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洲(1890~1975)是1470什么意思思

一九五八年冬,刘仙洲在书房写作“冰井台,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在一张60年前的卡片上,隽秀的钢笔字摘录了这段出自晋代《邺中记》中关于冰井的描述。卡片虽然已经发黄,但搜集人签名处清晰可见三个字——刘仙洲。“这样的卡片有上万张,从1953年至1961年,在刘仙洲带领下,搜集史料和抄录资料卡片的工作持续了8年。”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冯立昇说。8年,近3000个日子,上万张卡片。不难看出,刘仙洲的学术人生是由一个个枯燥的日子串成的。但这些枯燥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只是刘仙洲对中国机械史重要贡献的一部分。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刘仙洲长期致力于中国机械史的系统发掘整理与研究,成为这一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奠基人。不甘落后,致力学科本土化刘仙洲出生于1890年,中学期间正值甲午战争后,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他参加了辛亥革命运动。正是从那时起,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意识深深融进了他的血液。1932年底,刘仙洲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并参加了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的筹建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刘仙洲发现中国的工程教育还大多采用欧、美等国原版教材或少数翻译教材。这令他深感忧虑:“本国人教授本国人以实用学术,恒用外文课本,且有时更用外国语讲解焉。长此不易,则吾国工程学术,恐永无独立之期。”因此,刘仙洲在多所大学讲课时始终坚持用汉语授课。与此同时,他放弃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始着手编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教材。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刘仙洲像蜜蜂一样不倦地辛勤采集——他编写的《机械学》《蒸汽机》《机械原理》等十几种中文教科书,被国内工科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广泛采用,哺育了我国几代工程人才。1933年,刘仙洲受中国工程师学会编译工程名词委员会委托,进行《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编订工作。统一如此众多的中国机械工程名词,是一项枯燥的工作。然而,不甘落后的刘仙洲与枯燥作伴,在学科本土化建设中奋力前行,不断进取。1935年出版的《中国机械工程史料》是刘仙洲早期最重要的开拓性成果。该书首次依据现代机械工程分类方法整理了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料,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轮廓。在西南联大,刘仙洲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仍开展机械史研究并取得了不俗成绩,一系列工作为此后系统深入开展机械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畏艰难,推动机械史学科1952年,刘仙洲向教育部提议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国各种工程发明史编纂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从事中国工程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机构。刘仙洲亲自指导并一起抄录,到1961年,已查阅了9000余种古籍。而今,这些资料卡片还一直存放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供校内外专家学者使用。在搜集整理大量史料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刘仙洲一鼓作气,为创造中国机械史研究的“第一”呕心沥血——1961年4月完成了中国机械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机械史的著作,其中的文章很快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发表。1963年,他撰写的第一部全面论述中国古代农业机械成果的著作《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问世,也立即引起日本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这两部书出版前后的十多年里,刘仙洲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专题研究论文。关于刘仙洲的学术高度,冯立昇说起了当年的一段往事:“1956年9月5日,刘仙洲参加在意大利召开的第8届国际科学史会议。那天他排在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之后,宣读了其论文《中国在计时器方面的发明》,而李约瑟的论文题目是《中国天文钟》。两篇论文对苏颂水运仪象台某些机构的解释、看法有些不同。刘仙洲认为李约瑟的某些推断不正确,李约瑟当场很诚恳地承认,并声明要更正原稿,当即接受了‘天条是链条’的观点。在李约瑟等人1960年出版的专著《天文时钟机构——中世纪中国的伟大天文钟》中,引用了刘仙洲在1953—1956年间发表的关于古代计时器、原动力和传动机件的3篇文章,接受了他的一些重要观点。”不辞劳苦,严谨治学多“注重”敢想敢做、坚韧不拔,这是刘仙洲性格中最醒目的印记。而认真严谨,则是他治学生涯最为重要的特征。“刘仙洲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研究之道。”冯立昇介绍说。一是注重实事求是。刘仙洲在《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的绪论中曾如是强调:“根据现有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实事求是地,依据充分的证据,把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分别整理出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早就是早,晚就是晚。”二是注重条分缕析。刘仙洲按照近代机械工程的体系、分类方法和研究方法,归纳、分析和研究中国古代各类机械工程发明。如他在《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中,先从一般机械的定义和分类入手,然后按照简单机械,弹力、惯力、重力和摩擦力,原动力与传动机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三是注重文物考古资料,把古文献资料和考古出土实物结合起来开展研究,以揭示古代机械工程发明的真实历史和发展规律。他密切关注考古新发现,亲临现场考查……但谁都明白,要达到这3个“注重”,意味着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心血。“他还通过古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的分析,结合科学实验,开展古代机械的复原。如1959年他提出了张衡浑象的齿轮和凸轮传动机构复原模型。后与中国历史博物馆王振铎先生合作,将张衡浑象复制成能运转的木制模型,在历史博物馆展出。”冯立昇对此印象深刻。刘仙洲还注重古为今用,让机械史的研究成果在机械工程名词统一和自编机械工程教科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创译的“熵”“焓”等名词非常贴切。又如机械学中的单词“Key”,也是他从古文献中找到一个“键”字而定名的。正是这一个个的“注重”,成就了刘仙洲的辉煌,也铸就了中国机械史研究的辉煌。1970年,在刘仙洲80岁生日那天,他工工整整地写下《我今后的工作计划》,并拟出《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二编)的写作提纲。2004年,在刘仙洲去世29年后,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组织编写的该书第二编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尽管刘仙洲没能亲笔完成这部著作,但他开创的中国机械史这片天地早已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原标题:《科技人物
刘仙洲
中国机械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奠基人》阅读原文

2019-03-25
来源 清华大学校史馆
3月13日上午,刘明先生捐赠刘仙洲教授档案史料仪式在档案馆举行。刘仙洲之孙刘明先生代表刘仙洲教授的亲属,向清华大学捐赠了刘仙洲教授受赠的9幅珍贵画作。原校党委书记、校史编委会副主任贺美英,原校党委常委、原档案馆馆长白永毅出席仪式,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范宝龙主持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现场刘仙洲(1890-1975),机械学家、机械工程教育家。1914年入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时获“头等荣誉”毕业证书,先后在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河北大学等执教,1924年34岁时出任天津北洋大学校长,1928年后执教于沈阳东北大学和唐山交通大学工学院。1932年受聘任清华大学教授,从此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京津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和第一副校长等,1955年荣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范宝龙介绍说,清华档案馆、校史馆历来重视清华名人档案史料的征集,近年更是启动实施了“清华史料和名人档案征集工程”。早在1990年前后,刘仙洲教授的亲属就向档案馆捐赠了刘仙洲教授的手稿、工作学习笔记、著作、全国人大代表当选证书等各类档案39卷,成为清华档案馆设立“人物档案”类别后的首批档案。此次在贺美英老师的亲自指导下,刘明先生又捐赠刘仙洲教授生前受赠的珍贵字画,生动反映了刘仙洲教授与友人的交往,使刘仙洲教授的人物档案史料更加充实丰富。刘仙洲教授曾于195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校史编委会首任主任,对清华校史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正值校史编委会成立60周年,因此这次捐赠就显得更有意义。档案馆、校史馆一定会保护好这些史料,并以展览等形式展示给广大师生,使刘仙洲教授的精神传承下去和弘扬光大。与会者欣赏此次捐赠的字画捐赠仪式上,刘明先生表示,此次捐赠的9幅字画包括著名画家、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的溥心畲画赠刘仙洲教授的山水画,著名书法家、藏书家傅增湘书赠刘仙洲教授的七言对联等,是家属们留存的最后一批刘仙洲教授相关史料。家人一致同意将它们捐赠给清华,成为学校的财富,发挥更大的作用。贺美英代表学校向刘明颁发捐赠赠书贺美英向刘明颁发了捐赠赠书。她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刘先生一家人“把学校当家,家也是学校”的清华情节,代表学校对刘仙洲教授家属们表示衷心感谢。她说,近年来档案馆、校史馆做了不少工作,加大力度开展了档案史料的征集工作,并努力将档案史料中的清华精神、清华文化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征集档案和校史资料,是为了保存历史、研究历史,让有意义的东西存留下去,让能够活起来的东西活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白永毅也在捐赠仪式上发言。档案馆、校史馆工作人员参加了捐赠仪式。
相关新闻132016.09老校友王忠诗捐赠珍贵史料王忠诗校友将其珍藏多年的国立西南联大毕业证明书、成绩单、梅贻琦校长的签名信及照片等珍贵史料无偿捐赠给了母校清华大学。032019.01122018.09汪鸾翔珍贵史料捐赠展开幕式在校史馆举行9月10日下午,“汪鸾翔先生入校工作100周年暨珍贵史料捐赠展”开幕式在校史馆举行。汪鸾翔长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端伟作为捐赠人参加开幕式。校党委原书....092021.09092020.11袁帆校友捐赠国立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等珍贵史料11月6日上午,1975级建工系校友袁帆将收藏的一套上世纪30年代国立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等7份入学资料捐赠给清华大学档案馆,为母校迎接110周年校庆献....212020.10清华大学举办刘仙洲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10月17日上午,刘仙洲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在清华大学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副校长郑力,校党委原书记、校史编委会主任贺美英,校党委原常务副书记庄丽君,校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原副校长郑燕康,校纪委原书记孙道祥...312018.10杨俊林校友捐赠清华史料仪式在南京举行清华大学第20次校友工作会议于9月22日在南京举行。此次大会上,专门举行了杨俊林校友向母校捐赠清华史料仪式。15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会代表,见证了....272019.09刘仙洲:在古机械中探究中国智慧刘仙洲(1890.1.27—1975.10.16),机械工程专家,中国机械史研究的奠基人。1932年,受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曾....142010.12122016.01古进老学长向我校档案馆赠送珍贵学运史料2016年1月12日上午,93岁高龄的古进老学长回到母校清华,将自己珍藏了68年的珍贵学运史料原件两份赠送我校档案馆,清华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范宝龙亲切接待了古进老学长,并向古进老学长颁发了捐赠纪念证书。
高考结束了,再有几天,就该填报志愿了。同学,你心仪的大学是哪所?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立足河北,为你介绍咱河北的一些高校,希望能对你填报志愿有所帮助。今天,我们为你介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110多年的探索与积淀,一代代师生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建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河北农业大学创建于1902年,当时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恩准,创立了直隶农务学堂(当年的奏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河北农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先后经历了直隶农务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历史时期。直隶农务学堂第一年招收学生60名,除在本省各州县考选录取之外,还有山东省选拔咨送和京旗选送的学生。开设农业、蚕桑专业课,任课教员多是到日本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学堂的总教员是日本农业专家楠原正三。毕业生按考试等级奖励官职,考试奖励分为五级,最优等、优等、中等均封为举人,授予知州、知县等官职。1904年,直隶农务学堂改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1912年又改为直隶公立农务专门学校;同年9月与多所学堂合并组成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1931年,河北大学解散,省立农学院独立出来,省立农学院时期的校门最具标志性,现在河北农大校徽上的主体建筑,就是以此为蓝本。当时的任课老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都是比较高的,多数都有留学背景。他们之中有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农学院的徐季丹教授,有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林科的邵维坤教授,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谌克终、邓裕恒教授等。1958年,省立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沿用至今。1952年,该校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1955年农田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前身,现已并入武汉大学)。1995年,河北农大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河北农业大学;2000年,原河北水产学校(位于秦皇岛市)和原河北畜牧科技学校(位于定州市)两所中专先后并入学校,成立了海洋学院和中兽医学院。知名教师有着110多年悠久历史的河北农业大学,当然也汇聚了一批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由于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容易受到大众的关注和传播,这些教授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他们依然光辉夺目。刘仙洲(1890——1975)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教育家,中国机械工业奠基人。1921年,刘仙洲任保定河北大学农科物理学教授。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工作,自编我国工科大学第一套教科书,首先进行了我国机械工程名词统一工作。▲刘仙洲祖德明(1905—1984)作物遗传育种专家。他是我国较早从事植物远缘杂交遗传育种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为建立与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倾注了全部心力。▲祖德明谌克终(1899—1989)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果树专家。1934至1937年在河北省立农学院任教授兼园艺系主任,期间带领园艺同学会创办了《园艺季刊》,被誉为我国园艺学界的一代宗师。▲谌克终孙醒东(1897—1969)早年留学美国,是我国大豆、牧草及绿肥作物研究的先驱。在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先后工作21个年头,培养出一大批农学专业人才。▲孙醒东杨允奎(1902—1970)192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部,1928年赴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农艺系攻读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1933年至1935年,在河北省立农学院任教并从事玉米杂交育种工作,是我国玉米杂交育种奠基人。▲杨允奎李保国(1958—2016)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他扎根太行山34年,让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知名交友李书华(1890——1979) 物理学家 教育家1908年考入直隶高等农业学堂为建设北京大学物理系创建中法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创建中国物理学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张玺(1897——1967)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1920年至1921年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农业留法班学习中国海洋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周发歧(1901—1990) 化学家1920年就读于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留法预备班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化学学会在北京工业学院创办我国第一个炸药专业上世纪60年代先后研制了HBJ、HJJ两种爆轰性能高贮存安定性好的优秀高能炸药杨堃(1901—1997)民族学家、民俗学家1920年考入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留法预备班妻子张若名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女性中国第一位留法女博士他们是中国第一对博士伉俪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就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1989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后考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她是我国航天失重生理效应机理与对抗防护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2016年,李英贤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感动中国:果树93(1)班全体同学塞罕坝建设者中的河北农大人今天的河北农大河北农业大学的主教学楼综合楼及报告厅图书馆校园风光校园风光广场喷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校园风光现代科技学院体育场怎么样?有没有很心动?河北农业大学,欢迎你的到来!来源:长城网综合
北洋之家
河北农业大学官网
太行人家责编:苏浩军
编辑:解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70什么意思 的文章