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 东陵盗宝王绍义(3册),有这个漫画的百度网盘吗?

清东陵风水,皇太极为什么如此喜欢海兰珠?在古代,差不多每个帝王都有几十上百个妻妾,甚至更多。所以在皇帝与后妃之间,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唐玄宗与杨贵妃是其中的异类。在清朝,也出现几对皇帝与妃子组成的神仙眷侣,皇太极与海兰珠就是其中之一。海兰珠可以说是皇太极的之一宠妃。她到底何许人也?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为之神魂颠倒?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认真海兰珠,蒙古族,出生于万历三十七年,姑姑是皇太极的哲哲皇后,妹妹是后来的孝庄太后。1634年,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姑母侄女三人同嫁一夫,这在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事。海兰珠入宫的时候已经26岁,早已不是花季少女,却独具女人的成熟之美,更增添其魅力。她就如同一颗闪亮的明珠,照亮了皇太极的心。皇太极与海兰珠一见倾心,有种相见恨晚之意。有此红颜,皇太极春风得意,事业也蒸蒸日上。海兰珠入宫两年后,皇太极龙飞九五,改元崇德,正式称帝。接着,皇太极建五宫,册封后妃。皇太极封海兰珠为宸妃,海兰珠虽然后来才嫁入清廷的,却是四妃之首,仅低于姑母哲哲皇后。皇太极在海兰珠册封文书中说:“秉德柔嘉,持躬淑慎,侍朕以来,壶仪攸著”这句话简单点说就是,海兰珠温柔、体贴、贤惠、善解皇太极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在,常用来指王位和宫殿,也可以是帝王的代称,如宸瀚,宸居。从唐朝以来,只有皇帝对非常重要的妃子才会被册封为宸妃,比如李治曾想封武则天为宸妃,因大臣力劝而作罢;宋仁宗的生母曾被册封为宸妃;嘉靖的宠妃沈氏也曾被封为宸妃。皇太极不仅在封号关照海兰珠,在寝宫上也给予优待。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被皇太极赐名“关雎宫”。关雎出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序曾注解:“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人之邦国焉。”以水鸟和鸣比喻配偶,男欢女爱。海兰珠居住的关雎宫,与其他四宫相比,寓意更明显。从封号和宫名来看,海兰珠与众不同,皇太极对其情有独钟。1637年,海兰珠在生皇八子的时候,天降祥瑞,出现奇怪的天文现象,与古代帝王诞生的传说大同小异,连大臣都说“此非常之贵征也。”宠妃生爱子,皇太极欣喜若狂,立刻大赦天下,大宴群臣。蒙古各部,纷纷祝贺,就连东边邻国都发来一道“皇太子笺”以表祝贺。这些迹象都表明,皇太极已经内定皇八子为继承人。天公不作美1638年,不足周岁的皇八子夭折,这给了皇太极和海兰珠巨大的打击。由于长时间的郁郁寡欢,海兰珠的身体每况愈下,逐渐积劳成疾。1641年,皇太极与洪承畴在松山一带展开对决,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海兰珠病危。皇太极闻讯后,马不停蹄地赶往盛京,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往海兰珠身边。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皇太极跑到关雎宫时,海兰珠已经先行一步。皇太极哭得是昏天暗地、悲痛欲绝,下令厚葬海兰珠。海兰珠的丧礼,可谓规格空前,皇太极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护送灵柩,还请高僧为其超度亡灵。下令禁止朝贺、酒宴和歌舞,连多罗郡王阿达礼在此期间寻欢作乐也被夺爵。在海兰珠的饰终典礼上,皇太极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封礼,还创造三个“唯一”。之一,唯一将不是元妃的妃子封为元妃。“元妃”表示之一个妻子。皇太极的元妃原是钮钴禄氏,这里的追封说明海兰珠才是皇太极真正的妻子,唯一的更爱。第二,唯一赐予妃子四个字的谥号。在清朝,普通妃子一般没有谥号,贵妃在特殊情况下有谥号,皇贵妃去世后有两个字的谥号,而海兰珠却上了“敏惠恭和”四个字的谥号。第三,唯一用制书的形式追封妃子。皇帝的旨意,根据内容的重要性一般分为制、诏、诰、谕旨等。整个清朝,在追封仪式上用皇帝制书仅此一次。由此可见,海兰珠虽然不在了,但皇太极一直对她魂牵梦绕,她走了,也带走了皇太极的心。原创:秋媚,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为何清朝的皇陵频遭光顾?恨是一部分,主要是简单,给你一把锄头你都能挖到头,再者说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 *** 王朝,在 *** 居多的地方谁会去挖自己老祖宗的坟?本文将从民族信仰、地理位置、内部结构来进行对比剖析,各位看官瞧好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之一: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一统 *** 王朝为什么这个作为之一条呢,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朱元璋所开创的明朝是最后一个 *** 王朝,虽然在后面的清朝中也有 *** 的存在,但实际掌权者则是满清,作为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其影响力也是非凡的,最起码孙殿英是 *** 。如果去挖自己老祖宗的坟墓,这着实是有些说不过去,并且因为 *** 遍布广且人数众多,所以守护明皇陵就好像是职责所在一样,同样,这也是更佳的得人心办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洪秀全攻入南京之后之一件事干了什么?就是连夜跑到朱元璋的皇陵前面,张口就是不肖子孙,好嘛,这一下不就证明了自己出身良好。类似的例子还有太多,再举一个, *** 孙先生在定都南京后也是做了类似的事情,在南京曾三拜孝陵也就是朱元璋的皇陵,一来表达自己对于朱元璋的敬重,二来表达对于驱除鞑奴的决心,不过事实证明效果确实不错。不仅仅是 *** 会去朝拜,就连外族也并没有例外,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下江南,殊不知康熙也曾下江南,在路过南京的时候康熙也对着朱元璋的皇陵进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虽然可能有演戏的成分,但是也确实安抚了不少 *** 的心,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明皇陵在 *** 心中的地位。第二:清皇陵位置确实不行先说说明皇陵吧,明朝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所以有两座大皇陵,一个是朱元璋的孝陵,因为朱元璋在位期间都城在南京,所以就把自己的陵墓定在了南京紫金山,选在这有什么特点呢,特点就是进可攻退可守,我觉得朱元璋不仅把孝陵当做了陵墓还做成了军事基地,并且因为离得近,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这谁敢去盗?之后就是朱棣的陵墓了,在朱棣之后明朝的都城就换到了北京,因此朱棣包括其后代的陵墓就都安排到了京城,这爷俩真不愧是爷俩,一个建在紫金山,一个建在天寿山,天寿山距离北京 *** 仅仅五十公里,也是天天都能看见,给人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啊。接着就来聊聊清皇陵吧,清皇陵在选址上就不如明皇陵了,可能也有部分政权的原因,女真政权偏向于移动政权,在占据京城之后才算稳定,对于皇陵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基本上就是哪里风水好就定哪里,并且还特意分出了清东陵和清西陵两个大型墓群。清东陵位于遵化,清西陵则是在保定,两者之间距离京城也都有一百多公里,离得远看不着,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给有心之人可趁之机。第三:清皇陵内结构不行结构也是决定陵墓是否会被盗的一大元素,看清皇陵的结构就能看出,虽然宏达且壮观,但是整体构造却并不难,皇陵最前面是明楼也就是最面前的高楼,通过明楼之后就是哑巴院也就是月牙城,哑巴院的尽头是一个琉璃照壁据说可以遮挡住地宫的入口。打通琉璃照壁就能直接进入地宫。相比较清皇陵的不要太方便,明皇陵简直就是用来折磨人的,明皇陵的构造非常的麻烦,就拿墓道来说,它不是直行的而是蛇形的,如果没有构造图的话,普通人就光墓道口就需要找上一段时间,再加上后面的重重机关,这消耗的时间就数不清了。而盗墓讲究的是短时间内进行,争取不让任何人知晓,就明皇陵这个工作量,你说普通人会选择去里面摸索吗?结语就拿历代皇陵的坚固程度来比较,明皇陵也是妥妥的排名第二,之一是唐皇陵,至于清皇陵,有专家测验后发现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还不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陵,你说这不出事谁出事?只能说对满清的恨是一部分,更多还是因为太简单了。关注文青,咱们一块聊聊历史那些事~( *** 配图,侵权删除)明朝的皇陵是一座都没有被盗过吗?谢谢头条问答诚邀!题主问的明朝皇帝陵有没有被盗?若一座未被盗,这不确切,至少小编知道明朝思帝陵就被盗墓者光顾过,若从明朝陵中像模像样的且正儿八经颇有规模的大陵上看则确未被盗墓者盗过,如南京的明皇陵朱元璋墓和北京十三陵大多数墓均未被盗过,这是确切的!只是万历帝陵后由国家进行有组织的开发,定陵被打开过,也遭到了一些影响,也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物质环境设施还未达到一定保护效果而停止了对其他皇陵的文物开发研究。从整体上看确实明朝的大部分皇陵都保存的好好的,除了定陵出于考古的需要被国家特批发掘外,明皇陵简直就是幸运儿了。那么要知道明朝的皇陵有多少座?首先大家就要知道明朝有多少个皇帝?最后一个皇帝有没有入皇帝陵?翻开明朝历史查阅有关资料,我们知道明朝皇陵除明孝陵以及朱允炆帝陵留在南京,其他大部分陵都在北京十三陵:明朝的建立时间是1368年至1644年,共计276年,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一共有16位皇帝。朱元璋创立明朝的时候,国号为大明。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 *** ,加强了 *** 主义中央集权,同时农民的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朝具体皇帝顺序及历史年代日期排列如下:明朝皇帝有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明惠宗朱允炆(1398-1402)、明成祖朱棣(1402-1424)、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明英宗朱祁镇(1435-1449)、明代宗朱祁钰(1449-1457)、明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1464-1487)、明孝宗朱佑樘(1487-1505)、明武宗朱厚照(1505-1521)、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6)、明穆宗朱载垕(1566-1572)、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这些皇帝大都有自已的陵墓,主要集中在北京十三陵墓群。下面大家先来盘点一下明代皇陵有哪些?它们是由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的皇陵群组成。到目前为止,这些明代的皇陵除了崇祯的陵由于没时间建造而放入贵妃墓而被盗扰外,还有就是官方主动挖掘的万历皇帝的定陵,当时定陵也有盗墓去光顾过,动过心思,外围有挖过痕迹,只是墓口子太多无法入内想盗而又未盗成。解放后,专家考古发现有此迹象因此上报后进行了开发研究,至于其他的墓群确实都处于原装未开封的状态,也是由于明朝陵园墓群十分讲究结构,不是一般的盗墓贼能够动的了的,工程量浩大不说,且墓道深遂,因此很难开挖,即使现在的工程队认真施工也要好长时间,可想明朝对皇陵的重视和讲究。凡是进过定陵里面参观的人都知,陵墓道有好几道石门转来转去,错踪复杂像迷宫一样,进去阴森森很可怕,究竟哪是主墓哪是次道?无法弄清,即使一般盗墓人很难分辩也就无从盗墓取宝了。因此,历朝历代即使孙殿英仅盗过老佛爷墓也未敢盗明朝墓,比如十三陵墓群明摆在哪儿,谁也未去盗过,即使八国联军和 *** 也没动过。我们再来看看明朝皇陵一共有两处,上面也简要说了,一处是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另外一处是位于南京附近的明皇陵,而无论是哪一个皇陵都在人居多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盗墓,怎么可能不让人知道?盗墓贼是要动脑子想一下的。在我国古代被捉住盗墓人可是要判死罪,更别说是皇帝陵墓了,所以盗墓还是会很可怕的,为了人头能留下来,还是保命要紧,古代人盗墓相比还是少些。其次,在明朝的时候,明皇陵就得到了皇陵卫队专人值守并很好的保护下来,而且有专门的守墓人负责,以至到了清朝以后,清朝的帝王为了笼络人心,也是好好的保护了明皇陵,并派重兵把守,并且到了乾隆时期甚至还将明皇陵修缮一新,作为重点皇家陵园维护,至于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 *** 不想开挖盗宝,只是因清朝末代皇帝一直认为盗挖明陵也就意味后期将影响清帝陵的安全,因此在这方面还是坚持,再者日本也是日皇为上,不至于挖几处明陵或清陵而去严重影响皇威皇权,日本天皇也未能通过。明陵还有一个方面特点,就是明朝皇陵的地宫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内部很多都是大块条石基压铺垫。小编上面也介绍了一些,结构确实复杂,可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多么聪明!当初,我国一些考古专家为了挖朱棣的长陵,结果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地宫入口,更别说盗墓贼了,就算盗墓贼能够进入明皇陵,耗费的时间也是消耗不起的,说明皇陵几百年来无一被盗也不是没根据的。同时,民间还流传很多关于十三陵的一些神奇传说,说地宫里有暗设机关,有冷箭和地坑、水牢,还有毒气柜,若不小心触碰非死既亡,凭这也会让很多盗墓者望而生畏,还有现在 *** 的保护措施也很到位。现在每天十三陵里一到节假日去参观人居多,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敢进去盗东西?另外,从历史上看当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对皇陵进行毁坏就被清朝打退了。所以清军并没有与明朝产生什么冲突,而当时清朝对于最后明皇朱由检殉国的勇气非常敬佩,所以将明朝的皇陵进行了很好的保护。明朝的皇陵保护的很好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当时入关以后被人们看作是异族,为了笼络汉族人的心,所以没有对前朝皇陵进行 *** 。如果遇到改朝换代,前朝的陵墓一定会受到损坏,清朝在这件事情上做得非常地道,不仅笼络了人心,同时还保护了明朝的皇陵,清朝倒台,建立了民国,所以明朝又躲过了一劫。为何有关外皇陵东陵西陵三处陵墓?清朝的皇陵以建造年代和地理位置来区分,可以分为关外皇陵(永陵、福陵、昭陵)、唐山遵化清东陵和保定易县清西陵三处。关外三陵埋葬的是清朝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以及作为清朝祖陵的努尔哈赤的四代先祖。关外的三个皇陵是在清朝入关之前建造的,当时清朝只是东北关外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努尔哈赤赫图 *** 起兵之后迅速击败明朝的围剿,占据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前就开始考查修建祖陵,初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尊为永陵。永陵里面埋葬着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叔叔以及配偶家属。努尔哈赤在东北征战半生威名赫赫,想不到晚年在小小的宁远城遇到了袁崇焕。在攻打宁远的时候中炮受伤不久死去。皇太极继位后马上在盛京附近修建陵墓,一直到顺治年间才完工。崇德元年尊称福陵,由于位于盛京城东所以成为东陵。1643年皇太极驾崩,清 *** 马上在盛京城北兴建皇陵。顺治元年定名为昭陵,顺治八年初步完工由于位于城北所以称为北陵。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皇帝迁都北京,清朝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1661年顺治皇帝因天花驾崩,由于清朝已经入关不再是屈居东北的地方政权。所以清朝 *** 开始在国都附近寻找风水宝地,最后选择遵化地区兴建皇陵。最初有顺治皇帝的孝陵和康熙皇帝的景陵,雍正皇帝最初也选在此地修建陵墓。1729年(雍正七年),雍正皇帝以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借口而废之,复于河北省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由于遵化皇陵在东易县皇陵在西所以才有后来“东陵”、“西陵”之分。到乾隆皇帝的时候在东陵修建了自己的裕陵,到嘉庆皇帝时身为太上皇的乾隆皇帝为了平衡东陵西陵的关系,按照昭穆次序父子不在同一个陵园的原则确定每个皇帝的陵墓。道光皇帝按照规定应该葬在清东陵,但是由于地宫渗水这个对于墓地选址是最不吉利的。所以道光拆毁建筑另选西陵作为自己陵墓。道光皇帝葬在西陵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只能葬在东陵,咸丰皇帝继位以来一直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最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狼狈逃亡热河行宫惊惧而死。死后葬在东陵的定陵。慈禧慈安两个太后葬在定东陵,最后被东陵大盗孙殿英所盗。同治皇帝生前没有选择陵址,英年早逝之后由于生前和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不和。在加之国家多事于是只能草草选址葬在东陵的惠陵,同治皇帝也是最后一个葬在东陵的皇帝。清西陵位于保定易县,雍正皇帝发觉自己东陵陵址有问题于是另选吉壤。选来选去选择了易县永宁山下,雍正皇帝死后就葬在清西陵的泰陵。到嘉庆皇帝时遵从父亲乾隆皇帝的规定,嘉庆没有跟随父亲乾隆皇帝而是和爷爷葬在一起。道光皇帝由于东陵墓穴渗水于是弃之不用,未按规定另外选择了清西陵的慕陵。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慈禧太后实际统治大清帝国40余年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她的葬礼极尽奢华,而后半生几乎作为囚徒的光绪帝的葬礼只能低调了事。另外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没有自己的陵墓的,溥仪做过日本人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还没得及为自己的百年考虑日本就失败投降了,而溥仪也作为俘虏战犯经过十几年的改造生涯。1959年经过人民 *** 的特赦溥仪成了一名共和国公民,1967年因肾病去世死后火化骨灰放在八宝山。1995年为了当地旅游业考虑溥仪骨灰迁到清西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距离光绪皇帝的崇陵后墙只有区区200米远。溥仪去世时已经一个普通公民,但是他确实是中国最后一个正式公认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来说溥仪墓可以说是中国最简陋的皇陵了。光绪为啥葬在清西陵?清代从顺治起,历代皇陵都安放到唐山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到了雍正时,他发现永宁山下风水很好,离北京较近,尤其是距离出产石料的曲阳县非常近,因此决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节省许多人工。但乾隆皇帝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不愿意葬在西陵,而在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可是又不能将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乾隆下诏,命令今后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儿子嘉庆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这样,嘉庆的儿子道光帝应该埋葬在东陵。但嘉庆刚为先死的皇后建陵时,地宫就渗漏地下水,道光认为不吉利,决定迁移到西陵。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儿子咸丰帝就得安葬到东陵。咸丰的儿子同治皇帝年青丧命,由慈禧做主,给安放到了东陵。同时,慈禧也为自己在东陵修建了豪华的陵墓,根本就没有顾及光绪帝的后事。光绪死时尚没有陵墓,光绪在西陵的陵墓崇陵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开始动工的。不过三年后就发生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根据民国 *** 的续修协议和依靠一帮遗老的努力和捐助资金,崇陵直到1913年才修建完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陵盗宝王绍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