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向记者求助需要收费吗帮忙需要花钱吗?

1月13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小里帮忙】栏目报道了商洛两女子分别向家政公司交240元找工作,随后因工作内容与家政公司介绍不符,要求退钱遭到拒绝一事。1月14日下午,当事人周女士告诉记者,家政公司已经向她和朋友退费。

据了解,商洛市民周女士和邵女士于1月7日在商洛市商州区民政局西侧的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分别缴纳240元找工作,后被介绍了一份在市区某单位食堂帮厨、保洁的工作,但她们去了后发现上班时长与家政公司介绍的时长不相符,怀疑被骗要求退钱,结果该家政公司以收据上已经注明“一年内有效,中间任何不退”为由拒绝了她们。

1月13日,市民周女士前往商州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反映该问题,该机构表示将进行调查。1月14日下午,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当日中午收到了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法人刘静微信,让她和朋友于下午2点去该公司解决问题。

“我俩去了之后,刘静就把钱给我俩退了,感谢【小里帮忙】,感谢二三里,同时也感谢职能部门的重视。”周女士感激地说道。

华商报记者 程娟 编辑 刘靖

大洋网讯 老人家突然身体不舒服,如果子女们实在很忙,没空陪去医院看病,花钱请一个专业人士来陪诊,你愿意吗?

随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日渐增加,各类医疗相关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陪诊”就是其一。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不少网络平台乃至保险机构推出了陪伴就诊的服务,可以代为排队挂号、付费取药,代替语言不便的老者与医生沟通,甚至陪伴手术、住院等,在社区和医院,也有社工、义工等提供相关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我们的付费观念淡薄,另一方面,如果能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提供类似服务,也是老龄化社会里增强社会保障的一种体现。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广州一些社区已有医务社工提供陪诊的类似探索。

特殊病人需要陪护 心理疏导挂号取药都有需求

目前正值寒假,经常在157医院从事义务陪诊工作的大学生义工们都放假了。该院的政工办干事小梁便和院内的员工承担了义务陪诊工作。

一大早,小梁就在医院挂号处遇到了一位挂妇产科门诊号的孕妇,这位准妈妈看起来有点焦虑。一路聊下来才知道,这位孕妇怀孕18周,之前有过流产的经历,又已经剖宫产生育过一胎,很担心身体状况,再加上早孕反应厉害,家人又没空陪伴,心情不是很好。小梁陪着她做完了各项产检,好言安慰,最后帮她排队取药,把她送到了医院门口,这才完成了一次义务陪诊。

“平时陪诊遇到比较多的还是老人。”小梁说,157医院地处白云区中心,每天都有不少周边钟落潭、太和等农村的老人独自来看病拿药,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等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老年患者,这些就是志愿者义务陪诊的主要帮扶对象。

小梁就帮助过一位76岁患有高血压独自过来开药的老人家,说是和子女不住在一起,不想麻烦儿女,独自过来医院,或者由老伴陪着一起来。“有些本地农村的老人家普通话讲不好,医生听不懂老人家讲的粤语,就需要志愿者帮忙翻译,讲述病情。”小梁介绍说,志愿者还会帮忙排队挂号、交费、取药,带去做检查等。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还要帮忙取轮椅,提东西,全程陪伴。

陪诊服务知晓度不高 社工志愿者也可陪诊

如果家中有老人生病,子女无暇陪同,可以在哪里找到陪诊呢?部分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的人群,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联系到对口的健康管理机构,得到相关的服务。那么普通的陪诊在哪里可以找到呢?记者进行了走访。

网络平台:价高知晓度不高

目前有不少网络平台提供付费的专业陪诊服务。其运营模式是利用三甲医院护士的业余时间,以APP、微信、电话等方式下单,专业人员线下提供全程陪同引导。

比如某陪诊APP,可通过客户端下单预约陪诊,老人陪诊收费为268元/4小时。网络检索可以发现,国内这样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不下十家。根据陪诊对象、服务内容不同,收费多在100~400元之间。然而记者走访医院、社区发现,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这样的服务。

家政公司:缺少专人从业

记者走访了不少家政公司咨询是否有陪诊服务,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在海珠区下渡路一家家政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罗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的钟点工倒是多数能陪伴老人上医院就诊、代为跑腿,甚至用手机挂号、付费等应该也是可以做到的。

问题是,钟点工一般都是找相对长期、固定工作时段的上门服务工作,而陪诊这样细分的市场,明显又不是固定天天要去,很难有人愿意做,在家政这个领域也基本没人提这样的需求。“找个钟点工或者住家保姆吧,有要上医院的可以陪伴咯。”罗先生说。

医院社区:志愿者社工可陪诊

在解放军广州总医院157分院,小梁介绍说,陪诊只是志愿服务的一部分内容,在开学时期,固定会有6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医院提供陪诊服务。而放假阶段,这些服务就由院内工作人员承担。据他了解,不少医院都是这样的情况。

在白云区京溪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小郭介绍说,社区医务社工服务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在受助者有需要的时候,陪同到医院就诊。但像京溪街这样一个常驻人群十万人的社区,医务类社工只有两人左右。在广州的很多社区,配备情况都差不多是这样。

子女有兴趣 父母怕花钱

家住水荫路的陈姨70岁了,偶尔需要去附近医院开点降压药之类,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尽量不要儿女请假陪伴。“现在医院人多,又有很多自助的机器,还要用手机挂号之类的,确实觉得有点困难,好在也能找到年轻人帮忙弄。”陈姨说,如果医院有人陪着帮忙处理这些事情,当然是一件好事了。不过如果要掏钱去请人帮忙的话,就觉得好像没有这个必要,“毕竟还没有老到完全糊涂。”

陈姨的女儿林女士则表示,如果有专业人士陪老人家看病,价钱合理,哪怕贵一点,只要在承受范围之内,她都是十分乐意尝试的。“平时我们自己工作太忙,没办法陪老人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觉得如果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陪伴,肯定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看病的效率啊。现在医院天天爆满,医生看个病就给几分钟,哪里等得了老人家自己慢慢说。”林女士说,像她妈妈陈姨这样的还好,她家婆那样身体不好,经常不舒服需要去医院复诊的,其实真的牵扯了大家好多精力,十分无奈。

政府购买服务 社工提供服务

市内某三甲医院一位门诊主任中医师向记者介绍说,该科室平时来看病的老人很多,但几乎没有见过陪诊人员。“主要是很多人传统观念对付费服务接受程度不高。花上一两百块钱请人陪看病,普遍都觉得不能接受。”这位医生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基本上就会选择到私人诊所,这些高端医疗机构都有专人导诊,医生也有条件和病人进行较长时间的详细沟通,不需要陪诊。

白云区京溪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社会工作师龙淦告诉记者,像京溪这样十万级常住人口的社区,老年人占了两万左右,包括陪诊在内的医疗相关服务需求是很大的。

在京溪社区,专职医务社工会为社区人群提供医疗相关的服务。“但社工人力毕竟也有限,希望通过和附近医院合作,培育义工队伍,发展更多的专业医护人员来当专才义工。”

另一位社工也认为,如果有陪诊提高沟通效率,对医患双方都是好事。“如果能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专业的医务社工来做这件事,是一件有利于民生的好事。”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原标题: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调查:花钱买攻略破解,找个身份证号即登录 来源:马晓媛、李紫薇/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2月2日消息,目前,各地纷纷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家长希望通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长。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由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的软件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系统存在不少漏洞,实名制形同虚设,有的孩子甚至在网上随便找个身份证号码就顺利登录了。此外,网上还流传各种几十块钱的攻略,轻松破解系统限制。一些家长戏称,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网上找个通缉犯的身份证号就能登录,花60元买攻略破解限制

黄晴是重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每周末给初中生上课。她发现,一下课孩子们就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热火朝天。“防沉迷系统压根啥也防不住,这么长时间,还没听说过哪个孩子因为防沉迷系统不能玩游戏的。”黄晴说。

山西晋城市凤城中学初三学生的家长赵小芳告诉记者,孩子回家一写完作业就玩手机游戏,有时候一玩就到半夜。虽然知道有防沉迷系统,也设置过,但感觉没什么用,孩子该玩还是玩,想啥时候玩都能玩。“这又放假了,家长要上班,孩子自己在家就更管不了了。”赵小芳说。

记者采访发现,这一被广大家长寄予厚望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迷恋网络的青少年眼中形同虚设。对于这一系统带来的影响,很多未成年人十分淡定:“要想绕开那个系统很容易。时间到了先退出登录,再打开用游客模式玩,基本没什么限制。”

“现在女生玩装扮类和养成类的游戏比较多,虽然都需要实名认证,但我用妈妈的微信就能登录。很多游戏都是这样,微信、QQ登录以后就不会再问其他信息了,默认你是成年人。还有很多网页上的小游戏不需要注册登录,直接玩。”

“很多游戏要用身份证登录,但不需要人脸识别,有的同学甚至在网上随便找一个通缉犯的信息,把其身份证号输进去就可以玩了。”

记者调查发现,“如何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还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热搜词。记者在多个搜索引擎和视频网站上搜索“防沉迷系统”,出现了大量破解攻略。搜索引擎还会推送售卖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网站和软件。在一个“解除防沉迷网站”上,一个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商品价值为60元。

平台“打折”落实注册实名制

记者了解到,虽然相关规定已明确网络游戏必须实名注册,但不少平台“打折”落实。

很多平台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规避了实名制监管。记者下载了多款热门游戏、直播、短视频APP,发现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账号登录,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甄别用户身份。

有的平台虽然要求实名制注册,但只认身份证不认人。有一些青少年会用家长的号码登录,有的随意在网上找个身份证号码就能登录。

此外,很多平台设置的“游客模式”不需要任何身份验证,为青少年开了“方便之门”。

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很多游戏用游客模式可以玩一个半小时左右,等时间到了关掉再重新打开应用,又能玩一个半小时。

记者用安卓系统下载了一款名为“斗罗大陆”的手游,在访客模式中连续玩了近两个小时,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的提示。

记者调查还发现,有的平台重前期准入轻后期甄别。不少受访青少年告诉记者,一些平台的准入很严格,必须刷脸,但之后就不会再查,很多青少年会找成年人帮忙。“有的找家长,很多是找爷爷奶奶,稀里糊涂就帮着刷脸认证了。有的会去网上花钱找成年人代实名。”一名初中生说。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一位初中生告诉记者,在他常玩的一款游戏公告栏上,常常会有人发帖,请求别人有偿帮忙解除防沉迷系统,用谐音字就可以避开敏感词审查,花钱请人刷个脸,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检查。

此外,不同平台各自为政,也让防沉迷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作用。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同平台对于青少年模式下使用时段、受限时长、服务功能的规定各不相同。不少家长直言,就算所有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也没用,“孩子这个玩一会儿,那个玩一会儿,一整天就过去了。”

警惕企业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和社交绑架

目前,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然依靠用户的自主选择,如果没有家长监督,未成年人完全可不选择此模式。

记者在部分直播平台上体验时发现,即便在个人资料里填写未成年人的年龄信息,系统也不会自动跳转青少年模式,必须手动设定。

记者在部分农村地区采访时看到,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一些青少年由老人照顾,这些老人连手机操作都不熟悉,更不知道何为青少年模式。一些放假在家的学生一旦手机在手,就少有限制,往往沉迷其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防沉迷系统的设置其实违背了企业商业利益。企业应不断提升社会责任,加大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上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不规范行为的惩戒。

针对不同平台防沉迷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熊丙奇建议,政府要推动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防沉迷系统,要求各平台系统联网、信息共享,同时同步处理未成年人的数据,“比如一个孩子在某个平台上玩到规定时限后,这一天在其他平台上都不能再玩。”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社会各界要不断创新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保护机制,防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

防止个别企业和个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和社交绑架,将其变成围猎的消费对象。

“要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技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和学校都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和丰富的课余生活,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孩子的主体性增强,就会认为网络只是个工具,不会沉迷其中。”

(原题为《要想绕开很容易!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向记者求助需要收费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