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镜价格贵不贵?哪款更合适?

“晚上戴,白天摘”的防近视“神器”OK镜的名声可谓是毁誉参半。OK镜的原理是什么?它真有那么神奇吗?为什么这么贵?采访专家宋红欣(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学视光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2月底新学期开始前,央视记者在北京同仁医院发现,眼科门诊内OK镜的科室一号难求。“晚上配戴,白天摘眼镜”的描述令人好奇不已,OK镜到底有什么功效?它真的对所有人都OK吗?对于它的争议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某搜索引擎上关于OK镜“毁一生”的案例描述比比皆是?▲OK镜对预防近视具有一定效果 (图片来源/gintereyecarecenter.com)能在睡梦中防控近视“OK镜”的“OK”,并不是“好”的意思,而是英文OrthoKeratology的缩写,医学名称为“角膜塑形镜”,通过物理原理暂时重塑角膜表面形状,使得光线进入眼内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性离焦),从而控制近视的快速发展。在了解角膜塑形镜的工作原理之前,首先要知道近视是怎么形成的。人眼就像一台高级的照相机,当外界平行光线射入眼内,通过照相机的镜头(角膜)正好成像在底片(视网膜)上时,就会形成清晰的物象。所谓近视,就是来自远方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时,焦点不再落在底片上,而只能汇聚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网膜上的投影模糊不清。近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屈光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一种轴性近视(眼睛的前后径变长)。▲近视眼的原理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其中,临床上常见的近视是轴性近视,指的是因为眼轴变长而产生的近视。“眼轴简单来说就是眼球照相机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眼球的长度,会随着生长发育过程而变长。当眼轴增长时,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成像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就形成轴性近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学视光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宋红欣介绍道。理论上来说,眼轴变长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不管是框架眼镜、OK镜,还是近视手术,都是通过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使得人眼接收到的事物可以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宋红欣说。作为一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OK镜一般为夜戴型,在睡觉时佩戴8~10小时,早晨起床后摘下,就可以拥有一整天清晰的裸眼视力。某些广告词中简单粗暴地表示“OK镜能够把角膜曲率压平坦”,宋红欣表示并不是通过“压”来实现的,否则早晨摘镜没多久近视就回弹了,不可能一整天保持清晰的视力。原来,角膜表面有一层上皮组织,它们就像皮肤表面的上皮一样,会不断再生更新。OK镜想要做的,就是通过负压抽吸和正压压迫的物理作用,使得角膜上皮细胞重新排列组合,将角膜中央区前表面的曲率变平坦,而周边角膜变陡峭。这样一来,透过角膜正中的光线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暂时减低了近视屈光度数,提高裸眼视力,而因为周边角膜变陡峭,从而使得角膜周边的光线可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性离焦),眼睛就获得了一个“眼轴不去增长”的信号。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控制眼轴的增长,减缓近视快速发展。“比如说原本一年要增长100度的近视,佩戴后可能只会增加30度。”宋红欣说。▲OK镜佩戴原理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对于很多人担心的长期佩戴OK镜会不会损伤角膜,或者摘镜后近视度数会不会大幅反弹问题,宋红欣也给大家吃了个定心丸:“首先,我们的角膜塑形镜和角膜之间会有一层泪液的保护,如果角膜塑形镜的参数合适,配镜的安全性还是很高的。其次,角膜上皮具有自行修复功能,一般24小时就会自然更替一次,且7天就有一次大更新。因此如果发生角膜上皮损伤,只要及时正确处理,角膜很快就能修复如初。由于角膜塑形镜通过物理原理控制近视发展,在停戴OK镜后,角膜上皮细胞又会重新均匀地分布,恢复到戴镜前的角膜形态,并不会出现报复性反弹。”20年来口碑如坐过山车曾经有段时间,OK镜的负面新闻非常多,“OK镜毁一生”的案例不绝于耳。其实,这中间有个时间差。早在1998年前后,OK镜就进入我国,并迅速风靡全国,大到正规医院,小到个体眼科诊所,都能看到它。 然而在2000年左右,全国多省市出现因配戴OK镜引发角膜受损、溃烂甚至近乎失明的病例,其引发的诉讼官司持续多年未决。伴随着质疑和骂声,OK镜一度销声匿迹。▲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在上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0年,有眼科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生们更愿意用“角膜塑形镜”来称呼这项技术,“这倒不是出于隐瞒,而是怕患者误解,毕竟当时OK镜被搞得名声太臭了”。而在2022年,验配角膜塑形镜的科室又一次成为香饽饽,就诊者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号不太好挂,大概挂了两三周的时间”。 20多年来,OK镜的口碑为何如坐过山车一般,大起大落? “这不是OK镜本身的原因,外在因素太多了。”宋红欣说。当年国内的OK镜市场非常混乱,一方面OK镜产品被大量仿制,甚至连街边的店里都能买到,大量不具备医疗资质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消费者没有按照规范的方法护理镜片,没有做到消毒和抑菌的要求。宋红欣表示:“当时很多人把OK镜当成普通商品售卖,而忽略了它的医疗属性,从而导致了一些悲剧出现。”而就在国内OK镜销声匿迹之时,欧美、日本等地区的角膜塑形镜却凭着严格的医疗监管和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茁壮成长。2005年,中国眼科医师在与国外同行深入交流后渐渐认识到角膜塑形镜的魅力,重新将其引入中国。 这一次,为了安全应用,角膜塑形镜有了第三类(最高类)医疗器械的“高大上”身份,并有着严格的验配规范:即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在眼科医师的指导下,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视光医生完成验配。并且,这次回归明确了角膜塑形镜不是“万能药方”,绝不是对所有人都OK,它有着严格的适应症:一般建议8岁以上,近视600度以下,散光400度以下,角膜形态正常,无眼科器质性病变等。OK镜需要单人单配,“量眼定制”,佩戴后要按医嘱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般建议一年到一年半更换一次镜片。宋红欣表示,虽然OK镜确实能延缓近视的快速发展,但摘戴的程序相对复杂,清洗过程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年龄相对较小、配合度比较差或近视度数不高且增长不快的孩子来说,不推荐佩戴。而对于已经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来说,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用正规的护理产品进行护理,用生理盐水进行镜片的冲洗,而不能用生活用水接触镜片,以此来保证没有微生物病原体接触眼睛。为什么OK镜这么贵?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佩戴OK镜是一个逐渐熟练的过程。“牙签儿太太”是一位宝妈,她的女儿“小黑”已经戴了15个月的OK镜。有过一次弄疼孩子的经历之后,后面每天戴眼镜就像打仗,所幸现在她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佩戴。 其实,这些烦恼还都在佩戴之后,对于更广大的群体来说,OK镜的价格才是最大的“拦路虎”。目前,OK镜的售价一般在7000元到12000元之间,且每1年到1年半就需要更换一次,日常的护理液、眼药水也价格不菲。有人算了一笔账,称基本上每年要花费2万元左右。▲OK镜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止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之所以价格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国内的OK镜市场长期为国外品牌所垄断,国内品牌的材料也均为国外进口。高昂的进口生产设备、三类医疗器械相关证件的实验报批等,共同导致了较高的销售价格。尽管OK镜价格不菲,但家长们还是纷纷为之买单,为了孩子的视力可谓不遗余力。就像“牙签儿太太”说的:“放学后,别人一接到小孩就问‘今天过得开不开心’,而我接到小黑就问‘你有没有经常走出教室望远啊?’要是答案是没有,我能郁闷一整天。”对此,宋红欣建议:“近视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多望远和进行户外运动大有裨益,但也要放平心态,不要反而成为了家长和孩子心中的负担。”撰文/记者
赵玲
图文编辑/陈永杰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北科传媒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不宜做近视矫正手术的未成年人,是医疗企业下一个争夺的目标文/凌馨 赵芸巧编/王小图/Unsplash刚刚升小学四年级的王木(化名),成了一名“小眼镜”,近视350度。半年前,王木开始看不清黑板,常常感觉眼睛很累。妈妈担心她“戴上眼镜就摘不掉”,带她去了一家宣传能“治疗”近视的机构,就在学校附近。像王木这样小学就近视的孩子,在250万受访中小学生中,占35%。这一数据来自国家卫健委2020年下半年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全国未成年人近视人数超过1亿。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三年前曾联合发文,要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考核制度,并选定了一批试验区。山西长治的试点最受关注,自2022年起,该市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总成绩,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占5分。考虑孩子的健康,也担心近视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升学,有条件的家长将选择付钱挽救孩子的视力,这将直接影响到近视防控市场的变化。将视力纳入中考,家长每分必争?即使视力考核纳入中考的试点不被全面推行,近视防控工作也已成为各地的绩效考核内容。为了“达标”,不少省份建立了学生视力健康监测系统。如山东还会追踪近视者的治疗情况,将“避免低度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作为精准防控目标之一。在教育部2019年的相关发布会上,时任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称,视力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改善就会赋予一定分值。图/Unsplash有媒体当场质疑,将视力纳入中考总分,是否会导致学生扎堆接受视力矫正手术。孙大军的回应是,医院有明确规定,不满18岁的不给做视力矫正手术。“不排除中考当中有人就想要这零点几分,走后门、托关系就做了,但是我想不会成为扎堆现象。”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是眼轴过长,近视矫正手术是通过切削角膜,或植入晶体来适应这种改变,然而未成年人眼轴还在继续增长,并不适合接受这种手术。医学界公认对未成年人近视防控有效的技术,目前主要是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矫正镜,以及美国最近批准的软性周边矫正接触镜。想延缓孩子近视发展的中国家长们,不少选择了俗称“OK镜”的角膜塑形镜。一副OK镜的价格在7000—10000多元不等,厂家毛利率将近90%。这只是家长们要花的第一笔钱。随着孩子近视的进展,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定制,加上每年近万元的护理费用,与仅有矫正作用的普通眼镜相比,OK镜可谓奢侈。“学习、刷题还是最主要的。”一位长治初中生的家长向《财经·大健康》表示,现在更重视孩子的视力了,但不会放弃让孩子埋头书本,只能想法好“治”孩子的近视。OK镜,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起的浙江人严楚童记得,四年前,她第一次戴OK镜,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医院可以配,而且只有一个医生懂得相关技术。像隐形眼镜那样佩戴的OK镜,它的原理是,让孩子每晚佩戴较硬的透镜,在角膜上皮形成一个透镜的形状,“相当于让它长成一个隐形眼镜,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鸿对《财经·大健康》说。多位受访者对《财经·大健康》表示,OK镜有效,但要每晚坚持佩戴,还要特别注意正确佩戴和护理。因为OK镜很硬,第一次成功佩戴,花了严楚童整整1小时,第二天去复查,医生发现,她的一边眼睛角膜被划伤了。另一名女生则因为角膜频繁发炎放弃了OK镜。图/pixabay较便宜的是周边离焦矫正镜,它是框架眼镜。很多家长放弃的原因是,想要达到最佳矫正效果,需要始终透过眼镜的中心位置看东西,就连一般的成人都很难做到。用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的话说,“它有一定效果,但比其他几个技术稍微差一点。”严楚童的第一副OK镜花了8000元,这已是比较便宜的价格,1万多元是常见报价,用于护理的药水等耗材,每年也要花1万元左右。国产OK镜龙头企业欧普康视董事长陶悦群承认,产品的使用成本非常高,不是普通家庭就能承受得起的。中泰证券在2021年8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提到,整个OK镜行业渗透率,不足2%。陶悦群在4月底出席股东大会期间透露,因为价格等问题,“地级市、县(这一级市场),基本上大部分还是空白的”。不过,OK镜的市场渗透率正在提升。爱博医疗8月17日晚公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营收增99%;2021年上半年,欧普康视OK镜业务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83%;另一国产厂商爱博医疗的OK镜营收额虽然仅有前者十分之一,但增幅达到了308%。与产品销量增速不相衬的是,9月3日,欧普康视股价以60.69元报收,较8月5日公布半年报当天收盘价跌去三分之一。同一时段,爱博医疗也跌去五分之一。有投资者担忧,集采以及减少销售环节后带来的产品价格下跌。欧普康视的回答是,因其主营产品不是医保产品,不在医疗机构集采之列,再说,很多销售硬性接触镜的视光中心,属非医疗机构。药物阿托品,OK镜的“后浪”与每年费用过万的OK镜相比,目前中国家长可以买到的低浓度阿托品,每天的用药费用为10元,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另有多项研究称,低浓度阿托品与OK镜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低浓度阿托品,是一种睫状肌麻痹药物,此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散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中写道,“研究证实低浓度0.01%的阿托品具有较好的近视控制效果。”然而,“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也不是神药。”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指出,低浓度阿托品不是对所有患儿有效,还有畏光、近距离看东西不清楚或是过敏等不良反应。尽管如此,包括恒瑞医药在内的一批药业瞄上了未成年人近视防控“蓝海”。6月2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其子公司用于防控儿童近视进展的滴眼液III期临床试验获批。恒瑞未公开新药的具体活性成分,有人猜测可能是低浓度阿托品。图/Pexels欧普康视也不再高度依赖OK镜,尝试把鸡蛋放到更多篮子里,排在首位的选项是自行开发阿托品。目前,国内获批使用的眼科低浓度阿托品,均为院内制剂,主要由部分一线城市“大三甲”医院配制。对医药企业来说,院内制剂是一条捷径。因为作为院内制剂,进行一些必要的试验即可申请院内制剂注册,这个周期比较短。上市公司兴齐眼药旗下眼科医院于2019年3月获批配制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每天用药的价格约为10元。爱尔眼科旗下长沙医院的院内制剂也在2021年2月获批。两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渠道开具处方购买。捷径的另一面是,这种制剂只能在院内和医联体单位售卖,跨省调配须各地药监局批准。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必须慎重。“一定要到医院做检查。”朱鸿强调,很难判断适不适合用这个药,包括孩子的年龄、近视程度和进展,医生要综合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干预措施的强度。“目前这个产品可及性较差。”正心谷资本执行董事徐凌判断,虽然低浓度阿托品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一般家长对于孩子的支付意愿比较高,但现在没有正式获批的产品,供给不足。这就意味着,谁能够拿到国家药监局核发的首份药品注册批件,谁就能先发触达1.5亿未成年近视患者的庞大市场。毕竟,相比受到严格限制的院内制剂,正式获批的药物更让医生和家长们放心。仅从临床试验进程来看,兴齐眼药是进展最快的,早在2018年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将阿托品用于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目前已至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同一赛道上的竞争者,还有欧康维视、极目生物等五六家生物制药企业。胜出的关键在于,谁能率先获得国家药监局对安全性的认可。2018年申请将阿托品用于延续缓儿童近视时,兴齐眼药曾以“散瞳及睫状肌麻痹”的适应症申请仿制研发,但2019年7月被驳回,理由是其参照的某台湾上市产品,“安全有效性不充分”,不能列为参比制剂。低浓度阿托品存在两个技术难点:一是药物浓度,目前有效浓度不能完全确定。“如何针对中国患者选择合理的药物浓度成为一个问题,既要确保疗效最大程度避免不良反应。毕竟这是个给青少年长期使用的药物,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徐凌说。二是制剂的稳定性问题。通常阿托品在溶液中非常不稳定,保质期基本上只有6个月左右,解决方法一种是酸性溶液,另一种是采用重水,而“这两种制剂方式又不可避免带来一些安全性担忧。”徐凌对《财经·大健康》分析,处于酸性溶液中的低浓度阿托品对眼部刺激性较强,部分患者会因不适停药。阿托品和OK镜一样,都要在眼轴长度确定前坚持使用,如何控制给药剂量让青少年愿意长期坚持使用,也可能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另一个因素。#ok镜#
  文
华商韬略 蔻蔻不用吃药、不用手术,只需要每天睡眠时佩戴8到10小时,就能让孩子的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是矫正视力的神器OK镜。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电脑成了孩子学习和娱乐必不可少的产品。但伴随着的是,视力问题成了困扰家长的头号难题,据统计,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Ok镜开始成了孩子们的视力救星。为了让孩子们免受近视的困扰,一众家长对OK镜这一产品深信不疑,但OK镜真的OK吗?Ok镜又叫角膜塑形镜,其实就是患者晚上睡觉时佩戴OK镜,它通过用外力影响角膜、眼轴的变化,从而给角膜塑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视。  OK镜如此神奇,价格自然不低。就拿欧普康视为例,作为中国第一家做OK镜产品的公司,其OK镜的零售价格能够卖到7000元,更贵的甚至要10000元起步。但欧普康视的OK镜生产成本仅仅110元左右,出厂价也只有1216元,看上去利润十分惊人!仅2021年上半年,欧普康视旗下OK镜产品的毛利率竟达到了89.02%,平均下来公司的毛利率基本上都稳定在90%左右,比茅台还要暴利!OK镜从美国进入中国市场后风生水起,得到了国内消费者们的青睐,而家长们为了孩子们的近视问题,更是心甘情愿掏钱购买。家长的焦虑甚至让OK镜成了刚需,只要家里条件允许,家长都会掏钱,还会觉得这钱花得值!  OK镜就像厂家的聚宝盆,消费者一旦入手,就开启了“烧钱”模式。就像普通隐形眼镜一样,要保证佩戴OK镜的效果,需要做好日常的养护,因此配套护理液和眼药水就成了必需品。一瓶护理液价格就要300元左右,作为消耗品只够用一个月,光护理液一年也得花掉五六千。配镜加保养,OK镜一年就要消费近两万!  如此高昂的售价和后期持续不断的消费,让制造OK镜的公司闷声发大财。欧普康视作为国产OK镜的龙头,在2021年前三季度,其销售额累计达到了9.96亿元,公司净利润就有4.43亿元。占据24%市场份额的欧普康视,成了名副其实的“国产OK镜之王”。其实OK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行业监管十分严格。国产OK镜也只是后来居上,如今我国OK镜市场仍是进口产品占据主要位置。我国国内企业除了欧普康视,仅有爱博诺德、台湾亨泰两家,而国外还有美国欧几里德、C&E、日本阿迩发、韩国露晰得等多家厂家。进口OK镜漫天要价,比国产更加昂贵。近几年,国产公司爱博医疗在OK镜市场脱颖而出。爱博的OK镜出厂价低,渠道利润更高,发展十分神速。在2019年,爱博医疗获得OK镜的批文后当年销售片数仅有2.3万片。到了2020年,公司OK镜片的销售额达到了4126万元,销售片数达到了10万片。爱博OK镜持续超预期放量,到去年上半年其销售额更是高达4422万元,销售片数已经超过10万,成为OK镜市场黑马。  暴利的OK镜行业就像一块诱人的蛋糕,吸引了众多资本,甚至是其他行业的“跨界”。但,OK镜确有缓解近视加深的作用但其效果也只是因人而异,并没有厂家宣传的那么神奇,不是所有近视患者都适合佩戴,散光度太高和眼部有炎症的近视人群就并不适合佩戴OK镜。所以,家长与其费尽心思帮孩子摘掉眼镜,不如给他一个“轻松”环境,别戴上眼镜。——END——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ok镜价格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