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电影比其他电影更真正能打动人心的?

要吸引眼球啊。和新闻起标题往往耸人听闻是一个道理。关于打动人心电影的窘境,举个例子。Begin again是一部讲述音乐和爱情的电影,本周三27号在德国上映。我周一晚上去买票,在那么多电影海报中就是没看到这部电影的海报。电影院也只安排了一个场次,和同样刚刚上映的敢死队3待遇千差万别。要回答这个问题,首要明确一下,何谓“打动人心”?个人理解,一部电影所谓“打动人心”,就是让观众在观影过程及观影后,产生对电影故事、电影人物的“移情”,因为电影产生情感上的波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暴力地吸引观众”,只要能够满足观众的观影预期,产生观影满足感,也算是打动了人心。但是,从题主的问题来看,显然是在问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好多电影都用暴力、色情等视觉元素来吸引观众,而不是用电影故事和情感来吸引观众?”所以抛开所谓“打动人心”的标准,试着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来明确几个问题:一、电影故事的创新更加困难。按照“36种剧情模式”角度来说,其实故事的核心与本质是有限的。戏剧产生于古希腊时期,距今2000多年前,戏剧因祭祀活动而产生,随后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讲故事的形式。电影产生于100多年前,从活动影像展示慢慢发展呈一种新的故事讲述方式。所以,可以看出,“故事”这个东西,已经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所有的故事模式都经历了无数次的演绎。而电影在故事讲述方面,并没有突破其局限性,只是用一种更为先进、生动、形象、多样的方式去讲述那些你或熟悉或不熟悉的故事而已,在故事上,很难产生新的故事模式,只能在故事讲述方式上进行创新,这无疑更加困难。相比之下,用视觉元素“打斗和美女”去吸引观众,则更加有效,这样的影片,将会把观众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动作和人物上去,一定程度忽略到熟悉的故事模式和讲述方式。举例如《007》系列,拍了这么多部,基本上故事都是讲述邦德对抗邪恶最后获得胜利,其故事发展也是邦德对邪恶势力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但是有了不断推陈出现的动作效果以及帅气的男主和多变的邦女郎,你并没有觉得这些电影不够“打动人心”。二、讲述电影故事并不简单。其实,合格地讲述一个电影故事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门专业技术,需要科学的设计、精心的布局和巧妙推进。可能你会被一则新闻、一段讲述、一本书所感动,但它真正被搬上荧幕的时候,却难以让你产生同样的感动,比如《白鹿原》,相较于原著,其情感的传达就要弱化很多。在电影故事的讲述过程中,要注意情节的开展、人物的塑造、高潮的布局等等,这些一旦出现纰漏,就会给一部纯粹用讲故事来吸引观众的影片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用可观的视觉元素,则是简单很多,典型的例子就是“粉丝电影”,仅仅是明星露面,就能让观众产生观影的满足,这无疑使电影制作简单了很多。三、用故事打动观众情感难上加难。虽然经过专业训练,可以讲述一个合格的电影故事,但是让电影给观众带来感动,则是更高的一个层次了。首先是故事情感必须让大众所接受,让观众情感和故事情感有所链接;其次是情感的传导要不留痕迹,通过情节推进或人物塑造不留痕迹地灌输给观众;第三是要让观众的情感得到满足和释放。比如好莱坞电影《怦然行动》,用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懵懂与观众产生情感连接,然后用女孩对男孩的追求将懵懂情感的美好进行传递,最后用圆满的故事结局满足观众对懵懂情感的憧憬和希望。相比之下,用视觉元素直截了当的满足观众肾上腺素刺激更加有效,它不需要考虑太多满足观众哪方面需求,仅仅抓住视觉刺激和观众紧张情绪就万事大吉。四、市场需求是另一大原因。归根到底,生产什么电影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也就是观众想看什么电影决定的。电影的迅速发展,电影产量的大幅增加,现代观众的观影需求也发生着改变。首先是普通观众观影量的增加,陈腐、老套、经典的电影故事已经无法产生吸引力;其次是观影途径的增加导致电影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直接有效地吸引观众成为电影制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三是观众观影需求和心态也一定程度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增大,观众更多希望电影作为一种轻松,而不是通过电影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人都知道大团圆结局俗套,但总是在用一样道理。相比之下,用这些直观可视的视觉噱头,更加满足更广泛电影人的简单纯粹的观影需求—将电影作为娱乐来放松。想想看,《盗梦空间》在普通观众之间引发的讨论是视觉特效展现的宏大场景还是其对梦境的阐述?再比如《美少女特工队》中暴力萝莉女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享受要远远大于导演呈现对梦境隐喻的表达。综上而言,其实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电影制作的难度方面;二是电影市场的需求方面。这两个因素造成了所述“好多电影很暴力地(用更“直接地”更加贴切)吸引观众,不能慢慢地打动人心”的局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昨天看的可以媲美《摔跤吧爸爸》的外国片。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印度女性励志题材《靶心》,影片以男女不平等为切入点,注重关注女性力量,叙事直给,视觉感和色调都很有印度特色。强烈推荐大家如果剧荒的话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就像影片中女主说的那句“事实是女人们永远无法记录,她们真正为自己活的日子。”在那个年代的印度,女人们从结婚就开始伺候丈夫,家族不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们把女人当成“生娃工具”,更是像奴隶般的存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做家务、下田干活、晒牛粪、砌房子等等。印度连姓氏都分等级,更何况男尊女卑,那个年代女人们没有话语权甚至害怕反抗,男人不允许女人超越他们,完全的男权至上。生活在由男人主导的愚昧村庄里的她们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还必须用面纱遮住脸。 在那个女人见人不能取下面纱的环境下,这个乡村都是男人为主,所有的家务和工作都是女人来做的社会里,而男人却理所当然地不用工作,每天看报纸抽大烟。我们庆幸生在了一个现代社会,但有时候我们的确摆脱不了“男尊女卑”“男女平等”这类的话题。从古至今男女都没有完全的平等,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女人就是会遭受更多不平等。可谁就能定义女生就不能剪短发、女生就不能和男孩子一样酷、谁又能规定女人就必须应该处处忍受,就应该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而不是经济独立有自己的工作。而影片讲述的就是两位六十岁的女性以聪明才智和勇敢战胜家族男性的压迫,经过不懈努力打破定义,首次做出改变带着女儿和孙女为印度国际设计比赛赢得第一枚奖牌,为自己的后代以及国家数万女孩们的命运的励志故事。影片在女性不平等这样沉重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以母亲和父亲斗智斗勇并带点轻松幽默的方式为女性争取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们不软软妥协,偷偷刻苦训练参加比赛获得奖牌和荣誉,并由此来鼓励其他女性。她们的身体可能变老了,但她们的头脑没有。在医生的帮助下,她们抓住了改变愚昧传统的机会。射击手一直穿着裤子射击,现在该让穿裙子的女人打破这种迂腐的传统了,这是我们的特色。两位老奶奶六十岁开始训练射击,她们起初只是为了证明给女儿看,老奶奶不希望她们的女儿像牲口一样活着,从没有为自己买过一样东西,收手只能用来干活、沾满了牛粪。从被嘲笑到被尊重,她们明白只有去过更远的地方,才知道更要努力的活着,也清醒的知道“我们刚刚才开始活,但你们还有很长时间,”希望其他的女性可以出去世界看看,所以以身作则做出改变。最终她们赢的不是金牌,而是自己的尊严。电影里的主角两位老奶奶即是妯娌关系也是“girls help girs”吧,她们之间的关系也是让很多人看得“眼睛里进石头。印度女人地位很低,她们身体会变老,但是精神不会。就像那句“他们夺走了我们的枪支,但不能夺走我们的精神。”她们明白只有努力强大自己才能获得尊重。是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困境,不论我们年纪多大,我们都应该有梦想,只要我们肯努力奋斗,只要我们肯做出改变,梦想就能实现。有人问为啥印度片都这么高分?有位导演说过,电影就是讲故事,有些国外的电影往往会比国产有深度。有时候国产电影为了过审,剪得惨不忍睹反而失去一些真实感。而印度电影故事完整,虽然平淡的表达手法,但很走心,依然可以收获感动与力量,电影的色彩也很舒服。所以喜欢印度电影不仅是它励志,更挣脱束缚,表达更多不一样的正能量,这也是有些外国片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吧。#电影#PS:本原创文章禁止抄袭照搬在其他平台,侵权举报本文为橙小丹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没更的日子都在沉淀~让你们久等了不好意思娱乐领域创作者
能展现美景的电影离不开两个元素:(1)巧妙地镜头设计。(2)整体影片质量过关,即优质影片更能提供美丽的镜头。很多人或许不理解第二条,我们可以拿两部电影做个对比。一部是豆瓣和imdb都排名第一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另一部是评分跌破3分的《富春山居图》。两部戏中都出现了主人公在海边相遇的情节。但是您说说,哪部电影的海边镜头更能打动你?当然是《肖申克的救赎》。如果影片质量不行,电影中的美景也都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而康德认为,美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客观的美景打动了主观的观众,所以让观众产生了美的感受。很显然,动人心弦的剧情往往赋予电影中的景色生命的气息,从而让观众嗅到其中的美感。只要你有钱,如今的电影工业已经可以帮你完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程度的美术设计了。但是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展现这些美轮美奂的海洋、深潭、鲸鱼与蓝夜,它展现的不止是画面本身,还隐喻着主人公的的精神与意志如同这也景色一样的浩瀚壮美。2.标准与反标准:当一部电影质量过关,那就需要巧妙的镜头设计了。电影的标准镜头是16:9或2.35:1,因为宽屏符合人的视觉需求。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用“黄金分割”作为审美标准。比如把这样的线套在一张电影镜头中,来判断这个镜头美丽与否。。。然而事实上,黄金比例存在与否,在设计界存在争议,人们往往发现,几乎万物皆可黄金比例。更何况美丽与标准无关,往往很多出其不意的美往往是破坏标准。比如侯孝贤在聂隐娘里基本在使用1:1.41的近似方形画面,打破了纵向宽屏标准。因为聂隐娘中的人物占据镜头比例不大,所以1:1.41的方型镜头能拉伸画面,让高耸的风景能够融入其中,也能展现竖版水墨画中所架构的画面内容——而这些构图往往在16:9之类的横版构图难以实现。但在抚琴镜头中,为了让镜头与琴身协调,又转回1:1.85满屏镜头。但是美又并非完全没有标准的。在展现美丽景色时,摄影师们不是随意摆放机位,很多美丽镜头都有一定的精心设计。首先是构图:水平线构图:以水平线条构成全图的基本走向,从而拉宽了镜头的视觉感受,水平线构图,往往表现出宽阔、稳定、和谐的感觉,通常运用在森林、草原、水面等等。斜线构图:斜线构图分为平式斜横线和立式斜垂线两种。过多的水平镜头可能会让影片画面显得呆滞、刻板。因此,通常电影中的斜线构图比水平构图更多。斜线构图适用于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另外斜线构图也强化了画面的透视感,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渐变比水平构图更明显。S构图多用于广角空镜头(即没有人物的镜头),用弯型构造表现景色的韵律美。当然也有人物镜头使用s型构图,s型的扭曲感也延展了镜头的空间感,让镜头显得饱满。三分构图法: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将场景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割,这样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将画面重点放置在4个交叉点中的一个即可。三分之一构图即让人或物处在画面三分之一且偏下方的位置。与将人物放置中心的构图往往让人物显得强势,而三分之一的构图则会让人物与周围景色较好地融为一体。因此,三分之一构图往往表现人物沉醉于景色之中的场景,一种人景交融的画面。卞之琳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这类镜头也往往表现出影片中人物与美景融为一体,观众在凝视人物的时候,也见证了美丽的风景。而同时,在这类镜头中,人物的情绪很好地感染了景色,让景色更有回味感。画框构图:最经典的应该是《公民凯恩》里的画框构图:室内的大人们正在为少年凯恩的未来所焦虑;凯恩却在窗外兴奋地玩耍。成人的焦虑与少年的无忧无虑形成鲜明对比。画框构图会引导观者注意框内景象,产生跨过门框即进入画面的感受。且画框内外往往明暗、色调对比强烈,从而增加画面的层次感。3.色彩冷与热:冷色调的镜头表现人物的失落感,热调表现的是生命力。色彩对比:4.美丽的景色是带有情绪的:同样是展现美景,我们吐槽烂片像拍MV。之所以烂片的美景像MV,因为松散的剧情无法将精致的画面网罗成一体,而是让它们显得空洞、分散。而好的电影,让美景成为电影表达的一部分。所以优质电影的美景是带有情绪的。怀旧感:低饱和度、低亮度、偏黄、红色调。苦闷感:低饱和度、偏黄色调:忧郁感:绿色、低亮度偏暗的画面让绿色呈现出一种潮湿感,反映角色的忧郁。温馨诗意感:绿色和明亮的画面。明亮的绿色的鲜嫩感,呈现出清新的气息。温馨怀旧:逆光、黄调上述这些画面之所以美丽,除了是景色本身的美,还因为由它们构成的故事能够打动人心,从而增强了画面的魅力,也就加深了画面的美感。比如《恋恋笔记本》的这个镜头,表现得是男女主角约会的情形,“约会”的情形为这片河水增添了浪漫气息。《阿飞正传》中的相应镜头叙述的是男主角前往菲律宾寻母,被母亲拒绝后,又要迅速逃到美国的情景。故事本身的苍凉让这些画面更加阴郁。另外,《怦然心动》与《七宗罪》的这段镜头,配上或清新或苍凉的台词,也让这些画面有了相应的味道。怀旧、落寞、梦幻感:逆光、黄调、高饱和度《傲慢与偏见》、《阿飞正传》、《被嫌弃的松子》里相应画面更是演员生动的演技带动了整个画面的情绪。搬运自我的知乎,未完待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部最有感触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