  《僵尸》是一部由麦浚龙执导,钱小豪 / 惠英红 / 鲍起静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类型的,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僵尸》观后感(一):麦浚龙的《僵尸》,是致敬,也是僵尸电影的句点。

  我是非常这部电影的,也是第一次,看完一部僵尸电影,不是觉得恐怖,而是觉得。

  有影评说,这部电影,,诚意十足,因为洋气太重。我个人却认为,这部电影,是情怀满分,诚意十足。

  对于僵尸电影,在我心里,是有满满的,和的地位的。不知道大家的是不是都是的,很久以前的我,出生在广东的某个小镇,家里曾开着一间小音像店,受港片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除了动画片和,单说电影的话,几乎都是港片了。不过那也是港片的黄金期,想必,大家都是差不多的。

  童年陪伴我的,很多时候,都是那部VCD机和老,家里的所有影碟,只要是僵尸片和鬼片,都被我和小伙伴翻出来看过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看的电影还比现在每个星期看一部多得多呢,笑~

  随着的增长,僵尸电影开始退出恐怖片市场的舞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看日本恐怖片,那才是,随之,我们开始看欧美丧尸片,那才是主流。僵尸电影随着林正英和许冠英的逝去而逝去了,期间曾有人做过和创新,但都没有收到有多大的反响。

  同样,麦浚龙执导的这部《僵尸》也仅在香港和台湾上映了,虽说也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泛起多大的波澜,但在香港也取得了1100万的票房,也算是非常不俗了。在大陆,除非僵尸电影发烧友,也很少知道这部电影,但是,我还是不怕恐怖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应该不会让你。

  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的话,抛开情怀讲,也算是很有创新且诚意十足的片子了。

  导演麦浚龙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其实我也挺陌生,当知道导演是他时,我非常吃惊。麦浚龙!唱《》的那个香港歌手吗?

  看他的资料,意外除了外还家境富有,情怀满满,只为致敬,不求回报。虽说这样说可能会有人KY,还不是有钱才能这样。但是看过这部电影的都不会否认麦浚龙的和诚意。豆瓣有个网友说得好,这才是真正的致。

  你去看看现在市场上年轻导演的“致青春”的电影,到底谁在致青春,致的是谁的青春,谁又在捞钱,谁又有诚意,明眼的观众。避免拉踩的嫌疑,我就不了,大家自行感受。

  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特别好,细节处理得非常,没有让我的点。“稳”,是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好印象,没有年轻导演的浮躁,力求每个布景和细节都烘托气氛,甚至有很多细节都在致敬僵尸电影,例如隐世的道士自嘲说,现在糯米都只能拿来作糯米饭了等等。这份,已是难得。

  这是电影一开始的布景,残旧破落的大楼,男主要住进这一栋楼,但看建筑,恐怖的氛围就已经很足了。如果说这只是开头吸引人,那后面的布景,则是抓人了。烟火气与破旧老楼的恐怖之间的平衡把握得非常好,特别是梅姨的,这里留白给想要看的观众一个悬念。

  而作为一部恐怖电影,的是恐怖元素。麦浚龙请来了清水崇作监制。没错,就是那个用《咒怨》给无数观众留下难以磨灭阴影的日本的清水崇(感受到作为咒怨受害者的我那咬牙切齿了吗,两三天晚上不敢关灯睡觉啊)。

  清水崇的加入,带入不少日本恐怖片的元素,特别是他个人恐怖作品的青灰阴冷格调,特别是那那两个女鬼出现的时候和男主回忆的部分,马上映入脑海的就是,这可不就是清水崇!

  这也是让这部电影有所争议的一个点,加上一些血腥恐怖元素,让整部电影,相比较起说这是一部传统的僵尸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cult电影,所以很多说不能接受,觉得拍成这样就不是僵尸电影了,但我觉得,这个大胆的尝试才是这部电影最好的,这点后面会详细讲到。

  这部电影还妙在哪,就是演员的。即使是配角,也有陈友,惠英红,楼南光,鲍起静,卢海鹏,吴耀汉,钟发。

  这些港片的老戏骨,没有一个是靠“脸”吃饭,实实在在的港片符号在那里,演技在那里,特别是鲍起静饰演的梅姨绕着她死去正在变成僵尸的变走边说话的那段长镜头,的起伏和转变,看得很多网友说看老戏骨飙戏就是过瘾。

  而男主的设定是最妙的,“一个演惯僵尸片但已无片可拍的老演员,并且生活,妻离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阴森诡谲的大厦,只想结束,却遇上隐世的天师阿友后引发的。”

  而这种设定的男主是谁扮演的?

  是钱小豪,钱小豪又是谁?是当年主演过《僵尸》的老牌影星,在片中出演“过气明星”谁比他更合适?简直像是量身定做。

  电影中更是放出钱小豪与林正英,许冠英,张曼玉等中的合照,和僵尸戏服,这种致敬,真的岂是一个妙字了得,的同时,又带出一份戏如的伤感。

  戏到最后,才反转说在这栋楼里发生的一切的事,都是男主上吊死前在脑海里上映的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强行因为“建国之后不许成精”而洗白,这段的用意,加深了僵尸电影的过去的伤感,也是对现在僵尸电影处境的一个但又残酷的展现。

  最后的五分钟,导演麦浚龙也给过一些解释:“我希望去说一个关于希望,一个被的的故事,小豪他在电影里上吊,通过回光返照寻找的家庭,寻找,找到自我,这是一种探索,最后的镜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他笑着,我觉得这就是希望。”

  他说的很隐晦,不详尽,而我他所谓的希望。正如前面我所说的,这部电影加入的很多创新元素,让觉得这不是一部纯正的僵尸电影,没有以往的抓鬼的刺激,没有搞笑,怎么品,都不是原来的。

  但是现在是现代。要拍纯正的的僵尸电影还有可能吗?没有时代背景,没有林正英,再怎么拍,也都不会是以前的僵尸电影了,怎么拍,都是在圈在以前的套路里了。这种状况,需要加入创新,僵尸电影才可能继续。

  比如欧美的丧尸片,结合现代的时代背景,生化危机,才有丧尸,可是僵尸和丧尸并不是等同的,是不的,和西方所谓的吸血鬼,也是不一样的,它更加局限。

  创新一直都有人在做,包括模仿西方吸血鬼化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16年的电影《僵尸来了之伏魔夜》、TVB16年新剧《僵》,无论哪种创新,都是把时代放到现代来合理化,僵尸只能往前走了,不可能再往后退了。而麦浚龙做的一系列尝试,就是它所谓的“希望”吧,僵尸电影的希望。

  而我又为什么说这又是句点呢。其实我觉得,麦浚龙在说出致敬时,在奠定这部电影悲剧的色彩时,他自己也许也是知道的吧,僵尸的时代真的结束了,该翻篇了,它只能存在在我们的回忆中。正如那些创新,翻起波澜的,除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大多没有多少声息。

  他抓住最后的“希望”一搏,最后坦然而地说出,这是致敬。

  他努力过了,懂的人都懂。

  这篇,致敬林正英,候害怕僵尸,可是只要林正英在,变不再害怕,变得安心。

  如果大家写的东西,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有戏好好说”(letsmovies),让我们一起来聊聊电影电视剧~

  《僵尸》观后感(二):风华已逝终不再,重临亦幻梦

  上那会儿,拿着捧着录像带,一帮人大大小小看着林正英。那是属于港片的豪情,是僵尸片的黄金时代。那会儿美国还不流行看美国僵尸,日本恐怖还未流行,林正英,我们用手捂着脸偷偷瞄着电视机,被吓的一愣一愣依旧。

  林正英将僵尸片与道术发挥至极致,趣味与恐怖并存,,,在僵尸片的领域,以至于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无论导演怎么挖空的拍,演员如何费力的演,观众很难找到,林正英的僵尸片有幽默,有打斗,有道家斗法,有僵尸游魂横行。林正英种类型片注入的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印记,即使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风采依旧。王家卫用《一代宗师》诠释了逝去的武林,还原了民国范。麦浚龙用《僵尸》致敬了那个年代不可复制的光影。

  《僵尸》中决心自决的演员,的没落道士,他们都是林正英那个时代的熟悉面孔,但是风华不再,犹如的僵尸片一样不复神勇。片中演员的脸孔都不陌生,这原汁原味的仿佛让人找回了港片的味儿。但犹如故事一样,不过是致那个时代的一场幻梦,亦是僵尸片的借尸还魂。壳是僵尸片的壳,骨是cult片的骨,血液里流淌的是非正宗的清水崇。虽是七拼八凑风格,本子却十足,你也不可能要求29的导演拍出49的范。麦浚龙心思更是细致,可能演戏刚及格,当导演却该给高分,青年导演中踏实敢玩的并不多,麦浚龙算一个吧。

  他们都老了,留下璀璨的和落寞的现实,僵尸片风华不再,辉煌已逝,借尸还魂的一场幻梦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缅怀。但至少还有希望,正如结尾钱小豪的出现,代表作传承和希望。《僵尸》的格局较小,表达的东西也并不复杂,虽影片后半部分有点脱节,打乱了之前苦苦营造的节奏感,但不妨碍它成为13年的,关于结局吧,穆赫兰道式的如梦方醒,念一段怀旧的自白,我们怀念香港电影的,怀念那往昔的豪情。

  《僵尸》观后感(三):一点关于的感想

  我比较倾向于前面都是男主的YY,是七日重生的中脑洞太大的。

  一直觉得,所谓没有离去的鬼魂,都是有着未完成的愿望,被困在中间地带不能离去的。纵观全片,所谓厉鬼也只有双胞胎而已,她们也只是怨念太深,不能离开。你看刚刚离开的丽姐,吃了糯米饭不也不吵不闹?鬼并不坏,坏的是人。道貌岸然的“”,养鬼养尸想要借尸续命的阿九,为了老伴能“回来”而宁愿害死的梅姨,甚至包括男主,,虚伪,通过臆想来自己,这是算是一种坏。

  结尾转折并没有给我带来希望,而是通过对比,显得前面七日重生的部分更加。

  不过还好,毕竟七天之后,都重生了。毕竟,男主的儿子还是顾及来认尸了。也算是人性之中的一点希望吧。

  《僵尸》观后感(四):师傅不在 徒弟努力

  钱小豪的那两身戏服,一个是《太极张三丰》,一个是《僵尸道长》,都是他鼎盛时期的角色。等到那张拍戏时的合照出场,忽然间觉得时光流逝极快,而电影中那个落魄的中年人难道真是当初的小师弟和坏的彻底的大宝?

  怀旧之作,不仅仅是题材,其实从演员表上就可以看出,哪里有。几十年前的人依旧在演一出好戏,令人心安。有人说落魄,自然,人都有服老的一天,但至少有戏开工,至少曾经红过,到底老天也不薄了。

  情节?有一大段在铺垫情感,打斗得精彩,却少,可;僵尸这个名义上的主角甚至在片子放了近三分之二才出场,可妙。以往的僵尸片因为有林正英坐场,说是恐怖片,但与功夫片没多大区别。所以他的打斗戏多,却也有功夫片的老毛病——有时打斗的情节和故事关联,纯粹是为打而打。但架不住林正英一班子武师底子足,所以精彩好笑。那这部片子呢?能打的就只有钱小豪了,你还找谁?阿九吗?别忘了,演僵尸的那位也已是的了,打斗戏少,我不怪,且打的,那就更不怪了。

  我是什么僵尸迷,看过的也就是那几部名气大的。的确好看,也正如大家说的,是搞笑恐怖片。

  ,别指望我这个受过《咒怨》《鬼变5》等恐怖片的人会变几个穿着清朝官服的僵尸吓住,他们通常只是张着獠牙被林正英打的到处躲。你怕啊?我是不怕,有林师傅呢,怕个鬼啊。

  所以好看、搞笑,但是不恐怖。不是我多牛,蛋多大,有林师傅在,何况那僵尸还时不时卖个萌。

  这回我怕了,林正英走了,而这回可不是呆头呆脑的卖萌清官尸,是有魂无魄的东叔和有魄无魂的双胞胎女鬼结合来杀人,你怕不怕,反正我是恨不得当场就走,行李也不要了,宁可流落街头也不惹这煞星。

  有人说钱小豪本色演出。倒也是吧。

  落魄了,可没人说他演的吧。其他几个呢,不管是阿九还是阿来,演的都挺好。更何况还有两影后~何况,在落魄,这回他还是个主角,挺好的,犯不着听别人说自己心酸。

  满屏幕的演员我都挺眼熟,但叫不出,。可我只是观众,记不住也不能尽怪我。我要说其实都演的挺好,我是真心的,厚道的说。

  电影什么人都可以说,怎么说怎么对。

  我看到了什么我就说说。

  落魄了,回到了起点;老了,既没有年轻时的闯劲也没有那时的运气,旧时的恩师老友尽皆离去,唯我独自回到孤城。呐~还有比我更惨的,有一身本领的天师感叹香港早就没有僵尸了,只能抄糯米饭;有走歪门邪道的也没怎么发财,只想着活命,结果拼尽全力也是个死;更有无奈的孤儿寡母,残烛暮年的老人。

  要比,好,我还好,可,那有怎么?真放的下吗?你看我之前割腕,之后上吊,真放的下又何至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比一比,心里是舒坦,可怎么样?还得自己念,别人帮不了,无奈,可也没办法。“下次我就不一定救得了你了。”

  着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却全是挣扎。即便是大显神威之后,也只能点根烟,算了算了,断了的接不回来,明天去医院看看,哦,顺便报个警,至于信不信我也没办法,都这样了,阿sir你看看有牢饭赏我一口得了。

  故事套路有变化吗?没有。

  租个房子有鬼;心术不正的神棍想出狠主意续命,遇到个不讲道理的老太太;老老实实混口饭吃的道士算个好人,没办法,硬头皮上了,不正是多年前僵尸片的老套路么,可这回,没师傅,徒弟要自己想办法。

  鬼屋闹事,林师傅三两下;僵尸逞凶,林师傅三两下。你服不服啊?没办法,老师傅多少年了,跟过李小龙,修过道,不服不行。

  这回没有林师傅的好手脚,观众有怨言,可也没有说不好。因为徒弟到底还是在卖力,且换了个路数,不来搞笑恐怖,来血腥真实。

  我不是说血腥就真实。我的是老师傅的片子那时老少咸宜,所以别说僵尸不怎么能咬到人,即便是咬到了,喷出些红油漆那就是极限了。你要现在还那么拍,也有,但那时吸引女性观众的爱情文艺片。

  这回是实打实的,没办法,师傅不在,徒弟也老了,保不住,自保就好了。

  我看这个,印象就是灰太狼生吞活剥了羊,剩下的骨头也给你看,爽不爽啊?小自然会吐,但我长大了,自然觉得这才像样。

  至于最后的结局,就当是现实吧。

  因为你看,为了让这几个实力派彪戏,路人基本就不存在啊。看完我就觉得怎么这个地方数来数去就好像只有几个人,唯一热闹的糯米饭摊也只有一两个人多的场景,在一百二十分钟的过程中就那么半分多钟出现了几个路人。这么处理使得太像出戏了~恐怖片最忌讳别人说你在演戏,这样代入感没有,就只能落入到三流血腥片中去了。

  《僵尸》观后感(五):僵尸跳和鬼新娘,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苦苦等待赴港观片的三周里,预告片我足足看了有六次,感觉是——真TM帅,有TM有范。僵尸有僵尸凝重阴森的帅,女鬼有女鬼凌厉凄戚的帅,市井小民有本色潇洒的帅。

  预告片里那个老僵尸,夜色中翩翩起跳,衣袖飘飘,鬼烟渺渺,从80年代《僵尸先生》跳到了21世纪,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继邵氏武侠,刘氏黑帮之后,踏出一条让世界为之侧目的鬼片小径,通往那华人文化的悠远深邃之地。不跳的时候在阴暗中肃立,头上还带个新型铜钱古董口罩,可媲美印度姑娘们的绫罗轻纱,若隐若现,惟妙惟肖,不过遮遮掩掩的不是一个好身段,而是吴耀汉嘴边三两颗向往鲜血的獠牙,我跳,故我在。

  那首《鬼新娘》,30年前唱到现在,依然在夜色中余音绕梁,这歌曲入选香港近一千年版十大劲歌金曲都不为过,鬼神童子般的童声合唱,诡异邪气的调子,绝望紧迫的歌词,如果不是鬼上身的鬼才,怎么会写出这么棒的作品?

  僵尸跳和鬼新娘,不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了。

  麦浚龙和清水崇告诉我们,僵尸片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低俗消遣,僵尸片也有尊严。好的僵尸片,就像杭州楼上楼里的东坡肉,用精致的小盅装着文火炖着,里面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圆润有致的一份佳肴。

  对鬼片而言,所谓肥而不腻,就是刺激而不惊吓。这个简单的真理,就是到现在很多拍了一辈子鬼片的导演都跨不过的门槛,尤其是欧美系鬼片。惊吓是喜爱在电影院里的欣赏鬼片的观众所不能承受之轻,十多个环绕组合式音响,在十分之一秒内突然从寂静到重响,把整个人吓的弹跳起来,一场下来十多次,无论是器材还是人体器官都难以接受如此折腾,有人说看一场鬼片消耗2千卡路里,而这么惊吓下去死几万神经细胞,不值。

  很多导演居然还对惊吓乐此不疲,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观众真正需要是非日常生活所见的眼球刺激,非现实世界的际遇和逻辑关系,我们为什么需要鬼片?因为有些现实世界的恩怨情仇,需要法律人情以外的非现实因果报应去狠命发泄,用更极端的方式,去呈现恶善皆有报的天理,而观看这种极端过程,带来的就是刺激,而不仅仅是听觉上的惊吓。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等拙劣手段,好比拍悲剧的时候找个女人从头哭到尾,拍色情片的时候找个女的喊爽喊到死那样,俗不可耐。也正是有如此多的单纯惊吓片,把大多数潜在鬼片粉丝拒之门外,间接影响该类影片的快速发展。

  这里可以告诉未看而准备看的粉丝们,《僵尸》不惊吓,只刺激,可以放下提心吊胆,轻松舒适观影。

  麦浚龙和清水崇还告诉我们,拍鬼片的人不能妄自菲薄,鬼片也可以很有气质,清水崇就是鬼片里的王家卫。

  纵观僵尸全片,任意截图一个画面,绝大多数都可以做成风格独特的海报,2442打开门后一吊两躺的一片红,狭隘走廊里四个地狱使者打伞巡更,那捆满红线上铁索的衣柜,那散发出血气游走在四面墙壁的厉鬼姐妹,惠英红痛失爱子后一手丧钟一手狼牙棒找鬼复仇的眼神……,随意回忆一些片段,都是可以长久流传的画面。这片子甚至会像《魔戒3》那样成为亚洲鬼片教科书,在拍摄手法和角度上备受新旧导演的借鉴和抄袭。差的,就只是一个公认的奖项。

  受害者有时候比鬼本身更出彩。《僵尸》里面,一道一术一戏子, 一老一母一看更,这六个香港老戏骨,把社会底层百态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讲故事的,只能是被鬼迫害的人。麦浚龙选对了人,成就了《僵尸》的剧本,清水崇造酷了鬼,成就了《僵尸》的视觉效果。

  观影之前,很担心一个问题,就是初出道的juno会否被老前辈清水崇强压过头,抹杀了香港僵尸片特有的卖点?观影过后心情顿觉宽慰,除了女鬼上身僵尸这个创新外,该有的糯米木剑罗盘墨斗一样不少,还是80年代原汁原味,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其实不仅仅人间有法治——治鬼有法,让鬼片在术道规则下游走出彩,始于刺激,终于交代,是香港鬼片一直领先于国外鬼片的核心价值,有规矩才有结局,有规则才有交代,观影的人看后心情才有始有终,而不像大多数国外鬼片,空穴来风,来无影去无踪,像看卫斯理的小说,开头越爽,结局就越不爽。juno没有放弃这点,而是把它发扬光大,重新启用让人一见就唏嘘,一见就有回忆共鸣的钱小豪,陈友,吴耀汉,很好,很好。

  略有遗憾的是,高潮部分实在太短,人鬼PK也来得太肤浅。本来正邪两方,一方是姐妹厉鬼+中国僵尸+丧心病狂老太婆,一方是丧子大妈+抓鬼老道士+功夫底戏子,这个4V3的局面,如果不是个人淘汰赛而是团体对抗战,那将是多么刺激的局面。对抗形式选攻城模式,邪方要攻陷2442,夺取养尸地,正方则要千方百计守住楼梯、走廊、木门三大关卡,然后丧子大妈用糯米作暗器,狼牙棒作武器,担当驱鬼副手,功夫底戏子由于有短暂不死身,理所当然担当肉盾接受攻击,抓鬼老道施法,布阵,封结界,补血,担当法师,有攻有魔有法术把邪方打得满地找(獠)牙,然后出大绝,第一重大绝是鲍起静疯狂老太婆自刎歃血帮僵尸补血,第二重大绝是双女鬼附身僵尸,增加爬墙和迅击技能,最后钱小豪借助抓鬼老道“漫天糯米雨”大绝+东方不败的墨斗红线阵摆平,回归香港僵尸片本色,多带感。

  画面有气质,剧情有张力,演技有保证,除了师奶,学生,腐女,《僵尸》也可以受到文艺才俊,业内人士,社会精英阶层的青睐。可以这么说,无论任何身份,观众告诉他的朋友、同事、女伴,他看了,他喜欢麦浚龙的《僵尸》,他不丢脸,他有taste。据闻已经有投资人有兴趣拍续集,如果能够加上欧美吸血鬼和狼人,和中国僵尸,日本女鬼合作拍一个世界四大名鬼的激斗故事,那可真是华人鬼片的繁华盛世。

  《僵尸》观后感(六):港产僵尸的挽歌

  1991年,我11岁的时候随老爸出差去香港,在酒店里看过当时明珠台对英叔的采访,记者:“英叔,你的每部僵尸片片名都很有意思,比如灵幻先生、僵尸先生、僵尸叔叔这些,都是讲捉僵尸,为什么不直接一点啊?”....英叔:“僵尸片嘛,又不是这么现实的啦,其实你们可以看看这些片子,如果太直观直白会让人看着难受,电影不是现实,它们只能给观众带来心的享受,并不是压迫,片名难道就叫僵尸这么直白嘛?”......大致是这个回忆了,我也是从那天晚上的专题节目开始第一次看到了僵尸片:僵尸叔叔,相信那天晚上的播映麦浚龙也看了.......所以,以下观点可以拉开我的一些感受,心酸得很.......

  1、英叔对记者说的这些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终于有一部电影叫《僵尸》了,这是一部极其压抑、格调极其灰暗的一部片子,很多英粉都说这片子可以有几看,我认为如果以僵尸片的角度看,它颠覆了85年以来所有港式僵尸片的风格,整部片子我看不到一丝笑点,没有正派天师的搞怪和主角的淘气,没有反派邪师的霉蠢和僵尸boss的人性化,正派天师和主角在决战前没有了乐观和自信,寻夫女鬼没有了倾城的容貌和醉人的柔媚,僵尸爪下的孩童再也没有化险为夷,一切理想的价值观都突然间回到了残酷的现实,这就像一个成就一生的喜剧演员,重病临死前再也笑不出来了,并留下了一句“其实我并不开心”的

  2、还是那首《鬼新娘》,我都还能分辨出唱词的童声还是28年前那个,28年前僵尸先生拉开了港产僵尸片称雄华人乃至整个亚洲恐怖影坛的序幕,而现在,就在前些时候,和一些90后同事开玩笑说晚上僵尸会跳进你家里时,同事居然反问“僵尸不是踉跄的爬走的吗?”,我就莞尔了,但是看来,这不是偶然。唱声还是那个唱声,但轻松惬意的调子已经不再,换来的是沉重和悲壮。

  3、比起少年派,《僵尸》拥有一个更加确定的第二结局,其实导演并没有给观众选择的机会,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梅姨和她老公补衣聊天的时候,后面神坛上放着的就是冬叔的遗照......没有僵尸了....

  4、注意到小豪的两件戏服了吗?我甚至能讲出出处:秋生穿着用来吓唬文才的僵尸服和董天宝的战甲,它们背后是港产的僵尸和武侠,已经很破败了,以致小豪只能找梅姨去修补了。

  5、还有一个场景,钟发让梅姨多用乌鸦血养尸,梅姨提出要用黑狗血,钟发表情很复杂,只说了“相信我,没用的”,因为黑狗血是港式恐怖(包括鬼和僵尸)最怕的东西,如果鬼和僵尸都不再是香港的了,黑狗血还有用吗?

  6、孖生鬼妹附身僵尸身上这个情节逻辑上被很多西方影评口诛笔伐,不过我相信导演是故意打翻这剧情逻辑的,因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逻辑和定律,市场决定一切:传统的港式僵尸只有被清水崇流派的咒灵附身后才能发挥最大力量,因此,当我看到变成僵尸的冬叔对孖生鬼妹的试探毫无抗拒甚至是毫无反应时,我的心都凉了,僵尸如果有思想,它当然不希望被人附身,但是它如果不让咒灵附上来,等着它的就灰飞烟灭.....终于附身了,僵尸变得更强大了,飞檐走壁,来去无踪,击杀手法更为多样了,然而,它已经忘了直臂直跳,也不记得亮出它骄傲的獠牙了——因为它的獠牙在咒灵附身后,立即就掉了...这和第5点承上启下了

  7、赶尸铃,僵尸片里的镇尸法宝,《僵尸》里也有一个,但是没有发挥任何供用,尽管惠英红找僵尸拼命的时候不忘带着它,但是它的下场和惠英红一样,红姐当时带铃手上的血痕应该是刻意特写的,如果我不提,估计很多观众会无视甚至忽略它,就像在影坛忽略某些系列的影片一样。

  8、说说结局吧,两个终结:首先,音容宛在的“双英”字幕之前的一幕,是小豪的认尸牌,这三位是香港第一部经典僵尸片的主演,其中道理不言而喻;其次,《僵尸》片中的众位老戏骨,他们饰演的角色都死了(友大师伤成这样,迟早的事),如果有前世今生的话,这包括了秋生(小豪)、《灵幻先生》的茅山明道长(冬叔)、《僵尸叔叔》的四目道长(友大师)、四目的师弟(钟发那个角色),加上林、许两师徒,懂道术的都神去了,哪里还有道士?

  《僵尸》不是僵尸片,但是它为真正的港产僵尸片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自85年《僵尸先生》问世以来,在英叔及多位老戏骨的努力下,港产僵尸片为香港影坛在亚洲乃至国际恐怖片领域奠定了一代宗师的带头地位,创造了一个由英叔、清官服僵尸、直臂直跳、利爪獠牙、血符、赶尸铃、糯米、黑狗血、桃木剑、墨斗线及尸强于鬼等因素支撑起来的灵异世界观,感慨年少时多少次以直臂直跳、呜哇嘶嚎为模仿吓唬小伙伴的情景,以及谈及英叔灭尸收鬼的勃勃英姿,心中还是暖暖的,曾几何时,这些场景越描越淡,英叔神逝后是一个序幕,而如今,僵尸服没了顶子、补子,僵尸獠牙已断、利爪被其他武器取代、再也不用直臂直跳了,更心凉的是,血符灭了、尸铃成为废物、糯米洒了、黑狗血没用了、桃木剑折、墨斗线断,僵尸最终变成了咒灵的工具,《僵尸》用它自己的方式终结了港式僵尸重生的希望,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灵异世界观的崩塌,加之一些老式驱邪避凶的传统渐渐离年轻一代远去,僵尸(而不是丧尸)这个最初设定的原始概念正被一点一点的删除,可悲的是,被一点一点删除的还有十多年来毫无一部影视作品的武侠概念。

  《僵尸》观后感(七):五味杂陈

  电影在B站上看的,想说的有好多,简短一些好了

  我96年生,巧的是96那年英叔走了,接着许冠英,午马先生也接着离开,他们带走的不只是我们的念想,更是80至90香港僵尸文化的黄金时代。

  不想谈论许多关于这部电影技术美术艺术层次的问题,只是想缅怀一下,你要我怎么去形容七日重生呢?缅怀?致敬?远远不够,里边过气的钱小豪,发疯的惠英红,失去老伴的鲍起静,落寞天师陈友,还有借阴求阳的钟发,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个为之疯狂的老戏骨,是那个时代的顶梁柱,是现在苟延残喘的执念。哪怕六道之外的僵尸,麦浚龙的七日重生,都是一种执念,在我们心头。

  看到这些演员时,我的第一印象,导演是一个真诚的人,他有我们那样的情怀,才能拍出这样一部思绪万千的僵尸片,唏嘘的是,消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美好的东西一点点流逝,你却无可奈何,就好像香港僵尸文化在我心中的位置,不管现在的招魂,潜伏,觉醒如何夺人眼球,都无法取代(顺便说一句,经典的恐怖电影往往不是那些对你感官上的刺激,是那种环境下,对人性的拷问,折磨和爆发)

  最后的最后,电影的配乐也很为之动容,不管是开头的鬼新娘,还是片末的原创歌曲(Dead Flower)都引人落泪

  《僵尸》观后感(八):桃剑斩不了黄昏 拙诗一篇

  心灰意冷入租房 一念求死梦影生

  箱中戏服沉似睡 袖身伤口诉曾经

  阴魂悬空附于壳 四目踏椅逼魂现

  口溢黑血意不在 千鹤隐目思涌来

  糯米含口听婆劝 道长炒饭道过去

  童稚白发画诡图 疯女素衣贴冷墙

  邪童哭缩暗角处 东叔入计坠楼底

  阿婆苦心求千鹤 千鹤算计与心头

  素衣流露往悲事 白发染血激尸魄

  道长临房千鹤飞 苦寻素衣却喋血

  尸魄阴魂终两遇 杆穿腹中踩血回

  道长法术画与躯 香烟燃尽无命续

  四目指转五行斗 无悔与魔廊中战

  烟蒂落地命临终 断肢意推罗盘走

  抱鬼引坠八层狱 阿婆自刎与叔终

  无道无尸成现在 桃剑糯米逝过去

  有子收体不天命 身死道消缅昔荣

  《僵尸》观后感(九):港产CULT的结界

  表弟现在应该已经不记得当年他拉着那个满脸不情愿的小姐姐在老家的街上找店租港产僵尸片的情景了吧。即使在90年代,港产僵尸片、灵异片也仍然流行在大陆沿海的小城市里。林正英、许冠英的《僵尸先生》系列,黄百鸣、钱小豪的《开心鬼》系列,和日本的《午夜凶灵》、《乡村教师》一起,成为小学生、初中生们在课余带着恐惧而又兴奋的表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90年代末,香港亚视还出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僵尸爱情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不同于日本灵异片的极度惊悚,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制造的灵异片走的是轻松幽默的路子,像大多数港产影片一样富于生活气息,又或者是奇幻武打路线(如洪金宝监制系列)。其实,如果把徐克的《倩女幽魂》(1987年)也看作是其中的一分子的话,那么人与鬼延续的仍然是人间的爱与恨。

  麦浚龙拍《僵尸》是为了向香港鼎盛时期的僵尸片和这一支的演员前辈们致敬,这不仅仅体现在结尾的字幕上,更直接体现在片中的各种设定上——钱小豪是一个过气的僵尸片演员;阿友是一个在现代社会找不到饭碗只能拿糯米炒饭的末代道士;更直接的,片头曲就是《僵尸先生》的主题曲《鬼新娘》。片子的结局里,钱小豪不知自己的这一场人尸大战是否一场千秋大梦,是最为凄惶的况味。

  但是,如果你完全是冲着传统港产僵尸片的惊悚与幽默来的,你在《僵尸》里是找不到这种痕迹的。麦浚龙已经彻底地颠覆了港产僵尸、灵异片的定义。它的血暴程度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CULT,而影像风格的精致和想象力又让人惊叹,营造出一种奇诡而又浪漫的整体气氛。

  片子的开头立即展现出这种慑人的阴郁之美。童声合唱的《鬼新娘》透露出浓浓的悲情,慢镜掠过地上横躺的人与尸,整体色调是沉郁的灰黑色,零星的金色的纸灰缓缓飘落,竟有一种奇异的浪漫。这种奇异的浪漫感贯串了整部电影。我们所看到的漂浮于灰色墙面上的如恶之花一般绽放的女鬼,在人尸大战中钱小豪落入结界以下后伸出的手恍如石雕……单帧单帧的画面拿出来尽是好的摄像作品。这种精致与唯美已经超出传统港片多多。

  但是更让人赞赏的是电影的叙事。这部电影大体上算是线性叙事,但是具体到每个剧情单元时,却又都很巧妙地避开了平铺直叙。譬如2442房的故事,先是男主角钱小豪搬进来之后即有一场厮斗,谁都看出来这里头有故事,但是片子里头谁都没有讲。钱小豪与梅姨谈,梅姨欲言又止;与阿友谈,顾左右而言他。灵异场面不断出现,阿凤从门框里望见吊死的女尸,男主角从猫眼里看到蓬头散发的女尸,谜底迟迟不揭开。直到钱小豪撞见阿凤母子被藏,燕叔才道来当初发生的惨案。可是,真正把案子讲到底,却是电影到高潮(也几乎是尾声)时的人尸大战前夕了。

  冬叔的惨死事由也是如此。先是一个镜头切小鬼的脸,接着就是冬叔摔下。再次讲这件事,就是梅姨找阿九为冬叔做法。此后依次出现的是:燕叔目击被撞凹的栏杆和金牙;在阿友和燕叔的对话里提到阿凤对当时现场的目击;梅姨与阿九的对话提到冬叔尸体所产生的变化;梅姨把小白赶进厕所,闪现冬叔长长的指甲。一直等到冬叔的僵尸出场,才还原了事发当时的前因后果。这种言辞闪烁的叙事对于悬疑气氛的保留和推进,可算是用其极。

  不仅是叙事,镜头也是如此。片中血腥镜头虽多,但是没有出现直接的杀戮镜头(除了双胞胎姐妹杀阿凤丈夫的那一幕),全部都是以镜头所留的空间予人的想象来营造恐怖的气氛。以冬叔的僵尸残害小白和阿九为例。梅姨将小白赶入厕所之后,小白哭,冬叔的长指甲闪现,镜头到此为止。再下一个镜头,就已经是凌乱的房间,血痕淋漓,受到重伤的阿九躺在房里。而阿凤发现小白的死,也不过是用浴缸中的土里慢慢浮现起小白的三轮车这样一个意象。这些含蓄的处理,可见导演的艺术品位。

  若论及作为僵尸片的创新与可怖,那么该当是把僵尸与双胞胎女鬼结合。所谓的“有魄无魂”和“有魂无魄”,僵尸的凶狠与女鬼的凄厉相结合,无论从概念上还是视效上都有相当冲击。僵尸与鬼魂,是对人间的执迷或流连。在这部片里,冬叔变成僵尸是梅姨的执着与放不下,双胞胎变成女鬼则是因为姐妹的亲情与人间的仇怨,说到底,人与鬼的纠缠,还是因为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这也是港产僵尸片和灵异片的一个精神脉络。在这个意义上,《僵尸》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要求十成十地拷贝原有的模式,那么麦浚龙并不能让这部分影迷满意,西化了的暴力美学本身就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老“港味”;但是如果肯用新眼光来看待港产影片的话,那么麦浚龙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他以不落窠臼的艺术表达和创新意识,打造了港产CULT的一个新结界。以前香港的CULT是杜琪峰是尔冬升是警匪片的世界,麦浚龙则用一部僵尸片告诉了世人,香港也可以有《杀出个黎明》,只不过更唯美。

  《僵尸》观后感(十):不给五分对不起现在的恐怖片市场,对结局的我的理解

  本来想给四分的,因为看起来确实斗法的时候有点偏魔幻片了,但是就剧情来讲,五分是没有问题的,最近大陆的恐怖片我都不怎么看了,看一个失望一个,今天上午看了《京城81号》,心里舒坦了点,想起除了演技剩下都不错的《青魇》,心里又有了点(这个有点像是《催眠大师》)安慰,剩下的粗制滥造不说剧情也不过关,实在就是圈钱,能看的只有预告片。下午翻翻港产片,我一直觉得中国鬼片的精髓在港产上呢。

  以前的《二月三十》,《三更回家》这样的“爱心鬼片”每次看完都有一种艺术品的慨叹,本来觉得这些年不会再有了的时候出现了《奇幻夜》和《迷离夜》,再之后有了这个《僵尸》,僵尸说的不是僵尸,也不仅仅是人性,更是香港电影,最后的结尾富有意义,看起来令人唏嘘不已。

  这里说的是我对结局的看法,我在b站看的国语版,大有删节,凭借自己的想法猜测一下结尾的真正内涵。

  钱小豪有没有斗僵尸,答案肯定是没有的,最后有一段镜头都是他在临死前看那些活人的模样,这就为了他对于自己死后故事的幻想有了很大的帮助,他的瞳孔最后一个特写中并没有放大,也就是说在上吊之后他并没有死利索就被送去尸检(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己编造的故事里面有九叔),他编造斗僵尸的事情只不过是给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因为他一生都投身于僵尸片,可是和他以前一起共事的(张曼玉等)都已经成功了,可是他还是什么都没有,于是他想到了死,想到了自杀,他在上吊之前曾经割腕过(儿子画的手表上有刀疤,在道士大叔看他的手的时候),儿子被妈妈带走的时候他已经自杀过,但是没有死成,最后到了老屋,最后做了一个英雄梦,在英雄梦里面他奄奄一息的时候在现实中正好也已经奄奄一息,但是这个奄奄一息并不是在当时,这个英雄梦很长,并非当时死之前做完的,最后他的年龄是50岁,所以之间他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植物人,我前面提到他瞳孔并没有放大,所以尸检的时候九叔发现他没有死,可能又送医院之类,一直到了他50岁才进棺材,这时候他的儿子回来了,认领尸体,由于九叔是一个尸检官,接触他的时候也会把他当尸体,这种认知反应到他的脑海里就成了制造僵尸的坏道士。

  最后儿子来认领他的尸体,他已经50岁了,证明僵尸的时代已经过去。

  纯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丧尸从墓地爬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