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前,有一个日本明星来中国的综艺综艺,给艺人少量钱生活,国内电视转播过。是什么呢?

2018年,BBC启动了一项孤独实验,全球55,000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33%的人时常感到孤独,在16-24岁的年轻人中,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达到40%。孤独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精神流行病”。近日,日本就推出了一档主打“孤独”的综艺,始料未及的以超高收视打败了日本电视台常年第一的看板节目《前往世界的尽头》。

《孤零零的房子》节目海报

《孤零零的房子》和不孤单的人

《孤零零的房子》常规化的第一期节目,就在周日时段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20.3%的超高收视。常理来说,这样一档没有流量明星加持的偏纪实节目,并不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收视喜好。但播出至今的8期节目都维持了不俗的表现,其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过孤独却自得其乐的生活

《孤零零的房子》每期节目探索两处“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孤独存在的唯一的房子”。但房子只是载体,节目所有的看点都集中于住在房子里的人身上。他是谁?为什么住在这儿?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些人间故事才是观众所关心和好奇的。

这些孤独存在的房子中,大部分住的都是高龄者。例如6月9号播出的节目中,介绍了宫崎县的一座神社。这座神社坐落于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平日里基本没有香客造访,只有神社第71代传人、50岁的中武祝亮和他74岁的母亲中武五月,常年在此。中武五月自22岁嫁入神社,前17年都过着没有公路的日子,需要背着背篓步行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城镇去购买日常用品。中武祝亮的两任妻子也都因受不了神社的闭塞而提出了离婚。

另一对位于濑户内海松岛上的唯一住户,是年逾70的老夫妻。两人早年间已经在市里购置了新的房子,但一直没有搬去居住,逐渐成了海岛上唯一的“钉子户”。当探访人员问其原因,老太太表示,老伴儿是闲不住的人,只要还住在海边,他就能没事去钓钓鱼,种种地,能吃到新鲜的食物呼吸清新的空气……

除此之外,她还一个人守护着拥有150年历史的、岛上唯一的神社,将其打扫的干干净净。“虽然已经没有人来到此地,依旧希望将松岛的历史留给后辈。”

打扫神圣的藤原纯友奶奶

还有81岁的中武秀子奶奶,笑眼弯弯的让人倍感亲近,独自生活,却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当采访人员诉说取材请求的时候,秀子奶奶一边说着“好害羞啊,家里很乱”,一面笑脸相迎。随后立刻进屋整理打扫,还换了身衣服,说要干干净净的礼貌待客。

四年前老伴儿因为脑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几个月前秀子奶奶又因为骨折没法照顾爷爷的起居,只能将他送到了看护机构。现在的她,一个人在家生活。唯一的说话对象,就是一个“智能小狗玩具”。

秀子奶奶唯一的说话对象

当采访人员问她,会不会感到孤单时,秀子奶奶毫不犹豫的说“不会”。因为有“工作”,可以劳动。爷爷在中风前,培育了一批菌类的原木,秀子奶奶每天都会开着她的电动小车,前往山林照顾原木,一边劳动,一边寻找乐趣。

节目取材的第三天,正好是爷爷回家的日子,节目组再次造访,记录下了两人重聚的时刻。秀子奶奶用爷爷亲手种下的菌类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日本的老龄化现象,一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各大主流媒体网站上,关于“孤独死”、“老后看护”的话题新闻,点击量居高不下。不仅是位于该年龄段的人,孤独和老年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受到更广阔人群的关注。

触发对人生的思考,是节目的内核

另一期节目中,住在离群索居山里的是一位40+的年轻社长。原本在东京和横滨都拥有摄影工作室的弓削昌德,在几年前患上了抑郁症。为了抵抗日渐消沉的心态,他决定暂时离开深爱的妻子、逃离嘈杂的生活环境,在无人之处买了一块土地,开始自己建起了独立的房子。虽然在乡下,但他使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家电,将乡村生活和现代装备很好的融合起来。

拥有现代淋浴设施和影视设备的露天浴缸

他自己将其称为“未来的生活方式”,既能时刻真切的感受土地带来的力量,也能通过信息技术和社员们无障碍沟通,甚至在youtube和facebook上更新自己的“造房日记”。

和社员们视频通话的社长

目前为止少有的一家四口,“人丁兴旺”的住在孤单房子中的,是茨城县的古桥夫妻。酷爱户外运动的两人,在婚后花了2年的时间,慢慢学习,从毫无建筑知识到亲手搭建起了现在居住的房子。

两人表示,如果在城市中买房,要背负2000万日元到3000万日元的房贷,日子也会过的十分压抑,干脆辞去了工作,一口气跑到了乡下,用积蓄自己盖起了房子。在有了孩子之后,两人更是坚定了在山里的生活的想法。

妻子表示,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用力生长,比在城市里各处受限来的自由,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更有好处。两个小宝贝更是从小上树下河,跟小鸡作伴、同小鱼嬉戏,全然没有城市孩子的娇气,孩童的天性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不论是孤单生活的老人,还是因各种原因“隐居”的中年人,不论是哪期节目,观众们都能在交织的故事中,找到可以产生共鸣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关于“幸福”、关于“孤独”、关于“生存的意义”。在很多人看来十分不便的乡村生活,却孕育着另一种人间的温柔和温暖。节目取材的过程中,有很多在探寻过程中,热心帮助的路人。因害怕取材小组找不到地方,特意开车带路直到目的地的老爷爷;认真画出地图的“本地百事通”……对于被暴力新闻、不安事件充斥的当下,这样一档明朗的、疗愈的、感恩生活的节目,能够唤起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也是节目在播出后,口碑进一步发酵的原因之一。

认真的态度、谦卑的视角,是节目质量的保障

节目的走心和好看还在于,这些孤零零的房子,并不是节目组安排设计好,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这种真实感,通过节目镜头一步步营造出来,带领观众一同进入探寻过程,亲身感受它的“孤单存在”。

从刚开始通过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锁定“可疑”地点,到派出探索小分队前往目的地。

通过卫星地图确认房屋位置

再到问路、爬上、涉水各种复杂的地形,全部都呈现出来。不论是好结果的找到了,还是扑空了,都毫不掩饰的同观众一同分享。在整个故事的前期,节目就已经指引观众入戏,制造了代入感。加上外采人员真实的想法表达,无疑是将观众的心声外化说出来了。

只能徒步到达的房屋所在地

另一方面,取材人员对待采访对象十分的谦卑。并非从审视者的角度,而是平行的视角去询问。画面中也经常出现探访小组附身询问“不好意思打扰了,我们是***节目,能不能麻烦您?”在日本观众看多了有些艺人刻意的傲慢和故作搞笑的外景后,这样的姿态给观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不同于日本其他节目演播室艺人扎堆的情况,《孤零零的房子》演播室部分只有4位嘉宾,除林修和所ジョージ两位固定嘉宾外,每期还有2位飞行嘉宾,更多的制作成本,放在了外景取材上。因为大部分的情况下,卫星地图上显示的地方,都是无人居住的空房子,还有不少虽然住了人,但不愿意出镜接受采访,因此节目中播出的只是探访数量的十分之一二。这也意味着,节目中的外景取材压力十分之大,经常出现几个小组并行但颗粒无收的状况。尤其是后期节目知名度提升后,不少“孤零零的房子”主人,似乎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在看到采访人员后,一点都不惊讶的说出“哎呀,终于来了呀……”对于节目的效果呈现非常有影响。这也让观众对于节目的延续性感到担心……

《孤独后的处理方式》节目海报

不管未来《孤零零的房子》是否能长久延续下去,至少当下,这档节目的意义已经超出其本身。因为现实的压力,老年化社会的加剧,人们对于孤单的思考,对于老后的担忧,促发了对这类节目题材的极大需求。早在2014年,西日本电视台就制作了一档关于“孤独死”的纪录片——《最后的现实》,获得了第23届FNS纪录片大奖;2016年富士电视台推出了介绍处理孤独死人员尸体的纪录片——《孤独后的处理方式》,“特殊清扫员”这一职业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热议;2018年TBS制作播出的聚焦于空置乡村老屋以及包含在里面的独特记忆和感情的《星期三讨论日,破败的老家》,也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再到今年的现象级综艺《孤零零的房子》。这些孤独综艺\纪录片,为现代人对老年生活、孤独生活、自我生活的审视打下了一管清醒剂。

前段时间国内一则关于“2035年养老金或将耗尽结余”的消息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对于老后的生活,对于孤独的生活方式,也已成为国内各个阶层的关心硬需。或许很快,中国也会出现这样一档关注现实的“孤独综艺”。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京(2022)0000043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1)第00159号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京)网械平台备字(2020)第00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明星来中国的综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