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艺复兴时期期的宗教改革音乐内容是属于复调的发展范畴吗?

本章主要测查应试者西方音乐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应试者熟练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状况和最主要的艺术成就;熟悉不同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音乐体裁和形式、音乐流派和风格;了解不同时期最主要的音乐家、音乐作品、音乐理论。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 20 世纪 7 个时期的西方音乐发展脉络。

1、吹奏乐器:阿夫洛斯、潘管;

2、弹拨乐器:里拉琴、基萨拉琴。

1、希腊“抒情诗”(lyric)及其代表人物泰尔潘德;

2、“悲剧”(tragedy)及其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四)古希腊罗马音乐的总体特征

定义;基本形态;分类;形成;发展;历史意义。

1、奥尔加农(Organum):基本形态;历史意义;

(三)12-13 世纪的欧洲世俗音乐

(四)14 世纪法国“新艺术”音乐及马绍

1、“新艺术”时期的音乐及其基本特征;

(五)14 世纪意大利世俗音乐(声乐)体裁

2、中世纪乐器:弦乐器(竖琴、维埃尔)、管乐器(竖笛、横笛、肖姆管、短号);

(一)15 世纪英国音乐

(四)16 世纪世俗音乐

1、意大利“牧歌”(madrigal):代表人物、与 14 世纪意大利牧歌的区别;

2、法国“尚松”(chanson):艺术特征、代表人物(赛米西、雅内坎)、代表作;

5、英国“牧歌”和“琉特琴歌曲”(lute song)。

(五)16 世纪器乐艺术

1、管乐器:竖笛、肖姆管、横笛和克鲁姆管等;

(六)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及其与音乐的关系

4、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八)罗马乐派和威尼斯乐派

大约1430—1600年这段时期,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原为“再生”的意思,最早被用于历史学科的研究中,在后来被用到文化艺术历史中。开始指绘画、雕塑、建筑这些艺术的历史时期,后来概念被扩大后,也用于音乐历史的范围。“文艺复兴”在当时有 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15—16世纪的艺术家们,由于无法再继续忍受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从而想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第二…

【摘要】一提到巴洛克,人们直接的印象就是这时期的艺术,包括建筑、美术、音乐等,因为这时期艺术的历史地位在人类艺术文明的发展中犹如础石,对以后的艺术发展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自中世纪以来,键盘音乐在乐器、乐谱以及体裁等方面都处于萌芽的发展状态,到巴洛克时期以后俨然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对后世的发展起到基石的作用,然而巴洛克键盘音乐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峰与这个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环境息息相关的。比如与宗教的关系,我们知道在西洋音乐中的巴洛克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也有人直接用宗教音乐直接代替巴洛克,也足以说明当时宗教对音乐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还有乐器的发展、体裁等因素对巴洛克键盘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接下来就这几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巴洛克;宗教;复调;乐器;体裁

在巴洛克时期,与音乐艺术并驾齐驱的姊妹艺术有美术、雕刻、建筑等,它们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文突破,到巴洛克时期也取得旷世的惊人成就,同时也对键盘音乐的艺术风格产生并列的影响,它们的产生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宗教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宗教的社会地位特殊,对国家政权、文化艺术等有着方向性及内容、风格产生重大影响,各种艺术为了谋求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要依附、迎合宗教的主张,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及内容都离不开宗教的宗旨以及为宗教服务的内容,此时风行的键盘乐器为管风琴,对于表现宗教的精神地位及传播手段,管风琴音乐在当时的教堂唱诗班及教会、宫廷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教会也是键盘音乐的发展肥沃土壤,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13世纪到15世纪末的德国处在中央统治无力,集权政策得不到有力推广,诸侯分权各自为政,整个国家的发展处在四分五裂的低谷阶段,贫富分化和城市显贵执掌政权,导致了城市的社区危机,其中深受其害要属处境最悲惨的农民,这时还出现教会的赎罪券,赎罪券产生于1313年由教皇颁布发行,是指用金钱就可以向上帝赎一切罪的方式,实际上也是教皇敛财的借口,这对当时社会局势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这时候的教堂作为精神信仰的权威性也受到质疑,人们的教堂活动显得比较慵懒而没有活力,因此、作为作为宗教活动基本内容的音乐不被重视,只是基本形式而已,没有被过多的要求及渴望。

由于这种严重的社会因素的存在,才产生后来的路德新教的改革。路德推行广泛的新教宣传,其《圣经》至上和“凡信徒皆祭司”的信念,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路德又是一位新教众赞歌的创作者之一,采用有节奏的散文语体,分成段落,与宗教改革的战友创建了为百姓能接受的赞美歌形式,同时也出现了把德语和新形式的宗教音乐引进教堂的宗教歌集;此時的德国由于政治的因素、国家四分五裂、物质匮乏,人们在客观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把主张宗教平民化的路德新教作为精神依靠,因此、这时候的教堂音乐比较活跃,平民信赖教堂并积极参加,教堂音乐家的创造性也得到最大的激发,从形式到内容上都得到很大提升、完善。随着宗教的改革与分裂,人们的思想认识变化以及艺术审美的转变,艺术的风格与口味也发生变化,并且随着宗教势力和宗教传播得到发展和发扬。

路德改革路线得到平民的广泛支持,对罗马天主教会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新教的挑战,罗马天主教会为了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除了自身的反省还通过招募知名的艺术家来为自己的教会宣传,这样一来,原本从属于教会的音乐艺术在这个时期彰显出更为突出的作用与地位。由此看出,当时的社会除了政府的机构更为重要的教会的影响力,而取得民众的支持是决定教会的权威性及合法性的主要因素,在信仰的方式中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直观的音乐行为对争取民众的信仰及认可是宗教必不可少的方法与手段,同时也促进音乐的快速发展。

音乐发展到巴洛克时期应该是比较成熟、丰富的,弥撒、经文歌、教会合唱以及器乐等宗教音乐都得到划时代的发展,这与当时的政治、宗教等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同时社会环境对宗教音乐也起到促进、不断完善的作用,这里面也是巴洛克键盘音乐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复调音乐可以说是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代名词,早在12世纪到13世纪的时候,器乐曲基本都是单声音乐,到14世纪出现最原始的多声音乐,这时期的复调音乐多采用最原始的复调形式“奥尔加农”的手法,其方法是在素歌单旋律上加一个或若干个平行八、五度的旋律,被后世称为巴黎圣母院乐派。这时的器乐曲大都不是键盘乐器,但是对以后键盘乐器的复调音乐也具有深远影响。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更是精彩纷呈,由于文艺复兴运动倡导摆脱经院哲学的思想,提倡音乐表现自由,因此音乐的创造手法及表演风格也推陈出新,扩大音乐范围,引入半音体系及转调,创作理念逐渐向“同时进行”过渡,器乐的发展也更加独立起来,但是这时候的器乐的发展要远落后于声乐,15世纪的弗兰芒乐派是这时期复调音乐的代表,体裁大致分为经文歌、弥撒曲、世俗歌曲等,大都在教堂传播。

在德国,文艺复兴以前的音乐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只要传播途径是在当时的寺院,寺院里开办学校,教唱单声部的圣咏,对于复调音乐了解甚少,对复调音乐的影响主要是来自邻国,比如法国、意大利等,法国的复调音乐从12世纪开始就发展的较成熟,琉特琴曲、键盘乐曲及舞曲也受到人们的喜欢。管风琴是德国体现复调音乐的最佳表现形式,当时的德国自由化的城镇较多,在很多城镇都有管风琴,德国人就把复调音乐表现于管风琴之中,从而确立了键盘音乐复调的中心位置,这时的德国音乐的代表人物是管风琴家康拉德·保曼。文艺复兴时期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也是一个黄金时期,古钢琴开始流行,在乐器上除了管风琴还出现了羽管键琴、楔槌键琴。

首先,我们回顾键盘乐器的发展历程,一提键盘乐器最直接联系起来的乐器当属管风琴,管风琴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键盘乐器,它是远古键盘乐器的起源又在现在的时代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乐器。公元8世纪以前任何乐器都被天主教视为“魔鬼的声音”,公元9世纪以后才允许进入教堂作为伴奏乐器存在。以此看来,器乐的发展要晚于声乐,并在在某种形式上依附于声乐。到中世纪,器乐普遍被贬低,也是不被上流社会看好的艺术形式,玩乐器是有失体面的事情,器乐只是江湖艺人为糊口而玩弄的道具,因此,这时期也没人为器乐写谱,这时期较早出现的是琉特琴,属键盘乐器的近亲。

巴洛克时期是器乐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中键盘乐器脱颖而出,不再是声乐陪衬物而渐渐独立出来,成立自己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从此键盘乐器从单一主题逐步走向赋格,走向复调的辉煌。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主要是管风琴和羽管键琴,最早的管风琴是公元前3世纪的水压式管风琴,也称水力风琴,到公元9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基督教陆续添置了管(下转230页)(上接228页)风琴,这时的管风琴都比较粗大,音管多的达几百个,风箱也有几十个,一个演奏者无法独立完成,因此这个时期的管风琴音乐也只能是教堂的号角,不能形成音乐的美感。到14、15世纪管风琴已经出现三排的收键盘及一排的脚键盘,但是这时的管风琴没有变音的音栓,管子的口径相同,因此没办法做到音色的变化。16世纪初管风琴已经出现现代管风琴的特征,乐器的完善给演奏家创造必要的条件。到巴洛克时期,管风琴进入黄金时代,这时的管风琴相当完善,有各种各样的音栓,已经具有4、5层手键盘和2层脚键盘,这对复调音乐发展到巅峰时期的巴洛克音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键盘乐器。

另一种主要乐器是羽管键琴,羽管键琴大概产生于14世纪末,与现在的钢琴比较相似,高低音的弦的长度不同,由羽管或拨子拨弦发声。到18世纪中叶,羽管键琴达到黄金时期,这时的羽管键琴长6到8英尺,包括两排5个8度的琴键,羽管键琴的音量及音色不是靠手指控制的,而是通过音栓控制,因此在音色及音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巴洛克时期羽管键琴受到当时的大家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的亲睐并创作大量的作品,同时也是巴洛克教堂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19世纪才被钢琴所取代。键盘乐器的发展对这时期的音乐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新体裁、演奏技能的创新铺路搭桥。

键盘音乐的体裁到巴洛克时期已经很完善并具有一定的模式,对以后的键盘音乐的创作起到基石的作用并找到根据。在西方音樂史发展中,器乐的发展远落后于声乐,在中世纪以前的器乐完全依附于声乐,没有独立的地位,更不用说常用的体裁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器乐的各种体裁才发展的比较成熟,这在当时的欧洲各国的音乐形式中都有体现。早在14世纪的意大利已经有一些音乐爱好者热衷于学习琉特琴和古钢琴,当中有些人把目光转向代表世俗的民间音乐,并以舞曲的形式表现在器乐上,为器乐主调化多声音乐做出贡献,这时舞曲几乎是器乐创作的中心体裁,形式多样并且附有标题,如加亚尔德舞曲(galliard),是一种单三拍舞曲,流行于15世纪。音乐与舞蹈在当时是两种姊妹艺术并贯穿一起,会舞蹈的可能也精通器乐,因此舞曲在当时是一大器乐体裁。

舞曲在这个时期作为很重要的体裁在很多国家同时并存着,这体现当时的音乐文化的相通、共融的特点,不同的是在风格上,如在法国,舞曲的种类比较多,有帕凡、布朗来(branle)、也有加亚尔德和库朗特舞曲,法国的库朗特由三拍子和二拍子混合,而意大利则只有三拍子。其他体裁如前奏曲,在15、16世纪时把在管风琴、琉特琴上自由即兴发挥的独奏曲称为前奏曲,这种体裁也是比较大众化的,在很多国家都有,如波兰、西班牙、德国等。还有很多体裁在这个时期都已经很成熟了,如阿勒芒德舞曲,阿勒芒德起源于德国,是速度较慢的二拍子舞曲,在英国、法国都很流行。而把这些舞曲组合在一起就形成巴洛克键盘音乐的很重要的一大体裁—组曲,组曲通常表示一系列速度、节拍、情绪不同的舞曲组合,如:小步舞曲、阿勒芒德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吉格舞曲等组成。除了组曲,变奏曲及赋格也是巴洛克时期的重要音乐体裁。

综上所述,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特点的形成与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也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程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巴洛克键盘音乐在键盘音乐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划时代上,巴洛克以前的键盘音乐较为零散,在乐器的独立性,乐曲的体裁等方面都不能成为体系,从巴洛克开始键盘音乐有了系统化的发展并形成时代风格特点,同时与大师的出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具代表性的要属约·塞·巴赫(),他被称为集大成者,是巴洛克时期极具影响力的键盘音乐巅峰人物,对后世复调音乐的发展具有巨大贡献及影响,也是家喻户晓的大师。在巴赫的键盘作品中包括创意曲、平均律、组曲、协奏曲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无论作为演奏曲目或教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具有代表性的大家还有亨德尔、库普兰、拉莫、斯卡拉蒂等大师。

[1]《西方音乐一千年》廖叔同

[2]《西方钢琴艺术史》周薇

[3]《西方音乐》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文艺复兴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