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买过樊登读书 vip3980,体验感如何?

先说我的立场,我是看好樊登读书的。
人类的知识是树状的,想了解某个方面的知识时,应该去寻找树根,再去找树干,再去找树枝。而不是在大量的树叶里面翻。因为同一个论点,经典的书籍就那么几本,大量的书都是把同样的经典论点引用解读,甚至扭曲。然而现实中的书店就有大量的树枝树叶,你也不知道这片树叶是哪个主干上衍生的,而听别人解读框架后就能很快地找到树根树干。。。
樊登读书让大量不知看书从何看起的人发现了读书的乐趣,从而去踏实买实体书看。 当你面对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时,大部分人是无法甄别的,推荐一本书叫《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里面讲的很清楚,如何高效阅读。
樊登读书就很好的拿出筛选过的书,让你在某一领域里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书籍。听完他的解读后,对该书的论点及部分论据论证有一个框架了解后,再选择是不是你想要深入了解的书。
再来说说那些黑子,你会发现一个品牌做起来的时候,总是不缺很大一批唱衰的黑子,这些黑子往往提倡“不要读别人嚼碎了的东西”。此类黑子高估了阅读原版书籍所带来的收获,以为自己亲自读一遍就自主思考了。......
人家是推荐书,没有人让你拿听解读替代阅读。这就像鼓励中学生自学,不要听老师上课解读课本一样荒谬。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此类黑子根本就不愿意进门,自认为掌握了“有效学习”的方法,却不怎么读。把听别人解读的人当成 "不懂得自主思考的韭菜"。但往往他们也没亲自读过几本。
更不懂得如何阅读选书。
对于你的困惑“试听了几天后实在觉得这种干货接受起来就像硬灌式学习,没有加入任何独立思考”,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如果对你听到的论点感兴趣,你可以买来原著深入挖掘一下,再查阅一下同类论点所衍生出来其他论点。 难道你指望在听别人50分钟描述了个框架后就有了独立思考吗? 即便读了一本原著其实也不见得就能有独立思考。
我从2019年初入坑,现在学习时长2万分钟,听了227本书。一年前别人给我介绍樊登读书会的时候,我内心是拒绝的。为什么要让别人告诉我一本书的内容和观点?为什么要接受“二手信息”?给我个理由先。然而,年底我试用了两个星期之后,果断充值了。如此善变!我有仔细想过为什么。1. 兴趣点的变化一年前我的兴趣点大部分在文学类的书籍上,关注经典小说和散文。这部分是樊登读书里面比较缺乏的。因为文学类的东西很难讲,讲小说不是把故事情节讲出来就够的,语言的美感、韵律很难传递,何况还涉及到审美的问题,如果用一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恐怕费力又不讨好。所以樊登选择的都是知识性、实用性强的书,传递概念或者方法这类客观的东西,比如学习方法、心理学、历史等等,读者接受之后很快就能付诸于实践,迅速见效。这些内容正好契合我近期的读书方向,所以这个刚刚好。2. 认知水平听樊登讲书,对认知水平是有要求的。积累不够的人会跟不上,听不懂,觉得没意思。造诣很深的人又会觉得浮于表象,流于形式,也会没意思。现阶段我的认知水平也是刚刚好,算是跟得上樊老师,能吸取到营养。3. 阅读习惯樊登读书最适合两种人:没有耐心读书的人,靠听吸取书中精华,权当是粗略地读过了;已经建立阅读习惯的人,把听书作为筛选的基础和读书方法的交流。我应该属于第二种。选书是读书的第一步,当我不知道该读什么的时候,樊登真的是个不错的推介人。他选书的角度不那么商业化(也许以后会更商业化,谁知道呢),解读的点也比较到位,态度也很积极。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作为国际辩论赛冠军和央视主持人,他的口才自然没得说,思辨精神也是无处不在。但阅读是不可替代的!无论他讲的多好,他传递的都不是完整的、客观的信息,对这一点,听书的人应该时刻保持警醒。樊登读书会的口号是:让三亿中国人爱上读书。说实话,我不认为他能做到。至少我身边很多人听完樊登讲的书就默认自己已经读过了,不会再去读这本书。他们从樊登那里全盘接受他的观点,这是件很怕的事。不但不会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还可能让人产生自己爱读书的幻象而不再心存疑虑。樊登读书APP的开启画面是:读书点亮生活。这句话我倒是喜欢,如果只想能点亮生活,也不计较读书还是听书了。想尝试的人不妨先读一下樊登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还比较有代表性,读完这本书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樊登读书会是否适合自己。很多人觉得365元贵,算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樊登读书 vip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