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那种二次元风格的画,看到鸿享云绘米卡老师的话特别喜欢,想问一下这个班靠谱嘛?

我也是报了好几个班,就根据我的经验和朋友说的一些东西来总结了一些报班建议和一份思维导图。以下就是我整理的近期推荐报班的思维导图,我报过其中几个班,感觉都还可以。可以自寻选择。看完图了,我来说一下如何甄别什么是坑,和如何选择自己改报什么样的班。如何甄别哪些机构是坑?第一、宣传的铺天盖地,你随便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原画相关内容都有他们的广告在前面,甚至你搜其他机构的名字,也会出现他们的广告。这种机构就不要去了,他们把钱全放到宣传上了,怎么可能有好的师资去教学呢?第二、口碑与评价,当你去考虑去一个机构前,先去贴吧知乎等等各平台去搜索他们的评价和口碑,那种明显有我说的第一条内容的机构,那口碑都是相当差的,原画五大坑不是开玩笑的。当然,有些机构的评价不多,但是口碑好,这种基本都是个人小班,或者一些小型机构的小班,就在上面的思维导图中就有不少这种班,遇到这种评价不多班,可以去询问往期学员。第三、试听课,据我所知,一些靠谱的机构都很少有所谓的让你教几百块去听所谓的试听课的,这些所谓的试听课全部的是那种割韭菜的机构,给你一个低廉的价格先把你骗过去,然后课上进行推销他们的课程,给你洗脑,讲课那真是粥里没有一点米全是水啊!靠谱的机构都会有自己的公开课和图文教程等等,你在 B站呀,微博什么的都可以搜到他们的视频,去看这种就好!!!第四、贷款学习,看见这种让你可以贷款学习的赶紧绕路走,他们全是社会的寄生虫,吸血鬼!他们把你骗过去进行贷款,等你发觉自己被骗时,就已经背负上了沉重的还贷压力,而且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遇到让你贷款学习的机构,一定不要去,他们是骗子呀!!!第五、包就业。呵呵,给你说学完包就业的全是骗子!被这种包就业的谎言骗去的韭菜,不是学到途中发现自己被骗了就赶紧喊退款走人,就是最后留下来当老师坑害下一批学生,某谭就做了不少这种事。靠谱的机构虽然都会有就业推荐,但是不保证你一定会就业,毕竟你学的好不好,你自己的因素也很重要。第六、冒充你们学姐学长,这种套路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我的一个朋友和我说,他们学校群里突然来了一个人说自己是他们的学姐或是学长,然后说有什么免费学画画的教程和绘画素材,接着给你一个二维码,说这是一个公开课,可以去看一下。当你扫了二维码之后就转到一个QQ号上,然后给你进行推销洗脑,接着让你不要忘了公开课。最后你去看了公开课后发现,原来还是在那里推销他们的课程。yue!!!看完上面写的东西之后,我想你一定有个对哪些是坑有个大概的认知了。那么来看看怎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班吧。第一、零基础小白建议去白嫖下免费教程,去做完V大预科班的内容,验证下自己到底是否真的喜欢画画。V大预科班在微信上搜索微信公众号:madlineCG艺术实验室 就好,只要你耐下性子来做完,而且是认真的做完,且没有放弃,那么我就可以推荐你去报班了。毕竟金钱和时间都是你自己的,我不希望你报完班发现自己其实不是那么喜欢画画,然后浪费金钱和时间。第二、当你有了一定基础了,这时就要选择你学板绘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兴趣爱好还是以此为生。如果是为了兴趣爱好,那么找一个画风和作品你看着喜欢的老师去报名就OK了,反正你也不打算入行嘛~当然,还是得选靠谱的。如果你是为了入行就业,那么就要慎重考虑一下了。毕竟这是你以后吃饭的家伙。第三、为了入行就业,那么就一定要确定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是想走原画设计,还是插画,还是美宣?或者是影视概念?这点要考虑清楚。虽然都是画画,但是工作内容确实不尽相同,那些教学的机构所教学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毕竟你不能要求一个教原画设计的班去教你美宣或是影视概念吧。先不说别人老师能不能教,你就说这合适吗?第四、确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之后,再去选择报班,基础薄弱就从基础班报起,靠谱的机构,他们的研修班都是有门槛的,不是说你要报名就给你进的,毕竟别人也得考虑自己口碑问题。第五、看清老师水平和助教水平,有些画得很好,但不一定都会教。所以去考察往期学员反响和作品。一些大机构都会设备助教,毕竟他们一个班人数太多,一个主讲老师肯定照顾不过来。但是并不是所有助教水平都是在线的。第六、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网络班或是实体班,大班制或是小班制。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有一定基础但是基础不是很好的人比较适合去实体小班,毕竟那种网络课和大班制都是人数非常多,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其实很难得到单独机会给你解决问题,非常容易产生跟不上课程的情况而导致浪费时间和金钱。基础扎实的人就比较适合网络课这种了。第七、不要被名人效应所裹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报那种大佬的班,首先是因为大佬的班基本全是大班,人数居多,设备不少助教进行辅助,我觉得这样总会有学生得不到照顾,无法做到很好的雨露均沾。而且那种大佬的课都适合基础比较扎实,大佬说个理论就能跟上思考进度的。如果基础不够牢固,过去就等于在听天书最后在这里希望题主能够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班吧。(当然,建议还是先做下V大预科班内容再考虑报班。)没想到这篇收藏的人这么多,那么我把后面整理的再添加一点信息。机构详细介绍元素动力冯伟大佬在上海的实体班,毕竟是在上海,学费和物价较贵,不过以冯大的实力来说,算是物有所值的。冯大掌握商业绘画技法非常多,厚涂,薄涂都非常精通。冯大最近几年都在画伪厚涂,风格我很是喜欢。但并不推荐零基础的去报名,元素动力更适合有基础的人去学习进修,毕竟学费并不便宜。魔豆CG也是在上海的实体班,基础班和研修班都是由宋其金(金姐)来教。金姐手速非常快,能很快的出效果,且能驾驭很多不同的风格,上课的氛围也很有意思。之前的教室环境饱受诟病,现在好像换了新校区,没有明显的缺点。只不过金姐一个人带两个班,大多数时间都是助教来辅导。金姐也有几个公开课视频,感兴趣的可以先去看看。XRCG肖壮悦在广州创办的实体班,肖大的画更偏写实油画的感觉,他的学生作品也大多如此。XR要求角色和场景双修的,按他们默默所说也招收零基础的学员。肖大教学经验挺丰富的,教学质量有保证的。曼奇立德位于福州的实体大班,73大神坐镇教学。前几年口碑非常好,近几年扩大的很厉害,现在一个班基本都是200人左右,教学人数也是非常之多。最近阿乐的插画教学组都加入曼奇,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名师了。因为人数众多,教学质量肯定也是参差不齐,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照顾得到。所以不喜欢大班制的人请思考后选择。零度CG位于武汉的实体小班,我有个朋友在零度学过,他说零度那边还不错,学生20多,精品班是张仔东亲自带,他们那一期基本都顺利就业了,学费也不算高算得上性价比非常高的实体班了。也有基础班,招零基础,应该是其他老师,具体情况不清楚,教学有保障。图形科学位于南京的实体班,了解到这个机构的时候是看到他们请来很多大佬来开公开课,但其实都是过来露个脸就走了,宣传水分很大,而且他们老师换的挺快的,实体班反馈挺少,但现任实体讲师画功都还不错,属于可以选择的范畴。匠人绘由温柔一刀创办,坐标成都。近几年温柔一刀好像就已经安心当老板了,教学方面基本不负责。但是匠人绘还是有许多大佬压阵。就学生作品和他们自己宣传以及讲师作品来说,都是更偏二次元插画和美宣,喜欢此类风格的同学可以去。匠人绘开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讲师都挺厉害,教学应该没问题。枭瞳位于深圳的实体班,两位创始人可以说是王者荣耀御用美宣画师,所以他们学生作品也是类似的风格,喜欢这种风格的同学可以瞧一瞧。枭瞳成立时间也不短了,宣传也是一直不温不火,网上基本没什么负面评价。适合有基础有经验,想要进修美宣的同学报名。星雨位于厦门的实体班,原由阿乐和齐猪创办,现在阿乐好像带着自己的插画教学组都去了曼奇,现在星雨这边也没有美宣插画的相关课程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要不要把星雨放到场景那栏进行推荐了,现在那边情况不太稳定,大家可以先观望一阵子再考虑报名。不过报齐猪的场景班应该没什么问题。三叠色位于南京的实体班,有教角色也教场景,不过我觉得还是跟紧徐慕阳的场景班才是最好的。说实在的,我对场景这边不太熟,不过徐慕阳的场景我挺喜欢的,画功放在那里。也没有什么负面消息,喜欢场景的朋友可以冲。雁甲由徐拯在广州创办的场景实体班,我个人更喜欢徐拯的场景,设计很有张力,颜色也很好,网上还有人说北慕阳南雁甲,不过徐拯的班我觉得需要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去报名,不太适合没什么基础的人去报名。KrenzK大的班可以说是我见过最火爆的班了,那招生名额只能说是用抢字来形容。K大的班之所以火爆自然有其火爆的理由,K大所教的内容全是非常基础的内容,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够让小白打好牢固的基础。K大教的基础都非常公式化,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我个人觉得K大三件套是每个小白不可错过。Victor-clouxV大有个微信公众号,里面可以找到V大预科班内容,我个人认为也是小白们必备的基础课内容,只要跟着V大预科班内容画完,那么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手上功夫都会提升一个很大的档次。TOART由牙爷TOOTH领衔的网络班,几位助教水准也不错,学员作品欧美Q版偏多,喜欢的同学可以去官网看一看。课程我个人觉得可以跟紧牙爷和星星翔,口碑较好有保障。臭画画的老王价格低廉的网络班,人数不多,也没有助教,基本就是老师讲什么你学什么,属于小白前期可报的网班,性价比不错的网络班。Grandia元大佬个人网络班,二次元风格,画的也相当好。进班门槛低,价格也不高,可以算得上性价比较高的二次元网络班。好像是没有助教,元大一个人自己教自己改,喜欢二次元的同学们可以冲。光翼学园黄光剑大佬创立的培训班,光剑大佬非常早的时候就开始做培训教育了,画得又好,经验又丰富,所有大佬里面我最喜欢光剑大佬的笔触了。喜欢插画美宣的同学真的可以考虑。光翼里的助教和其他老师的水准都挺高的,教学有保障。俊西JUNC俊西大佬的插画美宣个人班,建议能够自己创作的同学去报名,零基础审核肯定是过不了的,课程会讲许多高级技法,适合想要进修的同学去报名学习。Gliulian-绿榴莲大佬个人场景班,适合有基础的同学去学习。教的基本都是国风场景,在国内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喜欢的同学可以去报名,开了10多期,教学应该有保障,就是客服回复真的挺慢的。艺数绘由钟风华和洛克猴两位大佬创立的培训机构。以前艺数绘还有实体班,但是因为疫情原因就全转线上了。钟大和猴哥都很强,一位主教角色,一位主教场景,都是非常不错的老师,有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是艺数绘的双修教学需要基础较好的同学去报名。EvanLeeCGEvanLeeCG大佬的图在表现女性曲线优美的方面有非常高的功力,而且很有个人风格,再加上精通3D软件辅助画画,速度又快,画得又好。但是E大最近不开班了,在潜心完成自己漫画创作。
题目是个病句啊!“谈论二次元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什么?”“废话,当然谈论二次元啊!”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二次元”这个词,没听说过也没关系,毕竟人总不能永远保持年轻。可是,“二次元”到底是什么呢?“二次元文化”又是什么呢?谈论二次元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什么?这篇文章就是谈论这个问题的。一、从二次元说起这是百度的解释,看得懂吗?别走!嗯,看不懂很正常。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些对二次元的常见认识,也就是被【次元壁】蒙住双眼的我们的错误认识:1.二次元=幼稚“你都多大了还看动画片?那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好看的?人都长得一样。”2.二次元=会画画“你不是很喜欢动漫吗?怎么不见你会画画。”“啊你不是喜欢二次元吗,你给你妹妹画一个海绵宝宝啊,她好喜欢的。”3.二次元=很变态“废宅一枚,有一些完全不混圈的朋友,偶尔问我一些动漫角色之类的问题,不管是什么,都会说我,好变态,好恶心…”4.二次元=卖国贼“最奇葩的就是一个女生在听完我与朋友聊动漫后一脸不屑的说'你们喜欢二次元的啊!最不爱国了!'”…………可见,对于“二次元”这个词,有非常多甚至完全不同的解释,我总结了一下,归纳为三种:① 真·二次元:就说白了就是肥宅,而且是有着特殊趣味的·肥宅。常年窝在宿舍,待在一些以论坛和贴吧为主的小圈子里。除了上课和拿外卖基本不出门。什么鬼畜、唱跳、Rap、篮球什么的,人根本不关心,也不想关心,更不要说什么Cosplay、语C了。资源(表面义,指真·二次元资源),在这儿才是硬货!可千万别跟他们提二次元。真·二次元就类似于图中的“老人”② 外行(包括我)说的·二次元:包括但不限于动画、卡通、漫画、Cosplay、日本动漫……以及“日本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以及其相关亚文化等等创作作品的合称”,对,就是这么多。其实外行们指的就是“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新式娱乐”,简言之就是ACG文化(动画Anime、漫画Comics与游戏Games),说“二次元”只是为了拉近自己与青少年们的距离——实则他们口中的“二次元爱好者”根本就不会多看他们一眼。外行以为的·二次元③ 相对最正确的·二次元的定义及在理性范围内的认识:这个稍麻烦一点,我们要从定义出发。“二次元”是一个名词,在日语中的本意是“二维空间”,不是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所以不能说:“你太二次元了,你真幼稚!”,或者“你们这些二次元……”当然,也肯定不是“二维空间”这个字面义,正如【宅男】也并非字面义“宅在家里的男孩”那么简单一样。于是我求助知乎,“二次元是什么?”在一位答主答案中,我茅塞顿开了。答主是一位相关领域大V, @儒雅随和白浊粘胶,当然,他的简介才是让我无比相信这个答案的原因:二次元爱好者/冻鳗睾手/请不要邀请我回答和二次元文化无关……(关键词冻鳗睾手)他是这样说的(答主自己说是引自维基百科)“二次元”作为宅用语的流行,与一个词是密不可分的,那就是“二次元コンプレックス”。“二次元コンプレックス(二次元complex/二次元情结)”,简称“二次コン”,在国内通常被翻译为“二次元禁断综合征/综合症/症候群”(综合征/综合症/症候群对应的英语是syndrome,关于这个不当翻译的由来暂时不作考究)。指“对动画、漫画、PC游戏、小说插画等绘画中的二次元美少女角色,怀有性或者恋爱的感情”。“二次元コンプレックス”这一词的由来,是1970年代后半段的动画热潮之后、1980年代初的洛丽塔情结热潮之时,动漫爱好者描述“对动画中的美少女角色的偏爱行为”所使用的隐语。由此看来,“二次元”一词如果作为宅用语,那么它所隐含的意思是“包含平面上的美少女角色的作品的合称”,而不是“平面上的作品的合称”。因此,“二次元”的主体,应该是“平面上的美少女角色”。所以,提到“二次元”,我们不能章口就来“ACGN”、“日本动漫”,而是——“萌娘”、“美少女”。“平面化”、“美少女”,这应该算比较准确的【二次元】形象了这,就是在理性范围内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一个较为客观的对二次元的认识。二、相关的知识储备现在清楚了吧,不清楚也没关系,只不过说明你已经很难和年轻人打交道了。ok,在进入正文、对所谓二次元文化开始深入分析之前,还需要一个名词解释的环节,掌握之后有利于与祖(xia)国(yi)的(jie)花(diao)朵(si)们更好的相处。浙江省教育厅长都发话了:1.Z世代:2.扩列:加好友。扩列起源于李宫俊吧帖子被二次清空之前,该吧禁止成员留任何联系方式,一切交友类型的帖子都会被管理员封禁,于是吧内成员将交友的帖子称为“扩列”,后来演变为部分95-05后的通用暗语。3.一些【黑话】cgx:处关系cdx:处对象cqy:处Q友nss:暖说说。帮忙点赞、互评、转发说说,增进线上感情sk:生快,生日快乐nbcs:CS牛逼?不,这是英文缩写,nobody cares,跟人撕逼或回怼时用做结束语的绝佳方式。图书馆?来我家吃饭?有点困。那你睡啊。好的4.现充:全称是“现实生活很充实的人生赢家”,还可译为:“热爱三次元的人”。意指现实生活中非常充实的人、人生赢家,是二次元的全民公敌。5.2.5次元:介于动漫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存在。像上面提到的周边世界,存在于动漫和现实之间的产物,所存在的圈子,被称为2.5次元,比如cosplay、玩偶等。6.次文化:次文化,又称亚文化或副文化,其含义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一般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次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ACG就属于次文化的一种。…………好,在茅(yi)塞(tou)顿(wu)开(shui)般了解了相关名词解释后,下面进入正文部分。三、“二次元”都形成文化了?我为什么要在前两部分放这么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东西?我想表达的很简单,那就是:年轻人的确有这么多看起来很神奇的需求,所以接下来的篇幅就是在回答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泛二次元圈子都发展壮大成文化了?这叫推进二次元文化落地“咋就整出来个“二次元文化”呢?不就是一帮中二少年的自嗨吗?至于吗?别欺负我95后没有青春,这就是自嗨,我也是在魂斗罗里借过命的人!”“别瞎说,什么中二少年,那叫二次元文化传播者。你就没中过二?是,说白了的确就是爱好,那凭什么你的爱好,就没上升到文化层面呢?这一届学生这么有文化自信了?”下面是很(yóu)严(tíao)密(lǐ)的分析少年免不了中二,少女免不了多情。7080痴迷热血武侠,世界观都深受金庸古龙影响,阿里巴巴老员工们每人一个花名,马云叫风清扬,放到今天的二次元圈,妥妥的中二病少年。80后90后开始迷上了动漫、游戏,什么灌篮高手、魂斗罗,都是曾让他们热(zhong)血(er)的作品。如今的00后(一部分95后甚至90后)不追金庸也不打游戏,迷上动漫了,玩个狼人杀都要开柯南破案的背景音乐。也就是说,少年们的中二病其实没多大区别,只不过病因换来换去罢了。那么,为什么我武侠、魂斗罗、QQ农场,这么二,就没能形成什么文化呢?就因为它二次元名字里面有个“二”?(其实二次元也根本算不上文化,后面有解释)武侠的影响还不够?一、因为时代变了、圈子大了。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联络越来越简单,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全面,网民的群体也越来越低龄。原来只是在一个班里口口相传、拉帮结派,任你多激情热血多情深意切,出了校门、离了圈子就没法聊了。所以再怎么一个流行玩意儿,也成不了大气候。而现在,网络和信息已经将人们淹没了,传播速度较过去更是降维的打击。在这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土壤的哺育下,任何一个小小的小众圈子都将会急速地为外人所知,如果圈子内容恰好合适,将很快实现大量“圈粉”,这就是扩大和泛化的过程。而“二次元”这个圈子,由于更加符合当今青少年的兴趣取向,就圈了更多的粉,泛了更广的化,从一个小圈子变成了一个大文化;它的粉丝们,也从中二少年变成了文化使者。当然,就像传话游戏的尴尬结果一样,最初的爱好者们,在小圈子不断的扩(za)大(hui)和泛(bian)化(wei)过程中,其实也懵逼了。二、人发生了变化,这在解释第一点中说的“由于更加符合当今青少年的兴趣取向”。沉迷于武侠小说、格斗游戏的那批热血青年们,尚不似当今的青少年们这般追捧“理(zuo)想(meng)”、“自(ren)由(xing)”、“个(zhuang)性(bi)”。那个时候,他们再沉迷、再打游戏、再躲网吧,终究还是处在一个现实大于虚拟的环境里,对自己还是有一个现实认识的。也就是,更务(lao)实(shi)一点。而现在,在互联网新时代春风暖阳的浇灌下,务实的花朵们开始蠢蠢欲动,花花肠子多了,都觉得凭借自己的理想、自由和个性,完全能长成攀援的凌霄花——直到他们面对现实——当然,他们不愿面对现实。父母们、老师们并不理解花儿们的理想和个性,于是发现孩子们越来越难教(tao)导(lu)、冲(dai)突(gou)越来越大。这时,青少年们发现,互联网的价值观和自己是一样的,要什么就有什么,不要什么就没有什么。自由和个性是通行证、关怀和包容是邀请函。于是他们逃向了那里,在第一点所说的,各种圈子的扩大与泛化中,纷纷找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那一片土壤,并开始以主人公的身份捍卫这片土壤的荣(bi)誉(ge)。而所谓“(泛)二次元”文化就是这些沃土的合众国,由于其普遍具有的萌化、少女化、拟人化、关怀性的形象,更加软化了现实世界冰冷坚硬的运行法则,于是成为了互联网国度中最广阔的沃土之一。这片沃土实际上就是一开始所解释的涵盖一大坨东西的“外行以为的·二次元”,说简单点就是当代青少年的娱乐方式。就是在这片沃土上,“二刺螈”们摇头摆尾,找到了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对他们来说,二次元世界是一个容纳他们烦恼的桃花源。所以从文化属性上讲,如果有二次元文化的话,就应该是一种关于“逃避”的文化——无论其中有多少热血与激情。综上一.互联网的全覆盖,使得信息、内容、产品井喷,并得以高速传播二.互联网一代青少年对虚拟世界根本无需适应,轻松爱上了各类“泛二次元”作品于是,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威力,小圈子实现了扩大和泛化,以致最终形成00后的所谓文化——二次元文化现在终于恍然大悟了吧,你们武侠、魂斗罗那玩意儿,才叫自嗨!才叫中二!当然,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所谓“文化”,纯tm就是唬人!其实就是年轻人喜欢的虚拟产品(动漫、漫画、电影、cos……)的一个不严谨的统称,私以为称其为文化,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个文化,更像是资本或者商家为各自利益,故意套年轻人近乎弄出来的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二次元文化”。它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一代青少年的娱乐诉求,资本们解释不清又怕错失了风口,只能套近乎,扯出来一个二次元产业甚至上升到二次元文化。殊不知真正的真·二次元们,正窝在宿舍里四处找寻资源——全没意识到自己竟为新时代青年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写到这里我隐隐发现,我的全文分析其实都是废话(what???),因为“二次元”这个词:使用它的人根本不了解,了解它的人从来不使用。跟“相对论”、“费马大定理”、“基因编辑”那些玩意儿是一路货色,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吹牛逼用的。大部分人只不过是在用“二次元”这个词代指他们想说却又说不准确的那个东西,“二次元文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方便使用的代号。至于真正的“真·二次元”爱好者们,他根本不在意这是文化还是垃圾,nbcs!ok,行文至此也算可以了,但是在深刻性上还略逊一筹,少了点儿升华的意思,毕竟,00后冻鳗也可以上升为“二次元文化”,那我凭什么就不能把二次元文化再上升一下呢?在结束二次元这个话题之前,我要表明一下,这篇文章完全不是在“讽刺”、“嘲笑”泛二次元文化,只是在思考其形成的原因和本质。相反,许多泛二次元作品都有着很高的水准,在修改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段话:我并不仅仅在寻求结果,如果只是为了寻求“结果”的话,人是容易走捷径的。在走捷径的过程中,人会很容易迷失真实,甚至连满腔的热忱也会逐渐丧失。我认为重要的是“寻求真实的意志”!只要有了这种向真实前进的意志,即使这次失败了,我也终于会达到目标的,因为我仍在继续前进...这是不会错的!来自于《jojo的奇妙冒险》,虽然我没看过,但这句话的确很值得思索。共勉!四、话题的逐渐转移从这里开始,所谈论的将从“二次元”逐渐转到“虚拟世界”,再转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内容将会与二次元关系越来越小,或者说我只是大家探讨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二次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体现)我想升华的观点就是:互联网虚拟生活让我们忽略、甚至更难以面对现实。时代与个人是相互影响的。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虚拟。比如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很显然,那种缩短是虚拟的。大部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是虚拟的——无论是从距离上还是了解程度上。虚拟的关系只需要通过虚拟的行为和内容来形成(个人观点),那么当然比实现一段现实的关系容易得多,所以我们的“圈子”越来越大,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孤独感却依旧存在甚至加剧。类似的,信息在人人互联的助力下飞速创造和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变再变、一碎再碎。我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比任何时候都多,周围充斥着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良莠不齐。它们仿佛是免费的知识、成功的捷径,诱惑你去点击,甚至会根据你的喜好,让你沉迷于其中。然而虚拟的关系不等同于朋友,杂碎的信息不等同于知识。虽然认识的事物多了,但认识的程度很浅;人与人的关系形成起来很容易,享受起来却不纯粹而且我们似乎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是虚拟的,是碎片的,甚至是无益的,然而我们无法停下。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环境的影响下,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各种虚拟和碎片的东西,没有就不舒服,以至于逐渐无感甚至嫌弃现实生活。一方面,现实之所以是现实是因为它真实,真实就不是故事,就意味着没有戏剧化,意味着平淡,而我们在虚拟世界的刺激下,已经无法享受甚至感知那种平淡了,甚至可能视其为平庸,所以走路吃饭也要看手机;另一方面,因为现实生活是真实的,是有结构、次序和规则的,从某意义上来说,在现实中我们“并不自由”,而互联网虚拟世界,往往是无人监管的汪洋,在海上我们无比自由,虽然有时也会迷茫——当我们放下手机、抬起头来的时候。所以,一言以蔽之:1.互联网时代营造出了一个很吸引人的虚拟世界2.年轻人喜欢那个世界以至于忽略了现实世界于是一拍即合,新鲜血液的加入让虚拟世界更加壮大、逼真,以至于能够在资本家口中形成一类文化,形成新的韭菜田。五、为什么是年轻人那么,为什么是年轻人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年轻人会“喜欢那个虚拟的世界”。ok,既然喜欢,必然是因为其中的内容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甚至是他们本没有需求的需求(难道谁天生有不断刷抖音的需求吗?)于是就产生两个问题:1.虚拟世界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2.为什么这些需求没能在现实中实现、而非要去寻求虚拟世界的慰藉呢?好,人有哪些需求呢?这就又需要马斯洛的那张需求金字塔了,需求都在这儿。哦不,是这一个首先,似乎可以笼统地这样说:这些需求从下到上,实现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其次,我们又可以笼统地说:一个需求,在现实中实现的难度,是要大于在虚拟世界中的实现的。例如,找一个女朋友的难度和找一个关系暧昧的女网友的难度;例如,真正叱咤风云的难度和在评论区叱咤风云的难度……再次,还可以笼统的说:相对于其他年龄段,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的“自我实现”需求是更大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最有(bai)理(ri)想(meng)的。总结一下就是:1.需求层次更高,想实现就更难2.在现实中实现需求比在虚拟中更难3.年轻的时候需求层次最高所以:年轻的时候需求层次高,然而高层次需求难以实现,于是在虚拟中寻求简单的实现方式。又赶上日益繁荣的互联网虚拟文化,于是很容易陷入其中。所以与其说是走向虚拟,不如说是不愿面对现实中真实的需求。他们在虚拟世界中找到的,无非是“有人说话,不再孤独”、“兴趣相投、相谈甚欢”、“激情和成就感”……这在现实中都存在,唯一的不同是,在虚拟的国度,实现这样的需求很简单,成本很小。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三次元现充会觉得二次元很傻,“真tm无(sha)聊(bi)!”也就是开头两部分的内容。为什么我要讲那么一大堆在老年人看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呢?就是要让你明白,你觉得的“幼稚、无聊”,其实的确是他们的需求,陷于二次元正是因为他们的需求在现实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才诉诸于线上虚拟世界,在那里更容易实现。二次元是表面需求,是深层需求的表达形式,而深层需求是亘古不变的,无非是交(chu)朋(dui)友(xiang)、虚(nuan)荣(shuo)心(shuo)…………六、热爱虚拟or逃避现实?也许有人也会问:不对啊,走向虚拟不一定就是虚拟的错啊,如果说现实逼得人们无处可去,那不去虚拟世界还能去哪儿呢?都是现实世界的错!都是三次元现充的错!他们抢走了我的东西!!!复习:现充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很充实的人,是二次元世界的大敌。我想的是,“不得不面对现实”有可能真的是一个必经之路和解决之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问题出在现实,那不去面对的话,怎么可能解决得了呢?面对,不一定能解决;逃避,则不可能解决。从前没有那个无比舒适的虚拟世界,人们只能去面对,去解决;而现在有了可以躲避的虚拟世界,便都跑向了那里——尤其是最容易在现实中受挫的年轻人。问题是,躲起来非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问题加剧,在你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更为严重。所以说,极具诱惑的虚拟世界让我们更不情愿面对现实。好比雨中行路,如果没有旅馆、雨衣,我们也许早就跑到目的地了,但现在有了雨衣甚至旅馆,便很有可能就慢了下来,更可怕的是,旅馆住得久了,都不想赶路了。当然不是说毫不休息甚至生于忧患(推荐的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但互联网虚拟世界从某种程度上似乎的确助长了死于安逸。然而行文至此,我意识到一个更应该谈论的问题,而且可以更好的驳斥我的观点:那就是某些逃避可能与虚拟世界无关,甚至你会感觉你在努力。(越来越偏题了……啊?有题吗?)因为我发现,我就是一个喜欢逃避而对虚拟世界无感的人,我的逃避在于:不是通过虚拟世界去逃避,反而是去做另一件“正经事”。没听懂不要紧,还以雨中行路为例:雨中行路,没有雨衣也没有旅馆,我的内心不太想走了,觉得“没意思”,突然发现路边一家餐馆招聘,于是“顿时心动”,“自以为”深思熟虑后告诉自己,赶路多累,没有结果、没有意义啊!于是欣然前往餐馆……没想到做了几天工之后觉得这更没意思、更没意义了,“还不如赶路呢……”于是又陷入了深思熟虑中…………就是这个!行文至此我才发现,一切没有面对现实的行为,都是一种逃避,包括无止尽的思考!而我说的这一种尤其可怕(我就是这样),因为它会让你觉得你在“寻找新的一条路”,实则不然,那条想象中的路并不是你“正在面对的现实”,归根到底还是逃避。这种逃避,我认为其实还是虚拟世界导致的,也就是碎片化的信息导致的。我们密切紧张地关注着身边和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样都不能错过,然而对自己却并不了解或自以为了解。于是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就会动摇,就会不专注,就会迷茫,就会功利,最可怕的是还自以为“深思熟虑”。这其实也是虚拟世界的副产品——让你没有时间了解真实的自己,没有时间专注于你的事情。有人会质疑:你这是玄学啊!凭什么只有一条路呢?换一个方向就一定是逃避吗?我也在想,但我还是觉得,也许冥冥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过多地考虑选哪条路,似乎不见得是一个好事。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路与路之间的区别也许并没有那么大。昨晚看到一句话,印象很深:只要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位。总之,始终不要放弃自己对人生最远大的期许,眼下走的路虽然未必是必经之路,但是走路的能力是一点一滴磨炼出来的。共勉!写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要对看到这里的朋友说一声辛苦了!你们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忍耐能力还没有退化,这正是你们尚未陷入虚拟的重要表现。为了纪念,点个赞吧!好,我来梳理一下这鸿(bu)篇(zhi)巨(suo)制(yun)的文章到底讲了什么。我们是从二次元讲起的,从二次元的定义、考点、相关名词解释、多个学派的理解和争端……讲到为什么二次元这玩意儿成了气候,登上了文化宝座。然后,借升华文章主旨之名,行个人感想抒发之实,把二次元的话题转换为“虚拟世界”,强行解释了互联网时代虚拟世界的潜在危险,最后,从“喜欢虚拟世界”转为“逃避行为”并对其分析,最后不经意间说出我最想说的:很多逃避是不自知的“高级逃避”,非常值得警惕!于是这篇文章结束了,用一句话概括,我想说的是:在这个越发信息化和虚拟化的世界,我们似乎逐渐在间接地感受这个世界,这是可笑也是愚蠢的。我们真的应该把“现实”和“真实”重视起来,心存敬畏,面对现实、享受现实!欢迎大家与我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手在米画师接单多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