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吧县赵德营镇唐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是谁?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入冬以来,河南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的产业扶贫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厂全力开工,一袋袋发往全国各地的杂粮被分类、选品、包装、装箱。20多名忙碌的工人都是李寨村的贫困户,他们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的带领下,正在靠劳动创造财富,摆脱贫困。李寨村位于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偏僻闭塞。全村有718户、30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55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2011年李寨村人均年收入仅27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16岁那年,李士强辍学外出务工,先后干过淘粪工、挖沙工、泥瓦工,颇具商业头脑的他,通过多年打拼创办了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现已颇具规模。事业有成的李士强,决心回报桑梓。“每次回到家里,总会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我接受党的教育多年,有义务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李士强说。2011年12月份,在父老乡亲的期盼中,李士强回村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李寨村没有集体企业,还欠着外债,4间村委会办公室跑风漏雨,村容村貌脏乱差,部分村民还在温饱线上徘徊。看到乡亲们过着简陋的生活,看到那些因极度贫困而失去希望的兄弟姐妹,看到那些贫困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李士强下定决心,带领乡亲们“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就是豁出全部心血,也要?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来。”李士强说。他决心从发展产业入手,带领村民先后成立了蔬菜、红薯、果树、苗木等7个专业合作社,建设支前粮车间、三粉加工厂、服装加工厂、光伏发电4个集体企业,建起69座温室大棚,创造就业岗位1100多个。因病致贫的村民李廷仁,在李士强的鼓励下加入了槐山羊养殖合作社,从最初的8只羊发展到现在的20只羊,年收入2万余元。李寨村还组建了李寨农业发展公司,将全村土地流转,既规模化生产了优质农作物,又使农户得到流转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务工有收入;同时实施的“架起回乡创业桥梁、提供创业优惠政策、优化回乡创业环境”三项激励措施,吸引村里26位打工能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汇聚脱贫合力。在一系列村级产业带动下,李寨行政村2014年脱贫63户;2015年脱贫89户;2016年脱贫27户;2017年实现全村脱贫,特色产业发展带领全村人共同走上了富裕路。7年来,李士强累计投入1.3亿元用于村建设,60余项惠民工程在李寨村陆续建成。老党员刘廷修告诉记者,“李士强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村里变化可大了,用上了天然气,家家吃上自来水,老人有长寿金,全村安装160个太阳能路灯,村里变得更加亮堂了……这些都是我们村的骄傲,让我们有了希望、有了干劲”。在物质脱贫的同时,还要实现精神脱贫、文化脱贫。在抓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同时,李士强按照“爱国、首善、兴业,人和、村美、家富”要求,在全村启动了以“传承好家风、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村风、争当好村民、建设好乡村”为内容的“美好村民”评选活动,以此转变村民落后思想,彻底挖掉“穷根”。通过全村投票,评选出25名最美党员、最美村民、最美家庭、最美好媳妇、最美创业者、最美教师、最美少年。“如果大家都将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杆,那么‘美好村民’的典范作用就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每个人的心灵,美好品德、高尚品质就会在村里每个角落闪闪发光。”今年60岁的李士强说,他们将这25位最美人物的事迹和格言,制作成彩色路标,悬挂在路灯灯杆上,就像25面旗帜,激发村民学习先进、奋发有为,切实加快李寨村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肖 飞)
  【中国梦实践者】河南周口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脚下泥土是我永久牵挂  人物小传  李士强,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57年6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党支部书记。  2012年,李士强当选李寨村党支部书记。5年来,他带领当地群众通过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手段摘掉了李寨村国家级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2700元跃升到2016年底的8865元。李寨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河南省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盯着电视里党的十九大开幕会直播一动不动,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提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时,李士强感慨万分,“李寨村这5年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支持”。  对于李寨村来说,今年可谓喜事不断,先是该村获得“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荣誉,接着李士强又成为河南省唯一入围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候选人。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我们李寨村今年的又一件大喜事。”看完开幕会的李士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也更加深感肩上的重任。当天下午,他又回到村委会把李寨村从“精准脱贫”到“精准奔小康”实施计划改了又改。回到家里,已经快午夜12点了。当村支书5年来,这样的工作节奏他已习以为常。  深知挨饿的滋味  李寨村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由于农业生产落后、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活艰难,曾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村。几十年来,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李士强便是其中之一。  李士强16岁时就外出打工,经过几十年的打拼,他已是亿星集团的董事长。一次回到老家,当得知当地村民穷到家里的鸡蛋都成为“奢侈品”时,李士强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面对父老乡亲期待脱贫的殷殷目光,李士强思量再三最终决定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全身心回到李寨村带领乡亲干扶贫。  2012年底,李士强被选为李寨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我是穷人的孩子,我深知挨饿的滋味。”上任那天李士强攥着乡亲们的手放下“狠话”,“力争用5年时间,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为查找贫困症结、摸清家情实底,李士强上任后用了半年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梳理出李寨村亟需解决的34个问题和43条村民诉求。在此基础上,李士强提出了“‘一对一’结对帮扶”“产业拉动、组织联动、企业带动”“村企、民企贴息补助”“教育助学、技能培训”“特困兜底”等一系列“拔穷根”的实招。  村民李海东是当地的贫困户,不仅没有工作,平时他还爱喝酒打牌,欠了不少外债。“村里有不少李海东式的‘懒人’。”李士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李士强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拉家常、帮家务的方式对李海东等20多名村民开展脱贫思想教育。同时,李寨村专门建设了7400平方米李寨文化墙,评选出25名创业标兵、帮扶模范、最美村民并在全村公示表彰。在李士强等村干部的感召和帮助下,李海东等人逐渐转变了“等靠要”的“懒人”思维,李海东直言,“没有李书记,我现在就还是个穷光蛋”。  5年来,李士强带领村干部下大力气改善李寨村生产、生活基础建设:打机井47眼、深水井1眼、建水站1座,使3000亩耕地达到电气化浇灌;全行政村修公路12公里,安装路灯400个,沟渠清淤6000米、修建桥涵3座;铺设饮水管道14000米,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李士强还利用亿星集团天然气产业的优势,先后投入377万元使李寨村村民在周口市率先用上了天然气,让乡亲们看到了“好日子”的曙光。  从董事长到村支书  作为曾经的企业董事长,已经60岁的李士强如今却甘愿“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人不理解李士强的举动,问他为何不在城市过舒坦日子,李士强不假思索地说,“我生在李寨、长在李寨,脚下这方泥土是我永久的牵挂”。  为让农产品走出“大山”,给乡亲们带来更多实惠。李士强成立了李寨农业发展公司,引导村民订单种植红薯、花生、五谷杂粮,并利用电商平台将经过深加工、品牌化包装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  2016年,李寨村又完成了100亩蔬菜大棚和30亩藕池建设。大棚和藕池的收益一部分给贫困户分红,使其成为“发展高效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增加农户和集体收入”的有效措施。此外,李士强帮助43户村民获得贷款,解决了他们启动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通过产业带动,李寨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由2012年的2700元跃升到2016年底的8865元。  让乡亲们坐头等舱  今年3月22日,李士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完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刚从北京回到李寨村,就被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乡亲们,我坚信李寨村的明天更美好。我不仅要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还要让乡亲们穿西装、戴领带,坐上头等舱。”当李士强承诺李寨村2017年要办的“十件实事”时,广场上响起了乡亲们雷鸣般的掌声。  5年来,李寨村流转土地670亩,解决农民120人就近就业,实现全村有劳动能力者,人人有活干。对于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李寨村专门给他们发放“敬老基金”,5年来累计发放74.85万元。李士强还自掏腰包81万元,改扩建了当地小学,并引进优质师资。经过几年发展,李寨村小学的教学质量跃居全县第一。针对村里留守儿童多的问题,李士强还投资建起李寨幼儿园,让数十名留守儿童有了“温馨家园”。  如今的李寨村,路灯亮了,下水道通了,绿色能源走进了各家各户。村里水泥路笔直洁净,村办企业机声隆隆,村小学教室宽敞明亮。李士强介绍说,今年底全村3025人的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说的那样,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李士强坚定地说,“让乡亲们真正得实惠、早日奔小康,这就是我的初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王向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丘县赵德营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