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荷塘月色》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助多种艺术手法突出了月色的朦胧、柔美,描绘出一幅美丽宁静的荷塘月夜图;同时,作者也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心中淡淡的喜悦与哀伤,创造出一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其写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中,直接描写月光的只有一句,多是以影写月,这也是历代文人写月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就运用了这一手法。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莹皎洁之感。本篇“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黑影参差斑驳,给人一种摇摆起伏的动感。为什么?就因为这些黑影是落在荷塘里。荷塘里“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这波痕上面,当然更显参差斑驳。也因为荷塘正处于这种动态中,杨柳的倩影才像“画”而不是“印”在荷叶上。也正因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与影才连出一条条五线谱似的曲线,让人联想到“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的诗句,他连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都听不到,内心深处却想着梁元帝《采莲赋》中采莲女嬉游的场面和《西洲曲》中的采莲人;而且还要感叹“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就呼应了前文的“什么都可以想”,然而这个“什么都可以想”的自由之中有对理想生活的遐想,然而遐想和现实的矛盾又涌上心头,“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淡淡的忧伤。

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荷塘月色》一文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有着作者独特感受的荷塘月夜图,风是轻轻的,花香是淡淡的,雾是薄薄的,光是朦胧的,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淡淡的喜悦”之情,又抒发出当时的社会现实给作者带来的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温馨的,这样的景色当然能带给人喜悦之情。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通过写景的词语不难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喜悦之情。叶子像裙,是“亭亭的的裙”;花是“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香似“歌声”,光与影如“名曲”……这些词语都饱含着喜悦之情,但这种喜悦毕竟是“淡淡的”,没有激动和狂喜。尽管身处良辰美景,作者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句话中的“觉”字给文章增添了无穷意味;少了这个字,就真成了自由的人,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之感。“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精于构思、巧于布局,文章以“我”去观赏荷塘为脉络,以人物的行进为线索,以荷塘、月色为中心,又适当点染周围景色,从而使整篇文章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迷人的节奏。叠字叠词的运用使文章节奏鲜明,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和诗歌的引用使散文更加意蕴丰富,真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般情远意幽。

中专语文课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仲夏之夜,妻和儿都将要入睡,作者却要独自一人出游荷塘.细读课文,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第三段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说说你对这段内心独白的理解.
3.如诗如画的荷塘美景使作者流连忘返,他在观赏完荷塘、月色及周围景物后心情有了些许的变化,你能感受到吗?
4.文章结尾处,作者触景生情,他在写思念家乡的语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仲夏之夜,妻和儿都将要入睡,作者却要独自一人出游荷塘.细读课文,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2.第三段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说说你对这段内心独白的理解.
3.如诗如画的荷塘美景使作者流连忘返,他在观赏完荷塘、月色及周围景物后心情有了些许的变化,你能感受到吗?
4.文章结尾处,作者触景生情,他在写思念家乡的语句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