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后传2007年前我和哥哥一起看的时候,这部电视剧最后结局镇元子对孙悟空说他就是那第17颗?

2000年播放的《西游记后传》,留到今天的只有两首主题曲,和一个“鬼畜鼻祖”的称号。无论你当年有多看不上这部神剧,就因这一首《我欲成仙》一首《相思》,就能保证你一辈子忘不了它。而我就不一样了。当年才上小学二年级的我,西游记十级爱好者,疯狂迷上了这部后传,至今能把两首歌词记得一字不差。可能真的因为年纪小,对魔性的鬼畜三连,一开始并未意识到不妥。直到听到大人嘲笑,才注意到,不管什么动作都来回放三次,好像是有点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承认自己喜欢《西游记后传》。转眼20年过去了,如今再回头看,这部剧仍然留下了很珍贵的部分在我心里。小时候那些没看懂、说不出的好,细细想来皆出有因。负责任地说,除开重复注水的鬼畜式特效,左右45°摇晃的醉酒式运镜,以它的原创剧本、世界观完整性、演员颜值演技、武打动作设计,更不用提原声配乐,在所有的西游IP改编作品中,你试试,能不能找到一部比得上《西游记后传》的?就像今天大多数的国产剧制作,上来就吹服化道多么精致,往往除了服化道也没别的好吹了。而《西游记后传》被诟病多年的渣特效,是因为除了特效也没别的好黑了。故事开始于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小白龙因为自己的姑父泾河龙王被冤杀,在孙悟空的支持下向佛祖和玉帝告御状。这就是全剧第一场重头戏——泾河龙王案。这个案件的关键作用,是揭露了天界的腐败虚伪,讽刺官僚主义的同时,暗示了三界之间的微妙关系,主要角色的性格也都基本交代清楚。在这里,作为线索道具的轮回隧道和正反旋风首次出现,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最重要的是,此案之后,孙悟空受到如来嘉奖,成为佛界唯一不用打卡上班的员工,为之后反击无天留下了革命火种。《西游记》里魏征梦中斩龙,开启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版图。改编后的泾河龙王冤案,开启了《西游记后传》的独立副本。编剧功力可见一斑。没错,这位编剧就是后来创作了《神探狄仁杰》系列的钱雁秋。其实这部剧完全可以当做一部悬疑片来观赏。三百年后,无天出现,向如来宣战。如来嘴遁圆寂,扔下烂摊子下凡投胎去了。无天把所有的神仙关押起来,又用3D蒸汽打印机把妖魔鬼怪们变成神仙,准备慢慢渗透三界。这些假神仙们自带防伪标识,专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路做局演戏,差点把孙悟空搞成精神分裂。无天狼人悍跳预言家,把如来的转世灵童说成无天的转世妖童,利用孙悟空去杀如来,并集齐17颗舍利,想要彻底逆转天数。孙悟空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要从各种怀疑与欺骗中,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找到事情的真相,解决三界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同时,如来的转世灵童投胎成乔家大户的少爷,先后与女土匪头子白莲花,东华帝君座下弟子碧游仙子,以及恶鬼陈五真,发生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尽管我当年还小,也知道灵儿是个渣男。我只想看悟空破案,不想看如来谈恋爱。 主线剧情层层推进,主角们在通关打怪的各个副本故事,也都设计巧妙,引人入胜。比如六耳猕猴假冒八戒,哪吒和共工破解珍珑棋局,悟空和小白龙联手除掉九头虫等等。除了情节扎实饱满,人物性格的颠覆性改编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西游记后传》里的主要角色,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即使与那些曾经的经典形象有所出入,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上,演绎出了全新的理解。唐僧 史上最强御弟哥哥当年的黄海冰渐正步入巅峰,献出了一版颜值与武力值都无可匹敌的唐僧。不再优柔寡断、是非不分,也不是唠唠叨叨的烦人样子。此时的他,有勇有谋、毫不软弱,是一个真正的证道者。在与一众神佛被关押时,唐僧凭借智慧首先参悟佛偈,恢复元神,成为神佛互助小组中实际意义上的leader,想方设法为悟空提供帮助。即使面对最强大的无天,他也敢于以一身相搏,以善念相渡。唐僧终于不是那个总需要被悟空保护的战五渣师傅了。他更加坚定,更加强大,对悟空给予了全部的信任和理解,师徒情深尤为感动。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金蝉子吧。如来 佛光笼罩下的阴暗面相对于唐僧出场就吸粉无数,如来佛祖却是出场就糟黑。可能是面相问题,总觉得如来不是个好人。一开始的泾河龙王案,明知是冤杀,却认为小白龙与孙悟空所求的公道,与天界佛界交好的关系相比,不过是小事。孙悟空大闹之下差点被他正法,因众圣求情,才只没收了金箍棒。看到燃灯佛祖带领众圣跪了一地,忽然让人心里一抖,这究竟是佛界灵山,还是集权王朝?上层的腐败并非始于今日。取经时阿难迦叶向师徒四人索要“人事”,后又传给他们无字真经,这些都是如来默许的。至于转世灵童,先爱上白莲花,后劈腿碧游仙子,每个都是他的白月光和朱砂痣。最后重生归位,还能把两个女人都封为菩萨,不禁让人怀疑这种伪博爱。佛不是完美的,佛也有私心私欲。佛光笼罩下,未必没有阴暗。无天 佛不渡我,我渡佛第一个公开向佛发出质疑的,就是本剧的大反派无天。无天的角色设定,放到今天来看仍旧极为出彩。他本是佛界大护法,因传教时被陷害,令妓女阿羞为他而死,而他信仰的佛却认为他六根不净,将他逐出灵山。阿羞的死让无天开始迷茫。他发现天上虚无的神是多么龌龊,反不如凡间风尘女子清白坦荡。他因怀疑愤恨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凭一己之力毁掉旧世界,建立三界的新秩序。无天从头到尾没有大开杀戒,谋划布局非常缜密,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在全剧前半部分,几乎所有节奏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直到与唐僧的交谈激发了他的善念,从此黑白无天交替出现,加剧了人物矛盾和情感冲突,使得无天这一形象更加丰满。亦善亦恶,非善非恶。当他彻底摒弃善念,成为魔罗时,也就在劫难逃了。孙悟空 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无天从头到尾看不起如来,却十分欣赏悟空,说三界灵山可与他平起平坐。虽然这一版孙悟空长期被忽视,偶尔提及也只是吐槽面瘫脸和僵硬的肢体。但我必须要说,曹荣版孙悟空也许少了点“猴性”,却多了“人性”和“佛性”。修成正果后,孙悟空不仅武力值进一步提升,整个人格也进行了快速成长。泾河龙王案中,他一力对抗佛界和天界上层领导者,只为求个公平正义。性格里的嫉恶如仇明辨是非一直都在。当他发现三界可能出现变故时,又以敏锐的洞察和清晰的判断,一次次识破反派的计划。最后,得知自己就是最重要的第17颗无骨舍利,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舍身成仁,消灭无天,换回如来佛祖归位。西游路上,他是个任性冲动的猴子,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去搬救兵。如今,他孤身一人背负重任,身后不会再有救兵,整个三界都需要他去守护。如果说,《西游记》给了我们最好的齐天大圣,那么《西游记后传》则给了我们真正的斗战胜佛。B站上有曹荣亲自剪辑版,删去了大量鬼畜,每个视频片段平均时长5分钟,节奏略有些跳跃,但也更紧凑连贯。最后我想说,一部作品不可避免有其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只要瑕不掩瑜,我们就不该因为傲慢与偏见,让它被埋没。至少,像歌里唱的,"总该有故事给后人看"。我觉得《西游记后传》做到了。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XII共识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游记后传,镇元子是孙悟空的结拜兄弟,虽然没出手,却语出惊人。在摩罗被如来在灵山河边降服后,化为黑莲。自己和黑莲却被一只孔雀吞入腹中,如来不想伤害的她的性命。破她脊背而出,把她带往灵山,如同她所生。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但是黑莲却早已从她腹中生根。如来就叫来他的大弟子阿依那伐,因为阿依那伐精通三界内的一切机关和医术,可谓是圣手神刀。如来还和燃灯古佛夸赞阿依那伐,由他出手黑莲会手到擒来。如来和燃灯古佛的本意是,取得黑莲后本想用佛法化解。结果摩罗骗过了那依那伐,阿依那伐取下的是假黑莲。而真的黑莲早就借助孔雀的力量幻化,无天出现并收走了阿依那伐和孔雀。如来对燃灯古佛说这朵黑莲并不是摩罗的元神黑莲,我们上当了。无天经过幻化后,拥有和如来相同的法力。但真身却不能进入三界,因为在黑暗之渊还有三百年的劫数。此时如来早就对佛界众圣开示了,三百年后三界的劫难。指出诸佛皆不能逃,唯有斗战胜佛孙悟空可逃过这场劫难。三百年后,无天先是占了地府。后又用元神黑莲击毁太上老君的三清神符,放出了兜率宫的妖魔。把玉帝和天神掳走,将妖魔仿制成玉帝和天神,管理天界。之后,肆无忌惮的来到灵山,逼迫如来让位圆寂。如来对于无天带来的三界劫难,用一首佛偈明示。并进一步指出孙悟空可以消灭无天,不仅佛界的众圣听到,无天也听到了。无天以为自己已参透劫数,如来圆寂是如来的定数。以为如来所说是危言耸听,但如来和他说过,自己圆寂投胎转世虽是无法抗拒的定数,但最后却成为无天在劫难逃的定数。其实除了如来和燃灯古佛,对于无天进入三界后的劫难,整个过程和结果比较了然于胸外,镇元子也知道。因为燃灯古佛圆寂前,曾经把舍利的位置和悟空是无骨舍利的事,告诉了镇元子。所以,在孙悟空在三界内孤军奋战时。镇元子虽是孙悟空的结拜兄弟,但是最初只是持观望态度。只是到了孙悟空和无天单打独斗时,提议悟空吞下16颗舍利。这样既可以提高法力,又可以防止舍利丢失。当悟空被无天乌光剑穿心而过时,三藏、八戒、沙僧等众圣以为悟空被无天杀死时。镇元子却说道,三界内没有人可杀死悟空。镇元子进一步解释道,无天和如来法力相同。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如来佛祖也只是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对悟空也是没有办法。当悟空被无天带到黑暗之渊时,三界众圣都惧怕黑暗之渊的八千弱水。而镇元子却说出八戒可以抵御弱水之毒,结果八戒真的趟过弱水,救回了孙悟空。由此看来身为地仙之祖的镇元子,知道的还是蛮多的。在如来重返三界的紧要时刻,子时将近时。无天以为时间过后,他又可以统领三界33年了。但此时镇元子却不慌不忙的对悟空说道,他就是那颗无骨舍利。无天听了也是吃惊不小,而悟空毅然圆寂化为无骨舍利消灭了无天,迎回了佛祖。所以,镇元子是孙悟空的结拜兄弟,虽然没出手,却每次都语出惊人。
一层一层来挖这部剧的剧情。天界佛界冥界遭难,高高在上的玉帝、阎王、佛祖相继沦陷,平日里不可一世的众仙佛全部束手,更有如来最得意的两大弟子成了叛徒。而最终拯救三界的,却是一个曾经闹天宫、闯地府、挑战如来,视一切规则为无物的叛逆之徒-----孙悟空真是一大讽刺这是最浅层的一个点。孙悟空作为孤胆英雄,凭借个人智力、法力、胆气、运气,力挽狂澜拯救了三界,而最终却是要牺牲自我。他既然是无骨舍利,那就注定要自我牺牲才能迎回如来。这里有一个舍身成仁的涵义和宿命论的味道。这是第二个点。大魔头无天,本是佛界护法,因为爱而背离了佛道,最终以魔道逆天。他的由佛入魔是由于爱,这是让人唏嘘的。也让人不禁对自诩为至善之道的佛道产生疑问:如果连爱都不能包容,那佛又有什么意义?在斗争过程中,无天的善念紧那罗不时出现,救过三藏和众天神。可见恶与善并不绝对对立,善可以转化成恶,恶也可以转化为善。善恶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甚至是动态的。这是第三个点。佛祖的转世灵童灵儿,在凡间与两个女子相遇,相爱,白莲花受爱的感召而放弃做土匪,碧游则为爱而放弃修仙,可见爱的力量,既能导人向善,也能使人放弃前途,是伟大的无穷的,并且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即使是佛祖化身的灵童,依然坠入情网。这和无天的故事就产生了对照:既然灵儿可以爱,为什么紧那罗就不能爱?这是否意味着,有些道理,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所谓的劫难,根源在于佛道自身的错误,正应了那句偈言,一切孽果,皆有孽因。而这个孽因,是自己种下的。这是第四点。其实还有第五点。就是,一切皆有定数。如前所说,其实孙悟空几乎快成了一个悲剧英雄了。舍身取义,牺牲自我。可偏偏最后,他又活了,还成了新的万佛之祖。或许可以把这个理解成编剧的一个败笔。但是换种角度看,就成了如来一直念叨的:一切皆有定数。紧那罗入魔是定数,三界遭难是定数,悟空救三界自我牺牲是定数,然后他最终成为万佛之祖也是定数。这个剧有很多人说,它意在打破传统,打破权威,打破原有秩序,意在破旧立新。可是,如果回归到定数上,那其实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三界还是三界,如来还是如来,玉帝仍然高高在上,众仙继续按部就班,而从前与三界格格不入的孙悟空,成了众人景仰的佛祖。秩序照旧。之前所发生的一切,成了在风中流传的神话,成了给后人看的故事。仅此而已。我们以为这部剧就是要打破定数,原来它只是定数的一部分。这就像水浒传,所有人以为是在讲造反,最后才告诉你是在说招安。同样一个看似败笔而实则也许是定数的细节,莲花和碧游的结局。这两个人与剧情的连结点,是和灵儿的爱。而最后两人被封为了菩萨,灵儿成了如来。那爱呢?到哪里去了?前面说了那么多的爱,在最后依旧化为佛家所说的“空”。一切终成空。紧那罗依旧只是个为七情六欲而背弃佛门的失败者,没有人为他正名,无天对三界秩序的挑战和撼动也没有留下一丝痕迹,统统消失不见。其实我倒希望两人不要成为菩萨,莲花回到乔家庄,碧游成了另一个郭襄。即使所爱之人已不能够去爱,但那份感情会永远留在心里。这是我多希望的结局,但没有。或许因为,一切皆有定数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后传剧情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