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绝中国签证的原因驱逐中国记者的原因分析

由于印方无视中方关切,对中国驻印媒体采取不公正歧视性待遇,甚至没有为中方最后一名驻印记者延期签证,导致中方驻印记者面临被“清零”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不得不采取适当反制措施,维护中方媒体的正当权益。据报道,在6月12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在提问时表示:有消息称,为一家印度媒体工作的最后一名印度记者被要求离开中国。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一直像朋友和家人一样善待印度驻华记者,中方保持克制,秉持善意,同印方多次沟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印方一直没有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出现这种局面绝非中方希望看到的,媒体是促进相互认知和友好感情的重要桥梁。中方愿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印方保持沟通,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为中方常驻记者审查签证,取消对中国记者的不合理限制措施,为恢复中印两国媒体正常交往创造有利条件。另据环球时报报道,随着“中印相互驱逐记者”,有印媒日前发表了一篇题为“驻华记者被驱逐,印度将蒙受什么损失”的文章。按照印媒的说法,莫迪政府将承受3大损失。其一,没有驻华记者可能导致误解进而造成敌意增加,这对于对公众的看法和有效的外交都没有好处;其二,印度记者缺席中国,将使印度民众无法从印度的视角了解北京对边界冲突的看法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状况;第三,印度驻华记者的报道有助于向印度国内展示“印度视角”,一旦印度缺乏驻华记者,印度只能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但外国新闻机构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并以某种方式报道。
印度百般刁难、变相驱逐中国记者一事,在舆论场引发热议。中国媒体客观公正报道印度,却遭到不公正歧视性待遇,不知长期炮制反华虚假消息的一些印度媒体对此作何感想。在印度网站上随便一搜,关于中国的恶意虚假新闻委实不少,甚至有印度媒体煞有介事宣称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中国资助的反印媒体……网友们可能对2021年印度媒体的无底线操作还有印象。当年中印第13轮军长级会谈之前,印度媒体屡屡造谣,大肆炒作所谓“中国士兵越线被扣”。我军方微博帐号“钧正平”发文,回击印媒反复操弄这样的舆论议题非常“下作”。长期以来,印媒对华攻击污蔑造谣诽谤从未停止,迷惑误导了大批印度民众。印度民间的反华敌对情绪难消,与印度某些势力对华信息战有极大关联。2020年12月,欧洲独立智库“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发布一份名为《印度纪事》的调查报告,揭露印度某些势力从2005年起针对与印度存在冲突的国家(主要为巴基斯坦和中国)实施持久、隐蔽和系统的信息战。信息战以斯里瓦斯塔瓦集团为主导,以日内瓦和布鲁塞尔为海外基地,多家遍布全球的虚假媒体、虚假智库、虚假非政府组织等共同编织成了一张信息战网络。根据报告,总部位于新德里的斯里瓦斯塔瓦集团炮制了超过750家虚假媒体。这个组织炮制的假媒体中有的名称与真媒体高度相似,让受众难辨真伪;有的则是借尸还魂,“复活”了已经倒闭的媒体。不仅假媒体之间互相转载,印度某些正规新闻机构也转载假媒体的报道,将其洗白放大。报告列举了一家名为“欧盟叙事”的假媒体如何运作。这家媒体号称发布“来自欧盟的消息”,竭力将自己包装为欧盟的合法媒体,但其网站上署名的所谓记者编辑都是查无此人。以“欧盟叙事”为代表,虚假媒体发布大量抹黑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文章,企图在国际上损害中巴的声誉,并从欧盟和联合国等机构中争取更多对印支持。2020年9月17日,“欧盟叙事”刊发一篇文章,声称几名欧洲议会议员写信呼吁欧盟借助国际会议场合就人权问题对华采取强硬行动。这篇文章被印度正规媒体转载后又被几十家虚假媒体转载,标题也越来越离谱,最终变成了耸人听闻的“欧盟拟对中国采取强有力行动”。报告指出,“欧盟叙事”等虚假媒体企图利用少数欧洲议员制造一种幻象,即欧洲机构支持印度、反对中巴。根据《印度纪事》,斯里瓦斯塔瓦集团建立并操控了大批身份可疑的NGO和智库,开展游说和示威等活动,雇人在国际会议上发言,以影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欧洲议会等机构的决策,大肆推进亲印反巴反华议程。例如,“俾路支斯坦之家”长期以来在日内瓦、布鲁塞尔、华盛顿、纽约等地组织示威等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是批评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再如,“南亚和平论坛”等所谓的非政府组织处心积虑引导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设置反巴反华议程,捏造“中巴侵犯人权”的报告并提交欧盟相关机构、鼓动欧洲议会议员前往南亚敏感地区为印度站台、撺掇他们撰写明显亲印反巴的媒体评论等。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斯里瓦斯塔瓦集团还复活了一些曾经被联合国认可、后来不再活跃的非政府组织,比如和平组织研究委员会、环境和管理研究中心等。报告指出,和平组织研究委员会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销声匿迹,2005年却奇迹般地起死回生。而且,这个组织的前主席、有着“美国国际人权法祖师爷”之称的法学家路易斯·索恩(Louis B. Sohn)2006年就已辞世,却在2007年和2011年以路易斯·肖恩(Louis B. Shon)为名两次出席公开活动。一家原本关注罐头食品的“罐头制造商国际常设委员会”也死而复生,而且其关注话题变成了人权问题。该组织雇人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会议上发言,还组织人权方面的游说活动。污蔑中国军队“非法进入印度领土”、抹黑“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挑拨中国与南亚其他国家关系、宣扬新冠病毒是“中国生物武器泄漏”以及配合西方在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上反华,这些都是印度一些势力对华信息战的首要议题设置。这些信息战不仅企图对内煽动反华情绪,而且妄图在国际社会持续构建不利于中国的叙事体系,在关键议题上抹黑中国形象。仅在报告揭露的内容中,印度信息战对华攻击内容就包括:一是在国际场合构建对华不利舆论场。如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冒充非政府组织——环境和管理研究中心,派驻代表以环境议题攻击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二是支持各类非政府组织活动,长期、持续、系统性地攻击中国外交政策;三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利用虚假媒体系统攻击中国,邀请欧洲议会议员炮制抹黑中国的文章等。东京奥运会期间,印度某媒体发布污蔑我夺金运动员“使用兴奋剂被查”的虚假新闻,并依托其传播体系迅速形成一定舆情效果。虽然该媒体后来发文更正,但其信息战效果已经达成。报告指出,印度信息战成本可控,风险较低。如构建虚假媒体网络仅需购买域名,以篡改姓名等方式虚构记者群体,以技术手段复制雷同网站、转载信息,无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信息领域是法律相对空白的灰色地带,一旦被揭露也不会面临严重惩罚制裁。“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2019年就揭露了印度的信息战,随后一些虚假媒体网站暂停相关活动。但风头过后,此前被关闭的虚假网站改头换面重新出山。(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卢小凡】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首先,对华敌意不加节制膨胀。虽是邻国,但受制于印度人对华不加掩饰的敌意,中印关系一直不怎么样。尤其在边境问题上,印度人可谓“逢中必反”。之所以没出现全面崩盘,主要在于中印官方和民间,一直保持着必要的沟通。如今,在印方操作下,双方的沟通出现了大问题。官方层面,莫迪政府故意把国际会议放在争议地区,中方拒绝出席后,印方又宣布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改为线上进行。至于民间层面,当属印方变相驱逐充当沟通桥梁的中方记者。可见,中印沟通渠道正在减少。缺乏了解下,印度将站在自身角度“想当然”看待中方,制定对华政策。势必引发对华各种误解,敌意也会增加。印度本就戴着有色眼镜,此前还发生了抵制、打砸中国制造的暴力活动。试想一下,对华敌意膨胀的印度人,又会做出多少伤及自身的暴力行为?其次,变相孤悬于发展大潮。不可否认,印度经济近些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全球产业升级和转型,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印度几乎没啥贡献。因此,要实现莫迪政府宏伟的“印度制造”计划,印度须摸着中国过河,毕竟美国段位太高不适合印度学习。这个时候,记者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他们可以将中国的产业政策、产品研发与应用等详细信息,以最快速度传回印度国内,供印度人参考学习。反之,没有记者做信息传播工作,印度无异于孤悬于未来的发展大潮。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日本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佐证。本世纪20年代以前,日本汽车产业走在世界前沿,不但燃油车卖的一片红火,氢能源汽车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不出意外的话,汽车产业将继续为日本经济续命几十年。事情往往出乎意外,由于自恃势大,日本愈发傲慢,选择性“轻敌”中美汽车产业发展。后果就是,2020年后当中美电动汽车卖向全球时,日本则被远远甩在后面。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08-04 16:04: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拒绝中国签证的原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