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适合15岁可以上的足球学校?

上古时期的成绩不提,比利时国家队主要有两个黄金时代:

  • 从1972年本土举行的欧洲杯开始,比利时开始涌现出一批球星,然后成为强队。主要成绩是1980年意大利欧洲杯亚军、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第四;
  • 另一个就是2012年迄今
    主要的代表是2015年11月开始,历史首次登上国际足联世界排名第一、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第三名、包括今年欧洲杯进入8强依然还在征战(回答时,比利时接下来将会和意大利争夺四强)。
1980年意大利欧洲杯决赛,1比2不敌西德,和冠军擦肩而过
2016年欧洲杯1比3不敌威尔士,止步1/4,算是一个冷门

很有趣,比利时是唯一一个既没有拿到过世界杯、也没有拿到过本大洲奖杯(欧洲杯),却长期占据排名第一的国家队——当然这也是很多人质疑比利时实力的理由之一。

就拿2012年至今的十来年说,比利时足球的「小国强队」之路。

主要提一下,2000年本土欧洲杯失败后,比利时国家队的一些改革措施。


足球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出成绩的项目,在 里曾今提到过欧洲足球体系里,球员的成长之路:

个别有潜力的小球星们开始参加足球训练营,这些训练营主办者可能是当地社区,但幕后多数依然是各种级别联赛的球会,甚至是豪门俱乐部。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正规的足球基本功,也慢慢养成对足球的初步理解,比如简单的技战术
而其中的佼佼者更会直接到更高级别的足球运动中,比如俱乐部的U10梯队,比如作为球童,参与到职业联赛中——这些对他们隐性的足球才能积累是有非常巨大帮助的。
以拜仁的7-10岁梯队为例,这些孩子会踢7v7的小场比赛(小球门),每周3次训练课,重点训练控球和团队合作,已经非常有模有样了。
崭露头角的开始为职业球队青少年队效力了,他们甚至有自己的联赛和杯赛。即便不那么出挑,只要足够热爱足球,孩子们也能参加社区球队,或者低级别球队的青年梯队。
等到这个年纪,往往他们作为球员的上下限就慢慢浮现出来,是可以继续去尝试将踢球作为未来重要选项,还是只当成爱好。
当然目前很多俱乐部梯队越来越周密,10岁左右的孩子都可以去上一些足球学校,包括一些欧洲之外国家的球员(欧足联规定,15岁以下必须要父母一同前往所在国,比如孙兴慜当年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孩子们也会有机邀请加入大型俱乐部学校/训练营,前提是能被选中。这样的“足球学校/训练营”意味着真正开始接触到职业足球的内核,同时也会直面、有生以来很严肃的事实——16岁他们就可以签署职业合同,但即便一直都是各个儿童梯队的佼佼者,能得到合同的也非常之少。
16岁签约合同的,超过80%会在21岁之前被解约。
多数孩子14岁开始正式踢11VS11的标准场地,球门也是标准大小。15岁之前,对青少年球员的重点训练是个人技术和速度,以及开始做一些心理建设,让他们直面胜负。而到了15岁,每个青少年球员将会只练1或2个位置(当然职业生涯开始后他们兴许位置还会频繁更换,但15岁开始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了场上位置的基本雏形)。
还有一点, 上面这些足球学校基本全是寄宿制的。即,这些孩子很早就接触到接近职业俱乐部球员的生活(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成年队的生活要更自律更严苛),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反观我们国家的球员经常被说不够职业,也是因为他们始终就没“职业”过。
以前有个调查,非寄宿制读足球学校的孩子,成为职业球员的几率无限接近为0。
再长大就不多说了,16岁算得上很多人人生的刚起步,但对想成为顶级职业球员的少年,很多人的梦想已经破碎了。
16岁能签下职业合同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而他们中只有17%的人最终真正成为职业球员,极极极极少数者活跃在顶级/次顶级联赛。
像曼联92班小贝吉格斯斯科尔斯们、拉玛西亚梅西皮克小法们,不说百年一遇,也得几十年才会出现这样一下出了一批顶级球星的。
另外很多营销号都太扯淡,诸如“瓦尔迪从业余球员直接踢上英超甚至入选国家队”、“克洛泽在适合踢球的年纪还在当木工”之类的说辞,要知道即便非常逆袭,他们此前也是一直在低级别联赛里效力,是球队里的王者,也有着非常系统和职业的比赛训练。
再说,如今球探/球队筛选系统密如蜘蛛网,又有多少瓦尔迪、克洛泽怀才不遇呢?

基本上想要取得足球的成功、打造一支在5-10年都有竞争力的球队/国家队,意味着从U10年龄段的小球员开始、到非常关键的11-15岁年龄段,一定要有非常系统且科学的培养,才可能在十年后开花结果。

所以回过头看,2000年本土(比利时和荷兰联合举办)举行的欧洲杯,比利时正好彻底告别上一个黄金时代、作为东道主想有所表现,却小组都未能出线。

正是2000年欧洲杯的低谷,比利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然后用了十来年时间,这些改革,包括小球员的成长开始呈现效果,比利时就又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

——另一个轨迹很像的国家队就是德国。当时德国也是欧洲杯小组赛没出线,还0比1输给已经34年没输过的英格兰(当然今年欧洲杯又刚刚输了个0比2)。德国也是从00年开始做了很多改革,所以在后面十年才有明显的崛起,包括拿到2014年世界杯。

当然德国的实力和家底,比比利时显然要充裕得多。

2000年欧洲杯前,本已经退出国家队的老将吕克·尼利斯,再次应召入队,但只能在自己的最后一次国家队大赛里见到球队小组未能出线
从世界排名也可以看出,比利时00年欧洲杯后开始改革,那批球员成长起来后,2013年开始慢慢有了成果

当时比利时采取的几个复兴政策包括:

  • 让更多的青少年球员参与踢球

比利时本身作为小国,人口方面并没有德国法国那么阔绰。对青少年尤其是儿童足球,比利时足协当时大力倡导在孩子们中推行5人制、8人制足球,这样组织更为容易,相对来说也会有更多孩子能参与进来(包括单次运动时间,每个孩子得到的锻炼程度会更高)。

比利时还邀请了很多大学和体育机构参与,去研究最适合儿童运动的时间,如何去激发他们的能力。等于说,相当于在学龄儿童中,比利时足协把足球运动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程度。

比利时有个短板,因为国家规模有限,职业球队的数量和深度与英法德意西等西欧大国无法比,职业俱乐部数量很少(两个等级,不到30支球队)——这就意味着如果想培养出一批高水准的球员,那学校、比利时足协自身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比利时也确实是这样做了。

比利时足协当时的决策很坚决。甚至于比较果断的“放弃”了当时那一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年轻球员,推行足球从草根小球员重新开始的策略,很早就开始关注那些年龄更小的梯队球员。

——这也造成04-07年间比利时的国家队排名断崖下跌,包括04-12年、缺席了两届世界杯+三届欧洲杯。但事后看,这种集中资源在一个点的做法,还是比较成功的。

比利时如今的这帮球员,各自接受系统训练,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得到重点的关照和培养。卢卡库(8岁)、阿扎尔(10岁)、德布劳内(10岁)已经被关注,并被视为未来比利时国家队潜在的球星。

比如阿扎尔,因为父母都是职业球员,4岁就开始足球训练,12岁进入比利时图比泽俱乐部,当时就已经被认为会在前腰/中前卫/锋线等前场位置能大放异彩。而后14岁签约里尔,几年后年纪轻轻就开始成为主力了。

童年时代的阿扎尔,那一代的比利时男孩,有很多都在很小时候就接触到了足球
少年时代的德布劳内,也是很早就被视为比利时国家队日后的希望之星

比利时的足球资源,包括青少年的梯队肯定无法和邻国大俱乐部们相比。所以比利时国内对小球员的挖掘,最主要精力放在他们进入青少年梯队之前。

经过初步的培训和引导后,阿扎尔、德布劳内们多数都在12-14岁左右开始进入大俱乐部,或者作为豪门的跳板。

最终他们也都踢出来了。

这样的充分挖掘某个时间段儿童的工作,还带来另一个效果。比利时如今国家队的球员,互相之间的认识和默契度可能比其它国家更高一些。

很多90年左右的球员,00年后正好十来岁,开始一起踢球/对抗比赛,而后一直都是队友/对手的角色,在比利时的国家梯队里很早就开始合作。

——他们的熟悉也带到了现在这支成年国家队,这届欧洲杯比利时国家队出场纪录达到80+次的有9人,100+次的有4人,彼此之间的熟悉度是很高的。

卢卡库说自己12、13岁就和库尔图瓦认识,并一直一起踢国家队梯队的比赛
  • 推行更灵活、更有攻击性的足球战术

最有代表性一点,就是从4-4-2,向更有进攻倾向的4-3-3转变。然后更为有意的去要求球员更多的控球,更尝试主动出击

这也是当时欧洲迎来足球战术变革的缩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后来巴萨和西班牙国家队的传控)。如今很多比利时国家队球员,在脚下技术上要比他们的前辈更为细腻。

倡导控球和进攻的大方向下,比利时出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前场球员——这些位置也正好都是整个转会市场身价最高的。所以一旦当这些球员成为顶级球星,整支比利时国家队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国家队的估值方面,开启所谓的黄金时代后,2011年比利时的全队身价是1.4亿欧元,到2014年世界杯变为3.5亿,2016年欧洲杯变为4.7亿、2018年世界杯变为7.5亿……

当然今年欧洲杯,这个黄金一代已经开始进入生涯中后期,身价开始下降,成了6.7亿欧元——不过放整个欧洲,依然是最“昂贵”的国家队之一。

2018年世界杯1/4决赛不敌最终冠军法国,那支球队也是史上身价最高的比利时国家队
  • 更为“融合”的国家队血统

很多球迷都知道,比利时、荷兰、法国等都是欧洲比较有名的内讧型国家队,往往最终的失败都源自球队本身内部的矛盾。这也是这些欧洲老牌殖民国家不可回避的一点。

血统、肤色、语言、国籍/成长背景……这些都会成为更衣室的X因素。但某种程度上,如果能融合好,也意味着比利时足球的选材,其实面是很广的。

这一代比利时国家队里,很多球员都有刚果的血统,往父辈或更远的追溯,除了非洲,绝大多数还有荷兰、法国、西班牙……等等的成分(所以比利时国家队,多种宗教信仰、三种语言,是常态)。

总体上,比利时足协对这种“融合”和“共存”还是持很开放的态度,也尽力去避免矛盾的出现。相当于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而这些出身更丰富的球员,从小对前往国外踢球的抗拒感也会远小于本国球员。

从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 2000年欧洲杯,比利时国家队的组成里,比利时国内踢球和国外踢球的比例正好是50% vs 50%
  • 这50%国外踢球的也相对比较单一,除了德国和荷兰,剩下的就是少数几个在意大利、英国、葡萄牙踢球的球员;
  • 本身出去踢球的就不多,在顶级豪门、能经常踢更高水准比赛的球员也就更少。所以2000年比利时国家队,全队只有4人踢了那个赛季的欧冠
  • 到了今年欧洲杯,比利时国内踢球和国外踢球的,比例变成了一边倒的8% VS 92%,几乎就是一支欧洲联队了
  • 这些国外球员的分布更广泛,也更多成为顶级联赛、顶级球队的主力;
  • 按欧冠参赛比例来看,今年欧冠有12个比利时球员参与,也远比当年的4人更高、且占据了更重要的球队位置。像德布劳内等也走得更远(当然今年阿扎尔在皇马的联赛/欧冠表现,不提也罢)。
今年欧冠决赛,德布劳内受伤不得不提前下场,也与奖杯失之交臂

所以2000年以后,比利时国家队的选材更为广(也是很多西欧国家的常态),有更多不同血统的球员加入,他们更多的前往比利时之外的联赛踢球,避免了在本来就并不阔绰、成长空间有限的本国联赛泯灭。

相比此前的比利时国家队,这样一支更接近联队一样的国家队,账面上的实力提升是很明显的。

库尔图瓦认为,和国家队前辈的最大区别在于,如今的比利时国家队几乎人人都出去踢球,也在更大的俱乐部站稳脚跟。
2018年世界杯的第三名,对比利时而言已经是相当高的成就,庆祝要比遗憾更多一些

比利时足协的2000年后复兴计划里,也包括如今这一代退役后的打算,就是继续沿用此前的培养思路,并让当下这些球星,以后参与到比利时足球的管理和执教里。避免让2011年开始的积极趋势变成昙花一现。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帕尼(先不说他的执教水准):

作为黄金一代里最先退役的几位,孔帕尼如今已经成为主教练
  • 比利时在2000年本土欧洲杯失利后,明确了国家队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所有资源放到草根小球员的培养上。包括推行更少人制的比赛,包括更年幼球员的挖掘;
  • 这种资源倾斜,让比利时在年间有比较明显的低谷,但当2000年后新政策下的小球员成长起来后,比利时达到了比此前历史更高的高度;
  • 技战术层面,开始倾向更有进攻的4-3-3打法,强调传控和进攻。这也在小球员的培养中有所体现;
  • 这样的有意改变,让比利时涌现出更多中前场进攻球星,他们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这对比利时整个足球行业、包括国家队经济层面,都是有正向效应的;
  • 更为融合、多血统的国家队;
  • 更多元的球员组成,这些球员也大量到比利时国外联赛踢球,并成为顶级联赛、顶级俱乐部的主力球员。避开了比利时本身匮乏联赛资源/竞争对人才的压抑;
  • 当下比利时这批球员,未来会有较大几率继续为比利时足球发挥余热,包括进入国家队的管理层、执教俱乐部成为主教练等。来避免黄金一代昙花一现。

欧洲老牌足球国家,都能列出不少“黄金一代”的说法,但真正最终拿到锦标的也不多……比较成功的是西班牙和法国、德国,比较遗憾的比如鲁伊科斯塔、菲戈的葡萄牙,欧文小贝和双德的英格兰。

作为一个小国,如今依然还在巅峰、但逐渐进入尾声的比利时黄金一代,兴许如今取得的成就,哪怕是长期排名世界第一这样的名号,高度可能都比多数人认为的更高一些。

即便他们依然缺少大赛的冠军。

祝红魔接下来面对意大利好运。



记者王伟报道如果不是受疫情的影响,留洋西班牙的黎嘉丰会利用6月28日开始的假期,回广州备战中考,但现在,他回不来,他希望疫情不会影响到他在国内的学籍。

在西班牙的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黎嘉丰和他的队友们是如何保持训练的?近两年的留洋经历给了他什么样的新视野?通过黎嘉丰的介绍,也可以让人们认识一下这名15岁足球少年的人生思考……

◆《足球》:小黎,你好!过去三个月,西班牙疫情很严重,在这段非常时期里,你是怎样挺过来的?

黎嘉丰:从3月开始,万达集团的人将我们这些留洋的队员从各自俱乐部转移到了马德里附近的一个基地,进行封闭式的管理。在整个封闭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进行室内训练,同时利用网课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和考试。整个过程和管理,跟国内的情况差不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也是相对安全的状态。

封闭生活的过程中,既不能大运动量训练,又不能因此而影响身体状态,很困难吧?

在西班牙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俱乐部包了大巴,把我们从皇家社会俱乐部所在的巴斯克地区集中到马德里。我们坐了5个多小时大巴才抵达马德里,不过,这样做保证了安全。我们在那边隔离了两个多月,大约5月底、6月初的时候,西班牙的疫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于是我们又回到了皇家社会俱乐部。

集中隔离时,每个俱乐部都安排自己的教练跟着队员们去马德里的基地,我们的教练每天都给我们安排一系列的针对性训练。我们的教练非常负责,对我们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尽量帮助我们的训练和身体不受到疫情的影响,使我们在没有室外场地训练的情况下保持自己的状态,非常感谢教练的付出。


封闭期间是怎么管理的?

与国内的措施基本一样,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求我们必须戴口罩,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足够的距离,我们几个俱乐部的队员住在一栋楼里,但是分在不同的楼层,不能相互串房间,到饭堂吃饭时,要错开时间吃饭。

在房间的狭小空间里,你们是怎样训练的?

封闭的室内训练,主要是对各自在力量、体能和协调性方面不完美的地方进行补充。酒店房间的训练空间毕竟是有限的,于是我们把床、柜子等物品移到一边,尽量扩大训练空间做力量。两个多月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还是保持得不错。

你的同龄人,在国内的正在准备中考,但是因为疫情影响,你只能留在西班牙,不能回国参加考试,你计划怎么克服这个困难?

确实,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也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因素,只能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慢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我很希望在国内的高中学籍不会受影响,继续完成在国内的学业。

在西班牙留洋的日子里,除了学习足球专业技术之外,在文化学习上给自己做了哪些计划?

除了踢球之外,皇家社会俱乐部本身就非常重视队员们的学习。我给自己订的计划是,在西班牙的这几年能熟练掌握西班牙语和英语,考到一定的等级,当然,我现在的西班牙语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了,不过英语有点落下,后面要开始集中力量转攻英语。因为西班牙语我已经基本熟练了,现在我和队友、同学,包括在西班牙的寄宿家庭,都是用西班牙语交流,没有障碍了。对我们这些球员来讲,多掌握几种语言总是好的。


《足球》:记得2018年的时候,你以国内优秀队员的身份被邀请到俄罗斯现场观看世界杯,随后你收到了留洋西班牙的邀请。当初对是否留洋进行选择时,难下决定吗?

黎嘉丰:我相信对很多年轻的足球运动员来讲,到五大联赛的球队踢球都是自己的梦想和一份荣誉,我也一样,我希望到国外实地观看、感受一下这里的足球,所以,这个选择并不难。

来到西班牙差不多两年了,你觉得有哪些变化和提升?

最大的提升就是在足球理念方面。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和感觉,我觉得西班牙足球在培养青少年的足球理念方面与国内有一些不同,这里的足球理念是,对球员培养最重要的是整体素质的提升,比如更注重培养球员在场上怎样处理球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教练告诉他这个球怎么踢。相对来说,这里更注重球员个人的发挥和创造力,也就是尊重球员在场上自己的决定,而不是教练告诉队员要怎样踢。

平时就是和同龄的西班牙队员一起训练的,你觉得这里的小伙伴与国内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就我本身所在的队伍来说,每名教练和队友都会注重学业和日常生活能力,这个学业,包括足球专业技术和文化课。在欧洲来讲,从教练到像我这样同龄的年轻球员,基本的共识就是,足球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所以这里不会对小球员进行封闭式训练。很注重生活中的感觉,并不把足球当作生活的全部。


西班牙的足球氛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西班牙的足球氛围确实一流,这里不只是一线队或者西甲球队的比赛才受关注,包括青少年比赛一样有大投入,也有很多人专注,青少年的比赛也会有很多观众进场。让我最难忘的是去年圣诞节期间,我们队参加了一个杯赛,那是决赛,我首发出场,当时有上千名观众来观看,有一次我做出了一个关键扑救,现场观众的喝彩声、掌声同时响起,让我非常激动,因为在国内打这种青少年的比赛,很少能看到这么多观众进场,更不用说鼓掌和呐喊了,非常难忘。

作为一名守门员,国际足坛的这个位置上,你有没有哪个偶像?

我的偶像是利物浦的巴西门将阿利松,不仅发挥稳定,而且技术非常全面,我觉得他是当今世界足坛技术最全面的守门员之一,是我非常好的学习对象。

《足球》:在身体和足球意识方面,你觉得国内的守门员与欧洲的守门员有哪些不同?各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黎嘉丰:拿我本身来对比吧。欧洲的同龄守门员在身体条件上普遍比我好,比我高,或者比我壮。有一些因素是先天决定的,但是也要看个人的努力。国内的守门员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善于运用技巧,反应快。这些特点也是一名好守门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说,留洋就是扩展视野,多了解外国足球优秀的地方,然后取长补短,把自己变得更好、更强。


有没有去现场观察、学习过武磊、林良铭两位大哥哥?

我到西班牙的时间基本是和林良铭错开的,我刚到的时候他正准备回国踢球。我对武磊的关注还是很多的,因为没有时差,所以西班牙人的每场比赛我都会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武磊大哥是目前在五大联赛踢球的唯一中国球员,一定是我们留洋队员重点关注、学习的榜样,我希望能有机会现场向他学习,同时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站在西甲的赛场上。

留洋之后,学习比较忙,又有时差,你还关注国内足球么?

当然要关注国内的足球,我一直在关注中超联赛的动态,当然,我最关注的肯定是家乡的广州球队。

你有给自己定下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吗?

在近两年的留洋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决定出国留洋的初心,我至今怀揣着自己当初的梦想。我的梦想,或者也可以说我的职业规划是,足球的青训阶段在18岁就结束,我希望自己的18岁之后,获得的第一份职业合同是在西班牙踢球,希望以后能站在西甲的赛场上更好地提高自己,然后报效中国足球,为中国队效力,期待和国家队的队友们一起努力,助力中国足球在亚洲足坛、在世界足坛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你今年15岁,U15这个年龄段的国少队还没有组建,但你身边有很多优秀的留洋球员,包括万达留洋的U16门将李昊,他已经入选了国少队,接下来将代表U16国少队参加亚少赛,对于期盼中的未来进入国字号球队的梦想,你现在做了怎样的准备吧?

为国家队效力、穿上国字号球衣是每个球员的荣誉,我一定会向国字号球员的方向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入选我这个年龄段的国字号球队。至于个人的准备,我出国留洋就是最有力的准备。你刚才提到的李昊,他也是来自广州的球员,以前还是同一个区队的,是我的师兄,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球员。我祝福他们在今年的亚少赛上取得好成绩。


现在有很多年轻球员在欧洲学习踢球,以后也不会少,你已有近两年的留洋经验,对未来的留洋小伙伴们有什么心得、经验分享吗?

语言。虽然留洋重点要学的是足球专业技术,但语言是基础,包括在球队里与教练、球员,在俱乐部里与工作人,在寄宿家庭里与房东,跟这些所有人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熟悉当地的文化,语言不通都不可能达到的。从我个人经历来说,初到西班牙的时候,我的西班牙语也是渣得不行,但我来得这里后愿意去说,不怕出丑,现在我的语言关是顺利跨过去了。

另外就是在与当地人的交流当中,要讲诚信,真诚沟通。比如我在西班牙的寄宿家庭当中,我和房东一家人的关系都非常好,他们也很喜欢我,把我当成他们的儿子一样对待。

所以我认为,作为留洋球员,最重要的是要把嘴巴打开,敞开心扉去沟通。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说话和沟通的人,我会把中国的文化、人文和房东分享,他们也乐于听我的介绍,如果有假期,他们也希望带我出去走走,去感受西班牙的人文和文化。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应该算是很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了。

我的想法是,留洋不仅要提升足球技艺,同时也要多吸收一些当地的文化,进而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思路。

编辑 | 把球给我我要回家 图片 | 黎嘉丰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原标题:兰州市东郊学校的西班牙外教拉法给学生上足球课

  5月17日,来自西班牙的外教拉法在给兰州市东郊学校的学生上足球课。在教育部实施“校园足球外籍教师支持项目”推动下,3名西班牙足球教师,分别受聘于兰州市东郊学校、华侨实验学校、七里河小学3所学校。 本报记者张铁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岁学足球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