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学,断机杼”这是谁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视频。

2023-01-13 20:35 来源: 云陌旅行
原标题:《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是哪位母亲的故事?蚂蚁庄园答案
《三字经》是宋朝人王应麟编撰的儿童读物,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涵盖了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人文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却被作者写得浅显易懂,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因此成为了古代中国儿童最普遍的启蒙教材。
“子不学,断机杼。”是《三字经》中的第三句内容的后半部分。它的意思是,孩子不学习就把织布用的梭子折断了。这一句的前半部分是“昔孟母,择邻处。”所以描写的就是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
蚂蚁庄园题目:《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哪位母亲教子的故事?
正确答案:孟子的母亲。
孟子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母亲把家搬到了父亲的墓地附近,可是孟子却学起了来上坟的人哭哭啼啼。母亲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于是把家搬到了集市边上,可是孟子却学着小贩吆喝做买卖。最后,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才有了学习的意愿。
上面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可是小时候的孟子是十分贪玩的。有一次他逃学回家被母亲撞见,母亲因此十分生气。为了教育孟子,孟母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了,并且告诉孟子“梭子断了就不能织布,学习没有日积月累也难以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而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儒学“亚圣”。
更多蚂蚁庄园题目答案解析分享:
洗衣机清理的方法是什么?洗衣机需要定时清理吗?蚂蚁庄园答案
液体蜂蜜遇到天气转冷容易出现结晶是什么原因?蚂蚁庄园今日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作为国学启蒙的入门书籍,三字经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也注定是精华中的精华。
家长一起陪孩子每天学习两句吧!
正文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注释
昔:过去、以前。
孟母:孟子的母亲。
择:选择。
子:儿子,这里说的是孟子。
机杼:织布机上用来穿针引线的梭子。
为孩子解读(直译)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纺织机的布匹来教育儿子。
为家长解读(扩展篇)
这两句,讲的是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刘向所撰的《列女传》中。
孟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他养大的。
那时候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常和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附近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玩的特别开心!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开始做遵守礼仪的游戏。
这时候,孟子的母亲终于满意地点头了。于是他们就在那里长久地居住下去了。
孔子曾经说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意思是与有仁德心的人相处才是完美的,如果有人不做这样得选择,怎么能是明智的人呢?说的也是是环境对成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也时常演绎着“孟母三迁”的故事。
现在如火如荼的“陪读”、出国潮等现象就是最实际的例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有利于成长的环境。父母不惜花重金,放弃工作,放弃熟悉的环境,到外地甚至外国陪孩子读书。
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现象就是“进名校”——自认为自己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长都会不惜一切地将孩子送到所谓的“名校”中去。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有了这样的思想:
上小学要进“重点小学”,上中学要上“重点中学”,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名牌大学”。
固然“名校”的师资条件和学习氛围是会优于一般的学校,但是家长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也是受攀比思想的影响,为了所谓的“面子”,给孩子平添了很多压力呢?
“子不学,断机杼”,依然说的是孟子的故事。
在孟子年龄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有一次读书厌倦了,他就逃学回家了。(看来谁都有淘气的时候。)
当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就问他:“你学习怎么样了?”
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跟过去一样。”(还那样!)
孟母十分生气,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把织布用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
孟子看见这样害怕了,赶忙问为什么。
孟母说:“我织布要一根根一寸寸的织,才能完成一匹布。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昼夜的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我刚才折断的梭子一样,没有梭子,还能织布吗?这是前功尽弃呀!”
孟子听了很受触动,从此每天都勤奋学习,再也没有停顿。
后来他拜子思门人为师,成为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被后代人尊为“亚圣”。
同时,这个故事也再一次形象地说明了“贵以专”的道理。
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史上,母亲在教育子女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孟母和岳母都是其中的楷模人物。她们重视子女教育并且教子有方,被后来的人们誉为“母仪”。
有人将我国古代母亲的教育方式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注重言行:母亲的言行将对子女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国古代的母亲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举止。
二、注意环境:《颜氏家川》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行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小时候所受的环境影响,会自然而然形成品德。
三、反对溺爱:古时强调母亲不能对子女娇惯溺爱。“慈母败子”成为古代母亲的座右铭。
四、寓教于喻:古人特别注意在教育儿童中运用比喻的 *** ,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些道理。
五、教子清廉:进入仕途是古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选择,我国古代的母亲教训他们的为官清廉,不能凭借职权贪污受贿。
这在现在社会依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