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出嫁哭嫁词歌词有几句

土家族的最全哭嫁歌词,值得珍藏!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锒铛入狱的浪子为梦回头 出演印象武隆主角

  37岁的邓坤安是印象武隆实景演出中老纤夫的扮演者。而他本人远比他的实际年龄看起来老,连他自己都说:“也许是因为看起来很沧桑,所以王导才会选我当主角吧。”

  “让报名参加演出的时候,我以为是张艺谋在招演员,就报名过来了。”邓坤安很腼腆,但说起自己的兴趣他非常自豪:“我从小就爱表演,爱唱歌。”报名之前邓坤安曾和几个朋友一起拉过一个跑红白喜事的乐队,后来又和妻子做起了舞厅生意。得知到印象武隆之后虽然不是演电影,但也是演出,邓坤安依然非常兴奋。

  因他的先天条件和经历,邓坤安顺利的进入了印象武隆剧组。入选后他认真学习,非常努力的记忆台词、节拍,自己还主动去了解和学习纤夫的生活,力求表演真实投入。演员的确是这部实景剧的重要部分,老纤夫这一角色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角色,揭晓老纤夫饰演者当天,大家都非常关注。“那天王导大声的喊出了 ‘84 ’这个数字。我当时就懵了,因为那是我的编号。我太激动了,简直不敢想象王导把这么重要的角色交给我。”邓坤安回忆着当天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刚才。

  看到如此腼腆平和的邓坤安,你完全不会想象,他曾锒铛入狱。1993年,年轻气盛的邓广坤抱着闯出一番天地的雄心壮志,跟着当时朋友介绍的一位老板去云南打工。朋友告诉他,他们去云南和这位“土豪”老板一起做水晶生意,一定能赚大钱。那一年,他从家乡走的时候,非常风光。那是他生平第一次坐飞机离开重庆。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他所追随的“土豪”老板企业,竟是黑社会组织。“那时候可以说是无恶不作。”但当时的贪婪和非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心气儿完全蒙蔽了邓坤安,他也顾不得是哪种买卖,只想赚钱。说到这里邓坤安声音越压越低,羞愧地想早早结束这段过去的回忆。对牢狱生活他更是提之甚少。

  2003年,邓坤安回来了。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父亲在村口接我的画面。”2003年邓坤安的父亲来村口接他回家,此时的父亲头发已全白,背已佝偻。“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那样过了。”

  回来以后,邓坤安踏踏实实找了一个姑娘结了婚。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带上妻子和几个朋友组了一个乐队,专跑红白喜事。后来他们租了个门面,开起了歌厅,每个月也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邓坤安曾在与妻子的十周年结婚纪念日之前说过:“我喜欢舞台,她喜欢我,这是我最大的梦想、最大的幸福。”2011年的这次招募,对邓坤安来说,更像是一种理想的实现。一直以来对表演和演唱的热爱,终于可以在这里得到展示。

  “我就是那个老纤夫”

  说起纤夫,邓坤安无疑是离他们最“近”的一个人。印象武隆已上演超过800余场,每天邓坤安都要对着镜子排练,他说他能演真的秘密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那个老纤夫,想他所想,忧他所忧。印象武隆的演出是晚上8:30,观众陆续落座,只要音乐一响起,整个桃园大峡谷就会安静下来。邓坤安说:“当那束追光灯从远处摇来,打在我身上的那一刻起,我就是那个老纤夫了!”

  演了这么多场,了解了那么多资料,邓坤安对纤夫非常了解。每次从舞台退场他都非常激动,嘴里喊着“忘了吧,都忘了吧!”心里却千万次的喊着:不能忘,不要忘!那些看得入神的观众经常大声向老纤夫回应“不能忘!不能忘!”当被问到演了这么多场是否还会激动时,邓坤安说:“会,一定会,那是最激动的,有时候甚至会热泪盈眶!”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有河流的地方就有船,自有人驾船时就有了纤夫文化开端。以三峡自然环境、木船、船工三大元素为依托的三峡纤夫文化,其起源和某些文化特质与巴文化、巴楚文化、土家族文化相互交融但又不尽相同。三峡纤夫文化又与巴文化的制盐、水运,与巴楚地带的人类文化息息相关。

  重庆到宜昌1000多公里的长江江段及其重要支流乌江等俗称川江,特别是作为武隆、彭水到贵州的古重要航道。这里货物要流通、客运要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但是没有马达作为动力,船想要逆流而上就只有靠纤夫们一步一步向前拉动。川江的航道艰难重庆人都知道,这里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纤夫们的每一步不亚于用命来搏。

  他们屈着身子,背着僵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有许多纤夫拉纤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即使面对大姑娘也是泰然自若。

  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士,如穿着衣服,汗浸盐汲加上纤索的磨损,衣服能管几天?拉纤时要频繁下水,在时间上容不得宽衣解带。最重要的是防病,如果穿着衣服,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所以不如不穿衣服。

  一部印象武隆大型实景剧,通过当地农民的肢体和歌声,结合武隆的山脉与现代灯光技术,较完整的还原了濒临消失的纤夫文化。

  通过再现已经濒临消失的艺术形式、展现巴蜀文化的风土人情,通过对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冲撞,来反思、号召传统文化的传承。

  正如王潮歌导演所说:“不为感叹,不为留恋、为的是不断地血脉!”

  邓坤安说纤夫就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身上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纤夫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团结一致,这应该就是我们不能忘记得纤夫精神,这应该就是不断的血脉!

  乌江纤夫,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种生命能够不被历史的风刀划剔得七零八落进而了无痕迹,而是永远被镌刻和熔铸进奇崛的峭壁与凌厉的巉岩间,从而凝固为超越时空的永恒意象,啸傲苍茫,我想,这只能是纤夫。许多人都在怀缅曾经喊着号子逆水强行而今基本永远退出历史画页的纤夫,有的更天真浪漫地发现了纤夫生存中的诗意,甚至有人还要弘扬所谓“裸纤文化”。但我认为,凡是没有赤足趋赴过坚硬的砾石,没有在悬崖峭壁间攀爬过,没有忍受过饥馑的煎熬,没有经受过烈日的炙烤,没有亲历过命悬一线的威胁,没有承受过撕心裂肺的痛苦,没有历练过希望到绝望,没有淬砺过涅槃到新生的人,是根本不可能真正体会和理解纤夫们的喜与忧、痛与乐的。凡是亲眼见过并亲自感受过乌江岸边那嵌刻在硬顽的山石间的纤道的人,一定没有诗情画意感,而是有着深刻的痛感和沉重的叹息以及对于生命的追思和对纤夫精神的瞻仰。

  远去的历史往往是坚实而凝重的。如果有几亩薄田,如果有薄田而又能够养活家人,如果不被地主土豪欺压勒索,如果不被官家或者商贾逼迫,或者如果自然条件稍稍温腴一点,任谁也不会把生存的希望和可贵的性命搭在那一根划透肌肤的纤索和那一条满是风险的纤道上。纤夫们不是为了寻找或者铸就诗意而去拉纤,而是出于生活的无奈拿着自己的生命去赌那一两盐巴,一斤粮食。他们的痛苦与酸楚,凄凉与无助,唐朝诗人王建是深有体会的:“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衣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出。……”(王建《水夫谣》)1958年,当代诗人蔡其矫写了一首《川江号子》,同样精确地描刻了纤夫的痛与苦:“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溅般的船上/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旋涡到旋涡/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犹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纤夫的号子不仅是劳动的旋律,危险与疲累处的自我鼓劲,更是痛苦的呐喊,血泪的控诉,孤独的啸嗷,生命的浩叹。“那一声沉重的叹息/哐当一声/打开了阿炳的月光”(曹玉治《纤夫的影子》),所有的苍凉与悲壮,都在那沉重的叹息里。

  我走过许多地方。在中国这块版图上,任何地方的山都不如四川的巍雄与峭拔,而任何巍峭的山也没有乌江流域的坚巉与多变、奇崛与诡诞、突兀与蹉跎。生息在这里的山民是怎样捱过一个个“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唐朝最严厉的流放往往就是乌江沿岸,李白和长孙无忌都曾在这里怅望过长安明月。一千多公里的乌江桀骜不顺地穿行撞奔于嵯峨交缠的山岩间,五里一滩,十里一湾,雪卷千堆,涛拍两岸。在这种情景下,“手扒乱石脚蹬沙,纤索勒骨似刀刮。鼓起板筋吼号子,甩起鸡巴把船拉”的乌江纤夫所经受的淬炼比任何其它河道上的纤夫都要重实。正是在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劳作、抗争与生息,千百年来积淀成了令后人仰之弥高的纤夫精神:敢闯敢拼、团结协力、负重自强、勇往直前。这也许就是纤夫们用他们的血与泪、汗与力在为子孙们撑起一片蓝天与一天希望时无意中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当历史打了万千个漩涡后,机械力终于代替了人力,解放后乌江纤夫也渐渐淡出了历史的画布。但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用风刀深深刻印在乌江岸边那苍老虬延的纤道和纤夫们皴皵的肩膀上以及沟壑纵横的额头上的。

  乌江纤夫似乎永远凝固成了历史,但乌江纤夫的子孙们今天仍然在奋力拉纤,那震天的号子虽然仍显沙哑但挟带着来自地心的伟力,穿越九天,让世界的心为之一颤。

  在乌江经过千里奔腾快要到达长江时,有一个奇异的节点,那就是与涪陵相隔七十公里的武隆。武隆是由五座隆起的大山缠缚而成的凸凹地块。山是离天三尺三,地是乱石四尺四。巡天四顾山连山,伸手扪摸坡对坡。贫瘠的土地,多变的气候,险峻的地势,蔽塞的交通,自古以来就属蛮荒之地。“养儿不用教,武隆走一遭”。在如此酷劣的环境中生息繁衍,武隆人民要遭遇多少困苦磨难、无助无奈,是可以想见的。可作为乌江纤夫的子孙,武隆人民没有等没有靠。他们凭着硕勃的纤夫精神,从种烤烟起步,后又跨越式地大搞旅游开发,真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变不利为有利,变劣势为优势,短短十数年间就让武隆成了“世界的武隆”。天生三桥芙蓉洞,石桥湖泊仙女山。纤夫号子一声喊,武隆声名全球传。武隆从此告别了苦难的历史,武隆人民正在谱写辉煌壮丽的未来篇章。武隆的崛起引动了几许骚人墨客、演艺大腕、商贾政要的遐思与青睐,张艺谋印象团队也忍不住要把武隆的景致和武隆人民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书页上,以号子文化和纤夫精神为主题的“印象武隆”正把青春勃发的武隆推向全世界的目光之前。曾经的撕心裂肺,曾经的逆水匍匐,曾经的亡命险滩,曾经的望乡断肠,都在激情四射的这一刻,断然幻化成未来叠叠累累的硕果和坚刚硬实的希望。

  乌江纤夫,终于让历史告诉未来:承受苦难,闯过险滩,一江澄碧,就在眼前!

  印象武隆两大片段走红网络:哭嫁&抬石号子

  重庆吉他新娘唱《印象武隆》哭嫁走红 点击破百万

  最近在各大网站疯狂转发了这样一则视频:“婚庆装修彩排现场,一位穿着婚纱的待嫁新娘,坐在场中弹着吉他演唱了一曲名为《哭嫁》的歌曲。”这段视频被 @吕游YOUPHOTO 传到网上,立刻引起了网友疯转,并称赞“自弹自唱《哭嫁》歌曲的还是第一次遇到,随随便便都这么惊艳,这么忧伤。”截至昨晚22点,这段视频仅在优酷上的播放次数就达到了100万多次。

  上世纪80年代前重庆比较流行哭嫁。因其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所以又称为“哭嫁歌”。土家女儿从开始懂事之时起,就跟随母亲和祖母学唱“哭嫁歌”。土家族新娘一般是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或是出闺房前,一边哭一边唱,从生到养的整个过程都唱出来,哭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汉族哭嫁的很少,一些土家族还保留着哭嫁的传统。哭嫁的传统慢慢淡化了,也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月儿弯弯照华堂,女儿开颜叫爹娘,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视频中穿着婚纱的待嫁新娘所弹唱的“哭嫁”来源于《印象武隆》实景演出。

  重庆唯一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是由印象“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打造的“印象系列”第七部,演出剧场位于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桃园大峡谷,该大峡谷是一个独特U型地形,其远山神秘,近山雄奇,沟壑清幽的环境为演出提供了绝佳的表现空间。整场演出约70分钟,每位演员都是真声演唱,演出以“川江号子”为主线,其融合了“哭嫁”、“抬滑竿”、“麻辣火锅”等重庆民俗文化形式,通过艺术再现这些极具重庆地方特色的劳动景象,展现巴渝人坚韧不拔、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乐观豁达的精神面貌。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

  解放碑现川江号子快闪 顶级创意让老外惊叹

  25日上午11点,解放碑里的游客正在逐渐增多,每个人都在忙着观赏与留影,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第一分钟:人群中钻出一个人 “号子么,喊起来哟!”

  美美时代广场和财富中心交汇处,聚集不少市民和游客,11点12分,人群中突然钻出一个中年人,身穿紫色T恤,昂首挺胸、卯足劲,双手握拳大声喊起:“号子么,喊起来哟! 伙计们把石抬哟!”旁人惊呆了,转过身,连忙凑过来。“啥情况哦,快看,还不止他一个人。”观众捂住嘴,瞪大眼睛看究竟。

  中年男子声音刚落,两名花样潮男挤出人群,其中一人把吉他挎在胸前,配合回应“哟吼、嘿哟”。“腰杆子往上顶咯!脚板子要踩稳咯!”中年男子继续喊,潮男一边“嘿哟”,一边拨动手中的琴弦,一段优美的旋律,糅进民族和现代元素,似乎寓意,更精彩的画面即将出现。

解放碑响起“川江号子”

  第三分钟:奇装青年模仿船工

  用身体拼成船型船帆

  游客们正发懵,身边又一股脑窜出几十名年轻人。“在搞笑迈?”有人忍不住笑了,年轻人的奇怪造型,再次把游客雷倒。有男子带黑框眼镜,穿西装裤扮白领,有俏女郎不怕摔,踏7厘米高跟扭动身体,有头戴鸭舌帽、穿铆钉装的朋克男。小清晰、摇滚、上班族、辣妹酷哥等造型,都出现在现场。

  这时,中年领唱的男子,变了调子:“上坡路要走起,肩膀磨破皮哟,哈呀个着喂!”青年们齐声回应“嘿着、嘿着!”他们分成两路,先形成一条船型,继而站成两排,变为船帆状,模仿船工拉纤动作。“岔路口跟倒走,支子拐顺道摆,哎呀个着喂!”“嘿,嘿着……”青年们表演的意图,犹如在激流险滩间,与大自然抗衡……

  第八分钟:唱号人闪离不见了

  外国游客惊叹“中国年轻人玩法真牛”

  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伴调子拍手助威。这场意料之外的表演,总共持续8分钟,调音刚落,青年们迅速消失,一不留神,不见踪影了。

  “哟,就没得了呀?”站在记者身边的市民,还意犹未尽。此外,现场氛围感染不少外国游客。57岁的Karl 卡尔,来自德国柏林,也是围观者之一。“我听不懂孩子们唱什么、说什么,光看表情和动作,就能感受到强大的力量!”Karl托身边女导游黄女士告诉记者,德国年轻人喜欢敲架子鼓、狂欢。“中国年轻人玩法真牛,一边玩一边与长辈互动,很赞。”Karl说,他还没来得及拍照,表演就结束了。

  表演完就闪,市民疑惑,这些表演者是谁?领唱的中年男子表示,他叫杨兴勇,是武隆景区《印象武隆》的表演者。杨兴勇说,爱看《爸爸去哪儿2》的市民肯定还记得,星爸萌娃在武隆山区修猪圈、抬石头,吴镇宇有模有样唱号子的情形。他就是节目中,教星爸们唱川江号子的村民。“今天和我一起表演的,年龄都在22—25岁之间,有武隆当地演员,有艺校大学生。”杨兴勇说,9月初,他刚上过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节目。

  新浪重庆了解到,武隆喀斯特旅游公司是这次秀演的策划方。营销总监陈大业,带《印象武隆》编排人员,在现场助阵。川江号子属巴渝文化,并非武隆仅有。市民不禁会质疑,来解放碑表演的意图,会不会趁国庆前,借机炒作、吸引游客?

  对此,陈大业否认炒作一说,称表演属于公益行为。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为国庆献礼。二是唤起年轻人继承传统,随时代的发展,川江号子濒临消失,但祖辈留下的精、气、神不能丢。陈大业表示,在主城其他商圈,很可能再出现“快闪”表演。如果市民正巧遇见,不妨加入一起喊一喊。

  印象文化董事长张德兵

印象文化董事长张德兵接受新浪重庆访谈

印象文化董事长张德兵接受新浪重庆访谈

  Q:很多看过印象武隆的观众都被演出的实景场地所吸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演出场地吗?

  A:在选择场地的时候,张艺谋最先选择了天坑三桥,他准备做一场音乐晚会。但因为天坑三桥是世界自然遗产,出于保护,不便在其中做一些建设。我们又另外在武隆县城内,选择了20多处地方供选择。根据最后确定的表现主题,我们在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以外的区域,找到这个盲谷——仙女山镇桃源大峡谷。剧场依山而建,利用峡谷内200M高的大山做演出屏障,峡谷呈“U”形,高低落差180米,远山神秘,近山雄奇。整个演出场地500-600多个平米,建设面积110多亩。观众席2688席。

  Q:为什么印象武隆要选择川江号子为主题?

  A:从05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选址开始,张艺谋团队就开始对武隆、重庆的历史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重庆川江号子非常淳朴,非常能够反映当地的民俗。

  他们认为川江号子把劳动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又乐观豁达的精神表达的非常美。这种劳动人民最接地气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需要的精神,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

  另外现在三峡修建后,几千里的船道已经被淹没,但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三千年的文化传统如何传承下去?

  所以做印象武隆一是这种精神值得弘扬,二是这种文化值得传承!

  Q:演出中介绍了哪些传统习俗?

  A:演出的第一出戏叫田园。这幕戏从一开始就艺术的反映了巴渝一带纤夫生活场景,溪水边云雾缭绕。有父辈船的还原,你可以在舞台上重现原来听到的吼号子的、河边拉东西、换物品的场景,有劳动歌曲抬石号子,有纤夫的饮食,河边的火锅文化,还有哭嫁习俗和女纤夫的故事……一面是“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面是实的,我们实实在在的表演再现。这是在归还失去的回忆。

  Q:演出3年了,效果怎么样?

  A:“印象·武隆”于2011年国庆公演7天,2012年4月23日正式公演,当年共演出262场,接待观众45万人次,门票收入4800多万元,成为全国7个印象系列公演第一年观演人数和门票收入双料冠军;2013年,印象·武隆全年演出312场,接待游客43.8万人次,经营收入4800多万元。2014年,截止目前,“印象·武隆”演出262场,接待游客33万人次。观演好评率在95%以上。

  Q:印象武隆给武隆带来了什么?

  A:印象武隆一个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直接解决了来自地震灾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当地300多人就业;二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印象武隆实景演出带动周边、沿线10余个巴渝新村建设,改善了1000余户村民的居住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接待500多户,年接待有可2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收入2亿元。三是突出发展农(林)家乐。计划新发展农(林)家乐100余家,直接带动100余户农户创业、5000余人就业,通过消费本地农产品可直接带动4000余农户实现增收。四是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印象武隆实景演出预计可吸收当地村民新开办旅游商品及土特产加工厂、销售店100余家,增加创业、就业近1万人;推动芙蓉江野鱼、鸭江老咸菜、桐梓老腊肉、羊角豆干、土坎苕粉等特色农产品年均销售额达到20亿元以上。

  著名艺术家肖幸海:“‘印象武隆’誉满中华”

  国家一级编导、一级演员宁永宗:“原生态的哭嫁与年轻人喜好的吉他结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作曲家雷蕾:“不虚此行,真不错,非常震撼。不是专业的演员,就凭着自己的嗓子,高唱着号子,很激励人。”

  重庆凯宾斯基酒店总经理雷蒙德·布莱格先生:“‘印象武隆’是一场一流的、令人难忘的演出。这场演出呈现出了纤夫们艰苦却又积极向上的力量;江河的雄浑气魄,更是重庆坚韧不拔的性格的真实写照。这场演出不仅视觉上让人感到震撼,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柯愈劢:“演出整体感觉风格大气,视觉冲击力很强,可看性很强。”

  《印象武隆》演出信息

  “印象·武隆”实景歌会由印象“铁三角”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100多位特色演员现场真人真情献唱,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让观众在70分钟的演出中亲身体验自然遗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巴蜀大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剧场选址在重庆市武隆县桃园大峡谷,距仙女山镇约9公里。峡谷呈“U”形,高低落差180米,远山神秘、近山雄奇,沟壑清幽。剧场的选择不仅保护了生态,也为演出提供绝佳的表现空间。剧场共设计安装观众座位约2700个,舞台延伸至看台,看台又融入舞台,演员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印象·武隆”实景歌会将在幽静的山谷里重新唱响久违的“号子”。

  鉴于“印象武隆”自演出以来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和传承效果,以及进一步培育打造“印象武隆”这一文化品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品牌培育、传承发展的理念,2012年,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决定命名重庆市武隆县喀斯特印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印象武隆演出开始时间为每晚19:30,演出时长为70分钟。

  重庆→G65(渝湘高速)→武隆县城 高速费用95元,车时2小时

  武隆县城→(二级公路)→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印象武隆剧场 车时0.5小时

  重庆→(渝怀铁路)→武隆县城 火车车票费用25元,车时2小时

  武隆县城(汽车站)→(公交汽车)→仙女镇游客接待中心 8元,车时0.5小时

  在游客接待中心转乘中转车前往印象武隆剧场,往返收费为20元/人。

  [取票地点怎么走?]

  非自驾游客:如果您是乘坐火车抵达武隆,那么下车之后可打的前往电信大楼(约2分钟,4元车费);如果您是乘坐汽车抵达武隆,那么抵达武隆汽车站之后,往汽车站处长斜坡公路往上走,大概100米即可达到电信大楼。

【文章摘要】女儿出嫁母亲哭嫁好不好,我国56个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风俗众多,人们对待婚姻特别重视,像哭嫁在结婚时都是比较重要的仪式,进入新时代这些与我们渐渐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来一起了解下关于哭嫁的知识吧!

  我国56个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风俗众多,人们对待婚姻特别重视,像哭嫁在结婚时都是比较重要的仪式,进入新时代这些与我们渐渐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来一起了解下关于哭嫁的知识吧!女儿出嫁母亲哭嫁好不好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1伤离别,念亲恩

  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具有孝、义的伦理价值。即将远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离别亲人,依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要离别,平日不曾给予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凸现。回顾往事,新娘悲从中来,用哭泣的歌声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怀胎的辛苦、养护的艰辛,件件往事、点点细节都浸润着父母的深情,做女儿的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溢出。

  在哭父母的同时,土家姑娘还要哭亲友、哭姊妹,这种哭表示对亲友姊妹的难舍难分之情,哭得越厉害,表示亲友姊妹间的情义越深。

  2换身份,忧前途

  婚嫁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功能是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媳妇。女儿和媳妇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角色,其间呈现出一种断裂:一方面,新娘要告别女儿角色,因而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开始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因而恐惧万分。所以,新娘必须通过某种途径脱离原来的角色,进入新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突变必然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她们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消除紧张,“哭嫁歌”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途径。女性在哭嫁仪式中被赋予话语权,她们借此权利,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接受新的角色作心理准备。

  3怨婚姻,骂媒人

  那么又是谁把自己送进这火坑的呢?是花言巧语的媒人。新嫁娘不能不生出对媒人的诅咒和对父母的埋怨。哭嫁歌中的“骂媒人”部分与前面哭亲别友的缠绵难舍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照,痛快淋漓,战斗性极强。新嫁娘把扼杀自己幸福自由的满腔怒火,此时化成为对媒人的最怨毒的诅咒:“对门坡上栽斗子,背时媒人死独子;对门山上种韭菜,背时媒人绝九代。”还辛辣地揭露了媒人花言巧语的欺骗和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如“你男家吃女家走,男家讲女长得好,女家吹男乖又巧”,“你骗我到公婆家,变成人家牛和马,人家动手就来打,打了骂了不解恨。”此外,还有对父母为钱势所动,不顾女儿幸福的埋怨:“背时媒人的话啊,像蜜糖甜坏了你们的心,像黑布蒙住了你们的眼睛,糊糊涂涂定下冤家亲;铁心肠的爹啊,铁心肠的娘啊,你逼着活人跳进了死人坑”,“六月太阳晒不死,三姊四妹赛死人,你们真是狠心呀,硬把生女赶出门。”

哭嫁习俗(图片来源:恩施博物馆)

  不愿离开父母、担心未来的新娘把一切的不幸归结到婚姻上,她们怨婚姻不自主,唱出了反抗之声,道出土家妇女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哭嫁歌”中并没有很多直接指斥封建婚姻制度的歌,这是当时妇女不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她们也不愿意直接指责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她们把怨恨的情感倾泻在婚姻的直接促成人、婚姻制度的代表“媒人”身上,言词犀利又不失民间诙谐。

  4不平等,怨命运

  哭嫁歌还发泄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表现女性在丧失了经济地位和权利后的失望痛苦与不满心情。随着父权制、私有制的产生,女性逐渐失去了财产继承权,失去了传递氏族香火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妇女地位卑贱低下,逐渐使女性沦落为男性的附庸,乃至成为男性的“财产”,女性便被无情地排斥于家族之外,与家族利益无关了。一个土家弱女子,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无力抗争,只有充分利用哭嫁这种合法机会来进行情感宣泄、诅咒和强烈控诉。因此,就有了新娘的哭诉:“如果我是男儿身,家里种种都有份,神龛写字也有名;如今成了女儿家,爹娘把我赶出门,一夜成了外乡人。”在这种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下,女性失去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她的命运受人摆布,任人宰割。对于这种自己无力改变的命运,新娘在哭嫁之际利用了这个“合法”时机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因此,哭嫁也是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谴责。

  娘听后园鸟雀惊,要听房中女儿声。我娘当门苦葛藤,手攀苦葛诉苦情。

  我娘苦情苦过了,女儿苦情才起根。桔子开花叶子青,阳雀开声我开声。

  新打铜盆才装水,新打剪刀两面青。娘不开口我开口,娘不开声我开声。

  当门一根木莲树,目莲树上挂卷经。一本经书背完了,未见我娘来开声。

  亏了我娘睡得稳,爹妈眼泪贵如金。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黑漆茶盘乌木头,姐姐离娘弟不留。留到姐姐吃你饭,留到姐姐穿你衣。

  兄弟当家挣家忙,嫁了姐姐买地方。上头买齐潼川府,下头买齐遂宁乡。

  1、哭嫁习俗之土家族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要哭嫁,是一种仪式。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

  2、哭嫁习俗之仡佬族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开始"哭嫁"。娶亲时新郎不亲迎,而是于婚期前一日派轿夫天黑时到女家。进门前,女方有专人主持"栏门礼"。要行敬酒、铺毡、恭候等礼数,每道程序都有传统的对答礼词,必须说唱得合乎规矩,否则要遭轰笑。

  3、哭嫁习俗之客家人

  客家人哭嫁又有另一番景象。所谓“缠绵悱恻哭嫁歌,一怨三叹断人肠。”就是对客家人哭嫁的生动描述。优选网

  4、哭嫁习俗之粤西人

  “哭嫁”是粤西信宜民间婚俗,早在唐宋时期就在当地乡村流行。当女儿出嫁时,为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离开亲人时的难舍难分之情,常以哭唱的形式来抒发出嫁女心中的浓厚亲情。

  哭嫁习俗其实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传统文化中“孝”、“义”的思想,流传下来形成了现代婚礼中特别的一种习俗,也是有别样的魅力,但延续至今,青岛结婚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这样一个传统婚俗,你怎么看呢?

  哭嫁的风俗,不知道起源于什么时候。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作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大约就是后来长盛不衰的哭嫁风俗的滥觞了。

  5哭嫁习俗之青海人

  青海姑娘出嫁前,家中聚集了三亲六故的女客和全村的姑娘们,这时新娘要拖长悲哀的声调,一遍又一遍地对她们哭诉一番,所有前来送别新娘的姑娘们一面陪着她流眼泪,一面又在商议怎样狠狠惩治一下新郎家派来迎亲的喜客。爬上房顶往他们头上泼水,任凭他们讨扰求情也不开门,最后由新娘家长出面调解,付出点喜或礼物才放他们进新娘家。

  6哭嫁习俗之湖北人

  湖北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要经过一番“哭娘”,这是每个姑娘早已练就的基本功。临出嫁前三到七天,连续几个晚上新娘先在家门口“哭娘”,内容是“埋怨”父母生了个“死女”,表示自己不甘心嫁到夫家去。还要到亲戚家门口去哭,感谢他们平时的教诲,要他们保重身体,不要忘了自己。每个亲人都要给红包以示安慰。

  7哭嫁习俗之等媒人和花轿到

  等媒人和花轿一到,新娘就坐到大门口去“哭婚”,大声骂抬轿人和媒人,挨骂者听之任之,不能不悦。如果新娘哭累了,可由伴娘代哭。当天新娘还要哭别姐妹,最后母女对哭,真的动了感情母女抱头痛哭,令人心酸。接着鞭炮齐鸣,新娘由兄弟背上轿子,还要继续哭,骂新郎骂媒人哀叹自己。故意东倒西歪,使轿子左右晃动,抬轿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发脾气,抬起轿子,快步的离开新娘家。

  实景歌会由印象“铁三角”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100多位特色演员现场真人真情献唱,以濒临消失的“号子”为主要内容,哭嫁、纤夫的故事、抬石号子、父亲的船等节目组成,让观众在70分钟的演出中亲身体验自然遗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巴蜀大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剧场选址在重庆市武隆县桃园大峡谷。

  印象武隆少女哭嫁,最能展示重庆女孩柔美的画景,演出高潮环节,舞台出现一位老纤夫。这位老人和一个婆婆用重庆话讲故事,说话间说到了哭嫁。这时,舞台后边一个小楼的窗户打开了,卷帘微微上提,露出一排女孩的纤纤玉足。

  她们在一个无水的木盆中洗脚,虽然看不见她们的脸,但能感受到出嫁之前喜悦又恐惧的心情,她们唱了起来———“我的父啊我的母,出嫁才知道父母的苦。”然后,她们慢慢从走廊里走出来,用弱不禁风而娇羞的舞步,展现自己的婚姻历程。最后是一个满身红衣的新娘,深深拜倒在一根红菱前边。不少现场观众认为,这是整场演出中,最能展示重庆女孩柔美的情景画景。

  印象武隆少女哭嫁歌词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对白】:娃娃,快出门了,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出门都不一样了哟,今后你就不是李家屋的人了,就是郑家屋的人呢,妈妈最后一次帮你梳头,今后个人梳哦!嫁到婆家后,要好好做人,李家屋的女人没得哪个是吃白饭的哦!哦…嗯,要得;自己呀下细些(四川方言,意思为要心细点),个人当家了!弄不好莫回来找我哦,先给你说;好啦!乖,出去要听话,好……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以上就是关于哭嫁的婚姻习俗,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到印象武隆真实感受下吧,更多女儿出嫁母亲哭嫁好不好相关的资讯请加以下公众号了解,有惊喜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姑娘出嫁哭嫁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