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TCP与句意最相符?


点 击 上 方 “ 书 与 画 ” 可 以 订 阅 哦
书画文化
本文总结了200个关于国学常识的知识点,爸妈们可以收藏起来,有空时和孩子一起学学,然后考考孩子,给孩子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把它做成游戏,在家里搞一个"国学常识大赛",让孩子和父母轮流当选手与评委,并设立奖项激励……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快乐地记忆国学知识。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3、《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
A、乌
B、巫
C、肖
D、萧
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A、男角
B、女角
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16、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19、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
A、《孟子》
B、《庄子》
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A、李贺
B、李商隐
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鉴真
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3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3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3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3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3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3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37、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38、"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
B、蔡桓公
3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A、杜甫
B 、李白
40、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4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42、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
A、阴阳五行
B、天人合一
C、道法自然
43、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4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4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
A、速度飞快
B、时光飞逝
4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名家
47、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
A、鹤
B 、鹅
C、鸡
D、鱼
49、"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50、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5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B)
A、范仲淹
B、文天祥
5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
B、戈
5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5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
A、诸葛亮
B、曹操
C、刘备
D、周瑜
5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及,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D)
A、扁鹊
B、孙思邈
C、李时珍
D 、张仲景
5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5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5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
6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
A、老子
B、荀子
6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6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6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B)
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
6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
A、王维
B、王勃
6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
B、锣
6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C)
A、朱淑真
B、秦良玉
C 、李清照
6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弟子规》
B 、《三字经》
C、《千字文》
6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
6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
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
7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
B、二十岁
7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
A、文章
B、书法
72、河姆渡遗址位于:(B)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7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7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
A、孙武
B、孙膑
7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
A、能
B、不能
7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C)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
7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78、"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
A、王勃
B、张九龄
7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
A、晚春
B、仲夏
8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
A、时不再来
B、失不再来
81、"熄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A)
A、尚书省
B、中书省
C 、门下省
82、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B)
A、秦始皇
B、武则天
83、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
A、白居易
B、李白
8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A)
A、法律条文
B、美德善行、圆规曲尺
85、"一琴一鹤"所形容的是:(C)
A、为政清简
B 、平安长春
C、淡泊名利
8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A)
A、李商隐
B、骆宾王
87、《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B)
A、《金陵记》
B 、《石头记》
88、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B)
A、黄河
B、长江
C 、淮河
8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A)
A、元好问
B、柳永
C 、晏殊
90、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A)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91、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C)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9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A)
A、八条
B、二十二条
93、都江堰和秦始皇陵哪个的修建年代更早?(A)
A、都江堰
B、秦始皇陵
94、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B)
A、令爱
B、令正
95、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商代有关吗?(A)
A、有关
B 、无关
96、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几位女性?(B)
A、两位
B、三位
9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B)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98、按照戏曲界的行话,以下哪个表示最后一出?(B)
A、压轴戏
B、大轴戏
99、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B)
A、来俊臣
B 、周兴
100、琵琶本名"批把","批把"一词来源于什么?(B)
A、制造琵琶的材料
B、演奏琵琶的方式
10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10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10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
B 、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10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
B 、屈原
10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10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10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A、下棋
B、战场
C 、戏台
10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总称,其中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它是:(B)
A、《汉书》
B 、《史记》
C 、《三国志》
D 、《左传》
109、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的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B)
A、东
B、西
C、南
D 、北
110、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C)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 、颜回
11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11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庄子》
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11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11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11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11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2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 、李广
12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2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12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12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12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
B 、《短歌行》
12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A、空穴来风
B 、三人成虎
12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
A、名
B 、字
C、号
12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13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1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13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13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1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13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13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三玉玺
13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13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14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A、道是无晴还有晴二
B、也无风雨也无晴
141、"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B)
A、伍子胥
B、勾践
142、下面哪句诗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陌上桑》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144、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B)
A、是
B、不是
145、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146、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其中狮头以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人物的戏曲脸谱来打造的是:(A)
A、南狮
B、北狮
14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148、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和:(A)
A、裴旻的剑舞
B、公孙大娘的舞蹈
D、吴道子的画
149、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50、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C)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15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15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
B、泰山
15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15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15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15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15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通报消息 B、娱乐健身
158、"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159、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C)
A、《史记》 B、《论语》 C、《庄子》
160、"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D)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16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
B、高山流水
16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164、成语"咫尺天涯"中"咫"、"尺"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哪个更长?(B)
A、咫
B、尺
16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16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167、"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B)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B)
A、青铜器
B、药材
C、墓碑
D、竹筒
169、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讳的故事?(A)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170、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D)
A、玄
B、皂
C、青
D、苍
171、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D)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一日之行在于清晨
172、《三国演义》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一事,赴会的是:(D)
A、赵云
B、张飞
C、周瑜
D、鲁肃
173、以下哪位女性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外太空环形山?(D)
A、班昭
B、蔡文姬
C、王昭君
D、李清照
174、小王模仿古人填了一首词,写完后发现正文刚好100字,请问他用的是哪种词牌?(C)
A、满庭芳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水龙吟
175、以下几位历史人物谁在家排行老大?(C)
A、孔子
B、诸葛亮
C、班固
D、程顾
176、"双簧"是我们一门独特的曲艺艺术,它得名于:(A)
A、初演的两个人都姓黄
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177、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B)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178、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生的"谢公屐",它当时的用途是:(C)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17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谁的名句?(B)
A、苏轼
B、陶渊明
180、曹植七步成诗,相传历史上还有一位三步就能成诗的人,他是:(B)
A、王安石
B、寇准
181、《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气炎热似火
B、天气渐渐转凉
C、流星异常出现
183、"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D)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18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C)
A、陆游
B、岳飞
C、辛弃疾
D、李清照
185、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A、楷书
B、小篆
C、鸟虫文
D、行书。
18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187、宣纸得名于它的:(C)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188、下面哪个是农历五月的别称?(C)
A、杏月
B、桃月
C、榴月
D、荷月
189、下列诗词名句出自男子之笔的是:(C)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B、北风历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鸣
C、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0、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B)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19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19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3、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A)
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19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19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
196、下面哪个诗句描写的不是古琴?(B)
A、欲把心事付瑶琴
B、一弦一柱思华年
C、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D、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19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B)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198、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泾渭分明
199、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的字?(C)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
200、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
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
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
上面的题目大家都答对了几道呢?可以在班级群里发出来,和其他的小朋友比一比。
如何背诵古诗才能忘不掉呢?
第一步,先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诗人和诗的创作背景。
第二步,将诗中描写的景物和故事串联起来,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将诗在脑海中放一边。
第三步,有感情有规律朗读几遍古诗,一定要大声,这样印象深刻,同时脑海中也要跟着背诵想象诗的画面。
第四步,多抄几遍。
背诵下来后,在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后都可以复习几遍,这样可以记的更牢固。
总之,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如果理解的同时能有故事和画面,这样孩子的记忆速度和牢固程度都会大大提升。
谢谢阅读,一起分享艺术和生活的喜悦
免责声明:转自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鲁 迅 : 我 要 骗 人
一 部 被 禁 3 0 年 的 纪 录 片 , 揭 开 1 9 7 2 年 幕 后 真 相 !
探 秘
“ 贵 州 茅 台 酒 ” 五 个 字 , 是 谁 写 的 , 你 知 道 吗 ?
曾 是 浙 江 卫 视 一 姐 的 她 , 因 为 这 十 一 个 男 人 消 失 了
独 居 4 3 年 , 死 后 , 他 房 间 整 理 出 1 5 0 0 0 张 诡 异 插 画
他 拯 救 了 《 中 国 诗 词 大 会 》 , 是 二 代 “ 丰 子 恺 ” . . .
湖 北 辞 职 书 记 陈 行 甲 : 官 场 混 不 下 去 的 好 人 将 8 7 名 干 部 和 老 板 送 进 了 监 狱 , 包 括 当 地 的 县 长 和 副 县 长
转发朋友圈是对小编最好的鼓励
——书与画微信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向学霸进军特意整理出2020高考语文所有题型满分答题模板,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帮助。
高考目标:中等生力争语文全卷总分在105分左右,优秀生总分在115分以上。
时间分配:
第Ⅰ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
第Ⅱ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Part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力争6分以上)[约15分钟]
一种概念、两种心态、六个步骤
1.树立一种概念
虽然高考试题中的社论述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但毕竟考查的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时,要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观念。如“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中的“文中”即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即使“推断和想象”试题的答案也同样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
① 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只有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
② 一定要认真仔细。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往往在极细微处做文章。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找不到与选项“酷似”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句子,由这个相关的句子去作出推断,从而判定选项的正误。
3.明确六个步骤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1) 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
① 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② 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③ 关联词。
④ 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⑤ 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
(2) 审(题干、选项),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① 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
② 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
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
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
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3)找(筛选信息),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① 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② 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A.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B.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③找错因
社科文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
A.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B.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
C.以偏赅全: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
D.是非颠倒: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
E.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F.超前判断: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
G.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
H.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
I.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
J.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4)比(干扰项)
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里试题的题干、题肢。
(5)排
根据从文中筛选到的信息,对选项进行排除,将错误选项逐一排除。
(6)选
选出正确选项。
小结:论述文阅读解题方法:①根据选项找原文;②对照原文找差异;③针对差异作判断。
Part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12分,力争10分以上)[约11分钟]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①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②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③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4)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
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题:
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①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②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③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①要点须全面;②陈述有条理。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Part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7——9,14分,力争10分以上)[约12分钟]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1.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
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2.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
(1)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
(2)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
(3)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
(4)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5)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3.解答一般方法
(1)原则:主题在心中,答案在文中,方法在胸中
(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3)步骤:速读原文;审读试题;重点回读;紧扣原文、灵活作答
4.规律点睛
(1)整体阅读 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 文题对应
(3)瞻前顾后 考虑全面
(4)对照要求 规范答题
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5.答案要点
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 ;⑤相关要点。
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
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Part 4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0-12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
文言翻译:(13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 。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
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Part 5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14-15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1.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2.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3.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5.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6.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
7.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Part 6
语言运用,压扩换仿改
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数。
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
①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 衔接过渡是否紧密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 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 修改效果明显)
②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
Part 7
作文
1.不离题(审清题目要求);
2.不抄袭;
3.有中心(一个中心);
4.有内容;
5.有条理(思路清晰);
6.合逻辑(论据能证明观点,记叙文符合生活逻辑、令人信服,幻想要符合生活真实);
7.能拟题(记叙文的题目——要素式、顺序式、线索式、象征式、修辞式;议论文的题目——观点式、范围式、告诫式、感想式、引用式、延伸式、选择式);
8.能写完800字;
9.符合文体要求(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时、地、人、事,记叙、描写、抒情;散文——感情真挚);
10.表达通顺;
11.卷面整洁;
12.内容深刻,有启发性;
13.材料新颖;
14.善用方法(入题要快,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一波三折,对比衬托,插叙倒叙)。
15.平时重积累时评素材。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写好这类作文不仅要求我们有广泛的阅读基础,更需要长久的积累,“广闻天下事”。
本文由公众号《向学霸进军》整理编辑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