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陷入免费阅读的中产的宿命消费主义陷阱阱?

本文层层递进,彻底拨开消费主义这个烂洋葱,请你一定看到最后。一、生活大精简(一)临终测试如果明天就得死,现在做个人生总结。列出3件最幸福的事,比如:1.火车上遇到灵魂伴侣。2.三个月破釜沉舟不吃不休,搞定了重大课题。3.和父母在一起的所有平淡岁月。再列出买过的3件最奢侈的东西,比如:1.房。2.车。3.某会员。你会彻悟,生活质量是由“对时光的感受”决定的,而不是物质。(二)三类把你拥有的所有物品拉个清单,并分为三类:高价值、必需品、垃圾。高价值:经由你的使用,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物品,比如:书钢笔高品质电脑(工作用)必需品,比如:基础家具每个季节的两套衣服基础餐具和炊具垃圾:超出必需品范畴,带来更大消耗的物品,比如:非常多的衣服和鞋子(我不是千手观音也不是蜈蚣,浪费钱还占地方。)几个停车位停着的几个车入威士忌坑后买的所有玩意儿——rock杯、海波杯、格兰凯恩杯、吸管、酒樽、橡木桶、各品牌各年份各大标品、酒架等(三)不购1.远离网络。网络就是消费主义,消费主义就是网络,尤其要远离视频,任何爆款都会潜移默化带你货。2.四不。不使用任何免费试用装、不参加任何小奖品调研、不了解任何新品发布信息、不令任何销售近身。3.一周不买原则。需求先放一周,一周到了问自己两个问题:买他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不买我有什么真实损失吗?一般如此操作后你就不会再买了。(四)慢购1.卸载购物app。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集中购物之前再安装,买完即卸。2.转为用现金线下购物。这样买之前有足够时间深思。(五)精购买东西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但记好下面三原则,就能驾轻就熟。请宣誓:从此,符合精购三原则的物品才能进入我的世界!1.优质。2.真正适合。3.不可替代。二、打开颅腔(一)fuck基因消费主义的基因螫针,直刺你的繁殖冲动与鹤立冲动,为这花花世界打造了无数孔雀开屏般的奢侈品,如香水、手表等。消费之前,请小心觉察你的繁殖动机与鹤立动机。(二)小心情绪悲伤、愤怒、嫉妒、抑郁、躁狂、空虚、恐惧、焦虑等情绪让我们必须抓点什么,此时消费主义就趁虚而入了。当然消费主义更擅长制造以上情绪。(三)严打抄袭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好朋友连穿衣风格都挺像的。但你真不必抄袭别人,别人家有矿,你只有花呗。请仔细觉察你的抄袭动机。(四)名次思维消费主义将高维世界封装进赛车场,正如在校期间的成功是成绩第一,出社会后的成功是消费第一。你得非常勇敢,才能觉察到自己正在用消费和同侪竞赛。(五)时间堆叠盲目贷款和超前消费是把现在踢给未来,再把未来踢给更深的未来,这是自掘坟墓。这也是消费主义的本质。所有还款日都将以“现在”的方式逼死你,只不过是“未来的现在”;每一次透支你都必须付出高昂代价来赎回,时间只是幻觉,将时间堆叠,你再也无法逃避。(六)虚假成就消费主义致力于让你通过消费就可自我实现,从而省略掉中间无数年的艰辛奋斗。真实成就和奢侈品有个共性:稀缺,但你得看到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七)成本核算买之前看无量测评,买之时做无数对比,买之后升无穷期待,买到了搞无尽显摆,你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泥牛入了海。只看到金钱成本,这是一种选择性失明。买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付出多少时间成本?请注意,你的时间有无量价值,将一去不复还。我付出多少精力成本?请注意,你的精力是稀缺资源,少一块是一块。我付出多少价值成本?请估算这份时间精力用在自我实现上将创造多少价值——这就是价值成本。三、创世(一)攻击性从小没有得到父母恰当的爱的人,总是有一种自我攻击倾向,沦陷于消费主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攻击。攻击性是一种巨大的生命能量,选择-积蓄能量;购买-释放能量;空虚-能量消退;再一次选择-再一次积蓄能量。如是循环不休,强化不息。但这能量饱含着创造力,它是自我在呐喊:“我配得上!我成功了!放我出去!我要更多!”(二)恢复价值这攻击性应当在阳光下、树林中、大河边、人群中得到释放,纵浪大化,逍遥平生。人本不应该攻击消费品的。在大自然中,在简单饮食中,在深度睡眠中,在无量光中,我们将恢复作为生物的本底价值——being,existence,纯然活着,无需披挂任何。(三)真实关系消费让我们感到自己是人类某部落的一部分,不再孤单。消费让我们的生命暂时留驻在了商品之上,似乎买得越多就离死亡越远。消费让我们习惯于和目标直线连接,忽略掉人-物-人之间的真实互动过程。消费主义不允许我们深入探寻人与万物之间的真实连接,因为这将拆穿它拙劣的钻石故事。建立你和其他人的真实关系,并不意味着要请他们吃多贵的饭、送多奢侈的礼,只需你伸出手掌,张开怀抱,暴露脆弱,交付真心。(四)创造消费主义的底部是功利化、程式化、模块化、工业化的荒凉水泥,但这之上却氤氲着“美好新世界”巨大谎言的彩色烟幕。八十亿人同时嗑着消费主义这粒致幻剂,已然将现实世界变成了碳基生命的灾难、二进制文明的电子胎盘。创造。不再把自己当成工具,不再崇拜工业文明,不再对时光麻木不仁,不再对生命懦弱迟钝。这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生物,真正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创造。以清净平和替代琐碎快乐,以燃烧奉献替代索取无厌,以谦卑求学替代贪婪享乐,以创造主义替代消费主义。当你真正找到自己的大事业,你将无暇过度消费,你将为所有经过你的人间事物赋予真正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穿戴着消费主义恩赐的价值行走于人间。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一不留神,好不容易挣得辛苦钱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骗”走,好痛苦好无奈有没有?!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想茁壮成长,就要减少甚至避免入坑。消费主义是我们经常能遇到的陷阱之一。今天我们聊聊如何避免被割韭菜,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保卫我们的钱袋子,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感悟,有所收获。经验观点微小,感觉十分惭愧。1什么是叫被韭菜?普通的人就像是长在地里的韭菜,他们纯朴善良,没有“手段”,处于劣势,少部分人运用某种“手段”进行收割,因为“韭菜”割了还会长起来。要知道如何避免被割韭菜,首先就要知道他们的套路,对症下药。我整理总结了四种常见套路,现在分享给大家。梦想催眠大法什么叫梦想催眠大法?就是那些不结合你实际状况,瞎鼓吹他们某种产品偷换概念当做你的梦想,让你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就上钩了。举几个例子。在你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时,那些旅游的营销号会告诉你裸辞飞往马尔代夫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就是梦想,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于是你听着很有道理,原来这就是叫梦想。在你刚毕业工资很低,你看到小学初中同学个个混风生水起,渴望达到他们那种境界那种成功时,这时银行告诉你,办理他们某种VIP信用金卡能让你的梦想无需等待就是成功精英者,你听着很有道理,于是又信了。走过错过这村没这店刺激大法下面这段文字估计大家都看过很多次二十岁看上的衣服,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三十,不嫌贵了,却已经不适合了。三十岁看上的包,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四十,不嫌贵了,也已经不适合了。四十岁看上的车,不肯花几个月工资买下来,到了五十,却发觉,已经用不上了。直到垂暮之年,什么都不需要的时候,才会明白,那一次次犹豫间积攒下来的,只不过是悔恨和悲伤。你觉得很有道理,你又信了,青春短暂,及时行乐,于是咬咬牙,用信用卡买了一个花3个月工资的包包。拐弯抹角大法你不是没有很多钱吗?奢饰品买不起吗?好,那我这款产品你就有理由买了,我这产品叫“轻奢品”。“轻奢品”专为你生!(我也是佩服这词语)什么叫“轻奢品”?简单而言就是,它不是很出名,但号称是精品中的精品,花较高的价格买上比奢饰品稍底一档的物品。于是你觉得,哎哟,还有这种好事!于是剁手又买了一个包包。乾坤杠杆大法这种主要是大肆宣传,花少的钱可以撬动更大的能量,获取更多的利益。举个例子。某些投资平台就号称在它的平台投资就能活的30-40%年化收益,有些甚至达50%以上的年化收益,大力鼓吹理财的重要性,放大利益的诱惑性,却丝毫不谈它的安全性。其实这事稍微板手指头跺跺脚就知道是骗局,然而,你感觉他说的好有道理,抱着轻松暴富的心态,毅然投资。结果,这种平台割完韭菜就跑路,各种暴雷,只留下站在寒风中一脸茫然的你。2他们只告诉你的钱应该这样用,却不告诉你,你没钱怎么办,还不起钱怎么办!这些陷阱会造成什么后果?各种信用卡危机,校园贷事件,网贷事件,裸贷事件层出不穷,每次我看到新闻报道这些都很痛心。苍白的文字已经形容不出,看新闻报道:3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入坑,安心并快乐地做一名积极向上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呢?我整理出4条护身符锦囊,供使用:第一,
刚开始工作时工资比较少或者还在读大学,尽量多省钱,同时多研究如何才能多挣钱为什么说要多省钱?其一钱是能带来安全感,手有余粮,心中不慌,随时可以应对生活突发情况。另外,多研究怎样挣钱,不断刺激自己培养或者发挥特长。归结起来就是“开源节流”四个字。另外,如果现在不注重省钱,等有了投资的机会,你却没有本金可以投,那真的就错过改变一生的机会了,岂不是就亏成马了!小马宋老师的《朋友圈的尖子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马亚文小时候很喜欢玩具,他手上有一笔钱,但他不马上买玩具,而是把钱存起来。他说,我一点不羡慕那些拥有玩具的人,因为我知道随时买的起,一点也不慌,反而庆幸因为没有买玩具可以把钱用在更重要的事情。第二,
切记永远不要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二十岁看上的衣服,买不起就不买呗,真正等你到了三十岁就会兴庆当时没有剁手买这么贵的衣服,用这些钱干了比它更重要的事情。花几个月的工资去买衣服,包包,然后背负着笨重的信用卡债务,苟且活着,为的是什么?所以要掂量下自己的财务状况,在自己消费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永远是基本原则,能帮你避免很多消费陷阱。真正能随意消费的人,只有三个字,“不差钱“。第三,放弃妄想用轻松的方式实现暴富的念头在各种别有用心的风气引导下,我们都感觉到焦虑感,都想着快速达到身体自由,财富自由状态。然而现实是,凡是抱着以轻松方式实现财富暴涨念头的人,几乎都是被人割韭菜,割了又长,长了又割。所以脚踏实地,尽快储蓄能量,积累资源,才是最好的方法呀。第四,
消费时多想想这个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成长是否有帮助这就类似于一种购物思维,当我们去超市里买东西,一定要想清楚买回去的用处是什么,如果没啥用,用不着,无论是它多好看,多有噱头,不如不买,浪费钱。对于消费比较贵的东西,多想想这东西对我的成长是不是有帮助,能不能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是否在预算之内,再三斟酌后才下手。每次消费前多想想为什么消费,目的何在,这能让我们少剁手,理性消费。最后总结一下,要想不入坑,稍微了解下常见的套路,接着要多省钱,多挣钱,不要过度消费,不妄想以轻松方式暴富,用购物思维进行消费。其实我们最后悔的不是曾经没有购买某件东西,而是当时没有尽全力努力,在本该积累能力充电的时候,选择了安逸,随波逐流。挣钱很重要,把生活过好,也很重要。诸君加油,共勉。我是砖先生,曾经入过很多坑,经历过大学迷茫,自卑,孤独等问题以及刚入职各种烦恼,我希望能分享微小的经验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少一点迷茫。更多好文将会更新在微信公众号【砖先生谈成长】,主要写一些关于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成长发展话题,只讲有用的东西。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关注聊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砖先生能与你共同成长!

正文共:7156字
预计阅读时间:10 分钟
本文摘编自书籍《韧性时代》,作者是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电影爱好者应该都熟悉20世纪最伟大的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那部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摩登时代》。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饰演一个卑微的小人物 ——工厂装配线上的工人。他的工作是给机器拧螺丝,然而机道运转的速度越来越快,他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跟上工厂主给机器制定的运转速度,最后他被卷入了旋转的齿轮,整个工厂也陷入了混乱。
这部电影讽刺的,就是「效率至上论」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w·泰勒。
电影《摩登时代》剧照
01
效率至上
泰勒设计了一个分工系统,通过这套系统,管理者几乎可以控制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个工人的每一个动作。
泰勒的这套系统,即后来广为人知的“泰勒主义”,是基于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把生产的管理和计划与工厂车间现场任务的执行分离,然后进一步将这些现场任务分解为更简单的步骤,再对每个细分步骤进行协调,直到大家能够流畅地协同工作,这样就加快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每个工人在工作流程中所要完成的只是一种简单、重复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附有详细的说明。监工也要接受培训,他们需要学会使用秒表来分析工人的每一个动作和动作需要耗费的时间。他们要纠正工人不必要的手势、动作,因为那可能会减慢工人的反应速度。然后,他们要监督工人一遍遍地重复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所有动作,不断加快工人的反应速度并提高准确性。
泰勒主义的目标是确定在最佳条件下完成任务的最短时间,并把它设定为提高效率的标准。通常,任何可能会降低速度的细微动作变化都会得到纠正,这有时能为完成任务节省宝贵的几秒钟。
泰勒主义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与科学紧密相连,这赋予它合理性,接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一眼就能看明白并且接纳它。人们在使用「效率」这一词的时候,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把它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是机器的时代。令人惊叹的新发明被快速推上市场:电话、发电机、电、电灯、汽车、飞机、摩天大楼、收音机、电影等等。
从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开始,到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数百万家庭参观了这些大型世界博览会,人们在那里体验到了触手可及的乌托邦世界,而正是现代科学和新的商业效率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02
消费危机
鼓吹效率至上的人们虽然头脑敏锐,却对一个从一开始就显而易见的矛盾视而不见,这个矛盾在把科学化管理原则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开始就很明显。 在泰勒看来,那些所谓的“愚蠢劳动力”连最简单的机器操作或商业要素都不懂,但他们至少明白,在 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加速生产更廉价的商品会带来什么后果。
世界各地的工人都意识到,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虽然效率更高,但是难免意味着需要的工人更少,从而导致劳动力减少和失业人群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工业生产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企业以更廉价的制造成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同时辞退冗余的员工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并对在职员工的补偿金上限进行压缩。
工人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对科学化管理和效率至上的盲目崇拜,迎面撞上了消费危机。因为工人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低,留下制造商“四面楚歌”。一边是生产商积压了大量库存,另一边却是零售商店门可罗雀。
亨利·福特是第一个醒悟的人,意识到现代流水装配线的效率造成了“消费赤字”;他为资本家同行们提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理念,即美国公司应该慷慨地为工人加薪并减少每周工作时长。“否则,谁会买我的车?”他问道。
难能可贵的是,福特把他的理念付诸实践。他首先将8小时工作制制度化,其他企业巨头不情愿但也迅速效仿这一做法;他给工人们加薪,这依旧是遭人憎恨的事,因为其他公司的领导者依旧固执地坚守效率至上的信条,而效率至上强调引入更廉价、更高效的技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回报。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一边恳求公众“结束买方罢工”,但另一边,它的成员却继续用更便宜、更高效的机器取代“生产力低下”“无足轻重”的工人。1925年,美国国会对此进行了干预。国会就国内地方性失业问题,在参议院的教育与劳工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得出的结论是:“技术进步”是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据参议院委员会的报告,那些被解雇的人处于失业状态的时间越长,即使被重新雇用,所得的薪水也越少。
与此同时,虽然商界不情愿地答应跟随8小时工作制,以平息劳工运动日益增加的战斗情绪,但是,他们回避增加薪水补贴,继续用更有效率的机器替代人力劳动力,进一步削弱消费者需求。相反地,他们寻找新的方法来诱导工人购买商品。
正是在这个时候,现代广告业异军突起,借心理学领域的新概念现学现用,通过鼓吹“活在当下”,勾画“美好生活”的图景,诱导工人们背离朴素节俭、量入为出的价值观,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与非。
广告肩负起的责任就是毁掉用传统责任和关系定义的个性,而改为用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和所处的环境来定义自我。一个人的“性格”跟他的“个性”相比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所谓的“个性”的定义也更多的是着装打扮,以及被越来越多的财产围着,追求曾经只有超级富豪才能享受的生活方式。
广告业意识到他们需要创造“永不满足的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反过来又会让人们渴望更多、更好的新颖的东西。汽车公司跃跃欲试,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的通用汽车公司一直是福特汽车公司的跟屁虫,但这次它最先接受了全新的广告策略。当亨利·福特向公众宣布推出他的T型福特汽车时,他说:“只要汽车是黑色的,顾客可以给它漆上任何他想要的颜色。”
相比之下,通用汽车意识到它可以通过提供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汽车,并且每年更换型号,使客户对他们已有的车子不再满意,从而对最新版本的汽车充满期待,这一定会增加销量,甚至超越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的查尔斯·凯特林(Charles Kettering)表示:“经济繁荣的关键是让消费者一直不满足。”
商界逐渐明白,提高销量的最佳方式是不断推陈出新,哪怕这些新车型和新版本只是在装饰或其他微不足道的地方稍作变化。广告宣传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满足实用目的转变为一种充满诱惑的体验。公司将他们的产品定位为“新的、更好的”,把消费变成一种“攀比”的游戏,让追时尚、讲派头成为人们的日常。
到1929年,广告已经彻底将消费的概念从单纯的必须,转变为赤裸裸的享乐主义的渴望。同年,赫伯特·胡佛总统的最新经济变化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短短几十年内,人类的心理在精明的广告业的操弄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下是调查结果:
调查最终证明了大家长久以来坚持的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即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产生另一个欲望。结论是,从经济上讲,我们前途无量;再新的需求,只要得到满足,马上就会为更新的需求让路,这个过程会往复不断……广告和其他促销手段……已经对生产产生了明显的拉动……看来我们可以继续刺激消费……目前的形势是幸运乐观的,我们的势头正旺。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买得起单来确保实现美国梦。资本主义制度以赊购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被称为分期付款。在19世纪,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像家具这种昂贵的大件物品。胜家(Singer)缝纫机是最早可以通过分期付款购买的家具之一。该公司早在1850年就开始推广这种新的支付方式。
到20世纪20年代,按揭贷款开始盛行。购买汽车排在按揭贷款业务第一位。汽车是当时最昂贵、最有价值的资产,而且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体现美国梦的含义。早在1924年,销售出去的所有汽车中有75%是通过按揭支付的。
大众广告鼓吹一种光鲜和美好生活的愿景,最终催生了社会评论家克里斯托·拉施(Christopher Lasch)所谓的“自恋文化”。这个新时代将通过分期偿还的办法刺激赊购,以弥补工资下降和就业不足的问题,为大众消费提供解决办法,让企业重拾效率至上的教条并加速生产——机器轰鸣不断,企业财源滚滚来。
1929年,随着股票市场的崩塌,消费盛宴也戛然而止。在20世纪30年代的整个大萧条期间,只有极少数人有工作,而且他们的报酬也越来越少,但即便如此,按揭贷款还在苟延残喘。提倡节俭的呼声回响不断,但这一次不是为了存钱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而是为了避免露宿街头。
尽管消费需求急剧下降,但在整个大萧条期间,美国企业继续用更便宜、更高效的技术取代工人。193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51%的工时下降是由于生产减少,但令人吃惊的是,49%的工时下降应归因于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被取代。
一边是企业我行我素,依然用更先进的技术取代工人;一边是即将上任的罗斯福总统推出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计划,这些计划由政府发起和资助,目的是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刺激消费支出并提振经济。 尽管新政的每一次努力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些作用,但这还不足以将消费支出恢复到与美国工业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水平。结果是许多企业失败并宣布破产。
不管怎样,科技依然在不停改造着企业,产能还在不断提高,但企业却找不到足够的购买需求来消化库存。即使有新政所采取的各种大胆举措,美国继续深陷萧条的泥淖,直到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才因为战时生产而重新振作起来。数百万的美国人加入军队,其他数以百万计的人(尤其是女性),进入高薪的国防产业就业。
虽然军工行业的工人的收入有所回升,但价格控制和配给制度使人们无法再像大萧条前那样购物和消费。大量的基本商品——占所有消费者购买量的1/7——受到配给制的限制,这严重阻碍了消费支出。由于战争期间什么都要配给,人们的生活开销减少,家庭储蓄反而增加。美国家庭那些年的积蓄很快就会在战后派上用场。
归国的士兵急切地想要弥补失去的岁月,纷纷拿着联邦住房管理局(FHA)的贷款去买郊区的房子。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兴建的美国新州际高速公路的出口,就设在这些住宅地块分布的沿线。州际高速公路系统成就了美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共工程项目。郊区让美国梦得以重生——而这一次,美国梦是沿着一条后来被称为“郊区居家生活”的路线展开的。
03
郊区的亚瑟王宫
美国工业在战争动员的时候活力四射,此时它以同样的力量推动着郊区经济的发展。应该指出的是,居住在郊区的家庭拥有一辆以上汽车的可能性是城市家庭的两倍。随着快餐连锁店、购物中心和主题公园的引入,郊区也有了新的公共生活。州际高速公路系统在美国开启了一种新的旅行方式——汽车旅游——这促进了汽车的销售。当美国人驾车在这个国家广袤的土地上自由驰骋、享受它的文化多样性时,会发现汽车旅馆和旅游景点无处不在。
消费主义这股潮流也蔓延到了郊区。在很短的时间内,郊区出现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薪水丰厚,这正好与美国进行了30年的州际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吻合。各种工人都被招募到美国城郊参与建设。经济再度繁荣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带来了享受,但即使如此也难以填饱住在城郊的人们那永不满足的胃口。他们的胃口是通过电视这个新媒体上出现的大量的消费广告培养起来的。
1950年,只有9%的美国人拥有电视机,但到1978年,已经有91%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了。大多数美国人看电视成瘾。根据尼尔森公司的报告,在2009年,一个65岁的美国人差不多花了整整9年的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平均每天4小时,每周28小时。更重要的是,一个65岁的人一生平均观看了超过200万个电视广告。
电视的诱惑在于节目是免费的。地方电视台和电视网络通过广告获得收益,这就是玄机所在。说实话,电视首先是一种广告媒体——它在“每个客厅都放了一个推销员”;其次才是一种娱乐媒体,用来吸引潜在消费者。它确实奏效了。如果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对看电视上瘾,那么媒体就会操纵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同样沉迷于消费更多的物品和购买更多的体验。消费主义获得了新生。
即使是在昙花一现的“郊区梦”期间,人们税后收入的增加也无法跟上他们的购物瘾。这一次,金融界用循环贷款和信用卡救了急。百货公司率先引入循环信贷制度。客户可以延迟支付,只需要为还没付清的尾款支付利息就行。实际上,大型百货公司摇身一变成了银行,而且从客户循环贷款账户中收取的利息根本不亚于他们在销售商品时所赚取的利润。
20世纪60年代,百货公司使用的循环贷款计划引起了银行和大型金融公司的注意。虽然在50年代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尝试基本上被证明是不成功的,但由于感受到信贷市场的规模巨大,银行决定卷土重来。住在郊区的中产阶级家庭正在争先恐后地举债来支撑他们的新生活方式,尽管存在潜在风险,银行依然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通常能够偿还本金。
美国银行于1958年率先推出美国银行信用卡。1976年,该卡更名为Visa卡。1966年,一个加利福尼亚银行联盟推出了万事达卡。信用卡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爆炸式增长。它们很快就取代了现金和支票被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与百货公司不同的是,银行和金融机构拥有更雄厚的财力,可以在宏观规模上提供消费贷款。信用卡改变了债务市场的游戏规则。
无限制的循环信贷让消费者可以自己掌控需要借多少钱,而不是由银行来设置限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贷方和借方之间的关系。当银行意识到,消费者延长循环信用额度的次数越多,它获得的利润就越多的时候,非常乐意奉陪和坐享其成。而且,银行认为只要对客户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确保那些中产阶级背景的主要潜在用户有优良的信用记录,那么信用卡的风险似乎是可控的。
然而,正是在这段时间, 金融圈将消费贷款的范围扩大了,涵盖了那些之前因太穷和财务风险过高,而没能获得贷款资格或信用卡的数百万美国人,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新的衍生品被称为“次级贷款”。为了赚更多的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向26%的之前被排除在外的美国人提供信用卡,他们大多是弱势群体,这些人贫穷、没有工作而且信用记录不良甚至没有信用记录,因此无法判断他们的信用风险。这些新的信用卡持有人被标记为“薄档”客户。尽管次级贷款存在内生风险,但金融界和美国工业界依然决心靠它来刺激消费。
04
工作的终结
与此同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建设花的30年和期间的高薪岗位掩盖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这个在各行业悄然出现的现象,影响着蓝领和白领的劳动力市场。这就是就业岗位的级别种类不断减少。整类的工作在消失,威胁到了数百万人的生计,对经济和社会的未来产生令人寝食难安的影响。
这个劳动就业的新问题可以追溯到1943年,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在《科学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控制论新理论的学术文章。该文章从技术层面描述了机器如何思考、学习并通过反馈调整自身的行为。维纳对控制论的阐述,为计算机时代和后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科学和技术的框架。他认为:“人的身体机能与某些新的通信机制的运作完全并行不悖。”
维纳意识到,更高效的智能机器的出现将给工业和商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他警告说:“自动化机器……在经济上就是奴隶劳动的等价物。任何劳动力,如果要与奴隶竞争,那他就必须接受奴隶劳作时的经济条件。”
他极具先见之明的预言很快就实现了。许多工厂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引进了第一代数控技术,它标志着工业生产自动化的开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计算机化和自动化迅速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淘汰了非熟练劳动力,然后是熟练劳动力、白领阶层,以及专业型和知识型劳动力。到90年代,一切都已经很明显,一场有关工作的本质的革命正在消除经济中诸多行业的就业岗位。
从那时起,机器人、计算机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数百万的失去工作,效率至上主义更是甚嚣尘上。与此同时,每个国家的劳动力更加贫穷、就业机会被纷纷取缔,造成的消费危机影响深重,以至于扩大消费贷款以鼓励大众消费这样的权宜之计越发被滥用,成为一枚社会性的炸弹。
2008年,美国家庭累积的债务已接近骇人的12.7万亿美元,美国劳动者及其家庭所遭受的惨重损失由此可见一斑。为了更直接的表现这种惨重程度,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2008年的GDP,只不过14.713万亿美元,显然资本主义体系被摧毁了。
更令人沮丧的是,显然没有人从大衰退的屠戮中吸取任何教训。的确,美国在2010-2020年的经济复苏中反弹,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复苏只是又一次消费者债务泡沫积聚而成的海市蜃楼。2020年第一季度——在新冠病毒引发经济衰退之前——美国家庭的债务总额在过去10年回升至14.3万亿美元,比2008年的债务峰值高出1.6万亿。
为什么公司不根据生产率的提高来提高工资,并根据机器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提高减少工作时长——这似乎明显更加合理?答案是,这公然违背了公司向股东发布的会计程序和相应的季度报表。上市公司都谨小慎微,批评者称之为“短期主义”,他们必须向股东证明其每个季度的收入都在增加,否则可能面临股价下跌的风险,或者更糟的是,更换首席执行官。
通过引入更便宜的技术和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公司能够让工人离开并保持现有劳动力的低工资,削减成本让账面更好看,可以显示收入增长,让股东高兴。从长远来看,金融界和美国工业如果能与美国劳动力一起分享新技术和更高效技术带来的收益,将会更好;但不幸的是,这与系统运作的方式相矛盾。根据成本效益分析衡量的效率才是系统的驱动力。
进度条 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您的分享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编者注: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请点击右上角◥收藏文章,如果您觉得我的公众号有持续关注的必要,请将本公众号星标置顶▲。
另外,如果有兴趣学习理财和投资的知识,也可以 加入以下桑尼的 “知识星球”,获取相关投资理财知识哦,期待能与你们一起学习、交流和成长~
—— ——— ——— / END / ——— ——— ——
您的专业财务策划顾问
桑尼先生
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金融理财知识分享平台,关注桑尼,带你一起学理财、 懂投资、 多赚钱、 防掉坑。
桑尼先生
微信号: sunnychanIFA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产的宿命消费主义陷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