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有人谁知道 电影吗?

2019年2月19日,Chanel香奈儿艺术总监,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突然去世。据说,他在去世前还在不懈地为即刻发布的 Fendi秋冬系列工作。生命就是这么无常啊。2014年4月22日,一架飞往美国的飞机在飞行中途失联,连机带人就此消失。搜救行动遍及各大海域,也没找着。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和数名乘客也毫无消息,其中包括一位泰国年轻男性。乘坐飞机的前一天,他和自己患有心脏病的妻子像往常一样在家里闲聊。妻子靠吸氧机维持呼吸,等待着医院找到合适的心脏移植给她。她常对先生说的一句话是:反正我比你先死。所以她唠叨自己的丈夫:驾照记得要更新、出差记得带护照、指甲长了也要勤剪......说着说着就要掉下泪来。可是丈夫心态蛮积极,他说:每天都有人死,所以我们每天都有希望。他相信妻子一定会等到合适的心脏来延续生命。这天下午阳光挺好,他们俩亲亲密密聊着这些事,谁都没想到第二天会发生什么。
飞机失联了,这位泰国年轻男性再也没回来。他的妻子没想到,在这个小家里,独自留到最后的人竟是久病无医的她。死于明日读完开头这个故事,我想大家都能联想到马航MH370事件。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由吉隆坡飞往北京,中途失联。到今年3月8号,这架飞机就已经消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了。同时,MH370以及机上承载的227名乘客以及12名机组人员仍然下落不明。
电影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位泰国男性与马航MH370上的乘客遭遇一模一样。同样像这样改编于真实事件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一共有六个。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一个意外死亡的人。有人被倒下的电线杆砸死、有人坐上一架莫名消失的飞机、甚至还有人是睡着睡着就死了......对于一条生命来说,这一切来得戏剧性十足。而编剧角度独特,他不深究这些戏剧性的故事背后的前因后果。而是用镜头向我们再现了——死亡的前一天,那些人都在干嘛?比如,被电线杆砸死那位女性。死亡前一天,她刚刚从纽约飞回家。在纽约居住了八年,这是她第一次回去找弟弟团聚。突然的归家,就连她的弟弟也感觉奇怪。
但是姐姐却很淡然,她只说我就是想回来。俩人还约着后天一起去吃炸生蚝。就在第二天,她就被路边倒下的电线杆砸死。原因很梦幻,只因为她骑着摩托车在路边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想停在路边几分钟来拍照。这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世界上万千根电线杆,偏偏这一根要倒塌。一天二十四小时,偏偏这根电线杆要在她停下的那几分钟倒塌。更别提她是在外漂泊数年才回家,简直是命里注定要遇见这根电线杆。我想她之前,怎么也没想过自己会这样死去。毕竟这样多巧合拼凑起来的意外,显得太过奇幻,像设定好了一样。
要是感叹人生无常,这也太让人瞠目结舌了!和她同样不幸的,还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孩。这个女孩在毕业典礼前的聚会时,出门买啤酒被车撞死。在这之前,她和自己的好朋友们在酒店里畅谈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人说想要生小孩,有人说要出国念书,还有人说只想在家里开个精品店。刚刚从学校出来,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好奇。欢声笑语,年轻气盛,整个房间都满溢着青春和积极的气息。谁也没想到几个小时后,砰的一声,伴随着汽车的急刹车声,其中一人永远消失在世界上了。满身鲜血,满眼泪花,这个女孩的人生止步于此。酒店房间茶几上散乱着的几个啤酒罐,在这一夜后也显得更冷清。这种事情看得多了,有时候我会相信,哪一刻,哪一个人会死,都是命中注定,挣脱不了的。不论你过去活得多努力多认真,或是对未来有多少期许和规划,都扛不住带你离开人世的际遇来得汹涌澎湃。到了这个时候,这命恐怕是不认也得认了,唏嘘啊!在电影中,导演插入了一段采访。对象是一个11岁的小孩和一个102岁的老人。关于死亡,这两个年龄相差近百年的人态度截然不同。
导演问这个孩子:你会想知道明天会不会死吗?他说:不。如果他明天将要死亡,今天也希望能够正常的生活。无知,是他能开心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避风港。孩子眼里,死亡只是一个想避开的词眼。
可在老人眼里,死亡竟然是他向往的。他说他已经活得太久了,想越早死越好。在他的认知里,一个人能活到100岁,人生就已经到头了。可是眼看着自己活过了100岁以后,还活到了102岁,甚至在采访后又过了103岁,104岁的生日。没人能体会到这些在别人看来是喜事的日子,对他来说很痛苦。妻子、儿子都已离世,只剩他独自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一天又一天,期待着死亡。真是活着难,死也难。死亡这件事到底是好是坏,没人说得清。不过起码在每个人的心里,不论小孩还是老人,关于死亡这件事都各有考量,各有定数。
真正容易过不去的坎,是听别人谈论死亡、看别人面对死亡。电影里最精彩的一段表演,就讨论了这个话题。这是一段一镜到底的独角戏,演员是有泰国的新垣结衣之称的 Toey Jarinporn。她饰演一个广告拍摄主角,不过是候补的,也就是俗称的 PLAN B。这工作机会对她来讲难得,但毕竟是个候补,大多是用不上的。可没想到,最后她还真的上场了。因为PLAN A原定的女主角在拍摄前一天,为了救别人而遭遇车祸去世了。听到别人在闲聊这件事时,她面无表情嗑着零食。可你能明显感觉到她耳在听,心在颤。即使她连头都不愿意转一下,仿佛嘈杂闹市唯她清醒。可等人都散去了,面无表情的她眼泪一下子一滴滴掉下来,哭花了脸上金闪闪的妆。
因为此刻,这条素不相识的生命离她很近。是这条生命的消失,才换来了自己的这份工作机会,这对作为候补的她来讲,未免显得沉重。
更心酸的是哭完以后,她还是要补好妆,镜头一开就要摆出完美表情。藏起伤心,好像自己本来就是PLAN A,好像那个女明星并没有意外去世。往往越是这种充满意外的事故,越是能让人心里受到震颤。因为这种生与死之间的强烈冲突,总能让人不禁思考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看完了这部片子,我不能不承认一件事:死亡很正常,这不过是自然规律。就连村上春树也曾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但不能避免的是,当一个人真的死了,活着的人,却还是一定会难过。因为这意味着从今天起,这个人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他去了哪无人知晓,唯一确定的是你再也见不到这个人。看不见他笑,听不到他说话,再摸不到他。从此相思无处寄托,与那个人之间的羁绊也收不到回应了。对于有情感的人类来说,这件事真的太残酷。看了这么多别人的死亡,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怕死吗?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因为意外离去,在闭上眼前的那一刻,会想什么呢?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都会脑补自己的处境,想象父母,爱人,亲朋会如何。而当我把自己和他们与死亡这件事联系起来,却觉得晦气又难过。甚至连想都不敢想,但凡心里脑补一点画面,就要赶紧中断。也许这就是怕吧。即使我明白,死亡这件事,对于任何一个生物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秒钟就要死两个人。一秒钟是什么概念?你张开嘴,一呼一吸,樱花还没飘落下来,一声飞鸟的叫声.......一秒钟,两个人,就没了。这部电影的正片是70分钟21秒。当你看完这部电影,在这70多分钟里,世界上又有8442个人去世。这个数字,大的有些可怕。可更可怕的是,当死亡这件虚无的事,可以以人为单位,以秒来度量,那它就会变得过于清晰、残忍。因为谁也不知道,在秒针跳动的那一秒,是谁又离开了这个世界。R.I.P.
2018年08月21日 14:17--浏览 ·
--喜欢 ·
--评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电影渐渐成为很多人的主要娱乐方式,而既然是娱乐,那么看电影图的自然是一次愉快的观感,能让人开怀一笑的喜剧以及满足视觉感官的爆米花大片受众面很广也是这个道理。好莱坞最著名的爆米花科幻片之一《变形金刚》不过有一类型的电影却非常特别,这类电影往往观众们看完以后不会笑,反而会觉得有点难受,然而脑海里却会久久地一直想着这些电影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每一个镜头,并且会就电影所表达的内容思考很多。这类正是小赛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电影,它们大多是基于现实里的题材而改编而成的剧情片,将人性恶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镜头前,以一幕幕令人心酸的画面与语言敲响现实的警钟,令人们关注到这些社会问题就是这类电影的使命所在。《釜山行》一般来说,注重视觉感官表现的电影,在剧情方面都不会下太大功夫,只要逻辑并无太大问题,并且没有明显硬伤而又能将剧情串联起来即为成功。而注重剧情表现的电影,则通常不会有过多的特效。不过一部在2016年横空出世的怪物类电影却证明了有时候鱼与熊掌都是可以兼得的,这就是这次要说到的《釜山行》。《釜山行》的丧尸《釜山行》采取当时非常火爆的丧尸作为背景,在被丧尸侵袭的列车之中,一对父女、一位孕妇与她的大叔丈夫、两位互相喜欢对方的年少学生、两位老奶奶、一个流浪汉、一名衣冠整洁的公司常务与一群列车乘客,谱写出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在正常的生活里,人们往往不会表现出自己的本性,不过,面对丧尸病毒爆发的末日,列车上的所有乘客亦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露无遗。在绝境之中,善与恶的界限是否会变得模糊呢?男主男主角在灾变初期,只为保存自己与女儿,对于其他人不闻不问,甚至不惜听从常务的要求拉上车门阻止孕妇与其丈夫进入安全的车间。但随着身边孕妇的大叔丈夫等人的善行之举,他心里善良的一面被逐渐唤醒,他开始主动去救助其他人。在车间混战之后,身处安全车间的常务等人将车门关闭不让男主角一行人进入,在男主强行破门之后向常务揍出的一拳,其实也是在揍向过去那个唯我的自己。从一个只顾自己的人转变成可以为保护他人牺牲自己的人,你是个英雄在电影的结尾,男主角牺牲自己救下孕妇,是其人格的完美升华---在危机中顾全自己的是普通人,而能顾全弱者的,则是英雄。大叔的男友力满满保护老弱妇孺是大叔的责任所在孕妇与其丈夫是电影里的正面形象,同时亦是贯穿整部影片前后的角色。孕妇的大叔丈夫幽默、强壮、善良,多次主动去救助其他人,其强大的善行之力影响着男主改变。最终大叔为了替男主一行人争取破门时间而一骑当千,死之前希望男主能保护自己怀孕的妻子。女主角孕妇而孕妇则属于与其丈夫相反的弱者形象,但她的善良之心却并不输给任何人----人的本性并不会因为个体的强弱而变化。学生二人组学生二人组其实一直都互相爱慕,相比学生妹的主动,学生哥因为年少总是不好意思表率心意,而将自己的感情埋藏在心里。希望你们下辈子不要再把感情藏在心里了.....“患难见真情”虽然是一句很古老的话,但却是至理名言,在灾变发生后两人才真正不再顾虑一切,学生妹在安全车间拼命协助学生哥突围,在常务他们要分车时毫不犹豫地放弃安全区跟随学生哥而去。也是因为如此,在影片的最后,学生妹变成丧尸向学生哥攻击的时候,他并没有躲避----在绝境下的感情,往往是最为真挚并不带有任何杂质的。能看到自己妹妹最后一眼,满足了老奶奶姐妹是影片里非常讨喜的形象,但在电影里的遭遇却是最令人心酸的。在男主一行人赶往安全车间时,老奶奶姐姐看到在安全车间里焦急的妹妹,但同时在她眼里看到的是常务以及其他乘客的冷漠与视人命如草芥。在车门被拉开之后,她拒绝进入而被尸潮淹没,或许对于一位天生慈祥善良的老人家来说,她无法接受人性可以如此冷漠吧。已经变成丧尸的姐姐让这她看透了列车上的人渣而老奶奶妹妹在男主一行人被常务赶往其他车间后,说了一句整部电影里最经典的台词:“为什么要活的这么累呢?”为了活下去,所以要抛弃自己的一切感情,宛如行尸走肉地活着,真的有意义吗?也是因为在她眼里,这群乘客与车门外的那群吃人的怪物其实并无区别,因此最终她将车门打开,将所有丧尸都放进来----人类与丧尸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拥有情感。你的身份只是名流浪汉,但你比起那些衣冠楚楚的禽兽更加值得让人尊敬对于一些常年遭人白眼的流浪汉来说,有的时候他们也许仅仅是需要你少许的关心。电影中的这名流浪汉亦是如此,被衣冠整洁的常务所鄙视,然而最后却被男主一行人所接纳,或许是因为他们对其无差别的对待,使得他心里充满感激吧。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与衣冠整洁的常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尽管流浪汉在影片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求生欲,但在车窗破裂,丧尸冲出来的时候,他始终还是选择挡在孕妇与孩子的面前----决定你存在价值的并非你的身份,而是你的行为。为了自己,他可以完全无视任何人的性命常务是整部电影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角色,但同时却亦是当今社会中非常常见的一类人。这类人基本皆属于唯我主义,除了自己外,其余的不论是人、物,除非尚有利用价值,否则都是可以舍弃的“废品”。为了自己,他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任何人也是因为如此,常务他可以在男主们带着老弱妇孺千辛万苦来到安全车间门前让其他乘客把门封住,亦可以将学生妹推给丧尸让自己得到逃跑的时间。对于他来说,除了自己外,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讽刺的是,这种把生活当做简单数学题来看待的人,往往却都能身居高位。丑陋的群众列车的其他乘客象征的其实就是与男主一般的普通人,不同的是男主被大叔等人的善行之力所感染,而这群乘客则是被常务的唯我主义所影响,在激发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后,本性为恶者只会更恶,本性为善者在群恶之下亦无法掀起任何波澜,最终亦只能随波逐流。故事的结尾为孕妇女主带着男主的女儿成功逃到军区最终得救,但事实上原本的结局要黑暗得多。原结局是真的扣下了扳机原结局为孕妇女主带着男主的女儿,在隧道里被士兵们以为是丧尸射杀,而害死多人令所有观众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的公司常务其实并没有变成丧尸,更没有被男主杀死,而是在车间等到晚上的时候逃了出来,因为之前士兵们杀死了孕妇与孩子,所以在这个常务进隧道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开枪而是上前确认,最终这个让所有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常务得救了,也成为了影片里唯一活下来的一名角色。也许是导演后来也觉得这个结局实在太黑暗了,所以改编成相对正能量点的孕妇孩子得救结局吧。《别哭妈妈》校园暴力一直都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因为涉事的往往都是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根据未成年保护法,因此可以说不论性质如何恶劣,作案人都有了一道天然的“免死金牌”。典型的如80年代末震惊全日本的绫濑水泥杀人案,数名未成年人将一名无辜少女囚禁并施以残酷的虐待最终令其死亡,而得益于未成年人的身份最终责罚甚轻。女儿得不到公正判决而自杀身亡这部《别哭妈妈》讲述一位单亲妈妈刘琳因为自己的女儿银雅在校园惨遭多人强暴,最终施暴者因为未成年人身份全部免责,而其女儿无法接受此结果而在自己生日那天自杀身亡。在法律无法伸张正义后,这位善良的单亲妈妈拿起了屠刀,亲自将施暴者们一一杀死,最后自己亦被警方击毙。即使是善良的母亲,在逼不得已的时候亦会化身为撒旦这部电影最令人难受与心酸的,是这位妈妈在女儿自杀后,翻查手机看到女儿被施暴的视频,与现实中的校园暴力案一样,大多数施暴者都会将施暴场景拍摄下来,对受害人进行二次伤害以及各种要挟,当刘琳看到自己的女儿哭着被一群流氓逼着脱光衣服拉琴的视频时,虽然只是部电影,然而观众们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这位母亲的绝望。当看到自己的女儿被这样凌辱一位母亲的心会有多痛?随着现在的少年越来越早熟,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亦有所提升,而《未成年人保护法》亦被不少人戏称为“禽兽保护法”。因为未成年人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因此校园暴力一直都是这一区域的重灾区,而现实情况的复杂,亦使得法律上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无法面面俱到。现实中的各种校园暴力但无论怎么说,法律上是不能对这种情况过于纵容,完善法律是必须的,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宣传的主旨。没有任何人会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任何一位善良的母亲被迫自己亲手将逼死自己孩子的施暴者们处决。《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在看完《别哭妈妈》之后,不少人都认为应该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完全废除,但这部《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却告诉了大家为什么法律上仍然需要这套保护法,未成年人可以成为施暴者,但同时他们当中亦会有人变成受害者。《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改编自真实事件,1965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发生的骇人惊闻的虐待未成年人案件,本部电影基本完全取材于当时法庭的纪录。女主角16岁的西尔维娅与其妹妹詹妮因父母要外出打工而被暂时寄居在一名叫格特鲁德的主妇家里,之后格特鲁德却因为女儿宝拉对西尔维娅不满,开始对西尔维娅进行非人的虐待,包括使用玻璃瓶捅进其阴道之中、火烧、钉刺,在西尔维娅身体烙上“我是妓女”的字眼等等,而詹妮则害怕自己亦受牵连因此对姐姐被虐一事绝口不提。最后格特鲁德一家的5个儿女,甚至邻居,以及在校园中原本喜欢西尔维娅但表白被拒绝的同学,全都一同成为施暴者,在经历多日虐待后的西尔维娅终于支持不住死去。西尔维娅被烙上“我是妓女并以此自豪”的字样在《釜山行》篇里维赛迪说过,在激发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后,本性为恶者只会更恶,在这部《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格特鲁德的5位儿女,不一定天生就是恶毒到非要以虐待一位女孩才能令自己满足的性格,但在他们母亲的影响下,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通过摧残一位少女的生命来获取快感,人性的恶在混浊的环境下,完全占据了这些孩子的脑海与心。格特鲁德的儿女们全都参与一同虐待西尔维娅小恶变成大恶,往往只是欠缺一个环境的驱动。詹妮作为西尔维娅的亲妹妹,看到姐姐被各种虐待之后,却害怕自己受牵连而选择闭口不谈,可见是个唯我主义者。而西尔维娅的同学,最终选择与其他人一同沦为虐待西尔维娅的施暴者,或许是因为西尔维娅拒绝了他使其内心的恶急剧膨胀了吧,但反过来说,如果他本身就是恶性之人,西尔维娅拒绝他又有何不对呢?在已经死去的西尔维娅脑海里,嘉年华也许是她感觉最安全的地方影片最令人心酸的是在西尔维娅临死前一刻,她梦到自己的同学来将自己救了出去,她梦到了自己终于能见到父母,回到母亲的怀抱,但下一秒清醒之后,现实中迎接她的却是死亡。正如上述所说,未成年人中成为施暴者的不少,但受害者的数量一样很多,亦正是因为如此,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惩罚的界限的修改与完善,并非易事。《素媛》海报这部电影的名称为主角的名字,她的中文译名另有一个名称,为《夙愿》,同样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孩子的纯真往往代表着人性的真善美,但当这种善良遇到恶意之后,往往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素媛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只有8岁的素媛善意地给一位淋着雨的大叔遮挡,然而随即被其施暴,最终重度昏迷,大小便失禁,血肉模糊。送医治疗后经诊断,肠道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手术几乎把肠子全部切除,阴道和肠道中间的部分全部破坏,阴道在外伤的情况下又被粪便感染,子宫受损,也就是说,子宫,阴道,肠道都受到重创,安装了人造肛门之后,终身都要带着便便袋生活,有可能无月经无生育能力。重伤濒死的素媛她仅仅是一名8岁的女孩,她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善意想给那位大叔挡一下雨。在治疗过程中,素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对于这么一位善良又不幸的小天使,所有的人都希望她能再次的笑起来。但这位8岁的小女孩,在她刚醒来以及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出了几句让小赛至今看到都仍然非常心酸的话。孩子,你没做错什么错的不是你啊孩纸....利用人性的善意去作恶的人,对于道德底线的破坏是无可估计的,正如黑龙江的天使女孩胡伊萱事件,以及经典的老人扶不扶问题,受害者的初衷无一不是作善之行,但如果善意的行为换来的是对自己莫大的伤害的话,久而久之,人们就只会把善心放在心里了。在父亲要砸死犯罪人的时候,素媛抱住了他素媛的父亲东勋,在电影里一直以各种方式帮助女儿重新面对生活,小天使终于渐渐开始摆脱了不幸的阴影。但在影片最后,犯罪人被抓捕,却因酒醉最后只被判了12年,东勋无法接受毁了女儿一生的人渣最终就这么轻的判决,在他要用牌子砸烂犯罪人的头颅时,素媛却阻止了他,也许对于这位小天使来说,自己的不幸已经过去了,但爸爸不能因为自己而杀人入狱吧。生活不一定会是很美好的,但也不会一直那么黑暗。无论如何,带有希望地生活下去,才是面对人生的最好选择。《熔炉》这部电影应该非常多人听过,同样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其影响力之大甚至使得韩国政府因为本部电影而修改了法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位名为姜仁浩的哑语美术教师,进入了一间聋哑人学校里,却发现学校的校长、教师等人对聋哑人学生们进行的一系列性暴力虐待行为,最终其与人权组织的成员徐友真对妍斗、侑利,民秀等三名聋哑人学生进行保护并与学校高层进行法律斗争。《熔炉》的男女主角也是《釜山行》的男女主角喔但因校长与当地警方勾结,以及其背后的人脉等强大势力,最终案件得不到公正处决,民秀以及其被虐待致死的弟弟一直遭受学校老师的性虐待,无法接受结果的民秀最终在大雨滂沱的一个晚上选择了与施暴教师同归于尽的道路。最终抗诉仍然没有结果,但残疾人们的悲惨遭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妍斗与侑利亦被人所收养,开始新的生活。残疾人如要公正的判决,只能付出自己的生命《熔炉》与《素媛》是同一类型的电影,但后者相对更暖,正能量色彩亦更多,前者则是赤裸裸的残酷现实。残疾人们因为先天的不足,在社会里一直都是处于受歧视的一环,而对于残疾人群体,往往也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但也正因为关注度不高,罪恶的滋生与蔓延就会非常迅速,而残疾人们往往亦无力反抗此等现实,因此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惨遭虐待的残疾人孩子以区区残疾人之身与掌握权力的“社会人”斗争, 结果显然而见。正如《熔炉》里面一样,最初校长等人以利相诱,希望能以此将仁浩的嘴巴封住,尽管仁浩最终拒绝了,但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名残疾人学校的教师接受了呢?最后仁浩与友真千辛万苦找到的证据录像交给法官,谁知道原来法官亦是校长那边的人。在夕阳的海滩下,这也许是这三个饱受虐待的残疾人最幸福的时光了,虽然很短暂能压倒权力的只有更高的权力,而唤醒更高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言论。《熔炉》这部电影做到了,它的上映引起了整个韩国的骚动,引爆了民众的言论,最终成功引起了韩国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为此修改了法律,加大了对残疾人的保护措施,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它的成就与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知道 电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