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读心术图解可以骗人吗?

并不大,并且不太可行。《别对我说谎(Lie to me)》中,微表情领域的专家莱特曼通过犯罪嫌疑人转瞬即逝间上扬的嘴角,便判断警方推测错出的炸弹所在地点是错误的。随后他又通过犯罪嫌疑人听到某一地点时露出的厌恶表情,推断出炸弹所在的正确位置。嫌犯脸上的表情呈现的时间甚至不及1秒,却足以让莱特曼确定对方是否在撒谎。(图源网络,侵删)如果微表情测谎这么“神”,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常常碰到呢?可是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因为微表情测谎找到真相,成功解决案子的奇闻异事。难道是微表情专门"保持低调",只在电视剧电影里"抛头露面"?微表情为什么不能用在实际破案中呢?让我们从微表情的概念开始说起。什么是微表情?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初入厨房的你端着一碟番茄炒蛋出来,期待地看着学堂君。但你不知道,而学堂君也不知道的是,你把盐当作糖,撒了好大一勺下去。学堂君毫无防备地吃了下去,并回忆着世间最快乐的事情,才堪堪撑住笑容。而大的、明显的笑容下,学堂君咬着后槽牙,拧着眉毛,脸有着一瞬间的扭曲。这,就是微表情。微表情是非常快速的面部情绪表达,通常只会持续0.5秒[1],而普通的面部表达(宏表情)要长得多,一般会持续4秒[2]。微表情通常显示人的基本的情绪,如惊讶、愤怒、恐惧、厌恶、快乐、悲伤和蔑视等,也可以是这些情绪的组合。(图源网络,侵删)与普通的面部表情不同,由于微表情的速度非常快,要想隐藏微表情的反应几乎不可能[3]。这是微表情能够被用于测谎的最基本前提。研究表明,在面对测谎者时,撒谎的人会采用抑制面部表情的策略,但是这种抑制只能使面部表情减少,却不能完全消除,也就是说撒谎者无法完全掩饰自己的微表情[4]。(图源网络,侵删)微表情测谎专家Ekman认为,当一个人试图隐瞒其真实感受到的情绪时,必须要压抑该情绪使其不显现出来,这种对情绪的压抑与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肌肉动作的相互作用,导致被压抑的情绪以微表情泄露出来。也就是说,微表情测谎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那么在现实中并不能有效实施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微表情测谎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微表情能用来测谎的逻辑是:人在欺骗时会产生情绪反应(比如,害怕被发现的恐惧感),撒谎者会试图压抑这种情绪,但被压抑的情绪会以微表情的形式出现,测谎者需要通过微表情判断对方是否在撒谎[5]。但这个逻辑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从欺骗到情绪反应这个环节:测谎过程中的情绪反应并不一定是因为撒谎。当一个人在被警察询问时的恐惧和焦虑,不一定是因为他隐瞒了与调查有关的信息而害怕,可能只是害怕无辜的自己被冤枉。其次,撒谎也不一定会导致情绪反应。说到底,人们在撒谎时会比说真话时更加紧张焦虑、更加恐惧这一根本的前提假设也尚待进一步验证[6]。当一个销售员在向潜在客户推销产品时,为了增加销售量,往往会夸大其词或虚假宣传。由于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方式,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销售策略,所以当他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会保持镇静和自信,并不会因撒谎而出现出现各种情绪反应。(图源网络,侵删)再者,在情绪反应到微表情这个环节也有一个明显的漏洞:人在处于某种情绪时也不一定会产生微表情。Ekman发现在撒谎的被试中,只有大约一半的人会出现微表情[7]。并且,人在不撒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微表情[8]。简单来说,人的微表情可不像匹诺曹的鼻子,在撒谎的时候就会变长,说真话就变短。(图源网络,侵删)最后,在测谎者判断微表情这一环节也具有不确定性:微表情测谎能力可能并没有实际价值。虽然经过Ekman的40分钟的“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METT) 程序训练,微表情的识别正确率就可以提高30 到40个百分点。但遗憾的是提高的仅仅只是识别快速呈现的静态表情图片的能力,并没有提升识别动态微表情的识别能力[9]。而现实中的微表情往往只是一闪而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训练出来的微表情测谎能力不一定能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作用。尾声测谎的能力虽然让人无比艳羡,但是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正如Lie to Me的总监制所说:“想象一下,如果你随时都知道身边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你的伴侣、孩子或是同事——是否在说谎,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一种天赐的祝福,也是一种可怕的诅咒。我们的男主人公莱特曼博士正是如此,他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受人欢迎。”有时候我们或许还是需要一点空间来埋藏自己的小心思,同时也要允许别人拥有这一点小心思。只要无害于我们,那么这样的心思何尝不是一种惊喜呢?作者:羽弦编辑: @Giocandaa欢迎关注心理学科普平台@京师心理大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知乎私信联系。参考文献[1] Hurley, Anker, A. E., Frank, M. G., Matsumoto, D., & Hwang, H. C. (2014). Background factors predicting accuracy and improvement in micro expression recogni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38(5), 700–714. https://doi.org/10.1007/s11031-014-9410-9[2] Svetieva, & Frank, M. G. (2016). Empathy, emotion dysregulation, and enhanced microexpression recognition ability. Motivation and Emotion, 40(2), 309–320. https://doi.org/10.1007/s11031-015-9528-4[3] Polikovsky, Kameda, Y., & Ohta, Y. (2009). Facial micro-expressions recognition using high speed camera and 3D-gradient descriptor.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ing for Crim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ICDP 2009), 2009(2), P16–. https://doi.org/10.1049/ic.2009.0244[4] Hurley, & Frank, M. G. (2011). Executing Facial Control During Deception Situation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35(2), 119–131. https://doi.org/10.1007/s10919-010-0102-1[5] 申寻兵, 隋华杰, 傅小兰. (2017). 微表情在欺骗检测中的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25(2), 211–220.[6] Hoque, McDuff, D. J., & Picard, R. W. (2012). Exploring Temporal Patterns in Classifying Frustrated and Delighted Smi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3(3), 323–334. https://doi.org/10.1109/T-AFFC.2012.11[7] Ekman, P. (2009). Lie catching and microexpressions. The philosophy of deception, 1(2), 5.[8] Vrij, & Granhag, P. A. (2012). Eliciting cues to deception and truth: What matters are the questions asked.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Memory and Cognition, 1(2), 110–117. https://doi.org/10.1016/j.jarmac.2012.02.004[9] Warren, Schertler, E., & Bull, P. (2009). Detecting Deception from Emotional and Unemotional Cues.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33(1), 59–69. https://doi.org/10.1007/s10919-008-0057-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读懂微表情,也是读懂别人的内心你知道吗,其实你的每一个不自觉的微表情,都在出卖你!前几天看了《千万别对我撒谎》这部美剧,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剧中的男主人公有着自己的私人研究机构,只要政府、FBI、当地警察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男主就会出来给予他们帮助。而男主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声音,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又或者判断这个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不是我第一次了解微表情,但是却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微表情的魅力。古人常说,“见微知著”。而“见微知著”这个词,说的就是观察细微的表象,去探究内在的深刻动机。我想这个词,便是古人带给我们关于微表情的智慧。哪怕就只是一个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和微表情,也可以体现一个人潜在的内心世界和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最近,阅读了《微表情心理学》这本书,更加感受到了微表情带来的惊喜。作者徐谦老师通过分析微表情的变化,为读者分析了他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最让我觉得难得的,还是徐谦老师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让我们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钻研,就能学会基础的微表情心理学。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不懂心理学出门就像皇帝的新装,自己的想法总是被人看穿。”所以,徐谦老师这本《微表情心理学》不仅能让我们从他人的一言一行中观察对方的心理活动,更能让我们抓住对方身上的信息,让我们人际交往方面占领制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微表情会出卖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很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很多时候,我们光看一个人的外面,无法了解对方内心深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倘若我们学会了微表情管理学,就会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哪怕对方将自己点内心隐藏得再好,但是神经控制下的微表情和微动作,是不会欺骗别人的。美国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年轻的母亲,曾经在一档新闻节目中声称自己的孩子被陌生人掳走。她说自己曾经追赶那几个人的车,直到自己的双脚磨破,也没有救回自己的孩子。在节目里,这位母亲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她难过和自责的样子,引发了不少网友和热心市民的关注。节目一经播出,有很多好心人纷纷给予这位母亲帮助。也有不少人自发组织了寻人团队,去寻找这位可怜母亲的孩子的下落。但就在这位母亲成为了社会上被关爱和同情的对象之后,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出现了。这位“楚楚可怜”的母亲,因为故意虐杀儿童罪,被警方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位母亲不仅虐待自己的孩子,而且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并将孩子残忍沉入湖底。起初,所有人包括警察,都没有发现这位冷血母亲的谎言。直到有一位网友发现,这位母亲在镜头上讲述故事的时候,曾经出现嘴角上扬、揉眼睛、拉扯衣服领子等行为。而这一切,放在微表情心理学里,都是她说谎和得意的表现。通过这位网友的发现,警方重新调查了这个案件。最后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了这位母亲的残忍罪为,并将她绳之以法。一开始,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在镜头面前放声哭泣的母亲,会是杀害自己孩子的刽子手。她用自己的演技欺骗了警察,欺骗了身边的人,甚至欺骗了自己。但是一个人的微表情,是不会骗人的。她的微表情代表着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心理活动。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光看外面,我们无法认清一个人。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利用微表情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不再被一个人的外表所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利用微表情心理学,你会在人际关系上获得优势杜扎勒斯说:“当人类在外界环境中感受、接收到好的或不好的信号时,就会生成一种短时的或持续的生理心理反应——情绪。”而人类产生的所有情绪,都会在他们的微表情中所体现。哪怕刻意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会在微表情中不经意间透露出。记得大学的时候,我的上铺是个特别酷的人。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也不爱和我们出门。虽然他偶尔也会笑嘻嘻地跟我说话,但我们都知道他是个不太好接近的人。有一次,舍友小张突然跟我说:“你上铺怎么了,是不是失恋了啊?”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几分震惊。“不可能啊,他刚刚还朝我笑了一下,哪里像是失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张特别自信地对我说:“你看他笑的时候,面部肌肉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他一定是在假笑或者说强颜欢笑。还有啊,他那个两分钟就看一次手机。没有消息的时候,就会紧皱眉头。然后一有消息,就赶紧拿起手机,眼睛都放光了。这要不是和女朋友闹分手,就是在等彩票开奖吧。”小张这一番话,让我突然想起了上铺昨天和女朋友吵架的事情。“诶,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有道理。昨天他就和女朋友吵架了,有可能还真是分手了。”后来我们俩看他心情不好,就陪着他去了校门口的大排档喝酒。喝多了之后他抱着我们俩哭了好久,也说了好久的心里话。也是经过这一次的事情,让我们三个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直到现在,也是特别好的哥们。很多时候,学会利用微表情洞察别人的内心,就等同于现在了人际关系的制高点。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去了解一个人,也有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结语不管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学会通过表面的现象,去洞悉其中的真相。尤其是了解人类这种高智商的生物,我们更要学会通过微表情去分析别人的心理。所以,我认为,徐谦老师这本《微表情心理学》,是一本特别好的实用性科普书籍。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试着读一读,兴许你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收获。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学习观察别人的真实想法,也可以利用它去了解别人的心理活动。希望不管是在学业、事业、爱情还是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这本书都能带给你一些帮助。也希望你可以学会学会洞悉他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玄机,掌握主动权,让沟通更高效。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们所说的“脸”,不仅指静态的外貌长相,也指动态的面部表情。一个人的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的物理特征,加上这些部位的活动特征,就是我们所说的“面部表情”。一个正常人的面部有44块肌肉,与缠在软骨和骨骼上的血管、神经以及光滑紧绷的皮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可以摆出5000多个表情,每一种表情的背后都包含了不同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归纳出了6种最常见的情感——快乐、悲伤、惊讶、恐惧、愤怒和厌恶。这些情感通过面部组织,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出来。快乐,平展,下眼睑微微上扬,眼角外会出现鱼尾纹,会鼓胀起来,甚至高到使你双眼变窄变细,嘴角上扬,嘴巴变长;双唇可能会分开,并露出牙齿;嘴角外部会出现笑纹。悲伤,有皱纹较短 眉端上扬,双眉之间、鼻子根部和两只眼睛会组成三角形,肌肉松弛呆滞,嘴角下垂;如果悲伤过度,双唇可能会颤抖。惊讶,有波状皱纹,眉毛上翘;眼睛睁大,眼白较多,肌肉较紧张,下颌下垂,嘴微微张开。恐惧,有波状皱纹,眉毛上扬并皱缩;上眼睑上抬,下眼睑紧绷;眉间有纵向皱纹,肌肉紧张,嘴微微张开,双唇向后拉伸。愤怒,有皱纹,眉毛下拉并紧缩,眉头紧皱,眉间有纵向皱纹;双眼间距变窄,肌肉紧张或鼓起,双唇可能紧闭成线,嘴角向下;或者嘴张开,双唇保持紧张状态。厌恶,有皱纹,下眼睑上扬,下方会出现皱纹,上移,微微鼓起,牵动上嘴唇上扬,而下嘴唇下拉。我们习惯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来推断其性格特征、内心活动,但是很多时候,面部表情是可以骗人的。有的人明明情绪很激动,却会伪装成面无表情;有的人明明很难过,却会表现得非常潇洒;有的人笑嘻嘻地告诉你“提案真不错”,但最后的合作却以失败告终。所以脸是一个双重系统,既能刻意地表现表情,也能避开主人自发地产生某些表情,我们必须学会去伪存真,抓住真实的面部表情。发布于 2020-06-06 15: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表情读心术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