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经典高效读懂一本书》


我读过一些关于阅读的书,如《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越读者》,但是我学到了哪些东西呢?这些书, 我都是作了笔记,也作了思维导图的,现在能记住的还是不多。不过今天我在看文章的时候觉得自己应该反思一下近来的生活,想到了时间管理,于是想起了《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再来看书里的内容时,印象就深了,思考和实践的多了,书里面的知识就真的能被用上了,这正是反刍的力量。这里附上思维导图。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后感1900字

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缩短至2-3年,我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快速学习、快速阅读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怎么读书永远比读多少书重要的多。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从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三大方面回答了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提高读书效率、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和学习上、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建构自己的思考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秋叶,本名张志,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秋叶PPT\创始人、畅销书作者、培训师、他工作繁忙,每年照样读几百本书,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书中给了很详细的解答,以为有自己的时间和经历在里面,真实性和趣味性都很高,同时大部分的方法论是由他的读书笔记而来的,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别人的读书笔记的差别在哪,总之是一本能学到很多的方法论的书籍。

第一:管理你的碎片化时间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被朋友圈、微博浪费掉的碎片化时间,如果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这会是一笔很大的时间财富,读书的时间也会多了起来。

我们需要做的是管理碎片化时间,为每一种碎片化时间单位匹配用途。

你要清楚3分钟你可以拿来做什么?5分钟、10分钟呢?

无论是读一篇公众号文章、电子书还是计划总结,你都要清楚这个时间单元内你可以做的事情,开始有意识的去做并固化这个行为,形成习惯更有利于长期的坚持。

秋叶大叔的阅读大部分都是在出差路途中完成的,他的文章也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构思的,还形成了他独特的五分钟构思写作法。

这里提醒一点的是,如果你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读短文或者电子书,即使你只读了几分钟,也要简短归纳总结,把对你有用的点放在一个固定位置。现在很多电子书软件都可以边看边写下自己的想法,另外一个小的技巧是把自己的微信置顶,有了碎片总结和想法给自己发微信,一周或者按照你自己的习惯去整理下自己的微信,总结、归纳扩充,复盘,这样你的碎片化阅读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读了就忘了。

第二:“拆”—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

成年人的阅读应该带有目的性,注重能力的提高而非知识的积累,将知识拆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拆其实很简单,看书是因为想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好像做饭看菜谱是因为想学一道菜的做法一样。带着你的问题去阅读,找到书中关于这个问题作者是如何思考的,最重要的是怎么做的。把方法论拆出来,先别忙着否定,先去做。

比如我想解决职场上瞎忙的状态,在时间管理书籍中我拆出时间紧急重要度模型这个知识,首先我要做的是按照模型把职场上的事情重新分一下类,先集中精力做重要紧急的事情,我才发现每天瞎忙是因为都在着急处理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职场上是这样,对待人际关系或者理财呢?我是不是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型理顺下它们重新规划下呢?

去掉书中对你不适用的部分,从一个知识点,一个方法论甚至一个片段中拆出为我所用,能解决问题的知识,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运用,举一反三,不断修正,从而内化成专属于我们的能力。

第三:通读法+树图法,构建自己的思考框架

读过很多书,但是看待问题依然人云亦云,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思考框架和知识体系,我们需要通读法+树图法两大读书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

通读法是打造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它的本质要求是吃透读透这个领域的基础概念,这一方法适用于你想一直专注的领域,俗话说就是你的“老本行”。

你想打造一个看家的本领,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反复读这个领域内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直到读透为止,从概念定义出发,慢慢理解现象,把一些基础的东西读透,打通基础后再吸收新的东西就很快,就好像一棵大树,根扎稳了才能枝繁叶茂。此外,我们还要在核心领域不断精进,不断保持关注,紧跟时代发展。

通读法打造的核心专业就是我们的主场思维。一个营销专业的人,往往在看到其他问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从营销思维出发,营销思维就是他的主场思维,这也是为什么通读法要求把最基础的东西吃透读透的原因。

光拥有核心竞争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快速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树图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题阅读,这是快速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

当你想研究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先写一个大纲,然后购买这一领域的书籍,通常是五到十本。通过快速阅读的方法挑选你需要详细读的书或章节。知识重合的部分就是这一领域比较认可的部分,然后不同的部分思考一下,认同的就整合,通过主题阅读你对这一个领域就有了大概的认识和思考框架。

通读法适合你最核心的竞争力,基础要打牢,而主题阅读适合你想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需要做的功课。通读法+树图法都可以很好的帮我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这是一个从知识走向能力,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

不需要读懂,会使用即可。

能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熟练运用书中的知识即为读懂了。初期需要一些死记硬背,中期需要反复推敲,后期这类书籍更近似于工具书了。

读懂这类书籍的方法就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直到熟练运用”。

读这类书籍的作用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创造价值。

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即为读懂了。或者说你与作者跨越了时空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读懂这类书籍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忘掉上学时教的什么阅读理解啦什么掌握知识点啦等等各种技巧和方法就行。毕竟学校课本上那些文学作品在上学时期都属于知识技能类书籍,而生活中读一读文学书籍只需要放空心境来感受作者的情怀。

读这类书籍的作用就是高端的陶冶情操,低端的消遣娱乐。本质上就是满足一下精神生活上的需求,顺便在一些好书中感悟到人生哲理,提升自我的精神层次,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工具书就是工具,知识技能类书籍就是干啥学啥(学生时期学习就是他的工作,课本教材都属于知识技能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就是与作者心灵共鸣。

所以说,读书要读点好书,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与文豪大家们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进而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这样高效率的学习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在锅碗瓢盆的生活中是很难获得的,要珍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读懂经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