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学及营养学男女

李安《饮食男女》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引 ·. 吃,是为了生活现翻出这部94年的片子20年前的谭家菜已是稀罕物而今日谁家正宗也更没个说法讲求原汁原味不但是烹饪技法的原则也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哲学老朱失去了对生活的味觉最终又尝到了幸福的味道玉盘珍馐,如鲠在喉食色大欲,寤寐所求1 ·. 朱氏三姐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万一是《四十二章经》呢?老朱的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和家宁,这人到晚年,手里面就是三本经。影片用朱氏三姐妹的三个角色设置,代表了时代背景下的三类性格各异的女性,而这三姐妹唯一的共性,就是以各自的方式在渴望被爱。朱家珍的干涸内心。虔诚的基督徒,学校的化学老师,以及大龄剩女,这三个标签加上人物出场的外在气质——形容憔悴,面如死灰。从大姐与家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大姐用情专一,但为情所伤,于是心灰意冷,即便有副天籁之音的好嗓子,也不太容易融入社交的圈子。家珍是一个思想传统、观念比较保守的中国女性,因此在对待父亲的态度上,始终都秉承着封建遗风。即便父亲年轻时脾气暴躁,家珍依然有尊卑之分,体谅着父亲的难处,并对照顾父亲终老做好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三姐妹中,家珍虽然最大,但看上去却是最应该被关爱的那个。大家都为她的爱情遭遇而同情他,直到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李凯(赵文瑄饰)再次出现的时候,家倩才知道支撑姐姐坚持下来的爱情童话,只是一个缺少爱的人编造出来的自我安慰,这时人物的色彩进一步被加深——家珍是个可怜的,从来没有被爱过的人……朱家倩的故作洒脱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成功女性,不仅拥有令人艳羡的美貌(吴倩莲的容貌美感,因人而异吧),还足够精明能干,技能叱咤职场,又能下得厨房。无论在外人还是在自家人眼里,家倩的成功都是朱家的骄傲。而对于家倩自己呢?情感上(或者说情欲更恰当些),相处很久的艺术男被她发展成了PAO友;财富上,凭借工作的积蓄可以在外购置房产,能够独立生活。可没有人问过这一切是不是她想要的。也许她只想做个厨房里忙碌,沉溺于精进自己的厨艺里的煮妇,却被父亲硬生生地给逼成了一个女强人。也许她只想做个爸爸贴身的小棉袄,奈何她对父亲的不满以及要强的性格,令她不断质疑父亲的家庭权威。与其她两姐妹的怒不敢言相比,家倩的心直口快,让年事已高的父亲总是招架不来。(三女儿中,家倩长得最像母亲,这也给结尾留了一个伏笔)然而,人生总是有起起落落,工作积蓄被黑开发商圈走了首付款,自己的“男朋友”在她最需要理解和安慰的时候,却睡着别的女人而且已经订了婚,情投意合的知己却突然成了大姐编造出的男朋友。家倩一切的洒脱,内心都掩藏着不舍。一心想要挣脱家庭的束缚,却在得知父亲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流露出怜惜;本想保持着玩玩而已态度的男女关系,却是她在最低落的时候,唯一想寻求的依靠。如果说大姐的可怜,起码还能够得到身边人的同情,那么家倩的可怜,就是大家都觉得她不需要帮助,她不缺少爱。生活最后又留给了家倩什么呢?朱家宁的天真懵懂还在上学的家宁在整个家庭和整个故事当中,都像是一个脱节的年龄群体。全家上下几乎都把她当作孩子,可孩子也有自己的诉求,也总是会心仪小伙伴手中的玩具——即便有时,那个玩具也是个没长大的男孩子。就想许多青春期的学生一样,她不需要过早地考虑如何独立,如何摆脱父亲的管教和家庭的束缚,住在父亲的老宅子里也没什么不好;她也不需要担心怎么融入社会,对于此时的她来说,步入社会也许就像在M记打工一样;她更不需要肩负责任,有一个剩女的大姐和一个强势的二姐,怎么想也不用轮到她来照顾年事已高的父亲。她需要的只是明确自己当下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影片用家宁一个角色的故事,把去多闺蜜电影里磨磨唧唧一个半小时的主线给讲完了。没有飞扬跋扈的撕逼,却有着满腹的心思算计,反正我是不相信她把小两口的相爱相杀,给误解为分手快乐了。在街边摊上大谈爱情观的时候,可能家宁忘记了,自己之前也没有和国伦讲过几句话,也没有谈过彼此的内心啊、感觉啊、人生啊这类的话题,就更无从谈起彼此了解了。但很明确的一点是从她主动和国伦搭讪开始,她就有了一股冲动和好感。戏剧性的反差在于一个对爱情理论谈得恨透彻的人,却也一个猛子扎进了爱河,因为这就是青春啊。老朱就像是一匹拉车的老马,而车上坐着仪态各异的三位千金,显然这驾马车就是这个家庭。小姐们探出身子各自张望,在人群中挑选着自己的王子,时而埋怨车拉得太快,让她们来不及多看看心上人的模样;时而又埋怨车走得太慢,没有让她们看到更远的世界。而老马就像《动物庄园》中的拳击手一样,尽管已经疲累,却还要硬撑着走下去,不时还要回头冒着被白眼的风险,去叮嘱自家的小姐们不要东张西望,注意安全。影片的情节无非是让这驾马车爬了个坡,而老马也终于颤颤巍巍地快要来到了坡顶。2 ·.老朱的味觉厨子老了,老的不在身法,而老在舌头上——这与《满汉全席》里的廖杰(钟镇涛饰)是一个毛病。开篇8分钟左右的穿插镜头,拍出了《舌尖》系列的镜头感,美食对于人类原始欲望的感召力,就如同男女之情一样。想要老朱这个倔脾气在三个女儿面前服软,承认自己老了是很难的。面对挑嘴的女儿们提出的质疑,老朱觉得这是对这个家庭的挑战。他不允许女儿的生活失控,也不允许这个家庭散架,也就有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那匹上坡的老马的疲态。于是,原本是一家人难得周末一聚的团圆饭,从一影片一开始气氛就显得尴尬,僵化,没有了一家人在一起的说说笑笑。女儿们把按时赴宴视为一种戒条,因为迟到爸爸就会生气,而父亲则把这顿饭作为强力的粘合剂,以一种专制的手段去维护表面的团结。艰难维持着貌合神离的关系,家里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去对抗:大姐家珍选择逆来顺受,二姐家倩选择正面硬刚,而三妹家宁则是一脸自己还小的逃避。其实老朱也深知这些,只是一时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化解,他害怕自己一旦冒险或者颓萎,这架还没上去坡的马车就会人仰马翻地摔得很惨,这个家就没了。因此老朱的家庭管理哲学是:不好,但起码不会变得更糟。真正让老顽固泄下这口气来的遭遇,是多年老友,温大厨的病逝。虽然老了,舌头不管用了没了味觉,但还有老温在,他能够作为自己的舌头,做饭的技巧还在,虽然变了味道,但还是能勉强吃得下。可老温的死对于老朱来说并不只是味道这么简单,老朱的伤心是失去好友之后要正式面对老无所依的孤独。加之女儿们各自决定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与他人生活,他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辛苦维系的家庭,已经不能更糟糕了。既然已经没法挽回,人就会变得洒脱。大姐和三妹分别在家宴上投放的重磅炸弹,却没有惹得臭脾气的老朱大发雷霆,反倒是满眼的“儿大不由娘”的无奈。作为父亲一定会由衷为女儿找到归宿而欣慰,但在祝福之余,也不由得对自己的晚年凄凉而担忧。两顿晚饭,看着两个女儿各自被女婿接走,老朱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个“小团圆”的结局什么叫大团圆的结局呢?我想类似这种家庭片中,93年的《花田喜事》和94年的《大富之家》这种满满贺岁风的群星喜剧算是标准意义上的大团圆了。与同期的这两部商业化风格较重的“固定套路”相比,《饮食男女》的收尾着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结尾看似“大团圆”的家宴中,有多少观众都像归亚蕾饰演的梁伯母一样,以为自己猜到了亲上加亲的结局,却又被突如其来的反差打脸。老朱的晚年生活,一直盘算惦记的,并不是那个“老巫婆”梁伯母,而是自己女儿的闺蜜,梁伯母的女儿锦荣。最后,还是老朱的招子放得最狠。一直以来困扰着老朱的这个结,还是被女儿所解开,女儿各自放胆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那么作为他们的父亲,老朱含辛茹苦一辈子,为什么就没有自己的权利去争取呢?这就是李安生活哲学耐人寻味的地方,用常规的方式去演绎非凡,又用非凡去打破常规。中西方差异、同性恋等看似敏感的话题和具有矛盾的家庭组成,却在李安的电影中寻求到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变成一门理解生活、改造生活的艺术。李安的家庭作品主旨就是:爱的权利和自由是平等的。性别、国界、年龄以及一些传统思想都不足以禁锢。而他要做的,恰恰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和影片主人公有类似遭遇的人们,从各种禁锢中解放出来。结 ·. 归宿家珍最终找到了那个能够刺激她荷尔蒙分泌的明道家宁得到了别人手里最喜欢的玩具,就像别人抢走而没有还的她最喜欢的红色衬衣而家倩在与李凯告别的那场戏里,她才得到真正的洒脱,不为情欲所困,更看重精神上的感知与理解。她的最终归宿,正是她从小就想要的父亲的厨房。其实一直压抑着整个家庭的,并不是老朱,而是中国家庭中比较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当然老朱也是受害人之一。这个家并没有因为老朱的最终摊牌而垮掉,反而因为这匹老马强弩之末一般的最后一搏,爬上了那个坡顶,每个人都有了比较美满的归宿,而不是委身于一个家庭体制屋檐下。最终老朱才明白,维系家庭的不是距离而是感情,即便分家后各奔东西,却比之前过得更加亲密。这种享受生活的心态,能够仔细品味生活的能力,才是老朱能够找回味觉的寓意吧。老朱握着家倩的手“女儿”“爸”这是最简单也最长情的告白,亲情的纽带就像血缘关系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可能短暂地失去了“味觉”,尝不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食学及营养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