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音乐可以让人情绪容易激动的人激动?

推荐你阅读《音爆》这本书。书中有一系列对声音的有趣研究,包括对情绪的影响。音爆这个词,本身是指一个物体极速运动时,产生冲击波而发出的巨大响声。这个响声能量巨大,听起来像爆炸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感官世界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无时无刻地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过多的信息其实并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视觉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令人眼前一亮;而从听觉设计来说,关键就是要制造出音爆的时刻。本书作者乔尔·贝克曼就是一位不断为世界带来音爆时刻的人。他是一位作曲家、电视制片人,为 50 多个电视节目创作过配乐。1998 年,他创建了一家名叫「人造音乐」的音乐公司。这家公司里有编曲家、编剧、制片人、夜店 DJ、品牌策划师、用户体验设计师等。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利用声音的力量为商业品牌讲述独特的故事。贝克曼和他的公司为很多全球商业巨头开发了独特的声音品牌,其中包括迪士尼、奔驰、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内的西南航空公司。在这本书中,他列举了商业和娱乐产业中的许多有趣案例,讲述了专业人士是如何将声音转化为策略,为产品增添点睛之笔的功能;又是如何用声音恰到好处地讲述品牌故事,为品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介绍完了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说一下本书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恰到好处的声音——超市和餐厅背景音乐声音无处不在,它能从很多方面影响人的行为。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著名市场营销教授罗纳德·米尔曼就发现,超市播放慢节奏音乐时,销售额要比播放快节奏的音乐高 38%。当听到节奏快的音乐时,受到音乐的刺激,人们的行动会加快,会减少闲逛购物的时间。这就导致人们在商场中的消费过程缩短,自然也就意味着消费金额的下降。餐厅也有类似的效果。苏格兰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让两批顾客同时在一家餐厅里吃同样的食物,唯一的不同是,一批人听慢节奏音乐,另一批听快节奏音乐。 结果对比发现,听慢节奏音乐的顾客用餐时间比听快节奏音乐的顾客多出了 14 分钟。了解了音乐节奏和消费时长的关系之后,你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设计自己的音乐了。如果你是商场或者超市的经理,自然就应该尽量使用节奏缓慢的音乐,拉长消费时间;但你若是餐厅的经营者,则应该选择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加快翻台的速度。当然,这不能仅仅只看音乐的节奏。认知研究发现,如果就餐时的背景音乐音量合适,而且曲子令人享受,那么饭菜吃起来会更美味。相反,若是用 80 分贝的白噪声,味觉会变得迟钝,顾客会感觉菜不够咸或是没放够糖,食之无味。有意思的是,80 分贝的白噪声,会让人觉得食物更加酥脆。你可以回想一下,在飞机上吃东西的感受。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国内的飞机餐通常不太好吃。但其实,飞机餐的供应商很清楚环境对味觉的影响,所以飞机餐一般都非常咸,非常重口。原因很简单,除了飞机内低湿度以及机舱压力对人体的影响,联合利华的研究还发现,造成飞机餐味道寡淡的部分原因,是发动机沉闷的声响,这类噪声会降低人对盐、糖和其他香料的敏感度,但同时会让人觉得食物更加酥脆。人们通常会对整齐或易记的声音感到满意,但他们不会意识到,如果将声音用于驱动消费体验,它可以多么强大。如果考虑成本和收益的比例,照明、招牌、材料、建筑,打造这些元素的代价,都没有考究声音来得划算。声音也是唯一一个能实时调整并显著改善体验的元素——它可以随季节变化,也可以反映一天当中的某个时间,或某种特殊时刻。多数商家只是费力将自己的空间填满平淡无奇的声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结果是,没有人会从这样的声音中感受到些许不同。通过这个例子,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声音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神奇力量呢。 用声音讲述品牌故事——苹果的开机提示音当然,声音的功能不仅仅适用于音乐。如果你使用的是苹果电脑,你还记得在重启电脑时,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容易激动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