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的敌人在张三丰飞升后,屠杀武当派,主角重建武当?

《倚天屠龙记》虽是《神雕侠侣》的续篇作品,但其主线剧情与《神雕侠侣》的关联却不甚紧密,它的主舞台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也就是说金庸是略过了“后神雕”时代的剧情,而根据书中的背景设定来看,这也同样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武林中也有不少高手登场。

比如那玄冥二老的师父百损道人就有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大反派,至于正派高手中的代表人物有谁,那自然要数郭襄和张三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神雕侠侣》书末的第三次华山论剑时,似乎金庸就有意让张三丰与郭襄从前辈手中接过“主角”的大旗,不过很可惜,金庸没按套路出牌,张三丰与郭襄成长的故事没被一五一十地写出来。

而更让人诧异的是作为正道高手,张三丰当年为何没出手去灭了那祸害的百损道人?

一、作恶多端的百损道人

尽管百损道人从未登场,但读者完全可以从他的两个徒弟来窥探他的实力。

玄冥二老在书中可谓横着走,除了张三丰和张无忌之外,书中鲜有高手能够压制他们二人,事实上若从实战来看的话,还仅仅只有一人击败过他们,因为当年张三丰面对的仅仅只是二老之一而已,当然,如果他同时遇上二老,多半也是能够取胜的。

而金庸曾借杨过之口提及过一个事实,那就是创武功(顶尖神功)的人比继承武功的人厉害。

原文道:“须知练武与治学、技艺、创业,道理并无二致,若是依旁人门户,最高也只能到达中上的境地,一味抄袭模仿,终是难有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看来,百损道人的实力比起两位弟子而言只会更强,所以那妖道的实力完全有可能与张三丰持平,甚至在张三丰之上。

不过二人若是没有交手,自然也就不会知道彼此的实力,而作为正道宗师,张三丰自然是有责任去为武林惩奸除恶的,他为何没去?

其实有一种观点,说的是“百损道人就是张三丰杀的”,他们的依据便是当年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之后,张三丰提到了那是百损道人的武功。

原文道:“张三丰皱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宋远桥惊道:‘这娃娃受的竟是玄冥神掌?’他年纪最长,曾听到过‘玄冥神掌’的名称,至于俞莲舟等,连这路武功的名字也从未听见过。”

在笔者看来,这段对话恰恰证明了百损道人并非张三丰所杀,道理很简单,若是张三丰下的手,他的说法应该是“我只道当年我将百损道人杀死,这门武功就该绝迹江湖了”,而从书中的原话来看,张三丰显然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他可能压根没见过百损道人。

还有另外一个细节能够证明笔者的推测,百损道人是三十年前死的,而你看张三丰又是什么时候“出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载版中有交代过:“张三丰直至七十岁后,武功大成,方收弟子,因之他自己虽已九十高龄,但七个弟子中年纪最大的宋远桥,也是四十岁未满,最小的莫声谷更只十余岁。

从这一细节设定来看,仿佛张三丰更像是刻意躲避百损道人,这妖道不死,他好像就没打算出山一般。

而且张三丰也的确是应付不来百损道人,毕竟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之时,他也表示无力回天,他根本无法帮张无忌除毒,他会选择避战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在笔者看来,让张三丰选择避战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确保武功传承。

张三丰是个怎样的人?得道高人?正道宗师?这些说法固然都没错,但究其本质,其实他是一个武痴。

他常年痴迷习武,否则也不会在年过百岁之时仍能推陈出新创出太极神功,也正因为他是武痴,他才会格外重视武功的传承。

当年赵敏带着玄冥二老、方东白以及西域金刚门的几位高手杀上武当派时,武当上下都做好了与赵敏那帮手下决一死战的准备,就连早已身残的俞岱岩也一腔热血地说要与对方拼了,然而的热血并没有换来师父的夸赞,张三丰反倒训斥了他一番,你看此时张三丰考虑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道:“俞伤岩听到这等侮辱师尊的言语,心下大怒,眼中如要喷出火来。张三丰道:‘岱岩,我叮嘱过你的言语,怎么转眼便即忘了?不能忍辱,岂能负重?’俞岱岩道:‘是,谨奉师父教诲。’张三丰道:‘你全身残废,敌人不会对你提防,千万戒急戒躁。倘若我苦心创制的绝艺不能传之后世,那你便是我的罪人了。’俞岱岩只听得全身出了一阵冷汗,知道师父此言的用意,不论敌人对他师徒如何凌辱欺侮,总之是要苟免求生,忍辱传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他这番训斥弟子的话语不难看出一个事实,对于张三丰而言,什么武林宗师的威严,什么正道高手的赞誉对他而言都不重要,他看重的只有武功传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在武林中惩奸除恶,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他不会有性命之忧,不会让自己的一身神功断了传承的前提下。

所以哪怕百损道人做了再多的坏事,张三丰也选择袖手旁观,毕竟正道门派又不只有武当一家,何须他亲自动手?万一他有什么闪失,让武当一脉断了传承,那可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说来可能有些自私,却也情有可原,你若强求他冒着生命危险去灭了百损道人,那完全是慷他人之慨。

怎么事儿,题主认为有多少一流高手才算多啊?

昆仑派的一流高手,也就是何太冲,最多加上他老婆。

峨眉派的一流高手,也就是灭绝,最多加个静玄师太。静玄师太是毋庸置疑的灭绝后第一人。

崆峒派的一流高手,也就是崆峒五老。

但在原著中有这么一句话。

若是以一敌一,来客之中只怕谁也不是武当六侠的对手,可是此刻山上之势,不但是二十对一,且是三四十对一的局面。

尴尬的是,何太冲、静玄师太、崆峒五老都在来宾之中。

也就是武当六侠任一一位,战斗力都是一派掌门级,更不用说宋远桥和俞莲舟这类七侠翘楚。

最丢人的就是崆峒五老。

两人计议已定,分头去告知宋远桥和三个师弟,每人认定一个对手,只待张松溪大叫一声“啊哟”,六人各使“虎爪绝户手”扣住对手。俞莲舟选的是崆峒五老中年纪最高的一老关能,张翠山则选了昆仑派道人西华子。

至于少林寺,除去三渡,真正能被叫上一流高手的,也就是四大神僧。

但所谓的神僧,也不过就是宋远桥战力级别。

俞莲舟这一下看似险着,实则也是逼不得已,他深知少林三大神僧功力甚高,年纪远比自己师兄弟为大,修为亦自较久,若是单打独斗,大师哥宋远桥当可和其中一人打成平手。自己伤后初愈,未必能挡得住一位神僧。

品一品这句话,说明俞莲舟如果正常状态下,挡一位神僧也不是没可能的。

另外,抛开武当七侠每个人的个人战斗力不谈,最牛逼的,是人家是团战型高手,人家能发动真武七截阵。书中原文:

这七套武功分别行使,固是各有精妙之处,但若二人合力,则师兄弟相辅相成,攻守兼备,威力便即大增。若是三人同使,则比两人同使的威力又强一倍。四人相当于八位高手,五人相当于十六位高手,六人相当于三十二位,到得七人齐施,犹如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当世之间,算得上第一流高手的也不过寥寥二三十人,哪有这等机缘,将这许多高手聚合一起?便是集在一起,这些高手有正有邪,或善或恶,又怎能齐心合力?

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你和我说四大神僧能挡得住?说不定不用老张出手,人家七个兄弟发动着阵法就给你少林灭了。

至于说武当不人才济济,更是无稽之谈了。好歹武当派还有闻名江湖的三代弟子宋青书,少林寺有什么能叫的出名的三代弟子么?别说三代了,就是二代,你听过谁?除了空字辈的老骨头,下一代哪还有能出的了头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武:我张三丰,老当益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