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是什么类型的电影哪个国家的 迪士尼电影背后的制作国家?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出品公司
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发行公司
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所以是迪士尼的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英语:Frozen)是2013年一部美国3D电脑动画电影。电影由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制作,并由华特迪士尼工作室电影公司发行。这部影片由克里斯·巴克和詹妮弗·李导演,并由克里斯汀·贝尔、伊迪娜·门泽尔、乔纳森·格罗夫等配音。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之所以能获得很高的评价,就是因为这部动画特效做的特别好,建模也很好 。是因为冰雪奇缘的故事很好看,也没有王子救公主的情节,姐妹两个人的感情很让人感动。
谢 @知乎电影
邀,提前在《冰雪奇缘2》首映礼上看到了这部片子。【文末有二次更新】我个人对《冰雪奇缘》非常有感情,2014年初在国内上映时,即便已经晚了国外几个月时间,我依然兴致勃勃地三刷了,影片制作无可挑剔,艾莎和安娜之间那份纯真而坚定的情谊更是给了我耳目一新的奇妙体验。6年过去了,原班人马集体回归,带来了全新续作。老实说,在观影之前我是有所担心的,毕竟第一部的故事已经很完满了,续集电影想要出彩压力不小——幸好,这份担忧是多余的,《冰雪奇缘2》并未在前作的“光环”中死磕,而是基于故事完整性,讲出了新篇章。如果说上部的主题是“长大”,那么这部的主题便是“成熟”。【郑重提示:下文会有各种剧透,如果还没看片会影响观影体验,请谨慎阅读!如果不介意被剧透,那可以把下文当成观影指南~】情怀 & 笑点作为全球影史票房最高动画电影的续集,《冰雪奇缘2》自然会打“情怀牌”,问题只是到什么程度。在我看来,影片在致敬第一部时还是相当克制的,顶多只占1/10到1/8的比例,而且主要是为了有效串联起两部电影的剧情。比如开场,同样是年幼的艾莎和安娜与父母同框,不同的是,这次父母亲要讲述一个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故事……影片的笑点相比前作有较大的提升,许多角色都贡献出了符合自身人设的特色幽默。最最抢眼的当然是雪宝(Olaf)了,它把自己的身体特点开发到了极致,配合上又萌又暖又好玩的孩童性格,为大家带来了许多笑声。我把情怀和笑点放到一起说,是因为这两点在《冰雪奇缘2》中起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还记得第一部里艾莎唱《Let It Go》吧?她摇曳身姿边走边唱的场景,可是“冰雪”的招牌画面。而《冰雪奇缘2》偏偏就拿艾莎这一经典POSE开涮,还是两次:一次是在大家玩游戏时雪宝的COSPLAY,另一次是艾莎在秘境中看到过往时的不忍直视。既是高姿态的致敬,又是低姿态的调侃,相信粉丝们看到这几幕时绝对能会心一笑。可以说,影片在处理情怀和笑点方面十分细致、用心,没有刻意贩卖或尬笑的味道,“娱乐性”完全可以保证。音乐 & 特效“歌好不好听”是评价冰雪电影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观众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冰雪奇缘2》的音乐仍由原词曲作者克里斯汀和罗伯特操刀,个人感觉,新一批原创歌曲的调调和上部差别略大,或许不如《Let It Go》和《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等曲子那么“上头”,但其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就叙事和抒情作用来说,有几首歌甚至还更胜一筹。比如阿杜娜皇后为女儿们唱的《All is Found》,用摇篮曲的旋律加上神秘传说的内容,不仅表达出了皇后永恒不变的母爱,也为将来的冒险故事埋下了伏笔,再配合“木头姐”意犹未尽的声线,整首歌仿佛连接了时间和万物。影片主打曲《Into the Unknown》得到了“一歌三唱”的待遇:女声清唱前奏,空灵而悠长,以召唤艾莎的“远方声音”出现;艾莎一人独唱,歌声抑扬顿挫,从抗拒到面对,表现了女王直视未知挑战的勇气;结局主题曲加入了更多摇滚元素,初听没啥感觉,多听几遍会越来越带劲……尤其是艾莎独唱那段,充分展示了她复杂的心境变化——艾莎虽然经历过一次冒险,可她心里并不想再来一次,所以刚听到召唤时,她会畏惧、退缩,等明白必须直面自己的命运,艾莎才坚定信心踏出了义无反顾的一步。略有遗憾的是,《Into the Unknown》出场稍早了些(全片第三首歌),观众情绪上的沉淀还不太够,效果有些打折扣(同为主打曲,《Let It Go》是第五首出场)。此外,《Some Things Never Change》、《Show Yourself》等其他曲子效果也很棒。例如雪宝的独曲《When I Am Older》,唱出了成长的疑问和对未来的憧憬,亦庄亦谐,克斯托夫的独曲《Lost in the Woods》更是用老式卡拉OK的质感唱出了恋爱男人的烦恼,喜感十足。相比之下,《冰雪奇缘2》在特效方面的进步就要明显多了。实际上,第一部的特效已经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了,特别是大地冰封和冰雪消融的动态场景,细节和流畅度都代表了当时3D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再过许多年看都不会显得过时。到了第二部,主创团队硬是把视效又提升了一格“肉眼可见”的刻度。艾莎决心响应召唤、近乎失控地释放自身力量共鸣时,整个阿伦黛尔王国瞬间被带有四大元素图案的冰晶充斥——短短几秒钟里,无论从宏观广角镜头还是从微观特写镜头去看,画面都称得上错落有致、精致细腻。还有数场艾莎如真似幻的独角戏,也漂亮到有些“炫技”的味道。第一部使用较少的“星光喷墨”特效,到了《冰雪奇缘2》里不仅放开了用,还玩出了各种花样,搭配不同色彩、形象和意境展示,那叫一个美轮美奂。而最令我惊喜的,绝对是艾莎跨越暗海时驯服水马(水灵)的一场戏!动态水效果一直都特别考验特效团队的能力,影片通过海面、海浪、冰面、水下等多个视角证明了自己的卓越水平。艾莎闹海斗水马的过程,充分考虑到了水“无色无形”的基本特点,以及人体和冰块在水中的流动形态,飘动的鬓毛、转瞬即逝的冰晶、从深蓝到淡青不停变幻的水马色彩,层次感强、流畅度高,看上去分外震撼,特别是艾莎变出冰缰绳套马跨骑的一幕,刚柔并济、飒爽英姿,我几乎快叫出来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段戏是我今年看过印象最深也是最优秀的特效场面了,一定要吹爆!设定 & 服装不同于第一部里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冬季环境,这次《冰雪奇缘2》展现的是色彩更为丰富的秋季环境——但此“秋季”又和我们熟悉的有所不同,少了些活力,多了些神秘,所以影片的主色调选用了与迷雾气质更搭的橘色、橙红色和红紫色,而非更明亮的黄色。影片的主舞台放到了一座魔法森林中,落叶缤纷之间暗藏了许多未知的魔法力量——这个“冰雪版”的秋季十分独特,与故事氛围很搭,一看就能让人信服。作为影片中新出现的设定,风、火、水、土四大元素的设计也很有心,其灵体都很符合它们各自的特征。风灵无形无状、不可捉摸,要通过它带起的枫叶才能看到其存在,来无影去无踪的它喜欢恶作剧;火灵躁动不安、动静难定,看似野性难驯,动不动就要烧东西玩,但其实只要对待得当,它就是只可爱的小蜥蜴;水灵已经提过,以水马形态示人的它是凶猛的斗士,由于肩负守卫秘密的使命,所以更多展现的是水危险的一面;土灵厚重凝实、势大力沉,以大地巨人形态出场的它们,看似笨拙蛮横,却又不可或缺。艾莎以象征着“第五元素”的身份与它们接触、周旋、互动,也算是设定上的相得益彰。正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冰雪奇缘2》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影片的“考虑周全”,尤其是与时俱进的着装,不仅让人物形象漂亮,更是由外及内地展示出了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在第一部中,艾莎和安娜都还是刚要成年的少女,所以穿着以色彩艳丽的亮色系宫廷长裙为主。到了第二部中,姐妹俩的着装风格明显都成熟了不少,便装在轻便舒适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她们女王和公主的身份——艾莎身穿贴身的淡紫色连体长裙,尊贵典雅,安娜则穿着象牙色收腰长裙,外罩一件精短小外套,贵气不失活泼。更典型的是她们前往北方国魔法森林时的服装。姐妹俩的穿着大致相同,都是贴身内衣+连体一步裙+披风+皮靴:艾莎是“冰雪1”经典款的水蓝配色,因为不怕冷,整体上都更轻薄些;安娜的深黄+黑+紫红搭配更厚实稳重些,脱去外套后也十分便于行动。当然我说的也许有偏差,很希望能有服装设计专业或熟悉西式女服的小伙伴来分析一番~我这个外行人之所以非要提服装,是因为艾莎最终那套衣服实在太!漂!亮!了!剧照很难体现出来,电影里才能感受到……如果说上部电影艾莎那套水蓝色纱裙是华丽贵气、钟灵毓秀,那么《冰雪奇缘2》里艾莎那套完全体的冰白色衣裙,则完美诠释了何为“简约的奢华”,简直是仙气十足!连我这个钢铁直男都忍不住想怀少女心,做一把公主梦了……政治 & 统治《冰雪奇缘2》在各方面都比第一部更加“成人化”,最明显的一点便是故事不再那么简单轻松,之前多少还有些“王子公主”的童话意味,现在已更接近于现实了。影片最大的矛盾危机,意味着政治上“零和思维”的失败。阿伦黛尔与北方国之间原本和平共处,建交后只要维持原样就能相安无事,但老国王鲁纳德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笑里藏刀给北方国挖了个坑:修建水坝,名义上是帮助北方国,其实是镇住了对方的灵脉……随着鲁纳德图穷匕见,双方兵戎相见,自然之灵震怒,封闭了北方国。有意思的是,鲁纳德在对北方国使阴招的同时,也给自身留下了巨大隐患,水坝一旦损毁,大水必将淹没阿伦黛尔王国。可要解除魔法森林的“诅咒”,又必须摧毁大坝……所以我觉得最后让大水冲毁阿伦黛尔城镇,让幸存的国民们在高山重建家园效果会更好些,这样更能凸显“政治阴谋”的沉重代价——当然,让艾莎抚平大水能让结局更合家欢一些。此外,“国王和皇后的秘密、“为什么艾莎天生有魔法”等问题也都有了答案。艾格纳是阿伦黛尔王子,阿杜娜是北方国古老贵族的一员,后者能在两国开战的情况下救下前者,并结为夫妻伺机解开魔法诅咒,本身便是重归和平的象征。而艾格纳国王和阿杜娜皇后的孩子艾莎与安娜,便是他们为“和平”留下的最宝贵的种子。阿伦黛尔的女王和公主,北方国拥有魔法的贵族血脉,注定了她们能获得森林中两方势力的认可与拥戴。之后的剧情发展,我认为也是合情合理的——艾莎并不是最适合做阿伦黛尔女王的那个人。虽然艾莎性情稳重,但她从小就被与生俱来的魔法困扰,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长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父母不与任何人交流。经历了《冰雪奇缘》的故事后,艾莎顺利当了3年女王,可从影片开场来看,她一直都有些心不在焉……这也难怪,艾莎在人际交往和政务处理方面的经验太少了,况且她真正的命运舞台在北方。不难想象,安娜在这三年里帮了多大的忙——相比起长年深居不出的姐姐,她才是接受正常王室教育长大的孩子。安娜以前是有些天真,但在经过“渣男”汉斯骗局和三年历练后,如今的她已经稳重多了,在艾莎为魔法揪心的时候,她却能在一边好生慰问被困森林里三十多年的马提斯上尉,和他聊聊遥远的家乡人、家乡事,对一位忠诚护卫阿伦黛尔而奉献一生的军人来说,这些话是最好的慰藉。电影结局时,艾莎留在了北方国,安娜回到阿伦黛尔做了女王,除了“环境合适”外,这更是姐妹俩为了两国长久和平的责任,做出的取舍和牺牲。艾莎和安娜,都长大了。成长 & 情谊必须承认,《冰雪奇缘2》的故事不会像第一部那样“吸引”观众,至少不是以《冰雪奇缘》的方式吸引所有人。并非是第二部退步了,而是影片所讲述探讨的主题变得更庞大、抽象和沉重了。《冰雪奇缘》的核心是“找到身份认同”和“姐妹情比金坚”,用勇气去冲破桎梏、用爱去融化坚冰,多数困难都摆在明面上,当艾莎和安娜赢得真情时,我们都会为这份珍贵的突破而欢欣鼓舞。可当初的经验并不是一直适用的,如果安娜和艾莎始终待在一起,那她们永远解不开北方的诅咒。生活总是会给你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成年后的险阻又往往难以言喻、不可名状……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伴侣和朋友,也不可能每次都陪伴在你身边,我们必须慢慢走出自己的保护圈,学会独立。艾莎和安娜就是如此,一个深入秘境解密真相,一个摧毁大坝解除阻碍,她们不仅互相拯救了彼此,更是在不同的位置共同化解了危难……在她们独自陷入困境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对方。《冰雪奇缘》是从少年到成年的长大,是稍稍有些反传统的快乐童话;《冰雪奇缘2》是成年后经历风雨变得成熟,是在童话基础上赋予神话色彩的史诗。所以,影片或许无法像上部那样“讨好”观众……因为多数成年人并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只能希望像艾莎和安娜那样,选择好方向,坚定走下去。彩蛋电影正片和字幕结束后,还有一个彩蛋——这里简单做个小回顾。《冰雪奇缘》中,艾莎在高山上建造了一座冰雕城堡,后来又造了个巨大雪怪做守卫……片尾彩蛋里,雪怪捡到了艾莎丢掉的王冠,成为了城堡的新主人。而在2015年的动画短片《冰雪奇缘:生日惊喜》(Frozen Fever)中, 全心全力为安娜过生日的艾莎不巧患了重感冒,于是便出现了她一路打喷嚏一路用失控魔法造小雪人的景象……在雪宝眼中,这些不会说话喜欢捣蛋的小家伙全是自己弟弟,宝贝得不得了。最后短片结束时,雪宝把一大堆起好名字的小弟弟全都领到了冰雕城堡里,本来只有雪怪独自居住的城堡瞬间变热闹了。结合《冰雪奇缘2》中雪宝的经历,最后的彩蛋就不难看懂了。结语综上所述,你可能会更喜欢《冰雪奇缘》,也可能会更喜欢《冰雪奇缘2》,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部续集动画绝对值得一看。我已经准备影片正式上映后去二刷了,如果你打算去看就痛快地去吧~如果你还没想好,希望本文会对你的决定有所助益。11月22日 二刷完毕,回来简单更新点新想法:1、开片后第一场戏,童年安娜和爱莎玩雪堆游戏时,其实就已经在剧透后来魔法森林的冒险故事了,尤其是爱莎变出了骑马女王来解决危机——而此时安娜还满脑子做着公主和王子的美梦,最后抱起所有雪玩偶说“所有人都结婚了!”致敬童话 和 反童话 的味道都有了。2、艾格纳准备向女儿们说魔法森林故事的时候,阿杜娜有些迟疑,艾格纳坚持“该让她们知道了”,还教育姐妹俩要“时刻做好准备”,说明国王和皇后一直在为解决北方国的诅咒做准备,之后走海路前往阿塔霍兰也不全都是出于艾莎的魔法(虽然期望解决女儿身上的问题仍是最大的出行理由)。3、关于姐妹俩受教育和执政水平问题之前说得有失偏颇,艾莎和安娜都是很称职的女王/公主,第一部里一直是艾莎在理政,而且《冰雪奇缘2》开场就是她会见外国使节(之类)的场合。不过安娜在有些地方确实要比艾莎更细心些,比如她第一眼看到水坝就明白这对阿伦黛尔是个隐患,仅仅通过城堡里的一张画像/照片认出了军人马提斯(她从小到大一个人玩儿时没少看那些),并且在废船上首先想到了“暗格”找到地图。4、艾莎在阿塔霍兰秘境中看到了许多过去的历史,其中有一段是少年艾格纳和阿杜娜的对话,阿杜娜问“你在看什么?”艾格纳说“一个丹麦作家的书”(大意)——《冰雪奇缘》改编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雪之女王》,片中三位主角汉斯王子、克斯托夫和安娜的名字也是向安徒生(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致敬,而这一幕算是《冰雪奇缘2》向安徒生再次致敬了。5、安娜在决心摧毁水坝时就已经明白此举会毁掉阿伦黛尔,只是国民们已经躲到高地性命无虞,她才敢放手一搏。最后艾莎解决掉水患,并告诉安娜“自然之灵同意了”——由此看来,整个《冰雪奇缘2》的故事更像是自然之灵对人类的一场考验:鲁纳德的行为令它很绝望,本想毁灭一切,但在看到阿杜娜拯救艾格纳的行为后,决定给他们一次机会,具体得由获得“魔法诅咒/赐福”的艾莎来实现,艾莎的魔法一直在越变越强,所以影片中的“劫数”是躲不过的,迟早要面对,最终艾莎和安娜的表现令自然之灵很满意,于是连“毁掉阿伦黛尔”这样象征性的惩罚都免去了……现实意义被进一步削弱,温和的童话意味比原想的更浓。6、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反传统、反童话”的精神,第一部便是“要姐妹不要王子”,第二部同样是女性拯救世界,男性满脑子情情爱爱靠边站(不过要比那些光喊口号的“女权”表面文章好多了)。不过,影片并非抹杀男主的存在意义,克斯托夫虽然边缘化了些,倒也不完全是工具人,说个有意思的发现:他之前每次求婚失败,都是因为内心戏太多/话太多,过于注重形式,最后仅仅是在安娜最需要他的时候伸出援手、陪在她身边而已,接下去求婚便水到渠成。7、《冰雪奇缘2》的音乐仍旧很棒——最近一直在循环原声大碟,Frozen 2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Deluxe Edition) ——“洗脑度”比不上第一部有个重要原因:叙事性or抒情味太强了,削弱了其本身“单独成曲”的力量。第一部的歌曲在保证基本叙事的同时,无论与剧情衔接还是独立播送都显得很自然,第二部在这方面就弱了不少,如果不看电影的话,代入感和上口度会大打折扣,比如安娜的独曲《The Next Right Thing》过于叙事,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她经历了失去艾莎和雪宝的痛苦,必须坚强起来去完成使命,克里斯汀·贝尔带哭腔的唱法也没问题……可要平时拿出来听,就差些意思,而克斯托夫的《Lost in the Woods》则过于抒情,游离在剧情之外,略显生硬。另外,本片几首主打曲《Into the Unknown》、《Show Yourself》都比较难唱,传唱度自然也跟着下降——比如副歌部分,很多小朋友还会很自然地哼两句“let it go,let it go”,三句“Into the Unknown!”的音一句比一句高,直接劝退小朋友……8、《冰雪奇缘2》的剧情被不少人诟病,第一遍看时我也觉得不够精彩,第二遍带着问题再去看,反倒觉得顺畅多了,只是比较平,几段主要剧情之间的衔接过渡略硬(还有套路些),可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大毛病和大缺陷。带着看首部的“惊喜”眼光去看确实可能失望,但要说“烂”就过不去了——不妨问问自己,到底想看一个怎样的故事?创作者不愿重复自己是件好事,影片依然有足够的诚意,问题只是传递到多少而已。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雪奇缘是什么类型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