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师算的准墨宝?

启先生讲课时,曾有人递条请教执笔法与书法优劣之关系。

先生说:“以执笔法论断书法孰优孰劣,最难服人。譬如上街买包子,你只看包子质量,管那厨子是站着还是坐着捏,是五指捏还是四指捏的呢?那厨子出来说‘有时站着,有时坐着,我是用左手三个指头捏的褶’,你还买不买?左手三个指头捏褶的包子立马就不香了?咱们得先搞清楚是吃包子,还是吃手艺?四指还是五指握管,都各自有些道理,但最终看的是作品水平。

“科学发展了,不定哪天研究出苏、黄、董、米如何执笔的,如果碰巧不符合你主张的那个执笔法,怎么办?总不能把他们从书法史上开除了吧?”

此话通俗易懂,道理讲得实实在在。古人虽有“书之妙在于执管”之说,但绝对没有像后人说得那么玄乎。

有人问“不择纸笔”与“是否定要用上等纸笔才能出好作品”的问题。

启先生说:“上等纸笔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但不绝对。历史上不少国宝级书画都不是用当时青镂麝璧玉楮龙盘(笔墨纸砚)写成的。在纸笔上下功夫,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内外功,一是储学一是磨砺。没听说吊嗓子一定要到天坛吧?那戏班里练压腿,也没听说要用金砖吧?……功夫到了,要正式粉墨登场了,置办点行头,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登台砸了戏牌子,跟观众说‘在下唱得不好,行头是梅兰芳用过的’,管用吗?”

亲朋好友见到启先生总是关切地问:“您最近身体如何?”先生常回答:“鸟乎了。”不明就里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追问:“何谓鸟乎?”先生则笑眯眯地答道:“就是差一点就乌乎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启先生创建北师大文献学博士点,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寒暄之际,好事者多称其为“博导”。

先生总云:“我不是那个‘博导’,而是那个‘驳倒’,一驳就倒,不驳也倒。”闻者在笑声中不由地联想到1957年那段被打倒的风波。或云:“我连中学都没毕业,哪知道什么博士、博导,我只知道‘果导’。”——“果导”者,治疗便秘之药也。

一次某位客人来到启先生家做客,进家落座后,先生照例礼让茶水。客人为免先生劳顿,便客气道:“您别麻烦了,我出门从来不喝水。”先生应声道:“你这不是‘进门’了吗?”

中国书协换届,启功先生推荐某先生出任。有人不解,问他:“某先生会写字吗?”启先生反问:“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部长会开飞机吗?”

有人来访,见到启先生就说:“您老精神真好,一定会长命百岁的。”先生立即反问道:“您姓阎吗?”问得来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先生又徐徐道来:“阎王爷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么也知道?”说得来人与在座的都笑了起来。

一次,启先生为别人题字后,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也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于是举座重欢。

有一位先生,当年批判“右派”时批启先生很积极,后来见到启先生,觉得很不好意思。启先生反而安慰他说:“那个时候好比在演戏,让你唱诸葛亮,让我唱马谡,戏唱完了就过去了。”

学生问启功先生怎么学写字的,他说:“上街时常看到路旁商店的店牌有写得好的,或其中的某个字写得好看,就停下脚步,看看那个字是怎样写的,为什么好看。哦,原来这一笔是这样写的,这几笔是这样安排的,就记下了,以后再写就会了。”

学生问:“您这说的是什么时候?”他说:“现在也是啊。”说得那样坦然,不觉什么“丢份”,也不是故作谦虚,一点矫情的成分都没有。

启先生书法名声鹊起、风靡全国后,到处都是他的题字,机关、学校、商店、风景名胜,随处可见。有些很小的单位也找先生题名,以壮声威,假冒的题字也随之而来。然先生尝言:“我最爱题的还是饭店、饭馆,总可以借机吃它一、两顿。”又自叹道:“就差公厕没找我题字了。”

早上八点半一位友人去启先生处,见先生坐在单人沙发上,正在吃早点。脚上没有穿袜子,脚腕显然有些肿,见友人进来,慢慢举起手招呼。友人问先生的脚,先生说:“我会发酵啦。”

某饭局,有人闲谈起治病的窍门,云:“有些外科肢体上的小病宜于将身体倒置,如腰疼者可以多倒行,又如长痔疮者可以每天倒立若干时间,则肛门附近的瘀血便可散开。”听至此处,启先生不紧不慢地笑云:“痔疮倒是散开了,该长口疮了。”一座为之喷饭。

启先生与一个朋友到无锡游览,朋友用高价买了条丝绸内裤穿,并对启先生说:“虽然很贵,但穿着真舒服,真轻便,穿上就跟没穿一样。”先生应声说:“我不花钱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启先生书名大振后,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伪劣之作,甚至成堆成堆地出现在潘家园、琉璃厂的地摊上。好事者也曾拉先生前往一观。

一次,先生还颇认真地翻检起来,随行的人劝说道:“别看了,没一张是真的。”先生不疾不徐地回答道:“我是看这里有没有反动标语,要有,那真的送我忤逆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领导附庸风雅,出行或参加一些活动喜带诗人、书画家作陪。或问先生曰:“此有说乎?”答曰:“有,此谓之‘三陪诗书画’。”问:“若以此五字做上联,请拟下联。”先生迅捷对之云:“一扫毒赌黄。”对仗工稳,问者惊讶之余,问:“作何解?”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瘾,一样危害个人及社会,我辈能不戒之!”

启先生曾云:书画家的水平究竟如何,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挂上”。这就好像检验一个京剧演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扮上”,他究竟够不够“角儿”,一扮上就看出来了;是不是书法家,一挂上也就看出来了。

一位画商到启功先生家叩门拜访,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宝。但此商人誉甚不佳,启老久有耳闻,便走近廊前,打开灯后,隔着门问商人:“你来做什么?”商人说:“来看您。”启老贴近门窗,将身体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给对方看,然后说:“看完了,请回吧!”画商有些尴尬,嗫嚅着说:“我给您带来一些礼物。”老人幽默地说:“你到公园看熊猫还用带礼品吗?”

一次,李苦禅老先生的儿子对启先生说,他曾在济南街头碰到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拿出一幅李老的画,问他是真是伪。李苦禅的儿子说:“那是父亲李苦禅纪念馆建立时,我家捐给纪念馆的呀,怎么在外面给卖了呢?”

于是,先生对学生说:“时下流行给活着的人就建纪念馆、艺术馆,我可不要。给我设个厕所大小的屋子,倒让我捐出多少多少作品,明儿我还没死,这些作品全在外面卖了!”

时下流行为名人建各种纪念馆、艺术馆,甚至有人自己筹建。启先生大不以为然,讽其为建“生祠”,并云建“生祠”者能有好下场吗——盖魏忠贤等人才这样做。

由于先生威望高,在很多场合都被安排在上座,先生又常自叹曰:“朝朝居首座,渐渐入祠堂。”表情十分沮丧。

有一次,一个地产商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非让启先生给自己的楼盘题词,启先生脸一沉,道:“你准备好了笔,我就一定得写吗?那你准备好棺材,我还往里跳啊?”一句话,在场的人都乐了。

昨日下午,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到台湾高雄市佛光山参访,僧侣信众一起迎接。 新华社发

昨日,受四川北川民众委托,张志军(前左)向同样遭遇自然灾害的小林村村民致赠羌绣“大熊猫”。汶川地震后,北川曾受台湾援助。 中新社发

原标题:拜访星云大师获赠“从善如流”墨宝(图)

访台第三天一早,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从新北来到高雄,与高雄市市长陈菊会面。此后,又参观了大陆同胞捐建的火山桥,拜访佛教道场佛光山与星云大师座谈,许愿希望两岸同胞以亲情和智慧,化解心结。

今日,张志军一行将结束四天三夜的台湾之旅。在台最后一天,张志军一行将继续“走基层”,赴台中市雾峰林家等地参访,并于当日下午赴彰化县鹿港天后宫出席活动,此后搭机离台。

【行程1】会见高雄市长陈菊

欢迎更多台胞推进两岸关系

27日上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高雄,与高雄市长陈菊会面。

张志军表示,很高兴有机会到高雄市参访,实地了解南部民众的生活。此行希望与南部的乡亲多接触、多交流,听取大家对两岸交流合作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包括高雄在内的许多城市与大陆的城市交流日趋热络,去年两岸民众交往已达800万人次。我们欢迎有更多的台湾同胞参与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来,共创两岸互利双赢的美好前景。

陈菊向张志军介绍了高雄市政建设情况。双方就加强高雄与大陆的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据新华社

【行程2】参观大陆同胞捐建的火山桥

大桥重建铭刻两岸同胞之情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27日上午在高雄市杉林区参观了大陆同胞为台湾同胞捐建的火山桥。台湾妈祖联谊会和当地民众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张志军表示,5年前那场发生在南台湾百年不遇的风灾,牵动了两岸同胞的心。大陆各界踊跃捐献,协助台湾灾区民众重建家园。火山桥的重建,铭刻了两岸同胞相互关爱、相濡以沫的同胞之情,凝聚着两岸同胞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力量。

据了解,2009年台湾遭受“莫拉克”风灾,火山桥被损毁。大陆各界捐助5亿多新台币,委托台湾妈祖联谊会重建此桥。该桥于2011年落成。据中新网

【行程3】佛光山拜访星云大师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27日下午到南台湾最负盛名的佛教道场佛光山参访,受到来自岛内各地的广大信众、民众的热烈欢迎。在随后与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座谈时,张志军许下愿望,希望两岸同胞能以亲情和智慧化解心结。

当天大批佛光山信众冒着高温列队欢迎张志军一行,在佛陀纪念馆参观的众多民众也纷纷加入夹道欢迎的行列。张志军一行抵达时,现场响起一片“贵宾吉祥”的祝福声。

在随后座谈时,张志军表示,今天亲身感受到台湾各地同胞对于我们此行的热烈欢迎,非常感动。他说,这些年两岸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之后,同胞们都会守望相助,尤其是星云大师总会为同胞祈福,呼吁广大信众慷慨捐款捐物,使大陆同胞深受感动。“我要代表大陆同胞,尤其是那些灾区的同胞、那些感受到大师和广大台湾信众和民众关爱的同胞,表示衷心感谢。”

张志军还表示,此次来到佛光山还想许个愿,那就是希望两岸同胞能以亲情智慧来化解心结,携手为两岸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两岸同胞的福祉作出努力。“我相信这个愿望代表了许许多多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也相信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广会民众大师赠墨宝“从善如流”

“今生一照面,多少香火缘。”张志军用这样一句感性的表达感谢星云大师的款待,回忆起去年与大师在北京的会面,他说当时自己刚接任国台办主任,星云大师非常热情地向他介绍台湾,并告诉他,如果到台湾,一定要到佛光山来。

“张主任还蛮受欢迎的”

昨日,张志军如约来到佛光山,佛光山的信众为他送上访台以来最热烈的欢迎。下午,张志军还没到,佛光山已经一片旗海飘扬,民众身穿黄衣,手拿彩旗顶着炎炎烈日夹道欢迎,下午三时,车队经过时,长长的人龙热烈挥舞彩旗,张志军不断双手合十向欢迎的民众致意回礼。

佛光山管理人员表示,一些游客和信众主动加入到欢迎队伍行列中,因为“张主任还蛮受欢迎的”,一些游客非常兴奋拿着照相机猛拍。张志军来到佛光山后,大师率僧侣信众一起迎接。

对于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表明台湾中南部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渴望很强烈,支持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双方要鼓励培养这样的民意,使两岸关系走得更稳。

张志军台湾之行前,星云大师就表示,走的地方越多,见人越广,两岸感情就一定越来越好。在当天的会面中,他充分肯定张志军用心倾听台湾人民心声,必能深刻感受“两岸一家亲”的真意,在大师看来“桥梁多了,道路也近了”。

佛光山管理人员表示,整个活动中,他最感动的就是张志军许愿的那句话,在他看来“两岸和谐本来就是大家一起努力,张主任能够带头许这样一个愿更能促成两岸的和谐”。

最后,大师以自己的一笔字墨宝“从善如流”赠予张志军,而张志军则回赠中国红富贵花瓶,祝福台湾人民安乐富有、富贵年年。

倪永杰表示,星云大师赠送“从善如流”墨宝意味着向善的力量,两岸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满足两岸同胞和平发展诉求,要采取更好政策惠及两岸民众,让民众分享两岸和平红利。

参访台湾五大家族之雾峰林家

今天张志军一行将前往前镇渔港与渔民面对面,还将在台中市市长胡志强陪同下参观市政建设,最后在鹿港天后宫参加活动,其中引人关注的是他将赴雾峰林家进行参访。

雾峰林家是台湾中部望族,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称为台湾旧时的五大家族。雾峰林家1746年渡海到台湾定居。19世纪90年代,林家因掌握台湾全省樟脑的外销,利润相当可观。

张志军要到访的林家花园占地面积6公顷,是台湾旧式宅邸典范,包括宫保第、大花厅、草厝、景薰楼等建筑,一些建筑在“九·二一”大地震中损毁不少。2010年,仿照林家五桂楼建筑风格修建而成的北京五桂楼在石景山区的台湾街落成,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重要场所。

除了富甲一方,林家子孙中涌现多位爱国人士,清政府时期,林朝栋曾率区民在台法战争中立功。20世纪初,林资铿是台湾抗日的代表,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1921年就升任为大元帅的侍官,1925年被军阀杀害。

本组稿件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王晓枫

(原标题:张志军访高雄许愿两岸同胞解心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位大师算的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