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客户礼品品牌如何做好客户体验?

西安银行(600928)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总体经营情况回顾2021年,在全体股东的大力支持和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公司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严格贯彻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和各项监管要求,主动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打造上市银行品牌形象。报告期内,本公司经营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稳健经营,各项经营指标保持平稳本公司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理念,以战略转型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3,458.64亿元,较年初增加394.72亿元,增幅12.88%;存款本金总额2,290.24亿元,较年初增加216.78亿元,增幅10.46%;贷款本金总额1,818.01亿元,较年初增加98.29亿元,增幅5.72%;实现归母净利润28.04亿元,同比增幅1.73%;不良贷款率1.32%,拨备覆盖率224.21%;资本充足率14.12%,主要经营数据和财务指标保持平稳。(二)根植本土,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本公司切实承担“服务地方、服务中小”的初心使命,聚焦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十项重点工作”和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成为十四运会赞助企业,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中欧班列“长安号”制定专属服务方案,立足本地产业转型特征,支持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开展批量化、集群化的“核心企业+”供应链小微金融支持工作,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拓宽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边界。(三)科技引领,建设数字生态银行本公司持续践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突破”为目标,加强信息技术在运维管理、风险防范、业务提升、客户触达等银行运营的全领域应用;进一步完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运维体系,推动生物识别、智能营销、数据图库、流程机器人、远程音视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成风险决策、交易反欺诈、智能反洗钱等自有风控平台的升级再造,全新发布手机银行7.0,成为全国首批、省内法人银行首家通过同业代理模式接入数字人民币的机构,深挖场景建设和客户服务,加快实现数字化银行的发展目标。(四)严守底线,打造主动高效的风险内控体系本公司始终将风险管理作为银行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稳健审慎”和“主动进取”的风险偏好,优化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健全风险内控制度,加大对创新业务和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力度,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完善授权管理体系,动态调整授权政策;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力度;加强对极端压力情景的关注,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预案和应急管理策略,启动业务连续性优化体系项目建设,升级重要信息系统灾备,确保实现“防患于未然”。二、公司所处行业情况2021年,国内经济对外面临全球通胀高企、疫情反复和能源供需紧张等压力,对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制约,但GDP增速达到8.1%,保持了良好的发展韧性。较强的经济韧性反哺了银行业的经营发展,银行业整体资产稳步增长、盈利改善、拨备充足、风险可控。在业绩保持向好的同时,银行业持续优化经营改革方案,从战略布局来看,普遍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量身打造自身的“十四五”战略规划,力求与经济发展实现同频共振。从服务领域来看,普遍加大了在绿色金融、财富管理、普惠金融、消费金融、科创金融、民生金融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资源投入。从自身服务能力提升来看,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谋求在开放银行、场景建设和生态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金融科技赋能力度;另一方面加大综合化经营布局力度,纷纷成立理财、金融科技、金融资产投资和基金等子公司,形成银行集团,实现了内部机构间的协同发展。其中,从城商行发展来看,城商行普遍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当地区域发展特色,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区域发展中,注重在某一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紧跟同业发展趋势,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和消费金融等方面加快布局,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并纷纷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从各项指标来看,2021年,城商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净息差小幅收窄,拨备覆盖率有所下降,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水平呈上升趋势。三、公司主要业务情况(一)公司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以打造公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聚焦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细致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公司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类存款(含保证金)余额1,158.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99亿元,增幅4.32%,公司类贷款(含票据贴现)1,122.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81亿元,增幅7.66%。1、服务实体,助力陕西地方经济建设。一是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成为十四运会金融类独家供应商,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中欧班列“长安号”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基础设施、城市改造、民生保障类企业和项目超90亿元,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做大做强机构类业务,成为省内第一家上线医保电子凭证的地方法人银行,新增各地市财政类、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屋维修资金代收等业务资质12项,机构类客户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宽。三是完善民营企业服务机制,围绕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持续从降低融资成本、丰富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优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民营企业质效。2、深耕行业,打造特色化行业服务品牌。一是优化文创、航空产业等金融支持工作机制和业务产品,为旅游景点、文娱影视作品、科研成果转化等提供信贷支持超过百亿元,不断扩大在文创、航空等行业的品牌影响力。二是加快新兴行业布局,深入开展行业基础研究,为汽车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教育医疗等行业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拓宽行业金融服务覆盖面。3、科技引领,提升数字化金融服务能力。一是持续优化企业用户线上体验,省内法人银行首家上线极速秒贴产品-西银E贴,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融资服务;上线企业网银开放平台、新版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电子票据等新服务,探索对公客户移动金融服务新模式。二是加快推进公司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借助金融科技优势,采取“一企一策”方式解决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为重点客户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二)零售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始终秉承把握零售业务新格局,强化科技赋能,坚持创新驱动,紧抓内控管理和团队建设,努力在“客户洞察、产品创新、流程再造”等方面实现零售业务新突破。截至报告期末,个人类存款1,107.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2.49亿元,增幅17.2%;个人类贷款686.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19亿元,增幅2.57%。1、丰富产品,构建多元零售产品体系。制定“负债业务组合策略”,升级“智慧存4.0”等储蓄产品,新增社保卡发卡资质,持续拓宽获客渠道;不断丰富代销产品种类,新上线基金产品473只、贵金属产品61款,引导推动固收+产品销售,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客户在我行综合收益水平。2、数字赋能,优化升级客户体验。手机银行上线基金3.0版本,建成集六大板块三种风险偏好类型用户为一体的全覆盖、一站式基金销售和管理平台,焕新客户的财富管理体验;创新推出移动客户管理平台--金融小站,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准确触达,提升与客户沟通的便捷性,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心和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3、敬老助老,打造老年用户的贴心银行。揭牌“西安市适老化支付服务示范网点”,从支付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流程、服务监督、应急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提升和改造,为老年客户提供安全、无障碍的支付服务环境;手机银行上线老年客户专属版本,通过移动端进行资产管理、交易查询、语音转账等操作,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客户。4、精细管理,信用卡业务全面发展。推出线上产品“趣花金”虚拟卡,新增十四运主题信用卡、Everyday联名卡,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和运作方式;加快消费场景线上化布局,完成五元观影、“疯狂星期一”加油等多项权益活动的线上化,新增多个口碑商户的用卡特惠活动,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报告期内信用卡新增发卡同比增长27.59%,累计投放信贷规模同比增长74.08%。(三)小企业业务报告期内,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波动对于小微企业的持续影响,本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企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积极加大小微信贷支持力度,有效降低小微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优化小微信贷资产结构,努力实现小微金融“量增、面扩、价降、结构优化”的发展目标。截至报告期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39亿元,增幅6.94%。1、根植区域,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围绕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依托核心企业、产业链以及合作担保公司等进行场景搭建,开展批量化、集群化的“核心企业+”供应链小微金融服务,深耕科技创新、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政策重点支持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优化小微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力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创新驱动,加快小微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完成线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西银e贷”产品的客户能力评价模型、智能决策平台等20余项功能的开发上线,从业务覆盖面、授信额度、风控预警等方面全面升级小微企业线上服务,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可得性;持续探索小微企业产品创新,为中欧班列小企业定制“运舱贷”、“港融贷”产品,深挖场景金融,加快小微贷款业务的线上化布局,优化审批流程,不断提高小微金融业务直达性。3、严守风险,加强小微信贷资产管理。优化小微标准化业务审批流程,强化小微业务审批授权管理,及时做好风险传染的趋势研判、前瞻预警与缓释安排,加大贷后管理力度,严格做好到期贷款及不良贷款的日常监测,持续做优小微信贷资产质量。(四)金融市场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新阶段新格局下高质量发展思路,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以提升资产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作为金融市场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与优秀投资管理机构战略合作,引入先进评级模型,持续强化交易能力及信评能力建设,经营质效显著提升。1、团队协作,交易信评能力实现新突破。加强与头部券商机构、优秀投资管理人的深度合作,提升交易团队的投研能力和资产获取能力;完善信评机制,搭建专业高效的信评团队,开展可投库扩库,上线信用债主体可投库管理分析平台,对可投库主体进行线上灵活管理和数据可视化分析,优化资产配置和组合运营,实现投资收益的稳步增长和风险的有效分散。2、加快创新,业务发展实现新布局。开立交易所账户和境内托管账户,资产配置场所由单一的银行间市场扩大至交易所市场和境外债权投资市场,完成南向通业务落地;开展债券借贷业务,盘活低流动性资产,提高组合收入;通过对FOF、公募REITS基金等创新品种研究,不断拓展多元资产配置方向,提升金融市场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五)国际业务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本外币一体化的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强化全行协同配合优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新业务布局,开启国际业务发展新局面。1、服务区域,实现国际业务多元化发展。通过内保外债、境外发债担保保函及美元债投资业务支持西安港、航空城、秦创原等省市重点项目发展,为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发基于不同场景需求的金融产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与丝路金融中心建设;为客户提供涵盖国内信用证、美元贷款、远期结售汇等多种产品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加快外汇衍生品业务的落地,推动国际业务的综合化、多元化发展。2、科技赋能,强化国际业务线上服务。上线移动端外币专区,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新增外汇买卖、个人跨境汇款及“金信存”模块,实现跨境汇款、外汇买卖以及外币存款业务的线上化办理,有效提升外汇业务的便利化水平。(六)数字银行建设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稳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以落实监管要求、结构优化、系统提升、稳健运营为抓手,坚持控风险、调结构、谋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银行模式。1、加强管理,推进数字银行业务提升。优化数字银行业务管理流程,提升数字化业务运营的前中后台管理机制和工作效能,升级风控管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化处理,构建自主大数据风险控制的核心能力,拓展新业务品种和新合作平台,实现数字银行业务的稳步健康发展。2、移动优先,打造客户的一站式管家。加强手机银行“超级APP”建设,直播发布手机银行7.0,智能顾问、账户管家、财富伙伴、专属助理、生活帮手五大亮点以心焕新,全面升级适老服务、基金理财、资产负债、生活缴费等板块,全新推出外币业务、医保社保、微信扫码互通等服务,打造“金融+场景”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移动平台,加速为客户实现“智简生活,指间即达”的便捷体验。3、深耕场景,加速互联网金融生态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发挥区域银行优势,持续在便民、交通、政务、医疗、文旅、社区和教育七大场景拓宽业务布局,将银行账户、产品、服务能力与客户生活和工作场景深度融合,数字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借助数字人民币先发优势,搭建数字人民币全功能场景,开拓西安首个数字人民币示范步行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出租车收款服务等多个本地特色场景,打造数字人民币场景落地的区域标杆。(七)信息科技支撑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突破”为目标,以“搭平台、汇数据、简流程”为核心举措,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全方位赋能经营管理,助力本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1、聚焦技术,构建科技银行的核心能力。加强IT能力建设,完成人民币核心账务系统基础应用环境升级,提升运营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建成客户信息管理(ECIF)平台,实现全行客户资料的集中管理和分析;升级移动开发平台mPaaS,优化手机银行、西银惠付等APP的服务体验;持续开展新技术研发和试点,积蓄数字化转型下银行长远发展的科技实力。2、深挖数据,加快数据的价值转换。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各应用系统底层“元数据”标准化管理,完成数据质量管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数据仓库数据模型能力和服务于监管报送、精准营销、风险管控、绩效管理的数据集市建设,推动数据资产在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提升智慧营销、智慧运营和智慧风控能力。3、防范风险,筑牢信息科技的安全屏障。升级风险决策、交易反欺诈、智能反洗钱等风控平台,加强风控能力建设;开展核心业务系统和网络系统同城双中心切换等多项演练,确保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建成数据防泄漏(DPL)系统,做好渗透测试、代码审计、安全监测、漏洞扫描等信息安全日常工作,顺利完成建党100周年、十四运等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守好信息科技的安全线。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一)区域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十四五”时期,伴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和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能源化工布局、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传统产业改造和秦创原平台建设等方面储备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具有旺盛的融资需求,为陕西银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拓宽了本公司的市场空间。(二)公司治理体系规范高效本公司在持续完善“股权结构多元制衡、战略投资者协同发展、党建引领与治理深度融合”的公司治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各治理主体的职责定位,提升公司治理运行的规范性、透明度与运行效率,保持清晰的战略定位与主动的策略调整,同时加大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专业能力建设和与市场的互动沟通,保障了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不断稳固。(三)金融科技赋能加速推进本公司坚持科技驱动引领转型,加速推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速度。一方面,加快提升IT基础环境和系统建设能力,完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运维体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对业务创新的响应力度,紧扣智慧城市建设和客户体验提升,升级手机银行,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定制化IT解决方案,积极接入并推广数字人民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场景和生态圈,助力发展效能加快提升。(四)经营发展特色日渐鲜明本公司立足服务地方和中小的市场定位,在融入区域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过程中,经营特色日渐鲜明。一方面服务区域重大战略部署,为“十四运”、“秦创原”平台建设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顺应政策导向,着力发展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文创金融、绿色金融,为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区域内文化旅游和绿色产业打造专项服务机制,创新专属金融产品。(五)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本公司将监管约束、战略发展和技术创新等要素融入风险管理实践中,着力打造全面、主动、高效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一方面强化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优化风险偏好管理体系,加大对关键领域的风险防控和极端压力情景的关注,并从“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加强风险管理的全覆盖,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可控。另一方面从数据应用和平台建设方面,不断强化数字风控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风险决策水平。
五、主要经营情况分析(一)利润表分析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03亿元,同比增长0.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4亿元,同比增长1.73%。1、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情况报告期内,本公司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为1.76%和1.91%,同比减少25BP。2、报告期营业收入地区分布情况3、利息净收入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59.93亿元,其中,实现利息收入139.11亿元,同比增长5.75%;发生利息支出79.18亿元,同比增长13.97%。4、非利息净收入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30.06%。5、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60亿元,同比减少5.92%。6、业务及管理费报告期内,本公司发生业务及管理费18.69亿元,成本收入比26.06%。7、信用减值损失报告期内,本公司信用减值损失21.71亿元,同比增长0.75%。8、所得税费用报告期内,本公司所得税费用2.53亿元,同比减少19.76%。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3,458.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8%;负债总额3,182.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5%;股东权益276.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3%,规模实现均衡稳健增长。1、发放贷款及垫款(1)按产品分布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1,818.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2%。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943.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2%。个人贷款和垫款693.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0%,票据贴现180.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80%。(2)按行业分布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聚焦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贷款主要投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3)按地区分布截止报告期末,本公司西安市贷款余额1,582.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77%,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87.02%;本公司西安市以外地区贷款本金余额235.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3%,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12.98%。(4)按担保方式分布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担保类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1,490.69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82.00%。(5)报告期末前十名贷款客户情况截止报告期末,本公司前十大贷款客户合计贷款余额125.41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90%;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余额21.30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17%。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64.4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8.22%。3、金融投资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投资业务余额1,281.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50%。4、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5、吸收存款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存款本金总额2,29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6%。其中个人存款1,122.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0%,占存款本金总额的49.02%;公司存款1,120.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2%,占存款本金总额的48.91%。6、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余额9.7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54.07%。7、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余额48.5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10%。8、股东权益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四)可能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表外项目情况(五)比较式会计报表中变化幅度超过30%以上项目(六)投资状况1、对外投资总体情况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股权投资报告期内,本公司参股公司比亚迪(002594)汽车金融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25亿元,注册资本增加至40亿元,其中本公司认缴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5亿元,增资后本公司对比亚迪汽车金融的出资比例仍为20%。3、报告期内进行的重大非股权投资报告期内,本公司不存在重大非股权投资。(七)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报告期内,本公司不存在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八)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本公司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商业银行并表管理及监管指引》等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切实履行股东职责,引导控股参股公司坚守定位、强化治理、防控风险,建立健全并表管理体系,着力保障运营支持机制,确保控股参股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期内,本公司围绕综合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完成对比亚迪汽车金融的增资,持续加强对控股子公司在公司治理、资本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持续管控,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控股子公司的总体风险状况,实现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稳健运营。1、西安高陵阳光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高陵村镇银行系经陕西银保监局于2010年5月31日批准并在高陵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住所为西安市高陵区鹿苑大道五号公馆西门北9至11号,法定代表人为李康,截至目前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主要业务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截止2021年末,西安高陵阳光村镇银行总资产97,391万元,总负债94,418万元,净资产2,973万元,净利润103万元。2、陕西洛南阳光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洛南村镇银行系经陕西银保监局及中国银保监会商洛监管分局于2008年11月17日批准并在洛南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住所为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四皓街道办事处时代领域小区8幢35号,法定代表人为杨军宏,截至目前注册资本为5,500万元,主要业务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截止2021年末,陕西洛南阳光村镇银行总资产225,795万元,总负债216,358万元,净资产9,437万元,净利润522万元。3、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6日,住所为西安市高新区科技路38号林凯国际大厦20层2001、2002、2012室,法定代表人为周亚琳,截至目前注册资本为400,000万元,主要业务为接受境外股东及其所在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和境内股东3个月(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保证金和承租人汽车租赁保证金;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提供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向金融机构出售或回购汽车贷款应收款和汽车融资租赁应收款业务;办理租赁汽车残值变卖和处理业务;从事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经批准,从事与汽车金融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截止2021年末,比亚迪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3,103,109万元,总负债2,638,392万元,净资产464,717万元,净利润13,249万元。(九)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六、银行业务补充信息与数据(一)分支机构基本情况截止2021年12月31日,本行下辖包括总行营业部、9家分行、10家区域支行和12家直属支行等在内的共181个营业网点,控股2家村镇银行,并参股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二)信贷资产质量情况1、五级分类情况按照监管五级分类政策规定,本公司的不良贷款包括分类为次级、可疑及损失类的贷款。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不良贷款余额23.93亿元,不良贷款率1.32%。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加大风险防控与不良化解,通过实时监测、持续排查、主动退出、风险经营、考核激励等多措并举,强化资产风险管控。2、贷款迁徙率情况3、重组贷款和逾期贷款情况4、针对不良贷款采取的措施报告期内,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化解存量不良贷款,本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资本约束、稳中求进、审慎经营、服务实体为原则,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绿色环保、结构优化”的授信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2)认真贯彻本行风险管理战略,坚持“稳健、协作、主动、平衡”的风险管理理念,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均衡发展;(3)实行信贷组合管理,以行业限额管理为手段,对重点领域、敏感行业贷款实施限额管理,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有效防范行业集中度风险,促进信贷业务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4)严格执行信贷准入和审批标准,确保信贷资源投向优质客户;(5)加强贷后管理,完善信贷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提升贷后管理能力;(6)加强信贷风险排查和预警,动态监控贷款质量变动情况,及早排查潜在风险,完善风险缓释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7)加强存量不良贷款处置管理,对不良贷款实行一户一策,提高清收处置效率;(8)加大呆账核销力度。(三)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情况1、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和方法2、报告期内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变动情况(四)应收利息及减值准备情况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财务报表格式的相关要求,本公司财务报表不再单独列示应收利息科目,而是将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金融工具利息,反映在相应金融工具中,相关金融工具已到期可收取但尚未收取的利息,列示在其他资产中。同时,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应收利息计提的相应减值准备一并计入相应金融工具和其他资产中。(五)抵债资产情况(六)金融债券情况1、所持金融债券的类别和金额2、面值最大十只金融债券情况(七)报告期内理财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和损益情况1、理财业务的开展和损益情况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推动理财业务的发展壮大,启动理财子公司设立内部程序,加快信评和交易两个核心能力建设,丰富产品种类,实现理财业务的稳健发展。一是理财规模稳步提升,报告期末存续的理财产品余额为546.28亿元,同比增长51.96%。二是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报告期末投资者数量为14.47万户,同比增长52.60%,理财产品在省内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三是理财产品种类持续丰富,上线T+0产品,每日在售产品种类增加至9类,满足不同投资者差异化的理财需求。四是理财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实现理财业务收入23,334.41万元,同比增长47.94%。2、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和损益情况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发展理念,持续加大资源投入,从系统建设、产品体系、专业提升等方面发力,努力实现提质增效的财富管理目标。一是持续加大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步伐,搭建财富客户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度洞察客户,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手机银行专属客服、金融小站等线上陪伴服务流程,增强客户体验。二是深化重点客群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制定专属客群的金融服务方案,不断增强客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是持续提升团队专业能力,加强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赋能业务发展,提升对财富管理的专业支撑,报告期内,荣获FPSB China第三届“中国私人银行精英赛”“最佳组织奖”。四是强化投研能力,形成常态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和多元资产配置方案,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增加客户黏性,提升品牌价值,财富客户数量与AUM实现稳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财富客户数量和AUM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1.59%和33.83%。七、风险管理状况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稳健、协作、主动、平衡”的风险管理理念,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育良好的风险合规文化。在统一的风险偏好框架下,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全方位增强主动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保障作用,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努力实现规模、效益和风险的协调发展。(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及其他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产品价值,从而给本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本公司信用风险主要来源包括:信贷、资金业务、应收款项和表外信用业务。本公司按照信用风险垂直管理原则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原则设立授信审批机构,实行统一授信,对授信业务实行全流程管理,建立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了措施:1、持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突出政策引导作用。以提高信贷质量和优化信贷结构为核心,实施“全口径、全方位、全流程、全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完善逐级授权管理体系,实施区别化、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授权管理;全面覆盖表内外资产风险管理,加强对各类重要业务风险的前期政策导向把控,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强化对并表机构风险管理的指导、监测和评估。2、加强资产投向管理,全力调整客户结构。深入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依托省委、市委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着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重点项目、优质中小企业等贷款业务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倡导绿色信贷,全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乡村振兴专项政策及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加大涉农信贷业务督导及投放;推动金融巩固脱贫业务拓展和创新,借助增设县域分支机构,下沉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金融扶贫。3、积极贯彻政府部署,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保障。疫情期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务,出台《做好克服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九项工作措施》,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开辟防疫“绿色通道”,落实专项政策,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需要延期还款、续贷的中小微企业,做到“应延尽延”,主动给予合理的续贷支持。4、落实各项信贷管理措施,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力度。加强监测分析、因户施策,及早发现风险点,对存在风险隐患的重点客户逐户制定化解方案;制定关键领域防控措施,充分研判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加强对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力度;加强贷后管理,强化风险监测,落实激励约束政策,提升贷后管理水平。5、加强风险管理技术工具应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建立大额风险暴露系统,完成信贷业务系统改造,优化开发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线上消费贷款风控模型、小微企业风控评级模型等,强化数据治理和技术保障能力,稳步推进信用风险量化成果的应用推广;定期开展压力测试,有效控制重点领域风险。(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资产负债委员会组成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战略。报告期内,本公司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理措施:1、不断优化资产负债配置管理能力。前置流动性风险管理环节,在资产负债配置前,代入流动性风险指标库测算,科学安排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合理控制流动性缺口;继续夯实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的基石地位,确保存款的稳定性;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同业存单、货币政策工具等主动负债工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2、加强流动性风险指标监测与管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结合监管动向、市场流动性变化,提高市场研判能力;按日、按周、按月计量、监测和监控各项流动性风险指标,确保流动性风险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和妥善应对;强化可变现、可质押债券的监测和配置,确保压力情景下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3、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全面分析资产、负债结构情况及流动性风险状况,设定特定情景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压力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4、优化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限额体系。持续优化监管类、监测类、总量类、结构类等流动性风险指标,并辅以多层次预警体系,确保流动性风险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和妥善应对。(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本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主要面临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本公司按照市场风险集中管理策略,确立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各专门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在市场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实行前、中、后台相对独立、整体联动与相互制衡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式,保障了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理措施:1、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不断优化制度体系、业务流程,加强市场风险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完善资金业务系统中风险管理功能;完成同业客户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系统上线,加强同业客户大额风险暴露的监测、预警;完善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完成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建立风险监测与评估机制。2、及时调整交易策略,加强市场风险控制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持续提升市场形势分析能力,进而及时调整交易策略水平,合理进行资产配置,强化市场风险控制力度。3、加强跨境业务合规管理,提升外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币种结构管理,紧控汇率风险,实时监控、按时上报头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及时平补头寸,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损失。4、完善市场风险日常监测,准确计量、评估风险。逐日盯市估值,监测公允价值变动、规模限额与止损限额;合理运用VaR值分析及压力测试等手段对交易性资产市场风险进行准确计量,评估金融资产面临的风险;审慎开展非信贷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真实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5、加大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控力度,确保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可控。强化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合理确定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溢价,结合利率走势的研判,提升FTP定价精细化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外部定价策略,为业务决策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本公司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公司操作风险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因素、内部流程、外部事件和反洗钱等。本公司实行“统筹管理、分类控制、层次化管理”的操作风险管控模式。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控措施:1、持续开展制度流程建设。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规定,保障业务规范运行;在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提升运营条线工作效率;定期开展检查和风险排查工作,不断规范柜面业务操作,积极堵截操作风险。2、加强人员和岗位风险管理。组织员工签订《合规经营承诺书》,认真做好员工失范行为排查,严格实施重要岗位轮换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开展整治工作作风行动,持续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及时转发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树牢案防思想防线。3、加大内审稽核力度。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开展重要风险领域的内审项目及审计调查工作,不断加强内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操作;督促内外部检查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发挥整改促发展的积极作用。(五)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公司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本公司建立了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合规部、审计稽核部、分支机构的分层合规风险管理架构,设立合规总监,专职负责合规风险管理。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控措施:1、积极开展案防工作。根据《2021年案件风险专项排查方案》,定期开展案防工作总结,在全行范围内进行案件风险排查,切实做好案件防控工作;制定涉刑案件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涉刑案件管理工作,有效防控案件风险。2、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与管理约束,建立透明、合规、审慎、稳健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夯实合规管理基础,提升全员合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合同及法律文书审查和诉讼案件管理工作,有效支持业务发展,控制法律源头风险。3、加大合规培训和宣传力度。针对全公司员工组织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学习、《民法典》适用解读线上培训等活动,结合疫情防控背景,梳理形成相关法律问题操作指南及文件汇编,提升全员自觉守法的意识,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六)信息科技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是指本公司在运用信息科技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风险。本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稳步开展,各信息系统及网络整体运行平稳。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理措施:1、深入推进信息科技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IT架构转型,打造区域同业领先技术硬实力,全面完成线上业务渠道的分布式数据库迁移工作,构建互联网金融分布式云数据库架构;依托金融科技创新机制,持续推进信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业务模式创新和流程再造,助力本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2、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完善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化工作,优化信息系统安全开发和运维管理流程,强化变更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渗透性攻击检测和内部审计,注重对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和跟踪管理;建立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内部员工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3、加强信息科技风险识别与监测。持续按月、季、年度采集关键风险指标信息,按季开展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评估,持续监测系统运行、信息安全、研发测试、外包、信息投诉事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领域关键风险点,及时掌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4、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启动开展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优化项目;加强业务连续性日常管理及应急管理,开展内容丰富的业务连续性演练,覆盖信息系统及基础设施、重要业务、安全保卫等领域,提升业务连续性日常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七)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声誉风险管理是本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本公司及附属机构的所有行为、所有业务领域。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理措施:1、持续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最新监管要求,修订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及《舆情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各治理主体职责分工,强调声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重要原则,持续完善舆情监测和引导,声誉风险排查,应急处置以及声誉风险报告等各项工作机制。2、持续加强舆情监测,提升宣传覆盖面。加强舆情监测与内外部联动配合,提升应对能力,确保舆情环境稳定;深入挖掘各条线业务和产品亮点,不断加强正面宣传,积极塑造良好的市场品牌形象。3、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优化升级金融消费者投诉管理系统,建立健全高效率处理、全流程管控的消费投诉处理体系;组织开展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宣传活动,提升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维权意识。(八)洗钱风险洗钱风险是指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洗钱活动,进而对本公司在法律、合规经营方面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反洗钱是本公司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本公司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反洗钱工作,正确把握洗钱风险防控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关系,积极预防洗钱活动及相关犯罪活动的发生。报告期内,重点在以下方面采取管理措施:1、不断完善反洗钱制度流程建设。加强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反洗钱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调整分支机构反洗钱考核指标,建立反洗钱自查和定期报告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内部工作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召开反洗钱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分析评估洗钱风险及类型,不断提升反洗钱工作质效。2、强化反洗钱工作措施。多举措实施客户尽职调查,密切关注客户风险状况变化,及时调整客户洗钱风险等级,对账户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按既定流程对异常交易账户采取管控措施;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按照监管要求开展多项自查工作,有效预防可能的洗钱风险;运用反洗钱案例AI智能监测系统、辅助查询系统等手段,强化可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报告,提升可疑交易报送质量。3、加大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力度。履行宣传义务,定期开展反洗钱和恐怖融资宣传工作;组织多层级、多渠道、多形式的的反洗钱专题培训及反洗钱知识线上答题活动,提高公司反洗钱工作整体水平。八、未来发展展望(一)行业格局和趋势2022年,疫情的不确定性给经济修复带来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叠加发达经济体流动性边际收紧带来的外溢效应,会对中国经济形成相应冲击。但国内经济向好的条件仍然存在,表现在货币政策边际宽松、财政政策精准发力等政策有利于产业升级、消费复苏和实现稳增长。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绿色经济和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上升,可为银行业务提供重要支撑。此外,银行业的金融科技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和资产质量管理等仍面临一定压力。总体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方面:一是国家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黄河流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纵深发展,为银行业把握区域建设窗口期带来发展机遇。二是国内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高质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有利于银行业在拓宽市场空间的同时,提升跨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国内大循环布局下,新老基建建设、产业升级、扶微纾困、制造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为银行业带来更多可介入的业务增长机遇。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居民财富水平提升,消费发展有望提速,养老、教育、医疗和社区保障等领域加快发展,财富管理、消费金融和民生金融需求持续增加,为银行业提供了更多发挥空间。五是陕西数字化发展加速,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建国家西安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为区域内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拓宽了应用领域。六是“十四五”时期,陕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制造业发展、能源化工升级、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推进实施,相关项目建设形成旺盛的融资需求,为陕西银行业转型发展拓宽了市场空间。挑战方面:一是疫情反复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实体经济的困难反映在金融领域,表现为企业偿债能力减弱,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积聚,增加了银行业资产质量的管理难度。二是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叠加各项纾困帮扶、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中小银行面临盈利空间收窄和补充资本的压力。三是金融科技发展步伐加快,银行业收获金融科技赋能带来成效的同时,面临数据治理、场景搭建、同业合作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难题。四是双碳目标下,陕西作为能源大省,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区域内银行业面临资产结构转型的压力。(二)公司发展战略2022年,本公司坚定“乘风顺势,稳中求进,持续推动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打造西部领先的上市银行”的战略愿景,坚持“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的发展目标,通过严守一个底线、坚定三个目标、聚焦四大业务板块,扎实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一是严守一个底线:风险底线。本公司坚持“稳健审慎”的风险偏好,建立稳健、协作、主动和平衡的风险运行机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数字风控能力,严格守住风险底线。二是坚定三个目标: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发展目标。本公司加快推动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快推动与本地市场的融合发展,培育行业专长,加快特色化发展;加快推动业务资质申请,提升专业能力,加快综合化发展。三是聚焦四大业务板块:大公司、大零售、金融市场和国际业务板块。通过创新综合化产品体系,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大公司板块发展;通过深耕零售客户,打造便捷、精准的服务体系推动大零售板块发展;通过提升交易能力和信评能力,优化资产、投资结构推动金融市场板块发展;通过建设线上渠道,拓展涉外业务推动国际业务板块发展。四是强化一个支撑:人才支撑。推动人才的精细化管理,推进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完善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人才管理效能。(三)经营计划2022年,本公司将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和金融政策为导向,通过做到“六个发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一是针对投融资配置,做到“科学发力”。科学把握资产配置的有利时机,优化资产结构,降低投融资风险。二是针对业务创新,做到“线上发力”。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打造线上综合化服务体系,提升线上服务能力。三是针对信贷投放,做到“精准发力”。优化服务模式,明确服务重点,提高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服务的精准度和适配度。四是针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到“持续重点发力”。强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线上能力建设,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专精特新”领域的小微企业倾斜。五是针对支持涉外经济发展,做到“全行发力”。提供涉外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助力涉外经济加快发展。六是针对支撑体系,做到“联动发力”。提升全员的专业化水平,强化担当,服务全局,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可能面临的风险一是疫情的不确定性冲击持续,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吸引外资、跨境投资和跨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相应上升,银行业涉外金融服务面临相应风险。二是双循环格局下,新技术、新产业(300832)和新商业模式的变革加快,银行业紧扣需求变化调整资产结构,面临对部分行业、地区把握不准形成的风险压力。三是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银行业面临负债竞争加剧、成本增加的局面,易引发资产负债配置及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四是金融科技加速发展下,客户对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的需求急剧上升。银行业在着力科技赋能转型发展的同时,面临技术应用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多方面风险。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端客户礼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