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会更容易爱上音乐?

某天在某个音乐播放电台进入“经典老歌“频道,结果第一首随机出来的歌是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当时觉得这什么破电台,《爱在西元前》放在这个频道。后来仔细想了想,自从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了。第一次听这首歌还是初中,这张专辑里最喜欢的是《安静》,还在学校的歌手大赛跟两个同学一起唱过。我的队友泽哥当时希望借这首歌对台下的一个妹子表白,所以买了很多零食收买了那个妹子的闺蜜,让闺蜜们拉着这个妹子坐在会场正中间。然后我们约定唱最后一句”是因为我太爱你“的时候我们其他两个人都不唱,泽哥自己深情的唱这句,并举起右臂指向妹子。而我们班另一个队伍唱的是五月天的《知足》,其中一个哥们突发状况嗓子哑了,拉我上去顶唱。因为我们都是一起放学排练,所以我也会唱,但是还是要拿着歌词上去念。而若干年后当我偶然看到一条推特才发现其实别人没有记住我唱的《安静》而是这首《知足》。小的时候,一台随身听的价格在100-200块左右,一盘盗版磁带是10块钱;后来我们用CD机,一张盗版CD的价格是5块,后来变成3块。再后来用MP3,由于容量小只能放十几首歌。现在我的移动硬盘里塞了16G的音乐,而每天8个小时泡图书馆豆瓣fm平均每天要过将近100首歌。而我始终很难找到一首歌给我那种感觉,那种泽哥望着台下心爱姑娘撕心裂肺,现在想想又很傻很天真的感觉。并不是这新歌不好听,也并不是老歌有多好听。只是我们再也找不到可以一起通过唱歌分享感情的人;再也找不到可以旋律响起就马上想到某个人的一首歌;再也找不到可以用一首歌就能记录的青春。音乐只是表达心情的方式,心情才是赋予音乐灵魂的钥匙。另附链接:你和你的随身播放器之间有什么故事?人们不只喜欢老歌,还会喜欢老电影,喜欢旧书等等旧东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怀旧可以帮助人增加生命的长度。其实人的生命本质上是无数个一瞬间,每个人能拥有的,也是像电影一样一帧一帧的生命,那么为何我们能够感觉到生命的长度呢?生命的长度等于你现在的时间点加上你对未来生命的好奇加上你对过去时间的惦念。所以小孩子不会怀旧,只会盼望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人就会开始怀旧。那些歌,那些书,那些电影,其实是证明你的过去存在的证据,那你如何能不爱?叔本华说怀旧是人的本能,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到了你生命的最后一天,再好的新歌你还会喜欢吗?那时候新事物已经与你无关了,你已经走到了生命直尺的尽头,你只想再唱唱老歌,因为那些老家伙才是你生命的刻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男人说我怕爱上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